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字-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吴为就接到了胡秉宸夫妇联手写的那封信——吴为同志:我们(我和老胡)认真并关切地研究了你的信,作为年长的共产党人,我们愿以坦率的态度指出,这种感情不仅是不正常的,而且是没有结果的,热切希望你正视现实。

白帆吴为同志:

你自己塑造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意境,又自己在里面扮演了…个多愁善感的角色,沉溺在里面出不来了。这是资产阶级的感情游戏,不是无产阶级思想,你甚至没有想到这是多么危险。我要给你泼出一大盆冷水,就近来谈一次,不要再写信了。

胡秉宸附笔信纸上方还有胡秉宸一个左右逢源的眉批:

正面教育,又有节制,给她自己下台阶,不要出意外,女同志容易出意外。

真是万无一失!

即便吴为上吊抹脖子,那也是白帆捅的娄子,与他是无关的啊。

从这封信来看,受害者白帆,要比始作俑者胡秉宸还温婉许多,宽厚许多。相比之下,胡秉宸不但手下无情个片甲不留,更是诿过于人了。

8

有一年时间,吴为睁眼闭眼都是这封信,老也弄不明白,在干校的那个胡秉宸和写这封信的胡秉宸是不是同一个人。

除了女儿和母亲,一切都恍恍惚惚,连自己也恍惚地活着。

等到从这封信的打击中回过气来,忽然就明白非得改变自己的地位不可,非得从千万只脚下挣扎出来不可。忽然就明白禅月和母亲的一切努力,都是力图从她那声名狼藉的阴影下挣脱出来。她是太对不起禅月和母亲了。可是要依靠没依靠,要资本没资本,要关系没关系……从这个社会底层爬出去的必备条件一样没有,真是赤手空拳啊。凭这赤手空拳,与踩在身上的千万只脚搏斗一番,谈何容易?

很长时间里,吴为都觉得自己痴心妄想,可是一想起胡秉宸夫妇那封信,不行也得行;

一想起人们的嘴脸,不行也得行;

一想起母亲这辈子没有过一天舒心日子,不行也得行;

一想起无辜的母亲和女儿因她的过错,不得不承受的凌辱,不行也得行……

禅月自小就不得不独来独往,虽然后来爱上了这种生存状态,当初可是不得已用来保持尊严的下下策。几乎与大院里的孩子没有交往,也许只有蚂蚁是禅月的玩伴。…她常常蹲在院子一角,半天、半天看着那些蚂蚁打仗、搬家、工作……可是,说不定什么时候,无缘无故的一只脚,就会残暴地将禅月为蚂蚁垒筑的城堡踏平、踢散,那些脚有些比禅月的大,有些比禅月的还小。

对这些欺凌,禅月往往采取隐忍的态度,不言不语,一走了之,也从不对吴为诉说这些苦情,好像深知吴为尴尬、狼狈的处境,不愿使吴为难堪之上再加难堪。其时掸月年龄很小,怎么就懂得吴为的难处?不像后来与吴为无所不谈,成为对吴为的一切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朋友。

只有一次,禅月被大院里的孩子挤在墙角,羞辱、逼问她为什么没有爸爸。她急了眼,掴了一个男孩?记耳光,才能夺路而逃。这无异于贱奴造反,围剿禅月的孩子全体撵到吴为家,气势汹汹地命令她严惩禅月。那时,不要说成年人,连大院里的孩子都可以对吴为吆五喝六。

吴为呢,不要说是对大人,就是对大院里的孩子也是畏首畏尾,更不要说在他们声势滔滔的责怪下为女儿讨个青红皂白,理论对错。作为禅月的母亲,禅月此时惟一的依靠,吴为本该把禅月搂在怀里,英勇地为禅月抵挡这本是由她而生的摧残、污辱,可她不但不安慰禅月,不为禅月主持公道,反倒当着那些欺凌禅月的孩子,违心地敷衍着:“好,回头我一定打她。”以为这不过是敷衍,却不为禅月设想,这种敷衍对禅月的伤害有多大。

她怕,怕那些孩子也像他们的爹娘那样,不留情面,当场骂出让她难堪的话。

她既然干了那“伤风败俗”的事,却没有勇气承担世俗的侮辱,反倒把女儿禅月推到前面,为她抵挡可能射来的乱箭。

无论被欺负过多少次,无论被欺负到什么地步也不曾落泪的禅月,此时,眼泪却奔涌而出。吴为从不敢忘记这件事。多年后,吴为还一再向禅月提起,禅月却说不记得了。

真的忘了吗,禅月?

这份深爱,吴为就是到了九泉之下也不会放下。

问题是禅月对她的这份深爱,仅仅是永志不忘就回报得了的吗?

那些欺凌对禅月造成的伤害,吴为无法估量,幸亏禅月是一个坚强的孩子,最终稳住了大局。是叶莲子代替懦弱的吴为,承担起家庭卫士的职责。每当掸月被欺负到忍无可忍的地步,总是叶莲子勇敢地站出去据理力争,拦住领头欺负禅月的孩子,说:“你还是学校里的优秀少先队员哪,在家却是这个表现!你再欺负人,我就到学校找你们的老师去!”

在叶家,叶莲子和禅月才是真正的勇士,面给她们带来耻辱的吴为却是卑怯的懦夫。

勇敢无畏,对有些人来说是与生俱来的,而对另一些人却要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获得。

吴为最终获得了这种品格,可是,她怎能抹掉践踏在叶莲子和掸月血肉制成的心上的那些脚印?她怎能抹掉那些如鞭子一样的污言秽语,抽在叶莲子和禅月那自尊自爱的脸上的鞭痕?更多的时候,是叶莲子带着禅月整天整天躲进附近一处公园,免得禅月在大院里受欺负。

为此,。叶莲子坚决不让禅月和大院里的孩子就读同一所小学。她担心大院里的孩子把从爹.妈那里得到的吴为的“丑闻”扩散到学校,那样,禅月就再也没有一处可以舒展那颗小心儿的角落了,所以毅然决然地把掸月送到了郊区的一所小学。通向那所小学的道路非常荒凉,路面也很窄,只能通过一辆卡车,那些卡车像是没上笼头的牲口,无拘无束,对一年级小学生禅月来说,真是危机四伏。一早一晚,无论冬夏,叶莲子那老迈的身影,紧贴着路旁的树干,蹒跚在那条枯藤老树昏鸦的路上,接送着、守护着她的小孙女。熟读“三李”诗词歌赋的叶莲子,走在这条路上,不会不想点什么。比如树干下,那窄小得仅供一人行走的安全地界,给予叶莲子的慷慨难道不比世人多得多?

那时,吴为一见下雨下雪就为路滑而发愁。

这样的日子,年复一年。不经意间,叶莲子就改变了她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在一个什么场合,叶莲子突然觉得脚下一绊,低头一看,脚尖上套了一块牌子不错的手表,当即交到附近派出所,然后就回家了。几天后,派出所向居委会反映了这件事,大院里的人才知道,原来她们那个家还有拾金不昧的品德。

如果说叶莲子是叶家改变社会地位的第一位战斗英雄,禅月就是第二位。

她不但读书非常争气,学习成绩年年第一,就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以吴为那样一个母亲和非“红五类”出身,居然靠自己优秀的品德和别人无法超越的学习成绩,被一所著名的重点学校录取,并屡屡在那个家学渊源、高校子弟如林的地区,于各科门类竞赛中获得第一;后来更是考得美国著名大学的奖学金,且深得教授们的赏识。他们写信给吴为,盛赞禅月的仁爱、聪慧、能干和努力……上帝其实待吴为不薄,不但给了她一位好母亲,又给了她一个好女儿。

可吴为怎能就此把顶粱柱的职责,永远地放在这样一副老肩和这样一副小肩上!

她难道不该励精图治,为改变她们的境遇而豁出命吗?

可是路在哪儿?

分明记得那是…今中午,也分明记得没有午睡,所以一定不是梦。

一张纸和一支笔飘然落在吴为的面前,有人对她说:写吧,这就是你的出路。

急急去分辨那声音,反倒听不清楚了,连那张纸和那支笔也不见了。

那一刻,吴为觉得重又置身于她的塬上。

那如生身父母一样的塬!

从未嫌弃过她的塬!

她的塬,再度以一尘不染的纯净包裹着她、护卫着她,使她自小在光明世界中受到的惊吓,消散得无踪无影。星光和月亮也不敢造次、不敢随意照耀的塬,挟带着分不出天地的一脉沉黑重又向她靠拢。她顺着嵌钉在重甸甸、黑沉沉的塬上,如逗号、句号、顿号、惊叹号、破折号的灯火,九曲十八弯地重又开始对塬的阅读。那如无伴奏合唱的尾声,凝重而迟缓地游移在塬上的夜气,一如她少年时的沉郁,不但将熬过一天安危终于安息下来的苍生,也把受尽磨难的她浸漫在它的温厚之中。

四十岁的她一如十岁的她,不明不白地对着她的塬叹出一口气,又叹出一口气。

又似乎仰面朝天躺在黄土高原上,风吹三山,白云苍狗。

翻过身去,重新细数周遭的塬那裸露无尽的断层,似乎明白了塬的不曾叙述,只待有心的阅读。它无从装饰,无从营造,无垠无际,比史前更久远的苍凉及摄人魂魄的神秘和宿命,只留待一个千载.难逢的机缘来解读。能否得到这个机缘,只能看她的造化。唉,再次明白何为永不可知,又因这永不可知生出永不可即,因这永不可即而生无望。在无望的沉落中,在沉落的钝痛中……自幼就熟悉的大悲大悯再次向她袭来。

有什么能把一脉荒原的哀伤抚平?

那是谁,于无望中赏给她一份古老、不屑、威严的塬的神秘认同?而少年时竟以为是自己对塬的认同,该有多么无稽!

既无退身之地也无进身之地的吴为,因塬的认同而了然,而苍然……现在更是明白,塬何止是她和叶莲子的停泊地!

她的背景可不就是塬!

有这样的塬在下面托举着她,难道不是最厚实的铺垫?

事后吴为不断追忆,生怕是幻觉。

不过她还是在自己面前铺开一张纸——一张从办公室纸篓里捡来的废纸。那时她穷得连稿纸也舍不得买啊,所幸办公室里有许多废纸。等到母亲和禅月睡下,就把案板放在厨房洗碗池上,把纸铺在案板上,站在洗碗池前,一笔一画开始写作。站累了,就坐到马桶上,把案板放在膝上。

不论厨房或厕所,灯光都很暗,吴为却傻傻地想不起换一个大烛光的灯泡,觉得有个厨房或厕所,不必影响母亲和女儿的睡眠,已是非常满足。

可是任你风雷激荡,到了吴为笔下都变做无波无澜,死水一潭,落笔不但无言,连字怎么写也不会了。多少次吴为都把笔扔了,而后坐在阴湿的厕所里,听永远漏水的水管,更漏般地滴答漏响。或直挺挺站在厨房当中,对着厨房的景物发愣:溅满油污以及被煤烟熏得黄黑的墙壁,掉了柄的锅,缺一条腿不得不用砖头垫起代腿的桌子,围在桌子四周的破旧布帘,藏在布帘后的腌菜缸,橱柜上扣在碗里缺油少盐的剩菜,代替筷子筒的旧玻璃瓶子以及里面几双掉了漆的筷子……

这就是她能提供给母亲和禅月的生活。以实求实来说,这些东西还不是她的功绩,而是叶莲子用以支撑了几十年的旧物。她们不但因她的过错承担羞辱,还要跟着她过如此贫困的生活……

吴为再次钻到橱柜底下,在破罐烂碗的缝隙中,找回扔掉的那支圆珠笔,一角二分钱一支,竹杆儿,再没有比它价格更为低廉的笔了。

她也再次写下小说的题目,虽然直到东方开始泛白,仍然没有写出几个可以叫做小说的文字。

小说发表后,吴为想到的只是母亲和禅月,那两个与她一起浴血奋战、至亲至爱的人。

看着变成铅字的字,总觉得不是真的,区区一百元稿费,竟让她觉得像百万富翁那样富有,简直不知道怎么花。自己挣的,自己挣的!

叶莲子更是激动,她比吴为更明白这件事对改变她们社会地位的意义。这辈子她是苦尽甘来了,受人欺凌的日子终于熬出来了。就连和顾秋水结婚的时候,叶莲子也投这样明白清楚地笑过,那是让苦难炼出火眼金睛后才能有的明白和清楚。成功鼓舞了吴为,不但使她的眼睛从过去转向未来,也让她睁开了眼睛。

举初的惊喜过后,吴为感觉这才把胡秉宸真正放下。在这之前不过都是强迫,强迫自己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手术,把胡秉宸从自己身上割下去,而且是没有麻醉剂的生吞活剥。

吴为终于在那个院子里成为作家,或者不如说,她正是在那个院子里爬起来,站起来,挺直了腰杆的。

那个大院里有她们的大耻大辱、大喜大恨,有她们含着血泪苦斗的回忆……

9

自与白帆联手战吴为之后,胡秉宸以为再也不会与吴为有什么关系了。

可是当他在报纸上看到那个名字,就知道是他的吴为,而不是别人的吴为。

为什么总是在有关文化艺术界的消息里睃寻不已?好像他早知道早晚有一天会在里面看到她的信息。即使找不到她的信息,时不时也有一种感应,好像吴为知道他会注意这个栏目,便有了与她一起看报的感觉。是啊,怎么可以那样对待她?就像他和白帆两个人各自站在吴为的左右,他从右边抽了她一个嘴巴子,白帆又从左边抽了她一个嘴巴子,即使这样他们还不肯罢休,还联手写了那封信。这无异于把她的脸打得又红又肿不算,还剥去了她脸上的皮。如今这个被他们剥了脸皮的女人,没有回手就报复了他们。

他想起那个晚上,当着吴为的面,如何故作亲昵地拉着白帆的手,紧拥着白帆坐在吴为对面的沙发上,以及如何把吴为堵在门口,当着白帆的面洗清自己。幸亏他心一软,放走了吴为,否则今天更加无地自容。

从看到那一则消息起,那个晚上因吴为造访而生的嫌恶,也在瞬间了无痕迹。吴为在他心中的价值似乎也不断升值,就连她偷人养私生子的事也淡薄得不值一提了,就是提起,也肯定有她未曾向人申诉的根由了。胡秉宸慌乱起来,突然想到把吴为“轰”走的这些年里,她是不是又结了婚,或是有了男朋友?要是有了男朋友,那男人此后更会下死力气追求,非把她弄到手不可了。

时间在他耳边突然咔咔响了起来,每响一下就提醒着随时可能发生的事变。可他又自信地想,吴为对哪个男人也不会动心,除了他,他敢说没有一个男人配得上她。可是他得赶快做点什么,赶快,否则就晚了。

他在办公室里急急踱步,散漫的思绪渐渐收拢,终于设计好一个周密的计划,拿起电话对总机说:给我接某局长。幸亏某局长在。

“怎么样,听说咱们干校出了一个人才……”

某局长没等他说完,便接着说:“对呀,我们局的吴为伺志写了一篇小说,还得了一个什么大奖……”

某局长说到吴为的时候,口气和在干校时没什么两样,哪怕吴为像董存瑞那样,抱个炸药包,舍身炸了敌人的碉堡,人们也不会改变对她的看法。她的写小说、获奖,就跟她偷人养私生子一样让人瞧不起,同仁们议论起这件事的时候,多半也是如此。觉得出版社也好,评奖委员会也好,不是中了邪就是和吴为一般乌烟瘴气的狗男女,怎么让这样的女人出了头!那些人越是让吴为出头,他们就越是使劲踩住压在吴为身上的脚,否则她还不得和他们平起子坐?说不定坐得比,他们还高。

“你可不可以告诉她,我想看看她得奖的那篇小说。”胡秉宸当然可以让秘书去找,可这不正是一个与她见面的正当理由?

“哦?好,好,我马上通知她。”某局长觉得这位胡副部长真有点大惊小怪,不过写了篇小说,有什么了不起?又不是被选上人大代表或优秀党员代表。

发现那张条子是在快下班的时候,“优秀作家同志:胡副部长要了解你的创作情况。请你将你的作品送交一份至胡副部长办公室,胡副部长家里的电话是……”

那张条子只看了一半,吴为就感到自己完蛋了,好不了了。这才知道,她的小说,她的奋斗,她的苦难,人们给予她无辜的母亲和女儿的凌辱等等,加起来也挡不住胡秉宸这个小条子。她们辛辛苦苦营筑起来的那道安身立命的围墙,一下子就被这张小条子打得落花流水。一头扑进家里,母亲说:“你怎么了,火烧屁股似的。”

她一面瞟着屋子里的各个角落,一面回答母亲:“没什么。”心里却有些落寞,婷像有谁答应在这屋于里等她,却没有如约来到。潦草吃完饭,便到附近的公园去,公园门口有部公用电话。下起了早春第一场雨,夹带着上个冬天残留的那点细雪,春风杏花,飞雪飞雨,与当年大如席的雪片是无法相提并论了。灯影在地面的水洼里神经质地抖动着,像隐忍着难以隐忍的哭泣、期待和失望。

守电话的工作人员注意地看了看她。她的样子也足够奇怪,好像刚从河里爬出来,该不是跳河寻短见的吧?

按照字条上留下的电话号码开始拨号。她的脑子突然坏得不行,每拨一个号码,都要查看一下写着电话号码的字条,若在平时,这几个号码根本不够她记忆。拨完号码,就紧握着电话筒,像握着期待了一生的机会。

当电话接通的时候,吴为想起从当年坐在干校的原木上第一次看到胡秉宸,到现在这个电话,差不多十年过去了。她突然感到荒唐,怎么就能把这个根本算不上认识的男人苦苦地等了许久?

难道在那样的耻辱之后,她还没有把他忘记或怀恨在心?

她为男人受过的地狱之苦,还不能让她猛醒?还不足以让她止步?

转过身来,将背靠着放电话机的窗台,目光落进公园的树丛,树丛里有两豆萤绿的光,让她心头一悸。人的还是兽的?

这时她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轻响,有人拿起了电话筒,接着是一声贴得非常近的问话:“请问是哪一位?”她一惊,将话筒移开,向那话筒望着,好像说话人就在电话筒里或在她的身体里。她等这个声音等了这么多年,现在它来了,把她的身体刺啦一声撕成两瓣,好痛!

“是我。”“我在报纸上看到那个消息,我想是你,一定是的。”

“谢谢。”

“你可以来看看我吗?”“当然。”

当然,她无时不在等待着他的一声召唤,她甚至看见自己,摇着尾巴,像一只忠心耿耿的狗,不论主人怎么踢它、踹它,只要一声亲昵的呼唤,或是一个亲切的眼神,都会奋不顾身地向主人奔去。

夜很黑,她在那一排排极其相似的小洋房前徘徊,敲错一家门之后才找到她要找的那个号码。她的手指,被乍暖还寒的春雨以及晚冬的残雪交相揉搓得冷硬冷硬,当它们在镶花木条的玻璃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