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如海他妹[完结+番外]-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儿唬了一跳,慌忙跪下,哭道:“青琼姑姑,我……我没有。我是王妃的人,哪里敢收旁人的东西!”
  见得双儿这般模样,青琼又气又笑,“你……我不过一句玩笑话,你也当真?你是我看着长大的,什么性子,我能不知道。若你有鬼心思,王妃又怎会将你放在身边。”说着又戳了戳双儿,接着道,“你让我说你什么好,我伺候王妃这么多年,带过的小丫头都有好几拨了,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
  双儿得知并不曾疑她,舒了口气,耷拉这脑袋听训。林浣换了衣服出来,见得此景,扑哧一笑,拉了青琼,道:“好了好了。你道人人都如你一般聪明不成?这事儿急不来。左右,我便是看重她这份心实。”
  青琼这才作罢。林浣扶了双儿起来,道:“说吧。芳菲院怎么了?”
  双儿虽然人不够机灵,可也不至于笨到她一回来,便在她面前提陈芷心。只怕那边有事发生。
  双儿回道:“陈姑娘已经两日不曾用饭了。今日更是在芳菲院里跪了半日,说,王妃若不见她,她便长跪不起。”
  林浣皱眉,“如今可还跪着?”
  “方才受不住,晕过去了。”
  青琼也是犯起难来,询问道:“王妃?”
  “她这是在逼我呢!不过是掐着我如何也不能看着她死在这府里。”林浣冷笑一声,道,“让大夫去瞧瞧。病了可拖不得。只是府里人多杂乱,怕是不好静养。且这养病也不是一时半刻的事,也免得府里众人染了病气去。双儿,你去吩咐王总管,找几个人,护送陈姑娘去庄子上养病吧!”
  林浣何须人也?怎会这么容易被人要挟?拿自己的命去要挟别人,当真是愚蠢至极。徒明谚那一脚本就不轻,如今只怕还没好利索,却又自个儿又是绝食,又是长跪不起的。也不怕有个万一。
  青琼一笑,只听得林浣叹了口气,又道:“我虽见着她心里总有几分不舒坦。却也不想为难她。到底入了这王府也非她所愿。只是……”话未说完,只听得婴儿啼哭之声。林浣慌忙起身去得侧间,一手抱着徒心然,一手轻摇着徒墨然的摇篮,将两个孩子重哄睡了,这才交给一边的乳娘。
  方巧,双儿便进了来,抿了抿唇,道:“陈姑娘本醒过来,身边的嬷嬷伺候着用了些吃食。可听说要去庄子上,又吐了血,晕了过去。”
  林浣瞥眼瞧了瞧身边的两个孩子,叹息一声,道:“走吧!去瞧瞧!”
  陈芷心心中不甘,手段算计,不过是不想一辈子独守空房,孤苦终老。而经了这一事,如何还会不明白,徒明谚,她算计不了。林浣,她同样算计不了。忠顺王府,以前,现在,甚至是将来,都不可能有她的位置。在这里,她永远只能是一个陈姑娘,不是主人,不是客居,甚至连下人都不如。去了庄子,便越发无路可走了。逃走?谈何容易,没有户籍,她一个女子,能去哪里?
  只是,她万万没有想到,林浣居然愿意为她解决这个问题。她还有大好的年华,陈家人的身份如今并不能带给她优越感,不能抬高她的身价。既然如此,舍弃了,换个新的又如何?
  只要不是实在蠢得可以,便是此前许还有些心思,可到得如今,自然都会明白,怎么抉择才是最正确的。
  八月二十五日,忠顺王府的下人都听闻,芳菲院的陈姑娘再次晕倒,本以为,不过是上次的伤还没好全,谁知,大夫一瞧,竟是染上了怪疾。且此疾还会传染。众人避之惟恐不及,皆离芳菲院远远的。
  八月二十六日,陈芷心被迁去了京郊庄子养病,又谴了许多大夫看诊,只是,不知是何等怪病,竟都束手无策。
  九月初三。陈芷心终是没有敌得过病魔,芳年早逝了。从此以后,这世上,再没有陈芷心,陈芷心已经死了。而活着的不过是一个自幼失怙失恃的小小农家女子。
  只是,这一日注定不是个好日子。晚间,林浣这与青琼说话,得知陈芷心已离开了京城,正感叹间,便又得了一个消息。原来今日,还有另外一位妙龄佳人也没了。只是,陈芷心是假死,这位却是真亡。
  林浣初初一听,愣了半晌,过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原来是她!


☆、78

  秦可卿的丧事办得很是隆重。宁国府上下悬白。千年沉香木的棺材;浩浩荡荡的送丧队伍。四王八公;无一不送了奠仪去。便是林翃林翔也备了礼;却不过只是走了个亲戚间的过场。只回来时;面色却端的有些不太好看。
  要说宁国府若是贾代化还在世那会也便罢了。只如今的贾珍却只得了个三品爵威烈将军。且死的还不是贾珍,不过是贾蓉的媳妇。贾蓉也是才捐了个五品龙禁卫的头衔在身,不过是想要秦可卿死后得个皓命;面子上不至于太难看。
  可是;一个自养善堂抱回来的女婴,娘家不显,夫君不过五品龙禁卫的虚衔,无甚实权。怎么看;这场丧事都是逾矩了的。
  林翃林翔对视一眼;皆叹了口气。进京也将近一年。贾家的事儿听了不少,也见了不少,着实已非“荒唐”二字可言。再加上这一笔,却也见怪不怪了。
  林浣一边儿替徒明谚更衣,一边儿道:“皇上可有什么打算?”
  “不说如今局势,便是大哥还在世,她也不过只是一个外室所生。如何能上的了台面。也算侥幸,便是如此,才躲掉了当初那一劫。”说道此处,徒明谚嘴角冷笑,“便在京城这眼皮子底下,她们还真当我和三哥一无所知不成?不过只是一个养在深闺的女子,掀不起风浪来,且她的身份也是见不得天日的。这才罢了,没想到,却是让贾家拿来做了棋子。真正是自作聪明,以为这样便能讨了三哥的欢心不成?”说着又叹了口气,眼神闪了闪,接着道:“不论她生母如何卑贱,外室之子的身份如何不堪,总归还有着一丝皇家血脉。这般铺排大葬也便罢了。”
  林浣轻笑,“皇上大人大量。”
  徒明谚听出林浣言中之意,说的自然不是丧事逾制的事,而是那贾元春。遂笑道:“要治一个贾家有何难?三哥要的是四王八公。”
  四王八公几大家族,素来关系匪浅,盘根错节。祖上早年随皇家打江山,却有不少功劳。只是至得如今,却已成大周一大蛀虫。可是,百年大家,想要连根拔除,却也非一日之功。
  徒明谚笑着转了话题,道:“三哥有意让宫里头的嫔妃们回家省亲。”
  省亲,可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只是,皇上顾念众妃人伦亲情,天大的荣耀,如何能抗旨?
  林浣噗嗤一笑,贾家早已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却又自恃甚高。省亲一事,只怕是样样件件都不肯落于人后的。如此一来,没了原著里贪墨的林家巨财,她倒要看看贾家拿什么来造这大观园。
  这般想着,林浣心情好了不少,看戏的姿态又被吊了起来。只听得徒明谚又道:“太后孝期一过,明年开春。三哥必定是要选秀的。”
  选秀可不只是为了充盈后宫,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笼络朝臣的手段。皇上新皇登基,正是需要大臣支持臣服的时候。选秀自然免不了。而徒朗然,徒君然也都到了成婚的年龄。通过联姻得到大臣支持,可不仅仅只能是皇上。徒明谚这般与她说,便是皇上有在明年选秀时为徒君然指婚的意思。
  林浣心一沉,却也明白。以徒明谚今时今日的身份地位,徒君然的婚姻大事,绝不可能单纯,也非她个人所能定的了。
  “还有好几个月呢。你多瞧瞧。若有如意的,便告诉我,我去和三哥说。”
  林浣一怔。徒明谚笑道:“咱们虽也是利益结合。可旁人却不见得有咱们这般幸运。咱们走后,君儿的媳妇便是名正言顺的王妃,眼界手段必不可少。但,也总要与君儿脾性相投才好。否则,彼此相敬如宾,又有什么意思。”
  林浣突然想到了一句话,纵使相敬如宾,到底意难平。为徒明谚扣上最后一粒盘扣,整理了衣服袖口下摆,林浣抬起头来,笑道:“你看谢大学士家如何?”
  徒明谚曾带林翃去拜谢大学士为座师,谢家自是去过的,也算有所了解,更是心里看重。不然,如何能让林翃拜为座师?还亲自同往?
  只是,谢家孙辈女孩儿并无适婚之人。谢大学士倒是有个女儿,今年也有十四岁,与徒君然年岁上倒是相当。只是……
  林浣见徒明谚略微皱眉,哪里不知她心中所想,道:“谢大学士四十多岁上才得了这么一个女儿,嫡女中独这一人,又是老来得之。你可是担心谢家宠溺太过?这位谢姑娘我倒是见过几回,水灵端秀的很。也怪道家中父母兄长宠爱,便是我,也喜欢的很。”
  徒明谚一笑,“这是你们内宅之事,你既见过了,必然便是好的。谢家家风严谨。谢家调教出来的女子,自然不能养就骄横的性子来。倒是我多虑了。”
  “那姑娘言谈举止落落大方,相比之平常家小姐少了几分娇做扭捏,多了一丝洒脱。骄纵任性嘛,我却是没瞧出来。”
  “这么说来,你却是满意得很!”
  林浣凝眉,“总得再好好瞧瞧。见过几回,俱在宴会之上,公众场合。这般下了定论,到底偏颇。”
  徒明谚点头:“这事半点马虎不得。你多费些心。待看好了。再告诉我。我自去与三哥说。只要家世得当,三哥自然乐得给我这份情面。翃哥儿与谢大人有师生之谊。便是与谢姑娘一个内宅一个外男,无甚瓜葛,却也好借着这份关系与谢家几位兄长多了解了解。明日,我去和翃哥儿说说。”
  说到林翃,徒明谚又想起一事来,“我见你这些日子一直与青琼评论各家姑娘。翃哥儿的事,可有着落了?说起来,他倒是比君儿还长上两岁。”
  林浣媚眼一瞪,嗔道:“哥哥嫂子交给我的事,我能不放在心里不成?”
  “瞧你这般模样,倒是已经定了人选了。”
  “燕山书院山长的嫡长女。你觉得如何?”
  “燕山书院?”
  京城两大教学府邸。一为国子监,一为燕山书院。国子监乃朝廷所办,公立最高学府。本应是各大学子向往之所,只是,多年下来,国子监监生成绩都不大如人意。且,碍着许多京官权势脸面,将自家子弟遣送进去。而这些富二代,官二代们又有不少权贵家的习气。倒越发弄得国子监乌烟瘴气起来。便是太上皇也每每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拥有者全国一流的教学资源。且,进入国子监的,几乎都衣食无忧,无需为生活奔波,可一心向学。却反倒不如寒门子弟。
  而燕山书院。提起此名,只怕学士之间,无人不晓。说起来,林家与燕山书院,倒还有些渊源。燕山书院最初是开国之时,林浣的母族顾家所建。北顾南李,视为大周朝两大鸿儒之家。
  只是,顾家素来低调。林浣的外祖父又只得了林浣母亲与顾姨妈两个女儿。顾家无后男。顾老爷死后,燕山书院便也跟着消弱了下去。直道赵碧怀接任山长。
  说道赵碧怀,此人也是出自燕山书院,后又曾拜于林浣姨父张老门下。曾是金科一甲榜眼。只是,对于官场潜规则,不是不能,而是不愿。心里总有些愤愤难平。朝中只任了三年,便请了辞。后经张老推荐,在燕山书院教职。
  这教书先生的工作显见得比官场要适合赵碧怀,也更得他自己的心意。自此后,赵碧怀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可谓是肝脑涂地。闲暇时整理些著作。过得是如鱼得水。没几年,便得了上任欣赏,接了山长一职。此后更是将燕山书院发扬光大。最近三届科考。燕山书院中第之人数乃全国头一份,更是将国子监远远的甩在了后面。燕山书院如今在赵碧怀手里却是比在顾家手里还要风光。
  可是,赵碧怀有一点,却是像极了当年的顾老爷。那便是无子。赵碧怀有五个女儿,四位嫡出,一位庶出。却没有儿子。这或许也是命中注定。
  燕山书院声名鹊起,赵碧怀在学子心中地位如今也早胜过建国初年的北顾南李。以赵家如今的地位,赵碧怀的名声,与林家结亲,也算合适。只是,赵碧怀并无官职,赵家也无后男可入朝为官。士林中的声名到底比不过在官场上的护持。林翃是要入仕的。
  可是,有利便有弊。林浣看重的却正是这一点。
  皇上与徒明谚是同母兄弟,又共度患难,自幼年相互扶持一路相携。皇上心念兄弟之情,或许不会怀疑徒明谚,却并不代表也会一般对待林家。
  林如海占据扬州要位。甄家已见败落之事,扬州早已成林如海的囊中之物。便是日后调入京城,凭着林如海在扬州十多年的经营。对于扬州的影响也不可小觑。且林家还有她这位深受徒明谚宠爱,十多年无纳一妾室的王妃在。倘或林翃所娶之妻子娘家也是朝中重臣。便是皇上如今待林家如初,难保日后帝位稳固之后不会多做他想。
  赵碧怀空有士林之名气,却无官场之实权。赵家无男,便是此时风光,日后也难保不会如顾家一般。毕竟江山代有才人出。赵家也将会消退在历史的洪流里。因而,对于此间的名气风光,皇上也乐得一笑而过。
  林翃身为长子,妻子便是长媳。一要能有掌家理事之能,独当一面之势。二要能性情温和,与林翃举案齐眉。三便是娘家之势,不能太过给林家埋下危机。却也不能不显。否则如何配得上林家门楣。
  赵家虽无权势,可赵碧怀所教学子无数,有大建树者未可知。赵家无男子承后。可林浣素来相信,女子不输于男。赵碧怀女儿众多,只需嫁得好,未必抵不过男子。
  选中这门亲事,林浣可谓是千挑万选,方方面面俱都考虑到了。
  徒明谚心知肚明,淡淡点头。语中疑惑却并非是林浣选了赵家,而是,燕山书院虽早年是顾家所建,但是,这些年,赵碧怀与他们可说是没有半分交集。林浣怎地便想到了他。
  要说此事,林浣本也没想到赵碧怀的身上。也是凑巧,林翃与其同科韦仲年交好。韦仲年外放之前,曾与韦仲年一道去拜会过燕山书院这位山长,回来时,与林浣说了一句。林浣这才想到了此人,心念转了转,便想到了林翃的亲事之上。也可算是冥冥中自有主宰,林翃的婚事,倒也可算是自己牵的线。
  “我到底只是他姑姑。哥哥嫂嫂虽将这事交给我。却也总需他们点头了才好。好在,太后孝期未过,也不好明着谈论这些。我也想寻个机会,问问翃哥儿自己的意思。正巧,五日后,是翃哥儿休沐。我约了赵家谢家去寺里礼佛。”
  徒明谚一愣,笑道:“原来你竟是早就计划好了!”


☆、79

  见林浣心中早有成算;徒明谚也不再多言。礼了衣服望了望角落里的更漏,不免皱眉;道:“君儿怎地还没来?”
  “时辰倒也还来得及。他今日第一回去京营里头,心里总会有几分紧张害怕。你别老对他担着这副主帅将军的模样;省得吓着他。”林浣一面说着;一面去唤青琼进来问话。
  徒明谚抿了抿嘴,京畿大营里头,他本就是主帅,那地方可比不得在家里。心知林浣对徒君然太过疼爱;想要说上几句,终是叹了口气,只道:“若依着我的意思;早几年便将他扔进去,如今也不至于这般容易变被人算计了去。”
  林浣一愣,自知他说的是勤亲王设计将徒君然下狱之事。徒君然十二岁那年,徒明谚确实便提过要将徒君然扔到军营里去的事。只“慈母多败儿”这话谁都知晓,林浣心里也明白,可一到自己身上,哪有不疼惜的道理。况且,军营何等凶残之地。练兵可不比在自家的习武,苦上千百倍。十二岁?终究还是个孩子。徒明谚见林浣舍不得,又想着太平盛世间,也便罢了,只等再过两年再说。
  其实,林浣心里面也知徒明谚说的在理,到底是自己妇人之仁,可这话听在耳里,却又有些不舒服,撇过身去,赌气道:“你这是在怪我了?”
  徒明谚一噎,叹气道:“舟舟,玉不琢,不成器。”
  林浣也知此理,愿也是自己有些无理取闹,正巧青琼掀了帘子进来,道:“世子爷早到了,只是,恐王爷王妃还在休息,便在偏殿等着呢。”
  林浣得了台阶,顺着下了,笑与徒明谚说:“君儿可比你要积极。倒是咱们只顾着说话了。”
  二人虽相携着出去,徒君然与两人请了安。林浣送了出门,又拉着徒君然嘱咐了半晌,眼见着时辰不早了,这才放了二人走。
  其实,林浣固然有几分不舍徒君然去军营受罪,却也不至于一味拦着。林浣担忧的不过是日后。进了京营,便要入军籍。虽则如今太平盛世。可北戎野心不死,迟早会再度来犯。且福建倭寇虽大捷了两次,却始终不能断绝。此大周两大心头大患,无可避免。徒君然今日踏入京营,日后出征便也在所难免。徒明谚打得什么主意,她不是不知道。
  子承父志。
  只是,林浣到底不太愿意。她不希望,日夜为徒明谚担忧还不够,还要再添上一个徒君然。古来征战几人回。虽说玉不琢,不成器。可是,林浣再明大理终究也是女子,也有私心。倘或真有个万一。她宁可徒君然不成器,只愿他平安喜乐。
  可是,母亲总拗不过儿子。看着徒君然眼里的兴奋以及跃跃欲试的欢喜,除了细细叮嘱,其他的话再说不出来。况且,家国大事。若真到了那一步,她的私心却也不再重要了。无国便无家。
  十月初三。皇上下旨,封贾元春为贤德妃。恩准嫔妃回家省亲。
  贤德妃,虽占全了贤德二字,却不再四妃之列。且得了皇上封旨,却没有金册金印。林浣淡淡一笑,这此间的深意不言而喻了。只是贾家却端的仍是欢天喜地,风光一时无两。
  四王八公,皆送了贺礼去。黛玉三兄妹也少不得去恭贺了一番。只是,回来之时,黛玉眉头深锁,面色并不太好看。只她不说,林浣又不便细问。便谴了铃兰来,铃兰只说,此番贾家并未有不当之举。林浣便越发疑惑,只一再叮嘱铃兰,好生看顾黛玉。
  铃兰自正院回来,便看到黛玉拿了本诗经在瞧,只是眼睛虽盯着书本,却是半天也不曾翻过一页。铃兰倒了杯茶水递过去,黛玉接过却是一个失神,没拿稳,泼洒在身上。铃兰惊得连连请罪。黛玉只是摇了摇头。转去内间另换了衣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