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淘宝人生-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现代工艺的影子。玉璜表面的腐蚀痕迹自然,土沁和水银沁的色泽也很自然,不见造假痕迹。可以确定这是一块战国玉璜没错。”

“这块玉璜的雕工也是极为精美,乳钉纹圆润饱满,阴刻细如发丝,工艺精细工整。战国时期的工艺远不如现代的发达,但是这块玉璜不论雕工还是打磨都非常精细,连獠牙和卷云鼻的部分,甚至阴刻纹边缘,以及孔洞等处,都打磨的极为光滑圆润,虽然还是不能和现代的精工打磨相比较,但是在当时已经是最好的工艺了。这样精美的工艺,又是龙首的造型,这块玉璜应该是当时的王侯才能拥有的。”

宁琳琅的点评很到位,陈老也再次露出赞赏的眼神,笑道:“好,说得不错,这两件玩意儿也不错。等会儿就轮到你了吧,听你师傅说你可是有一件好玩意儿要拿出来,我还等着要大开眼界呢。”

宁琳琅甜甜一笑,道:“谢谢太师叔夸奖,我先下去准备了。”

“嗯,你去吧,好好表现。”

宁琳琅的表现很出彩,得到了众位老前辈一致的认可,都向董老表示祝贺,说董老教的好弟子。

石磊拿出的这两件藏品的确是不错,同样得到了众位前辈的一致认可,再加上陈老爷子的肯定,进前八名是没问题了。以石磊的能力,进入会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他真正要争取的是前三甲的名次。

宁琳琅的出现,基本已经把冠军预定了,石磊的目标也就瞄准了第二名,反正都是实干派的,谁拿冠军还不是都一样。以石磊和张辰的关系,自然知道宁琳琅的背景实力,宁十八和董老共同的传人可不是吹的,而且宁琳琅的背后还站着一个张辰,拿不到冠军才是意外。

第一百四十一章 第一名稳稳的

开场的两人都有不错的表现,尤其是石磊的战国双龙首玉璜,为今天的斗宝大会掀起了第一个小高潮。

接着上场的两人都是经济派的代表选手,也不知道这两人是在经济派不受待见,还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两个人的四件藏品只有一幅居巢的扇面还说得过去,其余的三件藏品完全没有竞争力。

虽然只是两个人没有好的表现,也没必要幸灾乐祸,但是实干派这边的人也是按奈不住地有些小激动。要知道这斗宝大会上的激战双方就是实力派和经济派,只要有一方出了漏子,就代表着另一方有了机会,此起彼伏嘛。

临到宁琳琅上场时,这丫头拎着两支盒子上了主台,鞠躬问好之后,报出了她的两件藏品,取出来摆在了展示台上。

第一件鱼嬉莲池莲花型犀角杯刚摆在展示台上,就引起了所有人的一阵惊呼,有几个眼睛都直了。在坐的都是业内人士,而且还都是有一定能力甚至有一定地位的,哪怕看不出来历,做不出断代,也能通过外形知道这是个什么物件。

就算是一个市井闲人,他也知道犀牛角的珍贵程度,这玩意儿可是要比象牙还珍稀的多。现在这个年代,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国际上也有一大票人在干着这方面的工作,犀牛角已经是有些年没有见过新鲜的了。

别说新鲜的犀牛角,就是老年间传下来的犀角器物,也很少见由整个犀角制成的,多数都是取犀角上的一截来雕琢。

犀角的主要成分就是角蛋白和其他蛋白质,但是它还含有多种氨基酸、肽类和甾醇类等等成分,被至少十几部以上的著名医书记载过其功效。实乃居家旅行,清热、定惊、凉血、解毒之必备良药。

曾经有一味中成药,叫做“牛黄安宫丸”,就是以牛黄和犀角等药材为主制作的,其功效真是没得说。虽不至于起死回生,但是作者亲见,一老翁服用一丸之后,历时五年,高血压没有再来过。

就因为犀角的禁售,一丸普通的牛黄安宫丸,竟然卖到了如今的数千元,却依然是有价无市,一粒难求,可见犀角之珍稀程度。

闲话少说,回到主题。因为受国际公约的制衡,犀角被禁止入药,禁止作为雕刻材料,禁止售卖;而且犀角比象牙更为稀有,明清之前的犀角要么是入药了,要么是因为保存不当或者犀角自身材质的原因腐化了;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犀角制品,到如今都成了稀世珍品,整个犀角制成的物件儿更是宝中之宝。

其实要说珍贵,当然是犀牛角本身的价值,经过雕刻之后的犀牛角就没有入药价值了。南北朝时的陶弘景出过一本医书《本草经集注》,里边就提到犀角,“若犀片及见成器物,皆被蒸煮不堪用”,就是说用于雕刻的犀角都是要事先进行蒸煮的,等犀角遇热变软之后,才能进行雕刻。而蒸煮过的犀角,其实已经是药渣了,试想谁会用药渣来治病呢,能有疗效吗。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到说,用犀角制成酒杯,能够把犀角中的药性融入酒水当中,在喝酒的同时,也能够起到治病强身的功效。用药渣去做药,实在是闻所未闻,其功效如何可见一斑,所以,这个说法还是有待商榷的。

宁琳琅拿出的这只犀角杯,就是当初她和张辰捡漏淘来的。这只犀角杯以整根犀角为料,角尖部雕刻海水纹,水面延角外弯连绵至五分之四处,水上升出莲叶十数片,以及莲花数朵;其中一片莲叶上有青蛙做欲起状,水面隐约可见数尾鲤鱼游行其间,相互嬉戏追逐;角根部一朵盛开的莲花,花瓣连接为花口杯。

第二件藏品还没有摆出来,就已经把现场的气氛带动了起来,人们在惊呼之余,也都盯着宁琳琅的下一件藏品,看看这唐代铜镜是不是像犀角杯一样的精品。

当宁琳琅把那面狻猊葡萄方镜从盒子里拿出来的时候,会场顿时安静了,几乎所有人都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直直地盯着宁琳琅手上的方镜。

唯有的几人没有被震憾到的,都是和张辰关系很近的,陈老爷子和董老都是最早上手过这面镜子的,当时也一样有些喜不自胜。田乃昘、卢俊义和石磊三人也早就见识过了这面镜子,不过他们可没有老爷子们的那种沉着,尤其是石磊,这家伙不看台上,却是在扫描着台下那些嘴巴张得老大,快要留下口水的经济派人士。

还跟身边的张辰等三个人小声地说着:“你们看马上风,那老家伙下巴都快掉了,估计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大个儿,这么精美完好的狻猊葡萄方镜,真够怂的。”这家伙俨然已经忘记了,他当初看到这面镜子的时候,那副德行和人家比也强不到哪里去。

惊诧一阵子之后,台下就有人在议论了。

一个曾经去过正仓院参观的实干派理事对他身边的一个会员说道:“天啊,这实在是太牛了,老付你知道吗,这要比小日本正仓院那面狻猊葡萄方镜漂亮多了啊,而且器形也要大好多,我看最少也有那面的三个大,董老门下的弟子真是不一般啊。”

被他叫做老付的中年男人笑着道:“可不是嘛,你看这品相,几乎是完美无缺,保护的这么好,连氧化的痕迹都看不到。以前总觉得那面狻猊葡萄方镜放在那正仓院里实在是憋气,看到这面镜子,心理的闷气总算是缓了一点儿,要是那面也能在咱们自己人手里,这心里就完全畅快了。”

几个老会长老前辈,都跃跃欲试地要上去看看,但是有陈老在,又不能抢在陈老前面失了礼数,就请陈老起身去鉴赏。

陈老还真是忘记这茬儿了,他正在回忆自己第一次见到这面唐镜时候的感觉呢,连忙笑道:“好,咱们就去看看。”

一干老头子们起身去到展示台旁,先是围着那只犀角杯看着,刚才只是在座位上远远地看了几眼,现在走到近前看,这只犀角杯远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漂亮。几位老会长们都是功力深厚之人,这样的犀角杯精品还真是难得一见,都围着展示台相互交流讨论着。

一位实干派的会长在看过犀角杯之后,不禁赞了一声,指着杯子角上的一处篆书留款,道:“取材于整只犀牛角的犀角杯本就少见,这只杯子还是尤侃制的,就更加的难得了,而尤侃制留款‘直生’的则是尤侃角雕中的精品,愈加难得,好东西啊。”

这倒不是这位会长给本派系壮声势,这样的藏品拿出来本就有气势,精品就是精品,任谁也没说的。如此精美的犀角杯,绝对是角雕中的稀世珍宝,他也是由心而发的赞叹。

那位弟子刚刚被陈老夸奖过的无派系会长,这时候也正在投桃报李,看着展示台上的犀角杯,说道:“这只犀角杯,制作精美,线条流畅,层次分明,形神兼备,琢磨光滑圆润。蛙、鱼、莲之间动静相宜,当为角雕之中的上上之品;作者尤侃更是清初最著名的雕刻家,这角杯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众人评价过之后,又转战到一边摆着狻猊葡萄方镜的展示台,这面唐镜一样是精品中的精品。

单看尺寸就知道这镜子了不得,三十多厘米的边长,在铜镜当中可是实打实的大块头。上千年下来没有任何的损坏,正面依然保持着洁净和平整,说是光可鉴人一点都不夸张。背面分为内外两重,内区正中为伏兽钮,钮周围分别排列这九只狻猊,辅以蝴蝶和缠枝葡萄纹;外区为鸟雀蝴蝶,配合缠枝花卉和缠枝葡萄纹;镜缘处是一圈缠枝花卉纹,极为美观。

整面镜子以高浮雕手法制作,内区的九只狻猊神态各异,或攀爬、或奔跑、或戏耍,狻猊头顶总围绕着几只蝴蝶,还有几只蝴蝶则是展翅飞向枝蔓上的葡萄;外区缠枝连蔓,葡萄硕果累累,花卉点缀其间,鸟雀蝴蝶穿梭而过;端得是形象逼真有如活物,精美之极。

这面唐镜比那只犀角杯还要有料,一位老会长看罢后,对其他几位会长说道:“葡萄镜是唐镜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不单是唐镜的代表,也是众说纷纭,争议最多的。光是以葡萄命名的唐镜就有海马镜、天马镜、鸾兽镜、海兽镜、瑞兽镜等等几十种。很多的瑞兽葡萄镜就是受西域等国的文化影响而来的,都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中国古代铜镜中最具特色的。”

“这面狻猊葡萄镜器形相当完整,历经千年镜面依然光洁,保存的如此完好,实在是难得,比正仓院的那面还要精美。最难得的是它的边长超过了三十厘米,这样的尺寸,在铜镜当中也是极其少见的。要说这面唐镜是一件国宝,也是不为过啊。”

两件藏品都得到了诸位老会长的肯定,都是实打实的好玩意儿,而且也都是同类古玩当中的精品。尤其是那面狻猊葡萄镜,不论是从器形、品相上来说,还是从收藏价值上来说,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宁琳琅拿出的两件藏品的确够份量,都属于同类中的精品,惹得每个上前鉴赏的人都驻足不前。有这两件藏品,再有刚刚陈老的提点,宁琳琅拿下今天斗宝的第一名,已经是稳稳的了。

顶级的藏品是每一个藏家都乐于见到的,哪怕不在自己手里,就是看看也会高兴,为了满足大家的鉴赏欲,这两件藏品的展示时间也延长了二十分钟,如果不是考虑到斗宝的进度,还不知道要延长到什么时候呢。

之后上场的三个选手都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拿出的藏品也只是中上品质,宁琳琅的冠军位置是没跑了。而且,照目前的情况来看,石磊的前三也基本保住了,至于能不能上第二名,就要看下午有没有什么好玩意儿出现了。

午餐的时候,张辰没有和那些理事们一桌,那些家伙多是五十多岁了,最小的也在四十大几,实在是难有共同语言,倒不如和卢俊义他们一起来得痛快。

张辰这一桌都是实干派的新生代主力,在他和田乃昘这两个最年轻的理事之外,还有年青一代会员中的佼佼者卢俊义,在今天上午大出风头的宁琳琅和石磊,以及下午就要出场的闻阔海。还有那个上午得到陈老表扬的无派别新生代主力,这时候也凑到了这一桌,许是得了他师父的授意,过来和张辰等人交好的。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这位无派系的年轻俊杰,怕是用不了多久也要加入到实干派这边来了,连带着它的师父也怕是十有八九跑不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惨淡收场(上)

张辰作为收藏协会最年青的理事,身后还有陈老会长和董老的支持,将来的前途无可限量;第二年轻的理事田乃昘等人也和他走的很近,大有未来收藏协会第一圈子的势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个小圈子将来在行内的地位一定低不了。

年龄大的不好意思和年轻人们凑到一起来,那些有弟子参与斗宝的可就有机会了,本来就是属于实干派一系的,自然要亲近亲近,眼快的几位都吩咐自己的弟子和这桌人打好交道。一桌十个人,只剩下三个位置,很快就被人占了。

饭后休息的时间,几根人也都聚在一起,针对下午的斗宝讨论着。

下午的角逐,其中最关键的一个人,就是任志。这家伙是马上风的徒弟,也是经济派在这次斗宝大会中派出的最有竞争力新人,马上风为了争夺一个名次肯定会使出杀手锏,有了宁琳琅上午的表现,难保中午休息的这段时间他们不会出什么歪招使什么诡计。

还别说,经济派这边的确是有了一些小动作,宁琳琅参加斗宝大会本就是一个意外,她上午的表现又是那么抢眼,手里的玩意儿也很给力,一个冠军的名次是肯定跑不了了。可经济派受不了啊,去年他们就没能夺冠,今年再丢了冠军,这面子往哪里放啊。

任志在受了张辰的打击之后,虽说不敢和他作对,可怀恨在心是免不了的。今次的斗宝大会本以为可以在师父的帮助下得个冠军长长脸面,哪知道半路杀出个陈咬金,宁琳琅的出现把他的冠军梦给打碎了。

于是,任志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决定铤而走险了。用了半个多钟头的时间,许之以财,动之以利,说服了马上风,拿出一件马上风前不久收来的玩意儿,助他夺得冠军。

要说闻阔海的婴戏图玉壶春瓶,也是很有竞争力的。五彩瓷源于北宋磁州窑的彩瓷,到明代时候工艺逐渐成熟,至清康熙朝达到顶峰。五彩瓷到了清中期之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唯唯在嘉庆和道光年间,有不惜工本的作品,勉强可以列入到中上之色,再之后,五彩瓷器的成色严重缩水,到了清末,已经很少能见到像样的五彩瓷器了。

但是闻阔海这件就不一样了,这是嘉庆年间的仿康熙官窑,完全按照康熙年间制作。虽说是一件仿品,但成色却是极好,色彩鲜艳,光泽明亮。画工精致细腻、生动传神,画面色彩沉稳,热烈且不浮躁。选用上乘瓷土,瓷胎也是精心修坯过的,造型饱满,不失气势,但又有古拙、凝重、质朴的感觉。

尤其是瓶身上的婴戏图,构图疏密得当,描绘十分生动。线条纤细而劲挺,色彩的运用也十分到位,人物的表情勾勒刻画入微。是一件足以和康熙朝五彩瓷器相媲美的五彩精品。

不出所料,闻阔海的这件藏品在下午的斗宝展示当中,同样是得到了一致的好评。直至第十五位上场的选手为止,闻阔海藏品的好评度一直排在石磊之后的第三名。

任志一下午都保持着亢奋的情绪,虽然宁琳琅在上午的表现非常突出,石磊等另外三人的表现也很是不错,一直牢牢地守着前四名的阵地。但是他相信,只要把他手里的那件藏品拿出来,就有九成以上的把握把这几个人挤下去,得到第一名的头衔。

轮到任志上场时,这家伙倒是也表现的彬彬有礼,不过也由不得他造次玩大牌。在场的大多数都是他的前辈,更有收藏界的几位泰斗式人物,可不是平日里由着他撒泼耍赖的小圈子。

任志拿出来展示的两件藏品分别是一枚沉香木扳指和一只宣德炉,前面的沉香木扳指虽然不错,但还没有达到顶级的资格,但是后面的宣德炉一出来,会场就有些骚动了。

宣德炉啊,正儿八经的珍品,如果是正经的宣德炉,那可了不得了,足以把任志送上冠军的宝座。要知道,已知存世的正经宣德炉,一共才有六只,而且宣德炉代表了中国古代香炉的精髓,每一件都是十足的宝贝。

宣德炉是由宣德皇帝亲自督造的,其制作工艺开创了后世铜炉制作的先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宣德炉甚至成为了铜香炉的通称,可见其之非凡。

宣德炉的材料,除使用暹罗进口的风磨铜之外,还加入了金、银等贵重的金属材料,经过十二次的炼制,只得入炉物料的四分之一,才能够使用。单是这使用材料的严苛程度,就足以使之成为经典了。

不光是取材严苛,就连样式也都是精挑细选,宣德炉的样式是参照皇府所藏之柴、汝、钧、官、哥、定等名窑瓷器的款式,以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的资料,而设计成型的。

也只有朱瞻基这样的盛世皇帝才有这份闲情雅致,也有这样的大手笔了。据传说,明宣宗铸宣德炉,共耗贡铜三万九千斤,其他金银材料无数,方得铜炉数千。全部陈列于宫中各处,或赏赐与皇亲国戚、功勋贵族等人,此后再无铸造。

而宣德炉的名声过于响亮,以至于宣德炉停造之后,一些工部的司造官员召集原制造工匠,依照宣德炉的款式和工艺进行仿制,这种仿制从明宣德年间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年。至今流传的宣德炉当中,基本都是这些官员们私下铸造的仿制品,而真正的宣德炉却是万中无一,偏偏这些仿制品又都极其的精美,完全可以和真品相媲美。因此,宣德炉的鉴定,也成为了古玩界的一大难题。

任志站在主台上,听着众人的议论声,面含微笑,眼角露出一丝得意,颇有点倚天出鞘谁与争锋的豪气。

受到震动最大的,莫过于实干派人士了,本来宁琳琅的狻猊葡萄镜已经是稳拿冠军了,谁知道这时候有跑出一只宣德炉来。大家也都明白,这只宣德炉绝对不是任志的藏品,肯定是上午实干派出彩之后,马上风为了争夺冠军而临时搞出来的。否则的话,上午时候任志那张比死了爹娘的时候又得知戴了绿帽子还要难看的脸是怎么回事,装也装不了那么像吧。

可这事又不能真的去斤斤计较,这事本来就是公开了的秘密,而且谁也不能证明人家的东西不是自己的,这时候只要原物主不出来说明,谁也没办法。人家排在最后一个上场,自然有最后一个的好处。

几个老会长看过这只宣德炉之后,虽然没有作出评价,但是眼神里的意思却是瞒不过人,显然是很看好这只炉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