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如海他妹[完结+番外]-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私相授受是错,结党营私更是错。
  但是,两位亲王不能说,两位亲王的母妃却能说。
  勤亲王的母妃不过一个贵人,且早已死了。可,勤亲王幼时便被甄贵妃抱养,甄贵妃无子,勤亲王早已改了玉蝶,写在了甄贵妃的名下。自前几年,皇后去后。皇上再未议后位之事,后宫大权全权交由甄贵妃打理。俨然已是后宫第一人。
  恭亲王的母妃正是淑妃,淑妃虽有圣宠,却不如甄贵妃。但,淑妃身上还有一点,可以让她在后宫中横行,那便是淑妃是太后娘家侄女,与太后血脉相连。太后虽说早已避居延寿宫不问世事。但是,自宫中摸爬打滚出来的人,哪里是可以轻易忽视的?
  因此,甄贵妃,淑妃……这两位的枕边风可不能小瞧。
  忠顺王无母妃相助,虑着淑妃与恭亲王,太后只怕也指望不上。所以,皇上所意指的指婚一事,自然不可能是忠顺王,而只能是勤亲王与恭亲王。而这二人,林浣都不能选。趁着圣上主意未定,她必须有所准备。
  只她在内宅,对这事的作用太小,可以忽
  略不计。林如海在外倒是可以努力一把,只是,既有勤恭两位亲王的动作,又有义忠亲王在一旁虎视眈眈。林如海一人哪里能护的周全。这便需要忠顺王的帮忙了。忠顺王可与各个王府间常来往,也可自由进出皇宫,做起事来也便利许多。
  林浣叹了口气,不再去想,接过朱璃穿好金线的绣花针,仔细地在丝纱上绣了起来。扬州的设局,广济寺的谋算。忠顺王的计策从来是环环相扣,细腻缜密,既然有心,必然能成。林浣放下心来,正好全心做好这副刺绣,以备太后千秋。
  双面绣并非易事,极耗精力和时间,林如海与贾敏成婚她所送的那份屏风贺礼,足足花了她三个月的时间。好在,太后大寿是在明年二月,时间有余,并不急于一时,也好让她更细致的绘绣。


☆、32 第三十二章 太后大寿

  九月是京城的多事之秋,勤亲王和恭亲王在差事上相继出了纰漏,被圣上训斥,此后又与义忠亲王因小事起了口舌之争,恰好被皇上瞧见,疑似兄弟不睦。
  这本来都是小事,只凑在一起,却值扬州之事还未完全善后,边疆又传来军报,戎狄扰边。皇上心情难免不佳,责罚上便重了几分。之前有意将林浣指婚之心也暂且歇了。
  十月初,争议不断的扬州知府的人选正式定下。
  林浣知晓时轻轻挑了挑眉,忠顺王果然是不肯吃半点亏的。便是帮她暂时挡了灾,也要自己额外赚上一把,借此机会一箭双雕,将各方人马拉下去,把自己的人派遣去了扬州。
  林浣叹了口气,与狐狸相处,看来往后她可要攒上十二分的心了。不过,若非是聪明之人,她又怎会甘心嫁与他?便当只是搭伙的同伴,那也要可以与她比肩匹配才行。这般一想,对于忠顺王,林浣倒多了几分聪明人见聪明人的惺惺相惜之感。只是,想到扬州京城,两次相见忠顺王的场景,林浣又不由得皱起眉头,却终究只能化为一声叹息。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便至了年关。林浣也跟着忙碌起来。贾敏的肚子逐渐大了。林浣不放心,贾敏也想着安心养胎,这管家之权自然又落在了林浣的身上,因而那绣图倒是耽搁了下来。好在也绣的七七八八,待过了年关也不打紧。
  二十三日祭灶,粘糖瓜。二十四日小年。大年三十守了岁,阖府的人分发了赏钱,京城每家每户均自喜气洋洋。
  转眼便过了破五,许是新年新气象,扰边的戎狄在边城打了几场小仗,都没得到许多好处,搜刮的财物远远抵不上战争的耗资,只得撤了兵。皇上大喜,各位皇子也会看脸色,借着年节喜事,纷纷上演父子情深。
  上元佳节,林浣正指挥着丫头在院子里挂灯笼猜灯谜,贾敏躺在一侧的软榻之上,一边儿笑看着,一边等林如海下朝回府。
  闻得外头传来消息,林如海升任了从二品的兰台寺大夫。林浣拿着灯笼的手轻轻顿了一下,剧情一步步靠近……
  晚间,三人好生庆贺了一番,贾敏身怀有孕,不得饮酒,却也以茶代酒陪着乐了一回。过了上元节,皇上便发了话,二月间太后大寿,责令内务府大办。
  每隔十年才有的整寿,且太后上了年纪,这般的整生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第二个。虽太后不
  愿铺张,然皇上却不肯。又值扬州事后,盐枭们好歹消停了一阵,新任扬州知府也算尽职尽守,表现不错。戎狄被退,几番喜事下来,皇上也有心借着寿宴添添彩头。
  三品以上官员们的家眷也得了谕令,皆可进宫饮宴,为太后祝寿。
  贾敏怀胎已至了晚期,自然不好奔波,林如海上表请罪,皇上心情好,也不愿为难孕妇,自然免了,贾敏仍旧递牌子进宫谢了恩,又提早儿给太后磕了头,礼数上做全了,皇上更满意了几分。
  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皇城张灯结彩,红绸挂枝,喧嚣漫天。朱雀门外熙熙攘攘,华盖马车堆积。林浣随了顾姨妈和表姐张晗在朱雀门前下了车,便有声音尖利的太监上前引领前往御花园。
  皇上将寿宴设在御花园,众官员家眷便也早早来此等候。只正时未到,太后自然是要休息的,不会到场。京中三品上的官员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若每家都逐一接受磕头拜寿,太后哪里受得住。因而大家伙也都只能在御花园候着,待太后来了再行叩拜。只各家的寿礼,却是早敬上了的。
  众人在御花园三五一团说着话,宫中几位嫔妃也正在延寿宫陪太后聊天逗趣。聊的正是这次太后的寿礼。
  延寿宫正殿通向内室的道口摆着一架紫檀木框边雕牡丹花的绣屏。双面绣艺,堪称绝技。一面以金线绘绣金刚经。一面以真丝绣线绘制五福童子献寿图。众人皆知,太后礼佛,每日必读金刚经。日光透过纱窗照在经绣之上,泛着点点金光,有如佛祖金身。而五福童子,各捧寿桃,真丝色泽亮丽,尤其童子面部,笑容灿烂,光彩明艳。无一不显精致,无一不显华贵。
  只一瞧便抓住了人的眼睛,让人不得不拍手叫绝。
  淑妃与太后同出一家,血缘之情,更显亲近。早已站了起来,围着绣屏转了好几圈,啧啧称奇。
  “太后哪里得来的这架绣屏,这得是有多精巧的心思,多伶俐的人,才能绣的出来。”
  太后自一堆的贺礼之中,唯一瞧见的便是这架绣屏,一时被看住了,其他东西便再难入眼。人皆有爱美之心。这样的物件本就稀奇珍贵,且双面绣图也最是贴合太后的心意。太后哪里能不喜?忙使唤了人摆了上来。将之前四季花卉的屏风撤了下去。
  听得有人艳羡赞赏,太后越发高兴,道:“是林老侯爷家的姑娘敬献上来的。哀家记得当年林老太太还给哀家绣过一幅流苏绣。
  也是这般的双面绣艺。这样的手法,如今只怕也只有林姑娘得了几分真传。”
  一提林浣,淑妃瞬间想到前段时日,恭亲王所提求娶之事。她也曾在皇上面前说过两回,皇上本已有了心。可谁知,恭亲王差事上出了乱子,又传兄弟不睦,这才搁置了下来。如今,事情过去。又值太后寿诞,淑妃心思立马转了起来。便是连甄贵妃也活泛了几分。
  淑妃坐在太后左下手第一进椅子上,笑着道:“便是太后宝贝得很的那副流苏绣?怪道瞧着这绣屏眼熟,只一时没想起来。原来却是侯夫人的女儿啊。”
  淑妃开了个头,甄贵妃自然接了茬过来,二人正各自攥着小心思想将话头引上去。外头却有太监唱和了一声,“皇上驾到!”
  淑妃与甄贵妃住了嘴,正欲起身相迎,皇上已大步走了进来。众人忙不迭行礼。皇上免了,又朝太后拜了寿。落了座,众人这也才重新归位。
  两大巨头在上首。甄贵妃得了右边第一进椅子,贤妃尾随其后。淑妃位子不变,然后是德妃。
  皇后薨逝之后,宫中便以这四妃为首。四妃中又以甄贵妃最是受宠。其次便是淑妃贤妃。唯有德妃,不过是碍着是第一批选进宫伺候皇上的,挨到了妃位。与圣宠上却是渐显薄弱。只德妃早年生了二皇子,七皇子,均未曾养活大,夭折了。德妃因此也看通透了些,对这些争斗越发无意。众人皆知,德妃素喜清静,在宫里已俨然成了隐形人。非大场合,并不出席。因她无心,其他三妃争相斗艳,也未将其放在眼里。
  “不知众位爱妃在说些什么。只闻得你们一个个满口地夸奖。”
  皇上发了话,哪敢不答。且皇上这一开口,带出了话题,正好和了甄贵妃与淑妃的意。甄贵妃指了指那绣屏,抿嘴笑道:“皇上瞧瞧这屏风,这般的手艺在咱们大周朝只怕也难找出第二个了。皇上说该不该夸?”
  淑妃立马接嘴:“皇上不知道,这还是一个未及笄的姑娘家绣的呢。听闻林家书香门第。林家两位侯爷均是大周朝的功臣。而且,林姑娘的哥哥如今还在为皇上当差。臣妾倒是好奇得很,实在想瞧瞧这林姑娘到底是怎样灵巧的人儿。”
  太后不知淑妃此举何意,却也乐得帮上一把,“这还不容易。如今林家姑娘必然也到了宫里了。小福子!”本低头垂首站在角落里的太监听得召唤,忙上前听命。“你去一趟御花园,将林家姑娘带过来。”
  太后传召,不能不去。顾姨妈和张晗都有些担心。只林浣却是舒了口气。她等着终于来了。自袖中掏了早准备好的放了金银裸子的香囊递给传话的太监小福子。小福子掂了掂分量,满意地收进了怀里。这才抬步领了林浣往延寿宫去。
  进了大殿。林浣依次给众位上人行了礼。又额外给太后拜了寿。淑妃早于甄贵妃之前将林浣拉了过去,“瞧,多俊的姑娘家。叫人看着就可心,难怪能做出那般精致的东西来。”
  皇上微微抿了口茶,“这屏风是你亲手绣的。”
  林浣忙躬身回话:“回皇上的话。正是民女所绣。”
  皇上一笑,“你不必紧张,也不需这般拘谨。朕不过问上一问。朕记得,你小的时候,朕似乎见过你一回。”
  “民女五岁那年,宫内大办端阳佳节,曾随母亲一同进宫。有幸见过一回圣上和太后。”
  皇上微微颔首,转头瞧了瞧那绣屏,工整俊逸的金刚经,字体遒媚劲健。行笔流畅,转折处一气呵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并不如一般闺阁女子所书的清雅娴静如少女的簪花小楷。
  皇上眼神飘忽深邃,似是透过那绣屏看着远处,半晌不说话。各位贵人主子也自不敢开口。大殿内的气氛瞬间冷了下来。


☆、33 第三十三章 赐婚(一)

  “这字可是如海写的!”
  圣上心思最是难测,她与林如海几次利用圣上对林家的旧情也是存了几分侥幸之态。圣上之前一直不说话,林浣心里也直打鼓。如今听得此语,略定了定,道:“哥哥事务繁忙,即便有心,也是无力。这字是民女写了绣上去的。”
  皇上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你习过字?”
  林家乃书香门第,女子自是同样习字的,只不过,大周朝女子大多练习簪花小楷,少有如此英气挺秀的字迹。皇上问的不过是这字体。
  林浣笑回道:“民女幼时便于哥哥一同习字,均是父亲教授描红。此后也皆是临摹了父亲的字帖。”
  金刚经上的字体确实出自林家。林浣的祖父,是大周朝的书法大家,承继王羲之风骨,却又带了自己的风格,自成一派。皇上曾学与林浣祖父,与林老侯爷一道临摹,字体上也随了几分。因而这般的字迹,皇上一眼便瞧了出来。当年的科举殿试,皇上也是这般瞧出林如海的答卷,一时欢喜,钦点了探花之名。
  “呦!皇上瞧得果然就是与我们不同。臣妾和几位姐姐瞧了半天,都只注意这阵法绣艺。皇上若不说,咱们还不曾发现,林姑娘不仅女红出色,便是连书法也毫无逊于男子。林家的女儿,就是不一样。”贤妃是四妃中最年轻的,不过二十多岁。性子活泼直率,想说什么便说什么,皇上也是爱着这份坦然,才越发得宠,近两年,隐隐有压过甄贵妃之势。
  这样的马屁若是旁人来拍,皇上或许会考虑几分这人的用意,可出自贤妃之口,皇上宠溺地笑了笑。
  林浣红了脸,“贤妃娘娘谬赞了!”
  贤妃抿嘴巧笑,指着林浣道:“小姑娘害羞起来越发好看了。”
  林浣越发囧了几分。甄贵妃好心解围,“小孩子家脸皮薄,贤妃妹妹快少说两句,不然这林姑娘可连站都站不住了。”
  贤妃眉眼一挑,嗤了一声,“贵妃姐姐这话妹妹可不爱听,敢情,好像我便是那脸皮厚的不成?还是,我故意为难林姑娘?林姑娘这般可心的人,我恨不得天天栓在身边疼着,哪里舍得为难?”贤妃起身一把拉过林浣,笑着打量了一翻,又道:“我是越瞧越欢喜了。只可惜,我们家小十一还小,若是大上几岁,我倒要向皇上求了这个恩典。”
  林浣一时间窘地手足无措。
  淑妃噗嗤一笑,“贤妃妹妹考虑的可真是长远,小十一如今可只有八岁呢。”
  贤妃一笑:“好姑娘难求,自然是要早早便看着。皇上你说是不是?”
  这一番逗趣直让皇上哈哈大笑起来。贤妃又道:“皇上,臣妾说的可都是实话。皇上瞧瞧,这么好的姑娘家,皇上就舍得便这般放过了。小十一虽然还小,可是我瞧着几位王爷府里也是时候添人了。”
  林浣背脊一僵,这样的话当着林浣的面说将出来,又在众位巨头面前,林浣是进了不是,退也不是,只能低眉垂首,安静地呆在一旁,全当没有听见。
  此话说得却是让甄贵妃淑妃二人一动。皇上也想起了之前贵妃淑妃所求之事,只这心思只一瞬,眼角余光瞄过那架绣屏,又歇了下来。他幼年时学与林浣祖父,也是多得林浣祖父教导和照顾,才能从一个并不受宠,甚至经常被欺负被忽视的皇子成为一代帝王。因与林家相处的时间长,对林家也有几分了解。林家有家训,林家女子,不为继室,不做妾。虽说侧妃不能算妾,但若林浣祖父与父亲还在,向来也是不愿意的。
  林浣瞧着皇上的神情,嘴角轻轻扬了起来。其实,林家家训还有一句,是皇上不知道的,不入宫门。
  不入宫门,不为继室,不做妾。
  义忠亲王,勤亲王,恭亲王皆是已有正妃之人。皇上心底叹了口气,瞧着一旁将头低到尘埃里去的林浣,微微觉得有些可惜。
  甄贵妃和淑妃二人抢着想要接话,便听得外头太监唱和:“忠顺王到!”
  贤妃一抿嘴:“瞧瞧!刚说着呢,这合适的人就来了!”
  只闻得哗啦一声,忠顺王一阵风一般蹿了进来,见得皇上,四妃皆在,微微一愣,一一行了礼,林浣硬着头皮上前拜了。忠顺王似乎这才看到还有外人在场,也显得有些尴尬。
  贤妃打趣道:“没想到,咱们老九也有见着姑娘脸红的时候。”
  在皇上跟前,忠顺王到底不好说出荒唐的话,呵呵笑了两声。皇上摆了摆手,也是想着林浣待字闺中的姑娘中,虽说是意外,却也不好这般见忠顺王,唤了太监领了林浣出门。
  经过忠顺王身边,林浣几不可察的点了点头。她能做的,已经做到了,剩下便只看忠顺王了。
  皇上将盖碗往桌上一搁,哼道:“这几日又去哪里鬼混了,总见
  不到人影!”
  “父皇这可是冤枉我了。我可不曾去鬼混。这几日我可是满京城地找工艺师傅,学习手艺呢!”
  这话却是让在座各位都觉得新鲜至极,皇上奇道:“手艺?”
  忠顺王一股脑儿蹭到太后脚跟前,也不顾形象,等不及太监搬椅子来,便拍了拍屁股,随意做到太后前边的脚塌上,从怀里献宝一般拿出一块玉佩。玉是好玉,只是这雕刻的手艺却显得粗糙。
  “皇祖母,你瞧!这可是我一早便找人寻来的蓝田暖玉,上边儿的祥纹图案是请教了雕刻师傅,我自个儿亲手刻的。皇祖母瞧着可好看?”忠顺王将玉佩塞到太后手中,“皇祖母试试,可觉得有丝暖意?”
  太后宫里金碧辉煌,太后整日里便在这金贵得东西里活着,哪里会稀罕这些东西。忠顺王这份礼难得的不是这稀罕的玉,而是这份心意。皇上听了,连连点头。
  贤妃略带了几分酸味,道:“瞧瞧!老九这东西一出,倒是将咱们几个都给比下去了!没想到,咱们倒还不如一个孩子有心。”
  忠顺王忙站了起来,笑得越发灿烂,“若论心意,我哪里比得过几位娘娘,几位娘娘每日里陪着皇祖母说话逗趣,这份心,我哪里比得上。不知道刚才娘娘们都在说些什么,我进来的时候可是热闹得很。”
  “老九如今可是越来越会说话了!”贤妃呵呵直笑,与忠顺王的话却是不答,反转过头去与皇上道,“若没记错,老九也有十七岁了吧?宁妃姐姐走得早。可怜了老三和老九这两个孩子。老三性子沉稳,是个懂事的。只老九,皇上是不是也该考虑考虑了?”
  忠顺王一头雾水,“考虑什么?”
  甄贵妃淑妃面色一变,欲要插话,可贤妃哪里给她们机会,早已抢道:“自然是考虑你的终生大事!”说着眼珠子一转,还未待忠顺王反应过来,又言,“老九刚才可瞧见那林家姑娘?老九觉得可好?”
  忠顺王脸色唰地一下通红,支支吾吾了好一阵,才朝皇上太后行了一礼,道:“父皇,皇祖母,我突然记起来外头还有事儿,先……先且告辞了,待时辰到了,再来与皇祖母正式拜寿!”说完便一溜烟跑了出去。
  贤妃笑得越发欢畅,走至皇上身边,“皇上整日里为老九那些个荒唐事儿烦心。我早便说老九不过是孩子脾性,过一阵子也便好了。皇上如今瞧着,老九何时如现在这般过?往常见着女
  孩子家总要逗趣一番。皇上还训过好几回呢。只这孩子……”贤妃抿了嘴,又道,“我瞧着,老九不过是没遇着那个人,待得成了亲,有个知冷知热的人管着,也便会好些了。”
  这话说的皇上心花怒放,想了想,点头道:“老九年纪也不小了,也该是时候了。”
  贤妃眼珠一转,扫过甄贵妃淑妃,见二人有些气闷不甘,却又碍着皇上高兴,不敢多言,心里一时乐开了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