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军阀-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二十四章 107坑道
    冯英端着烛台,告别那些健谈的警卫,钻进了右边标注着107坑道的洞口里……
    才走了几步,冯英立刻明白大伙儿为什么把只是多了个炉火烧水的亲卫营驻地称为天堂了,比起之前的宽敞,这条逼仄狭小,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的坑道让他无法直起腰行走,微弱的照明也就让他避免脑袋撞到头顶的木料,浸了水的大衣穿在身上分外的沉重,由于大衣外面裹了不透气的油布,加上坑道里空气稀薄,走不到几步就全身冒虚汗,在阴暗潮湿的坑道内更是让人煎熬。
    冯英可以很清晰的听见自己呼哧呼哧的喘气声,还有滴滴哒哒的滴水声,甚至是自己急促的心跳声,唯一让他感到安慰的是,挂在屁股上的笼子里还有雀儿扑腾声,至少在这个漆黑洞的里不止是他一个活物。
    通过和警卫室那些家伙们交谈冯英已经清楚了自己的任务,老鼠,这里人都自称自己是老鼠,一群在阴暗潮湿地下,犹如老鼠般生活的矿工,尽管他与矿工没有一丝的关系,还是被派了下来当老鼠,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得上是士兵,他们战斗在地下阴暗潮湿,狭窄低矮,空气混浊,老鼠横行洞里,这里没有大场面,没有战斗,他们不挥刀,不放枪,只是不停的挥舞着铁铲,默默的挖土打洞,地下没有白天黑夜,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不停的挖土,工作强度之大让这些人换班后直接睡到第二天继续开工,听说上头要求进度很紧,最长的一批人已经有两个月没有见过天曰了,事实上,冯英才下来半天功夫就已经开始怀念地上的生活了,哪怕在寒风呼啸的城头站岗,那也比这里强啊!
    看到手里的蜡烛燃烧了大半,冯英有些慌张,下意识的加快了猫腰行走的速度,结果让他脑袋狠狠磕了几次,坑道里面根本没有头顶照明,唯一的光亮来自蜡烛,那些亲卫危言耸听的告诉他,若是蜡烛熄灭死亡马上就要降临,他们还举了许多事例来突出这一点,他们还说,在地下比城头杀敌更加危机四伏,死神就在黑暗中游荡,随时都可能死于非命。
    冯英一直快要撞到墙壁才感觉到了不对,他半跪在地上,小心的把用竹筒做的烛台伸到眼前,地下的蜡烛烧完后烛泪不能浪费,还要换一条棉芯重新利用,冯英来到了一条分岔口,两条岔道一左一右延伸出去,黑得看不见底,冯英吸了口气,从怀里摸出一份地图,先是找到了标注107坑道的地方,然后找到了标注这条岔道的位置,他要去的107特别行动队的位置应该往右边走,找到正确的路让冯英松了口气,尽管这份示意图是每一个下坑道人的标准配置,但还是有许多人出了意外,他们会莫名其妙的走到引道里去,或者是走到排水渠和通气口里面,然后因为找不到正确的路而死在那里,短短半天功夫,冯英已经听说不下十起这样的事故了。
    冯英没有急着起身,而是小心的把挂在屁股上的鸟笼解下来,把烛台放在地上后轻轻掀开了鸟笼上的黑布,小鸟可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带的,那是各级指挥官的特权,尽管这些小鸟被地底的人当做小伙伴一样宠爱,可是在这种环境下它们往往都活不长,笼子里的这只也是如此,刚才的挣扎明显小了许多,不过掀开黑布,小鸟儿还是扑腾了几下。
    冯英小声和小鸟打了一声招呼,赶紧把黑布蒙了起来,坑道最大的危险不光光是狭小局促,也不是心理上的孤独和恐惧,最可怕的是后金的同行也在挖地道,围城初期还真发生过着这种事,一旦敌人挖了进来立刻会发生激烈火并,在城头火铳的打击下,鞑子包衣的挖掘几乎全面停止,但也不是绝对的,比如曾经有段时间这些包衣每天晚上借助器械掩护就在三面城墙下到处挖掘,希望能找到磨盘城相对薄弱的地方,这让坑道作业停顿了一些时间。
    除了挖地道的同行,声音也是最大的威胁,刚才有个亲卫夸张的说,那些挖土的人甚至能听到头顶上包衣洗刷马桶的声音,冯英对此非常的怀疑,不过动作过大让头顶的敌人察觉,下场是显而易见的,从这点来说亲卫的夸张是有道理的。
    就在这时,前方传来哗啦的流水声,冯英小心停住脚步,端起烛台朝上方张望,头顶上方是大块的厚木板,支撑用的是石料,不断有水流从这些缝隙处淌下来,把前方的道路变成了水帘洞,尽管开了几条引道,但地下积水很深,冯英反应了过来,这恐怕是到了护城河的下方了。
    冯英把烛台放在胸口,拉了拉油布,弓着腰护着蜡烛,踩着铺设的砖块走了过去,他在城头当值的时候见过,整个护城河都被后金的土包和尸体填满,这段地道要不是用石料支撑恐怕早就垮塌了,不过想到自己正往城外的地下走着,冯英感觉很怪异。
    冯英控制着自己的呼吸,尽量不去看脚下的情况,因为那些士兵告诉他,挖土的人几乎每天都能挖出许多尸体的残骸,有些早已经和泥土混合到了一起,尤其是城外一里内的地下,经过炮火的搅拌,这些肢体碎片随处可见,据说某个幸运的家伙一个时辰内连续挖到了六颗腐烂的脑袋,其他什么大腿骨之类的更是司空见惯,作为参加过收复金州的老兵冯英,活着的敌人都不怕,死掉的敌人就更不会害怕,但坑道内腐烂的气息还是让他相当的痛苦。
    冯英七弯八拐也不知道走了多久,滴水声消失很久了,地上也开始渐渐干燥起来,漆黑的洞里只有他沉闷的呼吸声和沙沙的走路声,蜡烛已经烧掉一支,期间他也停下来查看了几次地图,所有迹象都显示他走在正确的路上,可是整个坑洞还是静悄悄的。
    就在这时,冯英突然听到前方似乎有些含糊不清的说话声,这一惊非同小可,冯英立刻停止前进,弓着腰小心的把烛台放在地上,右手轻轻的掀开油布,摸向腰间别着的一柄短铳,这柄短铳是连里庆贺他升迁送给他的,冯英都没有试过。
    冯英小心翼翼的靠着坑道壁听了几分钟,忽强忽弱的声音源来自他的右边,冯英悄悄摸过去,原来这里是一道拐弯,一不小心,脚下绊了个踉跄。
    “是谁?”一个声音响了起来,但被刻意压低了。
    冯英凑到墙角,露出两只眼睛观察情况,这条坑道壁上开了一间小房子,上面放着一个烛台,把这条坑道照得很明亮,两个人正好奇的朝他藏身的地方望来。
    借着烛火冯英看清了对方的装束,心里松了口气,端起烛台走了出去。
    “这里是特别行动队的驻地吗?你们在这里干什么?”冯英一面也学着他们,压低声音问,一面走了过去。
    那两个人似乎有些吃惊,不过看到冯英油布下的大衣,其中一个年级稍长的点头,轻声道:“行动队驻地在前面,这里是坑道哨位,你是?”
    煎熬了大半天的冯英终于放下心来,只是这个哨位非常狭小,里面有一块大木板,上面放着一床被褥,靠近墙壁还散乱放着一些用具,边上靠着两把腰刀,一支燧发枪,一柄小铲,一支铁钎。冯英挤不进去,只好蹲在两人面前道:“我是你们的新主官,我姓冯,我要找高岳”
    那两人对望了一眼,那个年轻的道:“朴春海可能知道高大人在哪儿,他在前面,你去问问”
    冯英望着几条岔道摇摇头:“往哪里走?我迷路了。”
    那个年长的探出身子,用手指到:“继续往前面走,大约五十步有个分岔路,左边是通风口,记得往右手拐,过道口很窄,你要爬过去。”
    冯英点点头,确定自己记牢后,把短铳插回腰间道:“很好,那我先走了。”
    两人躺回木板,裹了裹被褥继续轻声交谈着,没想到很快冯英再次出现在他们面前:“往哪里走?我迷路了。”
    那个年轻人掀开被褥,道:“我带你去吧。”
    冯英点头:“你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换班?”
    年轻人到:“报告长官,行动队士兵周起元,有人过来接班就换班。”
    冯英跟着周起元七弯八拐又走了半天,终于找到了行动队的驻地,这个驻地是挖在坑道壁上,推开木板,里面坐了好几个人,看到冯英和周起元弯腰进来都愣住了。
    驻地要比坑道宽敞,而且还高了不少,至少在屋子里站立不用弯腰低头,里面有一张桌子,上面铺了一张地图,三个烛台分别放在屋子各处,让里面非常明亮,桌子上还摆着几个杯子,墙壁上挖了一些橱柜,铺设了木板,上面摆着一些杂物,墙壁一角竖着各种挖掘物品和武器,冯英走进来,没有说话,而是先打量着自己的士兵,有五个围坐在桌子边,还有一个手里拿着块准备加固支撑点的木板正望着他,
    “兄弟是哪位?”一个神情严肃的人问道
    “哦,我是新任行动队主官,冯英,你是高岳?”冯英问
    “高大人调走了,昨天走的”那人望着满头大汗的冯英:“患上了风湿病,还是兄弟抬出去的,几乎走不动路了。”
    “风湿?”
    “别担心,长官,咱们运气好的话,最后都会患上风湿被抬出去的”那人轻描淡写的道,倒是边上几个人面上露出了笑意。
    “运气不好呢?”冯英微微一笑,顺手把烛台放在墙壁边,一面解开油布。
    “运气不好的话,咱们可能被鞑子发现,然后坑道被弄塌,全死在这里,要不就像长官一样,走得冒汗的时候解开油布,湿气乘虚而入,提前被抬出去”坐在那人身边一个人开玩笑的说道。
    “啊?”冯英下意识的停止手上的动作,几个人笑了起来。
    另一人端来一个杯子,对冯英道:“长官,这是姜汤,喝几口驱驱寒气再说。”
    冯英点头,却没有接杯子,道:“咱们以后都是一口锅里舀饭吃的兄弟了,我来自山步营,原来是二连乙队队官,你们都介绍一下?”
    “罗斌!”
    “陈寿,长官!”
    “刘学洙”
    ……
    行动队的士兵一个个站起来报名,冯英默默记下每个人的特征,道:“都坐下吧,不用太拘束。”
    “刘学沫,你去值哨,刚才我们经过的地方叫?”冯英转头问还站在门口的周起元。
    周起元有些不知所措,道:“102通道左侧哨位。”
    冯英盯着那个挑衅他威信的刘学沫道:“嗯,102通道左侧哨位,你去值哨。”
    刘学沫站了起身,和几个同僚迅速交换了一下眼神:“是,长官!”
    说完,刘学沫走到壁橱,拿出油布,又把燧发枪背上,顺手拿了一支铁钎,狠狠把周起元撞到一边这才端着烛台走了出去。
    冯英冷眼打量了众人一眼,转头对周起元道:“带我去指挥所。”
    似乎周起元在行动队没什么威信,所以新来的冯大人为他出头让他有些感激,在前往指挥所的路上,周起元滔滔不绝的回答着长官的问话。指挥所这是由几个部门派人联合组成的直接指挥行动队的直属上司,根据周起元的话说,主要负责人是情报司的牛大人,屯务司和参谋司也派了人充当副手,所有行动都必须听从牛大人指挥。
    “这么多婆婆?”冯英听得头皮有些发麻,想了想又问道:“你们在高大人的指挥下都出过什么任务?不会是挖坑道吧?”
    周起元一面气喘吁吁的带路,一面道:“挖坑道可不是咱们的是,挖坑道的百姓都在105那边,咱们行动队的任务说不清,很多时候都是夜间从通风口摸出去勘探,屯务司的要求最多,有时候为了确定咱们挖掘的地道方向正确,还有后金各旗的驻防区域也要画出来,最惊险的一次是让咱们抓舌头,不过幸好出发前任务被取消了”
    “抓舌头?在鞑子眼皮底下抓舌头?这他妈都什么任务?”冯英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连忙追问了一句。(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五章 任务
    崇祯七年的最后一天,镶蓝旗一部在济尔哈朗率领下,利用三岔河封冻的机会趁夜突袭了西平堡,占据西平堡原本准备趁火打劫的关宁军大败,损失三百多骑,步军都被抛弃在堡内留给了鞑子,其余物资器械无数,这一战把蠢蠢欲动的关宁军彻底打回原型,残部在团练总兵吴襄的带领下狂奔回锦州……
    为了掩盖失利,祖大寿派出祖克勇,吴三桂等为代表,在解百商社姚家的牵线下来到旅顺,希望能从羊官堡运回一批鞑子首级向总督大人交差,同时还想和旅顺扩大商贸,上个月祖大寿听从姚家的建议,往蒙古的土默特,喀喇沁部落贩卖了一批白酒和,这些琐事都是底下心腹掌柜处理,祖大寿原本也没放在心上,没想到很快这支商队就满载而归,兴奋的掌柜向祖大寿汇报称,蒙古人根本无法抗拒白酒的诱惑,尽管商队乘机提了三次价格,部落中的贵人习惯了白酒的辛辣后开始疯狂起来,大量白银收了回来,到最后蒙古人甚至用战马,锋刀,肥美的牛羊来抵债,商队不但带回了成群的牛羊,盔甲,战刀和马匹,甚至还带回了许多蒙古奴隶,这消息让祖大寿眼前一亮,他倒不是为了银子,祖家囤积的银子只怕几辈子都用不完,他是看到了另一个可能姓,利用商贸来收买和分化蒙古各部落的可能姓。
    祖大寿与蒙古交往甚密,关宁军中也有许多蒙古各部落士兵,由于后金在旅顺面前连连失利,有部分铁心与后金结盟的蒙古部落已经开始怀疑与犹豫,徐山狙击战中后金以优势兵力包围了明军千余人,没想到个牛录轮番上阵最后还是没拿下来,反而被救援明军包了饺子,光土默特部落就损失了近三百多精锐,这还不是最关键的问题,蒙古部落之所以愿意遵守后金政权的指挥,是因为每次战场或劫掠的物资都能弥补他们出兵的损失,一旦没有这个利益交换基础,蒙古部落便开始离心离德,这也是皇太极需要不断抢劫大明的原因,但随着旅顺崛起,蒙古各旗征战了整整一年,旗里的人几乎都快活不下去了,士气极为低落,对于皇太极与旅顺的决战,他们都在观望中,等待最后的结果。
    祖大寿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西平堡的惨败让他头脑清醒过来,八旗还是那个八旗,尽管正白旗几乎被骠骑军打残,但八旗的战斗力依然强悍,惨败或大捷仅仅是对手改变而已,所以这一次他派出了许多中层将领,希望能实地去了解一下杨波的骠骑军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除此之外,他还必须未雨绸缪,为决战过后的辽东提前布局。
    抱着坐山观虎斗的祖大寿开始沉不住气了,根据各方面汇集过来的消息,辽东众将都认为后金方面不会再无限制的拖延下去,后勤的压力也不允许皇太极熬到另一个大凌河,羊官堡的僵局会在这两个月内打破,但对于战果的预测则是众说纷纭,老成持重的人大多倾向后金完胜,旅顺经此一役后元气大伤,抱着这种观点人有吴襄,祖克勇等,当然祖大寿知道他们被后金打怕了,光听到八旗便头皮发麻,他们这样想也是实情,但也有许多人认为,骠骑军是行诱敌之计,否则以骠骑军以往的作风,后金方面绝不可能如此轻松的围城,比如吴襄之子吴三桂等中层将领,他们还举了金州围城时骠骑军应变的例子。
    祖大寿也倾向吴三桂等人的判断,这些年轻人不比他们的父辈那样暮气沉沉,作为主帅,他还知道更多后金方面的情报,连续两年粮食减产让后金各旗生活极为困苦,很多旗丁家中都没有隔夜粮,听说八旗内最活跃的交易就是借印子粮,皇太极在辽南什么都没抢到,甚至连公中的粮食都提前分了下去,围困羊官堡两个月内,皇太极给他写了十多封书信,有哀求,有许诺,有威胁,还有诱惑。皇太极还发动了亲情攻势,让祖大乐、祖大成、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写信游说,目的只有一个,买粮。
    皇太极自扣押了朝鲜国内几个大商社人员和财产后,后金半年多没能从朝鲜要到一粒粮食,听说目前朝鲜国内也乱成了一锅粥,两派争吵不休,根本没人理会皇太极的要求。
    锦州也有人私下与后金方面交易,不过数额不大,祖大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去挑明,两面下注才是他的存身之道,但目前辽东三国分分合合的局面已经演绎到最后关头,接下来如何走?这才是他最担心的。
    最坏的局面就是后金溃败,在骠骑军的步步紧逼下一蹶不振,最大可能是流窜蒙古各部,或者干脆退回老家与明军打游击,到那个时候关宁集团将会直面旅顺新兴军事集团的威胁,论战斗力关宁军尽管不愿意,也必须承认对手的强大,论实力或许关宁军更胜一筹,但对手凭借击溃八旗主力的号召力,实力将会象滚雪球一般迅速膨胀到无法抗衡的地步,好比东江各部已经自觉,或不自觉的被绑在了一起,到那个时候关宁集团将如何自处?
    根据最近京师传回来的情报,杨波集团正处于最艰难的阶段,众将对此大多兴灾热祸,但祖大寿却意识到,杨波集团是在蓄势,辽南将会诞生一个强大的军阀集团,甚至比他关宁集团还要彻底,完全不受朝廷控制的军阀集团,祖大寿有种有力使不上的感觉,隔着后金政权他火中取栗的计划都无法实现,没有了后金,他祖大寿怎么摇摆?他必须在朝廷和辽南之间作痛苦的选择,一旦杨波割据,朝廷能够动用的力量只有他祖大寿,朝廷控制着关宁军的粮饷,这就是他们的软肋!
    但祖大寿很快改变了打算,既然无法压制,何不卖些人情呢?关宁军能够在后金和大明之间摇摆,为什么不能在朝廷和杨波之间摇摆?他心目中最理想的状况就是以辽河为界,两家合力围剿后金残余,这样不但能增进双方友谊,还能拖延时间,这是一个共赢的结果,杨波集团需要时间来消化辽河以南的胜利果实,他也需要时间布局,除了派出使者与旅顺接触外,拉拢蒙古各部也是今后与杨波谈判添加的筹码之一。至于两家最后如何发展他心里没底,因为这不但取决于羊官堡大战的结果,还取决于两个集团将来利益的冲突,显然这是无法避免的,但祖大寿还是希望越晚越好……
    107坑道行动队的主官冯英接到了他上任以来的第一个任务,不是什么抓舌头暴露藏身之地这种莫名其妙的任务,行动队在原主官带领下已经进行过多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