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辈子暖暖的好 (明珠)-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思想准备。

“也好,我现在也是一身糟,”郑宪文看到她后知后觉的哆嗦了一下肩膀,像是在逃避自己手掌的温度,微微一怔,才说,“明天记得早点过来,我给你带了礼物。”

“嗯,好的。”

孟缇闷闷跟郑家父子道别,再上了一层楼回家,拿出钥匙开门。家里自然是没有人的,她洗了个澡回到卧室,拿着课本《数论》看了会,扯过练习册做了几道题,又背了会英语单词。才把因郑宪文回国而略微有些起伏的心情平稳下来。趴在床上,打开床头灯,继续看昨天晚上未看完的小说。

小说叫《逆旅》,据说也是她痴迷的作家范夜的作品之一,也是她昨天才在网上买到的书。

范夜是最近十多年来国内最知名的作家之一,三年前因病去世。他平生有着大概十余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总字数数百万。能写出这样庞大的数量的作品,作者算得上惊人的勤奋,但对孟缇来说依然不够看,远远不够看。他的每一本作品她都看过并且不止一次,能买到的全都买了,不能买到的也从图书馆里借出来复印了装订成册。她记得住他每一部小说的名字和情节,甚至主角都如数家珍,至于精彩的文章段落甚至背得滚瓜乱熟。

在信息时代,了解一个人并不困难,孟缇痴迷范夜作品的同时,自然也不会放过对她本人的了解。她自以为对范夜算是了解到骨头了,可最近在图书馆查资料的时候翻到一篇三年前的只出版过五期的某个文学杂志,上面的某篇文章居然说他还有一个写文的笔名,叫枯槐,并且在这个枯槐的皮囊下的几部作品,才是他这辈子最真诚的作品。

得知这个消息后,孟缇就开始满世界搜罗一个叫枯槐的小说家,可惜实在线索太少,绕是现在网络四通八达,图书馆资料齐备,也难以找到相关线索。

最后才在某个专卖旧书的网站上找到了这本《逆旅》,她跟买家商量了很长时间,花了比定价高出十倍的价格买了回来。现在她把这本宝贝书捧在怀里,深感自己的明智——只看了一眼,就被迷住了。

第二章 家宴(上)

大四的课程其实不算太紧,但所有人更显得忙碌。绝大多数人都怀着考研的念头,考得上就念,考不上就工作的想法,忙忙碌碌的准备着。

大学三年,孟缇一路顺风顺水,成绩在系里都是前三,保研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因为父母也是学校教授的关系,她没有别人那么大的压力,唯一的问题是研究生跟哪个老师,完全不用为以后忧心。

因为想着晚上那顿不能不去吃的饭,孟缇这一天延续了昨天的状态,老是莫名的走神,魂不守舍,上课的笔记都记得乱七八糟。

吃午饭时王熙如笑话她:“你这个样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失恋了一样。”

大概比失恋还惨。孟缇用无意识的拔了拔筷子,讷讷说:“其实是……郑大哥回来了。”

某次跟王熙如大被同眠促膝谈心时曾经提到过这件事情,王熙如一听就有数了,“嗬”了一声,饶有趣味地说:“啊,是你那个初恋?”

“不是初恋,八字还没一撇呢,”孟缇低着头发呆,“只是我偷偷的暗恋而已。”

当年的事情永远是心底的一根刺。有记忆时就跟在大她五六岁的郑宪文后面满院子跑玩,郑宪文又聪明又会玩,院子里的小孩都很喜欢,但他对她永远是最好的。小孩子玩耍打架,郑宪文永远护着她——什么好东西都留给她,别人欺负了她更是不会放过;连亲大哥孟徵都会冒出一句深刻的感慨:“宪文倒更像你的哥哥。”

现在回想起来,孟缇根本无法回忆自己什么喜欢上邻家的大哥哥,女孩子的意识觉醒之后,眼睛里就只看得到他一个人,任何其他男生都入不了眼。不过年轻差距到底横在那里,她上初中的时候,他已经上了大学;她进高中时,他大学都毕业了。三年一个代沟,他们之间的有差不多两个代沟,完全不在可以交流的层面上。咬着牙默默暗恋了好几年,看着他女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终于在十八岁生日时鼓足勇气表白。

她记得自己那时候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扎着十分淑女的公主头,脸红得跟那个季节的樱桃一样,怯生生地站在他家书房里,等着他的下文;而郑宪文那时只是放下手里的绘图铅笔,皱起眉头困惑地看了她一眼,好像她说的不是中文,完全听不懂她在说什么。

那个眼神就像一盆冰雪腹地的冰水浇下来。孟缇脸皮再厚也知道这次彻底的表错了情,郑宪文对她好的原因可能很多,唯独不是她想的那回事。

果然,在她双腿发软,几乎想要夺门而出时,他走过来抱住了她,摸摸她的头发,温柔的开口:“阿缇,对不起,我让你误会了。可我只当你跟若声一样,都是我妹妹”。

事情虽然过了三年,孟缇想起当日的情况,那句话响在耳边,敲在心上,激得她气血逆流,眼前一片五颜六色的星星乱飞。

“这么多年你都没忘记他我也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好,”王熙如看到她那个魂不守舍的样子就叹气,“你啊,这么多年都忘不了我也真是佩服你。总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吧。”

孟缇浑身哆嗦了一下,“一棵树上吊死”这个灰暗的未来,决定不谈自己的困惑,立即调转了话题跟王熙如谈起出国的问题。

王熙如这个朋友是大学三年来孟缇最大的收获。她是北方人,性格仗义,说一不二;个子却像着南方人,娇小玲珑,身段匀称,面庞清秀。永远的年级第一名,专业课成绩强大到无敌,数论可以考满分,论文写到很多老师都赞赏,想不佩服都不行。她从三年级就帮老师做课题,那真是数学系永远的王者。她也完全不是死读书的类型,寒暑假都在打工挣钱,从家教到饭店服务生到图书管理员,没有她不会的事情。

女孩子太强悍了往往乏人问津,她显然就是一个绝佳的佐证。从进校到现在还是孤家寡人一个。好在她也并不在意,一心扑在学业上,希望出国深造。学基础学科的人,要想站在同行业的巅峰,最好的路子是出国深造。

系里有交换生的名额,但学校并不是她心仪的那几所,因此自己也在联系,暑假时两个人准备好了资料,也试探性地把自己的申请寄到美国的几所大学,不过目前还没有回音。

王熙如吃了口西红柿,猛然想起昨晚收到的邮件,说:“我没办法陪你一起上选修课了,我找了个兼职工作。”

孟缇看着她神采飞扬的脸,“什么?”

“一个高三辅导学校的数学老师,每周上四节课,每次三百。”

这个辅导班颇有名气,孟缇念高三时曾经听过,也有同学在那里上学,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更重要的是一个月下来收入也很客观,至少比单人家教划算多了。

“在哪里上课?你哪有那么多时间?”

“平时两次,周末两次,平时的课程跟选修课的时间有冲突。”

王熙如说了地名,是在本市另一个小区,跟学校距离有些远,没有地铁,太远没办法骑车,公车来往一次至少需要两个小时。

“还有你正在写的那篇论文怎么办?”

那篇数学分析论文其实是两个人一起写的。王熙如从大三就跟着院里的宋汉章教授一起做课题,履历表上本来已经十分好看;但锦上添花总是好事,而她也的确有那个能力,所以有时候也会在宋教授的指点下单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她也就会拉上孟缇跟她一起干活。

“那就只有麻烦你多费点力气了,”王熙如笑眯眯地,“好在也快完了,这个暑假咱们也没有玩啊是不是。”

“上课的地方挺远,我家的钥匙你有,如果晚上回来太晚就直接过来,”孟缇说,“选修课也不是什么大事吧,到时候去考试就行了,你本来就是陪我去上课的,我帮你跟老师说一声。其他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

王熙如微笑了,握了握她搭在桌子上的手。两个人的关系到这个地步,也不用再客套了。

去国外念大学,就算能拿到外国大学的奖学金,但自己那笔钱也是不小的花费。王熙如的父母都是很普通的工人,家境并不太好,因此这部分钱全需要她自己挣。

有王熙如这个得可以去评选全国十佳大学生的优良榜样,孟缇顿时觉得纠缠自己一早上的那点破事根本不算什么——说到底,只有衣食无忧生活优越的人才会为了所谓的感情伤春感秋,她深深唾弃自己长这么大了还一点出息都没有,很快振作起来。下午上完课后她匆匆回了家,在衣柜里翻来覆去看了好久,终于找到合适的衣服,然后下了楼。

是郑宪文给她开的门。他跟昨天晚上的打扮不一样,穿着套过去的白衣服灰裤子,站在那里还是一样的耀眼,简直不能直视。昨天晚上太暗没有看清楚他的样子,此时一瞥,才惊觉三年多的时间竟然已经过去了。他样子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可气质比以前更是好多。孟缇掩饰般地笑了笑算是招呼,然后低头换鞋,微微抬起目光,就可以看到他手腕上的衬衣纽扣散着,露出结实的手腕。

郑宪文拉她进屋,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我记得我走的那时候,你还才刚到我下巴吧。现在比以前长高了一些,也瘦了一些,真是大姑娘了。昨天晚上我一时都不敢认你。”

“那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何况三年呢,”孟缇笑眯眯,眼角余光瞥了眼屋子,又侧耳听了会动静,发现客厅里除了她和郑宪文,再没别人,好奇地问,“郑伯伯,柳阿姨呢?没在家?”

“我爸一会就回来,似乎还带了客人。我妈在厨房做饭呢。你是不是还要问你小声姐?她刚打过电话,在路上。至于其它的七大姑八大姨九大婶,他们都有事,今天不过来。周末时我们一大家人去饭店吃。”

孟缇抿嘴一笑,郑宪文一口气把她的话都说完了,一时间都再无可说。两人大眼瞪小眼,片刻后都笑出来。若干年相交的默契再次回来,好像他真的只是她的哥哥。

郑宪文翻箱倒柜的找东西,问她:“喝什么饮料?”

“不要忙了,”看他居然在翻客厅的橱柜,孟缇哭笑不得,“那柜子里放的都是酒,郑大哥,你别忙了,我真要喝东西会自己弄的。”

“也是,我还跟你客气什么,”郑宪文大笑出声,“我都三四年没回来了,你恐怕比我了解什么东西放在哪里吧。”

这倒是没错,孟缇从小就喜欢来郑家玩,跟自己家同样格局同样大小的屋子,因为装修风格完全不一样,给人的感觉也是两样。郑家整体格调素雅,每个房间都可以看到书,每个房间都挂着素雅地字画;靠近阳台的客厅角落还有架立式钢琴,小时候郑宪文经常坐钢琴后面安静的弹奏。

傍晚的阳光暖意十足,照耀得客厅宛如被金沙覆盖;郑宪文坐在沙发上,一双长腿交叠在一起,也在打量当年的小女孩,发现她真是长开了,十八岁时整个人尚有一点稚气和婴儿肥,脸蛋跟苹果一样;现在完全长大成人,亭亭独立,整个人美好得像是荷塘里探出头的新荷,介于未开开放之间;在人群中一站,效果堪比半开的嫩荷与满堂翠叶。

孟缇熟门熟路的从客厅一侧的壁柜上取出一套紫砂茶具,又取出一罐子茶叶,小心挑了一小撮出来,扭头说:“郑伯伯喜欢喝毛尖。郑大哥你喜欢什么?”

“我都无所谓。”

“无所谓吗,”孟缇看了看热水器,“看来只能用开水泡了。”

敲门声很快的又想起来,孟缇离门口最近,放下刚刚注满热水的茶壶,说了句“听这个敲门声,肯定是郑伯伯回来了”,于是过去开门,在那跟郑柏常熟练的招呼后,大大吃了一惊——郑柏常身后的那个面带微笑的年轻人不是赵初年又是谁。

第二章 家宴(下)

没想到自己那么快就遇到了昨天晚上才认识的老师,她迅速地侧身让人进屋,眼神在赵初年身上来回滚了两圈,语气匪夷所思:“赵老师?”

赵初年认识郑柏常完全不奇怪,一个是文学院的副院长,一个是文学院的老师。但今天这顿饭摆明了是家庭聚宴,而他说到底还是个外人。来这里是做什么?

赵初年也相当吃惊:“孟缇?你怎么在这里?”

郑柏常看了两人一眼,问:“你们认识?”

赵初年笑着解释:“是啊,郑院长。孟缇上了我的选修课,所以认识了。”

郑柏常点点头,待他换好鞋后进屋后,招手让郑宪文过来,为几个年轻人互相介绍:“这位是文学院新来的老师赵初年,这是我儿子郑宪文,孟缇是楼上孟教授,张教授的女儿,我们看着长大的,基本上是我半个女儿。”

赵初年对孟缇微微一笑,随后伸出手跟郑宪文握手:“郑先生你好。”

两个男人的手在空中一握,郑宪文露出礼貌的微笑,“赵老师真是青年才俊。”

“郑先生过奖了,您才是。”

两个人一来一往地客套着,恰好柳长华兴奋地推门从厨房过来,带来了一身的食物香气。她目光在客厅一扫,看到赵初年时很快笑了,热情的招呼:“哦,小赵你来了?你们还站着干什么,坐坐。要喝什么?吃点什么?”

说完这话她好像才想起自己系着围裙,自己手上还拿着锅铲,吩咐郑柏常:“老郑,去给人倒喝的。”

虽说柳长华待人热情,但这么热情还是让孟缇觉得有一点不适应,显然郑宪文也是这样觉得,提醒她:“妈,您先回厨房吧,好像锅要开了。”

柳长华恍然大悟的“啊”了一声,转身进了厨房,走出两步又回头:“小缇,来厨房帮我看看锅。”

孟缇本来就不想在客厅呆着陪这几个人聊天,高兴地应了一声就循着美妙的食物香气钻进了厨房。

郑宪文看着她蹦蹦跳跳钻进厨房的背影,脸上的笑意深了:“还跟那时候一样吗,闻到吃的就这么高兴。”

赵初年笑了两声,接话:“是吗?”

“她是很喜形于色——”郑宪文随口答话,笑着侧过脸去,却在那一瞬间看见了赵初年的表情,声音戛然而止。

他实际上并不是那种心细如发的人,可偏偏注意到了他那微妙的神态变化:赵初年的眸光还停在孟缇消失的方向,虽然那里现在只剩下半虚掩的门;可脸上那客套的笑容顿时裂开了一道口子,嘴角就迅速闪过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笑意,温柔得让人觉得吃惊。

今天下午自己的母亲就把这个赵初年的情况介绍了一遍,他知道赵初年跟他一样年纪相差不大,刚到本校担任讲师。做母亲的人说话总喜欢夸大其词,言辞中把赵初年夸得真是天上有地上无;没想到赵初年看上去还真是当得起母亲的评价。没想到已经认识了孟缇,并且看上去甚为熟悉。

客厅里电话响了,郑柏常去接电话,郑宪文笑着请在赵初年沙发上坐下,拿起刚刚孟缇泡下自己却一口都没喝的那壶茶,“赵老师,随便坐。”

赵初年用头一次拜访别人家的态度,彬彬有礼环顾一圈客厅,指着墙上的字画,路出惊讶之色:“这是傅先生的字画,别处真是难得一见。不愧是书香门第,衣冠世家。”

不愧为文学系博士,眼力绝佳,郑宪文的视线也在字画上停留片刻,又微微一笑:“这傅先生赠给我祖父的。诗书继世,孝友传家,是我家祖训。不过我学了理科,有违祖训啊……”

“学问本身是不分文理的,”赵初年摇头一笑,“鲁迅、郭沫若转而从文;钱伟长,苏步青弃文从理,都是一时之典。”

这话恭维得恰好到处,郑宪文也忍不住想这个赵初年还真是让人惊讶的善于言辞。

这边的郑柏常挂上电话,回头听到两个人聊得十分好,主客关系分外融洽,顿时欣慰:“年轻人是应该多交流。”

赵初年刚想开口说话,门却开了,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妙龄女子风风火火闯进屋子,劈里啪啦把手里的包往最近的沙发上一扔,她容貌漂亮,身材姣好、着装入时,一双凤眼飞过来,在赵初年身上停了片刻,又看向自己的父亲和哥哥。

郑宪文对妹妹一笑,不动声色的喝茶,郑柏常则颔首,很满意女儿归家的速度,做了今天第二次介绍:“小赵,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女儿郑若声。若声,这是赵初年赵老师。”

孟缇一进厨房就深深地陶醉了。

厨房相当混乱,桌子上什么食物的材料都有,鲜肉,牛肉,香菜,白菜等等;两个灶上放着陶瓷汤锅和高压锅。柳长华揭开汤锅,往锅里丢了把香菜,土豆炖牛肉的香气就从炖锅里飘出来,溢满整个厨房。那个香气真是人间难寻。孟缇深吸了口气,笑问:“柳阿姨,到底要做多少菜呢?”

“难得宪文回来了,自然要多弄点。这几年他在国外,都瘦成什么样子了。”

当母亲的总是会觉得孩子流落在外吃不饱穿不暖,孟缇很有点感慨想起自家母亲,小时候参加个夏令营回来,稍微被晒黑了一点,当娘的都心疼的不行。其实郑宪文完全没瘦,气色极佳,手臂结实有力,健康得可以马上去参加奥运会。

柳长华把土豆炖牛肉从灶上拿来,又放上另外一锅药膳。作为远近闻名的内科大夫,柳长华的药膳在教职工家属间都是出名的,不单单滋补,味道更是人间极品,据说还曾经发生过病人“千金求一方”的佳话。虽然起初她对来吃这顿饭很犹豫,现在这点犹豫真是被那醇美诱人的香气熏得一干二净。孟缇掀开锅盖,那炖的恰好好处的芋头和乌鸡看得她热泪盈眶,沾沾自喜的想到今天晚上能喝到那美味的汤,真是来对了。父母离开这一个月,她天天吃食堂,学校食堂的饮食水平简直不要说了,好容易找到一个改善生活的机会,真是让人不能不激动。

柳长华一点点切着党参,又指挥孟缇去洗菜叶,问她:“小孟,你看到那个赵老师吧?觉得他怎么样?”

孟缇随口回答:“我上过他一节课,感觉人蛮好的。”

“是啊,真是个好孩子。开学前一个星期,我去学校找老郑就看到他了。他在院办公室办跟老师商量这学期的课程,早上第一节大课的课别的老师都不愿意上,全扔给他,他笑容都没变一下就全接下来,斯文有礼貌。这些都不说了,这孩子也长得真是俊,真是精神。我看着都喜欢,你觉得跟宪文比怎么样?”

孟缇抿嘴一笑,心说这个又没什么指标怎么比较呢,含糊地说:“半斤八两吧。”

“对啊,所以我准备把她介绍给你小声姐,”柳长华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