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亡一叹-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牛魔王、狮驼王、白象王这等大妖,当年都是通天教主的亲信弟子,恩德深重。如今虽然重奉女娲为主,但要他们忘却碧游弟子的身份,却也不能。女娲正要借助他们的名望收揽截教余部,故此也便容忍,暂时不予计较。

陆压也知其中利害,提醒女娲一句,即便不再多说。过了片刻,又道:“娘娘,那照妖镜之事……”

女娲微微点头,道:“你去罢。”

陆压行礼,转身出宫,又化做一道长虹,便朝华山而来。

第二章 引诱

南瞻部州与西牛贺州交界之处,有一座华山,古称“西岳”。华山以东三百里处,名唤灌江口,有一座清源妙道真君神殿,供奉的乃是杨戬。

杨戬自得知身世后,与天帝反目,便来这灌江口居住。此地毗邻西牛贺州,原本颇有些妖怪,祸害生民,自杨戬来此后,一一诛杀,百姓感念杨戬恩德,故此建了这座清源妙道真君神殿,四季祭祀,香火十分旺盛,男女老幼来朝拜的,络绎不绝,有的祈风雨,有的求富贵,有的求官禄——这些倒都罢了,居然还有妇人来求子。

杨戬来这灌江口,亦是有所图的。凡人祭祀崇拜,原本就能增进神明的修为。便如当年哪吒割肉剔骨,还了父母养育之恩,元神不散,便托梦给母亲,在翠屏山上建了座神殿,塑哪吒像,受四方香火祭祀,聚敛这信仰崇拜之力,渐渐便能复原,只是后来被李靖打碎了神像,事遂不成,只得弄了个莲花化身。杨戬要救母亲出华山,又无处求助,自己修为又不够,便想到此节。他在灌江口住了这六七百年,受四方凡人香火祭祀,神通修为进步越发神速。

华山一地,原本有西岳华山金天顺圣大帝蒋雄执掌,自从杨戬一来,展神通,显手段,把蒋雄的香火全数抢去。蒋雄生前不过是个凡人,死后封神,神通修为都是平平,又非天帝亲信,又非玉虚门人,势单力薄,哪里能与杨戬争竞,只得退让。如今华山方圆近千里,人人都拜清源妙道真君,家家都供奉杨戬神位,把一座“清源妙道真君神殿”修建的美轮美奂,富丽堂皇,而华山上的西岳金天顺圣大帝庙,早就荒废多年了,除了几个庙祝,就是几只寒鸦来作巢居住。

之所以香火如此旺盛,自然是因为有求必应。杨戬本就是玉虚三代弟子中的佼佼者,武艺道法,无不出神入化,如今已经远远超越同辈,直追其师玉鼎真人。呼风唤雨于他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随意从他处江河中搬运点水来洒下就是,容易得紧;官禄富贵亦不是什么难事;但面对那些来求子的妇人,杨戬却是束手无策。这以前是黄飞虎的职权,如今归十殿冥王掌管,杨戬干涉不得,只得装聋作哑,不予理睬。

却说陆压身化长虹,一路到了华山地界,看到灌江口的真君神殿了,便收了虹光,落下地来,依旧一身道装打扮,随着进香的人群,走到神殿里去。凡人进来,看到的都只是一排排泥雕木塑,陆压进来,看到的却别是一番景象,就见杨戬银甲锦袍,正在堂上端坐看书,堂下两侧,分站着六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汉,皆是顶盔贯甲,手持枪戟。

这六人号华山六兄弟,原本也是此地有名的英雄豪杰,颇有武艺,亦通道法。灌江口原本有条恶蛟为乱,兴风作浪,吞食百姓,西岳大帝蒋雄神通微薄,不能擒拿。这六人于是愤然而起,与那恶蛟相斗,大战三天三夜,眼看就要被恶蛟吞食,恰好杨戬到此,大施神通斩杀恶蛟。六人久闻杨戬大名,又钦佩他的本事为人,于是投奔麾下,分别被封为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亦在这真君神殿中享受香火祭祀。

殿下,几个青面獠牙的鬼判正在忙忙碌碌,记录下这些凡人的祈求,分门别类,等待真君裁决。

陆压走近,长声朗笑道:“真君别来无恙。”周遭那些凡人,压根就不曾看见陆压进来,也不曾听见陆压说话,对他熟视无睹。殿上杨戬见陆压到来,他却也是认得的,封神大战时在周军营中见过,当时不知其来历,后来上天为神,渐渐知道原来这陆压是帝鸿化身,等若天帝亲子。杨戬是天帝的外甥,若真论起来,倒和这陆压算是姑表兄弟。

但这两人显然皆无攀亲论戚的意思。杨戬起身离座,下玉阶迎接道:“原来是陆压道长,今日怎有空来我这里。”请陆压坐了。陆压笑道:“哪里,不过是闲游四海,偶然路过此地,看见真君神殿,故此冒昧登门,其实只为求一杯清茶解渴。”杨戬大笑,便命人送上茶来。陆压接过,掀开茶盖一看,只见杯中清亮浅碧,茶叶纤细如毫,作淡绿色,尖端却是银色,清香扑鼻。陆压称赞道:“好茶,这便是华山银毫罢。”杨戬道:“正是,道长请慢用。”陆压轻抿一口,只觉满口生津,唇齿芬香,叹道:“果然好茶,名不虚传。我久闻其名矣,一直未有机会尝上一尝,今天倒是有口福了。真君,难怪你在此处一住几百年,连天神也不愿意做了。”

杨戬眉头微皱,旋即又笑道:“道长说笑了。杨戬生性散漫,不是做天神的材料,还是自由自在逍遥闲散的好。”

陆压叹道:“真君过谦了。为令堂之事,真君挂冠去职,在这华山边守候数百年,三界之中,谁人不钦佩真君的孝心。”

杨戬心中暗暗警惕,不知这道人主动提起此事是什么意思。须知陆压是天帝之子,难不成是奉了天帝的旨意,前来试探自己不成?但这道人素来行踪诡秘,立场摇摆,忽而道,忽而妖,忽而相助阐教,忽而又是天帝之子,忽而还与女娲妖族交好,忽而又与佛门亲近,杨戬也着实不清楚他到底是什么用意。

杨戬也是心高气傲的性子,不屑于过多掩饰,道:“杨戬既为人子,本领微薄,既不能救母亲脱困,亦不能为先父报仇,这孝心二字,如何敢当。

陆压微微一笑,道:“真君,你与天帝陛下,到底是舅甥。俗语说,亲不亲,一家人。这报仇二字,就且不必提了罢。倒是令堂被困华山千年,使你母子不能团聚,大伤天和,着实是不当。”

杨戬听陆压话中意思,隐有相助之意,连忙深深施礼道:“杨戬神通微薄,救不得母亲,日夜忧心如焚。道长若肯仗义相助,杨戬感激不尽。”他昔日助姜子牙伐纣,见识过这道人的手段,虽然近于邪门外道,却往往有些出人意料的本事。倘若陆压肯出手相助,要将母亲从华山救出,自然便多了几成希望。

陆压笑道:“我却没这等本事。真君,天帝陛下的禁制,凭你我的本事,就算再修炼千年也未必能破得开。既然如此,你何不另寻他策,岂不强似自己修炼,也好早日母子团圆,共享天伦之乐。”

杨戬叹道:“道长,杨戬亦曾请掌教老爷相助,只是……”

陆压笑道:“真君,三界之内,能破开天帝陛下禁制的,虽然屈指可数,倒也不是没有。但神人不能婚配,这是天帝定下的规矩,令堂又是天帝陛下亲自镇压的。若是谁助真君救出令堂,便等若是重重得罪了天帝,故此自然无人肯相助于你。我说另寻他策,却不是说请人出手。”

杨戬微微诧异道:“请道长指点。”

陆压道:“真君可知天帝陛下是如何坐上这昊天金阙玉皇上帝大位的?”

杨戬点头道:“略有所闻。”

自盘古开天辟地,世间生灵渐渐繁衍,三界自然便需要秩序维持。继女娲一统妖族之后,上古神明为争天帝之位恶战,东皇帝俊斩杀刑天,方才成为这万天之主,昊天上帝。这段历史知晓者甚多,杨戬自然也是听说过的。

陆压笑道:“正是了,真君。你可知道,当年天帝与刑天交战,原本是被杀得大败,后来与西王母一族合力,方才险险战胜。其实刑天若论修为,较之天帝陛下只怕还略逊一筹,他能占尽上风,真君可知是什么缘故?”

杨戬摇头。陆压叹道:“当年刑天手中,有一把大斧,非同小可,乃是当年盘古开天辟地时所用之物,故此又称盘古斧。天帝一身神通,都被此斧克制。真君,你若能得此斧,要劈开华山,救出令堂,又有何难哉。”

杨戬深深行礼,道:“道长如此说,还望指点这盘古斧的下落。”

陆压起身,朝西方遥遥一指,道:“欲寻盘古斧,须见大力牛王。”

※※※

陆压告辞,杨戬独自默坐沉思,半响不语。梅山六兄弟见状,亦不敢说话。过了许久,杨戬缓缓起身,道:“你等如何看?”

康太尉是六人中最年长者,上前道:“真君,以我之见,这道人不怀好意,不可相信。”

杨戬道:“怎么讲?”

康太尉道:“真君明鉴。且先不说那牛魔王手中是否真有盘古斧,也且不说这盘古斧是否就真能劈开华山——就算这些都属实,难不成真君还真去求那牛魔王相助不成?”

直健将军闻言,不以为然道:“大哥差了,倘若那牛魔王手中真有那什么盘古斧,真能劈开华山。那我们便去翠云山夺来就是,何需求他相助。”康太尉皱眉,喝道:“老六,你平素除了打猎,就不曾留心些时事么。去翠云山夺来?只怕我们还未踏入翠云山,就已经被踏成肉饼了,你知道如今牛魔王手下有多少妖众?少说也有七八十万!”

众人默然。大家住在这灌江口,介于南瞻部州和西牛贺州之间,算是三不管的地带,乐得逍遥。但平素听闻风声,自然也知道女娲复起,妖族大兴的事情。牛魔王如今是西牛贺州第一巨妖,奉了女娲娘娘旨意,背后有上古妖国罗刹国的支持,盘踞翠云山、积雷山、火焰山、八百里钻头山等等广大地域,天下万妖纷纷来投奔。康太尉方才说七八十万,只怕都还是保守估计。

杨戬手下,如今除了华山六兄弟,还有一千二百草头神,虽然也是追随他多年,能征惯战,颇有神通。但这点实力,要去和牛魔王对抗,任是谁也知道死路一条。何况牛魔王并非势单力薄,他还有六个兄弟帮衬。

见直健将军不再言语,康太尉又道:“那道人的意思,分明是要真君去求那牛魔王相助。真君,你为老夫人和天帝反目,三界谁不敬佩你是个大英雄,大孝子;你在这灌江口护佑一方黎民,哪家百姓不说你是个好神仙。但那牛魔王可是个妖怪,又曾经是截教门人,你却是玉虚弟子,你若是去求他相助,和他结交,那便是大大违背了师门规矩,真君,你要三思。”

姚太尉也上前道:“真君,大哥说得有理。妖怪就是妖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怎么可能会帮我们。依兄弟看,这其中必有阴谋。”

杨戬道:“什么阴谋?”

姚太尉道:“真君请想。这陆压道人是天帝之子,必定秉承天帝的意思。他劝说真君去求牛魔王相助,这分明就是个大圈套。如果真君上当,到时候天帝就能以勾结妖怪的罪名,名正言顺地来处置真君,而且因为是结交妖怪,道门中人也都无话可说,只怕反而还会相助天帝。”

直健将军称赞道:“三哥聪明,说得有理。那牛鼻子肯定是这个主意,真君万万不可上当。”

杨戬不语,过了半响,道:“陆压打什么主意,且先不管。但他的话却说得不错,谁助我救母亲,谁就是重重得罪天帝,所以我求别人都无用。这世界上不怕得罪天帝的,除了妖族,我还能找谁?”

康太尉大惊,道:“真君,你当真要去求那牛魔王?”

杨戬微微冷笑,道:“求他倒不必。牛魔王未必就没什么事情要求到我的,大家做交易便是。”

康太尉劝道:“真君,陆压的话不可尽信。牛魔王手中未必有什么盘古斧,就算真有,也未必就能劈开华山。老三说得对,如果真君真去翠云山,那天庭要说真君结交妖怪,可就分辨不清了。”

杨戬笑道:“结交妖怪就结交妖怪,本就不用分辨。如果牛魔王手里没什么盘古斧,到时候我再去找那陆压算账不迟。嘿嘿,天帝想对付我,难道我杨戬还怕了不成。”

康太尉见状,知道无可再劝。杨戬几百年来苦心积虑,就是要救出母亲,如今陆压给了一线希望,杨戬如何肯放过?以他心高气傲的性子,就算真是天帝的圈套,他也照样要闯进去。想了想,道:“真君,依我看,不如让我先去翠云山见见牛魔王,打探打探,如若陆压所说属实,真君再去不迟。”

杨戬道:“不必,你去我去,又有什么区别了,天下谁不知道你们几个是我好兄弟,你出面就等于我出面。”伸手拍了拍康太尉肩膀,对姚太尉道:“准备些礼物,明日我去翠云山一趟,你们不用随我去了,留在家里就好。”康太尉劝道:“真君,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翠云山是牛魔王的老巢,真君不宜孤身前往。”杨戬笑道:“我要走,谁还能拦得住我?放心便是。”不再多言。

第三章 大道万千,各取其一

且不说杨戬和六兄弟商议。这边翠云山中,宴席正酣,牛魔王招手,将红孩儿叫过来,道:“你既为男儿,如今也已经长大,神通炼成,该当自立一方了,不可总托庇父母膝下。”遂取过一面牛角令牌来,交与红孩儿,道:“持此令牌,去八百里钻头山,有一座枯松涧,涧中有一座火云洞。现在是你如意叔叔在那里镇守,你去替回他来。钻头山自此归你管辖,要好生着意了。”红孩儿连声答应。

饮酒罢,诸人作别。鹏魔王腾在高空中,将身一抖,现出本相来,乃是一只金翅大鹏鸟,两翼宽近百里,遮天蔽日,巨大无比。狮驼王、白象王都跳上鹏背,与牛魔王等拱手作别。大鹏扇动双翅,狂风猎猎,倏忽间便消失在天际。玉藻悄声对李承乾道:“这金翅大鹏是凤凰次子,论起来,与你那位孔雀明王师叔是兄弟。他这一翅扇去,便有九万里,其快无比。”

蛟魔王也告辞,先回碧波谭,他统领部属,素来讲究“精锐”二字,不喜欢人多势众。如今碧波谭中,只有千余水妖,以纳迦族八大纳迦龙统领,人数虽少,却个个都有金仙乃至太乙散仙的实力。那九头鸟鬼车又来过一次,蛟魔王自己都无需出手,派遣八大纳迦龙一拥而上,便将鬼车杀败了,再不敢来。猕猴王和孙悟空如今都是一方大妖王,手下统领千万妖众,事务繁多,又在东胜神州,怕离家日久,被道门中人乘机偷袭,也需早早回去。唯有李承乾和玉藻,左右无事,告辞出来,便随意闲游。

西牛贺州多山岭,李承乾和玉藻一路闲游,看不尽的风光景致。却只是有一般不好,这些山岭中,大多都有妖怪盘踞,往往正赏玩间,突然跳出几个舞枪弄棒的小妖来,虽然不惧,总未免大煞风景,让人兴致顿失。

游了半日,忽然见西南天空中,虹光绽放,宝焰缤纷,种种异像妙景浮现,照耀虚空。李承乾心中诧异,道:“那是什么地方?”和玉藻腾云过去,待得近前,虹光宝焰又都倏忽消失不见。从云端往下一看,原来是一座高山,只见山南有青松碧桧,山北有绿柳红桃,涧下有滔滔绿水,崖前有朵朵祥云。山禽对语,仙鹤齐飞,千般琼花,万般异草,乃是个极幽静清雅之处。山岭中亦看不到半点妖气怪氛,李承乾和玉藻心下欢喜,便落下云头,沿着山路行来。

行了半日,玉藻见李承乾虽然欢喜,眉宇间却总隐隐有些忧愁之色,心中不禁暗暗叹息。又走了一段,看见一颗参天古树,粗可十人合抱,高近千丈。树冠上有个黑黝黝的圆形之物,仿佛是个巨大鸟巢。树根虬结盘杂,露出地面,像是一条条木龙。两人在树根上坐下,玉藻道:“承乾,你若不喜欢这里,我们去别处看看可好。”

李承乾一愣,笑道:“说哪里话,这里风景比起花果山来都不逊色,我怎会不喜欢。”玉藻道:“我见你好像总是不甚开心的样子。”李承乾默然,道:“没有。”玉藻道:“何必骗我,你还想着姐姐是不是?”

李承乾叹道:“也不是……玉藻,我心中着实乱得很。”玉藻轻轻握住他的手,道:“说与我听听好么,或许我能出些主意。”李承乾道:“大劫将至,三界纷乱,女娇如今为人皇,只怕躲不过这场劫运,我担心得很。”玉藻安慰道:“承乾,你放心便是。姐姐是奉女娲娘娘之命,娘娘自然会翼护于她。”李承乾冷笑道:“这次是五千年一次的灭世大劫,就连我师父也说自己有杀劫临身,女娲自顾不暇,又焉能翼护女娇。”

玉藻默然半响,道:“承乾,上次在太素天,娘娘说得话却也不错。你如今已经有五德之身,未必不能成就混元,到时候姐姐就算有什么危难,你也能救得。”李承乾摇头道:“混元大道,哪里是那般容易成就的。我也曾听说过,三清道尊修行近五百年,方才证得混元;我师父也修行近五百年,方才在菩提树下一遭悟道。我纵然有五德之身,难道资质还能比三清道尊和师父更出色么。大劫眼看就至,我却哪里能等得及这五百年。”

玉藻亦不能回答。李承乾笑道:“罢了,多想无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玉藻,我记得你以前有个玉石琵琶的,怎么没见到了。”玉藻微微一笑,虚空探手,取出那只玉石琵琶来,玉指拨动,轻轻弹奏出一首曲子,正是那广陵散。当日在辽东,玉藻和李承乾第一次见到时弹过的。

一曲奏完,玉藻放下琵琶,笑道:“许久未曾试过了,手法有些生疏。”李承乾正要说话,却听得头顶有人称赞道:“好一曲广陵散。不想嵇康没后,还能在人间闻此佳音。”

李承乾和玉藻一齐抬头,就见那巨大鸟巢之中,走出一个人来,随风飘下,近前施礼。乃是个光头赤足的和尚,一身大红僧袍,手执念珠,脸上光莹如玉,微微含笑,道:“贫僧独居于此,闻君弹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来听耳,还望勿怪。”李承乾连忙还礼,道:“闲游至此,内子偶弹一曲,不想惊扰法师清修。法师既然雅好音律,便是同道中人,正要请教才是。敢问法师法号,宝刹何处?”心中暗凛,这和尚原来就在自己头上,居然一直不曾发觉,那方才所说的话,岂不都被他听见了?且先不多说,想探听这和尚来历。

和尚道:“山野小僧,无名无姓,哪有什么法号。我看两位施主丰神俊朗,气度不凡,似乎不是这浮屠山左近人氏。”李承乾道:“原来此山名浮屠山?我两人确实并非本地人氏,乃是南瞻部州大唐子民。”和尚道:“原来是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