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是白痴,连“爸爸”的眼色,比他孩子的更不规矩都不知道吗?
但是,中国社会还是“爸爸”类的社会,所以做起戏来,是“妈妈”类献身,
“儿子”类受谤。即使到了紧要关头,也还是什么“木兰从军”,“汪踦卫国”,
〔5〕要推出“女子与小人”〔6〕去搪塞的。“吾国民其何以善其后欤?”
四月五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四月七日《申报·自由谈》。〔2〕“裸体
运动大写真”一九三四年三月,上海的上海大戏院放映一部德、法、美等国裸体运
动记录片《回到自然》。影院曾为此大肆宣传,此语及下面引文都是广告中的话。
〔3〕张生即张珙(君瑞),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人物。这里引用的唱
词见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第一折:“咍,怎不肯回过脸儿来?”
〔4〕“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语见《中庸》十三章朱熹注。〔5〕“木兰从
军”见南北朝时北朝叙事长诗《木兰诗》,诗中说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出征
十二年,立功还乡。“汪踦卫国”,汪踦是春秋时鲁国的一个儿童,《礼记·檀弓》:
“(鲁与齐师)战于郎,公叔禺人……与其邻重(童)汪踦往,皆死焉。”〔6〕
“女子与小人”参看本卷第143页注〔4〕。
序言
文六十一篇,一九三六年六月由上海联华书局出版。
序言
我的常常写些短评,确是从投稿于《申报》的《自由谈》〔1〕上开头的;集
一九三三年之所作,就有了《伪自由书》和《准风月谈》两本。
后来编辑者黎烈文
先生真被挤轧得苦,到第二年,终于被挤出了,我本也可以就此搁笔,但为了赌气,
却还是改些作法,换些笔名,托人抄写了去投稿,新任者〔2〕不能细辨,依然常
常登了出来。
一面又扩大了范围,给《中华日报》的副刊《动向》〔3〕,小品文
半月刊《太白》〔4〕之类,也间或写几篇同样的文字。
聚起一九三四年所写的这
些东西来,就是这一本《花边文学》。
这一个名称,是和我在同一营垒里的青年战友〔5〕,换掉姓名挂在暗箭上射
给我的。
那立意非常巧妙:一,因为这类短评,在报上登出来的时候往往围绕一圈
花边以示重要,使我的战友看得头疼;二,因为“花边”〔6〕也是银元的别名,
以见我的这些文章是为了稿费,其实并无足取。
至于我们的意见不同之处,是我以
为我们无须希望外国人待我们比鸡鸭优,他却以为应该待我们比鸡鸭优,我在替西
洋人辩护,所以是“买办”。
那文章就附在《倒提》之下,这里不必多说。
此外,
倒也并无什么可记之事。
只为了一篇《玩笑只当它玩笑》,又曾引出过一封文公直
〔7〕先生的来信,笔伐的更严重了,说我是“汉奸”,现在和我的复信都附在本
文的下面。
其余的一些鬼鬼祟祟,躲躲闪闪的攻击,离上举的两位还差得很远,这
里都不转载了。
“花边文学”可也真不行。
一九三四年不同一九三五年,今年是为了《闲话皇
帝》事件〔8〕,官家的书报检查处〔9〕忽然不知所往,还革掉七位检查官,日
报上被删之处,也好像可以留着空白(术语谓之“开天窗”)了。
但那时可真厉害,
这么说不可以,那么说又不成功,而且删掉的地方,还不许留下空隙,要接起来,
使作者自己来负吞吞吐吐,不知所云的责任。
在这种明诛暗杀之下,能够苟延残喘,
和读者相见的,那么,非奴隶文章是什么呢?
我曾经和几个朋友闲谈。
一个朋友说:现在的文章,是不会有骨气的了,譬如
向一种日报上的副刊去投稿罢,副刊编辑先抽去几根骨头,总编辑又抽去几根骨头,
检查官又抽去几根骨头,剩下来还有什么呢?我说:我是自己先抽去了几根骨头的,
否则,连“剩下来”的也不剩。
所以,那时发表出来的文字,有被抽四次的可能,
——现在有些人不在拚命表彰文天祥方孝孺〔10〕么,幸而他们是宋明人,如果
活在现在,他们的言行是谁也无从知道的。
因此除了官准的有骨气的文章之外,读者也只能看看没有骨气的文章。
我生于
清朝,原是奴隶出身,不同二十五岁以内的青年,一生下来就是中华民国的主子,
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
我的投稿,目的是在发表
的,当然不给它见得有骨气,所以被“花边”所装饰者,大约也确比青年作家的作
品多,而且奇怪,被删掉的地方倒很少。
一年之中,只有三篇,现在补全,仍用黑
点为记。
我看《论秦理斋夫人事》的末尾,是申报馆的总编辑删的,别的两篇,却
是检查官删的:这里都显着他们不同的心思。
今年一年中,我所投稿的《自由谈》和《动向》,都停刊了;《太白》也不出
了。
我曾经想过:凡是我寄文稿的,只寄开初的一两期还不妨,假使接连不断,它
就总归活不久。
于是从今年起,我就不大做这样的短文,因为对于同人,是回避他
背后的闷棍,对于自己,是不愿做开路的呆子,对于刊物,是希望它尽可能的长生。
所以有人要我投稿,我特别敷延推宕,非“摆架子”也,是带些好意——然而有时
也是恶意——的“世故”:这是要请索稿者原谅的。
一直到了今年下半年,这才看见了新闻记者的“保护正当舆论”的请愿和智识
阶级的言论自由的要求〔11〕。
要过年了,我不知道结果怎么样。
然而,即使从
此文章都成了民众的喉舌,那代价也可谓大极了:是北五省的自治〔12〕。
这恰
如先前的不敢恳请“保护正当舆论”和要求言论自由的代价之大一样:是东三省的
沦亡。
不过这一次,换来的东西是光明的。
然而,倘使万一不幸,后来又复换回了
我做“花边文学”一样的时代,大家试来猜一猜那代价该是什么罢……一九三五年
十二月二十九之夜,鲁迅记。
〔1〕《申报》的《自由谈》参看本卷第5页注〔1〕。
一九三五年十月三十
一日后,《自由谈》一度停刊。
〔2〕新任者指继黎烈文后主编《申报·自由谈》的张梓生。
他是浙江绍兴人,
与鲁迅相识。
〔3〕《中华日报》国民党汪精卫改组派办的报纸,一九三二年四月十一日在
上海创刊。
《动向》,该报副刊之一,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始办,聂绀弩主编,
常发表一些进步作家的作品,同年十二月十八日停刊。
〔4〕《太白》小品文半月刊,陈望道编辑,上海生活书店发行。
一九三四年
九月二十日创刊;一九三五年九月五日停刊。
〔5〕青年战友指廖沫沙,湖南长沙
人,左翼作家联盟成员。
曾以林默等笔名写文章。
参看本书《倒提》一文的附录。
〔6〕“花边”旧时银元边缘铸有花纹,因此有“花边”的俗称。
〔7〕文公直江西萍乡人,当时是国民党政府立法院编译处股长。
〔8〕《闲话皇帝》事件一九三五年五月,上海《新生》周刊第二卷第十五期
发表易水(艾寒松)的《闲话皇帝》一文,泛论古今中外的君主制度,涉及日本天
皇,当时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即以“侮辱天皇,妨害邦交”为名提出抗议。
国民党政
府屈从压力,并趁机压制进步舆论,将《新生》周刊查封,由法院判决该刊主编杜
重远一年二个月徒刑。
这件事也被称为《新生》事件。
〔9〕书报检查处即“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一九三
四月年五月二十五日在上海设立。
《新生》事件发生后,国民党以“失责”为由,
于一九三五年七月八日将该会检查官项德言等七人撤职。
〔10〕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大
臣。
他在南方坚持抗元斗争,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后被杀。
方孝孺(1357—
1402),浙江宁海人,明惠帝建文时任侍讲学士。
建文四年(1402),惠
帝的叔父燕王朱棣起兵攻入南京,自立为帝,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他坚决不从,
遂遭杀害。
〔11〕新闻记者的“保护正当舆论”请愿一九三五年底,北平、天津、南京、
上海等地新闻界纷纷致电国民党中央,要求“开放舆论”,“凡不以武力或暴力为
背景之言论,政府必当予以保障”;同年十二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所谓
“请政府通令全国切实保障正当舆论”的决议。
智识阶级的言论自由的要求,指一
九三五年底,北平、上海等地文化教育界人士为开展抗日救国运动,纷纷举行集会,
发表宣言,提出“保障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的绝对自由”的要求。
〔12〕北
五省的自治一九三五年十一月,日本帝国主义为达到并吞我国华北的目的,策动汉
奸进行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并成立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北五省指当
时的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
。。
北京通信〔1〕
蕴儒,培良〔2〕两兄:
昨天收到两份《豫报》〔3〕,使我非常快活,尤其是见了那《副刊》。
因为它
那蓬勃的朝气,实在是在我先前的豫想以上。
你想:从有着很古的历史的中州〔4〕,传来了青年的声音,仿佛在豫告这古国
将要复活,这是一件如何可喜的事呢?
倘使我有这力量,我自然极愿意有所贡献于河南的青年。
但不幸我竟力不从心,因为我自己也正站在歧路上,——或者,说得较有希望
些:站在十字路口。
站在歧路上是几乎难于举足,站在十字路口,是可走的道路很
多。
我自己,是什么也不怕的,生命是我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不妨大步走去,向着
我自以为可以走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渊,荆棘,狭谷,火坑,都由我自己负责。
然而向青年说话可就难了,如果盲人瞎马,引入危途,我就该得谋杀许多人命的罪
孽。
所以,我终于还不想劝青年一同走我所走的路;我们的年龄,境遇,都不相同,
思想的归宿大概总不能一致的罢。
但倘若一定要问我青年应当向怎样的目标,那么,
我只可以说出我为别人设计的话,就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有敢来
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反抗他,扑灭他!
可是还得附加几句话以免误解,就是: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
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中国古来,一向是最注重于生存的,什么“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咧,什么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咧,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咧,〔5〕竟有父母
愿意儿子吸鸦片的,一吸,他就不至于到外面去,有倾家荡产之虞了。
可是这一流
人家,家业也决不能长保,因为这是苟活。
苟活就是活不下去的初步,所以到后来,
他就活不下去了。
意图生存,而太卑怯,结果就得死亡。
以中国古训中教人苟活的
格言如此之多,而中国人偏多死亡,外族偏多侵入,结果适得其反,可见我们蔑弃
古训,是刻不容缓的了。
这实在是无可奈何,因为我们要生活,而且不是苟活的缘
故。
中国人虽然想了各种苟活的理想乡,可惜终于没有实现。
但我却替他们发见了,你们大概知道的罢,就是北京的第一监狱。
这监狱在宣
武门外的空地里,不怕邻家的火灾;每日两餐,不虑冻馁;起居有定,不会伤生;
构造坚固,不会倒塌;禁卒管着,不会再犯罪;强盗是决不会来抢的。
住在里面,
何等安全,真真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了。
但阙少的就有一件事:自由。
古训所教的就是这样的生活法,教人不要动。
不动,失错当然就较少了,但不
活的岩石泥沙,失错不是更少么?我以为人类为向上,即发展起见,应该活动,活
动而有若干失错,也不要紧。
惟独半死半生的苟活,是全盘失错的。
因为他挂了生
活的招牌,其实却引人到死路上去!
我想,我们总得将青年从牢狱里引出来,路上的危险,当然是有的,但这是求
生的偶然的危险,无从逃避。
想逃避,就须度那古人所希求的第一监狱式生活了,
可是真在第一监狱里的犯人,都想早些释放,虽然外面并不比狱里安全。
北京暖和起来了;我的院子里种了几株丁香,活了;还有两株榆叶梅,至今还
未发芽,不知道他是否活着。
昨天闹了一个小乱子〔6〕,许多学生被打伤了;听说还有死的,我不知道确否。
其实,只要听他们开会,结果不过是开会而已,因为加了强力的迫压,遂闹出开会
以上的事来。
俄国的革命,不就是从这样的路径出发的么?
夜深了,就此搁笔,后来再谈罢。
鲁迅。
五月八日夜。
※ ※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五月十四日开封《豫报副刊》。
〔2〕蕴儒 姓吕,名琦,河南人,作者在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任教时的学生。
当时他与向培良、高歌等同在开封编辑《豫报副刊》。
培良,姓向,湖南黔阳人,文学团体狂飙社的主要成员。
当时常为《莽原》周
刊写稿,后来堕落为国民党反动派的走卒。
参看《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3〕《豫报》 在河南开封出版的日报,一九二五年五月四日创刊。
〔4〕中州 上古时代我国分为九州,河南是古代豫州的地方,位于九州中央,
所以又称中州。
〔5〕“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 语出《孟子·尽心上》:“知命者不立乎岩
墙之下”。
岩墙,危墙。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语见《史记·袁盎传》。
意思是
有钱的人不坐在屋檐下(以免被坠瓦击中)。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语
见《孝经·开宗明义章》。
〔6〕指北京学生纪念国耻的集会遭压迫一事。
一九二五年五月七日,北京各校
学生为纪念国耻(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最后通牒,要
求承认“二十一条”)和追悼孙中山,拟在天安门举行集会。
但事前北洋政府教育
部已训令各校不得放假,当日上午警察厅又派遣巡警分赴各校前后门戒备,禁止学
生外出。
因此各校学生或行至校门即为巡警拦阻,或在天安门一带被武装警察与保
安队马队殴打,多人受伤。
午后被迫改在神武门开会,会后结队赴魏家胡同教育总
长章士钊住宅,质问压迫学生爱国运动的理由,又与巡警冲突,被捕十八人。
并非闲话(二)〔1〕
向来听说中国人具有大国民的大度,现在看看,也未必然。
但是我们要说得好,
那么,就说好清净,有志气罢。
所以总愿意自己是第一,是唯一,不爱见别的东西
共存。
行了几年白话,弄古文的人们讨厌了;做了一点新诗,吟古诗的人们憎恶了;
做了几首小诗,做长诗的人们生气了;出了几种定期刊物,连别的出定期刊物的人
们也来诅咒了:太多,太坏,只好做将来被淘汰的资料。
中国有些地方还在“溺女”,就因为豫料她们将来总是设出息的。
可惜下手的
人们总没有好眼力,否则并以施之男孩,可以减少许多单会消耗食粮的废料。
但是,歌颂“淘汰”别人的人也应该先行自省,看可有怎样不灭的东西在里面,
否则,即使不肯自杀,似乎至少也得自己打几个嘴巴。
然而人是总是自以为是的,
这也许正是逃避被淘汰的一条路。
相传曾经有一个人,一向就以“万物不得其所”
为宗旨的,平生只有一个大愿,就是愿中国人都死完,但要留下他自己,还有一个
女人和一个卖食物的。
现在不知道他怎样,久没有听到消息了,那默默无闻的原因,
或者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死完的缘故罢。
据说,张歆海〔2〕先生看见两个美国兵打了中国的车夫和巡警,于是三四十个
人,后来就有百余人,都跟在他们后面喊“打!打!”,美国兵却终于安然的走到
东交民巷口了,还回头“笑着嚷道:‘来呀!来呀!’说也奇怪,这喊打的百余人
不到两分钟便居然没有影踪了!”
西滢先生于是在《闲话》中斥之曰:“打!打!宣战!宣战!这样的中国人,
呸!”
这样的中国人真应该受“呸!”他们为什么不打的呢,虽然打了也许又有人来
说是“拳匪”〔3〕。
但人们那里顾忌得许多,终于不打,“怯”是无疑的。
他们所
有的不是拳头么?
但不知道他们可曾等候美国兵走进了东交民巷之后,远远地吐了唾沫?《现代
评论》上没有记载,或者虽然“怯”,还不至于“卑劣”到那样罢。
然而美国兵终于走进东交民巷口了,毫无损伤,还笑嚷着“来呀来呀”哩!你
们还不怕么?你们还敢说“打!打!宣战!宣战!”么?这百余人,就证明着中国
人该被打而不作声!
“这样的中国人,呸!呸!!!”
更可悲观的是现在“造谣者的卑鄙龌龊更远过于章炳麟”,真如《闲话》所说,
而且只能“匿名的在报上放一两枝冷箭”。
而且如果“你代被群众专制所压迫者说
了几句公平话,那么你不是与那人有‘密切的关系’,便是吃了他或她的酒饭。
在这样的社会里,一个报不顾利害的专论是非,自然免不了诽谤丛生,谣诼蜂
起。
”〔4〕这确是近来的实情。
即如女师大风潮,西滢先生就听到关于我们的“流
言”,而我竟不知道是怎样的“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