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住,你是贵妃,这宫里,除了太后和皇后,没有人敢让你做什么!”皇上说道。
作者有话要说:如果谁穿越到武婉婷身上,那简直是不好扭转乾坤那!
第126章()
话说;信王妃生子的事儿,还真是有人打听出来了一点儿事儿,外面的人没有找进宫来;宫里面;倒是真的有人过来长春宫这边求衣服。
还有好几个是七八年没有生产的宫里的老人。
李伽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几个人,皇上根本就不去她们那边去了,难道她们自己一个人能生的出来吗?
难道她们以为得了衣服;皇上就会被吸引过来吗?这可太荒谬了。
逮着了一个机会;皇上过来长春宫的时候,刚好碰到有人求衣服;皇上把人狠狠的训斥了一顿;说她们是无中生有;无事可干,再做这样的事儿,就直接按照宫规来处理。
毕竟皇上的话是金口玉言,从皇上训斥了人后,宫里就没有人敢来要衣服了。
李伽罗清静了不少。
其实这种事儿,是信则有不信则没有。
世上哪里有这种求子的方法?完全是没有根据的。
不过大部分人是想沾沾福气罢了,因为武贵妃可是生了两个皇子,她的东西,总是有些福气的吧。
连王太后都说荒谬!
不过她倒是没有去训斥武贵妃,因为这事儿也不是武贵妃的错,真要训斥,那就是成了无理取闹了。
谁知道王太后在说过此事荒谬后,承恩公夫人陈氏进宫来拜见太后。
在说完了加长后,承恩公夫人陈氏,就有些支支吾吾的说了自己的请求。
把王太后听得,简直是火冒三丈。
因为承恩公夫人也是来求衣服的,“好不好的,沾一沾上面的福气,求个心安!”
承恩公夫人之所以过来求王太后,是因为她娘家的侄儿媳妇,虽然都生了孩子,可是一连四胎都是闺女,她娘家侄子到现在还没有个嫡子,所以承恩公夫人的娘家嫂子,听说很久没有生育的信王妃因为一个三皇子的衣服,就能一举得男,那信王妃可是嫁到信王府,好多年都没有开怀的。
所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次她娘家那侄儿媳妇又怀上了,听说了信王妃的事儿,就到了承恩功夫,找到了承恩公夫人,求她进宫,想想办法,也求一件三皇子的衣服,好歹能让她侄儿媳妇心安那。
这民间也有这种说法,把小男孩儿的旧衣服放在枕头下面,容易招来男孩儿。
更何况,这个三皇子的事儿,由人家信王府里的人已经证明了。
所以承恩公夫人就硬着头皮提出来了,好歹也没有什么损失不是?
王太后简直要恼火的不行了,怎么一个二个,都这么的蠢呢,这能是一件衣服解决的事儿吗?
承恩公夫人陈氏看王太后半响没有吭声,就说道:“娘娘,不过是一件衣服,贵妃也是您的儿媳妇,您要是要,她肯定会给的。臣妾的侄儿媳妇,连续生了四个丫头,家里急的不行,要是这一胎还是个丫头,那可怎么好?我们陈家难道就要没有嫡子了?”
没有嫡子,这爵位就不能继承,等着庶子继承,就要降一等,那是多大的损失啊。
虽然承恩公夫人知道王太后对武贵妃是忌惮的很,可是这平时两人也表现的一点儿冲突也没有。
毕竟王太后是皇上的母亲,宫妃们只有敬着的份儿。
所以陈氏觉得是很简单的事儿。要不是听说皇上发话了,不准人找贵妃要东西,她都准备自己去求了。
之所以求到太后,那肯定是因为太后说话够份量,皇上发话了,可是太后跟皇上说了,那就没有问题了。
王太后见陈氏很热切的看着她,只能闭了一下眼睛,说道:“哀家知道了。”
太后这意思是答应了?承恩公夫人心里一喜,面上就带了出来,对王太后说道:“娘娘不如多求一件,到时候给明雅也送一件?”
她肯定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一举得男。
王太后的牙咬的死死的,才勉强忍住破口大骂,你的女儿是永远也生不出来孩子了!就是要一百件衣服,也不管用!
本来陈氏让她去找武贵妃要衣服,她都觉得丢了面子,现在还说这个话,王太后强忍住了,然后说道:“宫外面的也就罢了,说起来是个习俗,宫里面,皇上都已经发话了,怎么着,你想让明雅被人盯上了?她本来抚养五皇子,就有人说些不好听的话,再抢着要这衣服,让别人怎么看她?说她不喜欢五皇子,只不过是为了面上好看?你让她以后怎么面对皇上?皇上要是厌恶了她,还怎么‘生孩子’?”
宫里面的嫔妃和外面的人能一样吗?明知道皇上已经发话了,还敢对着干,那是不把皇上放在眼里,还是说,你王家的人就与众不同一些?
承恩公夫人陈氏不过是关心女儿的前程,所以有个好机会,就想着能让女儿也得一份,听见王太后这么说,也反应过来,就告罪,“是臣妾糊涂了,臣妾以后不会了。”
生孩子还要靠皇上,如果先得了皇上的不喜,那还生什么孩子?
只要皇上肯亲近自己的女儿,这孩子肯定生的下来。
加上自己女儿身边还有个五皇子,皇上为了五皇子,也会过来看望自己的女儿的。
她进宫来,是因为自己的侄儿媳妇年纪也大了,前面都生了四胎了,这一胎如果不成,那就很可能是没有嫡子了,所以才这么急切。
陈氏不是笨人,所以再也没有说要给王明雅也要一件衣服了。毕竟宫里的女人,真要是夹带点什么东西,把自己的女儿给害了可怎么办?
外面的人就不同了,大家和外面的人无冤无仇的,这还是过了明路的,怎么着也不会使坏。
王太后让陈氏去看王明雅去了,王太后自己是深吸了好几口气。
她觉得自己求着武贵妃,很是不得劲儿,宫嬷嬷说道:“哪里是求?您是皇上的母亲,就是让武贵妃自己主动送上来,都是应该的,按照外面的说法,您是武贵妃的婆婆,婆婆需要什么,她不是得好声好气的送过来?”
王太后很要面子,她怕自己去要了,然后那长春宫的知道了,会在心里暗笑。
所以一想到这个,王太后就很郁闷,可是陈氏的这个要求,也不是什么高要求,人家求上门来了,她一句话的事儿,要是拒绝了,王太后倒是不怕。可是和娘家的关系弄得有了疙瘩,就不好了。
子嗣的事儿,一向是大事儿,如果自己不给,陈氏的娘家侄儿媳妇能生个儿子,那么王太后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当初就说了,那是无稽之谈,根本就要与不要,都没有关系。
可是,万一生的是女儿呢?这可是一半一半的事儿,到时候陈氏娘家没有了儿子,那肯定就会怪罪到自己头上,说太后当时要是张口了,就不会是这么个结果了。
王太后到时候真是把人给得罪了。
其实王太后自己心里也清楚,找武贵妃要东西,比不要东西,绝对利大于弊。
到时候真的要是不准,那武氏的福气,就不是那么好了。
只是想着要找武氏要,这心里和面子上。
罢了,王太后心道,如果死要面子,那肯定对自己不利,她只是找自己的儿子要,至于儿子是找谁要的,那她就不管了,不算是她本人找武贵妃要的。
再说,就算是要了,那武贵妃还敢笑话自己不成?
她是不要命了才会笑话自己!
于是王太后在皇上来慈宁宫请安的时候,遵酌着把这事儿讲给了皇上听。
王太后道:“哀家觉得这事儿是无稽之谈,可是你舅母已经求到哀家的头上来了,你舅母的娘家,情况是那样的,好歹让人家安安稳稳的把孩子生下来吧。”
皇上笑着说道:“这要是生的不是儿子,岂不是要怪罪我们了?”
王太后忙说道:“这有什么怪的,咱们又不是送子观音,这东西也是他们主动要的,给了东西,就是尽了情分了,谁能打包票,说那一定能生男孩儿?谁要是这样说,哀家定然不饶!相信陈家的人是明事理的,不过是为了求个心安,你舅母的娘家侄儿媳妇,因为连续生了四个闺女,这一胎怀上了,就极其不稳定,人也瘦的可怜,陈家人就怕她等不到生产的那一天,好不容易听到信王府的这个事儿,所以就让你舅母求到哀家头上了,就当是积善行德吧,哪怕以后生了闺女,也不会心里怪咱们的。”
王太后心道,自己这个儿子,还真是维护那武氏,把责任都给推出去了,以后生儿子还是闺女,都不管人家的事儿了。
其实作为帝王之家,谁敢怪罪?能给你东西,都是对你的恩赐了。
可是这皇帝愣是要掰扯清楚了,东西可以送,但是送了东西,你们生男生女可就不管他们的事儿了。
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维护,王太后对武氏更忌惮了。
只是想着武氏的娘家,王太后又放了心,连个男丁都没有的武家人,有什么资格和王家比较?完全没法比。
不说王家的门生遍天下,就是王家的子弟们,也都很多有出息的,还有在全国各地当官的,武家嘛,就有一个人在当个县太爷,还不知道是在哪个犄角旮旯里呆着呢,一点儿帮助也没有,不拖后腿就阿弥陀佛了。
皇上和王太后说清楚了,然后去了长春宫,找李伽罗要三皇子以前穿的小衣服。
李伽罗有些奇怪,皇上不是说,谁要也不给吗?
怎么现在皇上亲自要了?
皇上有些哭笑不得,说道:“是母后要的,朕总得给母后一个面子,她亲自开口了,朕也不好拒绝,不过你放心,朕已经和母后说清楚了,生男生女,咱们可管不着。”
皇上倒不是怕外面的陈家生气,他们也不敢,而是怕太后到时候生贵妃的气,毕竟太后好不容易开一次口,结果却落了空,到时候怪上贵妃了。
“不过是个小事儿,既然是母后要的,臣妾定然会准备好的。”
自然,东西不能是洛儿真的穿过的,让琥珀再拿一件新的做旧,这一回生二回熟的,琥珀也干得容易。
因为就怕有人来要,而来人又是不好拒绝的,所以私底下,李伽罗就已经吩咐琥珀给做好了。
“皇上,既然太后娘娘找您说的,那她肯定是不好意思来臣妾这边要,臣妾的人送到慈宁宫去,太后也觉得不自在,不如,皇上,让你的人送过去?”李伽罗说道。
皇上听了笑道:“这又有何难,就让刘永全亲自送过去吧。刘永全,你来,把衣服给太后那边送过去。记住,要亲自送。”
刘永全忙答应,然后就捧着那衣服,去了慈宁宫。
皇上笑道:“朕真该找信王算算账,不然事情也不会这样。”弄得大家都知道了。不是信王府的人泄露出去,还会是谁?
而胡太太正抱着自己的外孙,喜欢的不行。
信王妃坐月子,胡太太当母亲的也时常来看她,因为信王妃生了嫡子,信王对信王妃好多了。见到岳母也是和颜悦色的,本来也在这屋里,想多看看自己的儿子的,看见胡太太来了,信王就很识眼色的回避了。
信王妃对胡太太的做法有些生气,怎么把这件事弄得大家都知道了,京城里,好多人家都上门找自己要那件三皇子的衣服,要不是有王爷出面,想着把那衣服留着给自己的儿子,恐怕那衣服早就很多人争个头破血流了。
所以信王妃对把事情给传出去的胡太太很是不满,自己这边都这么麻烦了,贵妃娘娘那边,岂不是更麻烦了?本来人家都帮了自己,可是自己却给人家带来了麻烦,这多不应该啊,她准备出月子了,去宫里请罪去。
胡太太知道女儿的心思,她说道:“娘这样做,也是为了报答娘娘的。你想一想,这样一来,大家都说三皇子是有福气的,以后等立太子的时候,总会多一个筹码。”
胡太太也读过书,知道什么天意之类的,武贵妃的娘家不显,她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反正这事儿也是真的,她又没有说谎,而且说出去了,自己女儿在王府的日子会更好过,这王府的妖精们想要害自己的外孙,就得掂量掂量了,这可是从宫里贵妃娘娘那边求来的。她们要是心里忌惮,就会少很多麻烦。
“娘,要是贵妃娘娘人家就没有那个意思,您这样不是帮倒忙吗?”信王妃说道。
胡太太道:“立太子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我这么一弄,只是有可能给三皇子增加筹码,但是我要是什么都不做,这有可能就没有了。而且,傻丫头,贵妃娘娘生了两个皇子,她就是不争,别人也会把她当成眼中钉的,前面的大皇子,不仅生母出身低,还是个病秧子,二皇子,一场病就要了他的命,三皇子和四皇子从名分上来说,生母地位也高,是贵妃,还排行在前面,你觉得别人能放过她们?我们都知道的道理,贵妃娘娘怎么会不懂?只不过现在皇上还年轻,皇子们还小罢了,等过个十几年,你看着吧,那时候才真正的开始呢。范氏能对贵妃和三皇子有利的事儿,咱们能做的就做,这样才是报答贵妃的恩情。”
胡太太这番话,很多都是听胡翰林说的,现在在女儿面前,胡太太也毫不含糊的说出来。
反正她做也做了,一点儿也不后悔。女儿和外孙要想过的好,还就得和贵妃娘娘站在一边。
再说了,人家贵妃娘娘能生,说不定以后还能继续生皇子呢。那时候就更有保证了。
皇上也宠着贵妃娘娘,贵妃娘娘的地位就稳如磐石。
就算是贵妃娘娘失宠了,有几个皇子,也比别人的机会大一些。
这个,胡太太就不跟自己的女儿说了,免得她在月子里还要操心。
作者有话要说:太后娘娘的面子不好受啊。
第127章()
信王的嫡长子的满月酒;皇上还让自己的内侍去送了赏赐的东西,让这满月酒更是热闹非凡。
大家都知道信王和皇上的关系很好,所以信王府的满月酒去的人就特别特别的多。
当然;信王府的人都没有人敢向他们打听信王妃生子的秘诀的事儿;特别是关系到三皇子,据说,信王还被叫到宫里,被皇上给好好的‘训斥’了一顿。
不过;这次满月;皇上还让人送了东西过来,可见对信王不是真的生气了。
王太后那边;已经告诫了承恩公夫人陈氏;不要把自己找贵妃借衣物的事儿;说出去,她丢不起这个人。
又到了快要过年的时候,在进入腊月,京城下来好几天的大雪,然后京郊的地方,接到了禀报,有人在这个大雪天被冻死了。
还有好几处的房屋,因为是草盖的,所以也被压塌了。
皇上最近正在和朝臣们忙这个事情。
正因为快要过年了,所以不能让老百姓连个年也过不好。
六部都开始运作起来,户部拿钱,工部派人去修缮,或者安排这些灾民到别的地方住去。
总之,不能让人活活的冻死。
而京城这些侯门之家,由王家起头,开始捐出自己的私房给浙西灾民。
有王家起头,剩下的公侯之家,都纷纷踊跃的捐钱捐衣物,一时之间,王家的名声更是好了一个层次。
王太后的慈宁宫里,一些外命妇过来拜见她,就说了王家这次的义举。表示全京城,王家的仁善都是头一等。
王太后只是微笑,说道:“食君禄,为君忧,这也是他们该做的。”
王太后对王家这次的举动很满意,能够在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然后王家的名声就更上了一层台阶。
就是她和明雅在宫里,也觉得心情特别好。
要知道这名声虽然不是什么金银财宝,但是比金银财宝要重要多了,也难得的多了。
过个几年,要立太子的时候,一个好的名声,对那些读书人来说,可是太重要了。
而那武氏的娘家,哪里能和王家相比?
就是这时候跟着捐钱捐物,也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林太妃因为五皇子被抱养在王明雅的身边,那王明雅对五皇子也特别好,所以以前对王家的那些戒心,现在倒是淡了许多。
来王太后这边的慈宁宫也多了些。要说这宫里面,也就是五皇子和她有血缘关系了,所以为了五皇子以后能过的更好,林太妃就得和王太后搞好关系。
以前先帝爷在的时候,她们还有些争斗,或者说,林庄妃还在的时候,为了自己的后代,这两人之间,也不可能真的心平气和,但是现在林庄妃不在了,留下来了五皇子,倒是把林太妃和王太后给牢牢的连在了一起。
林太妃也知道,如果王淑媛以后生不出孩子来,五皇子的前程可就是和王家是紧紧的联系到了一起了。
所以这次林太妃过来,也商量着跟王太后说道:“是不是宫里的人,也可以捐一捐钱物,好歹是个意思,也表示对皇上的支持?”
王太后听了点头,说道:“此事善妥,只是我等倒是不方便出面了,不如叫皇后来牵个头,也是名正言顺。”
林太妃笑着说道:“太后太过谦逊,妾身看,还是太后您牵头,毕竟是皇上的母后,名正言顺的很,您开口了,大家都没有话可说。”
林太妃想的是,让王太后牵头,然后皇后的功劳就小了许多。
有王太后在,王淑媛是不可能不出风头的,那么王淑媛出了风头,五皇子相应的也能得到好处。
“再说,宫里要办过年的事情,皇后手头上也忙不过来,您是太后,正好可以做这个事情,也是给皇后娘娘分忧嘛。皇后娘娘有您这样的婆婆,那真是能轻松不少。”
王太后听了笑了,然后也没有说什么。
不过倒是在皇上和皇后过来给她请安的时候,把自己的一些私房拿了出来,然后还主动要求减了自己的日常开销,现在只用以前的一半。
王太后说道:“虽然不算多,但是也算是哀家的一片心意。”
皇上听了神色很郑重,说道:“母后的日常用度还是和以往一样,朕不能让自己的母后,还过紧衣缩食的日子,朕的用度减去三分之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