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二人不管是去西北还是福建,宁华倒都不担心,反正都有熟人可以帮忙照顾,只不过是不是先成了亲,再走啊?
“祖母,给咱们兄弟五年,我们一定自己拼个前程回来,到时候,也给将来的媳妇脸上争争光,我们年纪还轻呢,先不忙,省得耽误了别人姑娘家,呵呵。”永琛笑道。
宁华听了永琛的话,点了点头,回到了自己的院子,长叹了一声和张姑姑说道,“孩子们长大了,有了别的心思,管是管不住的,我只希望他们兄弟和睦。”
张姑姑垂眉不说什么话。
“张姑姑,你说难道我做错了吗?我只是想让他们三兄弟平平安安的相处摆了。”
其实永琛的话,很明显有些对抗宁华的意思了。
人家双胞胎是不满他们媳妇的人选,想要立功,到时候,让弘历给指婚。
弘历会指的,自然是上三旗的体面人家,要不然,哪需要劳动他?
而有个显赫的妻族要来干嘛?
自然是要和永旭争一争爵位了。
张姑姑看了眼宁华道,“儿孙自有儿孙福,福晋何不顺其自然?更何况,想让大阿哥真正的撑起淳王府,二阿哥和三阿哥或者成为磨刀石也未尝不可。”
“你说的,我都明白,只不过,他们三人是一母同胞,倘若真这样了,我哪对得起他们死去的额娘。”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上过战场的,才是真正的男人,而且两位小阿哥去了战场,也好,以后的路子可以走得更宽。”
张姑姑觉得宁华这样的额娘也好,祖母也好,都只会养废孩子,太宠溺了,这对男孩子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对男孩子,必须适当的放手。
相比较宁华的不舍,弘昼倒是很赞成,虽然他也上过战场,不过,每次都是失败而归,因此,对于战场他一直是耿耿于怀的。
而且他也认为,在战场上才有真正的友谊,也能真正的看清人心。
相对朝堂而言,军营里的生活要简单的多,而且也更能磨练人的意志。
现在儿子要上战场,他自然是乐见其成的,甚至还开了府里的武器装备库,给儿子们装备起来。
双胞胎自然是满意而归,哪怕是永旭,也挑了把漂亮的宝剑。
有了弘昼的支持,弘历自然不会反对了。
弘历对双胞胎的感情,有点类似于雍正对弘昼,自幼在他身边长大,亦师亦父。
比儿子稍微差一些些,但比别的侄儿肯定强很多。
二人要出去,不可能一点头街也没有的,要不然,容易吃亏,哪怕西北有他们的亲表兄弟,福建哪儿有他们的亲叔叔在。
因此,弘历来了个爵位大放送,给了二人贝子街,在没有任何功劳的情况下,贝子是很高的爵位了。
毕竟,那时候雍正还是康熙的亲儿子呢,西征西北胜利后,最后也只捞个贝勒街摆了。
因此宁华进宫谢恩的时候,便询问了弘历,会不会施恩施得太多了?
哪知弘历却笑道,“七婶,他们二人是你的亲孙子,朕的嫡亲侄儿,朕这一辈,就弘昼这么一个兄弟,他的儿子朕自然会看顾一二,更何况,朕也算是军营出来的,哪地儿,绝对没你想的干净,呵呵,别认为人家会看在他们是亲王儿子的份上手下留情,人家才不管呢,军营里讲究的是谁的拳头硬……”
呃,这不会是代表着,自己的孙子会被人揍吧?
虽然二人的功夫是不错啦,不过,怎么可能比得过从战场上下来的杀魔啊……
弘历一看宁华的脸色大变,再加上听过弘昼说过,七婶是反对他们二人出去的,便道,“现在朕给了他们贝子街,会上门挑衅的人肯定少了,哪怕真上门了,也会留一手,当然了,还有一点便是,倘若他们头上没爵位,万一在战场上犯了错,到时候朕怎么处罚?”
“这跟在别人身边,他们也要处罚?又不是他们拿主意?”宁华有些急了,这两个孙子可是没见过什么大场面的,也主要是弘昼的后院被自己和侄女处理得比较干净,所以宅斗啊什么的,他们真不知道,也没经验,二人怎么处理战场上麻烦的情况啊!!
“总会有连带的时候,有的时候,也是义气,帮人顶顶……”弘历尴尬的笑了笑,自己就干过这蠢事儿,后来才知道,那完全就是别人挖坑给自己跳,可有的时候,那是不得不跳。
跳了,最多爵位丢了然后被人骂傻,不跳,以后你甭想在军营里混了,谁管你是天王老子。
“这么危险啊……”宁华喃喃的说道。(未完待续。。)
ps: 感谢lanyalin的粉红票,谢谢亲了,今天晚上七点还会有一章,明后天便是大结局和番外了,终于结束了,今天翡翠会上传新文,不知道何时能过审核,看吧,过了,翡翠就告诉大家,希望大家能去新文支持翡翠,给个收藏,给个点击,给张推荐票
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结局(5K)
“是啊,所以朕才升他们的爵位,万一有什么事,也能顶一顶。”弘历给宁华解释道。
“七婶知道你是个好孩子,那七婶就把永琛兄弟交给你了,七婶也得收拾收拾去庵堂给你皇额娘祈福了。”
弘历:七婶假借去庵堂实际是出去玩,居然可以说得这么脸不红来心不跳的,话说七婶,这些年,你到底说了多少谎话骗过我啊??
“哦对了,七婶有件事忘记和你说了。”宁华突然想到,那事儿还挺重要的,便又坐了下来,“以前你皇阿玛把那个粘秆处的大权交给弘昼,现在你要不要换个人使使?”
“换人?”弘历有些不明白了,怎么居然还会有人嫌自己的儿孙差事太多的人啊……
“是啊,七婶觉得吧,某种权利在一个人手里太长了,未必是好事,当然了,弘昼的忠心那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太宠了也未必是好事,至于交给谁自然是你自己看着办,七婶也是为你好,为了弘昼好。”
自己可不愿意弘昼像老十三那样给累死,弘历应该多多培养自己的亲信。
更何况,成为帝王的亲信压根不会有啥好结果,近的你看老十三,远些的你看明珠,索额图啥的。
弘历听了,那叫一个感动啊,自从自己上位后,像皇后啊,还有母族的人,都希望自己施恩,放越多差事在他们身上越好,可是只有七婶啊。居然让自己给弘昼减压。
把弘昼手里的权利分出去,老实说,刚上位的时候,那倒是无人可用,可现在不同了,能用的人还是挺多的,所以有些弘昼身上的差事吧,分出去倒也不难,只不过,把粘秆处的权利分出去。弘历便要考虑考虑了。
粘秆处的原型是七婶的八卦情报站。可以说粘秆处在每个地方的落脚点分点什么的和七婶的生意已经分不开了。
所以,真要让弘昼交权,那得想个法子,毕竟真交了。第一。利益不好分配。第二损害了七婶的私房银子,自己也不愿意,别看七婶现在说得挺大义凛然的。真伤了筋骨,她绝对会从天涯海角跑回京城来找自己哭。
皇阿玛不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没让弘昼交权么?
主要是实在分不开了。
或者要不这样,把弘昼身上另一些权收走,只剩下吏部,户部还有粘秆处的?
因此,没过几天,弘历便下了旨,封永旭为淳王世子,然后另外便把弘昼手兵部,刑部的权利给收走了,交到了另外宗室子弟的手上。
大家都没觉得有啥问题。
一个世子之位换一些虚名还是很划得来的,毕竟,弘昼也只是坐阵,还真不怎么管事。
宁华出去的阵容还是挺强大的,除了弘历赞助的四人之外,另外弘昼也安排了四人,这八个人分两班暗中保护,至于另外安排的全是手上有功夫的,包括在宁华身边贴身侍候的两个丫头。
这两个丫头自从宁华订下日子之后,便跟在宁华身边的丫头婆子哪儿学习怎么侍候宁华。
按照弘昼的想法便是,宁华是个离家背井的老太太,现在年纪大了,所以要归老家了,至于老家,便是安排在了广东沿海,这样,可以一路游玩,一路往南边走。
而宁华也答应了,每年都会回京城一次,大家一起过年。
本来宁华是想和永琛一路,反正都是往南,不过,永琛一看宁华的行程便立马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自己可是去走马上任,像祖母这样的走个大半年才到福建,自己去了哪儿,黄花菜都凉了,因此,便和宁华弘昼告辞,他抢先一步离开了,气得宁华直呼,养儿养孙子都是假的。
倒是弘皎的庶三次永福,在弘皎嫡妻的授意下,陪同宁华走一走。
主要是不管是弘昼还是弘历都不放心,让皇子陪同是不可能的,至于宁华的孙子们,也各有差事,庶孙们,年纪最大的四岁,最小的刚出生没几个月。
因此,弘皎的妻子便提议让养在她身边的永福跟在宁华身边,出行第一年,大家都是不放心的,宁华毕竟上了年纪。
说来永福也是个可怜的,六岁便丧了生母,嫡母看他可怜,再加上她是无法生育了,便充作嫡子养在身边,这次提议让永福一起跟着去,也是为了让永福在弘历哪儿刷新存在感。
弘皎再疼那生下庶长子庶次子的侧福晋又如何??
只要永福讨了宁华欢心,宁华只要这么一提,以后弘皎的爵位还不是落在永福的头上?
是人都看得出,弘历那是把淳王太福晋当亲额娘一样的孝顺了,要不然,怎么可能人家说要出行,他便答应的啊??
永福被嫡母养在身边,长时间的浸淫下,有些不懂的也懂了。
这可是事关自己前途的大事,别看耽误一年功课,不过,这都算得过来的,不提弘昼和永旭对自己这些日子的热情,光是皇伯父拍了拍自己的肩膀,说交重担给自己,光那一句,就让永福乐得合不拢嘴了。
到了出发的那天,宁华是一个人出府的,特地挑了大朝会,儿子孙子都不在,要不然,泪眼通红的,万一自己感情一上来,一激动,说不出游了,那回过神来,自己得多郁闷。
上了马车,宁华拍了拍永福,“从今天开始啊,咱就是祖孙俩,你和咱家双胞胎年纪也没差多少,等明年回京后啊,我便和你亲祖母商量商量,帮你挑个好媳妇,等你成了亲,我铁定包份大礼送给你。”
弘皎妻子的打算,宁华自然懂。不过,有个孩子陪在自己身边也好,至少人家愿意舍弃一年的光阴陪在自己身边,自己总不会委屈了人家就是。
“阿玛,为什么祖母会认为我们会不送她啊?”永旭骑在马上转头问弘昼。
“那是因为你祖母怕伤心,怕难过,怕最后又留了下来,那她肯定会呕死的,所以,咱们送她还是不要让她看见了。”弘昼眼睛有些红红的说道。
这么多年来。小的时候扶着自己走的是额娘。后来,陪着自己一路走过来的还是额娘,额娘送自己去军营,然后又陪着自己走过那丧妻之痛。
这一路的走来。都有额娘陪着自己。现在额娘出去寻找她一直想要的自由了。弘昼觉得,自己是真的长大成人了。
有人说,父母一直在身边的。永远不会长大,因为父母永远会为你安排好一切,永远把自己的孩子护在身后,就如同老母鸡护着小鸡仔一样。
宁华出门十日后便有些后悔按照弘昼和弘历安排的行程走了。
因为到了通州的时候,便看见了自己的女婿,总不能到了女儿女婿待的地方不住几天吧?
然后就住了三四天,知微也带着自己在通州转了转,安排得可以说是妥妥当当,然后把包把自己送走。
再接着,自己便又碰到了自己的大侄子,外甥……
怪不得弘历会答应让自己出去了呢,也怪不得要让自己晚出行一年,线路还要由他来安排,合着,他一路都安排好了一些亲戚照顾自己啊??
毕竟把这些晚辈什么的外放也得要循序渐进,一步步来……
宁华揉揉额头,郁闷了,便吩咐车队,“咱掉转马头往回走。”
领车队的人还算听话,主要是由于弘昼有说过,倘若太福晋要回来,何时都可以,但倘若要远离了弘历和弘昼订下的路线,不好意思,不允许。
宁华一开始是没想到,只以为人家安排路线是给自己安排比较好走的路线,那时候还挺高兴的,想着,自己陆路走一段,嫌烦了,反正顺着大运河,啥时候都可以上船,坐船烦了,再坐马车。
不过,现在,哼,咱往东北走!!
那时候宁华有答应过弘昼,五天给他去一封信,不过,一开始宁华兴致高,每天晚上一封,像写日记似的,打算等明年归来,自己也可以出本宁老先生出游记诸如此类的。
以后每年一本,不过,想像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等宁华发现不对路的时候,便不再写了。
气都气饱了,哪还有精力写这个??
都没得好好玩了,还写个p的游记。
而宁华想去东北,那还真是不可能,首先便是以永福为首的人不会让她走。
永福是直接跪下,说真要去东北可以,不过得有圣旨不是?
要不然,他也不用回京城了。
因此,一行人便在京城外面给滞留了。
弘昼其实是早知道自家额娘肯定会反抗的,额娘哪是个容易被控制的人啊!!
弘历听着弘昼叙述,还有永福的奏折,那叫一个郁闷,自己哪里是想控制七婶,那是为了七婶的安危,你说你一个老太太出去,多危险,多不让人放心,自己这一路的安排容易么……
特么滴,居然还不领情,换了是别人,自己早下旨骂过去了,特么滴给脸不要脸,可七婶这儿,真让七婶回来,估计是自己挨骂吧……
因此,便向弘昼招了招手道,“那是你亲额娘,你说怎么办?”
其实弘昼一路来的时候,便有了想法,但还是假装思考了半晌才道,“额娘说要去东北,我觉得也好,东北可不如江南繁华,咱们就答应额娘去东北,到时候,额娘吃不了苦,自然回来了,你说没了咱一路的安排,额娘肯定早早回来……”
弘历瞟了眼弘昼,深深的怀疑,七婶不是弘昼的亲额娘,你说哪有个儿子这样对自己的亲额娘的?自己还是侄子呢,也想七婶一路妥妥当当的。
不过,弘昼说的话,也有道理,就七婶那一个享受惯了的人,哪吃得了苦!!
让七婶吃吃苦也好,这样说不定。不用半年,七婶就回来了,果然还是弘昼这兔崽子想得比较深,比较远。
七婶,你倘若变瘦了,变憔悴了,可别怪侄儿啊,那是你亲儿子出的主意。
不过,让弘历和弘昼出乎意料的是,虽然没了他们二人的一路安排。宁华还是强撑着到了清朝曾经的帝都。盛京,代价是她瘦了有十几斤。
由于盛京有不少来养老的老王爷老郡王和人家的嫡妻,因此,宁华到了哪儿便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不过。一开始的时候大家看见宁华那叫一个纳闷啊。
不是听说这货在庵堂里为先皇后祈福么。居然就这么溜达出来了?
太福晋你这么吊。龙椅上的那位造么?
不过,当看见宁华身后的几大保镖,众人便明白了。人家身为皇帝的亲婶子,就是这么牛掰,有皇帝帮着撒谎骗人,说明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人家是做皇帝的眼线来了。
估计是怕盛京的老王爷什么太多,闹事或者搞出些什么来吧?
因此众老王爷们心照不宣的在碰面时,给了彼此才明白的眼神和脸色。
而盛京,宁华最最熟悉的便是雅尔江阿,还有老平郡王。
简王府本来就是铁帽子,在盛京王府的规模不比京城小,只不过,没京城的华丽就是。
宁华倒是在雅尔江阿的带领下,转了转,然后便在同一条街上,向人家租借了一套三进的宅子。
这条街上,住的大部分都是老王爷,或者是一些和老王爷们有亲戚关系的人,安全绝对没问题。
在盛京待了有大半年,一直到十月底,宁华才打道回京城。
由于都是有些老熟人,宁华在盛京过得也挺嗨皮的,别看来盛京的王爷王妃们要不就是年纪大的,要不就是被放逐出中心权利圈的,不过,大家伙的生活还是安排得挺多滋多采的。
今天大家伙一起准备行装出门打猎十几天啦,下个月便是踏青游园啦,到了夏天,还有比赛划龙舟的。
宁华那是压根没想到,这东北居然也兴这个,这不是南方的风俗么,不过,也没去理会,有得玩便好。
最最让宁华喜欢的便是和大家伙一起骑着马去进山打猎。
盛京的郊外有很多的山,十几个老王爷老郡王老贝勒一起上山的时候,规模是极为强大的,哪怕是再怎么精减人手,每次上山也基本都有一千多人。
别看出发的时候人挺多的,等进了山分散开来,还真不多就是了。
宁华带的人最少,二十几个,不过,个个都是以一抵十的主儿,不是手里有真把式的,也混不到弘历身边去,别以后皇帝身边的后门有这么容易开,哪个人不是弘历自己亲自上场试过的。
话说,弘历可是被曾经的西北军称为天煞魔星的主儿!!
宁华跟的便是老相熟,雅尔江阿和平郡王。
宁华一开始还怕有人闲言闲话,毕竟男女授授不亲,不过,他们二位也六十好几,自己也五十多了,因此,真没哪位说啥闲话。
更何况,宁华也看见有好些个老王爷的继妻,或者一些寡妇四十好几,五十好几的,也有出门的。
而且好像一些寡妇和老王爷老郡王眉来眼去的,大家也没大惊小怪,觉得挺正常的。
因此,便明白,在盛京吧,真的还没被汉化得像京城这么厉害。
因此待得更加嗨皮了,觉得盛京还真是个养老的好地方,写了长番大论给弘昼,示意弘昼来盛京也来划块地皮建一所别院和别庄啥的。
弘昼觉得自己是正当壮年,买啥别院,而且自己跟着皇帝过来,肯定是住盛京的宫里。
不过,额娘交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