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沧浪之水濯我足兮-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可以进重症监护室了,但是由于那里说话不方便,秦羽汉也就一直不同意去,直到跟秦箫说完这些话。

    但是此刻医生已经在里面全力抢救,对于秦箫,他在心内科工作的时间也不短了,每天经历的“人来人往”实在常见,而对于爷爷,自己并没有感觉有何沮丧,因为爷爷在说完话是微笑着和自己结束的。而且他很明白,医生现在去抢救,其实是象征性的抢救,一个心衰四级的年迈的危重病人,出现了生命体征的严重变化,十之**是不行了,而自己当年也是要这么象征性地做一番抢救措施的,一是抓住任何一个可能继续生还的机会,二是给家属做做样子,这里不要误解为是虚伪与造作,而是基于科学理性的判断和严格的职业操守。

    秦羽汉终于还是没能见到第二天的阳光,姑姑伏在床前大哭,而叔叔和秦箫倒是没有如此,可能是因为叔叔穿着军装,不便在此流泪,秦箫也做过军人,也是医生,不觉得生老病死多么悲痛,这只是一种历程而已。

    葬礼上,洛川赶了过来,因为他来省城的时候秦箫告诉过他,而且自己能够把黛西制药推出去,是秦箫和苏小曼帮忙的结果,而且秦箫之所以能够拿出七灵花散,归根结底还是秦羽汉的缘故,所以洛川自然要来参加老人的葬礼。

    这几天也确实让秦箫一通劳累,骨头快散架了,洛川对秦箫说道:“我来一是要参加老爷子的葬礼,二来是要问问你,上次跟苏小曼说什么了?”

    秦箫不禁不耐烦地问洛川道:“你问这个干什么?”

    洛川知道秦箫会这么问,说道:“苏小曼不见了。”

    秦箫不禁一愣,说道:“她不在家?”

    洛川点了点头,秦箫接着问道:“那她那几个死党呢?马晓溪和刘雨馨她们那呢?”

    洛川说道:“这还用问,当然是没有啊,苏小曼父母也打过电话问过马晓溪,马晓溪也不知道他去哪了,而且电视台那苏小曼是递交了辞职报告的!”

    秦箫回想起那天赶往省城来见爷爷之前的事,当时苏小曼的神情沮丧而且失落,秦箫不禁有些自责,到底是因为自己说话太决绝,才导致苏小曼离家出走。

    不过看秦箫心情沮丧,身体也消瘦了不少,面对一团乱麻一筹莫展,洛川也说道:“你放心,也许是她怄气呢,现在她有我刚给她的律师费,够花一阵子了,再加上我每个月给他的律师薪水,够他来个半年全国巡游的了。”

    听了这话,秦箫才略微放心,不过对于一个女孩子,他还是有些担心,但是也没有办法。

    苏景坤是在几天后打女儿电话打不通之后才给小曼的单位打去了电话,但是令他吃惊的是,自己的女儿早在几天前就已经辞职了,于是他赶紧找出马晓溪的电话,因为两人从小学就是同班同学,形影不离,双方父母也都认识他们,相信自己女儿一定会跟马晓溪在一起。可是苏景坤一问不禁骇然,马晓溪竟然毫不知情,苏景坤期初以为马晓溪是给苏小曼打掩护,说到:

    “晓溪啊,小曼已经好几天没回家了,你可不能撒谎啊……”

    马晓溪电话那边直接说道:“叔叔,我知道,这种事情我怎么会让您着急呢,小曼真的不在我这,而且这几天我也一直跟我父母在一起,不信你可以问他们,小曼不见的事情,我也是刚刚听您说才知道,您可别误会,咱们还是赶紧一起找她吧。”

第四十五章 历历在目

    苏景坤联系了一切可以联系的人,就是找不到女儿苏小曼,忽然想到是不是在秦箫那里,于是就去了商业区秦箫的诊所。

    秦箫刚刚跟洛川参加完葬礼回来,就见到了苏景坤,秦箫出于礼貌,还是问候了一句:“苏叔叔好。”

    但是苏景坤也没买账,直接对秦箫说道:“小曼在哪里?”

    还没等秦箫说话,洛川就插嘴说话了,他是害怕秦箫再跟苏景坤顶起来,于是说道:“叔叔,秦爷爷刚刚过世,我跟秦箫这几天一直忙着这事,至于小曼,我们也不知道具体情况啊。”

    苏景坤听了洛川的话,看见秦箫和洛川肩膀上都带着黑色袖带,也知道他们没有说谎,也就不好继续逼问,但是却也给了秦箫恶狠狠的一眼。

    秦箫自不理会,苏景坤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于是也与洛川各自散了,来见许少卿。

    许少卿这些天一直忙着诊所,那些审查人员这些天又来过几次,总是鸡蛋里面挑骨头,由于见不到秦箫,他们反而不好冲许少卿发作。

    秦箫听许少卿说了这几天的经过,叹了口气,说道:“少卿,如果你自己经营这个诊所,你能胜任吗?”

    许少卿急忙问:“怎么了?”

    秦箫答道:“我准备把‘瑞泽堂’的招牌撤下,整个诊所由你经营。”

    许少卿急忙问道:“这干的好好的,为什么啊?”

    秦箫有点着急,这些天经历的事情太多,不免也有点急躁,冲着许少卿说道:“好个屁!,每天都是这些狗一样的东闻西凑,唯恐你不出乱子,这诊所还怎么干?”秦箫接着说道:

    “他们是冲我来的,好啊,老子什么也不干了,看他们能怎么样!”

    许少卿当然知道这是冲着秦箫来的,但是自己从来没有因为这个埋怨过他,但是秦箫既然自己选择离开,也不好勉强,现在许少卿觉得自己还有精力,能管理好这个诊所,秦箫走了,诊所走上正轨,自己也能赚到钱,至于秦箫需要什么,自己可以拿诊所的收入支援他。想到这里,许少卿直接答道:

    “你就放心地走吧,我自己能照顾得过来。”

    许少卿接着问秦箫道:“可是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秦箫说道:“我想去一趟我姑姑家。”

    秦箫想起自己与姑姑分手的时候,姑姑说过,爷爷曾让她把自己父母的事情告诉他,但是姑姑当时忙于爷爷葬礼,自己也不便细问,现在正好有时间去她那问个清楚,不过之前,还必须回老家秦宅里面找到那件东西。

    秦箫的姑姑叫秦柳,后来嫁到了山西省,所以秦箫打算先回秦宅收拾一下再去找姑姑。

    这些天,秦箫在县城就忙着诊所的法人代表更换,和瑞泽堂中医诊所的注销,但是手续办得倒还顺利,没多久审批就下来了。秦箫心想,看来苏景坤这次还是愿意“帮忙”的。其实苏景坤当然不知道,只是卫生监督和各个行政单位也觉得老这么盯着人家也没什么意思,二话不说就赶紧批准了,也算早早地向苏景坤交差。时间已经是五月天了,秦箫自己总算舒了一口气,开着车河东村而来,不过自己已经打算把车留给了许少卿,这样他也可以抽空回家看看许爸爸许妈妈。

    再次回到老宅,他感慨万千,这里属于自己以前的童年,也属于爷爷经历过的大部分时光,当然还有自己祖辈很多人,但是现在却空荡荡的只有自己一人。看着爷爷养的花,已经枯萎,睹物思人,秦箫这才留下泪来。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以为爷爷走了他会不哭的,但是最终这场泪水还是到来了。

    秦箫此时脑海里是无数与爷爷在一起的场景,对于秦箫,这些场景弥足珍贵,有爷爷第一次送他去村里的民办小学的场景,当时觉得那条路要经过一个拐弯,还有好几户人家,感觉好长,离家好远;也想到自己在山上玩耍到午后两点,爷爷着急地骑车来找自己的经过,那时记得自己还不小心把好不容易掏来的四个鸟蛋给摔坏了……

    真实的自己被心灵播放器一帧帧地穿插播放画面时,总是不能被别人怀疑虚妄自我的高分辨镜头拍摄到。秦箫此刻觉得,睿智的人平时太过于从别人的角度审视自己,但是却不能从自己的角度审视自己;或许这又回到那些愚蠢的人身上,因为他们总是从自我审视自己,但是二者截然不同。

    其实,这三者看待自己方式截然不同,一个是从“本我”看待自己,一个是从“自我”看待自己,而一个却是用“超我”看待自己。如果弗洛伊德的分类太过拗口,莫不如说,愚蠢的人看自己总是以我这个个体中心(本我),这只是一种自私而已;睿智的人懂得用别人的眼光看待自己,因此他懂得“自我”评价了,虽然有自己与其他客体的逻辑关系,但是实际上是不对等的;而用“超我”的角度来看自己,其实就是自己在对自己说“我这样的人应该……”,这其实才是真正地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而又不唯一的个体上来评价的,最后达到不平凡。

    也许这就是很多人不能跳出来成为“不凡”的原因,如果“佛”是一款打火机产品中的声音格外清脆动听的少数几个,那么“我执”就是这款打火机上的标签批号,总让你的心无法脱颖而出。

    秦箫又想起了苏小曼,他对苏小曼的离家出走感到愧疚,当时自己太冲动,没有照顾她的感受,才让小曼决绝而去。秦箫没有开灯,躺在院子里的躺椅上,望着整个天井框住的这片四角的天空,喃喃地说道:

    “如果上天眷顾,我们一起潇洒;如果不尽人意,那也只好你也幸福我也潇洒。不能众乐乐,也得独乐乐。”

    当天他就收拾好了行李,以为自己第二天可以如期出发。

    但是一切出乎秦箫的意料外,当秦箫真正的在晚上打开了那本厚厚地急着祖辈和七灵花散的经历的族谱时,他才完全被这些事情所震撼,或者说是震惊。

    当晚,秦箫进入了爷爷的书房,这在小的时候甚至几周之前,都属于自己的禁地,他这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让自己进入爷爷的书房,因为一是害怕自己损毁了东西,更是害怕老祖宗的机关伤了自家的人。里面的陈设古朴而又简单,光那个书架看风格都是前清时的东西了,他按照爷爷说明的位置,来到这个书架并仔细依照爷爷说的方法打开了那个暗格。

    他完全没想到,几代人之间的经历如此曲折而且复杂,他才想起爷爷的话,他不想让自己知道也正是因为,这些几代人的恩怨经历,会像噩梦一样缠住一个人。但是秦箫忽然也想到,该来的总会来,“未有先学养子而再嫁者也”,如果我不去承受这些,我就永远不知道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秦箫花了整整一周,才在老宅里看完这些记录,饿了就随便煮些面条,渴了就自己倒井边打一桶泉水上来,也不用煮,直接用水瓢喝就行了。这些记录有时让秦箫纠结,有时让秦箫愤怒,有时他也暗自叫好,有时他也消化不了。时间长了他也感到头痛,于是就到院子躺椅上躺一会儿,再接着看,一天天过去,一幅幅在秦箫心中残破的画卷也逐渐清晰起来……(本卷完,接下卷)

第四十六章 莫名遭遇

    第四十六章莫名遭遇

    一去萧萧数十州,相逢非复少年头。

    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

    当日龙蛇归草莽,此时琴剑付高楼。

    自怜多少伤心事,不为红颜为寇仇。

    ——梁羽生

    一首梁羽生《草莽龙蛇传》中的七律作为这段历史时期的引子。

    清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898年初春,jn府地段,一位摇着串铃的江湖郎中正在按察司街上举着招牌,背着药箱走街串巷,招徕生意。

    这个人约莫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其实他仅仅十四岁,浑身破烂不堪,自己从长山县一路走来,衣服已经开了好多口子,布鞋也已经露出大拇脚趾。他右手的幌子正面书写着“顺路堂”三个字,反面写着妙手回春,背的药箱走起路来咚咚作响,显然里面药物并不是很多,腰间别着个光滑明亮的葫芦,不知道是他的药葫芦还是喝酒饮水用的器具。

    这个“顺路堂子”经过按察司街北行,来到了大明湖畔,这不禁让人想起之前有位叫刘鹗的书生写的《老残游记》,书中就是记载了光绪早年间一个叫铁英,外号老残的江湖医生的行医经历,其中书中在他游历jn府时这样写道:

    看那大门里面楹柱上有副对联,写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暗暗点头道:“真正不错!”进了大门,正面便是铁公享堂,朝东便是一个荷池。绕着曲折的回廊,到了荷他东面,就是个圆门。圆门东边有三间旧房,有个破匾,上题“古水仙祠”四个字。祠前一副破旧对联,写的是“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过了水仙祠,仍旧上了船,荡到历下亭的后面。两边荷叶荷花将船夹住,那荷叶初枯,擦的船嗤嗤价响;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那已老的莲蓬,不断的绷到船窗里面来。

    而此时这个少年铃医来到大明湖,看到的情景与当年如出一辙。铁公祠就在眼前,他从未来过,于是便迈步进入祠堂。

    铁公祠其实就是纪念的明“靖难之役”抗击燕王朱棣的兵部尚书铁铉,铁铉时任济南布政使。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由反对削藩,起兵对当时的侄子朱允炆造反,进攻南京,途径济南,受到铁铉的顽强抵抗。朱棣屡次受挫,三年不能攻克jn府,后绕道拿下南京后,围困jn,最终复活铁铉。朱棣此时以称帝,改年号为永乐,他将铁铉凌迟处死,民间传说朱棣将铁铉的五官全部割下,放入油锅,然后食其肉。

    百姓年铁铉忠义,纷纷在各地建立祠堂,以纪念这位爱国忠义之士。进得铁公祠正堂,这位少年看到一尊铜像傲然而立,两袖清风,不禁时任肃然起敬。这位少年只是叹了口气道:

    “如此铁公尚在,也不至大清国无人抵抗之前的倭寇之辱。”

    转而又想想自己如今的处境,已经有两天未进一粒米,饥肠辘辘实在难耐,于是接着出了铁公祠,继续朝西城墙根下走去,心想,那边民舍居多,或许会有买卖上前,于是抖擞精神,摇铃而行。

    如今的大清国,各处洋教盛行,未走百步,即见一座洋教堂,少年正好经过此门时,一个身穿黑衣的洋教士开门而出,少年仔细端详了这人一眼,才看清,竟然不是个洋鬼子,于是也就不太害怕,上前询问道路:

    “请问这位神父,ss县在哪个方向?如何去得那里?”

    这位神父是以为修洋教的中国人,见一个铃医上来问路,也就客气地答道:“ss县在岱岳南麓,而从北山而过地势险要,且荒无人烟,虎狼出没,孤身一人确是很危险,你要是想去的话,得从长清地界绕道而行,走大路两天即到。”

    这我少年不禁眉头一皱,还要两天行程,看来自己是无论如何是不能马上动身去得了,否则路上也会饿死,只能现在jn府摇铃行医几日,赚足了盘缠,养足了精神才能去ss县。

    其实这位少年就是长清县人士,自己当然熟悉这条路程,本也没打算去ss县,只因为家乡旱灾,实在难挨得住的百姓要么举家过渤海湾去关外求生,要么举家迁往他处避难。而自己家人在父亲带领下东行投奔长山县的亲戚家处,可是没成想路途之上父亲就已经病逝,家人草草掩埋,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长山县亲戚家处,可是早已不见人影,于是往回赶,恰巧在zp县境内遇到,原来亲戚几年前已经移居zp县河东村,于是两家共住一处。

    但是自己家眷实在太多,只靠亲戚一家也难以为继,于是母亲只好决定,卖掉剩余的丫鬟,把家里的男丁遣散出去,让他们自谋生路,这样只留下女眷和孩童依靠着亲戚家的微薄的接济过活。

    少年自己这才出来跑江湖,还好祖上有悬壶济世这门手艺,这位少年就靠着这串铃药箱西行谋生,直到来到jn府地界。

    其实少年祖上是zj余姚人,本也是个药贾巨富,兼有祖传的医术,在江南水乡可谓生活优越,只因当年太平天国搅乱江南,于是祖上只好抛弃这百年根基,迁居北方,在长清县大李庄勉强过活,但家道已经败落,这些年又连年旱灾,颗粒无收,实在无以为继,这才举家东投。

    自己以前跟着父亲跑过江湖,所以少年江湖行医倒还有些经验,但还是饥一顿饱一顿,终于来到jn府,心想毕竟sd首府,希望可以有些营生,几天下来,却也无起色。于是想起年前自己的一个远方表叔曾因ss县水灾,来他家躲避,如今的得知家乡水灾已过,已经返回去了。又想起到zp县的亲戚家时,他们起初还碍于面子不敢发作,但是后来也是冷嘲热讽,怒言相加,不禁让人慨叹世态炎凉,不过此时山河飘零,谁都想自保,哪还会管别人的死活。这次少年想到ss县表叔家投奔,起码念在之前得恩德,定会照顾一二,也不会给自己脸色看,这才打定主意问起这个神父去ss县的路程。

    问罢,少年谢过,转身往南走,正看到大街南边,一个美貌少女一双妙目正看着自己,少年心想,老子已经不是什么阔少爷,看我干什么?不过转念又想,自己就算没了富贵命,但是好在以前也是读过诗书,受过私塾教育的,穿得再破,总是与那些庄稼汉不同,于是也不禁双眼大量那个女子,并且微笑回应。

    只见那女子束腰而立,头戴斗笠,肩披披风,颇有神韵,看年纪也就十三四岁的年纪。此时这女子也看到少年在注视自己,也就赶紧避开眼光向南而去。

    少年等女子消失于胡同之中,这才回过神来心想,心想:自己是不能立刻动身去ss县的了,起码要在jn府停留几日,赚些盘缠才能动身,心里也觉得南边民舍居多,不如到那里去走走看看,或许能碰到看病的,就算碰不到,说不定也能碰到刚才那女子。

    有了这个想法,少年抖擞精神,过了大街,直进胡同深巷之中。

    说来也奇怪,自己明明看见女子刚刚进来不就,自己随后就跟着来了,但是怎么也找不到了,仿佛那女子一眨眼的功夫蒸发了一样。少年心想,还管什么女人,吃饭要紧,于是摇起串铃,挨家挨户地走。不知绕过多少街巷,来到一处拐角处,一牌坊上书“锦缠街”,于是少年继续前行,正正好路过一处大户人家。

    其实自己在这片走了不少街巷,大户人家实在不少,门口红漆铜钉,石狮石柱,气派各异,让人着实眼花缭乱,但是这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他街巷,不论大户还是小家,门前冷清可罗雀,但是这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