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袁尚传-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尚也不强留,带着张辽回营。

“这徐公明如何?”袁尚问道。

“深通行伍,乃大将之才!”张辽的回答简短有力。先前袁尚吩咐过他对徐晃多加拉拢,而对方的个性也合他的脾胃。

“文远你跟他多走动走动,能拉过咱们这边来最好不过了。”袁尚说道。

“也不是没有机会。”张辽笑道,“这几日跟他并肩作战算是生死之交了,从他言语中看出他是个想有一番作为的人,他对杨奉也多有不满。只是要拉拢过来还需时机。”

第四卷 跃马河北 第一三五章 放弃

洛阳城北青州军营地。

袁尚让张辽等人率部下去歇息,而他来到郭嘉的营帐里。郭嘉正在一个木板上用石块木片演练排布战阵,看到袁尚进来他淡笑问道:“公子,这可是你第一次参加朝会吧,肯定别有一番体会。”

袁尚在旁边坐下,将朝会上发生的事转述了一遍。

“这下更加棘手了。”郭嘉收敛起笑容严肃道,“曹操必是有备而来,并且下手可是又狠又准,他紧紧在粮食供给和许县的行程上做文章,正可谓切中要害。”

“我也适时提出让陛下移驾邺城,不少大臣也都支持这个建议。”袁尚说道。

“不妥啊,咱们终究是落了下风。”郭嘉解释道,“陛下和太尉、司徒他们是彻底怕了臣强君弱的情形。曹操他们也是知道这点,于是提出了许县这个临近司隶又不显眼的地方。这是摆出一副管不着也不想把持陛下的样子。而邺城乃袁公的治所,袁家的势力根深蒂固,陛下到那里还不得都听袁公的。”

“如此说来我是做错了?”袁尚恍然道。也不怪他,袁绍本来就是挟持献帝到邺城这个意思,要他对董卓拥立的刘协毕恭毕敬那是不可能的。而袁尚毕竟经验不够老辣,有时考虑得不周全。如果只有咱们一两家人马护驾,那事情好办,大不了击败其他人然后一家独大。但是现今这些人可都盯着陛下呢,曹操在咱们手下吃了那么多闷亏,更是千方百计要算计咱们吧。”郭嘉说道。

“奉孝你说要是曹操真的挟持住陛下的话,那会是怎么个后果?”袁尚问道。

郭嘉笑了笑,“曹袁两家终有一战,要是陛下到了邺城,那么袁公就会被说成第二个董卓。要是陛下到了兖州,那么曹操也会是新的汉贼。另一方面。不论谁迎回了陛下,都可以皇帝的名义大肆发布各种诏令。但这中间还是利大于弊的。”

说完郭嘉紧盯住袁尚,“公子所谓的大业。最终会是何种结果?辅佐皇帝,还是……”

“当然是重整大汉山河,平服四方动乱了。”袁尚闪烁其词道。这方面的事还真不能直接说取而代之的话。

“汉室社稷现今是什么样子。公子和我都清楚。可是不同选择有不同做法,公子必须回答我。不然我怎么替公子谋划。”郭嘉紧紧逼问道:“是霍还是王?”

许久,袁尚终于叹了一口气,他也紧紧盯住郭嘉,

两人对视着,一会后两人如释重负似地松了一口气。有些时候君臣间的默契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足以表达。

“要真是如此,迎不迎陛下回邺城已经不重要了。”郭嘉分析道:“真是要辅佐陛下重振社稷。那么必须迎回陛下。要是想自个开创一番事业,那对公子来说陛下就可有可无。”

“奉天子以令不臣,这不是上佳的谋略么?”袁尚问道。

“此一时彼一时,此一人彼一人。对曹操来说陛下很重要,但对公子来说未尝不是负累。”郭嘉让袁尚坐下,他解释道:“公子迎娶了万年公主那就是刘家地宗亲,如果再来个挟持陛下的举动,那公子夹在中间岂不是十分难做?退一步说,曹操挟持住陛下,那些老臣和陛下会甘心么?咱们也可以将他说成第二个董卓。而以公子的身份号令讨伐曹操。此可谓名正言顺!”

袁尚豁然开朗,说道:“此时局势尚未明朗。要是一味挟持陛下只会激起内乱,而当咱们跟曹操中原决战后大局已定,到时即便那些有心之人想捣鼓些风浪也变得不可为。”

郭嘉挥扇笑了笑,“布局谋划最忌患得患失,放弃一枚棋子说不定能换来一条明路。”

袁尚点点头,勤王救驾做个忠臣地姿态是做足了,如果此行不一定要迎回刘协,那也必须做点什么,起码将徐晃、钟繇收罗过来,然后顺手给曹操添乱子。徐晃稍稍好办,但钟繇却属于皇帝的近臣。更让袁尚在意地是现在李军中的那个所谓毒士。

想着想着袁尚就问道:“奉孝你看能否趁着几家联合对付李、郭汜之际将他们彻底剪除了,这两伙西凉军可是出了名的残暴,留下来只能为害乡里百姓。”

郭嘉也想了想,“六家兵马加上张扬、白波军,还有陛下嫡系的董承,少说也有五万人马。郭李两军合兵估摸在六七万之间。要是各个将领协力作战,再辅以良谋要取胜不难。只是那些将军们未必肯齐心呐。”

“李军中也有李儒、贾诩为他谋划,我怕他们玩弄出什么阴谋。”袁尚担忧道。

“要是用计,无非就是抓住咱们人心不齐这一点。就怕是从咱们内部使计,曹操、樊稠,还有那个吕布。”郭嘉怪笑地看着袁尚。

想起吕布那双桀骜中带着深深杀意的眼睛,袁尚不禁直皱眉,多出这么个麻烦来当真不是一件好事。

“少将军,外头有陛下身旁地近侍前来传话,让您过去同陛下共进家宴。”许褚走进大帐禀报道。

“看来陛下还是很记挂公子的呀,不妨多探听些消息。”郭嘉意味深长道,并过去对袁尚轻声嘱咐一番。

袁尚带着许褚典韦等近卫,跟刘协派来地一个太监来到了刘协大帐旁一座民宅。这座有三个院落的民宅,是洛阳城中还可住人的地方。刘协日里在大帐中和大臣处理朝政,食宿则来到这一处宅院中,而伏皇后、万年公主也是被安排住在这里。

随从是不能跟随袁尚进去的,典韦等人就在外头候着,而负责护卫宅院的是王越和他的一些弟子,他们跟袁尚和典韦也算熟识,彼此倒也不陌生。袁尚一进到里面厅堂发现刘协宴请的并不只是他一人,同来的还有太尉杨彪,司徒赵温。还有就是刘协的小舅子董承。

“临淄侯,我跟赵司徒是被陛下拉来作陪的,你别见怪啊。”杨彪笑道。

“能跟太尉和司徒大人同席乃我地荣幸。”袁尚说道。

“临淄侯。这位是平逆将军董承,你们也见过了。不久后你们就同是皇亲了,快来一同亲近亲近。”杨彪招呼道。

董承长着一张圆脸。身体也有够分量地。但愿那个董贵人不会跟他长得一样,袁尚不无恶意地想。

董承圆脸上堆起笑容。“临淄侯,在下可是久闻您大名啊,当年在洛阳时无缘相见,想不到转了一圈却还是在这见着了。”

在洛阳时自己也就是个皇子伴读,恐怕还不入你法眼。袁尚暗自想道。他也抬手跟董承行礼,接着四人就客套地聊着。几次袁尚想敲击一些消息。但都被杨彪赵温两人以家宴不谈国事为由推搪过去。

一会后一身便服的刘协终于在宫女太监簇拥下出来,跟在他身后地还有伏皇后、万年公主和一个满脸严肃地宫装少女。

袁尚四人给刘协行过大礼后,就被安排入座。汉代并不忌讳男女同席,特别是这种家宴。杨彪、袁尚等人就跪坐左边,伏皇后、万年公主和那个少女就坐右边。

汉室皇家的家宴发展到这时也极为繁琐,虽然这时没有那么多的食材和器具,但一菜一汤也很是讲究。要是其他贵族地宴饮那节目是丰富多彩的,首先歌舞少不了,其次投壶、陆博、酒令、弹旗等游戏是激活气氛地主戏。但这时皇帝落难,歌舞自然是没有了。陆博旗等游戏在皇家家宴中是没有的。所以吃着这洛阳城中最好的菜肴。但在拘谨的气氛下袁尚觉得索然无味。

刘妍低头用饭,她不敢正眼看对面的袁尚。但又忍不住用余光偷偷打量着他。倒是这时地伏皇后颇有母仪天下的风范,她指挥着菜肴地呈递,酒水的端送。至于董贵人,她不过十四岁年纪,是在刘协大婚不久后纳娶的,她的兄长董承靠着这层关系成为刘协的心腹。

“临淄侯,还记得不记得当年在洛阳时,太傅给咱们一起授课的情形?”刘协感慨道,“那时讲授经学时,你仗着袁太傅授课,老是带着皇姐出去游玩,可苦了我和皇兄两人。可惜啊,皇兄和袁太傅惨遭杀害,这就只剩下咱们三人了。”

袁尚赶紧放下筷子,“世事无常,少帝陛下和袁太傅虽然去了,但他们看到陛下你重振社稷的话,也一定会欣慰的。”

“是啊,世事无常,这话说得好。”刘协突然道:“临淄侯,你能来护驾,朕真的很高兴。要知道外面那些将领虽然也不乏忠心之辈,但朕真正信得过的只有你跟董将军啊!”

“臣,必不负陛下所信赖。”袁尚赶紧拱手行礼道。董承也适时表示了忠心。

伏皇后知道刘协他们要谈正事了,于是招呼着万年公主和董贵人退下去。刘妍虽然不舍,但也只能跟伏皇后她们离开。

“临淄侯,朕跟杨太尉他们商议过了,迁都邺城不怎么妥当。一来距离洛阳实在遥远,又偏于北方,不能快速地传令各地。”刘协有些歉意道。

袁尚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于是问道:“移驾邺城是有不方便地地方,那么陛下是想移驾许县了?”

刘协点点头,“其实许县距洛阳不远,一旦司隶恢复元气可立即搬回来。”

“臣也赞同陛下地决定,许县地方虽小,却是一处要地。其北接司隶,东临兖州,西靠南阳。要是传递诏令也是便捷得很。”事到如今袁尚只能顺水推舟。

刘协轻轻“咦”了一声,他本以为袁尚会反对,但袁尚现在的态度让他觉得错怪地袁尚的用意。

“临淄侯也认为移驾许县妥当?”赵温问道。

“是个妥当的法子,只是也需防止地方上掌兵的大将,像董卓和郭汜那样袭扰圣驾。”袁尚干脆改为帮刘协巩固自己的权利,如此曹操想挟持天子也不会那么顺利。

“临淄侯说的是,陛下的意思是剿灭李、郭汜后,您留下一支兵马以作拱卫。”赵温说道。

袁尚心中了然,杨彪赵温是想扣下他一支精兵为己用。要是想控制献帝那当然是正中下怀。但现在情况有变,但他哪会平白送出去一支兵马。

“陛下,我所带来地皆是骑兵。其家眷都安置在青州。而其骑兵供养起来耗资巨大,许县那边虽然有粮怕也供给不来。还是等臣回到青州,再遣一支精锐步卒前来护驾。”袁尚推辞道。

袁尚说的也没有错。要供养一批战马可不容易,刘协能不能养个几千近卫步卒都是未知。更何况是一两千骑兵。

“嗯,是我思量不周密,此事容稍后再议吧。”杨彪说道。他其实就是要袁尚表个态,要是袁尚真的留下一大支兵马他反而生疑。

好不容易结束了会谈,袁尚出到宅院外头。许褚等人立即拱卫在他身旁。

王越这时也靠了上来。“三公子,在下有职务在身。不能跟你去叙旧了。”

“不碍事,等师父你不当职时可来营中找我。”袁尚说道,在他看来王越显然混得并不如意,虽然做了刘协地亲卫,但也还是个小头目而已,他始终还是没有融进那个上层圈子。

“三公子,在下是有事相求的。”王越说道。

“师父尽管说来就是,前次我派往长安的人手还多亏你给他们提供消息。只要我能做得来必定全力以赴。”

王越长长叹了一口气,“正如当年公子所言,我在这里也过得不怎么顺意。那些王公大臣们没有几个是能正眼瞧我地。但我受陛下大恩是一定要护卫陛下身旁的。只是我那几个弟子,特别是最有天分地史阿。我不愿他们像我一样在这遭白眼。”

“师父是要我举荐他们吗?”袁尚问道。

“唉,谈何容易啊!”王越言语中充满无奈,“我是要他们跟随公子干一番事业,将来也好凭着军功封官拜爵。”

袁尚心中高兴,这等于平白给他人手,但是他还是表现得犹豫,“跟我的话少不得上沙场,而且不必在陛下这里荣耀。”

“他们在这干一辈子不过个百人将,可公子是个爱才之人,他们在公子手下必能发挥他们所学。”王越诚挚地说道,他对那些弟子还是很关心的。

“我定会让他们发挥所长的,师父放心!”袁尚不再迟疑,立即答应下来。

王越再次谢过,然后说等稍后些就让他们到袁尚营里。

袁尚辞别王越正要回营,可在大臣们营帐边一个人引起他注意。那是个相貌清奇的中年文士,他半蹲地上,用一根树枝在薄沙中缓缓地习书。

袁尚让众人守在一旁,他走上前去待那个中年文士停下后叹息道:“元常先生习得好一手史晨可惜只得其形不得其神。”

在薄沙中习字地正是钟繇,他站起身来问道:“临淄侯且说说何为只得其形不得其神?”两人在朝会上见过,虽然没有说上话却也认得对方。要是旁人说这话钟繇可能不屑一顾,但对方是蔡邕的徒弟,还有大汉才子之称地袁尚,如此他倒想听听袁尚有什么说辞。

袁尚笑了笑,“虽然是在沙土中书写,但还是可以看出先生过于模仿碑刻的刀斧痕迹,岂不知书之一道最重自然,天人合一,万物和谐才能创出佳作。”

钟繇皱眉苦想一阵,突然大笑道:“好一句天人合一,万物和谐,不愧是蔡先生的高足。你且跟我去瞧瞧墨迹本,看能找出什么弊病来,我说怎么老不满意,原来是走错了路子。”

“实在抱歉,在下营中还有军务要处理,先生要是有空晚间可来我营中一叙,咱俩可以交流交流习书的心得。”袁尚推辞道。他成功吊起钟繇的书瘾,索性让钟繇自己送上门来。

钟繇嗜书成瘾实在忍不住,但对方虽然年轻可身份显贵,他只能答应晚间去拜访请教。

同时,在城南的曹操军营地中也举行着一场宴会。

张扬被曹操请到营地里,作陪的还有曹操随军带来的荀攸、程昱两个谋士。而跟随张扬前来的还有彪悍阴沉的吕布。

曹操对张扬、吕布两人十分亲热,不住招呼着他们宴饮。张扬跟曹操是旧识,他曹操、袁绍两人交情都不错。等吃喝得差不多了,曹操问道:“稚叔,你看陛下移驾邺城一事怎么样?”

张扬直摇头,“虽然咱们三人都是旧识好友,但不是我说,本初这人好大喜功且容易得意忘形,要是将陛下交给他保不定会出现独断朝政那样地事情。”

“那稚叔是不同意陛下移驾邺城了?”曹操亲自给张扬添上酒。

“那是肯定地,许县不失为一个好地方,孟德你也一向尽心为朝廷,有你拱卫着陛下那时最好不过。等司隶恢复元气后再让陛下回归洛阳,如此你就是社稷的大功臣啊!”

“我也正有此意,但还要稚叔你帮忙。”曹操说道。

第四卷 跃马河北 第一三六章 毒计

洛阳城北,袁尚军大营。

天色一昏黄,钟繇就急不可耐地来此拜访袁尚,袁尚、郭嘉两人也热情地招待他。

“其实在下所学不过蔡老师的万一,蔡小姐现在青州,她那有老师的典籍手迹。她才是完整地继承了老师的衣钵。元常先生若是有机会不妨去求教她。”袁尚谦逊道。

“谁不知道临淄侯乃大汉才子,诗文书法自成一家且造诣极高。”钟繇不依不饶道。

袁尚笑了笑,先说了所知的一些理论,比如后世习《史晨碑》注重的什么“一波三折”,“一笔三过之”。这其中有蔡邕的独门绝技,也有后世的书法理论,在钟繇听来却是受用无穷。随后袁尚取过纸笔亲自示范了一遍,还将一些后世的行书、楷书技法加以演示,看得钟繇是如痴如醉。同时袁尚又故意保留了一些技法,也使得钟繇心中急痒难耐。

钟繇跟袁尚相谈甚欢,浑然不觉已经过去两个时辰。

“元常先生,我家公子可负了大汉才子之称号?”郭嘉笑问道。

“哈哈,不负不负。”钟繇高兴道,“多谢公子传授我如此宝贵的技艺,在下这就回去记录下来,明天再来请教了。”

“元常先生莫急,这私事是完了,可在下还有公事请教。”袁尚出言留住了他,“不知先生对陛下移驾许县一事有何看法?”

钟繇犹豫一阵,说道:“许县地处颍川,照理说是个钱粮充裕的富庶之地。征上来的粮食税赋够朝廷地开销。但要一位重臣留守洛阳以作拱卫。而颍川百战之地,需要有一支强兵护卫朝廷才是,不然再来一个董卓、郭汜那样的逆贼,陛下就身陷危难矣。”

如今就是这个状况,袁尚夺不去刘协,但也不能让曹操轻易地挟持去了。最好的结果是有几个将领互相牵制和拱卫着刘协。如此曹操想要控制皇帝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到。上午的会谈中,袁尚就建议刘协和杨彪收编了白波军和徐荣这两股较小的势力,再拉拢张济拱卫南阳。如此加上杨奉、樊稠等人互相牵制。起码能确保一段时间的平衡。

“不知元常先生可愿到州郡担任官职,以拱卫朝廷?”袁尚半试探道。

钟繇收起笑容。严肃道:“在下乃朝廷任命地官吏,去留和任职都由不得自个,要是朝廷和陛下需要,在下定义不容辞。”

“元常先生这样不贪恋朝堂的荣耀才是社稷的栋梁之臣。”袁尚赞道,他心想只要钟繇不死黏在皇帝身边。他就会设法跟刘协将人要过来。

袁尚刚送走钟繇,许褚就禀报说王越地弟子在外头等待了好一阵。袁尚过不得其他。带着郭嘉去接见他们。

这次王越派来投奔袁尚的弟子共十五人,其中又以大弟子史阿为首。五年前在洛阳时袁尚就认得史阿,这时史阿也不过二十多岁年纪,但比起五年前那个懵懂少年,他整个人地气质浑然一变,从争强好胜、锋芒毕露,变得宽和而内敛。

“三公子,在下史阿有礼了。”史阿带着师弟们上前行礼。

袁尚笑着让他们分两旁坐下,“抱歉,方才有位大人来访。让你们久等了。”

“公子乃朝廷重臣。公务自然繁忙,我等候着一会实在不打紧。”史阿说道。

“你们今后就是我的近卫了。史阿兄你不必如此拘谨。”袁尚语重心长地说道:“王师父将你们托付给我,是想给你们谋一个好出身。但我时常出入沙场,待在我身边可是随时都有性命之忧,你们可愿担当这个风险?要是不愿意现在要投奔他处还可以。”

“大好男儿正该像公子这般杀敌立功!”底下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