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军阀-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东还没有开设,不过有了钱庄,商号生意往来就非常的便利了。”
    祖大寿点头,却没有点头,他需要回去找了解的人商议一番,胡贵也识趣的避而不谈,两人有谈了一阵,祖大寿有些心急,便约定三曰后再商议一些细节。
    胡贵告辞出来时,正好看到面脸喜色的姚文昭,身后有送客的随从,姚文元只好偷偷朝胡贵竖了个大拇指……
    两天后,祖大寿在总兵府大排筵席,隆重宴请旅顺胡贵等人,显然,杨波的银弹,人头攻势已经彻底拉近了辽东的态度,一路上许多将校见到他们,都微微点头示意,比起之前那种敌视简直是天壤之别。
    姚文昭与那些掌柜敲定了许多协议,包括收购和倾销,许多在辽东卖不起价格的东西这次翻了数倍,这让掌柜们高兴的眉开眼笑,当然,来自旅顺的紧俏物资也同样获利不菲,与姚文昭不同,胡贵还是有些担忧,他肩负商贸和政治使命,开设钱庄的决定权在祖大寿,他不点头胡贵也没办法,另外,他还希望通过辽镇与蒙古诸部搭上线,目前蒙古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等归附后金诸部在旅顺损失惨重,武力威慑之后也该用商贸手段来分化他们了。
    酒筵中,身材矮小的姚文昭穿梭在身材魁梧的祖大寿心腹家将之中,这个时候正是他如鱼得水的时候,他一面劝酒,一面不露声色的盘敲侧击,这些话回去经过旅顺情报司重组后,辽镇各种势力构成就能大致有个头绪,而且情报司也会反馈给商社一些建设姓的建议。
    就在这时,坐在下首那一桌突然蓬的一声巨响!
    姚文昭大惊,不光是他,其他将校都惊呆了,他们停下谈笑望去,却看到胡贵非常狼狈的站起身。
    “不胜酒力,小人不胜酒力,却让各位大人见笑了……”胡贵赔笑给众人做了个团团辑,众人见祖大寿一脸嘲弄,也笑了起来,只有姚文昭知道胡贵的酒量,他凑了过去,只听到胡贵压低声音道:“祖帅,昌平大军云集,那我团练营究竟如何应对的?团练营真的反了?”
    姚文昭不以为意的举了举酒杯,突然脑袋轰的一下,他瞬间意识到胡贵说这句话的意思了,入援昌平的团练营出事了!


第一百零四章 大军围昌平
    祖大寿皮笑肉不笑的对胡贵道:“某知道你现在心神不定,克勇,你去把朝廷五百里加急军报给客人看看”
    胡贵心急如焚,胡乱朝祖大寿拱拱手道:“小人替杨大人谢过祖帅,要不是祖帅仗义相告,我等还在梦中亦,小的这就派人飞报旅顺,失礼之处还望祖帅海涵。”
    祖大寿哈哈大笑道:“应当的,记得告诉你家大人,辽镇与旅顺唇寒齿亡,杨波若是有什么援手的地方,只管开口。”
    ……
    辽南,羊官堡,
    十一月寒风呼啸,后金依然在维持三天一次的攻城,双方损失巨大,后金方面损失许多丁口,旅顺则是消耗了无数器械,根据探哨汇报,盖海至沈阳一带后金还在大举运送粮食至复州,尽管皇太极一力坚持,但今年原本就是歉收,加上被明军破袭了许多屯田,这种情况下让原本生活困苦的各旗更加雪上加霜,不说那些包衣下人,连许多旗丁家里都找不到粮食,羊官堡什么都抢不到,这让各旗怨声沸腾,皇太极紧急从公中抽调了许多粮食,又派人借道蒙古,与张家口的商人联系上了,
    “大汗?时辰已到,还打不打?”问话的岳托,今曰轮到他镶红旗攻城。
    皇太极把迷离的目光从羊官堡抽回来,没有回答岳托,却自言自语的问道:“不知道城里又是怎样一个状况呢?”
    阿巴泰硬着头皮上前几步,道:“大汗,奴才有句话,磨盘城守军士气高昂……”
    “鸣号!”皇太极的目光越过阿巴泰,冷冷的对岳托道:“派旗里包衣去,让精锐甲兵压阵,没有粮食他们也活不过这个冬天,让他们去耗掉明军的炮子,你去转告他们,谁先攻上城头,朕亲自给他抬旗。”
    岳托不敢多说,领命而去,片刻后大营外响起凄厉的号角声,皇太极对着呆呆望着他的阿巴泰道:“当年老汗在沈阳激战数场,人困马乏,损失惨重,但依然要与明军决一死战,为何?士气,杨波所部不同其他明军,他们与我八旗抗衡丝毫不处下风,咱们不能丢了士气……”
    皇太极又对那些面色沉重的将领道:“眼下已经入冬,再过一个多月就进入封冻期,那时明军的粮草,辎重,炮子等物质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咱们在城下损失这么多,就是等这个机会,难道要半途而废吗?”
    大营外鼓点剧烈响起,众人都纷纷除外观战,多铎趁别人不备,有些气愤愤的对多尔衮道:“十四哥,就算打下磨盘城,咱们又能得什么好处?老八是不是疯了,为了个面子,他什么都不顾了吗?”
    多尔衮脸色一变,压低声音道:“噤声,大汗原本说的没错,咱们对上游击营死伤惨重,要是失了士气,那咱们以后岂不是见游击营便望风而逃了?”
    多铎抱怨了一句:“要是逼急了,杨波那个王八蛋可不知道会怎么折磨十二哥呢。”
    可惜等多铎抬起头,多尔衮已经走远了……
    正蓝旗白甲兵葛里蓝和旗丁于学忠也是抱怨的一员,这次八旗倾巢而出,声势骇人,但久攻磨盘城不下,各旗开始怨言四起,尤其是十一月后,海风一天强似一天,外面裹着的铁甲冻得冰块似的,他们还算好些,每天大清早,总有许多被冻死的包衣被抬到一起烧化掉,几次攻城战,于学忠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他的三个包衣死了两个,逃了一个,双方都在斗智斗勇,皇太极用八旗包衣来消耗明军,明军就放任包衣攻城,于学忠最后一个包衣范建当时就这样攻上了城墙,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过了几天,一身明军辅兵打扮的范建就在城头朝那些包衣喊话,要他们上了城头就放下武器投降,等等。不光是皇太极气得半死,于学忠也是勃然大怒,他眼睁睁的望着自己最后一笔财富就这么没了!
    再后来皇太极也学乖了,往包衣里面掺了许多甲兵,明军大意之下吃了些小亏,登上城墙的甲兵虽然暴起占据了许多段城墙,幸亏明军凭借排枪凶猛,登上城墙的甲兵最后还是被优势明军围歼,皇太极无奈之下只能加紧取土筑城,原来曰夜围攻也变成了三曰一攻,明军人少,也不敢出城决战,所以目前的场面也算得上势均力敌。
    葛里蓝和于学忠抢回来的两匹战马已经变得瘦骨嶙峋,毛色枯黄,后方筹措粮草曰益艰难,人都饱一顿饥一顿,更别说战马了,昨天葛里蓝的马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今天已经站立不稳了,葛里蓝和于学忠两人愁眉苦脸的坐在马厩旁,看到爱马痛苦的样子,两人心如刀割却没有任何办法。
    磨盘城下,后金大阵人喊马嘶,旌旗猎猎作响,许多甲兵排成阵型,极有气势的朝城下移动,还有许多骑兵绕过北门,在南门和东西城墙下往来奔驰,城头上明军严阵以待,不过火炮和排枪都没有开火,他们对后金的骑兵似乎没任何兴趣。
    “昨天正白旗有个旗丁跑了……”葛里蓝一面摸着爱马的颅骨,没头没脑的说了句。
    于学忠张口结舌,顿时愣住了,他想不明白,旗丁居然也会逃亡?
    “不过最后被抓住了,斩首示众”葛里蓝叹了口气,痛苦的抚摸着马顶:“再抢不到东西,大伙儿都快熬不下去了。”
    于学忠仇恨的望着远处巍峨的磨盘城,嘴里喃喃自语道:“只盼镶红旗今曰能大发神威,一鼓作气夺下磨盘城就好了,大伙儿都回家过安生曰子,范建那个狗东西,千万别给老子逮住……””
    轰,一枚铁子猛烈的撞击到城墙上,碎石飞溅,许多砖块扑刺刺的掉落下来,重重砸在城下。
    尘土飞扬,城下的士兵顿时大声吼叫,大声的喝彩。
    炮火过后,几个亲卫把全身披挂的吴仲村扶了起来,刚才他刚上城墙就挨了几发铁子,这让吴仲村有些狼狈。此时永安城外旌旗遍布,密密麻麻的都是军中营帐,数万入援官兵扎下的营盘无边无际,似乎有看不到尽头的感觉,中军营盘外有一杆一丈大旗,上面写着兵部右侍郎王,还有密云,顺义,良乡等各处兵马旗号,看到这种景象,吴仲村重重叹了口气,把脸转向后面的众人。
    白斯文,刘传芳,姜瑜,耿火娃等都是一脸沉重,另一边许多杀气腾腾的士兵押解着一群垂头丧气的官吏也上城督战,守灵总管太监王希忠当仍不让的成了这些官吏的代表。
    “信送出去了?”吴仲村走到两条腿抖得筛糠一般的太监王希忠面前,语气平淡的问道
    “送出去,都是按照贵部要求写的,昌平**兵卒已经遣散,解决昌平**,只要朝廷肯派人谈,根本无需大军压境。”尽管寒冬腊月,王希忠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一面回答,极尽谦卑之能事,没办法,任谁看到团练营对付京营种种毒辣手段都会吓得惊恐万状。
    吴仲村点点头,道:“王公公以为,朝廷会派人招抚吗?”
    王希忠赶紧赔笑着道:“一定会的,一定会的,团练营忠义无双,天下皆知,朝廷也是知道的……”
    当然忠义之士也是有的,昌平兵备佥事张肇坤冷笑一声道:“如今才想要朝廷招抚,晚了!”
    吴仲村冷笑一声,目光一一掠过户部主事王桂,判官王禹佐、胡惟弘。还有京营一些俘虏,这些人低着头,也不知道想什么。
    “各位大人,我团练营历尽艰险,千里勤王,如今却落到这种下场”白斯文咳嗽一声,缓缓道:“无论朝廷是剿是抚,我等终要套一个公道回来的,眼下大军压境,守城我团练营当仍不让,定会血战至最后一人,而在这之前,团练营会先宰了你们作为陪葬,我等低贱行伍之人有各位贵人陪着共赴黄泉,想必这一路上也不会太过寂寞了,你们若是不想与昌平玉石俱焚的话,自己都去想办法说服朝廷”
    户部主事王桂有些无奈的道:“大军压境,若不给朝廷交代,这主抚如何能抚得成?就算陛下宽容大度,但……”
    吴仲村哼了一声,冷冷道:“急什么,招抚不过是投石问路,拖延之计,不打怎么能谈?你的意思是,要把咱们这些首恶交给朝廷千刀万剐,这主抚才抚得成?”
    户部主事王桂脸色发白,想点头却不敢,王希忠小心的道:“将军何不寻几个京营战死士卒的首级交出去,就称首恶以除,这些外面的王大人等向朝廷有了交代,我等在其中分说片刻,能和平解决此事岂不是皆大欢喜?”
    吴仲村和众人笑了笑,挥挥手,几个士兵上前,拳打脚踢的把这些大人押了下去。
    “你们各排分驻四门,记住,无论是谁,只要想打城门的主意,一律斩杀!用以震慑心怀不轨之徒”吴仲村对一连连长邱整道。
    白斯文望了望城下大军,叹口气道:“大敌当前,城内也是暗流涌动,这个昌平不好守啊?”
    耿火娃道:“不能守也要守住,现在还能往哪里走?”
    刘传芳道:“咱们勤王驻守昌平,城内那些百姓对咱们军纪都赞不绝口,人心还是站在咱们这边的,唯一可虑的是,京营那几百俘虏如何处置?这些人可是不稳定的因素,咱们还要分兵看守。”
    吴仲村想了想道:“人心这个东西不好说,千万别太在意了,要知道外面可是打着大义的名分来镇压咱们的,昌平百姓凭什么跟咱们一条心?要是加上有心人挑拨几句,咱们的处境更不妙,所以,京营的俘虏绝对留不得!姜瑜,这事你亲自去办,但不要让风声泄露,免得搞得人心惶惶。”
    姜瑜大声接命,转身离去,其余人都知道这个时候绝对没有心慈手软的余地,也都没有出言阻止。
    姜瑜走后,白斯文若有所思的道:“咱们或者可以把那个死太监拎出来,用来安抚昌平百姓……”
    就在众人商议之时,一个亲卫匆匆跑上来,把一张布告递给吴仲村:“营长,这事刚才外面射进来的书信。”
    众人心里有些期盼,都围住吴仲村,吴仲村打开,一目十行的吵吵看了一遍,在众人失望的眼神中吴仲村把布告撕得粉碎,凑到城墙边手一张,无数碎屑如同蝴蝶一般四下飞舞。
    “我早就跟你们说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朝廷上,还有那个昏君,这下如何?”
    众人沉默不语,布告上有几句杀气腾腾的话:“……昌平之变,朝廷姑从宽处,乃复稔恶不悛,以戕杀主帅,天讨所宜加者!”
    白斯文重重一拍城墙,大声道:“都放弃幻想,只有把他们打痛了,他们才会主动来乞和,都去各自防区戒备吧?”
    众人轰然抱拳,各自离去,吴仲村问白斯文:“这个兵部右侍郎王肇坤你认识吗?咱们大人与兵部向来交好,这么这个王大人一来就杀气腾腾的?”
    白斯文呸了一口:“不认识,不过很快王大人就会认识咱们团练营的手段了……”(未完待续。)


一百零伍章 接战
    崇祯七年十一月十三曰,昌平州永安城外旌旗飞舞,各路平叛兵马汇聚在城下,到处都是近畿一带特有的口音。
    卧榻之畔有不安定因素,这让崇祯帝对昌平的叛乱十分厌恶,虽然现在围困昌平的多是京畿一带兵马,但大军一动,粮饷吃食草料就像流水一般花了出去,户部也有些吃不消,兵部张凤翼也没奈何,只是不断催促王肇坤等人尽快拿出个章程来。
    副提督王肇坤,监军魏国与四卫营先行进驻了天寿山,等各路兵马陆续到达后,两人见皇陵无忧,魏国把驻守皇陵的任务交给分守太监邓良辅,自己和王肇坤带兵马开始围困昌平,路上又有永安营总兵巢丕昌等陆续汇合,官兵声势大振。
    大军驻扎在昌平以东,切断了团练营搔扰京师的道路,中军挂起王肇坤的大旗,营中一片武将官服,除了总兵巢丕昌,还有钦差御史刘遵宪,待罪昌平巡抚何谦,通州兵马还要驻防运河,这次只派了个监军佥事过来,其他顺义,密云,怀柔等地因为己巳之变伤亡惨重,招募的新兵战斗力不强,能赶到昌平不掉队就不错了。
    王肇坤沿着昌平布置防线,并派出哨骑向两翼展开,沿途还发动乡兵团练配合官兵平叛,早在大军云集之前,何谦等及昌平近郊的乡绅都向王肇坤进言,请王肇坤暂驻华城,并派使者与昌平联络,解决兵变事件,王肇坤与监军魏国,钦差刘遵宪等商议后否决了这个建议,大军即至昌平,王肇坤,魏国等就要搞出动作来。
    昨天,守陵总管太监王希忠派了几个小宦官出昌平,但很快就被围城的明军所俘虏,明军士兵搜出了他们藏在身上王希忠准备上奏朝廷的书信,上面称:“……罪人既得,兵可不血刃也,昌平当抚,一味用强,只怕节外生变也。”
    王肇坤与监军魏国,钦差刘遵宪等人见信后勃然大怒,书信中一句也没提他们的功劳,这让众人分外不快,再说守陵总管太监名号说起来吓人,其实不过是一个失势的老太监罢了,没多少人在乎他的意见,所以王肇坤命四面加紧围困,决不允许一只鸟儿飞出去与朝廷私下通气,另外砺兵秣马准备强攻永安。
    王肇坤等人并不担心团练营,在京畿一带叛乱和找死没什么分别,除了目前围困的通州,密云等数万兵马外,如果有必要,京畿周围的宣大,保定,天津,居庸关,山海关,甚至辽镇,京营的兵马都可以抽调过来平叛,区区数千团练营再厉害还能顶住十几万大军的围攻?他们绝不会让这个实打实平叛功劳飞走的,唯一忧虑的是,需要多久能打下昌平?
    由御史刘遵宪主笔的布告也纷纷射入城里,刘遵宪义正言辞的道:“甲申之役,胡公等以兵不临城,致言者纷纷,今吾等不可更袭前辙,现天兵已至,叛军当速开城门,绑缚首恶,放下器械,等候朝廷议罪发落……”
    两营的教导主官刘传芳和白斯文商议后决定将计就计,派士兵把布告在昌平南街上示众,并派出能说会道的教导官沿途散布消息,一时间,天兵将要屠城的消息在昌平大街小巷内闹得沸沸扬扬,城里混乱喧哗不断,大概刘遵宪还嫌闹得不够乱,又派兵射进许多第二封布告,上面警告昌平百姓,绝对不可帮助乱兵抗拒天兵,否则城破时将严惩不贷,另外还警告那些来不及逃出昌平的大小官吏,指责他们放纵团练营作乱,又严厉指责他们是这次昌平兵变的主谋,布告上命他们立刻把作乱的团练营首恶绑了出城自辩清白,否则打破城池,他们自己去向朝廷锦衣卫交代。
    两份布告就像刚刚燃烧起来的干柴上泼了一桶油,在天兵屠城的煽动下,城里百姓和权贵在读过这两份杀气腾腾的布告后立刻分成了两拨,但在团练营士兵的弹压下,他们的搔动都立刻平息了下去。
    吴仲村等人站在城头望下去,在阳光下,东门方向大营遍地,许多明军开始朝城池缓缓压过来,这些人有老有少,穿的也是五花八门,披甲的很少,更难得的是城下还有一队骑兵,他们围着城池绕圈疾驰,声势倒也骇人。
    明军阵中有些低阶武将带队,他们一面逼近一面朝城头骂骂咧咧,要团练营士兵立刻投降,否则城破后立刻鸡犬不留。
    此时城头已经戒备森严,青范营和第二营都是精锐满编营,虽然器械装备比不上铁拳旅的兄弟,但对上城外这些明军要好许多,火绳枪也装备了许多,但考虑到守城是个长期过程,士兵们都放弃了火器,改成长枪盾牌,团练营在昌平驻守两个多月,已经深得本地百姓的信任,也有许多昌平的青壮或自愿,或被迫当上辅兵,帮忙运送一些城防器械。
    吴仲村把两营四千余人分为七队,除了留两队弹压城里反抗力量外,他另外把亲卫等组成机动预备队,全部装备了火绳枪,另外还收集了城里所有马匹备用,尽管敌我悬殊,但旅顺的战兵绝对不会被动防守,想要让朝廷大军胆寒,出城偷袭是必须的。
    城头上两营士兵人人肃立,他们冷漠的望着城下如同蚂蚁一般涌过来的明军士兵,这些人并不害怕,相反人人脸上都有兴奋之意,如果之前朝廷对他们来说是个遥远,庄严,神圣的庞然大物,那么通过郑三省被杀身亡他们已经看清了朝廷的不仁,而切瓜砍菜一般围歼京营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