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火情天by尉迟兰心-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梁紫苏一样闹心的是凯瑟琳。她的丈夫郝斯特至今为止仍处在保护性拘留中,生死不明。前些日子,就在她生下他们的第二个孩子,身体刚恢复的时候,奥利维亚就拉着她去参加太太们的聚会了。在聚会上,凯瑟琳声泪俱下地向维施太太控诉了郝斯特不忠的行为。她甚至转述了两人通信中的一些细节,让后者呆若木鸡,费了好半天功夫才消化了全部信息。怪不得夏洛特和那个国防军少将分手了,原来终于勾搭上了她念念不忘的郝斯特·派普。就像道恩·克罗姆少校喜欢男人这个惊人的消息一样,这桩同样劲爆的桃色新闻很快就流传了起来。逐渐冲淡了先前所流传的郝斯特·派普可能是同性恋的传闻。在人们惯性的思维中,不但结婚生子,还和其他女人纠缠不清的男人怎么可能是同性恋呢?反倒是老大不小却迟迟不婚,身边还没有亲密女友的道恩·克罗姆很可疑。
不得不说,当奥利维亚向她坦白郝斯特的遭遇之后,凯瑟琳感到了一阵天旋地转。她抱着刚出生的亚历克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往日的聪明才智早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她的脑子完全乱了。而当奥利维亚拿出“郝斯特”与夏洛特情意绵绵的书信时,凯瑟琳受到了新一波打击。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直到奥利维亚讲述了派普的计划,并带着歉意地说派普让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看到这些信,她才能切身感受到背叛的痛苦,这样才能在妇人们面前惟妙惟肖地演戏。凯瑟琳才稍稍松了口气,还差一点破涕为笑。这下她也明白了为什么在她即将生产的日子里,奥利维亚会将她看得死死的,不让她接收到外界的任何信息。就这样,她遵循派普的计划,以一名婚姻中的受害者身份出现在了公众面前,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有关郝斯特风流的传言甚嚣尘上,凯瑟琳虽然听着不太舒服,但只要能帮到郝斯特,她也顾不得许多。为了互相照应,凯瑟琳一直住在奥利维亚家。这样也能第一时间得到郝斯特的消息。
一周前,奥利维亚从胡戈·克拉斯上校的太太维罗妮卡·普林茨那里听说,道恩·克罗姆的父母涉嫌与盟军勾结,正在被盖世太保调查。奥利维亚非常疑惑,一对年老的夫妇能和盟军勾结什么。后来,越来越多的传言告诉她,原来克罗姆的父母都是物理学博士,有专门的实验室从事导弹研究。虽然不如大名鼎鼎的冯·布劳恩博士那样成绩斐然,并成功发射新型导弹。但也取得了一些技术上的突破。这样的人才不论在哪国都是被竞相争取的对象,而实验室的助手也在一次大扫除中无意发现了一封来自美国航天部门的信,信中热情地邀请克罗姆夫妇能够考虑移居美国,帮助美国发展航天业。为此,对方提出了诸多优渥的条件,都是目前深陷战争泥潭的德国所无法提供的。助手在看到这封信后,毫不犹豫地向盖世太保举报了克罗姆夫妇。盖世太保又兴奋了,他们开始积极地调查克罗姆夫妇。
这件事情引起了当局的高度重视,因为不论在哪个国家,技术人才的流失都是一件大事。特别是在这种特殊时期,在美国与德国为敌的时期,与美国私下勾结,无疑是严重的叛国行为。克罗姆夫妇百口莫辩,他们坚称自己从未见过这封信,更没有接到任何来自别国的邀请。同时,他们还搬出了自己刚刚阵亡不久的儿子,说作为烈士的父母绝不可能做出叛国的行为。但盖世太保已经不相信他们的任何辩解了。捕风捉影是他们的长项,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人更是他们办事的宗旨,克罗姆夫妇基本没有了脱罪的可能性。
消息一经传出,众人皆哗然。这种“吃里扒外”的行为引起了众人的强烈愤慨。在没有经过审判之前,克罗姆夫妇就已经被民众定罪了。而他们的儿子道恩·克罗姆少校的同性恋传闻也几乎已经被坐实了。因为人们深信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克罗姆夫妇在盖世太保内部的关系迅速消失了,没有人再追查郝斯特·派普是否是同性恋。人们更加愿意相信,道恩·克罗姆企图染指郝斯特·派普不成,伪造了一本日记,想要陷害郝斯特·派普。而事实上,豪赛尔曾经的传令官积极向盖世太保举证,说曾经亲耳听到道恩·克罗姆诅咒郝斯特·派普,说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事情进行到这里,原本该结束了。克罗姆夫妇会因叛国罪被处决,道恩·克罗姆会背着同性恋和叛国者儿子的骂名长眠在地下,郝斯特·派普会被无罪释放。可出人意料的是,郝斯特仍然被保护性拘留着。
凯瑟琳和奥利维亚急坏了,她们不知道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直到临近月底的时候,伯纳德·弗兰克少将派人偷偷给奥利维亚送来了一封信,信上说盖世太保内部的高层认为,虽然证据表明郝斯特·派普没有和道恩·克罗姆发生同性恋情,但依旧不能证明他不是同性恋。所以还要继续对他的调查。
凯瑟琳和奥利维亚彻底没了主意。与此同时,前线的派普也得到了这个消息。此时的他,正陷于诺曼底战役的泥潭,没有时间解决这件事。他自认全部计划十分严密,不会出现任何纰漏。但这个结果让他确定,一定是某位大人物从中作梗。而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希姆莱本人。

Chapter 216  坚守卡昂(速来围观青年胡秃特!
在六月余下的日子里,英国和加拿大部队在卡昂附近进攻青年师把守的放线时遭受了严重挫折。在盟军登陆后的4个星期内,青年师都处在卡昂战斗的焦点位置。尽管盟军在各方面占尽优势,但年轻的士兵们成功地击退了盟军对这个城市发动的所有进攻。而青年师在日复一日的巨大消耗中,实力也已经减至一个“虚弱的战斗群”水平。尽管如此,青年师依然在敌人一浪接一浪的步兵和坦克进攻下坚守着自己的阵地。
在盟军空中部队持续不断地猛烈轰炸中,上千名平民丧生,卡昂的街道成为了一片废墟。很多古老的建筑也在轰炸中完全被毁或严重受损,熔化的铅从屋顶滴下来,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到了7月初,盟军的又一波轰炸将这座古城变成了一堆冒着浓烟和火焰的瓦砾。除了重磅炸弹外,盟军轰炸机还投下了燃烧弹,在城镇内外制造了多处火灾。
愈发艰苦的战事让新任师长迈尔不得不求助于其他部队的援助。事实上,警卫旗队师从六月初就已经向诺曼底地区进发。但是直到6月底,该师的第一装甲掷弹团才到达卡昂。这令迈尔十分恼火却无可奈何。每一天,他要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生命逝去,他无力挽回什么,只能继续履行一名军人和指挥官的职责,坚守阵地,直直最后一刻。
在7月8日的战斗中,青年师的年轻士兵们用铁拳火箭筒和反坦克炮疯狂地摧毁了上百辆盟军坦克。这是一次绝望的战斗,全师所有的官兵一起凭着狂热的抵抗精神全力阻止卡昂落入敌军之手,他们夜以继日的坚持着。同在卡昂防御的第16空军野战师在早些时候已经全军覆没,青年师孤掌难鸣。在那一天,马克思·温舍和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双双负伤,每一位指挥官的心中都已有了计较,他们知道卡昂已经守不住了。
7月10日,尽管有希特勒“不许撤退”的命令在,迈尔命令青年师后撤越过奥恩河布防,将千疮百孔、被战争破坏殆尽的卡昂放弃给了盟军。他们坚守了卡昂整整33天。在渡过奥恩河清点人数时,青年师幸存的一些指挥官默默留下了眼泪,他们悉心培养并亲眼见证成长的孩子们大多数都已在战斗中死去。青年师从原有的22000人减少到了不到5000人。同样遭受巨大损伤的还有卡昂的平民,战斗结束后,卡昂的人口右60000人急剧下降至17000人,城市的破坏让他们无家可归。卡昂的重建一直持续到1962年,战前的建筑物几乎悉数被毁。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希特勒是否还会发动战争?是否还会把一个个拥有未来与希望的年轻人送到死神的家门口?这一点无人知晓。不过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希特勒本人似乎已经隐隐预见到了战争了走向。他有越来越多的时间留在“狼穴”中,这个壁垒森严,严密坚固的堡垒恐怕是希特勒唯一认为安全的地方了。附近被种下的54000颗地雷似乎昭示着希特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
占领卡昂后,盟军在诺曼底的推进还在持续着。人数占优、装备充足、物资丰富的盟军对德军发起了车轮战。骁勇善战的德国人即便能抵挡住第一轮攻势,也会因为得不到后备补充而山穷水尽,导致阵地频频失守。即便如此,不屈的德国人依然让盟军吃尽了苦头。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为了夺取诺曼底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圣洛,在车轮战过后,付出了伤亡4万人的高昂代价。同时,随着圣洛的失守,德军在诺曼底地区的防线被盟军分割为两段,局面更为被动不利。
到了7月18日,盟军已达到冈城——考蒙——圣洛——莱索一线,形成正面宽150公里,纵深15…30公里的登陆场,建立并巩固了战略性质的桥头堡,完成了大规模地面总攻的准备,夺得了供大规模装甲部队展开的进攻出发阵地,为收复西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此,诺曼底登陆战役胜利结束。盟军付出了伤亡12。2万人的代价,而德军也损失了11。4万人。与盟军充足的人力物力后备不同的是,德国已经陷入了后援短缺的绝境。他们已经无力抵御盟军在欧洲大陆上的继续推进。
毫无疑问,诺曼底战场是战争领域所出现过的最大屠宰厂之一。那里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处塞满了毁弃的武器装备以及人和牲畜的尸体,甚至要通过这个地区都几位困难。战争过后的诺曼底,景象只有但丁能够加以描述。走在诺曼底的土地上,脚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烂的尸体上……
如果用“好狗抵不过赖狗多”这样的俗语总结诺曼底战役,私以为并非不合适。这是一次惨烈的战役,纳粹德国几乎被全世界所孤立。像一头垂死挣扎的孤狼,只能不断发出心有不甘的哀嚎与鸣泣。当他们踏入别国领土的那一刻,是否想到过有朝一日自己会被全天下唾弃;当他们4年前在欧洲大陆上无往不利的时候,是否想到过短短4年后的今日,敌人会以同样的方式横扫战场上的自己?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德国的军人们在战场上用生命支撑着第三帝国最后的尊严,一颗子弹便可以让他们干脆利落的死去,而不必操心身后之事。此时此刻,他们反而成为了幸福的人。因为,对于无数的德国民众来说,深重的苦难才刚刚写下了一个序。

Chapter 217 刺杀希特勒

在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的同时,苏联人也没让德国人好过。这个春天,苏军解放了乌克兰东部,收复了克里米亚半岛,为进攻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就在6月份,苏军在北冰洋芬兰湾对芬兰实施突击,芬兰军队疲于应对,投降只是时间问题。6月底的时候,苏联又开始进攻白俄罗斯,这场战役让德军整个中央集团军群被击溃,白俄罗斯全境被解放。而更令德国人胆寒的是,苏联人很明显想要通过白俄罗斯直取波兰。如果波兰被侵,则意味着德国本土即将不保,这是每一个德国人都无法接受的结局。德国如今已陷入被东西两面夹击的狼狈境地,彻底失败的结局已是无可挽回。
1944年7月20日是一个在平常不过的星期四。在希特勒的老巢“狼穴”中,一切工作都和往日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由于墨索里尼要在下午两点半到达“狼穴”与希特勒会晤,所以第一次每日汇报会从下午一点提前到十二点半举行。今天的会议有两位年轻的国防军军官迟到了,也许是因为匆忙赶路的缘故,两人的神色有些紧张。正在听陆军副参谋总长豪辛格将军汇报的希特勒抬起头来看了两人一眼。两人中的上校问候了希特勒,并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希特勒注视着这名左眼失明,两只手皆失去了两根手指的军官,微笑着回复了他的道歉。
“没关系,施陶芬贝格上校。”
施陶芬贝格上校轻轻站到了桌子旁边,把皮包放在了桌子下面一个坚实橡木底座的里面一边,离希特勒的腿约两米远。豪辛格将军继续讲着,不时指着摊在桌上的作战地图。希特勒和军官们俯身在地图上仔细地看着。施陶芬贝格上校和他的副官哈夫登中尉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不到一分钟的功夫,他们看了至少五次手表。就在众人聚精会神地聆听汇报之时,施陶芬贝格上校偷偷溜了出去。不一会儿,他的副官也离开了会议室。原本站在施陶芬贝格上校身边的一名军官俯身想要更清楚地看看地图,却发现施陶芬贝格留在会议室的那只鼓鼓囊囊的皮包非常碍事,就用一只手把它捡起来,放到了桌子底座的靠外一边。厚厚的底座隔开了希特勒和皮包。
豪辛格将军的汇报即将结束,最高统帅部部长凯特尔想要暗示施陶芬贝格准备好接下来的汇报,却发现施陶芬贝格竟不在那里。他想起在进入会议室之前,施陶芬贝格曾经对接线员说自己在等一个重要的电话,如果打来要马上叫他。于是悄悄退出了房间,准备把这名年轻的军官找回来。不过遗憾的是,凯特尔并没有找到施陶芬贝格,管总机的上士说,他匆匆忙忙地出去了。凯特尔无可奈何地回到会议室,这时,豪辛格正在结束他的汇报,当他说到“如果我们在贝帕斯湖周围的集团军不撤退,一场灾祸……”时,轰地一声巨响,炸弹爆炸了。
会议室被炸毁,房顶倒塌,墙皮剥落,窗框横飞,橡木桌被掀到了空中。站在100码外的施陶芬贝格看到爆炸引起的浓烟烈火,以为里面的人都被炸死了,匆忙和他的副官钻进等在那里的一辆汽车,趁乱通过三道岗哨,向机场驶去。
当天晚上,正在慕尼黑的家中小住的蒂洛听到了一则令她大吃一惊的新闻。
“今天有人企图谋害元首,除了轻微的烧伤和擦伤,元首的身体并无大碍,他已经投入到工作中来。施蒙特将军、布兰迪上校和参谋长助理伯格身受重伤,约德尔将军、科腾将军等人受了轻伤。爆炸发生后不久,在戈林元帅的陪同下,按照惯例,在下午听取了墨索里尼的简报,我们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万岁!上帝的恩赐让他躲过一劫。稍后元首将对德国公民发表演讲……”
听到这条爆炸性新闻的时候,蒂洛正在卧室里看温舍写来的信。自从维森菲尔德阵亡之后,温舍就开始给她写信了。开始时几乎每天一封,诺曼底战役开始后,也基本保持着三天一封的频率。信的篇幅并不长,只是寻常的问候与作战生活的描述,有时还会有趣闻和笑话。温舍从来不提维森菲尔德阵亡的事,只是按部就班地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就像当初两人还是恋人时一样。在瓦腾堡的时候,蒂洛根本没有心思看这些信件,直到她从丧夫之痛中慢慢走出来,并带着恩斯特回到慕尼黑小住时,才有时间一封封看温舍寄来的信。
关于元首遇刺的新闻在广播里循环播放,蒂洛没有来的一阵心焦,她放下信件下楼走到了客厅里。她刚刚到达,就见玛利亚女公爵一改往日优雅端方的做派,风风火火地从门外冲了进来,一把抓住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海因里希的肩膀,用颤抖的声音一字一句地问道。
“海因里希,你对我说实话,你有没有参与这个行动?”
玛利亚女公爵的脸色灰暗,她的全身都在颤抖。她一动不动地盯着自己的儿子,等待着他的回答。
“我没有,妈妈。”海因里希平静地说道。
“你敢发誓吗?对着伟大的奥托一世(注)发誓!”
“我发誓,我没有参与到任何有关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中。”海因里希举起手发誓道。
玛利亚女公爵长舒了一口气,一下子跌坐在了沙发上。蒂洛快走几步,坐到了母亲身边,她轻轻搂住玛利亚女公爵。柔声问道:“妈妈,到底怎么回事?”
“今天有人预谋杀害希特勒,并企图发动一场政变。可是他们失败了,希特勒不仅没有死,还马上发起了镇压行动。盖世太保已经在四处抓人了。”玛利亚女公爵有气无力地说道,管家克雷尔递上了一杯加了冰块的茶,玛利亚女公爵破天荒地将它一饮而尽。
“我已经听说巴伐利亚的一些贵族参与了此事,他们当中有的人已经被逮捕了。”玛利亚女公爵看着海因里希说道,“我怕你也参与其中,幸好。。。。。。”
“巴伐利亚的贵族?”蒂洛说道,“他们到底为什么这么做?”
“如果希特勒不死,德国必将陷入万劫不复。盟军和俄国人一定会将我们瓜分的!只有他死了,我们才有机会与盟军议和,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海因里希愤愤不平地说道。
“住口!”玛利亚女公爵声色俱厉地说道,“我命令你,以后决不许再说这样的话!”
“妈妈,这是事实……”
“我不管是不是事实,我只关心你的安危!”玛利亚女公爵突然间压低了声音,“以希特勒的个性,他必然要让对他不忠的人不得好死,说不定还要扯上许多无辜的人。现在人人自危,你也给我老实点!最近不许出门了!蒂洛,你也一样!”
“是的妈妈。”海因里希虽然不甘,但不愿忤逆母亲,只得答应道。蒂洛也在一旁点头表示服从。
“乱了,全都乱了……”玛利亚女公爵喃喃说道,她闭上了双眼,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可怖的血雨腥风。



注:伟大的奥托一世 Otto I “der Grosse”,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第一任统治者。

Chapter 218 遥远的承诺
正如玛利亚女公爵所预料般,德国国内的局势在当晚便乱了起来。刺杀希特勒的主谋施陶芬贝格及另外4名同伴被逮捕,并马上被执行了枪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毅然决然地高喊:“我们神圣的德意志帝国万岁!”施陶芬贝格的尸体被埋在刑场附近,但希姆莱仍然感到恨意未平,他下令把尸体挖出来焚烧,并把骨灰撒入污水中。施陶芬贝格的父亲也被枪决,而他的妻子和孩子们则被送进了集中营,生死未卜。
气急败坏的希特勒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血腥报复,在他的指令下,大约7000名“涉案男女”被捕。其中不少人在盖世太保的酷刑虐待下屈打成招,然后马上被定罪。还有一些确实参与了刺杀行动的人则坦然地面对刑讯,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理念,微笑着面对死亡。
令蒂洛一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