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妃神色稍缓,挑眉道:“既你们去耍,你怎么还在屋子里?没同陆炳出去耍?”
道痴看了陆炳一眼道:“本该同陆炳一起去抓鸣虫,省的扰到殿下安眠;只是怕殿下醒来找人,就没有走开。”
王妃闻言,目光一沉,看道痴就有些不顺眼。只是他与陆炳是儿子身边当用的,王妃到底有顾忌,就冷哼一声道:“好生侍奉殿下,切不可拐带殿下信那些旁门左道,否则定不轻饶。”
道痴与陆炳除了唯唯听命,还能如何。
小郡主轻声道:“母妃,哥哥这两日睡不好吃不好,这一觉睡过说不定就饿了,是不是吩咐厨房多预备膳食准备着?”
王妃点点头,望向道痴道:“我一会儿让厨房送吃食过来,等殿下醒了,就劝他用些。若是殿下没醒,就让他多睡一会儿,切不可扰了。”
道痴躬身应下。
王妃起身,带了小郡主,转身出去。
小郡主落后两步,对陆炳轻声道:“母妃关心哥哥,才训斥陆哥哥,陆哥哥看在哥哥面,担待则个。”
陆炳“嗯”了一声,神色依旧有些怏怏。
王妃在前面已经催,小郡主帮快步跟,扶着王妃下山去了。
道痴见陆炳这样子,道:“你没解释说,是为了殿下去抓鸣虫?”
陆炳苦笑道:“这话二郎说,王妃能信;若是我说,王妃定说我是巧言令色。”
之前是王府没有外力压迫,王妃才会闲着没事,计较儿子是不是与乳母一家过于亲近;等母子两个进京,需要面对的人多了,哪里还会顾得着这个。
想到这里,道痴道:“到底是王妃,不管说什么,咱们听着就好。只要殿下明白,其他的都不用介意……”
第一百四十七章 聪明人办“聪明事”
世子睡得黄昏时分才醒来,而后饱餐一顿,身上浮躁倒是去了几分。听说王妃下午来过,他便打发道痴与陆炳回去,自己带了两人往凤翔殿给王妃请安去了。
道痴与陆炳刚出卿云门,就见陆松急匆匆过来。
陆炳见状,忙道:“爹,可是又有什么消息过来?”
陆松停下脚步,道:“先前出去打听消息的仪卫回报,钦差仪仗已经在二百里外,瞧着行进速度,明日就要到安陆。”
说罢,陆松问了世子所在,忙使人传话给世子。
道痴见陆炳脚步踌躇,道:“婶娘那里定也在牵挂殿下,大郎与其在这里发愁,还不若家去。殿下若有事,会再使人传召。”
陆炳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就与道痴分道扬镳,各自回去。
刚进乐院,道痴就见陈赤忠与刘从云坐在廊下的躺椅上说话。
见道痴回来,两人都住了声。
陈赤忠起身道:“二郎,用了晚饭没有,做来坐坐?”
道痴道:“用了,这是睡好了?”
说罢,便也不客气,过去廊下坐了。
陈赤忠原是风尘仆仆的赶回来,看着劳乏不堪。不过毕竟年轻,这会沐浴更衣、睡饱吃好,精神气十足。
暮春时节,夕阳西下,天边隐隐映着红霞。
虽说眼见立夏,可早晚有时差,这会儿微风习习,倒是惬意的很。
道痴闭着眼在廊下躺了。下午在丹房时,王妃走后不久,陆炳也睡了,只有他昨晚睡得正好,并不乏觉就在丹房看了几本书,这会眼睛正有些酸涩。
陈赤忠见道痴过来,本是想要探问两句世子那边如何,不过想着道痴平素为人谨慎,又是在王府之中,未必肯说起世子如何如何,便问起见谷大用之事。
世子没吩咐隐瞒道痴便如实讲述。
陈赤忠想着谷大用“威名”又想着路上见着的那数千侍卫亲军,不由倒吸一口冷气。这两方都奔着王府来了看来王府这回真是遇到大事,只不知是福是祸。
刘从云闻言,却是一下子站起身来。
陈赤忠吓了一跳,忙道:“三郎,怎么了?”
刘从云眼睛闪亮,却没有说话。
这些日子虽停了府学王府气氛十分压抑,可刘从云知晓的都是人云亦云那些,并不知其中细节。
虽说心中憋闷,可他依旧拉不下脸,去跟道痴与陆炳套话。
直到现下,从陈赤忠口中听了数千侍卫亲军裹挟钦差依仗南下之事又听道痴说了谷大用那句“咱家自然是奉旨出京,只是圣旨并不在咱家身上,咱家想要亲近亲近世子,才先行一步”才将前后串起来。
能让权阉忌惮的,除了宫中,还有什么?
数千侍卫亲军出行,护送的怎么可能就是传旨钦差?只有两个可能,里面有天子或者是能代表天子的“贵人”
谁不晓得天子病重,连为国选才的殿试都一拖再拖。剩下的只有一个可能,“贵人”南下。
瞧着谷大用即便吃了王府闭门宴,也没有发作,这个“贵人”还是亲善王府这边的,才会让谷大用所有忌惮。
今天垂危之际,能代表天子的“贵人”南下,直奔安陆府,为的是什么?
还有前几日,那莫名其妙的“预袭为王”的旨意。上面提了是“恩旨”只因这“恩”来的莫名,才引得王府众人不安。
刘从云各种思绪飞转,想到一个可能,立时呆住。
陈赤忠正看着他,见他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白,现下眼睛都直了,忙道:“三郎,到底怎么了,可是哪里不舒服?”
刘从云的脸色转红,身体忍不住在发抖,道:“快,快去见殿下……”
口中说着,他脚下却不动。
道痴看着刘从云,见他从震惊到兴奋,晓得他八成是猜到侍卫亲军南下的真正用意。看来还是旁观者亲,不管是睿智如袁宗皋,还是见多识广的陆松,都被“江彬可能造反”这句话吓到,不过是身在局中,关心则乱。
刘从云虽也是王府中人,可知晓的秘辛不多,反而无需抽丝剥茧,想的过多,反而看的更鲜明。
只是他虽有些城府,到底是没经过大事的少年,想到自己猜测的那个可能,就激动的过了头,腿脚有些不听使唤。
陈赤忠见他站都站不稳,忙一把扶住。却也明白刘从云是急着见世子,便道:“眼见天黑了,有什么话明日说不得?”
刘从云抓了陈赤忠的胳膊,尖声道:“是大事,现下就见!”
陈赤忠见他如此急切,心里觉得古怪,便不拦他,道:“那我扶你过去?”
刘从云长吁几口气,稳了稳心神,道:“不用,方才只是骇到了,现下好了。”
刘从云原想要抛下陈赤忠与道痴两个,自己去寻世子,不过想了想世子对二人的器重与对自己的疏离,他眼睛眯了眯,恳切道:“我有急事寻殿下回禀,两位陪我走一遭吧?”
陈赤忠正好奇,自然无话;道痴则是想着陆松那句“殿下不喜聪明人”之话,想要看看世子如何对刘从云,便也点头。
三人匆匆离了府学,前往启运殿。
黄锦与高康两个正站在殿外,接头低语,见两人联袂而来,不由带了诧异。
听说是求见世子,黄锦看了道痴两眼,迟疑着轻声道:“殿下正同陆大人说话。”
道痴并不接话,只望向刘从云。
刘从云道:“那就等陆大人出来再通传,实在是要紧事等着回报殿下。”
见他满脸肃穆黄锦犹豫了一下,还是转身进了殿里。
世子已经听完陆松回禀,晓得侍卫亲军护送的钦差依仗明日就到安陆。
前几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可下午睡好吃饱后他反而看开了。早来早踏实,管他是福是祸,不能操控的,就顺其自然好了。
因此,听了陆松的话,他反而有种“早死早托生”的感觉。
听黄锦来禀,府学三伴读来了世子挑了挑眉,以后是陈赤忠有什么事情要补充禀告,便点头叫进。
陆松禀完事起身想要走,世子道:“大人也留下听听,许是侍卫亲军之事。”
虽说来的时候,刘从云信心百丈,觉得自己猜的八九不离十。
可真到了世子跟前,他又迟疑。
猜对了,排解世子不快,固然是好事,可猜错了呢?
世子恼羞成怒,会不会处置自己?这件事要真的发生还罢,要是没有发生,流出去三言两语,就是王府窥视大位。
这三年,世子虽与他并不亲近,可也客客气气,若是因此生厌可怎么是好。
世子原以为陈赤忠有话要说,命三人入座后,便望向陈赤忠,结果陈赤忠眼巴巴地看着刘从云;世子有些不解,就望向道痴,结果就见道痴眼带迷茫地望向刘从云。
世子的视线终落到刘从云脸上。
刘从云只觉得头皮发麻,晓得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正色道:“殿下,有急事禀告,还请殿下屏退左右……”
世子闻言一愣,随即对身边侍立的吕芳、黄锦、高康几个摆摆手,命其退下。
三人低头下去下去,道痴挑了下眉。刘从云此举,倒也不能说是错,不过怕是得罪人了。这几个内官,是世子记事起就在世子身边服侍的,世子心中对他们的信任,怕是并不亚于府学伴读。
见三人下去,陆松起身道:“殿下,仪卫司还有事,臣也当回去。”
他既然起身有回避之意,道痴与陈赤忠两个怎么还好大剌剌地坐着,都跟着起身。
世子闻言,望向刘从云,皱眉道:“陆大人也需回避?”
刘从云忙道:“陆大人乃殿下信赖倚重之人,自是听得。”
世子神色稍缓道:“陆大人就再坐坐,陪孤听听……”
说到这里,又看向陈赤忠与道痴道:“刘从云既带了你们两个过来,想来也没有避着你们的意思,都老实坐了。”
众人又坐了,齐齐望向刘从云。
刘从云往门口忘了一眼,起身道:“殿下容我近前禀告。”
见他如此慎重,世子也带了几分认真,点头道:“近前来。”
刘从云近前几步,在世子两步开外驻足,小声道:“殿下,钦差南下,或许是惊天之喜!”
世子诧异出声,道:“这话怎么说?”
这几日王府高层所担心的,就是怕有“圣旨”下来,将兴王府卷进战火。不管“圣旨”后站着江彬,还是站着阁臣文武,对弱小的兴王府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现下听刘从云说竟然是“惊天之喜”世子自然惊诧。
刘从云按捺住激动,道:“殿下,王爷是先帝长弟。”
世子闻言,依旧面带疑惑,就听刘从云一字一顿道:“兄、终、弟、及!”
世子立时瞪大眼睛,近前坐着的陆炳闻言也变了脸色。
世子醒过神来,沉声道:“《皇明祖训》上是提及,‘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出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可如今各王府云动,巴巴地往今上跟前送嗣子,怎么会无皇子?”
刘从云道:“殿下,皇上若有意过继皇嗣,也不至于拖到今日。若是皇上无心过继皇嗣,皇上又无兄弟,当在宪宗皇帝诸子中寻找继承人。王爷在先皇诸弟中居长,依序当立。王爷既不在,皇位除了殿下,还能有何人?”
有一句话,他没有说。那就是律法上有“兄终弟及”可没有“侄死叔替”大明尊奉儒家正统,向来重视父父子子、尊尊卑卑这些。堂弟继承堂兄皇位,定是过在先皇名下,全了兄弟名分。如此太后依旧是太后,皇后成了“皇嫂”两宫都好生孝敬奉养就是。
叔叔继承王位,那叫什么事?太后成了“皇嫂”皇后成了“侄媳妇”新皇后与之如何见礼?
为这一条,即便京城有人提及“兄终弟及”也无需担心其他王府会捡这个便宜,只太后与皇后,就不会允许这样尴尬的事情发生。
《皇明祖训》是太祖所修订,本就是为制约宗室,世子当然启蒙后就学过。
虽说记得“兄终弟及”这句话,可是他也只是记得,从来没想到天上可能会掉馅饼,而且还是这样大的馅饼。
他丝毫不觉得欣喜,已经平静下来的心情,又生出烦躁来。他虽不算喜藩王不得自由的生活,可是他也从没想过自己会离开安陆,不做一个藩王。另外就是父王只有他一子,他真要过继到先皇名下,那谁侍奉父王香火?
他望向陆松,脸上带了询问之意。
陆松脸上的震惊之色尤在,虽说早知道今上龙体不愈,可他们这些日子担心的只是江彬与阁臣、后宫的博弈,想着京城地方是否会动荡,也曾提及皇位继承人之事,觉得不管是太后,还是权阉,肯定都愿意扶持幼帝。
今日听了刘从云所说,他才想到竟然还有这个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呢?
都说内阁首辅杨廷和是贤臣,既然是贤臣,怎么会允许朝廷大权落入外戚与权阉手中。提出“兄终弟及”避免立稚龄天子,也说得过去。
再想想谷大用在王府前铩羽而归后,依旧张佐等人客气有礼,如此反常也就有了缘故。还有陈赤忠与王府仪卫所说,数千京骑南下,日行二百余里,如此大动作,江彬只是臣子,如何有这个手笔?
“殿下……若是今上膝下已经选定嗣子还罢,若是无子,殿下确实依序当立。”
陆松道。
陈赤忠早已被惊得说不出话,道痴面上也露出震惊之意。
世子没有半点欣喜与开怀,依旧皱眉道:“怎么会这样?”
见世子不快,刘从云说不出话。
他实没想到,世子听到这“惊天之喜”后,竟然会是这样反应。
陆松虽有些激动,可依旧全心为世子着想,道:“殿下,是不是先告知王妃一声,不管明日旨意是不是这个,知会一声,心里有数也好。”
同王府众人先前京城造反动乱的猜测相比,真要是承大位的旨意,也算是好事。早先告知王妃,也能让王妃安安心。即便明日旨意是这个,也不至于惊慌之态……
第一百四十八章 钦差至,遗诏出
道痴入王府三年,也曾跟在世子身后接过钦差,可是此次却是不同。钦差不是一个两个,司礼监太监来了三个,谷大用之外,还有韦霦、张锦。这里的“太监”可不是阉人的别称,而是内官的品级。
内廷二十四衙门中,除了司礼监设有数个太监之外,其他衙门只有掌印才是“太监”品级,是正四品。
除了三个内官,还有内阁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寿宁侯张贺龄、驸马都尉崔元、礼部尚书毛澄。
内官、阁臣、勋贵、外戚、部堂,这样的钦差规模,看着王府众人惊诧不已。
而且,钦差们服白,能让王公大臣齐齐服丧的,还能有谁?
就是昨日在启运殿与世子提了“兄终弟及”的刘从云,看了这样的钦差团,神色也带了激动。若说昨日是八分可能,那看了眼前这些,就成了十分。
除了迎请嗣皇帝进京,哪里会用得上这样的规模?今上驾崩,成了先帝;王府世子就是即位的天下之主?
刘从云眼睛直放光。
道痴站在队列中,也在看着前面的钦差们。谷大用初到安陆时,还没有服白,现下也换上孝服,看来钦差们早有打算,抵达安陆后换装。
看来京城大佬们,南下虽匆匆,回程定是安排妥当,无需担心有什么异动。
虽说世子在十岁时就已经得封世子之位,可是因他尚未成年的缘故。在面对朝廷钦差时,已经以王妃为首。
王妃与世子的脸上看不出喜怒,按照规矩,大开王府中门,率领王府众属员与安陆文武大臣。到王府门口迎接天使。
看到众钦差服白。王妃面带诧异。世子则有些怔住。
按照礼制,不管是勋贵,还是文武大员,面对亲王妃与亲王世子都要行跪拜之礼。可因为他们手中捧了圣旨与太后谕旨,所以要先去王府正殿传旨后,在正式见礼。
而后,众钦差被迎到承运殿。
安陆文武百官还在迷糊,他们是中午得到的消息,晓得京城有钦差过来。官驿那里发公文,让他们一起去王府听旨。到了王府,从中午等到下午。等来了钦差,却是这个光景。
看面前一片素白,除了国丧还能有什么?为何衙门没收到国丧的消息?为何这么多权贵大臣南下安陆?
谁都察觉出不对劲,可在世子与京城大佬跟前。那里有他们说话的余地。即便是世子升殿,有资格在殿上的官员也有数。
承运殿里,早已设好香案。众人齐跪,梁储面南背北而立,念的却不是寻常圣旨,而是遗诏。
诏曰:朕绍承祖宗丕业十有七年深惟有孤,先帝付托惟在继统得人,宗社先民有赖,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
殿上一片静寂,王妃慢慢抬起头,脸上一行清泪。
世子亦面上悲伤,哽咽道:“皇上……皇上他……”
梁储哀声道:“皇上十四日大行,臣等奉太后谕旨南下。太后娘娘这里,也有谕旨给殿下。”
接下,梁储又宣读太后谕旨,既命世子北上继大位。
宣读完两份旨意,毛澄请世子升座。按照朝廷法制,亲王离开藩国,必须要先受了朝廷赐下的金符才能离开藩地,否则就要论罪。
承运殿内外,已经是一片哭声。
王府长吏袁宗皋强忍悲戚,请世子升座。
世子升坐,王府与安陆文武大臣侍立,定国公徐光祚进金符。
世子起身亲自接过,诸臣见礼。
虽说大家依旧是口称“殿下”可意思却不同。接了这份遗旨,世子就不再是一地国主,而是大明的嗣天子。
王府众属官已经眼睛发亮,地方文武也都激动万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更何况世子得到的整个天子。
未来只凭着他们在安陆或王府为官的履历,前程可期。
道痴与刘从云、陈赤忠中等,都站在王府属官之末,可依旧清晰地听到完整的遗旨。
直到此事,他终于明白为何会有大礼仪之争,实在是遗旨上写的不清楚。
只说是“伦序当立”并未提及过继到孝宗皇帝名下。
在太后与朝廷大佬看来,提及“伦序当立”是为了让世子继位合法化,省的诸王非议。可是不管是太后,还是阁臣,都觉得正德无子,既然传位给堂弟,那这堂弟承的当是孝宗皇帝香火,这也合了“兄终弟及”的规矩。
可是遗诏上没提这一句。
官方礼节完毕,剩下的就是殿上一片悲戚之声。
这个时候,王府属官中,能在钦差跟前露露脸的,只有袁宗皋与陆松、张佐几个,其他人则是打发出殿。
不少人在启运殿前站着,面上一会儿是悲戚,一会儿是兴奋,说不出的怪异。
道痴的心,终于踏实下来,大踏步地回了乐群院。
府学停课,又没有当差,他真的很悠闲。
乐群院里静悄悄,刘从云与陈赤忠都不在。
在世子开拔前,安陆城全面戒严,方才从承运殿下来后,仪卫司与府卫司就有人出府守城门去了。
安陆现下不仅仅是国都,还是嗣天子驻地。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