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张耳,在杀掉老朋友陈馀之后,人格破裂,心理也趋于崩溃。他的儿子张敖显然是陷入了心智恍惚的状态,才会干出娶了刘邦的女儿,却把自己的宠姬送给刘邦,又把自己和刘邦女儿生的女儿嫁给刘邦儿子的乱伦事——所谓心理崩溃,实际上是大脑思维的崩溃,已经无法理解正常社会的行为法则,所以才会干出正常人所无法理解的异常事。
总之,泥陷于不平等文化背景下的人,莫不是受限于不平等文化的负面因素,感受到莫大的痛苦。
比如说韩信,他就是一个能够从平等文化中获益,却沦为不平等文化的牺牲品的典型。
2、不战而胜
井陉大捷,平定赵国之后,韩信在军中的威信,从最初的不被信任,霎时上升到顶点。于是他下令,有活捉赵国逃将广武君李左车者,赏千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没几天的工夫,果然有人把李左车捆绑着送来了。韩信付了千金之后,命人将李左车带过来,他亲自替李左车松绑,请李左车坐到面向东的尊贵位置上,以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李左车,请教道:“我准备向北征讨燕国,向东去攻打齐国,要怎样做才能够取得胜利呢?”
韩信向李左车请教这个问题,是有缘故的。
首先,李左车的祖上是齐国人,他的祖上则因为齐国内乱,逃到了赵国,从此又成为赵国人。而李左车自己,据碑庙记载,是生于雁门关。因此他对于赵国、齐国及燕国的情形,是最熟悉不过的。而他又是一个兵法家,更清楚这三个国家的弱点所在,至少有一千个法子,能够让这三个国家死于无声无息之中。
其次,李左车和韩信是同类人,都是属于智商高、情商低的类型。而且李左车比韩信更郁闷,他比韩信智商更高,情商却更低。
韩信的高智商,是有历史依据的,毋庸多说。他的情商低,一是体现在青年时期被同乡人鄙视上,二是体现在他不停地在项羽和刘邦之间跳槽,始终无法让人相信自己。如果不是萧何力荐,韩信很可能空负大志,抑郁一生,但好歹他也能赢得夏侯婴和萧何两人的赏识及认可。而这个李左车,却比之于韩信更惨,自打这个赵国复兴以来,历经了不知多少劫杀与险难,而李左车却始终被排斥在局外,得不到机会一显身手。好不容易碰上此次井陉大战,又被酸腐的陈馀拖累,成了韩信的俘虏。
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的情商和智商,打一个总分数的话,那么刘邦、张良、韩信和李左车,大概算是高分者,总分都在二十分左右。刘邦的智商打十分,情商也是十分,两相持平。张良的智商可以打十二分,情商八分。韩信的智商可以打十五分,但情商只有五分。李左车的智商大概可以打十八分,但情商只剩下二分。所以刘邦知道这些人的智商足够高,并用自己的情商能力驾驭控制之,因此成为唯一的赢家。
照这个打分标准,萧何和陈平大概算是第二梯队,他们的情商加智商,总分大概在十六分左右,虽然比不过刘邦、张良,但也能够获得第一梯队的认可。
而项羽、曹参、夏侯婴及樊哙等人,其智商和情商的总和,不过是十二分左右。因为总分低,所以无论怎么摆弄,也无法与刘邦张良相比。但这些人有一个暴力加分,项羽可以加十分,因此总分甚至超过了刘邦。所以项羽的机会,就在于哪次战斗中,碰巧把刘邦打死了——这种可能性很大,那么项羽就赢了。但因为这种偶然事件没有发生,项羽的高分数也就没大价值了。樊哙的暴力分可以加八分,曹参和夏侯婴可以加六分,所以这一拨人也可以混上一段时间。
再下来,还有九江王英布、枭雄彭越等人,这些人的智力和情商的总和,不会超过八分,完全是靠了暴力加分,才能混下去。一旦他们的暴力加分没有价值了,也就迅速被除名了。
我们这个打分标准,完全是根据史料中的印象得来的,没有更规范的检测手段和更为科学的依据,最多只能把每次战斗的情形判定一个大概的分值,最后得出这个结论——但这个分值,主观性极强,最多只能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打一个比喻而已。
这样分析的目的,是想说清楚一件事:为什么韩信知道李左车的价值,而别人不知道。只是因为他们两个都是高智商者,所以才能够公正地判断对方。而陈馀等人在智商上与两人的差距较大,已经失去了评判能力。这就好比小孩子是无法判断出成年人的优劣高低来的,他只能依据成年人对自己的态度,把成年人分为自己人和非自己人——许多心智不成熟的成年人,也是这样研判问题的。
还有一件事,在心智成熟的范畴里——注意这个标准,许多人并不在这个标准之内——情商高的人,因为洞悉人性,居处于天然的智力优势地位,往往会很狂傲,对别人持蔑视态度。而情商低的人,却因为难以获得别人的认可,屡受打击,反而非常谦和。比如说李左车,当韩信向他请教的时候,他就谦虚地回答道:“我是打了败仗的亡国俘虏,怎么可以参与谋划这么大的事呢?”
韩信则说:“事情是这样子的,比如说,战国时代有个百里奚,他在虞国,可是虞国却灭亡了。于是他就去了秦国,却让秦国强大起来。这并非是百里奚在虞国愚蠢,到了秦国突然变聪明了,而是虞国的国君不肯用他,而秦国的国君肯征用他罢了。再拿我们两个来说,你之所以吃了败仗,并非是败在我的手下,而是那个讨厌的陈馀,他本事不大,却非要骑在你的脖子上,结果拖累了你。总之,对于我们这些高智商、低情商的人来说,一生的命运,就在于能不能遇到个愿意重用你的有权人。用你你就赢了,不用你你就输了,没什么道理好讲。”
李左车说:“小韩啊,你既然这样说,那我也就说说好了。你现在的情形是,接连打了安邑、井陉两场胜仗,灭了魏国,俘虏魏王,亡了赵国,杀了陈馀。你的威名已经传遍了天下。只是有一桩,你手下的士兵,也打得疲惫了,想要休息休息,享受一下胜利的果实。这时候如果你强行进军,比如说,打到燕国的城池之下,一旦燕国拼死抵抗,就会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你在这边消耗,你家老板在荥阳跟项羽消耗。大家一起耗的后果,就是你帮不了刘邦,刘邦也帮不了你。所以你绝对不能陷入消耗战中,一旦陷进去,就死定了。”
韩信问:“是啊是啊,我也是为这个情况而为难,可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李左车说:“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你现在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就是你已经接连赢了两场战役,这两场胜仗,对于齐国和燕国来说,具有强大的冲击效果。你所要做的就是,强化这种冲击性,用你的胜仗,加大对手的心理压力,直到对手心理崩溃,自动认栽为止,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完美效果。所以呢,你现在不是真的打,而是要摆足架势,气势汹汹,威胁齐燕两国。同时派使者过去,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尽可能地忽悠。忽悠的目的,就是要把对方忽悠傻了,那你就赢了。”
韩信听了大喜,立即下令三军摆出架势,准备一举端掉燕国。同时派出使者,去忽悠燕王臧荼。这个臧荼原本没什么本事,只是一个将领起家,因为与项羽关系铁,所以被项羽封为燕王。再加上臧荼不久前杀掉了老燕王韩广,本来就根基不稳,风声鹤唳,被韩信这么一吓,赶紧写降书投降。
于是燕国就这么不费吹灰之力地摆平了。而此后,韩信和老板刘邦的关系,陡然间进入了冰河期。
因为刘邦又吃瘪了。
3、替对手创造敌人的天赋
当韩信摧城拔寨,扬名天下之时,楚汉相争的最大战役,成皋之战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
成皋之战,是一场超级复杂、旷日持久的立体战争。这场战争具有战争时间漫长、战争形态复杂、重大战斗次数多及多战场作战的特点。
先说战争时间长。这场战争始于公元前205年四月末,直打到公元前203年十月,足足打了两年半。战争开始的时候,刘邦五十二岁,项羽二十八岁。等打完了这场仗,刘邦马上就五十五岁了,而项羽三十一岁了。正所谓少年子弟江湖老,这么漫长的战争,对人的体力及智力的柔韧度,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实际上是一个智能消耗战,刘邦和项羽,比的是谁的智力后劲足,谁更具有无休无止扯皮而乐此不倦的扯淡精神。最终是项羽扯不过刘邦,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全都耗在跟人扯皮捣蛋上,耗不起。这个念头一旦出现,最终的结果就出来了。
再说这场战争的形态复杂,这场战役因为时间漫长的缘故,整个过程包括了多次心理战、反间战、策略战、金融战以及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围魏救赵、瞒天过海,甚至连美人计、走为上都派上了用场。基本上除了战场上更为普遍的骑兵战、车战及步战之外,古代的所有战争模式,你都能够在成皋之战中找到原型。
再说战争次数多,实际上是战场的规模大,单说刘邦个人的行动轨迹,他从荥阳打到成皋,从成皋打入函谷关,打入长安,又打到武关,再从武关杀出来,打到河南南阳、叶县,打回荥阳又被打出来。不要说刘邦一个老头,纵然是年轻体壮的项羽,都因为如此这般的长途跋涉而导致精神崩溃。这与其说是智力战,毋宁说是体力消耗战,没有一个好身板,真的玩不起这坑爹的游戏。
最后一个特点是多战场作战。遇到刘邦,项羽心里一定曾经后悔过,刘邦具有一种替对手创造敌人的神奇天赋。项羽刚刚出道的时候,与刘邦是有过短暂的蜜月合作期的,那时节两人联手,屠杀城阳的百姓,堪称战无不胜。但等到两人分道扬镳之后,项羽的人生就越来越不如意,他的朋友越来越少,越来越孤独,他实际上是被刘邦带人群殴而死,而且伙同刘邦群殴的打手,却都曾是项羽的朋友。总之当时的战场上,项羽以其无可匹敌的暴力,追着刘邦满世界乱跑。但就在这个过程中,项羽却后院起火,四面开花,尤其是他昔日的朋友英布,给他造成了最大的困扰。
简单说来,成皋战役,大致能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以称为大崩盘,得分的是项羽,崩盘的是刘邦。战争形态包括了离间计、美人计、金融战、破击战等,总之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
第二个阶段可以称为小崩盘阶段,这次得分的还是项羽,崩盘的仍然是刘邦。此阶段战争形态包括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瞒天过海等诸多花样。刘邦虽然是二次崩盘,却未伤筋骨,反而是项羽频繁地出击,累得有点脱水。
第三个阶段可称为不崩盘阶段,刘邦在这个阶段中得分,项羽则陷入被群殴的惨状之中。这阶段的战争形态仍然是多姿多彩,包括了破袭战、激将法、游击战,骚扰战等多种战术。甚至还有精彩漂亮的说客大战。
第四个阶段可称为反崩盘阶段,这阶段刘邦和项羽各有得分,也各有失分。但刘邦虽然是个老头,却特别适应这种高压力的奔波人生,项羽的心理却已经被逼至极限。在多次心理战不见效果之后,双方握手言和。
成皋战役第一阶段:大崩盘。这个阶段从英布开始,由他亲自为此战役奠基剪彩。
英布,秦始皇时代的一个善良百姓,只是心眼有点不够用。有一次,他遇到个算命术士,对他说:“你面相非常好,将来会称王的。但你要称王,必须先要犯罪,不犯法犯罪,不被抓起来严刑拷打,你称不了王。”这个算命先生,有可能是英布的仇家花钱雇来坑他的,有这么给人算命的吗?但是英布对此信之不疑,立即放下手边的正事,出门去犯罪。
犯罪之后,官府在英布的脸上刺下罪犯的字样,然后送到骊山去服苦役。或许是他坚信自己犯罪之后就会发达,所以在苦役犯中极有担当,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于是英布就率领这些人,完成了漂亮的大越狱,逃到长江当水盗去了。
陈胜起事之后,英布随之响应。有消息称他曾和秦兵的正规军交过战,此后他率师东进,途中遇到项梁,就归附了项梁,从此和项羽成了战友。
英布和项羽的蜜月合作期相当漫长而浪漫。两人一道打过楚王景驹,力挺项梁拥立了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英布也有了个封号叫当阳君。项梁败于定陶之后,英布逃回彭城,归于楚怀王。再后来楚怀王将兵权授予上将军宋义,于是英布和项羽又肩并肩,在宋义的领导下奔赴钜鹿。
途中,项羽杀死了宋义,英布不敢吭声,于是项羽就成为了他的老板。英布先做先锋,打赢了钜鹿战役,为项羽赢得了如日中天的荣耀。然后又是英布于新安夜袭已经投降的秦兵,坑杀降卒二十万。除此之外,英布还替项羽杀掉了义帝。理论上来说,他应该算是项羽手下的头号亲信了,能为老板干这么多的脏活,彼此的信任和依赖,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当项羽攻打齐国的时候,英布却假装生病了,不肯跟着去。这件事让项羽心里生出了小小的不愉快,认为英布不给自己面子。导致两人的亲密关系,出现了一线小小的裂痕。
刘邦获得了这个信息,并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派出使者随何出使九江。随何的任务,就是要拿根撬杠,插入项羽与英布的裂痕之中,硬生生地把这两人给撬开。
理论上来说,随何接受的不是件正常人能够完成的任务,但这个任务必须要完成不可。不完成,成皋大战就无法如期开盘,大家就没得热闹看了。
4、蠢货曝光计划
公元前204年十一月,就在韩信灭了赵国、杀死陈馀,并得李左车之助,胁迫燕国臣服的时候,汉使随何的参观考察团抵达九江,下榻于九江大客栈。
九江这边负责接待的,是九江王太宰。太宰这个怪官,自殷朝时代设置,周朝时称冢宰,为天官之长,辅佐君王治理政务。而天官的主要职责,主掌祭祀鬼神、治历数等职,相当于九江国天文台台长兼教育部部长,当然还得兼任外交部部长。总之,负责接待随何一行的,就是这么个怪角色。
这么快就找到了对口的接待单位,感觉有点儿戏。
实际上,这正是刘邦选择了英布的主要原因。刘邦已经精心研究过英布,并判断出了英布是个什么样的人。
英布连算命先生的话都信之不疑,试想他的智商,能靠谱吗?
实际上,在刘邦眼里,英布应该算是蠢人中的极品,蠢人中的蠢人——蠢人有两种,一种蠢人知道自己的蠢,这类蠢人灵智已开,假以时日,就会成为聪明人。而第二种蠢人,是不知道自己蠢的蠢人。一旦蠢人不知道自己的蠢,就会干出许多蠢事来,并自以为聪明。
英布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身在项羽的军事阵营中,却接待刘邦派来的使者。他想做的是居于两派之间,两面讨好,谁也不得罪。这恰恰证明了他的愚蠢,他缺乏最起码的观察与判断能力,无法判明刘邦与项羽谁更强一些,谁取胜的把握更大一些。因为他对外界环境的观察判断接近于零,所以他选择同时站在两个阵营中,并认为自己的选择绝顶聪明。
蠢人最大的特点,即不知道自己的蠢,也不知道别人的聪明。在英布看来,我瞒着项羽接待刘邦来使,项羽以为我是他的人,刘邦也以为我是他的朋友,不管你们两家谁输谁赢,我都有便宜可占,岂不美哉?
刘邦正是针对他这种愚蠢的心理,预先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打击方案。而随何,就是这个方案的具体执行人。
史书上说,抵达九江之后,随何一行等了三天,英布也没有接见他。使者来了却不接见,这透出蠢人之蠢,就在于他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其实,他的一切尽在人家的掌握之中。
等了三天之后,随何就对负责接待的太宰说:“你们大王不见我,无非是因为现在楚国强大,汉军疲弱罢了。但实情并不是这样,我来见大王,就是要说清楚这件事。如果我见到大王,能说清楚,固然是好。我说的话无法让大王信服,这也简单,大王正好把我们二十个人推出门外斩首,以此表明大王反对汉国,而与楚国交好的决心,岂不是更好?”
太宰把这番话告诉了英布,英布果然接见了随何。
见面后,随何说:“汉王让我来递交国书,是因为对贵国与楚国之间的关系,感觉到有些奇怪。”
英布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以大臣的身份,服侍楚国。”
随何说:“这就更不对了,楚国是个独立国家,你也是个独立国家,你之所以以一国之尊服侍楚国,无非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以成为依托罢了。但是在前不久,楚王去打齐国,招呼你一块去,可你推三阻四,最终也没有去,这让楚王大为不满。可见你心里也是犹豫不决,声称服侍楚国,其实做的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只不过你认为楚国强大,所以才不得不如此。实际上,楚国的强大只是个虚架子,因为楚王残暴不仁,杀戮天下,早已失去了人心。现在楚国和汉国交兵,倘若楚国打败了汉国,诸侯国都会感到恐惧,就会一起来打楚国,到这地步,楚国就算是完蛋了。所以说,楚国强大只是个表面现象,只是个伪命题。我为大王考虑,与其等到诸侯群起,楚国灭亡的时候你再觉醒,就为时太晚了,到时候你就会被视为楚国的同类,遭到诸侯的攻击。所以我为大王考虑,最聪明的做法莫过于先人一步,率先起兵攻击项羽。如果大王起兵,项羽就会被拖在齐国,这样拖上一段时间,楚国灭亡,汉王必然会封更大一块土地给大王。大王不仅仍然能够保住九江,还能够向外扩张,这是多么幸福的美事呀,希望大王不要再犹豫了,立即举兵起事吧。”
英布说:“好,你说得非常有道理,我坚决支持你。”然后就把随何打发走了。
这就是英布的算计,项羽的人来要求他出兵,他口头答应。刘邦的人来要求他出兵,他也口头答应。答应归答应,但就是按兵不动。每个骑墙派人士,都认为自己绝顶聪明,我骑在墙上,一只脚在你这边,一只脚在他那边,两边都以为我是他的人,其实我是自己的人。不管哪方面赢了,我立即跳过去,便宜占尽,包赢不输,岂不美哉?
但骑墙派最大的危险,就是害怕曝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