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万富翁的思维方式-贾新玉-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快乐是充实的,甚至能充实你的一生。

  真正的千万富翁都是热爱工作的,并将它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因为热爱,所以投入,不是被动地接受工作,而是主动去挖掘工作的乐趣。

  比尔盖茨说:“我认为关键在于你能从你每天的工作中得到乐趣。对我来说,这种乐趣是与非常有魅力的人共事,致力于解决新问题。”

  什么是乐趣?魏特利在他的《乐在工作》一书中将“乐趣”(JOY)单词的三个字母分解为三方面的内容:

  J——全力做好工作(A Job well done);

  0——乐观(Optimism);

  Y——重视你自己(You)。

  全力做好工作而获得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倾尽全力决不会令你筋皮力竭,反而使你精神愉悦。全力做好一件工作之后,在家里过一个宁静的夜晚,或利用周末出外钓鱼,或存钱准备来日度假,这些生活的享受都是给自己的最佳补偿,能令你舒畅无比。

  乐观与乐趣不可分割,乐趣来自确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终能与人有益。乐观则是预期自己和别人都能展现最好的一面,是一种坚定的信心,相信自己不论遭遇怎样的波折坎坷,都会尽其所能,化险为夷。

  乐趣也不能与短暂的沉醉或一时的逃避混为一谈。周末的派对虽然欢乐,但千万不要说:“我只有在周末才觉得快乐。”要让每一天都值得欣喜,可喜可贺。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是一种历久弥新的感觉,将我们得意与失意的各种经验,都化为多彩多姿的人生片断。

  许多人也许接受了好多年来对工作的错误认识,想要争取成功,但看重的却是成功的结果——财富或是地位,而将过程的享受忽略。一个人没有发自内心地去热爱自己的工作,就没有内在的动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其实,千万富翁们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追求财富与地位就像小猫追自己的尾巴,越想追上它,就越在原地转圈;如果小猫只是一味地向前跑,它就会紧紧地跟随着。

  在千万富翁的眼中,使工作有趣的目的不仅在增加乐趣,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更成功。今天大多数事业有成的人,并不是为赚钱而工作。如果只是为了钱,几乎每一个我们所熟知的亿万富豪早就可以退休不工作了。他们之所以仍在工作岗位上,是因为虽然他们的工作辛苦、艰难、饱受压力,但工作本身却十分有趣,使他们舍不得离去。成功的运动员也是如此。美国速滑选手邦妮布莱尔在速滑项目得到第五枚金牌后接受访问时说:“我只是在享受我爱做的事情罢了。”

  大多数人不会用“有趣”来形容他们的工作,也因此没有致富的希望。如果你认为工作毫无乐趣可言,光是这样的态度,就足以扼杀任何成功的机会,成为迈向成功的最大障碍。一个人的态度可能从极端地憎恨工作到消极地“坐着等待时间过去”,当一个人用后者的态度看待工作时,那么工作其实和坐牢没什么两样。

  工作无趣,不仅使一个人在工作上无法有大成就,也连带着使他在家庭生活等方面不会有令人满意的表现。想想看,我们把大部分睡眠以外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在一天精力最充沛时开始工作,收工时大多已精力耗尽。回到家以后,如果身心过于疲惫、再加上心情不好的话,就无法对期待受到关注的伴侣和小孩表现出热情,因而让家人失望,使家庭关系变得紧张、不和睦。

  这种情况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不论你目前的工作多么无趣,总有办法让它变得有趣。当工作变得较有意思时,一个人就会有较好的表现,也因此有更多升迁或另谋发展的机会。工作时心情愉快,回到家也较愉快、较有精神。

  其实这里所说的重点并不是要你辞去目前工作、另找较有趣的工作,而是希望你想办法使目前的工作变得有趣。只要你在目前的工作上表现优异,其他成功的机会就会伴随而来。

  然而许多人面临的问题可能是:“怎么可能让目前悲惨的工作变得有趣?”当然,并不是天下所有工作都能变成有趣的工作,但是总有办法让它们稍微改善。

  普通石头经过巧手石匠的琢磨,也会现出美丽的一面。如果你的工作毫无改善希望或是真的糟透了,“决心使工作变得有趣”的意念和行动,说不定反而会成为你成功脱离苦海、找到满意工作的关键。

  ——史蒂文斯科特

  (贴士)如何使工作变得较为有趣? 

  提升工作乐趣的第一件事,也就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改变或调整自己的态度。对于自己的工作和同事,你是抱着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态度?你常向别人抱怨自己的工作吗?你抱怨你的上司、工作、同事、部属、客户或供应商吗?你一早醒来想到工作就心烦,黄昏时“迫不及待要离开这个鬼地方”吗?对工作和同事越是抱着负面的心态,就越没有成功的希望。成功路上阻碍的大小,与一个人对工作的负面感觉成正比。当一个人的负面感受越强烈,遭受的阻碍就越大。只有自己要为自己的心态负责;也只有自己能使自己的心态变得较为积极。

  一个人对工作和同事越是抱着负面的心态,就越没有成功的希望。

  很多人认为,我们的态度和感觉,是由他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及工作的好坏而定。其实并不然,我们自己才是心态的主宰,要抱有正面或负面的心态,完全在自己。千万富翁们知道逆境不是他们的敌人,而是他们的朋友,也是生命中最强大的一股外力。如一个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逆境,他就能激发潜力。

  让工作变得更有趣的第二步,是与共事的人建立愉快的关系。共事的人包括公司里的人,如上司、同事、部属等,也包括公司外与你有往来的人,如客户、厂商、供应商、承包商等。改善人际关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 精力。

  使工作变得更有趣的最后一步是学习追求卓越。追求卓越不是空泛的原则,而是明确的态度,也是一个人在每天工作中具体的行动。 
  …

  千万富翁认为财富的最终目的是能发现真实的自己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多年以前,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一片私人土地上发现了石油,这片土地属于一个年老的印第安人。这位印第安人一辈子穷困潦倒,可石油的发现使他一夜之间成为千万富翁。发财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买了一辆豪华的“卡迪拉克”牌旅游轿车。当时的旅游轿车在车后配有两个备用轮胎,可是这位印第安人想使它成为乡里之间最长的车子,于是又给它加上了4个备用轮胎。他买了一顶林肯式的长筒帽,配上飘带和蝴蝶结,还叼上一支又粗又长的黑雪茄烟,就这样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了。每天他都要驾车到附近那个熙熙攘攘、又脏又乱的小镇上去。他想去见每一个人,也想让人人都看看他。他是一位友好的老伙计,驾车通过镇上时他得不停地左顾右盼与碰到的熟人寒暄,前后左右不停地与来自四面八方的熟人都打招呼。有趣的是他的车从来没有撞伤过一个人,他本人也从未有过身体受伤或财产受损的事。原因很简单:在他那辆气派非凡的汽车前面,有两匹马拉着汽车。

  他的机械师说汽车的发动机完全正常,只是老印第安人从没学会用钥匙插进去启动点火。在汽车里面有100匹马的力量准备就绪、昂首待发,可老印第安人却要用汽车外面那两匹马。许多人都犯这样的错误,他们只看到外面的两匹马的力量,却看不到里面的100匹马的力量。

  一个人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在临死之前发现他的宅地上有一座油井或金矿。在千万富翁的观念中,一个人如果永远没有发现蕴藏在他体内的无穷无尽的财富,那才是最大的不幸。1分钱和20块钱如果都被扔在海底,它们的价值就毫无区别。只有当你把它们捞起来按惯有的方式花掉的时候,才会有区别。只有当一个人发掘自我,利用你的巨大潜能时,他的价值才成为真实的和可见的。

  格兰透纳是穷人的子弟。他曾做过推销员,推销别人的产品,但没有成功。后来他跟别人借了5000美元,巧用他的如簧之舌,在短短三年之内就把那5000美元变成了1亿多美元。在这过程中格兰透纳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他优秀的“发现自己”的能力。

  36岁时,格兰透纳的成功已经成为美国的一个奇迹。三年前,他不但一文不名,还破了产。他只受完初中三年级的教育。更不幸的是,他长了兔唇,说话不方便。但是他的优势之处就在于能够在不断尝试中“发现自己的能力。”1967年借了5000美元后,他开了一家化妆品公司。

  “这是最可能赚大钱的一个行业。”他说。于是他在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市租了一间小办公室。他选择了这个城市是因为他的位置处在肯尼迪街和迪斯尼乐园的中间。他把他取名为“柯西柯星际公司”。

  由于透纳采取的生意手段是非正统的,而且是出奇地非正统,使得有20个州的检查官都在调查他,有几个州还正式在法院起诉了他。但最后透纳还是建立了一个覆盖全美的商业王国,威力横跨四个州、九个国家,产品从直升飞机到唱片、假发。他的王国至少包括37个分公司,雇佣了20万名员工(多数是推销员)。根据透纳自己的估计,他对自己的王国百分之百地了解,他的身价在1亿美元至2亿美元之间。

  透纳一个星期要发表二十场演说,不是推销他的产品,就是推销他的哲学。当会场上把透纳介绍出来的时候,他从来不是走上台去,而是跑步奔上去的。有时候,他两只脚踏在两张拼合椅上,说起话来前仰后摆。他不说枯燥无味的道德经,也不说统计数字,而只说些似乎很有道理的话,听起来有点像福音:

  “如果你诽谤别人,你就失去立场。”

  “手里没有抱着球跑的人,没有人会去绊倒他的。”

  “在成功的梯子上爬的时候,惟一的困难就是从最底下的人群当中挤出来。”

  “大多数人情愿多花点时间去安排他们的假期,而不愿多花点时间去计划他们的生活。”

  2001年里,500位新的千万富翁里,有52%是没有念完高中的。我在1967年开始赚钱而且赚了很多钱,那是因为我知道我的机会来了。”

  如果你善待自己,那你就不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由于你特有的本质、智识与情感组合,有些致富道路可能对你是畅通的,有些注定会让你失望,这并不是说只要你生于贫穷的家庭就该永远甘于贫穷,也不是说只要你是一个女人就命中注定要从事家务。环境及文化条件不过是整幅图画的一部分,对你起激发作用的并决定你个人价值信仰的内部力量是那些更为有力的因素。如果拥有主动性、创造力、技能、信仰,你就可以克服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障碍,甚至包括摆脱童年被欺侮的经历所带来的阴影。可是,如果你喜欢独自工作,不适应在较大群体中生活,那你热衷于掌管一个大公司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如果你长于行动,对富于挑战性的职业兴奋不已,那你可能就不会喜欢长时间生活在一座适于静思苦想的乡村宅院里。如果你迷恋一些不适合你真实个性的职位、想法,即使从表面上看你成功了,但你肯定要感受到冲突的存在。

  千万富翁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如果你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你取得外部成功的机会就会减少。在你感到不适应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你的判断就会动摇。你可能会分不清积极的风险与消极的风险,可能有会缺少解决问题的决断力。即使你在技术上胜任某一角色,但如果你感到自己无能力、无责任心,那你是绝对不会发挥出最佳状态。 
  …

  千万富翁认为财富的最终目的是能发现真实的自己只有对自己的内心有支配能力才会获得力量

  美国亿万富翁、工业家安德鲁卡内基说过:“一个对自己的内心有完全的支配能力的人,对他自己有权获得的任何其他东西也会有支配能力。”谁想收获成功的人生,谁就要当个好农民。成功决不是仅仅播下几粒积极乐观的种子,然后指望不劳而获。千万富翁们更懂得,必须给这些种子浇水,给幼苗培土施肥。要是疏忽这些,消极思维的野草就会丛生,夺去土壤的养分,直至使庄稼枯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越南行医的精神医科专家弗兰克尔不幸被虏,后被投入了纳粹集中营。三年中他所经历的极其可怕的集中营生活使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是为意义而活着。他与他的伙伴们被剥夺了一切——家庭、职业、财产、衣服、健康甚至人格。在这样的情形下,他观察着丧失了一切的人们,同时思索着“人活着的目的”。他曾几次险遭毒气和其他惨杀,然而他仍顽强不懈地研究着集中营的看守与囚徒双方的行为。据此他写下了《夜与雾》一书。

  可以说,弗兰克尔极其真实、有力、生动的论据和论点,对于世界上一切研究人的行为的权威学者来说,都是极有价值的。他的理论是在长期的客观观察中产生的。他观察的对象是那些每日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的人们。在亲身体验的囚虏生活中,他还发现了弗洛依德的错误,并且反驳了他。

  弗洛依德说:“人们在健康的时候,态度和行为才千差万别。而当人们争夺食物的时候,他们就露出了动物的本能,所以行为变得几乎无以区别。”

  而弗兰克尔却说:“在集中营中我所见到的,完全与之相反。虽然所有囚徒被抛入完全相同的环境,但有的人就此消沉颓废下去,有的人却如同圣人一般越站越高。”他还从实际生活中领悟到,“当一个人确信自己存在的价值时,什么样的饥饿和残酷拷打都能忍受。”而那些没有目的活着的人,都早早地毫无抵抗地死掉了。

  据说,从奥斯维辛集中营活下来的人不到1/20。他们顽强地活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心里埋着明确的目的——“要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完”;期待着和“活着的爱着的人重逢。”

  在那充满死亡味道的集中营里,弗兰克尔的一位好友曾对他说:“我对人生没有什么期待了。”弗兰克尔否定了这位朋友悲观的人生态度,他鼓励说:“不是你向人生期待什么,是生命期待着你!什么是生命?它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追求。当然,怎样做才能有贡献?自己的追求是什么?每个人都不一样。而怎么回答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事情。”

  其实,许多成功者并没有在幼童时代就显露出将会成为千万富翁的征兆,没有谁天生就注定应该得到名声和幸运。在千万富翁的眼中,获得成功绝不比失败来得更为困难。其差别只在于不同的看待事物的方式。

  马克艾伦与马克费舍合著的一书《钱是想出来的》有这样一段话:“在现实中,再没有像失败这样的‘好事’了。如果我们以这种正确的方式来看待它,它就会成为通往成功道路上的、自我教育的,一个有利因素。” 
  …

  千万富翁认为财富的最终目的是能发现真实的自己在千万富翁的眼中,最大的财富是自己

  有三个这样的孩子: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社会上的正统教育,经常在个人天赋刚刚露头之际就将之掐断,这种情形实在是太普遍了。而这个残酷的过程,是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的。我们是那么地害怕成为和别人不同的人,我们如此渴望自己与别人取得一致,而正是这些想法,使我们的潜意识程序,对个人的梦想、创意以及热情进行着严重的限制。

  我们所有人,都自然而然地想要模仿周围的一切,尤其是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不幸的是,绝大多数人模仿到的却是,毫无热情地麻木地工作、兢兢业业却进账微薄,以及努力地使自己成为和别人一样的平庸之才。

  然而,每个人的心中都存留了一个小小的声音,它是来自我们自己身体内部的声音。这个声音非常地羞怯胆小,而且还是那样地焦虑。这个小小的声音会悄悄地趴在你耳朵边,告诉你自己的公众形象都是假的,而你的真实人格是被你自己掩藏了起来,并且是没有希望实现的。挫败、失望和经常遇到的一种心里头铺满死灰的感觉,都是当我们拒绝自己成为被公众所设计好的形象时给自己心里赘上的包袱,也是我们拒绝自己去做,被别人要求去做的事情时的心里包袱。

  然而,那些成为千万富翁的人们懂得,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成为与众不同的人。他们必须完全成为真实、独立的自己,他们并不害怕展露自己的真实人格。他们更看重的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人,有着独一无二的生命目的,每个人都是原创的。

  而当一个人若不喜欢自己的话,责怪父母、社会、体力和精力的限制或其他因素是无济于事的。一个人的智慧就深藏在自己的内心。

  大多数人都活在“应该”的世俗标准里:“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做什么样的事!”“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应该”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诸多限制。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任由自己的梦想消逝破灭?原因是,大多数人都是在做“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们太顾虑别人的想法,只想取悦别人,而不是取悦自己。因而,人们忙于满足别人的期望,包括父母、亲友和伴侣,最终丧失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千万富翁们似乎更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