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衣侦探-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76年,苏联空军中尉别连科不满苏联当局的政策,驾驶着最新式的“米格25”叛逃。美国和日本的飞机专家们,在东京以北60英里的一个飞机库里,拆开了那架“米格25”,获知了苏联的许多军事秘密。

别连科中尉被护送美国。美国参议院立法委员会通过了特别法令,批准别连科在美国的永久居住权。

不过,别连科虽然住在美国,也并不感到安全。苏联的克格勃特务无孔不入。为了确保别连科的安全。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别连科进行了改容手术,使他的面貌变得认不出来,然后改名换姓,秘密地安排在一个地方隐居。这么一来,苏联克格勃特务想暗害别连科,就颇费周折了。

如今,美国已有数百名“改容师”从事改容营业。改容手术费高昂。他们能把圆脸改成长脸,大眼睛改成小眼睛,鹰勾鼻改成扁平鼻……,手术在秘密状态中进行的。改容师为改容者绝对保密。

在美国,金钱就是一切。一些监狱里释放的罪犯,花高价改容,使别人认不出来,然后变本加厉地进行偷盗,甚至偷到改容师头上去。改容师遭劫,却又不敢声张——他用医术为犯罪分子服务,这本身就已触犯了法律。他,只好忍声吞气,自食其果!

在我国,这几年整容外科发展很快,不少医院都开设了整容门诊部。我国的整容医学,为的是化丑为美,消除一些生理缺陷,使患者转忧为喜,生活愉快。

现在最常用、最普通的整容方法,是用注射器注射硅橡胶。硅橡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注入人体后,不会产生不良的副作用。

上海市的一位中学教师,患“右面颊萎缩症”已十来年。每当他走上讲台,面对着学生们投来的目光,总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整容医师在他的右面颊注射了硅橡胶,手术只花了几分钟,就消除了他十多年的精神痛苦。

消息不胫而走。福州两位因鼻梁低凹而感到不快的姑娘,远道赶到上海。才一分钟,注射了硅橡胶,两位姑娘都变得十分俊美,欢天喜地地回去了……。

墨水瓶里的间谍

一个德国纳粹间谍被捕了。在他的住处,搜出许多氨基比林药片和牙签。

审讯开始了。

“你干吗带那么多氨基比林药片?”

“我常常偏头痛。那是一种解痛药。”

“你干吗带那么多牙签?”

“我的牙齿不好。吃了肉,老塞牙缝,要用牙签。”

然而,经过暗地里的观察,他并没有饭后剔牙的习惯,而且偏头痛也没有经常发作。

经牙医检查,他的牙齿长得整齐,不大会“塞肉”。

他,被判处20年徒刑!

为什么呢?

因为法官经过仔细调查:那氨基比林药片,用水冲开以后,便成了一种无色“墨水”。用牙签蘸着,写在纸上,看不见字迹。然而,这样的密写信用特殊的方法处理后,纸上的字便清楚地显示出来。当地查获的好几封密写信,就是用这种方法写的。一核对,正是那纳粹间谍的笔迹……。

密写,是间谍们常用的秘密传递情报的手段。看似白纸,经过显影,便出现字迹,这就是密写。也有的是在白纸上写些无关紧要的话,而显影之后,在行间出现“潜台词”。

密写,最普通的是用米汤水写在纸上,用碘酒一喷,便显出蓝字。如今,这种密写技术,早已老掉牙了。

1974年2月25日,我公安部门在北京东北部西坝河桥下,抓获了某国派遣的间谍分子李××。李××的身上带着一些大头针。

带大头针干嘛?

哦,大头针是空心的,里面装着干的密写剂。原来,大头针是一枝密写笔!

间谍们真是挖空心思,“发明”种种密写工具。

有的间谍身带火柴。这些火柴看似平常,一划就着,可以点燃香烟。然而,把火柴的灰烬用水一泡,那便是一种特殊的密写墨水。因为这些火柴杆,事先用密写药剂浸泡。

还有一种“密写复写纸”,复写之后,字迹看不见。然而,采用特殊的药剂显影,便出现清晰的字迹。

各间谍机关都招收了化学专家。这些专家的才智,花费在墨水瓶里!他们绞尽脑计,利用化学反应。发明了一种又一种密写剂及其相应的显影剂。

如果说密写剂是锁的话,显影剂就是钥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种密写剂,要用一种相应的显影剂才能显示字迹。

对密写剂的要求是,写出来的字迹是无色的;

对显影剂的要求是,能把无色的字迹变为有色。

密写信,常常通过邮局投递。由于字迹无色,不易被人发觉。

然而,反间谍机关长期跟间谍们打交道,对密写剂的种类、成分及其显影规律,也掌握了八九不离十,因此,往往能很快配出开“锁”的“钥匙”。

间谍机关的化学专家们呢?又努力创造新花招,发明新的密写剂,使反间谍机关无法显影。

间谍和反间谍,就这样无休止地展开斗争,如同孙悟空智斗牛魔王一样。

不过,这种斗争,只是在小小的墨水瓶里激烈地进行……

秘密传递情报

一个间谍落网了。

在她的身上和行李中,查不出什么可疑的东西。

在她的小巧而精美的手提包里,两块巧克力引起了注意。

一位年轻的反间谍人员拿出了小刀,打算切开检查,立即被他的上司阻止了。

上司拿走了巧克力,在暗室里才打开。

哦,这是带“馅儿”的巧克力!

这“馅儿”不是别的,正是一卷未经冲洗的微型胶卷。

倘若不是上司富有经验,让那位年轻的助手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开的话,对不起,胶卷曝光了,那就抓不住罪证了。

除了用密写信件传递情报之外,间谍们的花招真不少。反间谍机关把间谍们用来装运情报的东西,戏称“集装箱”。

那巧克力,只不过是“集装箱”中的一种。

肥皂、香烟、热水瓶夹层、衣服夹层、帽沿、鞋跟、罐头……,都曾成为间谍们的“集装箱”。

有的间谍机关甚至制成了外貌与普通硬币一模一样的空心盒子,里面放着微型胶卷。这样,间谍们只消装成买什么东西,在交钱、找钱的一刹那,神不知鬼不觉,一盘微型胶卷就从一个间谍手中交到另一间谍手中。

他们所传递的微型胶卷,往往不冲洗。这样,反间谍人员一不小心,即使查到了微型胶卷,当即全部曝光,等于销毁了罪证。再说,即使微型胶卷是在暗室里被拆出来,可是,这些微型胶卷往往只有特别配方的显影剂才能显影。不掌握这把“钥匙”,还是白搭!

间谍们使用的微型照相机,已经越来越小,最小的直径只有2厘米。这些微型照相机装在手表、伞柄、自来水笔、钱包里。它可以把15×20厘米大小的文件,缩拍到1×1。5毫米。

间谍活动无孔不入,使各国的驻外使馆深感不安。

各国政府和它的驻外使馆之间,除了用长途电话、密码电报联系之外,常常有许多机密文件要往返运送。这些机密文件,显然是间谍们瞩目的。

怎么办呢?

如今,很多国家制造了特殊的“集运箱”,以运送重要的外交文件。

这种“集运箱”叫做“信使箱”。它是钢制的匣子用密码锁锁上。箱内装有自爆装置。

如果不知道密码,用强力开箱,自爆装置便爆炸。把箱内的文件炸得粉碎。

也有的“信使箱”里装的是磁带。磁带上记录着驻外使馆人员汇报工作的话音,或者政府领导对使馆工作发表的谈话。这种“信使箱”装了自动消磁装置,一旦用强力开箱,得到的不过是一卷卷无声磁带——因为自动消磁带装置已把磁带上的声音统统抹去!

天空中的间谍

1960年5月1日,高空中的一声爆炸,震惊了世界,一架美国高空侦察机飞入苏联内陆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附近,被苏联地对空导弹击中。飞机被击毁,飞行员加里·鲍尔斯在飞机坠落时跳伞,被苏联俘获。

苏联公布了飞机残骸照片和生擒鲍尔斯的照片。

这架飞机,便是在高空中进行间谍活动的U…2飞机。

1960年5月14日,美、苏、英、法4国首脑会议在巴黎召开。赫鲁晓夫努气冲冲地要美国总统艾林豪威尔就“U…2飞机事件”进行道歉,艾森豪威尔不予置理,弄得4国首脑会议不欢而散。

其实,早在1955年,美国凯利·约翰逊便设计了U…2飞机。从1956年起,U…2飞机便在苏联上空进行间谍活动。

美国中央情报局副局长弗农·阿·沃尔斯特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这样谈及U…2飞机:

“在1960年之前,这种飞机已经在苏联上空飞行了将近4年,飞机上装有非常完善的照相机,对苏联内部活动的情况和生产武器的情况拍摄了大量照片。苏联人用雷达和肉眼观察到有飞机飞越他们的领空,但是公开抗议或承认有此事情,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奇耻大辱。于是他们默不作声着手发展地对空导弹来射击U…2飞机。在这近4年里,许多U…2飞机在航程中没有一架受到严重的威胁,而这种侦察飞机已成为日常工作。当然,美国总统是知道整个计划的,而美国政府的高级官员也由于拿到飞行所得的高级情报而了解到一些情况。这种照片使美国人看到铁幕后面的大工厂和军事基地进行活动的第一手材料。”

U…2飞机的制造成功,标志着间谍活动从地面上升到高空。地对空导弹击落U…2飞机,意味着高空也成为间谍和反间谍角逐的场所。

U…2飞机,也就是高空侦察机。那个被击落的美国飞行员鲍尔斯曾在他的回忆录《越界飞行》中,很具体地加以描绘:

“全机银灰色。机冀是最为触目的。机身长约40英尺。机翼伸展竟达80多英尺。就像巨鸟的翅膀那样,在地面时稍稍下垂,在空气急流中,可以看得出在拍动。

“这就是U…2,基本上是有马力的滑翔机,在滑翔机的壳子里装上喷气机的引擎。不同之点是,它具有的性能,是滑翔机或喷气机从来所未有的。它能飞到以前的飞机从未达到过的高度,而且每次可以保持这一高度数小时。

“U…2起飞,不需要长跑道,1000英尺就够了。爬高快得惊人。

“1955年8月29日,英国空军联队长华尔特·福·吉伯驾驶一架堪培拉式B型喷气轰炸机,创造了飞行高度的国际新纪录,到达65889英尺。我们每天都打破这个纪录,而且每次都可以在比这更高的空中逗留数小时。我们的飞行高度是68000英尺。

“如果下面的天气很好,从这个高度远眺,景色非凡,整个地面就成了一幅巨大的活地图。

“任何其他人从来没有飞得那么高,而我飞了。只有一件事不如意:我不能吹给外界人听……。

U…2飞机上装有高空照相机。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当时是怎样准备发射的,发射场在哪里,宇宙火箭有多高,美国用U…2飞机侦察得清清楚楚。美国中央情报局甚至还把U…2飞机拍摄的苏联卫星发射场照片拿给法国总统戴高乐看!

由于U…2飞机被击落,美国的空中间谍活动才昭然于世。

U…2飞机同样不断在中国上空进行侦察飞行。我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用地对空导弹,分别在1962年9月9日、1963年11月1日、1965年1月10日、1967年9月8日,在我华东及华北地区上空击落了4架美制蒋军U…2型高空侦察机。这些飞机的残骸,如今成为北京军事博物馆的展品。

太空间谍战

间谍和反间谍斗争,从地面发展到空中,到高空,如今已发展到太空。

1985年1月25日,美国发射的“发现号”航天飞机,携带了一颗间谍卫星进入太空,用来侦察苏联、亚洲、欧洲的军事活动。

今天,曾经飞入太空的间谍卫星,数以千计。就在你看这本书的时候,在你的头顶上,恐怕就有间谍卫星在飞行!

说起间谍卫星,不能不提及1960年5月14日巴黎“4国首脑会议”开幕那天富有戏剧性的小插曲。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副局长沃尔特斯以美国代表团翻译的身份,出席了会议。他在回忆录中,以风趣的笔调,记述了赫鲁晓夫向美国总统当面提出抗议时他目击的情景:

“当赫鲁晓夫念到稿子中关于美国飞机飞越苏联领空时,他的手直指天花板,似乎此时此刻有一架U…2飞机在我们头顶上飞着。他说:‘我被人飞越了!’

“戴高乐插话说,他也被人飞越了。

“赫鲁晓夫问道:‘是你的美国盟友吗?’

“戴高乐回答说:‘不,是你。昨天,就在你从莫斯科出发之前,你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给我们强烈的印象是它要在法国领空飞越18次,但并没有得到许可。我怎么能相信你们就不会利用卫星上的照相机拍摄法国的照片呢?’

“戴高乐双臂往胸前一交叉,以询问的目光盯着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张口结舌。接着,他的脸上显露出非常愉快的表情。他双手高举过头,清楚地说:‘天晓得我的双手是干于净净的。你不能认为我们会于那种事吧?’

“戴高乐说:‘那么,你们是怎么拍摄那些月球背面的照片的呢?你们还曾振振有词,引以为骄傲地给我们看哩!’

“赫鲁晓夫说:‘噢,只有在那颗卫星上我们安装了照相机。’

“戴高乐说:‘噢,你们只有在那颗卫星上安装了照相机。天晓得,请继续念你的稿子吧。’

“这一番交锋搞得赫鲁晓夫慌了手脚,他在念那冗长的声明时,双手越发颤抖了……”。

这确实是戏剧性的交锋:你在我的领空用U…2飞机侦察,我在你的领空用间谍卫星侦察……。

如今,间谍卫星已成了世界上“公开的秘密”。间谍卫星又叫侦察卫星,装有高分辨率的照相机,在太空中俯摄军事目标。

比起侦察飞机来,侦察卫星有几大优点:

第一,飞得快。侦察卫星的飞行速度,一般可达每小时3万里,比飞机快几十倍。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侦察辽阔的区域;

第二视野大。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侦察卫星比飞机高得多。如果高度为300公里的话,它可以拍摄几千平方公里的范围;

另外,卫星上没有发动机的震动没有大气的干扰,也有利于摄影。

除了拍照之外,侦察卫星也可以用来在太空中”窃听”——截获其他国家通讯卫星中的机密电波,发回本国的地面站记录下来。

现在的侦察卫星,可以拍出墙上的大字标语。有些外国记者甚至认为侦察卫星可以“查明”地面上的士兵是否刚刚刮过胡子。侦察飞机飞得比侦察卫星低,对于细节可以拍得更清楚些。正因为这样,在侦察卫星满天飞的时代,侦察飞机依然经常出动。

跟其他人造地球卫星相比,侦察卫星往往具有这么一些特点:

第一,轨道低。太高了,离地面太远无法侦察;

第二,寿命短。因为轨道低,卫星受到地球的引力也大,飞不了多久,便被吸人大气层坠毁;

第三,数量多。因为寿命短,不得不三天两头发射侦察卫星,以代替那些坠毁了的伙伴。

其实,第三个特点是由第二个特点决定的,第二个特点则由第一个特点决定的,而第一个特点则由侦察卫星的使命所决定的。

有的侦察卫星的寿命,只有几天而已。

尽管美国遮遮掩掩,羞羞答答,从不公布它发射的侦察卫星的数目。然而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据统计,美国从1959年2月28日起,至1962年4月18日,发射了39颗侦察卫星。由于尝到了“甜头”,美国发射侦察卫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中东战争期间,有时在一天之内美国连发几颗侦察卫星。

侦察卫星拍摄的照片,可以通过电传,发回地球。但是,你能接收,我也能接收,容易泄密。再说,电传发回的照片清晰度不够高。

怎么办呢?

人们发明了“回收技术”:通过遥控指令,当侦察卫星完成拍摄任务之后,自动把胶卷放人回收舱,返回地球。回收舱能够准确地在预定地点着陆。人们可以从回收舱内取回“太空照片”。现在,凡是具备回收舱的人造卫星,十有八九是侦察卫星。

寂静的太空不平静。如今,它不仅成了各国间谍卫星活动的领域,甚至发生“太空战争”:人们正在筹划用航天飞机接近别国的侦察卫星,用机械手把它“抓获”;也有的在筹划用一种特殊的拦截卫星发射激光,以“杀伤”对方的侦察卫星……。

间谍和反间谍的斗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翻新花样,愈演愈烈。

工业间谍

英国的一家纺织工厂门口,忽然冒出了一家日本饭店。

这家饭店是“夫妻老婆店”,一对日本夫妇又是老板又是服务员。

他们的饭菜经济实惠,服务态度又好,很快就吸引了许多纺织工人。

这对日本夫妇很快就跟工人们混熟了,跟工厂门卫混熟了。有时,还常常进工厂,到车间里给工人送饭……。

这家日本饭店开设了一年之后,尽管生意越来越兴隆,那对日本夫妇似乎还是留恋故乡,终于又回去了。

后来,这家英国纺织工厂的总工程师访问日本,当总工程师听说一家日本纺织厂已经采用他们的纺织新技术,便去访问。

一进厂门,日本厂长夫妇前来迎接。英国纺织厂总工程师觉得面熟,好象在哪儿见过。

对啦,那不正是在厂门口开饭店的日本夫妇吗?

直到这时,英国纺织厂的总工程师才恍然大悟:这对日本夫妇,原来是“工业间谍”!他们借口开饭店,刺探英国纺织新技术……。

一提起间谍,人们的印象中总是以为窃取别国政治、军事机密的。不,如今不少间谍专门从事窃取别国工业生产机密和经济情报,叫做“工业间谍”。

当今,世界上的工业间谍人数众多,活动频繁。法国军事情报机关首脑兰区文就曾经指出:光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用于工业间谍活动的经费预算,就等于法国所有情报机关合在一起的预算!

这话不假。美国报刊也曾这样透露:根据对美国1558家公司进行的调查表明,其中1324家公司公开承认,他们都雇佣了工业间谍,以求在竞争中搞垮对方。有三分之一的公司,拥有自己独立的“工业间谍网”!

美国报刊对工业间谍无孔不入的活动,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

“工业间谍使用最现代化的技术。美国参议院一个委员会进行了一次有关工业间谍活动调查,列举了其中一些超现代化的装备:装在自来水笔和打火机内的录音机;超微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