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只拔光了毛的公鸡,并且向着众人大声说,‘看哪,这就是柏拉图说的人’。”
莎莉被谢惠仁夸张而且调皮的语调逗乐了,她一直以为这是个笑话,没想到是真的。
谢惠仁继续说着,“这就是典型的以特征组合成概念,其实这样不对。就好像有人说感激不是爱,可是,爱却不能没有感激。那么,你能说有了感激却没有爱意吗?感激可是爱的一部分,对很多人来说,感激是爱的前奏。而爱到最后,是对对方一辈子的感激啊。爱情是没有完美的定义的,我们只是习惯于将它的特征组合成大致的轮廓,以此来替代这个概念。”
莎莉微微点着头,这下她听明白了,她觉得他说得对。
“所以,我说爱情就像宗教,很多人都宣称信佛,信上帝,可是,又有多少人是在凑热闹,他们真正懂得佛和上帝吗。事实上,爱情和宗教都是人的一生中所需要的,它们给人安慰,给人梦想,给人希望和勇气,可是,似乎没有人真正明白它们在哪里,这就像我们都知道活着需要氧气,可我们谁也说不清吸入的一口气中,哪些是氧气,氧气又有多少。”
我可不想知道那么清楚,我只需要知道你是我的氧气就足够了。莎莉暗暗地跟自己说。
33
车子行驶了快五个小时,在中途他们换了几次手,毕竟他们都不是善于开高速公路的,枯燥的路面很容易让人疲劳。然而他们却都很兴奋,聊着天,时间过得很快,准确地说,是很愉快。
不过,后来他们尽量不聊有关爱情的话题了,似乎他们都感觉到,一聊到那个,气氛就有些尴尬,说话也变得小心翼翼起来。谢惠仁给她讲了些学校里的趣事,比如现在的大学生把蓝牙耳机塞到耳朵里作弊,考试过后,排队到校医院耳科取耳机。
已经进入韶关的地界了,这时莎莉才想起来,他们是有事情来的,而不是做一次长途旅行。
“嗯,你说我们今天要找什么来着?”
谢惠仁不禁皱了下眉,愉快的时光暂时过去了,现在,该他解决难题了。事实上,这一次纯粹是碰运气,他也根本没有把握。谁知道呢,“渠隐於柱'霸气 书库 。。'”——“他隐藏在柱子里?”可是,他隐隐感觉这个猜测是有希望的,至少是个很大胆、很奇妙的猜测,为了印证这个神奇的密码,他觉得有必要试一试。
让他感觉奇妙的,无疑就是那三个字,“柱间史”。一段藏在柱子里的历史,一位藏在柱子里的菩萨。
可是,要给莎莉这个对佛教历史知识不太了解的人讲解这个复杂的、历史和神话掺杂的故事,确实有些不容易呢。谢惠仁想了想,似乎在思考怎么能让莎莉尽快地明白这段故事。
正文 第54节:(54)
他决定单刀直入,至于莎莉有什么问题,他可以随时解释。“今天我们得找一件宝贝,我猜想它藏在寺庙里。”
“不是说在柱子里吗?”
“没错,在柱子里。”谢惠仁决定从这儿开始讲起,“据我昨天找到的线索,佛教史上确实有本典籍是藏在柱子里的。”
“不是说一个人吗,‘渠’?”
“是啊,这部书讲的就是一个人,一个挺有名的人啊。”
“谁呀,你一直没告诉我。”
谢惠仁看了看她,他似乎担心说出这个人会让莎莉吃惊,“嗯,是……松赞干布。”
“什么?!”莎莉确实不敢相信,不过她在早晨的时候,看到谢惠仁手里拿的是一本关于藏传佛教的书,“怎么一下子弄到西藏去了?”
“我看到的时候,也是难以置信。”谢惠仁坦白地说,“所以,我说过,我今天是在碰运气。”
“可碰运气总得有点根据啊。”
“根据嘛,确实是有的,因为这本关于松赞干布的书,确实是藏传佛教的圣物,千百年来,藏族的史籍中有很多关于这本书的记载,或者记载的内容干脆就是从这本书里直接引用来的,比如五世达赖喇嘛著名的《西藏王臣记》里,也说其中的原始史料来源于它。可以说,它是藏族早期历史记载的源头。可是,千百年来,很多人、很多典籍里提到过这本书,然而谁都没有见过。”
“又是个神秘失踪?”莎莉笑了,这两天来,“神秘失踪”这个词似乎跟定他们了。
“这可说来话长了。我跟你说过,中国历史上有过四次大的‘灭佛’活动。”
莎莉点点头,那时他们判断佛头的密码指示了一次“灭佛”活动中被埋藏的佛教珍宝。
“实际上,西藏也有一次时间很长的类似时期,那是9世纪中叶的事情,叫做‘郎达玛禁佛’,持续了一百年左右。在这之前的藏族地区佛教发展时期叫‘前弘期’,后面的叫‘后弘期’(注释43)。‘前弘期’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迎娶了唐帝国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墀尊公主,建立了大昭寺和小昭寺。在那本书里记载,她们分别带来了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和8岁等身像,而这两尊佛像,是佛陀涅槃前亲自开光的啊。”
“啊?”莎莉张大了嘴巴。
谢惠仁一笑,“书里就是这么写的。我更愿意相信是个美丽的传说。”
他继续说着,“相传,在8、9世纪的时候,藏传佛教中很有名的莲花生大师——据说他是佛陀转世,在莲花中生出来的,所以叫做莲花生大师——他把写好的佛教典籍埋藏在地下或山洞中,为后世流传。相传埋了108个地点。这叫‘伏藏’。其实,这是古印度佛教的一个方法,并不是西藏佛教的发明。禁佛时期过去后,很多人陆续发现了埋藏的典籍,这叫‘掘藏’,发现典籍的人叫‘掘藏师’——‘掘藏师’在藏传佛教里都是很受尊重的。那些被发现的‘伏藏’,也成为研究西藏早期历史和佛教的很珍贵的材料。据说,现在也有‘掘藏师’呢。”
“哦。”莎莉听了个大概,虽然脑子听得一团乱麻,但还是懂了一些,“那么,你说的那本书就是‘掘藏’找到的?”
“对啊。相传是‘后弘期’很重要的印度僧人阿底峡尊者(注释44)在大昭寺释迦佛殿前的一根柱子顶端找到的。据说阿底峡来中国,是当时西藏的王出家后用赎身的钱重金请来的。而他发现的这本书就是松赞干布的传记,叫《遗训金鬘》,俗称《柱间史》。”
他隐藏在柱子里。
谢惠仁轻松地靠在座椅里,他感觉浑身舒展。这个谜,绕得可够远的。“渠隐於柱”,谁会想到竟然是一本在传说中出现的书,而这本书,只有俗称才叫《柱间史》。
这是谁设的谜?
谁会把谜设到藏传佛教里去?
谢惠仁暗自笑了,松赞干布,在位时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西藏文字,而西藏文字,则是他派出的十几个大臣,跋山涉水走到印度学习梵语,历经坎坷回到西藏后,根据梵语拼音字母的发音和写法创造的。据说,松赞干布派出去的十几个人,有的病死了,有的失踪了,有的干脆在印度不回来了,最后学成归来的,只有两三个了。
然而西藏文字却最大程度地贴近了梵语的发音,由西藏文字翻译的古印度佛教典籍,似乎更完整地保留了印度佛经的原汁原味,而且,藏传佛教的典籍中,有很多是汉译佛经中没有的,或者是已经遗失的,只能从藏传佛经中重新翻译过来。现在比较热门的学问,就是将藏语佛经翻译成汉语,再与古代汉译佛经对比,往往能有惊奇的发现。
现在,他们的车子已经接近乡村的那间已经毁弃的寺庙了,谢惠仁还记得前一天看到的情景,大雄宝殿前的两根柱子,曾经被火焚烧过。
正文 第55节:(55)
那里,会藏着什么呢?
只有佛祖知道。
谢惠仁想到这里的时候,不禁笑了。
只有佛祖知道,这句话用在这里可是太绝妙了。
突然,莎莉想起来什么,又问道:“你不是说那本书早就失传了吗?”
“是失传了,千百年来,谈论这本书的人太多了,可是没有人见过。也许它又被藏起来了,因为这本书的跋里写着,‘此书极为难得,且不可轻易示之于人’。所以,得到它的抄本的本来就极少,而且藏在寺庙中,也不肯轻易拿出来。”
“那你怎么知道的?”
谢惠仁笑了,他想逗逗莎莉,“看过电影《天下无贼》吗?”
这和那本书有什么关系?莎莉愣了,不过她很快就明白,这是谢惠仁惯用的解密方法,他总能想到一些好玩的事情,把那些复杂深奥的佛学知识跟生活联系起来。她点点头,“看过,很有意思。”
“那你说,刘若英拜佛的地方是哪里?”
“西藏啊。”
唉,谢惠仁暗自叹气,太多的人以为那就是西藏呢,还有人十分肯定地指出那就是布达拉宫、大昭寺什么的,其实,这只不过是导演的移花接木,况且,导演也没说那是西藏啊。
“不对,那是甘肃的拉卜楞寺,拉卜楞在藏语里的原意就是‘佛邸’,这是藏传佛教很著名的一个寺,也是格鲁派六大丛林之一。它可是个藏传佛教的宝库,仅仅图书就有两万多函。这本《柱间史》就是他们的镇寺之宝啊,据说是用银汁写的。”(注释45)
莎莉惊讶地问:“啊?用银汁写的?你见过?”
“我倒没见过,它可不是我这样的人能见到的啊。不过,1982年,当时的十世班禅大师亲自过问,将这本书出了藏文版,2000年,又出了中文版。如果早几年,这个谜我也许就破不了啦。”
“不。”莎莉调皮地说,“那你也能破,我相信你。”
谢惠仁很幸福地笑了。
34
车子停在山脚下,两个人步行上了山。这次谢惠仁穿了双软底的休闲皮鞋,走起山路来还算轻快。只不过肩头扛着一把重重的锄头,让他感觉很不自然。
这是车子经过附近的农户时,谢惠仁临时想起来买的。当扛着它走回车子的时候,他看到莎莉瞪大了眼睛看着他,好像在看一个外星来客。
“这是干什么?”
谢惠仁装作很神秘的样子,轻声轻气地说,“别忘了,我们也许得挖宝啊。”
不过,谢惠仁现在却有些发愁了,锄头扛在肩上,每走一步山路都让他感觉加重了一些,压得他暗暗叫苦。说实话,虽然成长在乡村,可是谢惠仁根本不会干任何一丁点儿的农活,他还以为锄头跟铁锹一样轻巧呢。他开始担心那双拿惯了笔的手会不会使动这个家伙,看起来锄柄都被磨得光滑了,在他的肩头直打滑,他可想不出是怎么样粗糙的手能够攥住它。
到了山门前的空地,谢惠仁终于可以把锄头放下来,他的肩头活动着,另一只手揉着,看起来压得不轻。莎莉凑了过来,用她的小手轻轻地捶打着他的肩头,这让谢惠仁感觉舒服了很多,他回头冲莎莉笑了笑,突然脸色一沉,严肃地说,“佛门重地。”
莎莉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两人相视一笑。
“好了,我们得找个有柱子的地方了。”
他们刚要迈步往寺庙中走,莎莉拉了拉他的衣角,“哥,我记得,庙里好像没有柱子啊?”
这也确实是谢惠仁考虑过的,这间小庙,其实并不符合寺庙的建制,充其量,这也就是个供奉佛菩萨的庵罢了。正规的寺庙,在他们现在站的地方,应该有座山门殿的,而且一般是三道山门,分别是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合称为“三解脱门”。而且至少,应该把其中的一座盖成殿堂,里面塑两个金刚力士。
在《大宝积经》里说,有个法意太子,发誓说皈依佛后要当作金刚力士,所以他后来成为佛的五百名执金刚随从侍卫的首领,称为“密迹金刚”。本来是一个人,但是中国文化讲究对称,所以在塑像的时候又给加了一个,只不过一个张口,一个闭口。后人就根据他们的口型不同,说一个在发“啊”的音,一个在发“吽”的音,按佛家说法,这两个音是梵语开头和结尾的两个音,是一切言语音声的根本。到了后来,甚至有人说这两个金刚就是《封神演义》里的“哼哈二将”,越传越乱。
在山门殿之后,一般应该是钟楼和鼓楼,再之后的大殿是天王殿,里面的主尊是弥勒菩萨,其余的有四大天王和韦驮天。很多小寺将山门和天王殿合并在一起,并取消了钟楼和鼓楼。这已经是比较简单的建制了。可眼前这座寺庙,显然更加简陋,连天王殿都给取消了,只不过将山门做了重檐,看起来像个没有前后墙的殿罢了。进了山门,一眼望见的就是大雄宝殿,其余的建制,则统统看不到。
正文 第56节:(56)
谢惠仁回答莎莉,“这座寺庙确实是个小寺,没有那么全的建制,其实,我也想过这里没有柱子,我们尽量碰运气吧,找个像柱子的东西。”
这叫什么?莎莉暗自摇头,这可是胡闹。
谢惠仁突然想起件趣事,他指着山门前的一块空地,那里有块石头的基座,好像在以前上面应该立着什么东西。“你还记得不?原先这里有块石碑的。”
莎莉想了想,摇了摇头,“记不得了。”
“其实,即使是有,你也未必知道是什么了。”谢惠仁想着往事,笑眯眯地说,“当年那块石碑上的字就很模糊了,现在,不知道被哪个村民盖房子拿走了。”
莎莉还在回忆,不过显然她根本记不清楚了,那时她太小了,对一块不起眼的石碑根本也没有在意,“上面写的是什么字啊?”
“哈哈。”谢惠仁已经忍不住乐了起来,“其实我也不知道,是师父后来告诉我的。当年,到了节庆日,总会有乡民来寺庙供奉,他们有的不懂,供品中竟然还有酒。”
莎莉也笑了,“酒啊?这可不应该出现在寺庙里啊。”
“是呀。所以,石碑上刻着‘不许荤酒入山门’。这也是近代寺庙山门前常有的东西。”谢惠仁眼睛一转,故意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可是呀,后来有好喝酒的和尚,故意把这句话念成‘不许荤,酒入山门’。”
莎莉噗哧一下也乐了。
“所以啊,后来的碑文就改了一下词句,写着‘荤酒不许入山门’了。”谢惠仁想了想,惋惜地说,“可惜,寺庙经常不太重视保护这些东西,现在这种碑很少见了。其实,很多寺庙都有一些稀有的宝物,但是历来不受僧人的重视,慢慢就丢失或者毁坏了。”
“那你说,这里会不会有宝物?”
谢惠仁显出调皮的表情,像是逗一个小孩子似的,“也许呀。走,我们找宝去。”
进了山门,谢惠仁决定先到大殿里看看,很显然,有柱子的房子只能是大殿。
大殿墙外本来有四根木质的柱子,正如谢惠仁前一天看到的那样,已经被人焚烧过了,留下乌黑的火焚的痕迹。那柱子是立在石头砌的台基上的,那台基是由整块的大青石铺成,至少,谢惠仁不相信那底下会藏着什么东西。
先从最简单的地方下手,谢惠仁想,大殿中还有四根立柱,而大殿地面的砖石可是小块的,而且,谢惠仁清楚地记得,他小的时候那些砖就松动了,有的地方甚至残缺了几块。
进入大殿,莎莉吃惊地叫了一声。谢惠仁知道,她看到了大殿内残破的景象。虽然他早有心理准备,可他的吃惊程度也是不小。当年寺庙里的陈设虽然陈旧,却总是收拾得很干净,摆放得很整齐,然而现在,不是凌乱这个词就可以形容的,而是……有点像是战乱之后。谢惠仁不知道怎么想起这么个词,不过他认为还算贴切,香案被劈倒了,少了两条腿塌在一旁,蒲垫被撕碎,或者被踩踏过,乱七八糟地飞了一地,大殿的房顶显然也经过人为的破坏,有砖瓦和木头块落在地上。遭到破坏最严重的,无疑就是佛像。这是间小寺院,只供奉了释迦牟尼佛一尊佛像,无疑,唯一性让它承受了更多的破坏。
佛像已经被打破了,原先简易的背屏已经完全不见了,落在地上形成零散的碎片。佛像被钝器击打过,耳朵、手指等突出而薄弱的地方已经完全被毁坏,身子上的彩饰也斑驳得不成样子,露出里面的泥胎。现在,只能隐约看出它还在微笑着,目光依然柔和辽远。
佛光普照。
谢惠仁轻轻碰了碰莎莉,“还记得佛像原先的样子吗?”
莎莉摇了摇头,“不记得了,不过再怎么说,我也没想到会破坏成这个样子。”
谢惠仁点了点头,继续说着,“是啊,我还记得师父告诉我这尊佛像腿结的是‘吉祥座’,左手结的是‘定印’,右手结的是‘触地印’。这是释尊的‘成道相’。可惜,现在只能隐约看个大概了。”
莎莉也很惋惜地看着,突然微微笑了,说:“我记得你还打坐呢。”
谢惠仁无奈地一笑,“小时候的事情了,不过我可没好好练过,一盘腿就打瞌睡,总是打妄想,想这想那的,这一关过不去,打坐也是白打。”
“现在还打吗?”
谢惠仁缓缓地摇了摇头,“我现在只想做个学佛者。佛教太庞大了,能多学一点就不错了。它就像大海,人是不能把海水喝光的,能喝一口的就喝一口,能喝两口就喝两口,完全靠机缘。”
莎莉若有所思地点着头,之后双手合十,拜了拜这座已经残败的佛像。
谢惠仁笑了,给她做示范,“你这是金刚合掌印,要这样,这是合掌印。”
“差不多嘛。”莎莉按着他的动作又做了一遍,之后问道,“你说,这也是手印?”
正文 第57节:(57)
“是手印呀。别看它十分普通,可是大有讲究呢,它寓意莲花的蓓蕾,表示菩提心。其实,它还有保健作用。”
莎莉眨了眨眼睛,“保健?”
“没错,美国纽约大学的医学教授史蒂文?拉姆研究过,双手合十可以最大限度地让人全身心放松,一个人每天用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做这个动作,久而久之会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是吗。”莎莉顽皮地笑着,“那我以后天天做。”
谢惠仁又想到一件好玩的事情,说:“其实你小的时候,还做过另一种手印的啊。”
“我?”莎莉摇着头,“我怎么会?”
“你会的,想想,聪明的一休。”
“呵呵。”莎莉想起来了,一休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盘腿坐着,闭上大眼睛,两只手手心向上叠放着,大拇指对在一起,看起来合成一个圈。“是这样的。”莎莉顽皮地学着做了一个样子。
“不对,不对。”谢惠仁纠正着她,“印度是以右为尊,认为右手比左手清净,所以右手要在上的。可是中国以左为尊,所以很多寺庙在佛菩萨的左右胁侍上都弄颠倒了,把重要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