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皇甫嵩、卢植这第一代帝国大帅离开帝国的舞台,徐庶、荀攸、周瑜这第二代达到自己人生的巅峰,庞德、鲁肃等二代半开始获得更多机遇之后,吕蒙、陆逊、皇甫颜这第三代大帅和邓艾、凌统、王基这三代半大帅的培养也逐渐开始加重,以姜维、文斩(文聘次子)、陈寡等百余名子弟中抽调第四代的培养人才地任务也开始由戏志才接手。
大汉帝国的军队就是一个不断能够造血的机器,它总能在上一代没有老的时候,下一代已经能够实现正常接班的任务,而再后面一代已经浮现水面,开始获得更多地培养机会和机遇,这是一个帝国不断成长的根本,这些前赴后继的大将军就是帝国的血液和灵魂,他们延续着帝国的辉煌。
国,不能求力竭,亦勿能力乏。
刘协非常清楚这种承继的重要性,并将这种承继人的培养视作帝国的根本,无论是皇帝继承者的培养,还是军府九位大将军接任者的培养,还是三治略公、御府还是其他各个机构的继任者的培养,这些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也必须要在帝国内培养扶持年轻接任者的风气,虽然这会使得很多家族和一些利益集团持续维护住自己的利益,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这种比人才匮乏要好的多,回想三国后期,那些人才匮乏导致的局面,回想五胡乱华之时,泱泱大国竟然没有一个堪称优秀的将军能够抵挡,这无疑是帝国的失败。
仅仅将五胡乱华的责任归到三国征乱和自然经济也是不全面,晋朝从司马懿开始延续的那种任人唯亲,导致中华大国竟然没有培养出一个有能力的大将军,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魏朝的失败中,人们仅仅去考虑司马懿的个人能力和司马昭的个人品德问题,可是却没有考虑过,这种改朝换代又何尝不是曹氏集团使用任人唯亲政策的必然结果呢?
历史很奇妙,功者,过莫大焉;过者,功莫大焉。
刘协有时候也在思考,自己如此功绩的背后,是否也隐藏着一个非常大的恶果和悲剧呢,是否后人在回想起这段历史,会说自己在锐意改革大汉的背后,也酿造着一个更大的历史和民族的悲剧呢?
西班牙、葡萄牙、英国都曾经走向一个世界帝国,但它们最终还是失败了,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社会的进步和其他民族的独立精神,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本身的基础无法实现本民族的大规模膨胀扩张,是他们的文明缺乏一种厚重,厚重到可以影响整个世界的程度。
那么大汉帝国呢?
第十卷 四海征伐 第二十六章 吞噬主义
大汉帝国在扩张之后是否会和西班牙、葡萄牙、英国那样最终崩溃,为他国而取代呢?
这是一个连刘协都无法回答的问题,但有一个答案可以首先肯定下来,中华文明有足够的厚度去影响整个世界,也可以实现大规模的膨胀扩张。
大汉帝国所走的道路,远远不同于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那种殖民主义,而是一个更汹涌的吞噬主义。
刘协自己问自己,在自己死后,大汉帝国还能维持这种吞噬主义吗,忽然间,他决定把一个希望交付给四子刘梓——也许他是所有皇子中最富有攻击性的,也是最好战也最能征战的。
想到这里,刘协向天京城发了两份急报,一是调刘梓前来西金城,同时太学府抽调三位顶级博学院士前来任教;二是发给北海舰队,让他们组建好远航舰队之后,以瀛州为基地,沿着大陆线持续向东和向北探险。
刘协静静仰望着西域的天空,虽然隔了千万里路,但这天还是那份天,茫茫星空依旧和往日看到的一样璀璨。
对于一个帝国而言,对外的征战必须要有它内在的动力,而不是简单的依靠个人的意志力,大汉帝国在经历之前三十年的改造后,已经拥有了向外膨胀的动力和基本政策,刘协相信即使自己离开这个帝国,帝国前进的铁轮已经无法阻挡。
大汉帝国推行的吞噬主义是拥有庞大帝国人口基础的民族开拓生存空间的基础,它更加残酷,历史上唯一相似的就是俄罗斯的向东开拓。最终建立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大汉帝国却是沿着海洋,依靠海洋的开拓,也许最终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大汉帝国。但却可以形成一个同文明基础的环太平洋帝国同盟组织,只有这个组织的存在,才可以确保整个中华文明的壮丽发展和延续。
华夏十九年四月初。皇甫颜和邓艾领兵向金山进军,横跨过阿尔泰山脉,将所有驻扎当地的小部落划归大汉帝国统管,并将阿尔泰山脉北部区域的牧地暂时划给南骊族,各归顺的小部落也悉数进入南骊部族中。
四月底,大汉帝国终于正式起兵向西推进,皇甫颜、阎行、邓艾三人领前军五万余精锐游骑兵快速前插,刘协亲自统领三十万大军在后,二十万乌孙牧民驱赶了五万的备用战马和十余万各种羊牛随军出征。
图兰平原又被称为图兰低地,在非常早的时期。曾经被古地中海所淹没,今天的里海和咸海都是这场淹没所残留的遗迹,由于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气候干燥少雨,仅仅是一个夏秋两季的牧场,也适合黍和苜蓿的种植,到了冬季就会有漫无边际的严冬,所以刘协很清楚。必须在冬天到来之前获得足够的补给。
大军过处,大宛、乌城、康居、伊列、米、石等小国纷纷归顺,摆脱和安息帝国的归属关系,转而投降大汉帝国,成为大汉的附属国。刘协对这种附属国关系非常没有感觉,甚至是厌恶,立刻给他们每个小国都下达了补给需求,让他们提供大军西征所需要的物资。
这些小国中以大宛最大,且与大汉关系最为不错,尤其这些年一直偷偷瞒着安息帝国向大汉帝国提供最优良的大宛马,知道大汉帝国欲出征安息帝国,大宛王亲自领两万部族随征。
刘协经过仔细思考后,决心将整个里海向东的图兰平原规划为宛州,考虑到和大汉的联系,在锡尔河设置休顿城(今塔什干附近),将整个兴都库什山脉以北的区域都划归大汉疆域,私下底却和刘巍说道:“图兰平原这里非富足之地,大汉得之亦无用,且征战连连,空耗国力,日后不可过多干预,只需派遣学者指导生产,让他们自己治理。”
刘巍在图兰平原停留时日也不少了,对这里的环境看在眼里,确实非适宜安居之地,若非为了征伐安息帝国,倒也无需花费力气。
由于再向前便是贵霜帝国,刘协暂时还不想和他们交战,亲书信函发于贵霜帝王迦腻色迦三世,声明大汉帝国征伐安息帝国是为了惩罚安息帝国攻打伊犁草原和苏格拉底城,希望贵霜帝国不要介入战争,并进一步提出和贵霜帝国结为友好之邦的恳请。
迦腻色迦三世得信之后大喜,他知道大汉帝国如今实力非凡,已经扩张到波斯湾海域,能够和这样的帝国结为同盟,对日渐衰落地贵霜帝国而言,无疑是最好的事情,且贵霜和安息帝国之间也是结仇颇深,正有意征伐,乃回信原与大汉帝国一同征伐安息帝国,条件是波斯高原归属贵霜帝国。
刘协对此倒是很感到意外,召集众幕僚例会商议此事,庞统道:“若是贵霜帝国同时出兵,安息帝国恐怕会就此灭亡。”
刘协问道:“那诸位以为是直接让他灭亡好呢,还是先削弱好呢?”
荀攸道:“以削弱为上,此战取得是财,而非地,若地归大汉,则疆域过远,管理不利,恐反被贵霜借机夺下,不如留他们两虎在此相争,大汉帝国可乘机渔利。”
刘协道:“如此再好不过!”当即回复迦腻色迦三世,声明此乃大汉帝国和安息帝国之间的事,且大汉帝国并无得安息帝国半亩土地的想法,至于贵霜帝国若想得波斯高原之地,可在大汉离去之后,再自行起兵。
迦腻色迦三世得信之后,也不清楚大汉帝国的皇帝到底做何想法,有下臣道:“大汉帝国乃礼仪之邦,素来少行不义之事,此次出兵想必只是欲效仿前帝立大国之威。”
迦腻色迦三世料想也是如此。遂将此事作罢。
此时,皇甫颜所领前军已经逼近格罗斯山脉,就将跨过山脉,直接进逼安息帝国首都。帕尼尔逊得到了消息之后,大为震惊,只能弃阿巴斯港,统领主力骑兵团沿着格罗斯山脉北上,欲和皇甫颜决战于格罗斯山脉东侧,阻止他进入格罗斯西侧攻打安息帝国首都。
凌统也没有立刻夺下阿巴斯港,在他看来,只要能够实现海上封锁,暂时没有阿巴斯港也没有任何关系,立刻调动主力回到苏格拉底城,征调十万大军和马克西米努斯的蔷薇军团五万人,正式向泰西封紧逼。
凌统知道这样的兵力想彻底攻占下泰西封城是很困难的,尤其苏格拉底城和远征军缺乏足够精良的攻城器械。但他已经料定大汉帝国的主力已经如期来到图兰平原,否则帕尼尔逊不会放弃阿巴斯港回撤,他现在出兵就是要牵制留守泰西封的安息帝国主力部队。确保大汉帝国主力兵团和帕尼尔逊的对峙上存在巨大的优势。
如刘协等人估计的一样,帕尼尔逊果然选择在里海南岸和皇甫颜的骑兵团进行决战。
经历了三个月地快速前进,帕尼尔逊终于带着自己的大军穿越波斯高原腹地,在阿尔布尔士山外的高原平地追到了皇甫颜的镇西军(原定西军)骑兵团,虽然对方只有五万骑兵。但帕尼尔逊已经深知他们的利害,还是将所有主力集中起来,准备在阿尔布尔士山下将这支号称大汉帝国四强之一的骑兵团彻底消灭。
站在辽阔的里海岸边,帕尼尔逊心中忽然涌起无限的激情,他振臂高呼:大汉帝国。你们太小看我们帕堤亚帝国了,只想用五万人就想攻陷都城吗?
那我就在这里,将你们的主力骑兵彻底扑灭吧!
帕尼尔逊心中默默念道。
七月中旬,帕尼尔逊正在军寨中和部下商量如何包围镇西军的时候,寨外有探兵快马驶入,那探兵飞奔下马,跑到帕尼尔逊面前,喊道:“不好了,将军阁下,大汉还有一支主力在我们身后!”
帕尼尔逊大吃一惊,伸手按住探兵的肩膀,问道:“那支主力有多少人,都是什么兵种?”
探兵连连喘息,断续道:“数量太多了,但就马来看,至少有二十万以上的骑兵,正向我们这里行军,速度很快!”
帕尼尔逊双眼一黑,连连后退,在部下的搀扶下才站稳脚步,黯然道:“怎么会突然冲出来这么多人,他们的西金城离这里有千里之地,若是二十万以上的骑兵,一路上需要多少补给啊,这不可能,不可能!”
他实在不敢相信,以他对大汉帝国游骑兵的了解,几乎五万人就可以抵得上帕堤亚八万骑兵。
沉默良久,帕尼尔逊的一名部下道:“将军,我们先撤吧!”
帕尼尔逊冷笑道:“还有地方可撤吗,跨过了格罗斯山脉就是都城泰西封了,一旦我们后撤,大汉帝国的前军就有可能直接挥师攻打都城,只有快速解决掉前军,我们才可以后撤!”
他站起身,大喝道:“都给我上马!”说完这话,自己也翻身上马,抽出马刀,纵马在营寨中疾驰,一边高声呼喊道:“帝国的男儿们,现在就上马,让我们一起为了保护堵城和圣王,消灭那些来自东方的魔鬼,为了身后的土地,都上马奋战吧!”
这些都是多年跟随他征战的军士,听到他的呼喊,每个人都立刻翻身上马,检查兵器和弓矢。
帕尼尔逊纵马跃上一小块高地,用马刀指着众部下,道:“帕蒂克努,你领着乌河军团在我的右翼,别让那些婊子们冲垮你的阵型,更不要让他们冲进我的阵列中来!”
“勇敢的杰德斯尔,你领多桑波斯军团在我的左翼,好啦,格莫罗尼,桑默托,你们跟着我!”
“好啦,年轻的勇士们,不要浪费你们的精力在女人的肚皮上了,不要再花费时间去擦你们的刀,因为,很快你们就可以用敌人的脖颈来擦拭,不要再管你们的马鞍是否舒适,因为很快你们就可以在臭烘烘的腐尸中找到最适合你们自己的马鞍,现在,都骑上你们的马,为了伟大的王和这片国土去厮杀吧,要么是生,要么就是死!”
待所有的安息帝国的骑兵都各自上马,整顿好队伍,帕尼尔逊拔起军旗,纵马向前,穿越里海南岸的梧桐林,领着跟随自己阵列的骑兵开始向前进军,他英勇的部下们也各自领着自己阵列内的骑兵在他的左右两翼前进。
被水浇灭的篝火还在挥散着灰色的迷烟,清晨的雾气还没有完全消散,二十五万安息帝国骑兵已经从夜晚休憩的树林中奔驰而出,仿佛是从静谧神奇的迷雾中突然涌现出来,最初大家的速度都不快,可很快各自都加紧了速度,浩浩荡荡组成三条阵列向格罗斯山脉东麓而去。
皇甫颜和阎行的斥候也很快打探到安息帝国骑兵团快速冲向大营的消息,几乎用最快的速度赶回了大营,向皇甫颜汇报。
皇甫颜看了看邓艾和阎行道:“看来帕尼尔逊已经知道了主力正在快速逼近的消息,否则不会这么贸然的向我们发起攻击。”
阎行道:“以前是我们的马不如他们,这次我们的马比他们的马更有耐力,速度也比他们的快,可以迂回一段时间,暂时不要和他们交锋!”
邓艾道:“可这样一来,帕尼尔逊肯定会放弃追击我们的计划,直接横穿格罗斯山脉,回到泰西封,我们只能在这里守住,至少是拖延到主力骑兵团赶到,否则围歼安息帝国主力的计划就会失败了!”
皇甫颜点头道:“是啊,我们现在所在的峡谷是格罗斯山脉之间最合适的穿越点,也是帕尼尔逊想和都城军力汇合的唯一通道,如果我们选择迂回,让出这块地,恐怕围歼的计划也只能作废了!”
阎行苦叹一声道:“硬守的话,我怕镇西军就要在这里结束了,能活几个回到大汉都是很难说得事情!”
皇甫颜沉默良久,淡然道:“为了帝国,就算全部牺牲也是应该的,甚至包括你我和邓艾三人!”
第十卷 四海征伐 第二十七章 高原血战
罗尼峡谷是格罗斯山脉和阿尔布尔士山脉交错的地点,在这里意外形成一条迤逦而细长的峡谷,也是波斯高原北部和两河流域对通的最佳途径,越过这里就可以直接逼近安息帝国的都城泰西封。
一百六十年前,安息帝国正是从这里进入两河流域,在两河流域北端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城市,并最终将这个城市命名为泰西封,定为自己的都城。
罗尼峡谷向东就是辽阔的波斯高原,一望无垠而平坦的草原之地,向西则是拥有地中海气候的农业之地——伟大的两河流域。
皇甫颜亲自领着军士在峡谷前的草原之地摆开阵型,面对二十五万的骑兵团,任何的防御设施都没有什么意义,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镇西骑兵团的机动性牵制他们,既不能让他们穿越峡谷,|奇…_…书^_^网|也不能让他们将自己包围起来。
傍晚的波斯草原上,是唯美而壮丽的,成片的梧桐林,在盛夏的阳光下招展着自己的碧绿枝叶,镇西军团从这片梧桐林低地慢慢走出来,向峡谷前方的高地行使,像一条斑斓乌黑的蟒蛇离开自己的洞穴,向前迂回前行。
帕尼尔逊的大部队也在向这里赶来,皇甫颜、阎行和邓艾抢先领着镇西军抵达高地,看见不远处的帕尼尔逊大骑兵团正向这里奔驰而来。
乌鸦鸦的帕尼尔逊大骑兵团卷起的尘烟几乎遮蔽了整片高原之地,数万旗帜在那弥漫的尘烟中猎猎招展。
两军终于嗅觉到对方的气息,在阿尔布尔士山脉梧桐林外的高原草原之地上,三十余万骑兵浩荡展开阵型。无数铁蹄卷扬起的烟尘让整个草原上都弥漫血腥而泥泞的气息。
皇甫颜皱眉道:“真是安息的主力军团啊!”他回首和部下们喊道:“通向天界圣境的道路已经向我们敞开了,为了大道的正义,让我们牺牲在此!”
他高高举起带着太极指环戒指的手臂,在这个时候。他只能用宗教去激励着所有的军士,让他们无畏的向前冲锋,即使面对死亡也不能退让。不能胆怯。
邓艾也举起战旗,高声呐喊:“让三尊主神为我们打开圣境之门,为了大汉帝国,男儿们,冲锋啊!”
阎行微微点头,看邓艾道:“我带头冲锋,士载保护皇甫将军!”
复解下酒囊,回头和五万西凉子弟们喊道:“西凉的汉子,让那些异教孙子们知道我们的利害,都像个男人一样。把酒给喝尽了!”
五万西凉子弟纷纷解下酒囊,仰头畅饮,饮尽之后各自将酒囊仍在地上。
阎行饮尽之后。闭上双眼,高高的一扬手臂,把酒囊仍向天空,褐色的皮酒囊在天空静静旋转,向空中飞去。在这一瞬间,时间忽然降下自己匆忙的脚步。
皇甫颜看着这些西凉子弟纷纷将酒囊扔向天空,未饮尽的酒液洒满整个天空,降在地上,仿佛一场酒雨。沾落在每个人身上,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之情,对西凉子弟们更加喜爱。
阎行领着五万镇西军(原定西军)游骑兵在高原的山坡上摆开冲锋阵型,帕尼尔逊和自己最勇猛的部下——帕蒂克努、杰德斯尔则领着二十五万安息帝国主力骑兵团在另一片高坡之地立足,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个低洼而辽阔的坡地,双方都将通过高坡而下的冲锋之速,在这个低洼地间进行最终的决战。
帕尼尔逊领着自己的亲兵在阵列前奔驰,他用自己的剑碰撞每个军士的长枪,他的眼神那样地坚毅,没有丝毫的动摇,虽然他一直以为对方是大汉帝国最精锐的骑兵团,而且还打败过自己,但今天在这里,他集聚了整个安息帝国的骑兵力量,就在这里,他决定血洗自己曾经的败绩,那平生中唯一地一次在草原上的败绩。
他拉紧马缰,高高呐喊一声:“帝国的勇士们,让我们冲锋吧,让我们为了帝国牺牲吧!”
全军二十五万士兵追随者他一起高声呐喊:“牺牲吧!”
波斯高原是一个少云的地段,但这一日,滚滚黑云却铺天盖地般云涌而来,狂风卷荡着整个高原,瑟瑟冷风中,诸位大将屹立骏马之上,远远对视着彼此。
帕尼尔逊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着大汉帝国最强的骑兵团,他的心中也激荡翻滚着汹涌的波涛,在他身后是安息帝国的绝对主力——二十五万精锐帕堤亚骑兵,这是安息帝国的主要机动兵力,一旦这支军队崩溃,安息帝国将再也没有能力屹立在整个中亚。
他毅然一挥战旗,领着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