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卧沙场-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哒、哒哒哒”的枪声此起彼伏,各色信号弹“唰唰”的频繁升空把黑夜变成白昼,曳光弹画着的鬼火般的弧线击中目标,流星似的火箭弹带着刺耳的呜呜声刺破夜空。
  哈哈,对周围居住的人当然很气愤,影响了他们的休息,影响了他们夜半的节目,可对我和林小天以及大部分未来的军官来讲,最喜欢的就是这种环境,太过瘾了,太美妙了,咱们要的就是这种感觉,每天都跟打仗似的,每天都跟身临战场似的,战火熊熊,炮声隆隆,胜利在召唤。小时候抱着木枪,抱着扫帚疙瘩当枪使,现在咱们背上了真家伙。
  爹妈要是知道我们念的大学就是成天的舞枪弄棒还不得气死?不气死也得吓死。学院专门有规定,父母来队只能住招待所坚决不允许到训练场参观孩子训练,怕把老胳膊老腿的老人家们吓着。
  爹妈怎么想,吓没吓着不该我们的事,我们玩的就是心跳,玩的就是这真刀真枪的刺激。
  几天前的“走火”事件已随着射出枪膛的子弹钻入靶挡,钻入土中,谁都不再记得那个手脚笨拙,拉不开枪栓,做反了验枪动作的“走火哥们儿”,取而代之的是一位令人信赖,弹无虚发,枪枪不下九环的“神射手”穆童。
  一切神奇就在几天内完成,一切神奇均来自一位军中“神枪”的面授机宜。
  “同志们,手枪其实对我们来讲并没有太多的实战价值,毕竟不是当警察,要我说手枪的用处只有两个,一是枪毙战场逃兵,二是留给自己。。。。。。”
  吕教员讲解手枪射击理论的后两句话对我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两个用处基本上都让我碰上了,二十几天后,我一度差点当了“逃兵”,当然没逃成,也没有被手枪毙掉,后来以连队干部的身份参加实战还差点用手枪毙了连里一名企图自伤消极避战的干部败类,更有身陷敌阵,摸着腰上的手枪和挂在肩上的“光荣弹”,动过杀身成仁的念头。
  吕教员课讲的非常吸引人,除了射击要领讲解的好,纠正动作及时准确以外,他谨慎细致,沉着冷静的射手气质更是充满人格魅力令人称道。
  在我手枪射击考察打了五发五中四十八环和几次冲锋枪体会射击都在四十六环以上后,吕教员主动把我叫到一边。
  “穆童,你的心里素质很不错,是个当‘特等射手’的好苗子,从第一次打五十环就看出来了,那次的走火其实非常偶然。可我不明白,为什么跟你说过别太谨慎,该打点射就打点射,又不是考核,小小的体会射击怕什么?”
  “吕教员,我试着练过几次点射的踞枪动作,好象我的力量不足,控制不住枪身发射的后座,如果打点射估计连首发都难以保证。”我说的是实话,体会射击中试着打过一次二发弹的短点射,可居然都跑靶了,连首发都没抓住,所以再不敢冒险。
  “穆童,你回答我一个问题,咱们白天练射击,晚上也练,各种轻武器马上都要练,以后还要操炮训练,你说是为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在靶上见眼?仅仅是为了应付考核?”
  哥们儿是什么脑袋?那是聪明的脑袋,智慧的化身,吕教员的问题连想都不用想,一下就顺嘴而出。
  “吕教员,您说的我懂了,我们练习射击是为了将来在战场上更多的消灭敌人,不是仅仅为了打靶,不是为了见眼。”
  “哈哈,穆童,回答出这问题不代表你有多聪明,只能证明你小子不傻,咱们就是为了战场上杀敌才练射击,别把目的弄拧了,另外战场射击与打靶截然不同,每个目标都是活动的,不是静止的,情况混乱复杂容不得你仔细瞄准,还经常多个目标一同出现,打点射是杀伤集团目标的最有效手段,所以你必须掌握。”
  “来,把点射的踞枪动作做一遍。”吕教员的笑容凝结,眉头紧皱,开始认真的给我纠正动作。
  当时队里的其他哥们儿包括林小天在内都对吕教员对我的特殊照顾和“开小灶”举动很不理解,不无嫉妒的说什么吕教员是怕我再走火,怕再伤了人,怕承担责任不得已才专门对我进行特别辅导等等。
  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吕教员几乎对队里每一名学员都进行过单独的,有针对性的心里辅导和动作训练,只是哥们儿的射击水平太出色了,枪法实在一流,哈哈,开吹了。
  我按照董教员教的点射踞枪要领“正、握、合、塌”做出瞄准姿势。
  冲锋枪打点射“正、握、合、塌”以及夜间射击三练习的“套、找、平、抠”,轻机枪射击的“正、握、托、塌”等经验口诀凝聚了我军老一辈射手的毕生心血和聪明才智,看似简单却极其实用,用现在的时髦话讲就是秘笈攻略。
  踞枪口诀在我们军校学员中人人都会背,每个人都融会贯通于心,与武侠小说描写的所谓剑谱刀谱皆然不同。看看那些侠士们就为了几个字的破口诀,杀的昏天黑地,争来抢去,又是论剑,又是自宫,又是武林开大会,弄来偷着在家练,在眇无人烟的山洞里练。嘿嘿,那些烂东西也叫心法口诀?要我说纯属一群缺心眼,病的不是一般的严重,跟我们射击的口诀差个十万八千里。
  “‘正’很好理解,就是枪身要正;‘握’也一样,就是握住枪身,防止晃动,尤其是防止发射后的晃动;‘合’就是两臂里合成收敛状;‘塌’就是身体下塌,自然将腮部贴于枪颈位置。”
  吕教员趴在地上给我边讲边做,做到“合”、“塌”动作示范时还夸张的身体向前送了一下,让我看到枪身正直的运动,有点跟床上运动累似。
  “对,就是这么个意思,身体往下塌。。。。。。控制好点射的节奏,跟‘跑马’差不多,该射就射,别憋着。。。。。。”吕教员讲的深入浅出,我心领神会。
  哈哈,又是“跑马”,怎么军事科目都能跟“跑马”挨上啊?
  第一卷 红肩章 第九章 火燎腚
  “哒哒、哒哒”一阵节奏鲜明的枪声过后,靶壕一侧伸出红色的报靶牌,先是横向晃了几下,然后纵向竖着运动几下,接着就是红牌翻过来变成白牌指示弹着点。
  我知道命中点射了,一个十环,一个九环,连的很好,从报靶牌指示的弹着点上能看出来,两个命中点位置接近,说明瞄准和击发没有问题,打点射最关键的踞枪动作很稳固并没有受到枪身后座的影响,节奏把握的很好。
  其实冲锋枪射击时的后座并没有那么邪虎,很多人都说一次打了多少多少实弹,把膀子震得发麻等等,估计他们说的是苍蝇膀子,我的瘦胳膊瘦腿瘦膀子应该很不吃劲,可从来没麻过,枪油崩到眼睛和脸上倒是常事。
  轻武器射击中最可怕的应该算是四火箭筒和八二无座力炮了,当然后者不应该算做轻武器之列。
  可怕到什么程度可以去问林小天那傻逼,他是深受其害。这小子在“四火箭筒”发射场上的表现比我的冲锋枪验枪走火还惨,臭名远扬程度和恶心指数大大超过哥们儿的走火,被编成经典案例在陆院传扬了十几年,估计现在还在流传,只要上“四火箭筒”课,只要“四火箭筒”实弹射击,教员们必用林小天被后喷火烧屁股的“光辉事迹”做反面教材,提醒大家注意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屁股,保护好老二。
  那是一个雨后的夜晚,我们第一次夜间进行“四火箭筒”射击,周围环境什么的就不描述了,反正天很黑,地很滑,人很冷,冷到直打哆嗦,很大一部分哆嗦者是因为白天领教了那不是动静的火箭筒,所以不冷也哆嗦,把雨衣穿上,几个人搂抱在一起还是哆嗦。
  林小天和我被分到一组,共十个人哆嗦着走上靶台,我先给林小天当副射手,在他的左侧趴好,负责给他装弹。
  按说夜间恐怕是“色盲眼”发挥的最好时机了,白天不懂夜的黑,林小天应该是黑天能看懂白天的白,用不着分辨什么颜色,目标是三百米距离的坦克靶也就是一张坦克型的纱布,上边闪着灯光,瞄准应该不是问题,有光学瞄准镜,瞄上灯亮位置就成。
  我把破甲弹弹体和尾翼结合好,颤颤惊惊的从左侧爬到林小天肩扛的火箭筒旁边,把破甲弹竖直装入火箭筒里,并把引信位置的保剑销拔下,赶紧连滚带爬的回到副射手位置,张开大嘴,脸朝下恨不得拱到地里,用手死死捂住耳朵,反正天黑谁也看不到俺这猪八戒拱地的傻逼造型。
  林小天更紧张,教员反复提醒要把火箭筒和自己身体保持一定角度,防止后喷火,可他只顾着忘我的瞄准了,忘了周围的一切,忘了自己的大腿和屁股。
  “咣”的一声巨响,林小天闪亮离场。本来只有发射和几秒钟后的命中爆炸两个声响,可林小天硬在两个声响之间夹进了“妈呀”一声惨叫。
  大家都吓坏了,教员和队干部们马上打开手电和应急灯围上前来,只见林小天右侧一条腿的裤子已不知去向,里边的裤衩也烧掉了右边大半,反正他腰以下,只要是右边的东西全被火燎了,右腿一片黑糊,起了血泡,这小子还算机灵,死死趴在原地不动,手紧捂着裆部,跟球门前后卫搭人墙防对方任意球的动作差不多。
  哈哈,轻伤,到医院才发现嘛事没有,除了裤子、裤衩缺了半边,腿上起了血泡,其他安然无恙,尤其是差点让他插进土里的命根子保护最好,毛都没掉一根。
  我们使用的“式四火箭筒”是一种单兵火箭式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主要发射弹种是破甲弹,也可以发射榴弹或其他火箭弹,用于近距离打击装甲目标、杀伤人员和摧毁工事等。具有破甲效能高,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等特点,直到现在还装备部队使用。
  一九六九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我边防部队,正是靠着灵便的火箭筒,击伤了苏军一辆T-式中型坦克并将期缴获,那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新型坦克。
  部队将“四火箭筒”简称为“四火”,演习和战斗中的指挥也都是“一组‘四火’占领阵地左前侧堑壕位置,对敌坦克实施射击;二组‘四火’占领左侧伏击阵地,对突入之敌坦克实施倒打。。。。。。”等等。
  说到此处,咱还得吹吹掌握的兵器知识,应该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的那么简单,咱可是经过严格的训练成为操作“四火”的高手,对此种武器有着深刻的使用体会,应该属能力范畴。
  这东西需要单兵肩扛发射,火箭弹出膛的瞬间,伴随着巨响,那声音实在不是动静,应该算是我这辈子听到的最大动静之一,跟炸雷似的,当然坦克炮什么的动静比这还大,但一般距离较远,没有这东西骇人。它就是在我们射手上肩膀上响,炸雷在肩上响是什么感觉?脸麻是一定的,事先得张大了嘴,耳朵用棉花或弹壳堵上也无济于事,实在受不了那种近距离的惊天动地的大轰隆。
  哥们儿把发射“四火”击发瞬间的情况总结为“震耳朵,撞眼睛,燎屁股”。射手抠动板击后肯定会被震得一晃,向前猛一磕头,眼睛很有可能撞到瞄准镜上,而且面前一片烟雾,基本什么也看不到,后边的事更麻烦,筒尾会喷出长十米左右的火来,发射之前筒尾后侧不能有人,射手也要拧着身子踞筒,使火箭筒与身体保持一定角度,否则屁股定然被烧,林小天那傻逼的裤子和裤衩就是没有按照发射动作要领没有保持好角度被烧没的。
  火箭弹出筒后飞行的速度并不快,在夜间能清晰的看到飞行轨迹,流星似的飞向目标,弹体接触目标后又是一声爆炸后的巨响,这个声音尽管很大,但距离射手有个几百米所以是耳朵可以接受的声响,对在战场上被火箭筒命中的敌坦克或者火力点里的人来说,这第二声巨响恐怕就是他们这辈子听到的最大动静了。
  再说发射的破甲弹,很多作家们还有硬充内行的所谓砖家们都大呼特呼什么爆炸,什么巨烈的火光冲天。爆炸确实不假,但火光不冲天,那玩艺设计的好狠,打到目标表面形成高温高压的金属射流,迅速将目标外部装甲燃烧成一个只有大拇指粗的窟窿,高温高压的金属射流就从那个窟窿进入坦克等装甲目标内,将里边的乘员和仪器全部烧死烧坏,目标外型还能保持完好,不仔细看都不知道里边的人死了,坦克爆废了。
  简单说说此种武器的弱点,就是火箭弹“迎风偏”,风大的时候难以命中目标,需要事先判断风的方向和风速,然后根据风向风速向相反方向调整修正瞄准点。
  第一卷 红肩章 第十章 一炮成名
  本班一哥们儿刘立军的卵子并不大,洗澡时大家争相检阅过,比鹌鹑蛋小好几圈,甚至比林小天的那两个黑啦吧叽的球状物还小。不过人家刘大卵子外号得的讲究,是教员造势帮忙做的广告,一下让刘大卵子声名远扬。
  说来话长,按照时间顺序应该是大二以后发生的事。因为此人也爱白话,更爱与人争辩,所谓的抬杠子之类,没什么实质性内容,动辙吵吵八火,大发劂词,尽放一些漫无边迹的空炮,“卵子长卵子短的”挂在嘴边,诸如“卵子上串绳扯鸡巴蛋”等等,因而人送外号“刘大卵子”。
  刘立军起初的外号只在班内使用,并无太大名气。平时都是跟我们几个“白话蛋”一起探讨闲事,什么高跟鞋是中国人发明的,清朝宫女们穿的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高跟鞋;什么喇叭裤也是中国人发明的,敦煌壁画上的飞天仙女们穿的就是标准的现代喇叭裤,外型绝对一致,只是选用布料不同而已等等。
  这小子好象很有民族自豪感,什么事都愿意扯到咱们的古老发明,除了没把网络说成是咱们鱼民发明的以外,其他大部分科技成果都让他在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那找到了出处。
  按说我们两想法差不多,可都爱抬杠子的破嘴让咱们意见从来就没统一过,于是彼此都在找各种机会打击对方的嚣张气焰。
  “弟兄们,我又发现一个最新号外,西方的火箭是我们中国最先发明的,那帮外国孙子已经承认了,是从我们老祖宗‘带响的弓箭’中得到启发,虽然依据的是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其实跟咱们‘二踢脚’双响炮一个道理没啥两样。。。。。。”
  刘大卵子刚一报出号外,就遭到我的迎头痛击。
  “你还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你放屁也有反作用力,怎么没给你崩天上去?火箭的原理让俺说最简单,就是放屁原理,扯上‘二踢脚’双响炮,你费不费劲?”其实我的观点和他一模一样,之所以反驳,就是为了抬杠子,没有其他想法。
  “穆童,请你不要张口屁屁的,那东西不该从嘴里往外冒,哥们儿不指望一屁上天,你小子还能一屁把地崩个坑?”
  “把地崩个坑那是地雷,不是你‘刘大卵子’,别长两个黑卵子籽就他妈四处乱转悠,冒充地雷。”
  我们的争论最后总是进入人身攻击,相当于没屁捅嗓门子,闲的实在没事干。
  没过几天正好赶上炮兵课,咱们步兵专业重点学习营属炮兵连装备的“八二迫击炮”、“八二无座力炮”以及“一迫击炮”。火炮的发射与后座就是地道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也可以说成是我和刘大卵子白话的“屁崩原理”。
  刘大卵子突然来了精神,他的“大卵子”外号也就在那会儿推向全队,一度冲出大队走向全院,可谓一炮走红。这厮成天捧着各种炮兵资料翻看,貌似对炮兵很有研究,这点大家都很清楚,我也不敢跟他过于较真,确实没他懂行。
  “迫击炮,瞎胡闹,打不响,往外倒”第一次听这经典的顺口溜还是从刘立军那张破嘴里倒出来的。
  火炮被斯大林尊为“战争之神”,在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有目共睹,所带来的震撼无与伦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火炮造成的伤亡超过战场全部伤亡的%,是不折不扣的“头号杀手”,“没有炮兵就没有胜利”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其中迫击炮作为各种大口径火炮的“小老弟”一直被不懂行的傻逼们所轻视,如刘大卵子所说的“瞎胡闹”之类,纯属无稽之谈。多种数据证明,几次大的战争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火炮就是迫击炮,造成人员伤亡率应在炮兵毁敌伤亡率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多么恐怖的数据,怎么能说是瞎胡闹?这种射角大、弹道弯曲,高射界射击的曲射火器,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适于伴随步兵行动,歼灭遮蔽物后和位于反斜面上的目标极其有效,属于近程面杀伤武器。
  被称为“中国炮神”的赵章成少将曾用一门“八二迫击炮”仅有三发炮弹掩护勇士强渡大渡河,在没有瞄准装置,没有架腿、座板的情况下实施简易射击,第一炮命中反扑之敌,第二炮命中敌战场指挥官,第三炮打乱敌战斗队形,神奇三炮,一战成名,连林彪都称赞“要象赵章成同志那样,使技术达到了艺术的标准。”
  我们都对这神奇的小炮产生了兴趣,课听的非常认真,练习的也非常刻苦,没有闲心跟刘大卵子抬什么杠子,把心思都用在了操炮训练上。
  每天靶场上训练的时候,眼看着炮兵队的弟兄打实弹,真带劲,眼睛紧跟着出膛的炮弹一直能盯到弹丸翻滚到空中最高点位置,抛物线下落的时候基本就看不到了,而后就是目标位置出现一股浓烟,很长时间才能听到闷雷似的爆炸声,和雷电原理一样,声音传来要比光速慢的多。除了多管火箭炮能看到炮弹发射出膛的一段轨迹,再就是这迫击炮弹能让弟兄们大饱眼福,其他任何火炮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影。
  紧接着轮到我们打实弹了,使用的是“一迫击炮”一种装备机械化步兵营的较重型迫击炮。大家即兴奋又紧张,因为听老学员讲过多次迫击炮出现的炸膛等事故。
  其实并不可怕,火炮质量绝对过关,严格按照操炮规程就不会出现问题。所说的炸膛都是在炮兵连集火射击齐射时,没有观察到炮弹是否出膛,结果前一发炮弹还没射出,装填手马上就把第二发炮弹从炮口装入身管,导致两发炮弹在炮膛内爆炸。
  不过“打不响,往出倒”可是真的,这回让刘大卵子说着了。准备弹药时这小子就在那瞎得咕,好象他多明白似的,还拿着“杀伤爆破榴弹”跟弟兄们炫耀,嘴里不忘口头阐“弹头跟鸡巴多象,尾翼带褶象大卵子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