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能游戏设计师-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这样的,陈陌。关于你的评级问题,不是有意针对你,而是游委会内部关于s级设计师有一套非常明确的评价标准。”

    “虽然《我的世界》和《逃生》都算是非常不错的vr游戏,但和游委会定义的‘超精品vr游戏’还是有所区别的。”

    “目前游委会内部的委员们基本上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你在手游、pc和vr平台都有成功游戏,而且一直都在创新,早就应该获得s级设计师的资质了;而另一派则是比较古板,认为《我的世界》和《逃生》虽然创意很好,但显然有投机取巧的嫌疑,不能算是超精品vr游戏。”

    陈陌无语:“那怎么样才算是超精品vr游戏?”

    乔华解释道:“《我的世界》和《逃生》,在玩法上都很棒,这毋庸置疑。但是,在艺术性上,很难征服绝大多数评委。”

    陈陌愕然:“艺术性?”

    乔华说道:“对,艺术****被视为第九艺术,艺术性包含很多方面,比如角色设计、世界观背景、剧情、美术风格、音乐风格等等。”

    “或者直白一点说,只有做出有希望争夺年度最佳的vr游戏,设计师才有可能会被评为s级。这和你的游戏多赚钱、多受欢迎关系不大,主要还是取决于评委们的评价。”

    陈陌大致明白了:“行,既然这样,那我知道了。不就是拿来取悦评委们的游戏吗?我再做一款!”

第415章 三个月做一款年度游戏(一更)() 
乔华失笑道:“再做一款?陈陌,这种游戏可不是大白菜啊,说拔一棵就拔一棵?其实你完全不用着急,以你的天分,早晚都能成为s级,何必急于一时?”

    陈陌说道:“我知道了,多谢乔部长。”

    听完了乔华的解释,陈陌也大致明白了。

    显然这个世界的评委和陈陌前世的那些游戏评委有相似之处,就是在评价游戏的时候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而不是只考虑玩家人数、盈利和受欢迎程度。

    比如在陈陌的前世,《绝地求生大逃杀》那么火,最终也没有拿到年度游戏,而是输给了《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

    在评价游戏的时候,很多评委会把“艺术性”这个因素给考虑进去,这种考量是多方面的。

    比如整个游戏世界观背景的架构。

    比如剧情及相关角色的设计是否富有特色、风格鲜明。

    比如游戏中的关卡设计、解谜内容是否足够复杂、具有趣味性。

    比如游戏的玩法是否对传统玩法作出了创新,是否受到玩家们的欢迎。

    诸如此类,全都会列入评委们的考量范围。

    虽然像《英雄联盟》、《逃生》、《我的世界》这种游戏可以说是做到了本类型游戏的极致,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在评委的眼中,他们都只是在特定类型的游戏中表现突出,可以拿到最佳pc游戏、最佳恐怖游戏、最佳益智类游戏,或者拿一个最佳创新游戏,但像“年度游戏”这种重磅奖项,一般很难拿到。

    因为这些游戏不够全面,在世界观背景、剧情、关卡设计等方面比较吃亏。

    在一些偏于传统、保守的评委们眼中,就算玩的人再多、热度再高,艺术性达不到的话,也一般不会给年度游戏。

    陈陌在思考。

    关于具体选什么游戏,限制条件还是比较多的。

    最大的限制条件有两个,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经验。

    现在已经是11月了,今年的年度游戏颁奖典礼是在2月初,还有三个月的时间。

    陈陌必须在颁奖典礼之前做出一款vr游戏,并且在典礼上拿到年度最佳游戏,才有希望获得s级设计师的身份。

    否则,错过了今年的年度游戏颁奖典礼,下次年度最佳游戏评选可就要等明年了。再等十二个月?陈陌这急性子可等不了。

    那么,三个月的时间做一款vr游戏?

    听起来有点扯,不过倒也不算是个完全不成立的选项,毕竟陈陌之前做《逃生》,基本上也是三个月完工的。

    vr游戏和vr游戏也是不一样的,《逃生》的整个游戏流程才一个多小时,只要剧本定了、美术资源到位,做起来很快。

    但是,也得看做什么游戏。

    《逃生》毕竟是小制作,如果要做那种开放世界?时间是肯定不够的。

    光是架构整个世界,还有海量的美术资源,都得折腾很久,前世那些超大型的系列游戏,如果想要移植到vr平台的话,恐怕最少也得一年半载。

    而且,陈陌目前没有做大型开放世界的经验,到目前为止,陈陌做的游戏在其他人看起来都是剑走偏锋的类型,总结起来就是:在保证精品的情况下,既快又省。

    而且,陈陌也没打算那么费劲地去搬那些超大型游戏,毕竟这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奖以及取得s级设计师的身份,越省越好。

    也就是说,陈陌需要这样一款游戏。

    适合vr平台。

    资源量越省越好,最好三个月内能完成。

    必须符合评委的口味,具备一定的艺术性,有当选“年度游戏”的希望。

    而且,在评选的时候,游戏的“特质”比实际的“品质”更重要。一种之前从未出现过的特殊游戏类型,更有希望获得评委们的青睐。

    在这个世界的设计师们看来,这些条件应该是完全无法达成的。

    三个月完成一款年度游戏?怎么想都很扯淡。

    但是,陈陌这里还刚好有一款这样的游戏。

    暴雪出品的《守望先锋》。

    在想到这款游戏的时候,陈陌自己都有些意外,不过综合考量了一下,它好像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当然,在陈陌的前世,《守望先锋》这款游戏是存在着很多争议的,最大的争议就是它的寿命。

    如果与长寿的lol、dota、csgo相比,同为竞技游戏,《守望先锋》在玩家留存方面确实不如以上三者,在口碑、热度、竞技性等方面,也差得远。

    当然,这里面的因素比较复杂,暂且不谈。

    但是,如果比谁得的奖项更多?

    在陈陌前世,2016年,《守望先锋》在tga、dice、gdc、ign全都斩获了年度游戏的殊荣,可以说是横扫了当年电子游戏业内最崇高的绝大多数奖项,也让暴雪成为2016的最大赢家。

    而且,《守望先锋》可是击败了《神秘海域4》,这也引发了一众主机玩家和暴雪粉丝的激烈撕逼,因为按照常理,年度游戏这种重磅奖项一般是不会颁给竞技类游戏的,很多玩家都以为《神秘海域4》已经内定了年度最佳。

    甚至有玩家表示,那么多成功的竞技游戏都没拿过这个奖,凭什么《守望先锋》能拿?莫不是暴雪塞钱了?

    如果说只拿一两个奖的话,这事还会有些争议,但是如果拿到了全年几乎所有的年度游戏大奖,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守望先锋》确实让大批评委们青睐有加,这才把“年度游戏”这项殊荣破天荒地颁给了一款竞技游戏。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

    《守望先锋》虽然在竞技性上做得并不好,但它的优势在于角色设计、玩法创新、故事背景、文化内涵这些方面,评委们恰好非常看重这些方面。

    而且,对于陈陌而言,《守望先锋》还有一项非常明显的优势,就是好做。

    《守望先锋》的第一个版本,只需要制作几张对战地图、十几个英雄就够了,不像那些其他的3a大作,要么必须规划好几个小时的主线游戏流程,要么必须构建一个足够庞大的开放世界。

    想要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做出一款能够竞争“年度游戏”的作品?

    《守望先锋》是陈陌目前的最佳选择。

第416章 优点与问题并存的《守望先锋》(二更)() 
敲定了接下来的游戏之后,陈陌开始写《守望先锋》的设计概念稿。

    作为一款竞技类游戏而言,《守望先锋》本身的游戏内容其实并不算多,无论是在英雄数量、技能机制、地图元素等等方面,与那些真正的大制作相比都差了很多。

    在陈陌的规划中,《守望先锋》的第一个版本的内容大致如下。

    在英雄方面,开放最初始的22个英雄,黑影及以后的新英雄后续加入。

    地图方面,开放12张地图,艾兴瓦尔德及以后的地图暂不开放。

    这主要是为了保证玩家们最基础的游戏体验,如果游戏内容再往下砍的话就太少了,游戏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此外,一些比较关键的系统也要做,比如训练模式、英雄皮肤、开箱子、亮眼表现、社交互动、生涯概况、选项设置等等。

    其他的就是对于这款游戏的改动,而最大的改动主要是来自于游戏模式。

    在这方面,陈陌也曾经考虑过很多。

    严格来说,《守望先锋》并不算是一款特别成功的竞技类游戏。从游戏平衡型、玩家留存数据、赛事观赏性、赛事热度等诸多方面考虑,《守望先锋》比dota、lol和csgo都差了很多。

    抛开赛事方面,仅仅是玩家的游戏体验,《守望先锋》也存在着很多缺陷。

    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是,这是一款力图消灭负反馈的游戏,但玩家们得到的负反馈却比其他大部分游戏都要多。

    玩家们在刚接触这款游戏的时候都非常兴奋、非常激动,觉得一切都那么完美,但玩多了就会觉得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对于很多鱼塘玩家来说,一个非常让人不解的问题是,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在队友不给力的情况下获得胜利?

    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变得更强?

    从玩法上来说,《守望先锋》继承了《军团要塞2》的玩法,但它面临着《军团要塞2》所不曾面临的问题。

    如果仅仅是作为一款小众游戏的话,不论是《军团要塞2》还是《守望先锋》都能活得很好,但如果想要取代moba游戏,把这种全新的游戏模式推广到全世界、成为主流游戏模式之一呢?

    太难了。

    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守望先锋》本身并不算是一种特别成熟的游戏模式,而且暴雪的能力不足以把它打造得完美。

    《守望先锋》作为一款带技能的fps游戏,同时兼具了moba游戏和fps游戏的玩法,但是,也同时诞生了很多新的问题。

    由于英雄定位各异、技能各异,导致不同英雄间的克制过于明显,比如,源氏天生就被温斯顿克制,这种克制基本上不可能靠技术弥补,这就与fps游戏的玩家习惯完全相悖。

    在fps游戏中,只要你的枪法够好,就可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但是在《守望先锋》中并不是这样。

    同时,由于《守望先锋》的主要玩法是fps,轻微的数值改动都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所以英雄的平衡问题比moba游戏要更难,这直接导致了新英雄更新慢、高端局阵容僵化等问题。

    同时,暴雪比较偏爱的“战法牧”铁三角模式也削减了游戏本身的乐趣。

    《守望先锋》是一款极端依赖团队的游戏,所以一些能为团队提供大量收益的英雄,比如莱因哈特、安娜、卢西奥等英雄非常受欢迎,怎么砍都很热门;而那些无法为团队提供收益的英雄,比如黑百合、半藏等等,即使玩家水平高也不会被团队接受。

    简单说,同样是6v6,而所有英雄的评分都是1分,有的英雄加起来是6分,而有的英雄加起来是100分。

    同时,竞技模式又加速了玩家们对于这种游戏模式的摸索和开发,大部分玩家为了赢,会强行要求己方选出最优阵容,导致英雄歧视从对局开始之前就出现了。

    你选重建帝国?那不管你打得好不好,我先喷你再说。

    (“重建帝国”指半藏和黑百合同时选的时候触发的彩蛋,这两个英雄都是类似于狙击手的英雄,对团队增益几乎为0,所以很多玩家认为只要选出来就赢不了。)

    所以才有了303,402阵容的盛行,让这款游戏既失去了moba游戏的乐趣也失去了fps游戏的乐趣,再加上版本更新慢、买断制门槛造成玩家数少、竞技模式不合理等种种问题,才让这款游戏的热度快速消退。

    对于陈陌而言,他要做的是,在继承《守望先锋》优点的同时,尽可能地规避掉这些缺陷,让这款游戏在vr端能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改动的核心思路是,完全抛弃竞技路线,让《守望先锋》成为一款更加偏向娱乐路线的游戏。

    具体的做法是,不开放天梯系统,不举办相关赛事。

    这看起来可能是个非常荒谬的举动,但这是陈陌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在制作《魔兽争霸》和《英雄联盟》的过程中,陈陌非常清楚天梯系统和排位系统对这种竞技游戏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对于《英雄联盟》而言,高端赛事是它的重要补充部分,傻子才不做。

    但是对于《守望先锋》来说,天梯系统和相关赛事并没有那么大的推动作用,反而会对游戏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陈陌的前世,《守望先锋》的比赛也曾经办得如火如荼,但有两点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一是观赏性的问题,这一点和所有fps游戏一样,算是个小问题,但无法解决。

    第二是阵容选择的问题。职业选手们在不断地摸索之后就会发现,在当前的游戏机制下,222或者303就是最佳阵容,某些英雄就是没有不行,而某些英雄就是基本没用。

    这种风潮会迅速地从比赛扩展到高端局,再扩展到鱼塘,影响所有玩家们对于英雄的评价,最终必然导致“出现重建帝国组合就会引发谩骂”的情况。

    受限于这款游戏本身的特质,这两点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既然解决不了,那就干脆不要做,强行做的话只会透支游戏寿命,起到反作用。

第417章 改良方案(三更)() 
陈陌的想法是,把《守望先锋》完全打造成一款娱乐性的游戏,最大限度地维持这款游戏的核心乐趣。

    首先,砍掉门槛,游戏本身完全免费,仅靠皮肤、头像等增值服务盈利。

    这是为了尽可能地吸引更多玩家进入,拓宽整个鱼塘的深度,让大部分玩家的胜率与匹配模式体验接近《英雄联盟》的程度。

    可能很多玩家会觉得强行保证50%胜率是个非常愚蠢的做法,但实际上,一个保证不了50%胜率的竞技游戏是一场灾难。

    保证不了50%胜率就意味着某些玩得好的玩家可以一直赢,而那些玩得不好的菜鸟玩家会一直输,这样会加剧鱼塘的流失现象,对于游戏寿命极度不利。

    其次,淡化输赢感受,强化玩家成长感。

    对于一款竞技游戏来说,大部分玩家的主要乐趣源自于赢。在保持这一点的基础上,也要尽可能地让输的玩家不那么郁闷。

    前世《守望先锋》的一个问题就是,玩家们输得莫名其妙,你可能会觉得是某个队友玩得不好,或者配合不行,或者阵容不好,总之,系统不会告诉你到底输在哪,你自己也想不出来。

    这直接导致了很多玩家在输掉之后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输了之后的负反馈堪称爆炸。

    陈陌的做法是,在游戏过程中全程记录玩家各英雄的全部数据,而不仅仅是伤害量、治疗、击杀等等。

    比如温斯顿,会综合伤害量、击杀数、死亡次数、承受伤害、关键击杀(击杀对方数据较好的输出位或者治疗)、关键伤害(对关键击杀所贡献的伤害量)、大招效果(开启时机是否正确)等等数据,每局都给出一个综合评定。

    所有玩家都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些数据,也能够清楚地分辨到底是哪些玩家在carry,而哪些玩家在坑。

    同时,击杀不再共享,蹭击杀获得击杀金牌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当然,由于所有数据全部公开,而且更加详细,所以“金牌”这个设定也就相应地取消掉了。

    而且,这个设定本身也没什么意义,因为大部分玩家都不认可,拿了金牌不一定意味着你打得好。

    对于玩家而言,选用同一个英雄,在每一局结束后都能看到这个英雄的熟练度变化,这相当于是一种变相激励。

    比如你使用了半藏,全程表现很好,虽然游戏输了,但你看到自己拿到了s级的评分,而且表现比之前要更好,就会忘却失败的不快。

    而且,玩家们获得奖励直接和个人表现挂钩,与输赢无关。只要你玩得好,输了也能比赢的人获得更多奖励,这样就更加冲淡了输掉比赛的挫败感。

    对于那些玩的菜的人,也可以通过各项数据很明确地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玩得有问题。

    比如某个玩家选择了死神,在游戏结束之后系统提示:本局表现为b,使用e技能位移的次数远低于平均水平,使用shift技能规避伤害的数据远低于平均水平,霰弹枪的远距离总伤害数据远高于近距离总伤害数据。

    综合这些数据,系统就可以判断出,这名玩家在使用死神的时候根本不懂得绕后贴脸输出。这名玩家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下次再玩死神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在这些方面强化自己的表现。

    赢得痛快,输得明白,只有这样大部分玩家才能在游戏中获得足够的乐趣。

    最后一点,开放多种游戏模式。

    《守望先锋》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6v6的全英雄选择模式造成一些团队增益型英雄的作用远超一般的突击英雄,造成了阵容僵化。

    陈陌考虑开启5种不同的模式,供玩家们自由选择,哪种玩得人最多,就意味着哪种选择是正确的。

    第一种是经典模式,全英雄6v6,不可重复选择。

    第二种是fps模式,玩家们将只能选择突击型英雄。也就是说在这个模式里将回归pfs游戏本源乐趣,一切以枪法说话。

    第三种是ban选模式,每方都可以投票禁用三个英雄。如果玩家们普遍觉得大锤、dj不好玩又不想让对面拿到,就可以直接ban掉,这样在对局中就不会出现。

    第四种是更多人对战模式,12vs12,不可复选。这种模式的意义在于玩家们有更充足的搞事空间,许多英雄也就有了更多的上场机会。

    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