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丹的心情越来越差了,赵括在长平手握三十万重兵,让他的心里像是压着一块大石头,那些流言飞语让这块石头的分量越来越重,已经让他快要喘不过气来了。
“大王,从武城调来的五千兵马已经在马城外二十里处安营扎寨,随时可以包围马城。”将军乐乘走到赵丹身旁行礼道。
赵丹嗯了一声,道:“注意隐蔽,不要让人发现了,平日里可以扮做农民准备春耕,寡人不希望这些兵马最后会派上用场,你明白吗!”
乐乘当然知道赵丹的心里是矛盾的,点头道:“大王放心吧!我会亲自在那里坐镇,一定可保万无一失。”
赵丹正说着,宫人禀报说相邦触龙求见,赵丹命乐乘先下去,看到触龙走进来,道:“相邦,时至今日,寡人可以说是一筹莫展,不知道相邦可有良策化解长平的劣势吗?”
触龙道:“大王,如今只能是我们自己救自己了,想要求乞外援只怕不太可能,因为雪夜会战我军败的有点惨,山东五国对大赵没有信心啊!”
赵丹叹气道:“都怪赵括和廉颇无能,如果雪夜会战败的不那么惨,山东五国见有便宜可占,绝对会出兵相助,现在他们坐山观虎斗,都在看笑话吧!”
“大王,赵括和廉颇只怕也难啊!他们的能力就是如此,想要让他们取得胜利,不太容易了。”触龙道:“依微臣之见,长平再次易将已经是箭在弦上的事,还望大王三思。”
赵丹哦了一声道:“再次易将?大赵知兵事的除了廉颇就是赵括,还有谁的能力能超过他们俩呢?”
触龙道:“臣向大王举荐一位智谋和勇武都堪称上乘的将军,平阳君赵豹,绝对堪当此任,最重要的是,平阳君绝不会像外界传言的那样,有任何私心啊!”
赵丹愣了一下,对于赵豹这个王叔,他当然信得过,可赵豹当初极力反对赵军出兵长平,如今再让他去长平前线,赵豹能答应吗?
第四百零六章【一群糊涂蛋】
触龙肯定道:“只要大王对平阳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想平阳君一定会答应出将长平的,平阳君应该不能容忍赵括手握军权,尤其是在这个时候。”
赵丹也认为触龙说的有道理,赵豹是大赵的王亲贵胄,怎么能眼看着赵括这个王族远支有能力取代如今的赵国王室呢!
触龙又将田薇思谋已久的计划抬出来,道:“由平阳君赵豹率领一路大军前往长平接替赵括出任主帅,而另一支大军则交给赵禹,让赵禹直奔河内郡,如果能生擒秦王赢稷,那大王之威名只怕会传遍天下,并大快世人之心。”
赵丹闻听颇为心动,道:“如果能将赢稷生擒,寡人将重重的赏赐他们,只是只有平阳君一人前往长平,是不是有些单薄啊!”
触龙点头道:“大王思虑的对,微臣以为不如让平阳君为主,楼昌将军为辅,这个组合应该会让大王放心了。”
赵丹马上就将赵豹叫到了王宫之中,正如赵丹所料,赵豹对于出将长平一点都不感兴趣,再说赵豹认为有赵括和廉颇在长平已经足够了。
赵丹幽幽一叹,道:“王叔,你可知道长平有多少大赵精锐吗?三十余万之多啊!一旦赵括稍有异心,大赵必然是国将不国啊!王叔请看……”赵丹说着把那份秦王诏书拿了出来递给赵豹。
触龙在一旁也道:“平阳君身为王族首望,当以大赵的江山社稷为重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们都相信赵括基本不可能对大赵不忠,可事情没有绝对的,只有平阳君出将长平,夺了赵括的军权,才能把这种隐患消弭于无形之中。”
赵豹不是没听说过那些谣言,可他始终不相信赵括会对大赵有不轨之举,现在看到那份秦王的诏书,他的信心动摇了,设身处地的为赵括想想,手握重兵,又有秦王的扶持,兵变成功的可能性极大,赵括万一要是搏一把,大赵将万劫不复啊!
赵豹被说服了,正待接过赵丹递上的虎符时,一个人小跑着进来,道:“大王不可,大王不可啊!”来者正是虞卿。
赵丹看到虞卿,道:“爱卿认为寡人这么做有不妥的地方吗?寡人只是想要稳妥一些罢了,平阳君也不是不知兵事,如今又带去十万兵马,以四十万之众对付秦军,想来可保长平平安,大赵无事。”
虞卿反驳道:“大王,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赵国已经换过一次主帅了,幸好换的主帅是庐陵君赵括,赵括和其父赵奢在军中素有威望,这才没有导致赵军的士气低落,一旦大王再次换将,长平危矣,大赵危矣啊!”
赵丹哼了一声道:“如果寡人不换将,大赵才真的有危险呢!王叔,且把那份诏书给虞卿看看。”
虞卿看过了诏书,道:“大王,这分明就是秦人的离间之计,大王怎么可以上当呢!秦人奈何不得庐陵君和廉颇,巴不得大王再次换将,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还望大王三思啊!”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寡人心意已决,爱卿暂且退下吧!”赵丹没想到虞卿会来这里聒噪,让他的心情一落千丈,将虞卿打发走之后,对赵豹说道:“王叔,寡人把大赵的江山社稷都交给您了呀!”
赵豹接过虎符,道:“大王放心,只要我赵豹还有一口气在,就不会让秦人越过长平一步。”
虞卿出了王宫,心痛道:“都是一群糊涂蛋,怎么能这样呢!怎么会这样啊!”
后人有一首诗形容从邯郸到长平的险阻:上党崔嵬甚,羊肠鬼斧开。路从云里出,人自日边来。
赵豹率领十万援兵经过羊肠道时,对这险恶的道路颇有感触,两侧山势的陡峭,中间形成近百里盘旋的羊肠小路,上面高山,下临深渊,这条古道真是险恶高危啊!“一起看文学网首发,请支持正版阅读,支持作者创作,您的一次轻轻点击,温暖我整个码字人生。”
楼昌则没有心思欣赏这穷山恶水,他正为自己的机遇兴奋呢!他自认在兵法上颇有造诣,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将抱负施展出来,唯一的一次还被廉颇给搅了,现在好啦!赵王命他担任长平赵军的副帅,那是何等的荣耀啊!他倒要看看廉颇得知这个消息时会是什么表情,还有那个不可一世的庐陵君,看他还有什么可拽的。
和赵豹楼昌一起离开邯郸的还有赵国王族的将军赵禹,赵禹负责以奇兵突袭河内,一举扭转长平的不利局面,这个计划如果能够成功,将会给秦军以致命的打击。
熟悉兵法军事的人都知道,实行奇兵突袭河内的计划,最重要的便是保密,还有一个就是行军的速度。
然而让人气馁的是,赵禹的军队刚刚离开邯郸,位于河内的秦国最高指挥部已经了解了赵军这个突袭计划的全部内容和细节,秦王赢稷亲自指挥两万人马在淇水河南岸布防,准备趁赵军半渡之时发动进攻。
由于赵禹是轻兵急进,速度比赵豹和楼昌快的多,很快就抵达了淇水河附近,正准备渡河的时候,赵禹发现了不妥,马上下令停止渡河,突袭河内的计划也就夭折了,不过赵禹也没有损失一兵一卒,这支军队在其后的邯郸保卫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非止一日,平阳君赵豹和将军楼昌的援兵终于抵达了赵军在长平前线的大本营,前线赵军得知邯郸来了十万援兵和数不尽的粮米辎重,全都喜上眉梢,之前的种种不满都被抛到了脑后,可随后传出的消息却让赵军将军的喜悦戛然而止。
赵括看着赵豹拿出的半片虎符,心顿时凉快了许多,突然之间觉得看什么都少了颜色,一切都是灰蒙蒙的了。
廉颇也极其不理解赵王的做法,为什么要在这个紧要的关口再次替换主帅呢?这不是把赵军往火坑里推吗!再说赵豹那两下子也不行啊!
“我拒绝交出军权。”赵括只甩给了赵豹这么一句话,转身离开了中军大帐,把一干人等都晾在了那里。
第四百零七章【敢比伍子胥】
赵豹没有想到赵括竟然拒绝交出兵权,这让他的脸色非常难看,仅凭这一点,他觉得赵王赵丹担心的没错,赵括已经有野心了。
廉颇也没有想到赵括会这样对待赵豹,这可万分不妥,忙打圆场道:“君上不要放在心上,庐陵君近日因为军中的一些事情,心情不太好,态度难免差一些,我这就去劝劝他。”
楼昌在一旁说道:“身为大赵之臣,竟然拒绝大王的王命,真是一点规矩都没有,这可是杀头之罪啊!”
廉颇懒得搭理楼昌,奔出大帐去追赵括,没走出多远就看见赵括在望天不语,走到赵括身后,道:“君上这么做是不对的,不管怎样,王命不可违,还是跟我回去交接虎符吧!”
赵括沉声道:“我做了那么多事情,甚至牺牲了很多,就是为了能给大赵一个安稳的明天,可那些尸位素餐的家伙竟然想要断送这些……”
廉颇何尝不是如此想法,劝道:“可是我们毕竟还是臣子,身为臣子的第一要求就是服从命令,如果一直拖着不和平阳君交接军权,岂不是做实了这个罪名嘛!日后还怎么处理君臣关系?平阳君并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他估计也有不得以的苦衷,否则怎么会答应前来长平呢!”
赵括深吸一口气道:“如果把兵权交给赵豹和楼昌,大赵必败无疑,这怎么可以呢!如此一来我们近两年的努力可就付诸东流了。”
廉颇苦笑道:“我只知道一点,如果我违背了王命,那就等同于叛逆,这个罪名我扛不起,君上也扛不起啊!就由他们去折腾吧!”廉颇对于赵王的这个决定也很恼火,可他现在还算是死忠份子,并不像日后投奔他国那样心灰意冷,因此极力的帮衬着赵括,同时也要维护赵豹的权威。
赵括的心已经快要冻结了,一直以来他总是觉得可以避免赵国陷入长平之战这个大坑里,那样不管是他还是整个赵国,都还有希望,不必遭受战火的冲击,可现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最后结果改变的可能性不大,如何不让他难过啊!
李牧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赵括身边,他的伤势已经全好了,刚才也听到了一些风声,低声道:“大哥,要不我们把赵豹等人赶走,反正这个军权是不能交给那两个草包的,平阳君我不太了解,楼昌就是白痴一个,把长平军权交给他们俩,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廉颇道:“平阳君也算是知兵的,可只怕是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场,并不知道其中的凶险,只要时刻提醒他,想来也不会犯什么大错。”
“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就够呛啊!”赵括说道:“我可以照顾他们的面子,完成合符仪式,但是不能把所有的军队就交给他们俩,廉颇将军去跟赵豹说说看,如果他不答应这个要求,我绝不会把兵权交出来。”
廉颇认为赵括的这个要求不算过分,想来赵豹也会答应的,果不其然,廉颇进去大帐没多久就出来了,道:“平阳君答应调拨一万人马归君上直辖,虽然兵力少了点,但我想也该足够了。”
赵括没想到赵豹使大劲就给了他一万人马,这哪里够啊!想要再说什么,一旁的廉颇苦道:“君上,这就不错了,大王的意思是让你交出兵权马上返回邯郸,赵豹能做得这个主,不知道要担多大的罪责呢!”
赵括哼了一声道:“好,一万就一万,给我一万人马,我去驻守……”一旁的廉颇打断了赵括的话,道:“平阳君让君上去驻守故关隘口。”
赵括愣了一下,笑道:“这摆明了是把我晾起来呀!我虽然没有伍子胥那两下子,但也要留着眼睛看看赵军是怎么败的。”
赵国的权贵们都认为赵豹知兵事,其实赵豹所谓的知兵事,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他是王族贵胄,和他在一起的是贵族子弟,身边的侍从也都是眉清目秀的小厮,而他来到长平军中,才感觉到所见所闻与他想象的有极大的差距。“一起看文学网首发,请支持正版阅读,支持作者创作,您的一次轻轻点击,温暖我整个码字人生。”
一般人对军旅的认识无非是操练和检阅,赵豹身为贵族当然不会有如此肤浅的认识,在他的感知里,行军打仗有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充斥着大义与威武,可长平的实际情况却是充满了粗俗,狂野,杂乱和肮脏不堪。
饮食是粗劣的,衣甲是破败的,营帐是四面露风的,战马满身泥垢,连军旗都污秽不堪。
赵豹在赵军的大本营走了一圈,营帐里听到的是国骂,扑鼻而来的是极重的汗臭味,抬眼望去看到的不是英武的士兵,而是刚刚放下锄具的农夫,举手投足透着拙笨和粗野,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而这些军兵却是赵王新近增派长平的援兵。
最让赵豹难以忍受的是,当他视察到加固营垒的地方时,士兵们没有一个上前行礼,而且一个个满身泥垢,衣衫不整,有些军士还全身赤裸,一旁的一名中军侍卫告诉赵豹,“君上,以往遇到这种事情,庐陵君和廉颇将军都要脱下袍服跟军士们一起干一会的。”
赵豹明显的感觉到了加固营垒士兵眼中的不满,这让他满不是滋味,他总不能也脱下袍服跟军士们一起双手玩泥巴吧!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赵豹当即就严格规定了赵军的军纪,并且重新任免军官,如此一来不免人心浮动。
赵豹得知这个情况后,微微一笑道:“长官和军卒之间哪有刚见面就适应的,这好比是买鞋子,穿新鞋开始或许不会适应,但日子久了就会习惯的。”
赵括和廉颇治军,习惯采用一种粗狂的方式,这样有助于军卒们放松,增加亲近性,虽然赵括掌管军纪,但是并没有真的用违反军纪杀过士兵,顶多是打一百军棍了事,这种粗狂和严谨的结合,使军队的战斗力无形中提升了许多。
赵豹的治军则全然不同,赵豹按照兵书上所写的,要求军队必须严谨,连很多规章条令都做了更改,军士们首先感觉就是烦扰,闹心,营中一片哀怨之声。
一支作战英勇,敢于吃苦的军队,并不需要以严苛的军法来统帅,赵括和廉颇都知道这一点,而且这支军队也证明了这一点,赵豹却不知道,因此他的风格和赵括廉颇格格不入,最为难以承受的便是最低层的军卒了,吃苦受累的永远都是他们。
第四百零八章【白起出手了】
头脑清醒的赵军将领关注着平阳君赵豹上任以来的几把火,都看出了这位平阳君的本质来,那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说的文雅一点就是志大才疏,胸有大志而不能成大事。
面对秦军的搦战,赵豹马上展开了应对,他认为不能只等着秦人上门挑战,应该也学习秦人那样适度的对秦军的壁垒发动进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赵军的锐气不衰。
战国时代的壁垒,大多是用土夯筑而成的围墙,四面围护作为进攻和退守的阵地,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土城。
夯筑技术是一种基础的建筑技术,先是在地面掘出墙基,然后立柱,立柱间用木板夹成曹箱,一层层填上土,一层层的夯实,撤去木板之后就成了一段土墙,然后依次向上替换木板,一面墙体很快就会矗立起来。
这些工作都是有参战的士兵来做的,因为当时还没有工程兵这么一说,所以参战的士兵对壁垒的组成都知根知底,每战之中针对壁垒都会做些破坏。
赵军在赵豹的一名亲信军官指挥下蜂拥而上,弓箭手成排横列,一声号令万箭齐发,压制住壁垒上的秦军后,赵军士卒冲到壁垒之下,一方面用临时捆绑的木梯向壁垒上攀爬,一方面用掘土工具对秦军的壁垒加以破坏。
壁垒虽然并不太高,但是给赵军进攻造成了难以克服的障碍,这一处壁垒的秦军顽强的抵抗着,让赵军无法取得进展。
廉颇虽然站在远处的营中,但是仍然可以听到杀声震天,看得到不时闪现的血光,心中对赵豹拿赵军士卒的生命做没有价值的军事行动感到非常悲哀。
廉颇对秦军的战力有着清醒的认识,当世之兵有笼统的区别,齐国的技击之士,魏国的武卒之士,秦国的锐士之士,当然还包括赵国的百金之士,诸强征战时,齐国的技击之士不能抵挡魏国的武卒之士,魏国的武卒之士挡不住秦国的锐士之士,而只有赵国的百金之士才有可能和秦军一争长短,但那也是有限的精兵而已。
雪夜会战一役,赵军精锐死伤众多,而赵豹带来的这些援兵,大多是都没有经历过战阵冲杀洗礼的兵卒,以这些兵卒对抗秦军的锐士,怎么会有取胜的道理呢!如果坚守不出也许还有机会,如果主动出击,只怕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赵括站在另外一处高地看着赵军的进攻,赵括看得出对面营垒内的秦军是善于攻战的野战部队,在守城方面并不擅长,但是对面的秦将显然有些本事,组织有序,指挥得法,将领稳健镇静,士卒英勇坚韧,是非常难以对付的。
战鼓声咚咚震天响,箭矢飞射如雨,秦赵双方不断有士卒倒下,赵军的死伤者往往被秦军迅速的扔下壁垒,遭到自己的人践踏。
赵军将领一次次的挥动手中的旗帜,战鼓声没有一丝一毫的停歇,在山岭间回荡着,赵军已经组织了三次强攻,可仍然拿面前的小小壁垒没有办法,只能放弃,白白留下了数千名赵卒的生命。
一个月之后,秦军的大本营中军帐内,空气异常的寂静,肃立的卫兵们一动不动,除了来来往往传送军报的脚步声和马匹的蹄踏声之外,只能听到大帐外帅旗翻飞的啦啦声。
白起已经知道了赵军的最新动静,赵国选择了再次替换主将,赵括和廉颇已经失去了对长平赵军的主导权,换来的是平阳君赵豹和将军楼昌,这是否是秦军大规模进攻的有利时机呢?
白起在考虑着这个问题,他紧握着佩剑,剑柄虽然冰冷异常,但手心还是出了一层汗水,可见他内心的紧张。
“君上,司马将军已经在帐外了,一万八千名我军精锐骑兵也都准备好了。”一名参谋来到白起身边说道。
白起走出大帐,只见司马梗已经全身披挂整齐,盔明甲亮,牵着的那匹战马连续的打着响鼻,显得暴躁不安,马蹄也不停的踏动着,地面上被它刨出了两个浅坑。
变成一只眼的司马梗气势更加的邪性,那模样有点像穷凶极恶的海盗,看到白起走出大帐,司马梗跪倒在地,道:“君上,司马梗都准备好了。”
白起点点头,道:“我只叮嘱你一句话,避开赵括的锋芒,赵括现在已经被调防故关隘口,那里并不是战略的重点,就让他留在那里好了,如果他敢稍有异动的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