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马力极端强大,j…4闪电战斗机拥有极高的作战性能,但是其唯一的诟病是过大的引擎前罩对视线有较大的阻碍,这一点和p47及苏联的拉系列很相似,即便如此,j…4闪电战斗机依然是帝国现役战斗机中的主力,其舰载机型号j…402也即将在年底服役。
日本在引擎这个领域相对中美差距就太大了,它确实也从美国引入了星形引擎,并且做到了14缸的设计,但是在材料领域差距是很明显的,所以无法达到中美这么高马力的水准。
苏联也面临这种问题,日苏两国解决问题的思路就不一样,苏联采取多机种的搭配弥补单一战机的性能不足,而日本则采取拼命减低重量的方法,中美是另一条线路——拼命增加发动机的马力。
这三种思路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各国的工业实力和基础不同,中国和美国在航空引擎和重工业领域的技术积累更深厚,有条件不断增加引擎,而日苏则做不到,只好剑走偏逢。
那能不能在一架极轻的飞机上采用中美这种大马力的引擎呢?
这是不行的,因为飞机的强度无法达到引擎所匹配的标准,除非是放弃硬铝合金,直接采用钛合金,帝国也确实在钛合金领域投入了长达十年的研制周期,在**式的p系列飞机上也采用了一部分钛合金零部件,但就整体的机身而言,还是做不到的。
钛合金太贵,加工难度高,成本高,批量生产率低,这是现阶段最大的一个限制。
所以,中国的飞机只能是更皮实和马力更强,而日本则只能是在马力的制约下不断减轻机身重量,增加飞机的灵敏度。
双方是殊途同归,在飞机的作战参数上差别并不是特别大,最终究竟是孰优孰劣,那就只能通过战争来解答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文学注册会员推荐该作品,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86章 中德战略互助
在1936年,裕仁做了一件蓄谋已久的精心政改,将日本帝国勋章上的勋记从原先的“日本帝国皇帝”改成了“大日本帝国天皇”。
怎么说呢?
……
国家情报总局、中央军情部都将情报工作重心密集的转移到日本地区之后,从日本搜集到的各种情报愈发证明日本要偷袭三都澳,并且拟定了作战计划,虽然对这一计划还缺乏足够的了解,中央军部还是通过自身的多次推测,大体摸索出日本所可能采取的三种概率最高的战术规划。
不管是哪一种战术规划,日军都有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它的战斗机和舰载鱼雷轰炸机要想进入三都澳作战,其航母集群必然距离帝国大陆本土不超过三百公里,这个距离之上,帝国空军和海军都具备极强的反击力度。
这就意味着日本是不成功必成仁,只要它来了,它是根本跑不掉的。
日本航母集群要想在攻击之后逃脱反击,至少会有五个小时的航程,如果要等舰载机群回归,这个时间则长达7个小时,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帝国空军就是从本土抽调战机赶赴东南海域作战,那也能将日本海军航母集群击碎。
毫无疑问,这也是击溃日本海军主力的最佳时机。
中央军部当然希望诱使日本采用这种极端冒险的战略,但要让日本上当,那就必须给出足够的诱饵,即便知道日本正在谋划此事和准备全面对华宣战,军部仍然保持正常的局势,在南北朝鲜战场上,军部也没有增派新的兵力。
仿佛一切都很正常。
顾维钧的中央内阁还是继续为了拖延战争而努力,尽可能的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迫使日本和南韩承认北方朝鲜政府的合法性,或者即便是不承认,那也不采取战争这种极端措施。
战争显然已经到来了,根本不可能避免。日本不会接受一个没有朝鲜殖民地的情况,他们宁可为此一战,今日丧失朝鲜,明日丧失琉球,日本最终还将剩下什么?
既然中华帝国对日本一直采取这种温火煮青蛙的逐步压制和切割战术。日本不如突然性的爆发出全部实力。一战将中华帝国的海军击碎,让日本真正的成为世界列强大国,雄霸整个东亚。
日本就这样隐匿无声的来了。
日本内阁也在努力,希望通过和谈解决朝鲜问题。制止军部的冒险机会主义,但在这一点上,近卫文麿虽然在平壤和顾维钧亲自会晤洽谈,两人也未能达成基本能让日本满足的条件。
在1939年3月份之后,中日战争就已变得不可避免。
同一时期。在顾维钧的极力劝说下,波兰同意接受了德国的同盟条约,虽然这一条约基本宣告波兰丧失了外交和军事的自主权,可至少保住了波兰共和国。
为了逼迫波兰签署这份强制性的所谓同盟条约,德国在此之前强行兼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而在此前,顾维钧曾经和希特勒达成口头协议,希特勒承诺不会兼并捷克非德语区。
承诺对希特勒来说永远是一个谎言。
顾维钧当然很生气,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坐视德国利用同盟条约强制将波兰纳入羽翼之下的同时,将捷克也纳入纳粹德国的领土,因为德国是用了同盟条约的方式,英法对于德波结盟也无法予以阻止,同时也希望将纳粹的祸水泼向苏联。
正是在中英法三国的绥靖主义和姑息政策的纵容下。纳粹德国才具备了对苏联发起进攻的条件,当然,如果纳粹德国突然掉转枪口对法国发动进攻,那才叫真正的可怕呢。
虽然纳粹德国现在突然打法国会让法国猝不及防。可就军事和国际政治环境而言,这就是一个最糟糕的选择。这就要看希特勒自己如何权衡,他可以按照正常的逻辑扩张,先凭借中英美的支持击溃苏联,占领苏联,再利用苏联的资源和重工业基础反过来进攻法国,那将是如何匹敌的战略规划,哪怕英美想要阻止,付出的代价也将是空前的惊人。
在纳粹德国决定最终的方向之前,1939年3月4日,德国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上将作为希特勒元首的巡回特使访问中国,出于对赫尔曼。戈林总司令的重视,顾维钧派遣外相郭泰祺亲自前往机场迎接。
在中央政府大厦,赫尔曼。戈林总司令和顾维钧首相举行了会谈,第二天的下午,他才得到机会正式的前往中央宫紫光殿觐见华皇陛下。
在中央宫的宫殿群中,紫光殿的地位仅次于皇极殿、泰和殿,此三殿并列为前三殿,而紫光殿则专用于接见外国元首一级的贵宾,允许赫尔曼。戈林在紫光殿接受觐见,本身就是对他的特殊礼遇。
这天下午,宋彪也提前二十分钟先行抵达紫光殿的隆礼阁做好准备工作。
隆礼阁是接待外国元首的地方,所以不像皇极殿、泰和殿那样强调君臣礼仪,皇帝的龙椅在级别上也并不比外国元首的座椅更为奢华,整体的装饰自然是精美奢华,彰显着帝国的富庶国强。
在赫尔曼。戈林上将走进隆礼阁时,宋彪也站在龙椅前迎接他,等他带领德国访问团一起先行躬身敬礼,宋彪才伸出手和他握手致意,在和其他访问人员都握手之后,也邀请他们都坐下来。
此次陪同赫尔曼。戈林前来访问的纳粹外交阵容异常豪华,不仅有新上任的德国外交部的副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德国潜艇舰队司令卡尔。邓尼茨,还有纳粹党的思想领袖阿尔弗雷德。罗森堡、德国陆军部首席副参谋总长弗里茨。冯。曼施坦因少将。
这么豪华的阵容到中华帝国访问,当然不是为了所谓的友谊,纳粹德国已经开始着手进攻苏联的准备,而阿尔弗雷德。罗森堡的“东方殖民地”理论正是德国进攻苏联的主导思想。
按照罗森堡的构想,德国将占领东欧和苏联,建立庞大的后方殖民地,同时在前方同英法抗衡作战,直到征服整个欧洲,在欧洲之主的基础上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则是一个特殊的纳粹外交官。德意日轴心国钢铁同盟就是他一手建立的盖世功勋,当然也将德国彻底拉入了地狱。
即便是现在,里宾特洛甫还是支持德意结盟,为同英法作战做好准备,相对于赫尔曼。戈林、阿尔弗雷德。罗森堡等人支持东扩路线。约阿希姆。里宾特洛甫坚持要先和英法开战。击败英法之后再进攻苏联。
这个人为什么要参加访问,宋彪还是不太清楚的。
赫尔曼。戈林总司令对华皇的推崇是一如既往,一坐下来就迫不及待的称赞道:“伟大的华皇陛下,这是我第一次到您的疆域之地访问。踏足这个伟大的东方古老帝国,我的灵魂便已经得到了升华,在我的眼睛里,这完全是您的伟大之处,帝国绝对无愧于人类历史上最强大帝国的尊称。”
宋彪笑呵呵的接受了这样称赞。和赫尔曼。戈林感谢道:“你能亲自到我国访问,看一看真正的东方帝国是什么样子,我对此还是很高兴的,非常的欢迎。我曾经说过,如果你有空能到我国访问,我一定会亲自陪同你去一些真正代表我们这个帝国的地方去参观,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承诺的民族,在两千多年前的秦帝国时期,我们就有一诺千金的典故。说的是一句承诺比一千两黄金还重要。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国家,皇帝的承诺更是一言九鼎,绝对不容反悔。所以,知道你要来访华之后,我就让内廷安排了六个很好的巡访景点和地区。届时,我会亲自陪你们到处走一走,看一看,也希望你们能不虚此行。”
这样的待遇在帝国历史上应该还是从来没有过的。赫尔曼。戈林听到之后也是无比的惊讶,赞叹道:“伟大华皇陛下。这真是我毕生的荣幸啊!”
宋彪则道:“中国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国家,这是一个民族的传承和道德观,没有德国在一战之前的十年支持,帝国不可能崛起为亚洲第一大国,虽然很遗憾,因为一些分歧而最终使得中德两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走上不同的方向,但这并不能改变我们对德国的欢迎和感谢之情。战争是残酷的,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朋友和敌人之分,但如果没有战争,中德两国就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和朋友之国。”
赫尔曼。戈林赞道:“华人真是伟大的民族,中华帝国也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和光荣的帝国之一,我们德国人也为拥有这样的朋友之国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宋彪颔首,直接切入正题道:“我是一个不太喜欢说废话的人,关于你们此次前来的一些想法和目标,总理大臣已经向我转达过了,关于你们要求参观帝国国防军,以及开展更多合作的要求,我们原则上是完全同意的。至于两国在外交政策上的一些探讨、交流和协调的问题,我想,顾总理已经向你们阐述的比较清楚了,意大利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重要的敌人,我们只是不希望任何国家侵占东非,在整个印度洋区域,中国正希望建立一个独立自由的环境。在顾总理的一些解释的基础上,我就此稍微多说两句,首先我们不反对德国和意大利结盟,也没有理由和权力干涉此事,但我个人要提醒德国的朋友们,在东非战争中,我们已经充分证明意大利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国家,在军事上,他们一无是处,却偏偏想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罗马帝国。确切的说,大部分的意大利人根本没有这种想法,只是意大利法西斯党和他们的领袖这么想而已。如果德国和意大利结盟,意大利就会向东非和巴尔干半岛扩张,而这是我们绝对不允许的,如果德国无法有效的限制此事,在意大利将军事扩张到亚盟范围之前,我们就会出兵进攻意大利,并且是绝对不留任何余地的进攻。在亚盟之内和周边地区,帝国绝对不容许任何国家建立殖民霸权,更不允许任何国家威胁亚盟的安全,意大利所谓的新罗马帝国将直接威胁到亚盟的中东和西亚国家。而这里又是帝国的利益重心,帝国绝对不可能坐视意大利的扩张。”
说到这里,宋彪稍加停顿,和赫尔曼。戈林补充道:“我希望你能谅解我的直率,也许我们应该先谈一些非常友好的话题。但很明显。友好的话题总是没有太多要协商的必要,只要双方愿意合作,合作总是无限的。所以,我们的唯一分歧就是对待意大利这件事上。简单的说,我喜欢德国,但我讨厌意大利,德国和我国有战略上的广泛合作空间,而意大利和我国只有竞争。如果德国需要盟友。我的建议就是德国可以在弱小的被欺负的国家中寻找愿意一起努力的盟友,而不是意大利这种看似强大,实则软弱无能,偏偏又太多野心的国家,他们总是会惹出无穷无尽的麻烦。”
赫尔曼。戈林赞同的点头,道:“关于这件事,我的看法同您是惊人的相似。最近,我们也察觉到日本似乎有挑战贵国在亚洲权威的举动,不排除日本会发动一场愚蠢的战争。关于这一点,我很想知道华皇陛下您的看法。”
宋彪想了想,答道:“对于我们的邻国,和平相处总是最好的事情,我们会尽力同日本进行协调和谈判。争取能有一个不算太坏的结果。至于战争,我猜想日本有这种勇气,但他们是否有这个实力就很难说了。总之,我们还是应该更多的和对手交谈。谈判很多时候能解决那些最复杂的问题,只是需要更多的耐心而已。”
赫尔曼。戈林还是称赞道:“您说的非常对。”
在同赫尔曼。戈林交谈期间。宋彪有意识的多看了约阿希姆。里宾特洛甫一眼,感觉上脸色很难看。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有野心,貌似精明,实际上蠢的和猪一样的人,约阿希姆。里宾特洛甫就是这样的人,对于他积极推行德意钢铁同盟,怎么看都是一个最愚蠢的设想。
约阿希姆。里宾特洛甫这个人自恃甚高,他对英国人一直怀有极深的仇恨心理,总是不停的提议希特勒先进攻英国和法国,很奇怪的是希特勒对这个人也一直都有着非常特殊的亲睐。
对中英美三国,大家当然还是尽可能鼓励纳粹德国侵略苏联,如果纳粹德国一定想要扩张的话,让苏德两个疯子死拼总是最好的事情。
对中国而言,中国的想法还未必就和英美一样,因为中国和德国太遥远,更希望德国将英法美也一起拖下海,打的昏天黑地,将整个欧洲工业都彻底打荒废掉。
虽然这样的结果对中国也没有任何好处,但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第一霸主位置就将再也难以动摇。
所以,中国不仅要鼓励德国打苏联,还要给德国提供更多可靠而先进的新技术、新装备、新的战术思想,帮助德国肆虐整个欧洲。
德国当然知道帝国也在研究导弹和喷气式飞机,至于成果如何,德国也不清楚,但很希望亲自派遣最高级的特使参观,并且提出双向性的交流和联合研制,一起进步,共同打苏联。
帝国不仅没有反对,还很欢迎这种交流。
中德毕竟太遥远,直接交战的可能性太低,如果能给德国提供一些技术,相互交换,互有所得,还能支持德国将英美苏法都折腾成残废,对中国来说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这就像德国暗中支持日本一样,虽然中德之间没有问题,但如果能利用日本将中国拖延住,不能伸出手干涉欧洲和苏联问题,岂不是对德国更有利?
所以,这个世界是非常黑暗和腹黑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双方的利益决定了中德关系的特殊性,双方交谈甚欢,对于德国特使团提出的希望中国一起反犹太人的提议,宋彪大而化之的避而不谈,德国方面也只是按照元首的要求做一番提议,并没有继续在此问题上讨论下去。
随着纳粹加强了对犹太人的破坏,中国也一直维持从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吸收犹太人避难的政策,对于那些有一技之长的犹太人,帝国制定了非常仔细全面的清单,从整个欧洲都在加快吸收人才的步伐。
除了人才。更重要的则是资产。
中国通商银行在德国属于极少数连纳粹都不愿意得罪的银行,只要将财产保管在这里,并且汇到中国,不管是白银、黄金,还是珠宝首饰。银行都能完整无缺的送走。
此后的几天。宋彪确实履行诺言陪同德国特使团在北京、天津和滦州一带参观,向他们介绍中国的传统、历史和民俗文化,也介绍中国的现代工业、教育等等,帮助德国访问团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的国力到底有多强。
与此同时。德国特使团也在和中国秘密磋商,德国现在已经基本决定向苏联开战,为此提出一个建议即中德建立牢固的军事同盟,一起向苏联宣战,在苏联战败后。双方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东侧归属中国,西侧归属德国。
中国拒绝了这一提议,因为根据亚盟的原则,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亚盟成员国都不得于其他国家缔结军事同盟,以保证亚洲的独立性,正是基于这一点原则,中法才结束了原有的长期的同盟关系。
随后不久,以戈林为首的德国特使团重新提了另一个建议。即德国对苏联宣战,中国向德国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在德国战胜之后,德国保证哈萨克地区独立,并将托管权转让给中国。
在此基础上。德国要求同中国签署类比法国的《中德战略互助条约》,以保证中国永远不会向德国宣战,而德国承诺不和意大利签署同盟协议,并且不会支持和纵容意大利侵略非洲。
顾维钧在同赫尔曼。戈林多次磋商后。最终同意签署《中德友好合作条约》,而非像法国那样的《战略互助条约》。但是《中德友好合作条约》同样保证在德国不侵犯中国及亚盟盟国利益的前提下,中国会给予德国所需要的物资及资金贷款援助。
双方约定此事之后,就此进行了全面的商榷,将具体的条款都确定下来,决定在5月份左右签署这一条约。
这个时期,德国在谋划进攻苏联,为征服整个欧洲寻找资源殖民地,而日本则在为了保住殖民地谋划偷袭中国,苏联和中国当然都知道,苏联积极在西线布防调军,试图阻止德国的军事冒险,中国则故作不知,继续积极的同日本内阁进行洽谈,看起来更希望和过去一样通过谈判迫使日本接受再次被压制的局势。
说到底,苏联不想同德国开战,而中国则完全做好了一次消灭日本海军主力的计划。
就在德国特使团离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