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上第一暴君-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刘备任中护军,似乎也无不可?

反正就目前来说,朝堂上的空缺并不适合刘备——因为那些职衔都太高端了,而把刘备放在一个小位置上又显不出其能耐来,还不如放在军中。

而中护军这个位置的特殊性,也不担心刘备会拥兵自重,等以后有了合适的替代人选后,刘备也在中护军这个位置上积累了足够的‘资历’,到时候在转到朝堂中去,这样也没人会说什么。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刘备任中护军,那么他的那两个兄弟就会去禁军中供职,那不就等于变向的给自己增加了两名绝世猛将吗?

“还别说,这个安排还真不错。”

越想越靠谱,刘轩难得的看卢植顺眼了许多,点头赞同道:“险些忘了这事,这刘备倒是个合适的人选。”

见到皇帝这个意思,朱儁寻思是不是皇帝任用刘备,是否代表要重用亲族?若是这样的话,他们也不好反对。

何况朱儁对刘备的印象还不错,此时开口道:“听闻这刘玄德乃是汉室宗亲,陛下不若查阅宗谱,若属实,也可叫其认祖归宗……”

第67章 诸事齐备

朱儁的提议并没有引起反对,虽然这事情实际上轮不到他来插嘴,不过刘轩却想到了另一点。

此时刘备的身份不过是守平原县令。

也就是他目前被朝廷上认可的身份,仅仅是一县令,而且还是一个实习身份的县令。

那守平原县令的守字,可不是什么驻守平原之类的意思,汉朝在任命官员的时候,若是前面加上这么一个字,就代表这人是个非正式的,究竟能不能去掉那个守字转为真正的这个职务,还是两说的事情。

在朝堂上,一般九卿是很少有这种情况的,能升任九卿之人自然都是朝中顶尖的人,要么学识出众要么名望甚隆,无论哪一种,皇帝也不会在前面扣上一个‘实习’的名号。

一般这种情况多是各个部门的副职或者是那些真正做事的位置,刘备这个县令也在其中,所以才会有这么个情况发生。

对于这一点,刘轩以前是不明白的,可是当他真正接触到了汉朝的官场制度后,倒是觉得刘备的这个职衔升得太快了。

瞧他初次任职当的是安喜县尉,这县尉并非当地最高长官,而是一地的治安官,负责抓捕匪盗,驱逐流寇等武事的官位。算是当地县长或者县令的助手之一。

后来就做了平原县令——要知道,令可是大县所设的长官,而且许多郡国的治所也多是这种大县。

从此就可以得知,那平原县令的位置可不是什么很低的官职,只不过以前刘轩习惯性的将刘备和其他诸侯对比,就觉得这区区一个县令太渺小了。

只能说,刘备的起步太低,而且太晚。

这种情况下,直接将刘备升迁为中护军,朝中难免会有点惹人厌烦的声音,可若是让刘备认祖归宗那就不同了。

刘备直接成为宗亲,那就是皇家中人,天子用自家人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莫说一个中护军,直接封个同九卿的重要职位,满朝文武也是无话可说,甚至会觉得本就应该如此——这就是封建帝制的一个优势了。

因此,次日早朝之时,刘轩早早就叫宗正卿刘艾准备好了族谱,随后宣刘备上殿,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点起族谱,最后读了好半天终于确定了刘备的身份——这不过是走个过场,具体的事情昨晚就已经做完了。

否则真当着满朝文武查阅宗卷,鬼知道要翻到什么时候去,要晓得刘胜生了一百多个儿子,一支一支的找,可是相当费时。

何况,刘备这一支早就遗落在外,只靠朝廷内的宗卷想要找到刘备的身份还真不是靠谱的事情,最后只能尽量寻个还算符合情况的一脉,直接将刘备这一支的家谱往上续,这才是满朝文武听到的最终版本。

算到最后,刘备依旧是刘轩的叔叔辈,这也是没法的事情,此时刘备年龄也是三十好几,加上他们家的族谱推来推去也是比刘轩高一辈,总不好再往上硬添一笔吧?

更重要的是,皇叔这个身份也比同辈好——同辈相争可比上下辈分争的还凶,刘备如今有了这么个皇叔的身份,天下人都瞧着他,他要是还做出什么背弃朝廷的事情来,估计这名声立刻就会臭掉,一辈子休想翻过身。

只要刘备脑子不抽抽,断然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不过如今刘备的名分确定,刘轩顺口就封刘备为中护军、宜城亭侯,然后以叔侄之礼相见,最后请刘备列席于朝堂之上,位在黄琬之前。

黄琬本为司隶校尉,这个职位本来是个相当牛逼的职位,甚至在朝中连三公都对坐在这个位置的人极为忌惮。

因为司隶校尉除却手中有兵之外,有侦查司隶地区的各种各样的情况,甚至包括秘密刺探一些隐秘事情,以及参劾大臣。

职权上有点类似明朝的东厂、锦衣卫之类的,但是比那两个机构的权利还更大。又有点类似刺史,只不过刺史在外,司隶校尉则是坐镇朝中。同时比刺史牛逼在于,他拥有一支朝廷供养,多达两千人的直属兵马。

从这点就可以得知,司隶校尉权柄之重,集情报、统兵、上监视朝臣、下监视百姓以及参劾职权于一身。

可这种情况从刘轩对军队进行改组之时就改变了——司隶校尉黄琬在雒阳的时候就受困于董卓,手中本就没什么兵马。

等到了长安,满以为自己可以将原本规定的兵马重新组建起来了,不想皇帝诏令下来,直接编组禁军,原本应归属司隶校尉的军权也被剥夺了。

而这部兵马的最终归属就是到了中护军那里——至此,刘轩将中护军的地位抬高到了司隶校尉之上,剥夺了司隶校尉的统兵权,等于直接削弱了黄琬的权势。

在黄琬眼里,刘备这人就是来摘桃子的——偏生这人是宗亲身份,黄琬虽然郁闷却说不出什么,刘备过来的时候还得依法见礼,看着刘备在自己上首的独席上落座后,心中越发的不爽了。

他不知道,刘轩甚至想要将司隶校尉一职废除,无他,这职位权柄太重,眼下先是将其职权分摊开去,等到最后分无可分了,也就可以裁撤了。

何况司隶校尉做的事情太多太杂,只让一人负责也没有效率,还不如详细的分开,比如那刺探京畿地区诸事的,就应该转交给兵部的情报司去做,而民生上的事情更应该走正规渠道上来,现在这样算个什么情况。

刘备的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处理完,只是此时不是与刘备叙话的时候,封了刘备中护军和侯爵之后,直接开始了今日早朝的正常议题。

此时已经深秋,临近冬天,这一年下来,因为有刘轩的政策鼓励以及暗中布下的符箓,京畿地区大部分田地都产出了足够的粮食,少部分良田更是大丰收,粮食充裕下,朝臣们也都很是开心。

始终那粮食是生存之根本,加上先帝胡搞使得币制崩坏,粮食才是此时的硬通货,更何况只有粮食充足,才能让士兵卖命作战。

听着荀攸在那里不停的汇报这一年的粮食以及人口情况,刘轩的嘴角也不自觉的弯了起来。

不过他最关心的还是那粮食抛去用度和留作粮种的部分后,明年还能余下多少军粮?

这些事情,荀攸早就做好了功课,刘轩一问他立刻就答道:“以目前朝廷禁军的兵马数量,足以支撑一整年的作战了。”

满朝诸公听了这个数量,也都是微微一笑,王允甚至眯起了眼睛轻轻点了点头,看来他们对这个情况都很是满意。

刘轩本来还觉得有点少,不过想想大军出动作战,百姓可还是留在家里种地呢,等这一批粮食吃的差不多了,下一批粮食也收上来了,所以也就没说什么。

可是看这些老头子一个个都笑眯眯的,好似这一年做了好大功绩似地,不免有点奇怪:“这不过一年存量,很多么?”

还是张让在旁见到皇帝疑惑,心中一转立刻明白这年轻皇帝是什么想法,凑近前低声道:“陛下不知,这一年存量可不是全部的粮食,而是单纯的军粮。也就是说朝廷用度、百姓用度都不在这批粮食之中,如此还能支撑大军一年消耗,已经是相当多的数量了。”

刘轩一听这才回过味来,原来是这么回事!

而且让朝中文武最重视的是,这些军粮完全是由治下的百姓缴纳上来的,而不是如以前那样,大半是自己的士兵种出来的那种。

这么一想可就不得了了,要晓得即便是最精锐的边军,也要选出一部分屯田兵来补充军粮,否则只靠征缴根本不够用。

“原来如此!”

这么算的话,今年一年出产的粮食是个相当巨大的数字,刘轩寻思了下立刻道:“如今京兆地区荒地多否?”

荀攸一听就明白了皇上的意思,拱手禀报道:“臣目下还在招募流民开垦荒地,只是随着董贼死去,孔文举就任河南太守,东面情势渐渐恢复平静,所以流民不复年初之时那么多了。”

刘轩点了点头,知道自己也不能太贪心,就询问起了其他事情。

马日磾倒是将军械制造的进度禀报了一番,听闻军械齐备,只是战马难寻,刘轩也不以为意:“等除了郭汜、李傕,这战马之事自然解决。”

战马难寻,关键就在那西北之路被卡住,只要打通,战马的问题自然不再是问题了。到时候不论是西北的本地马、北方的匈奴马还是西域的良驹,随便刘轩手下这些将领挑选。

不过刘轩也的确该考虑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培养一些奇兽了?自己以前虽然没有抓捕一头来当坐骑,但是却没少收集这些奇兽的血液细胞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因为不占地方,倒是都还存于自己元神深处里的一处空间当中。

“可惜现在修为不足,起码得练出金龙了才能将里面的东西取出来。”

想想到时候,手下大将胯下又是麒麟又是玄武凤凰的,估计吓也把那些敢和自己作对的人吓死了。

第68章 新的法门

建安二年春,公元一九一年。

朝廷下诏,令李傕、郭汜二人进京,参与禁军整编。

这诏令一出,天下群雄无不侧目——无论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此时所有人都将目光转向了本并不怎么引人在意的西北之地。

李傕和郭汜几乎是同一时间接到了诏令,同时到达的还有一份加急军报,内里也没有别的事情,只言西凉马腾、韩遂频繁调动兵马,并且开始往与李傕(郭汜)统辖的地区靠拢。

得知这一情况,再看看手上的朝廷诏令,二人相顾无言。

“天子这是容不下你我二人在此逍遥快活了。”

李傕看了眼坐在对面的郭汜,目前两人就坐在两人领地相交的一处安全所在,以亲卫兵马将这一地圈住,只留下两人在帐中商量着。

郭汜将面前的酒水一口饮尽,然后长长出了一口气,可是这脸上的阴霾却没有随着这一口酒气消失不见,反而随着一口酒水下肚,脸色更难看了几分。

“那小皇帝当真不识好歹,当初若非你我二人不与他计较董相国的事情,他那皇帝早就做不下去了,还能轮的到他对我二人下这种狗屁诏令?”

似乎骂刘轩还不过瘾,随后又把吕布臭骂了一通:“那吕布也是个混账,相国视其如亲子,结果竟然投靠了那小皇帝,还帮那小皇帝跑到长安,据住了长安城。”

若非是吕布这突然的叛变,刘轩断然不可能离开相国的掌控,那样的话他和李傕在董卓手下,要兵有兵要权有权,行事肆无忌惮,何等的逍遥快活?

他当初甚至想要进皇宫抢几个宫女出来睡睡——自然那贵人啊之类的,自然得让董卓先选。

可惜郭汜并不知晓,刘轩并非是不能除去董卓,只是想借董卓之手推一把这个时代,让这天下群雄并起的乱世景象早些出来。

如今乱象一现,刘轩立刻就把董卓给无视了,连带着这个郭汜也是一般。

对于郭汜的话,李傕并不认同,当时的情况根本就并非是他说的那样,只是眼下都已经变成如此这般,李傕也不好说什么打击同伴士气的话——两人已经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一个覆灭,另一个也不会什么事情也没有。

当初自己与郭汜跟随董卓,随后董卓的所作所为就已经注定了他二人注定不可能成为新皇帝的心腹——他二人与吕布还不同,吕布投靠的时候皇帝处于弱势,等辅佐皇帝夺了权势后,吕布自身也有了一定的地位,那时候就算皇帝想动他也动不得了——实际上刘轩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吕布太好控制了,只要满足他的那些要求就行。

而现在新皇帝的势力已经粗具雏形,满朝文武也都励精图治,将长安附近一代给治理的颇具生机,与这一派大乱的天下颇有些格格不入。

长安去年一年的情况,他们自然看在眼里,就那丰收的盛景就让二人极为眼红,甚至升起了‘抢一票’的念头,只是没料到他们两人还没付诸行动,那边刘轩就先出手了。

“稚然有何良策?”

发泄了一通,可惜通通都是没有意义的废话,郭汜平静下来后,不得不求教李傕,究竟有什么好想法没有?

至于按照诏令上所言进京,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要进了京,那么他们就再也不是现在的地位——如今二人在各自领地上俨然就是一土皇帝,进了京城,还能这么逍遥么?

“还能有何良策?长矛已经架在了你我的脖颈上,难道束手就擒不成?”李傕也不愿意就此认输,而舍了一切逃走也不愿意,享受过了荣华富贵,谁还愿意去过那苦日子?

何况眼下他们二人也不是没有还手之力,手中精兵数万,就算真的吕布带兵杀来了,他们也有信心和对方好好的大战一场。

叫高坐朝堂不知世事的小皇帝明白,他李傕可不是什么好捏的软柿子。

郭汜听到李傕这么说,本来还有点乱的心思也渐渐平复了下来,嘿嘿一笑后也点头附和了起来:“早就应该如此,不叫那年轻的皇帝知道你我二人的实力,怕是以后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好日子可过。”

大话说完,郭汜也开始思索起这一战应该如何打,打到什么程度?尤其是马腾从后面给他们来这么一下,让他们很是难受。

“马腾那边不必在意,只要派大将守住咽喉要地,不叫马腾带兵前行,等击退了朝廷兵马,西凉兵自然退却。”

李傕对于马腾是否真心为朝廷卖力持怀疑态度,而且西凉军虽然战力强横,马腾还与羌族颇有联系,帐下有数千羌骑,但马腾也算是割据一方的诸侯,难道就真愿意舍了家业去听那年轻皇帝的话?

许是觉得朝廷现在还有威望所以才会来攻打自己二人,若是如此,只需要将朝廷最后那块遮羞布扯烂,让那马腾看看朝廷的真实情况,估计他就不会再和自己等人过不去了。

说不准,等到了那时候马腾还会倒戈相向,伙同自己等人一并杀进长安去。

将自己的推测与郭汜说了,郭汜立刻大喜:“等到那时,你我也可仿效董相国之举,掌控朝堂,号令天下群雄,谁若不从,自当兴兵讨伐之。”

李傕也是想到了这一点,立刻点头:“男儿在世,自当如此!”说罢举起酒碗与郭汜对饮,将一坛酒水喝了精光后,各自带着亲卫兵卒回返,调兵遣将准备与朝廷大战一场。至于那朝廷诏令,则被丢到角落当中,再也不准备去理会了。

此时朝廷这边,虽然李傕、郭汜都没有明确表态是否愿意听从朝廷安排,可实际上朝廷大军已经整装待发,就等刘轩号令一下,大军立刻进发。

此次出征,刘轩没有调集曹操回来,让曹操继续留在北面整编虎豹骑,同时守住黄河渡口,不叫关东群雄从黄河进入西北之地。

这种担心并非是没有必要的,要晓得后来马超兴兵直下长安,据住了潼关要地,曹操就是渡河进入的西北之地与马超决战,最终才夺回了关中之地的。

因此这也是一要地,只留曹操和那几千正在整编的新兵,已经是极为高看了曹操的个人能力,若非信任曹操的才能,刘轩早就拨一部禁军前往驻扎。

但即便如此,曹操还将帐下部将夏侯惇与夏侯渊兄弟给送回了朝廷,任凭刘轩差遣。

曹操知道刘轩手下能用的人才其实并不多,尤其是可以领兵冲锋的战将,更是少,有夏侯渊和夏侯惇这对兄弟,也好叫刘轩能腾开手脚。

他自然不知道,刘轩现在不仅仅有吕布以及其帐下诸将,眼下又新得了刘关张三兄弟,自刘备得封中护军后,那两个兄弟也编入禁军当中,只是并不是直属于中护军帐下,而是真正的编进禁军的兵马编制里去,眼下两人都为牙将,各自管理一千兵马,是真正的实权军官。

这一点,还多亏了刘备是汉室宗亲以及关羽曾在虎牢关下将华雄斩了,否则以两人原本身份,这牙将的位置怎么也轮不到他俩去当。

有了这两兄弟,刘轩还用担心自己没有战将可用?何况吕布最喜欢亲自率军在前,要是碰到有战将叫阵,估计最高兴的就是吕布,估摸着吕布一出马,是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其余将校做好各自的事情也就好了,何必还要费那个力气?

更重要的是,眼下吕布被刘轩唤进宫中,随后又传授了一套法诀,这套法诀吕布学习后,只觉得一学就会,可是却没什么效果,心下奇怪,不免就问了两句:“何故习成之后毫无变化?”

刘轩却没在意,因为他知道这不过是正常情况:“这套法诀,神奇之处就在于只要你的基础打成,那么立刻就能学会,可是学会了之后,能不能用出来,用的是什么招式却是谁也说不准的事情。”

吕布听了显得很是惊讶:“这是何故?”

刘轩随即将这法诀讲了讲,又联系起吕布先前修行的功法进行解释:“奉先之前习练的功法,已经帮奉先体内孕育出了一团气劲,也就是说真正的过了这个门槛,以后就是不断的让气团壮大。”

“而今日所传你的这套法诀,却是如何运使这自身气劲的法门,只不过这个法门颇为特异,需要修习者自行参悟,也许你某一天突然明悟,自然而然地就会懂得最适合你的运使法门。”

说白了,就是这个法诀会根据修炼者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特点,从记载其中的众多招式挑选出合适的给修习者使用,而具体的范围……以刘轩手中掌握的技巧,自然大多是源自于一些曾经玩过的游戏技能。

吕布听了解释后终于明白是到底什么意思了,说白了就是学会了也不能用,还需要一个类似领悟的过程,不过好在刘轩告诉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