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亡一叹-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人推开门走入,殿中昏昏默默,杳杳冥冥,黑烟霭霭,冷气阴阴,伸手不见五指。道人身具广大神通,自然不惧这些黑暗,早看见殿中有一口深井,井边有一块石碑。道人便将腰间葫芦取下,口对着井,拔开塞子,念诵咒语,一声断喝,那葫芦中汩汩有声,一百余天罡地煞魂魄都落到那井中去了。

道人道:“尔等在此静候,日后自有返本归原之机。”伸出手指,宛如铁画银钩一般,在石碑上写了几个字,转身出殿,将大门关上,自怀中取出一道纸符封上了。回到正殿,召集诸弟子,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道:“我辈修道之人,以慈悲为怀,既然正好遇上,不能不救上一救;但彼等都是上天恶煞,若要径行投胎转世,又不免为祸人间,须得先消磨其凶心恶念才是。这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魂魄,如今都镇锁在其中。我弟子切记,不可妄开伏魔殿门,等待日后机缘。”诸弟子齐声应诺,退下。道人自默坐运功,神游八极,不提。

※※※

且不说这边道人收取天罡地煞魂魄。李承乾三人借着孙悟空的筋斗云,一路越过汪洋大海,到了花果山。孙悟空似乎有些心神不属,也不说话,自回水帘洞中去了。

李承乾虽然有些奇怪,但一心念着玉藻,亦未多想,与猕猴王作别,便自回莲花峰上来。他们在莲花峰上搭了座木屋居住,李承乾回来,见玉藻正坐在屋外草地上闲看暮色,一袭白衣素裙,长发散披,越发显得楚楚动人,见李承乾回来,欢喜道:“你回来了。”

李承乾点头,道:“我取了宝莲灯来。”自怀中取出宝莲灯给玉藻看。玉藻接过,见是一朵碧绿莲花形状,光华莹润,握在手中便有一股暖意传来,笑道:“这就是宝莲灯?倒是闻名已久。”李承乾道:“这就是宝莲灯了。”默想一遍瑶姬传授的口诀,运转神通,伸手一指,那宝莲灯便漂浮起来,悬在玉藻头上,缓缓转动,灯芯亮起,发出浅碧色光芒来,半空中隐隐有仙乐飘渺,若有若无。起初不过一点微光,渐渐扩散,宛如水波荡漾一般,越来越明亮,渐渐照耀整个莲花峰头。李承乾站在一旁,亦觉顿时心境平和,神清气爽,疲倦全消,再看玉藻,原本苍白的脸色渐渐变得红润起来,嘴唇亦有了血色。

李承乾上前轻轻握住她的手腕,一按脉象,亦不再是那般虚浮无力,渐渐强劲起来,欣喜道:“玉藻,你感觉怎样。”玉藻点头,道:“好多了。原本总觉胸口闷得厉害,全身提不起半点力气,被这灯光一照,就好像力气都回来了。”正说间,突然呀了一声,李承乾以为有什么反复,连忙道:“怎么?”玉藻闭目不答,过了片刻,盘膝坐起,默运玄功,轻雷震响,头顶泥丸宫冲出一道白气来,凝成一个小小狐狸之形,蜷缩而卧,碧眼莹莹,九尾矫夭,正是玉藻的元神。

她已经修到太乙散仙境界,自然也早已凝就了元神。李承乾不解其意,定睛细看,见玉藻元神之中,有两脉青气,正在疾速游走周身,片刻之间已经流转奇经八脉,四肢百骸,在眉心处汇集,凝成一颗青色珠子,放隐隐毫光。李承乾正诧异间,便见那青色珠子纷然而散,化作无边青色火焰,腾腾燃起,将玉藻元神裹在其中。

李承乾大惊,正不知发生什么变故,就听得狂风呼啸,空中隐隐响着闷雷,电光闪闪,金蛇乱舞,紫色的闪电划破长空。肉眼看不见的天地元气疾速旋转,在莲花峰上的高空中形成一个巨大旋涡,缓缓转动。

李承乾只觉体内真气运转,像要不由自主地腾飞而起,被那漩涡吸进去,连忙盘膝端坐,方才稳住身形。玉藻正处漩涡的中心之下,却仿佛半点不受影响。过了片刻,那漩涡陡然顿住,紧接着四射崩散开,天地震荡,风云翻滚,虚空中隐隐凝成龙腾虎跃的透明影象来。

玉藻依旧盘膝端坐,身上却冒出重重银白色火焰,璀灿如同星光。又是一声震响,泥丸宫上青色火焰一腾而消,现出元神来:白衣素裙,秀发垂肩,面容娇美,正是玉藻。

李承乾惊诧之极。

所谓六合之间,人身最贵。须知此天地乃是盘古开辟,垂死化成。女娲仿盘古之形造人,所以人身暗合天地之理:脊骨二十四节以应二十四炁。肺管十二节名为十二重楼。脐为祖宫内曰黄庭,心曰绛宫,肺曰华盖,舌下曰华池,脚心曰涌泉,脐下一寸三分曰酆都,山水小肠十八盘即为十八狱,水道曰地户,谷道曰幽门。此一身之内,天地位万物育也。左齿叩八音为金钟,右齿叩八音为玉罄,前齿叩八音为法鼓,三八共二十四通以应二十四炁。

是故《道德经》有言:“道大、天大、人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种种异修,皆以修得人身为本,不得人身,终不能成其正道。

这便是为何无论什么妖怪,都一定要修成人形的缘故,只因人身最合天地之理,最适宜修炼。一个妖怪若是不能修成人形,便是道行浅薄、神通低微的标志。

玉藻是千年妖狐,自然也早已修成人形。但她不入佛道正教,修习的纯粹是妖法,是故不脱妖身,元神依然还是白狐之形。如孔雀明王这种,入佛门修到阿赖耶识,便早就脱去了妖身。玉藻不脱妖身,仙体未成,所以便有妖气,往昔在长安时,就要靠玉佩遮掩。

但如今玉藻元神居然变成人形——这也就是说,玉藻已然彻底脱去妖身,成就仙体了。

这就奇怪至极。

龙虎影象渐渐淡去。玉藻双目一睁,收了元神,起身站起,脸上神光熠熠,显是修为大进。李承乾心中诧异,收了宝莲灯,问玉藻是怎么回事。玉藻自己亦不知道,李承乾想了一想,反应过来,道:“是了。”

当日玉藻被轩辕剑中太清、玉清元神所伤,体内便传入两缕真炁,几乎丧命。幸得孔雀明王指点,请洞真山的那隐士化解了。如今想来,那人原来并非是简单地将真炁消去,而是融化到玉藻体内。如今玉藻被宝莲灯照耀,周身经脉恢复,两缕真炁便自行运转,助玉藻锻成了仙体。

这两缕真炁虽然极其微弱,却等若是太清、玉清教主亲传,非同小可。洞真山那人不但能将其消解,而且能将它化为玉藻所用,这份修为着实不可低估。

李承乾见玉藻不但伤势痊愈,而且修为更进,锻成仙体,虽然出乎意料,到底也十分欣喜。仙体既成,妖气便也自然消去,日后就连照妖镜也不必畏惧,便和人类修道者全无二致了。

事情既完,便需将宝莲灯还给女娲。李承乾不愿再上太素天,对玉藻道:“你去罢。”玉藻笑道:“偏你这般小家子气。”取了宝莲灯,上太素天而来。

※※※

女娲娘娘正在娲皇宫中默坐。玉藻上前行礼,道:“娘娘万寿。”她与女娇同源而出,自然与女娲也算熟识。女娲见玉藻来了,笑道:“坐罢,近来可好。”神态温和,仿佛长辈在与自家子弟闲谈。玉藻道:“一向平安,多谢娘娘关心。”将宝莲灯奉上。女娲接过,随手放到一边案上,道:“你前日被轩辕剑所伤,不想因祸得福,反而有这一番造化,能脱去妖身,倒也可喜。”玉藻笑道:“托娘娘洪福,不过我还是喜欢做妖怪呢,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做人便有许多拘束烦恼。”女娲亦笑,道:“做人做妖,总是一般,哪里有真能自由自在了。只消有灵觉,有知识,便有烦恼,有纷争,纵然圣人亦不能免。”又谈得几句,玉藻起身告辞,女娲微微点头,道:“你去罢。”

玉藻退下。女娲默坐一会,拿起宝莲灯,放入袖中,起身往后殿来。伏羲正在抚琴,八卦台周围六十四卦相上烈焰腾腾,虚像流转,见女娲来了,亦不说话,将一曲奏完,缓缓道:“都拿到了?”

女娲微微抬袖,袖中飞出两点光芒来,落到伏羲身前。一件是那宝莲灯,另外一件却是个铜镜模样,黄橙橙的并不起眼,上面刻满云篆火符,隐隐流动,正是那照妖镜。

伏羲将两物拾起,反复摩挲,叹道:“这照妖镜果然不凡,不知元始费了多少功夫,才炼成这般宝物。”伸指一弹,一点金光自掌心跃出,乃是个小小的铜炉。

伏羲将铜炉放在八卦台中央,默诵咒语,那铜炉便急速变大起来,光华灿烂,瑞气盘旋,亦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形状,八足支地,四耳呈螭龙形。伏羲伸手在八卦炉盖上重重一拍,道:“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那炉中光华闪耀,混沌之气周流,太一之火飞腾。正是那太初之火,宇宙之源,能摧炼天地,熔毁乾坤。

八卦炉一燃起,周围六十四卦相上,烈焰顿消,齐齐沉寂。

伏羲抬手,将照妖镜和宝莲灯两件宝物一齐投进八卦炉中,对女娲道:“七日七夜,便可成功。”依旧坐下抚琴,不再说话。

第九章 轩辕黄帝的秘笈

且说华山一战消息传回,天庭震动。虽说当时天帝派遣袁洪率梅山兄弟领兵出征时,也并没多少人真指望他们能一举奏凯,大获全胜,但也不曾想到居然会弄到全军覆没的地步。

袁洪等梅山七怪,虽然神位只是寻常星君,封神前却都是有数千年道行的妖怪,法力十分高深。尤其袁洪,精通八九功夫,锻成金刚不坏之体,亦有七十二般变化,神通广大,曾与杨戬斗法不相上下,后来是女娲出手相助,用山河社稷图才将他擒住。虽然擒住,却又斩杀不死,最后用了陆压的葫芦飞刀,方才奏功。只因他既非上清教主的亲传弟子,也不是阐教门人,更自恃神通,不听召妖幡调遣,得罪了女娲,被娘娘亲自出手镇压,以儆效尤,故此只封了个四废星。若纯以本事而论,做个元帅、天尊,亦是绰绰有余。

一百零八天罡地煞,原本就不过是截教二三流弟子,被上清教主签到封神榜上,亦不过凑数而已,战死不足为奇。但连袁洪都丧命,这就由不得天庭不重视起来。

太白金星启奏道:“杨戬劈华山,私放天犯,天条不容,理当再调遣兵将捉拿,以正法纪。下界妖众相助杨戬,作乱人间,亦当早早剿灭才是,不可使之坐大才是。”

天帝道:“正是这话。哪位卿家愿为朕分忧,领兵出征?”

凌霄殿中鸦雀无声,无人应答。

能站在凌霄宝殿中的,都是天庭中的头面人物。降魔大元帅李靖闭门思过去了,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在东极妙岩宫里听师父讲道,天蓬元帅正在下界东海龙宫镇守,四大天王正在镇守南天门,杨戬已经成了反贼,如今宝殿之上,陛下之前,就只有斗、雷、水、火、瘟各部天尊,五斗星君,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赵公明,三霄娘娘,以及四大镇殿元帅,几乎尽是截教弟子,都已经看出天帝意图,哪个还会上前自投罗网。个个眼观鼻,鼻观心,默然不语。

天帝不快道:“难道满天神将,都怕了那杨戬一人不成?”

雷部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闻仲出列,道:“启奏陛下,老臣有几句话要说。”

天帝道:“卿家但言无妨。”

闻仲道:“天庭神将,大多皆是封神榜所封。虽然原本法力高强,但封神之后法力再难进境,停滞不前;反观下界妖族,修为却日有增益,族众日渐繁衍。此消彼长,已历千年,故此有今日之大败,虽然惊骇视听,其实亦是情理之中。”

天帝微微皱眉,闻仲又道:“以老臣所见,此次之事,罪魁祸首乃是杨戬,并非下界妖族。陛下不必派兵征剿,当遣使招安为是。”

天帝一怔,道:“招安?”

闻仲道:“正是。陛下请看,天庭神将大多皆为封神榜所封,千年来一成不变,实非良政。臣听说下界南瞻部州大唐国,如今大开科举,广收人才,天下称善。人间尚且如此,我天庭岂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下界妖王既有广大神通,高强法力,与其兴兵征讨,劳师动众,不如招上天来为神,一则兵戈不动,三界自然安定;二则广收英才,天庭自然稳固;三则予人弃恶向善之机,正显陛下仁德宽厚。岂不是好?”

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姬伯邑考亦在殿上,闻言道:“天尊此言差矣。下界妖王纵有神通法力,终究也是妖怪,焉能为神。”

闻仲道:“妖怪缘何不能为神?天蓬元帅曾为妖,今为神,功勋卓著,谁曰不宜?我雷部风伯、雨师、雷公、电母亦曾是妖,自蒙陛下提拔,任神明以来,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十殿冥王昔日亦曾是妖,如今为冥府之主,执掌生死簿,三界轮回井井有条——凡此种种,人所共见,难道紫微帝君偏不知道么?”

姬伯邑考无言可对,但总觉此事不妥。只是闻仲方才所列举的例子,天蓬、风伯、雨师、雷公、电母、十殿冥王,都是天帝旧部,一手提拔的。所以天帝势必要赞同闻仲的说法,否则岂不等于自打耳光。

果然,天帝道:“天尊所言有理。妖族亦不乏忠义之辈,堪为神明。”

闻仲又道:“陛下英明。臣以为,陛下可下一道旨意,宣牛魔王等人上天来,依其才能大小,授予官职,收束其心。更有一桩,牛魔王等人相助杨戬劈华山,虽非主谋元凶,毕竟亦是有过,可就遣他们去收服杨戬,此也是将功折罪之意,一举两得。”

天帝犹自沉吟,火部天尊罗宣、瘟部天尊吕岳、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赵公明等人——都是昔日上清通天教主的亲信弟子——齐齐上前道:“臣等以为闻仲所言极是有理,愿陛下准允。”

天帝道:“好,既如此,哪位卿家下界走一遭,代朕宣示招抚之意。”

闻仲道:“老臣愿往。”天帝道:“既是卿家的主意,便劳烦卿家走这一遭。”闻仲谢恩,下了凌霄宝殿。盘算道:“这些妖王散居各地,倒不好一家一家去跑,先找牛魔王去。”命人将自己的墨麒麟牵来,翻身骑上,一拍双角,墨麒麟四足腾云,出了南天门,一路往翠云山而来。

※※※

闻仲来到翠云山,见妖雾弥漫,煞气凛凛,直冲云霄,整座翠云山仿佛被一只巨大的黑碗倒扣其中,心中有些不喜。又因妖气浓郁,将云路都阻住了,墨麒麟梭巡不敢向前,闻仲皱眉,额头陡地睁开一只神目,白光放出,远近有数百丈,妖气怪氛被这白光一射,顿时纷纷消散,不敢靠近。

就听得妖气之中,有呐喊鼓噪之声,无数奇形怪状的妖魔身影若隐若现,须臾,霹雳声响,妖雾中跳出一个人来,乃是个道士模样,头戴星冠,身穿大红金缕法衣,足下云鞋,腰间宝带,手中拿一对如意金钩。长髯飘洒,犹如烈火,面容狰狞,有如恶鬼,正是那牛魔王手下的如意君,罗刹国大将。

如意君相貌十分凶恶,举止倒还有礼,见闻仲神目白光冲破妖氛,知道不是等闲之辈,也不敢掉以轻心,上前拱手道:“这位兄台请了,不知驾临敝处,有何指教?”闻仲见他客气,便也还礼道:“烦请通传一声,就说闻仲前来拜会大力牛王。”如意君一惊,再仔细看他相貌——身披金甲,外罩大红道袍,头戴九霄烈焰冠。面如淡金,长髯飘拂,额生一目,腰间悬紫电锤,坐下一只墨麒麟,两根雌雄金鞭正挂在墨麒麟上——不折不扣正是传闻中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模样,连忙道:“原来是天尊驾临,慢待慢待,请随我来。”喝退群妖,分开妖氛,当前引路,闻仲跟随,一路到了芭蕉洞前。

牛魔王正在芭蕉洞中与铁扇公主饮酒,听闻仲到来,起身迎接。他这芭蕉洞,听起来不过是个山洞,其实其中大有天地,宫阙巍峨。如意君引闻仲入来,牛魔王整衣冠,降阶相迎。这两人彼此知晓来历,也不必讲什么客套。牛魔王是上清通天教主弟子,和金灵圣母平辈论交,闻仲又是金灵圣母弟子,若要真论起辈分来,闻仲还是牛魔王的师侄。不过截教中人,素来不甚讲究这些规矩,只要不是本师本徒,彼此见了,大多都称一声“道友”,关系亲近的叫一声“道兄”,也便是了。

两人入殿坐下,闻仲道明了来意,牛魔王沉吟片刻,道:“老牛素来散漫惯了,这辈子只想能逍遥自在,快快活活。只怕要有负道兄厚望。”闻仲摇头道:“此言差矣,道兄是我碧游大教弟子,非是旁门,奈何久居下界,与妖族为伍?总非长久之计。”

牛魔王叹道:“师尊退隐千年,门下弟子星散,老牛也早心灰意冷了。”闻仲道:“不然,如今三界动荡,风起云涌,此正英雄大有为之时也。我教被玉虚一门欺压千年,凡我碧游弟子,无不隐忍在心,不敢稍忘。道兄蒙掌教师尊亲授,道德高深,神气完足,如今又执掌万千妖族,蒙女娲娘娘青眼看重,一举足而三界震动,岂可自甘沉沦如此。”他性烈如火,说到后来,不禁疾言厉色,牛魔王亦不在意,道:“道兄所言诚是,不过此事我亦不能一人做主,便请众家兄弟来商议商议。”当下命人去请蛟魔王、九灵元圣等人来,一面款待闻仲住下。

不几日,诸大妖王都到了,闻仲说明来意。九灵元圣首先摇头,坚不肯去,道:“那天庭规矩又多,拘束又多,哪有我在竹节山里逍遥快活。”;百眼道人思忖片刻,亦婉言谢绝了,金角银角兄弟二人却道:“天帝美意,焉敢推辞。”闻仲大喜。

七大圣商议片刻,猕猴王、孙悟空两人地盘都在东胜神州,时刻防备被道门欺压侵袭,故此不能脱身,蛟魔王亦无意上天庭为神。狮驼王、白象王听闻仲如此说,欣然从命,留鹏魔王镇守狮驼国。当下牛魔王、狮驼王、白象王和金角、银角五人,随闻仲上天来。

天帝善加安抚,各封官爵,营造府邸,都安排在斗部。牛魔王、狮驼王、白象王三人,昔日都是截教弟子,与天庭诸神将多是故交旧识,自从封神战后,千年不见,如今相聚,自然别有一番感触,且都不提。

天帝又道杨戬劈华山,触犯天条,命牛魔王等人征讨。闻仲道:“老臣执掌雷部,正有诛逆除奸、锄恶安良之职,愿往相助。”天帝道:“甚善。”遂命闻仲率雷部二十四员神将相助。

※※※

再说玉藻送还宝莲灯,出太素天回花果山来,见李承乾伏在石桌上沉沉而睡,手里还紧紧握着轩辕剑。玉藻低笑道:“怎地在这里睡着了。”想他大约是这几日劳累困倦了,心中涌起暖意,便欲将他抱到床上去,却心有余悸,小心不敢去碰那轩辕剑。却不想手刚碰到李承乾,他突然大叫一声,挣起身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