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的游戏之我是星球的远大意志-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自由平叛权”并非没有先例,在一百多年前,迈拉米的骚乱被波旁故意解读为欲图背叛波旁,然后不听迈拉米的解释,在迈席卡同意给予波旁更多的租界之后,授予迈席卡对迈拉米的自由平叛权,于是迈席卡就吞并了迈拉米半岛的南部,而波旁则在北部成立了北迈拉米教化区。

    而如今波旁给予埃多楠的自由平叛权,就是这么个东西,在埃多楠阵营看来,这等于波旁将这两块地区割让给自己——然后1441年埃多楠就因为这一点,被波旁坑了,波旁又将这两片地区割让给波利。

    说到底,就是因为自由平叛权这东西到底有无明确的指示,根本没有说具体,而埃多楠自作多情了。

    当埃多楠对中土殖民卫所出兵的时候,莫西与莱诺尔就紧急会面商讨了出路,迅速做出了决定,放弃与埃多楠接壤的中土殖民卫所,全力保证腾龙殖民卫所。

    还好,当初转世的时候,莫西转世在林间殖民卫所,莱诺尔转世在中土殖民卫所,那么林间殖民卫所还是莫西的大本营,莫西在这里是地头蛇,于是莱诺尔就带着自己在中土殖民卫所的家当,来了一场大撤退。

    中土殖民卫所那是什么地方?简单的来说,就是埃多楠半岛沿海的地方,换句话说,埃多楠以前根本不靠海,一个根本不靠海的国家,怎么可能有海军(蒙古海军:???),而这就是莫西以弱势守住林间殖民卫所的底气所在。

    最终莫西打赢了,在1437年的那一场海峡歼灭战中,狠狠的打击了埃多楠那拼凑起来的海军,守住了自己的地盘,并让埃多楠放弃继续向林间殖民卫所进攻。

    而在波利独立战争胜利以前,停歇下来的林间殖民卫所也没有援助波利,莫西的行动是抓紧时间将林间殖民卫所打造成自己的国度。

    4年以后,波利的独立战争终于胜利,而为了这一场战争,波利已经失去了太多,那么就必须抓住自己仅存的财产。

    虽然中土殖民卫所也被波旁割让给波利,但是现在在埃多楠的手上,刚刚打了那么多年战争的波利,可不敢再惹上埃多楠,因此孤立无援的林间殖民卫所就是最好下手的对象。

    佛科多清楚这4年来莫西在干什么,所以佛科多也清楚,如果等波利恢复完以后,林间殖民卫所就已经成为莫西的个人王国,那时候再进攻就晚了。

    所以即使刚刚结束独立战争,深有远见的佛科多就不得不发动新的战争,让波利远征林间殖民卫所。

    于是时隔千年,这两个当初的老冤家终于再一次交上手,并且是直接的交手,不再是像莫西上一世一般,等佛科多死后,欺负他那平庸的儿子。

    佛科多刚刚打过来的时候,整个林间殖民卫所一片人心惶惶,因为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了,不仅陆军数量与质量差距大,海军也是绝对碾压的对比,因此那些被打压下去的反莫西派在这时候,就一个个的跳出来跪迎波利王师。

    面对这一种几乎可以说是众叛亲离的局势,莫西没有惊慌,因为他已经准确的判断出局势。

    虽然波利来势汹汹,双方对比差距明显,但是第一,波利是客场作战;第二,波利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战争,民情很疲惫,现在之所以看着这么吓人,只是因为刚刚独立成功,挟大胜只威,是虚的。

    而莫西定下的作战方略,是先与波利纠缠一段时间,等到波利军队疲惫的时候,一场战争定胜负,然后在与波利妥协,就可以争取到很不错的待遇。

    局势正如莫西所预料的,而佛科多也早就看出了莫西的计划,但是终究神通不敌天数,佛科多无法改变现有的局势。

    于是在兜了三年圈子以后,在1444年时,莫西以一发突袭,结束了这3年的战争,波利狼狈的退出林间殖民卫所。

    之后就是谈判,林间殖民卫所以高自治权、不得追究归顺派的条件加入波利,可以说莫西的策划大获全胜,保住了自己阵营的基本盘,不至于连基本盘都没了,而波利只能忍耐下来收下这份带刺的土地。

    这一战打成这样,佛科多受到刺激太大,当年就引咎辞职,并在5年后抑郁而终,而乌莫拉继位为第二任执政长,又当了7年。

    莫西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长命,不管是上一世还是这一世都是如此,上一世的莫西靠着长命,将有资历且难缠的对手通通熬死,然后才去欺负小学生,并利用自己的岁数好好的招待了佛科多的后人。

    而这一世莫西还是如此,当佛科多和乌莫拉因为岁数以大而先后去世,莫西却仍然在政坛上活蹦乱跳。

    莫西知道,对于波利来说,林间殖民卫所始终是反贼一般的存在,上次是靠着取巧才胜利,要是下一次再进行战争,林间殖民卫所就无从幸免。

    于是在局势缓和下来以后,莫西代表的林间殖民卫所迅速和埃多楠靠近,双方更是在1450年时签署了针对波利的共同防御秘密协定。

    这就是外交,没有永恒的敌人,林间殖民卫所是为了防止自身失去自治权,而埃多楠是为了防止波利变得更强大,于是两个昔日的敌人就这样走到一起。

    而面对林间殖民卫所与埃多楠走到一起的局面,波利首先是和波康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确保了路上西路的安全,接着对林间殖民卫所开始分化瓦解。

    在莫西于1453年打破承诺又开始清洗卫所内归顺派时,波利并没有直接进攻,而是派遣使者与莫西妥协,最终以牺牲殖民卫所内部归顺派为大家,成功拆散了莫西与埃多楠的同盟,还确保莫西在波利没有打破约定时,需要出兵支援波利的行动。

    就这样,处理好了国内外的情况,波利开始专心探查埃多楠的军事情报,最终在1460年对埃多楠发动了第一次埃多楠战争,准备夺回中土殖民卫所。

    而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年后,莫西才以81岁的高龄回归英灵座,不过此时林间殖民卫所已经彻底做大,并且在莫西死前,和波里斯搭上了线,这样以后即使波利反悔,也无需当心没有后援。

    这,就是波利与林间殖民卫所阵营英灵这一世的成就。

第三百一十六章:第一期清算(六)埃多楠的野望() 
    在英灵游戏的第一期中,波里斯是第一大赢家,侨民联盟是第二大赢家,林间殖民卫所确保了自己阵营的存活,波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胜利,但是得到的收益却远不如波里斯他们,那么埃多楠阵营英灵进行的如何呢?

    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成果斐然。

    埃多楠阵营的英灵,是罗曼赫非的库图与拉莫达这一对上一世的父子,这一世他们在埃多楠各自转世到埃多楠的酋长家庭中。

    这里要提一下,比起其他国家来说,身为波旁仆从国的埃多楠,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国家,有着和其他国家与众不同的特性。

    埃多楠是国名简称,这个国家的全称,一开始叫做“受于恩惠的埃多楠人联盟”,看,连国家都不是。

    对于埃多楠是如何成立这件往事,波旁内部学院的口径是相当一致的:

    在大历904年,未来的波旁第77任执政长,安卢一世正在中土殖民卫所进行毕业修行时,不幸被埃安溪蛮人袭击,结果与同学失散。

    人生地不熟,安卢一世就在这里迷路了,就在安卢一世要困死在埃安溪蛮族内陆时,被一个友好的埃安溪蛮人部落,名叫斯赫德勒的部落救助了,他们帮助安卢一世回归中土殖民卫所。

    于是,接受了这个部落恩惠的安卢一世,在心中默默立下誓言,等将来自己有能力以后,一定要回来帮助这个部落。

    时光荏苒,眨眼间三十多年过去,安卢一世从一个稚嫩的学员,变成了波旁第77任执政长,这时候他终于有能力实现自己的誓言,于是他在930年找到了斯赫德勒部落,派出教师教导这个部落,让这个部落享受波旁的文明,变成像波旁一样的文明人。

    即使在安卢一世卸任以后,波旁依旧没有改变这项措施,他们依旧派出各个贵族去指导埃安溪人部落,双方的友谊天长地久。而因为波旁文化的光辉照耀世界,举世瞩目,因此越来越多的埃安溪蛮人抛弃了他们野蛮的生活方式,汇聚到斯赫德勒这里来接受波旁人的再教育。

    就这样又过了三十年,连安卢一世都已经去世了,这项措施仍然在继续。

    这个时候,那些部落就说,他们已经接受了这么久的波旁式教育,信奉了波旁人的神灵,仿照波旁的文字创立了自己的文字,仿照波旁的语音确立了自己的语音,那么他们应该和那些粗鲁的埃安溪蛮人有区别。

    波旁认为这是对的,于是就将他们叫做埃多楠人,埃多楠这个词汇扩展开来,意思是顺从的埃安溪人。

    那些部落得到名字以后非常激动,又想要加入波旁,成为波旁的子民,但是波旁的先辈拒绝了这个请求,认为埃多楠人还不够达标。不过波旁的先辈没有将路堵死,他们帮助埃多楠组建了自己的国家,成为波旁的附庸国。

    这就是在波旁文献记载中,有关于埃多楠成立的部分,而埃多楠本身早期历史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因此不管再怎么不愿意,埃多楠人也只能姑且批判性的相信继承这个说法。

    但是,埃多楠人不清楚,有着系统的冷弈可是清楚着。

    那个安卢一世早年遇难被斯赫德勒部落救下,这点倒是没错,安卢一世后来派出教师教导斯赫德勒部落,这点也没错,只不过波旁的后人误解、或者应该说是故意扭曲了波旁的意愿。

    谁会这么好心,去教导蛮族提升自己的文明水平?安卢一世疯了大会宫可没疯。

    说到底,这就是一个交换而已,仆从国,意思就是埃多楠需要替波旁打仗,做一些波旁不想去做的事情。

    要知道,波旁擅长的是海军,只要有海的地方,波旁就可以投放充分的力量。然而对于埃多楠半岛来说,沿岸波旁倒是可以投放,可是内陆怎么办?更何况,头几百年中,波旁开拓的主要目标还是南方的迈拉米与印哥纳,对于北方的态度,从北部航道那可怜的规模就可以看出。

    因此,在大会宫对北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以夷剿夷就成了当地殖民卫所最好的选择,扶持顺从的埃多楠部落,给他们一些在波旁眼里的垃圾,让他们去剿灭他们的蛮族同胞,打下来的土地给他们,而财富则归波旁。

    起码就后来大多数埃多楠人的看法都是这样的,辛辛苦苦与埃安溪蛮人作战的主力是他们,波旁人只需要提供一些武器装备——还是要埃多楠人花钱购买的,就可以获得战胜之后的红利。

    随着波旁人的贪婪程度逐渐加深,对埃多楠人的苛待也越来越重,通常每次去打埃安溪人,埃多楠部落都需要向波旁贷款来购买武器,否则大多数中等部落很难买下来。

    这就要求部落的每一次战争都要胜利,这才能还得起波旁的贷款,要是失败了的话,就只能将部落的弱者全部卖出为奴隶,子嗣全部寄存到同盟的部落,然后拉起有战斗力的成员,在没有波旁武器的情况下,去和埃安溪蛮族进行殊死搏斗。

    造成一样现象的原因,除了贪婪以外,还有波旁后来兴起的一个理论,波旁认为埃多楠扩张土地的速度越来越慢,这是因为埃多楠人享受到蛮人不应该享受的文明以后,变得安逸懒散起来,所以波旁需要执行政策来刺激埃多楠,所以就有了上面那一幕幕。

    而在埃多楠的境内,绝大多数有价值的矿脉和奇珍异宝的产地,都是由波旁人占据,即使是各个部落的酋长,也不过是能占据一些价值不高的残渣剩饭。

    这么长此以往,埃多楠部落对波旁的怒火自然是越烧越旺,只要有机会,反噬波旁是肯定的事情,后来埃多楠的确也这么做了。

    不过在此之前,波旁仍然很长一段时间中,将埃多楠拿捏的稳稳的,这个原因是因为波旁对埃多楠的政策。

    是,波旁是提升了埃多楠的文明水平,但是大会宫可不是什么梦想世界大同的君子,那些极度贪婪的议员们以己度人,早就猜到埃多楠将来的反水,所以早在埃多楠立国之初,波旁就埋下了种子。

    那就是埃多楠的政治体制,从埃多楠的国名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由部落组成、在波旁强势施压之下合并成的一个部落联盟,而尽管提升了埃多楠的文明水平,波旁可没有提升埃多楠政治结构的心情。

    在波旁的有意放纵之下,埃多楠所谓的联合酋王,是需要各个酋长推选、权力极度低下的职位,对各个部落只有名义上的领导权,受到波旁监管的任免权,以及必须的军事防御支援。

    面对祖国是这种情况,那些酋长们不是没有试图挽救过这种局势,对抗波旁是以卵击石,此前酋长最大的反抗不过就是带着部落逃入荒野中,而到了1402年时,当时许多酋长联合了埃安溪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叛乱。

    毕竟,就埃安溪蛮族那一盘散沙的现状,是不可能那么容易的联合起来,在其中穿针引线的,就是那些试图反抗的酋长们。

    在接到拉莫达的来信,听到拉莫达父亲决定去和埃安溪蛮人同流合污之时,库图起初有些惊慌,因为这打乱了他们的计划,但是冷静下来以后,库图发现这是一个大好机会。

    于是,库图与拉莫达做了分工,库图仍然留在埃多楠内,而拉莫达则跟随他的部落跟随埃多楠人。

    此后,在拉莫达的建议下,埃安溪蛮族以数量优势,逐步扫荡波旁的中土殖民卫所与过于突出的埃多楠部落,而库图这边则是故意装作因为协调低下而效率低,于是终于收到了想要的礼物,波旁允许埃多楠联合酋王组建军事机构,去协调部落联军与波旁干涉军。

    此时的埃多楠联合酋王,是当初救助了安卢一世的斯赫德勒部落的酋长,同时也是库图的远房叔叔——库图是斯赫德勒家族的支系,这是库图这一世最大的麻烦。

    接着,库图“说服”拉莫达叛变埃安溪,为埃多楠平定埃安溪叛乱立下了功勋,也正是靠着这一份功勋,库图开始走上埃多楠的舞台。

    从这时候开始,联合酋王才获得军事指挥的权力,利用这一点,库图开始逐步协调各个部落的军队,而波旁因为随后混乱的逐渐加剧,也没有精力再来干涉埃多楠的事情,这就给了库图可乘之机。

    1434年,在埃多楠现任联合酋王,也是库图软弱的弟弟对波旁提议犹豫不决时,库图甩开了埃多楠联合议会,率领军队独走进攻中土殖民卫所,最终埃多楠吞并了波旁的中土殖民卫所,让库图的威望大大加强。

    库图那软弱的弟弟察觉到了库图的危险,于是想要让自己的威望压过库图,于是越海进攻不从的林间殖民卫所,试图拿下这一份功勋,这场战役的结果上回也说过了,埃多楠被莫西借用地利打败。

    这一次惨败让库图软弱的弟弟脸面无光,威望大跌,因此在一年后被库图逼宫,逼下联合酋王的席位,库图在1438年成为埃多楠第37任联合酋王。

    上台之后,库图用了三年时间,暂时压制了反对派以及暴怒的宗家,才开始对埃多楠动手。

    第一步,就是让埃多楠脱离波旁,成为一个正常属性的国家,而非仆从国。

    第二步才是最关键的一步,要让埃多楠从一个酋长联盟,变成一个真正的国家,这非常困难,而且库图都六十多岁了,但是库图还是坚持做了这件事,毕竟这件事现在不做,等第二世做就更困难了。

    于是在1441年,61岁的库图发起了库图改制(即改革),将国名改为埃多楠陆地联合王国,加冕自己为联合独裁王等一系列形式,试图建立集权。

    改制立竿见影——坏的一方面,1443年埃多楠就爆发了反改制内战,库图没能看到战争的结束,1448年刚刚压制完叛军,库图就死于刺杀,库图儿子赫非一世一上任,叛乱又迅速再一次爆发,叛军试图推翻改革的成果。

    然后,刚刚看完迈席卡可怜遭遇的冷弈(遭遇下章说)忍不住了,这帮家伙怎么老是叛变?于是就给赫非一世加了buff,然后赫非一世用了2年就平定了第二次叛乱。

    应该要庆幸,北方全是弱鸡,大佬对北方不感兴趣,唯一能和埃多楠一战的波利,正处于战后恢复期,只能看着内乱的埃多楠流口水,所以这给了埃多楠7年内战的自由时间。

    战后,赫非一世一边继续推进库图一世的政策,对埃多楠实行集权制改革,另一边则热脸贴上波里斯(虽然贴到冷屁股上,波里斯对埃多楠相当冷淡,但最终波里斯选择与埃多楠中立),与林间殖民卫所达成对波利的秘密协定,防止与波利的可能战争。

    应该说这份处理方法是有效果的,要知道在十多年后的第一次埃多楠战争中,就是因为波里斯最终拒绝了波利的参战邀请,才让绝望的波利与埃多楠无条件和平。

    从波旁**,让埃多楠从酋长联合走向一个集权的国家,这就是库图一世第一期游戏中的成就。

第三百一十七章:第一期清算(七)迈席卡之殇() 
    迈席卡,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也是少数能反噬文明邻居的蛮族所缔造的国家,不管其过程有多么侥幸和不可复制(其实每一个能建立的蛮族国家,他们建国的过程都是不可复制的),但是他成功了,并且至今仍屹立于波旁的海。

    迈席卡建国之初,也是由一个强大的部落,率领着其他服从部落,并接受迈拉米文化影响建成的国家。

    在迈席卡还只是一个雏形,建国前五十多年时,正好遇上了航海家卢尔远行回归迈席卡,当时的迈席卡蛮人部落领袖,那个部落叫做德洛达部落,当时的德洛达酋长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才有他的子孙在五十多年后建立迈席卡的基础。

    不过事实上德洛达部落不出手也有其他人出手,波旁的崛起是海神所钦定的,而为了帮助波旁崛起,南方就必须有一个国家来牵制迈拉米,这个当初还属于**的国家。所以迈席卡是肯定要成立的,至于会是哪个部落成立,则就看机缘了。

    德洛达部落于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