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如此,帝国仍然拥有足够的余力新建两艘航母和多艘护航巡洋舰,双方的军舰建造实力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
帝国海军现在拥有4艘震旦级、2艘青州级、4艘豫州级、4艘凉州级战列舰。震旦级属于无畏舰水平。而此后建造1o艘战列舰都属于高战列舰。
相比日本海军过去不断拆毁的旧舰,帝国海军起步虽然较晚,却是从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和德国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基础上起步,直接吸收了当时英德两国的战列舰建造的技术和设计经验。而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也保持了较高的设计裕度空间保证后续的升级,这使得帝国在战列舰上的每一分钱的投入都很值。
帝国最早在一战时期建造的4艘震旦级战列舰在经过现代化的改造升级后,反而因为吨位较低,拥有更为灵活的作战特点,也是在中日海洋线之间最活跃的四艘军舰。
从豫州级开始。帝国就已经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在整体建造水平和防御装甲的锻造上拥有更为充裕的实力。
在战列舰的对比上,依靠强大的舰船建造实力,帝国海军战列舰的总体实力第一次越日本海军,帝国海军拥有14艘战列舰,而日本海军则只有11艘,但是日本海军采取“虽然数量跟不上,可每一艘都当是精锐”的政策,它的平均单艘的标准排水量吨位都要更高。双方的海军排水量总吨位差别并不大。
以最新的凉州级和纪伊级对比,凉州级的单艘标准排水量是3。95万英吨,而纪伊级的单艘标准排水量是4。26万英吨。
在航母领域,日本海军5艘,中国海军7艘。表面上差距不大,但是帝国7艘航母都是较为成熟的航母,不仅从一开始就是专门设计的航空母舰,在此之前还经过了两艘航母试验舰的充分实验。在第一艘镇远号航母之外,其余4艘是东北级航母。2艘是远东级航母,远东级两艘航母是在东北级航母基础上再次改进设计的新型号。
在东非战争期间,2艘东北级航母和镇远号航母都抵达了印度洋海域参战,虽然未有真正意义上的海战,但从远距离的航海测验中,已经证明同级别航母担任护航航母是合适的,镇远号的航母担任护航航母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按照帝国海军的规划,东北级航母和远东级航母都属于主力航母,在和平时期相互扮演护航航母的角色,而在战争时期则大量建造中轻型护航航母。
两者的差别只有一点,那就是前者以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为主,攻击机和侦察机为辅助,而后者则是以战斗机为主,以侦察机为辅。
帝国海军在设计上同美国不同,帝国海军的护航航母也没有大量的舰炮,大部分的火炮防空和炮击工作都由护航巡洋舰负责。
经过从1935年到1937年的突击、突然的大规模造舰,帝国海军在1937年底第一次越了日本海军,而在这时,中日海战就将必然爆。
和日本军部的想打不敢打不同,帝国中 央军部不仅想打,而且非常之敢打,只要海军的差距弥补掉,那就随时都可以打。
海军参谋部将最新的双方军舰规模报告都交给在座的9位最高决策者,宋彪没有细看,因为他已经看的太多了,只等顾维钧等人大致看完,他就和大家询问道:“关于在近期彻底消灭日本海军的事,大家现在意下如何?”
诸位大体看完海军参谋部和军情部提交的新报告后,谁也没有急于回答皇帝的询问,而是都看向顾维钧。
中 央军部这边的态度那是不用问的,空军和6军等着这一天已经等了十几年。就等海军这边准备好而已,6军参谋总长傅良佐早就说过——“即便不用海军参战,我们也可以轻松击溃日军,只是海军不能战胜日军,这场战争就永远没有意义。因为真正的意义只是要回报当年甲午之仇”。
中国海军一天打不掉日本海军。一天就不自称是亚洲海军霸主,没有这个位置,哪怕总吨位和英美平等,在实际的世界海军地位上还是矮英美一等。
哪怕不是海军的人。身为中**人,谁也不愿意让如此强大的帝国当一个海军二流国。
此时的海军参谋总长是刚接替陈厚甫的陈季良,他当然很想立刻开战,即便现在没有战机,可只要帝国改变朝鲜政策。从过去的二分天下改变为“以推动朝鲜的方式,彻底排除日本在亚洲的影响力”,中日之战就是迫在眉睫的之事,根本避无可避,除非帝国愿意在最后关口再次向日本作出退让姿态。
不可能。
陈季良就看顾维钧。
打不打是中 央军部能决定的事,可给不给军费就是中 央内阁说了算的事。
虽然军部主动挑衅战争之后,内阁还是会被迫的拨付军费,但这总是伤和气的,而且在后面临时增加军费拨款。远不如提前拨付巨额军费用于更积极和更强势的备战。
顾维钧这下就有点尴尬了,他本来还挺高兴,因为皇帝和中 央国防委员会终于在这种国防大事上要听听内阁的声音,可没有想到,让他过来就是要他付账的。
皇帝看似中立的阖着眼帘。闭目静思,可那态度还不明显吗?
一如既往,皇帝还是军部最大的支持者。
顾维钧早就看穿了,其实中日都是军国主义。只是中国有皇帝镇压着军部,以及中国人没有日本那么极端。军部还不至于和内阁对着干,更不会派人暗杀内阁罢了。
稍加思量,顾维钧和最好说话的蒋方震询问道:“蒋总参谋长,您估计和日本开战的话,大约要开销多少?”
蒋方震呵呵笑了一声,同顾维钧答道:“总理,这恐怕不是多少钱能核算的吧?战争的目标是要战胜对手,而战争的本质永远都是遏制对手,而非消灭对手,我们不可能消灭敌人的整个民族和国家,但我们可以消灭他们的军队,保障国家的利益,瓦解敌人的竞争。中日之间的竞争已经延续的太久,而世界目前的情况又过于复杂,如果我们现在持有优势的时候不主动出击,万一等到中国和苏联阵营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日本在我们背后插上一刀,让我们腹背受敌,我们的情况就会非常的复杂。同样的,如果我们提前消灭日本海军,打掉他们的战争实力,苏联就不敢贸然继续向中亚渗透,我们没有苏日的牵制,才能进一步逼迫英法等国,实现亚洲的去殖民化。所以,消灭日本的威胁和他们对我们的牵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事,也是打破目前国际世界乱局最重要的一步棋,只要这一局棋下好了,其他的问题就将应势而解。换而言之,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
顾维钧只能是很严肃的感叹道:“蒋总参谋长,您这番话说的很有道理,我也信服,只是政 府这几年的开销实在是太大,加上在西班牙内战和东非战争的消耗,我们今年中 央财政的赤字幅度已经达到十亿中圆的规模,前所未有啊,哪怕这场战争必须要打,也必定要打,但能否再等两年,军部这边也准备的更充分一点?”
蒋方震答道:“总理,我们理解中 央内阁的困难,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机遇稍纵即逝,现在的国际局势如此复杂,我们结束了东非战争,正是大张旗鼓搞去殖民化的好时刻,现在宣布支持朝鲜去殖民化,到中日战争爆,我预估还会有半年的时间。假如我们有意的拖延,再拖延下去也未必就是好事,而且再等两年,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就将服役。情况会更复杂。”
顾维钧不置可否。
他心中其实很清楚一旦军部和皇帝决定在这个时机消灭日本海军,内阁根本不可能做任何的扭转,在这种事情上,内阁完全没有决定权。
事已至此,他还能说什么呢?
想到这里。顾维钧索性不再反对此事。直截了当的和蒋方震道:“总参谋长,您给一个痛快话,大致要多少新增军费预算?”
蒋方震一口咬定道:“最少7o亿中圆。”
顾维钧追问道:“军部盈余的信托资产多少?能够自筹多少?”
蒋方震道:“自筹几亿没有问题,多了是肯定做不到的。”
顾维钧感叹一声。他就知道中 央军部还是舍不得花自己的小金库,但也只能答应军部的要求,道:“中 央财政会在明年预算中增加2o亿左右的额外空余,余下45亿通过行专项战争公债,1/3由四大信托公司和央行直接购入。其余在国内和海外筹集,如果筹集不利则继续由四大信托公司购入。”
蒋方震不说话,他其实明白中 央财政这些年也不如以前宽裕,自从汇率提高以来,中 央财政一直维持着较多的税收减免政策,加上基建投入的规模扩大,中 央财政已经连续三年赤字,原本倒是有望在明年扭转这一局势。
至于顾维钧所怀疑的中 央军部的小金库,那真是冤枉了蒋方震。这些年间,各种军费预算的剩余和往年由中 央信托、中华信托公司投资在海内外的军部剩余军费加起来,确实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但这个小金库实际上一直是内廷和中 央保密局直接负责,中 央军部真的并无调用之实权。
bt、大型喷射飞机、航母动力系统、蒸汽弹射器、雷达……这些研究项目都是巨额的开支。因为保密级别过高,不能走国会和中 央内阁拨款这条路,大部分的开支都靠军部的小金库支撑,到如今。小金库里剩下来的费用真的不多了。
直到这时,宋彪才睁开眼同顾维钧、蒋方震等人补充道:“其实这仗也未必就能打的起来。我们的第一目标是要推行朝鲜的去殖民化,通过去殖民化控制整个朝鲜,将朝鲜纳入亚盟范围,籍此能让空军直接威胁整个日本。按照我们的预估,日本肯定不能接受这种情况,以现在空军的作战范围来看,只要我们控制了整个朝鲜,空军就能威胁整个日本的西部本土。只要日本不接受,战争就不可避免的一定会到来,如果开战,我们就可以实现第二目标,那就消灭日本海军,收回琉球群岛,在南北两面彻底夹击日本。小打小闹没意思,要打就要将日本打的不能翻身。可日本也不笨,他们很清楚现在打不过我们,与其和我们正面较量,不如坐等我们和苏联的矛盾爆。中苏之间也是一样,要么不打,要打就是全面战争,只是现阶段还看不出中苏爆战争的可能。我们也必须考虑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苏联会不会乘机派出军队威胁我们的后方?”
宋彪也是欲言又止。
他的话只说了一半,对于这场战争,他的意见其实是比较保留的,更多还是蒋方震的意见。
蒋方震的观点是这两年间,德意日关系日益亲近,德意已经接近同盟关系,如果再加上日本,那就会非常麻烦,日本和苏联也日益走进,正在形成一种类似的日苏同盟。
德意同盟是为了钳制法国和英国,而日苏同盟是为了钳制中国。
这是很明显的事。
蒋方震担心德意和日苏同盟彻底走到一起,即便因为种种矛盾而走不到一起,德意、日苏只要达成合作互助协议,德意就能毫无后顾之忧的攻打欧洲,日苏也将毫无后顾之忧的进攻苏联。
所以,蒋方震提议不要等这种情况生,既然已经打的意大利暂时难以翻身,那就要抓紧时间继续将日军的力量打掉,使得整个局势彻底明朗化。
只要日本不能有效的继续牵制中国,苏联就不敢继续接近日本,不敢暗中谋划某种对中国的攻势,苏联摇晃不定,无法确定是向东还是向西展,同时没有日本从中串联。德意就不可能同苏联签署任何真正有效的和平互助协约。
这两年间,日本已经从过去等中苏再次开战变成了主动联系苏联,要求和苏联联合进攻中国,苏联收回失去的领土和中亚,而日本则想要得到“满洲国”的监护权。以及中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
日本想的很漂亮。苏联也确实有这种想法,只是苏联毕竟不是日本那种疯狂的军国主义,斯大林稍作评估也觉得可行性很低,即使联合日本。苏联也不可能击败中国。
苏联又不是日本那种不赌国运就无法展的国家,现在苏联想要的同中国一样,都是和平长期的展空间,只要稳定展下去,苏维埃和伟大苏联是必将获得人类斗争的胜利。因为苏联依然是地大物博之国。
当然,苏联到底是怎么考虑的,帝国现在也不清楚,对帝国来说,不管苏联是怎么想,直接打掉日本这个跳梁小丑无疑是最省事的对策。
早打日本的好处非常多。
宋彪很清楚,只是早打日本就很难用核武器轰平日本。
如果打日本真的用了核武器,他心中是舒服了,结果就未必会有二战。英德美苏一起都去搞核武器了,直接诶换来的恐怕是核毁灭。
如果这个世界一定会爆第二次世界大战,核武就一定用在最后时刻,让敌人根本来不及研制核武器,一锤定音获得最终的大胜利。否则以二战的疯狂程度,最后就会变成 rén类的自我毁灭。
宋彪其实很希望是最后用核武轰炸日本,所以,他不支持提前消灭日本。但永远都还是要以国家利益为重,提前消灭日本。很可能就会让帝国远离二战,一直做一个旁观者。
他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
沉思。
沉思良久。
宋彪忽然和顾维钧道:“你来处理吧,按照你的想法来,军队应该逐渐学会服从政 府的指挥,同样的一条路上,日本就是我们最好的范例。假如有一天,我死了,中国就会成为下一个日本,而这不是我愿意看到的局面。所以从这一次开始,你可以按照你的想法来处理问题,对于总理正式成为中 央国防委员会常务委员的安排,我认为可以加快,就利用这个契机,由内阁来处理朝鲜的问题,对军方来说,早打和晚打都是一样,早打可以打的狠一点,晚打照样可以打的更狠一点。世界的未来是很难预测,究竟是早点将局势处理的清楚一点对中国的长远未来更有利,还是浑水摸鱼更有利,这还是很难说的。”
听着皇帝忽然说的这番话,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蒋方震最为震惊,他原本已经说服皇帝支持早打的决策,只是没有想到皇帝在最后关头还是改变了想法。
宋彪沉默无声。
过了片刻,他将军情部的报告拿起来,重新翻看了一遍,最后又搁置在一旁,看了看在座的每一位常委,提醒道:“帝国至今时今日,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日本也好,苏联也罢,谁来触犯我们会有好下场,如果他们要积蓄力量,那就让他们积蓄好了,最终结局是什么,诸位心中都很清楚。常规的军事备战还是要做,而且要加紧做好做大,就像钓鱼一样,想要钓到大鱼,总是要舍得鱼饵,不妨就给日本和苏联更多的时间折腾下去吧。”
既然皇帝这么说了,诸位也都明白皇帝的决策在简单不过,眼前一切烦恼都随之而去,帝国最终是要打一场核战争,一弹又一弹的消灭所有对手。
皇帝心意已决。
要用核弹打苏联和日本,而不是像蒋方震总参谋长所希望的那样,尽可能的提前打灭日本,在世界混乱的局势中保障帝国的安危和脱离整个混乱的军事竞赛。
第283章 国防委员
1937年底的这一次中央国防委员会的常委例会和往常一样的平常,但又不同寻常,正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次常委会议,在华皇陛下的强硬表决之下,帝国中央内阁总理顾维钧通过常委投票,正式列席常委之一。
这就意味着顾维钧总理将在未来的任期内都会知道军部的所有事情,所有的机密研究和备用作战计划,他都有权知道,对于每年高达27亿中圆的巨额军费开支,他也将有权知道这些军费的所有开支细节。
常委会议结束后,宋皇帝让顾维钧和蒋方震都留下来,准备就军部和内阁之间的问题再做一次协调。
皇帝是军部和内阁之上的帝国最高统帅。
宋彪同军部这边基本每天都有接触,军部之内的大事一概要由他亲自决策,内阁这边,宋彪平均每周会和顾维钧见面一次,有时是讨论局势,有时是听取内阁的解释,有时是对一些重大的国内外事件作出一番要求。
同唐绍仪、欧阳赓内阁时代不同,宋彪对顾维钧这一届内阁干涉的更少,管的也更少,很多内阁政策即便不能令他满意,他也会签字同意批准。
三位总理大臣中,唐绍仪和顾维钧都是特别精明的人才,在顾维钧担任外相的十年时间里正好是帝国从列强进步为顶级列强的阶段,在他任内,帝国在外交领域遇到了非常多的挑战,比如两次印尼风波,比如日本汉城挑衅事件,以及大萧条等等,但顾维钧都能很巧妙的应对。
如今这个世界看似混乱,但对中国却是最为有利的局面,而这个局面恰恰是顾维钧所推行的模糊战略的结果,不管是担任外相,还是担任首相,顾维钧在帝国外交政策都采取一种不明确敌对势力的方针。对英美苏德都保持一种稳定巧妙的平衡战略,使得帝国在崛起为世界第一霸主的进程中难以被任何一方遏制,帝国没有明确的敌人,在列强之中也没有明确的盟友,对英美采取平衡模糊策略。对苏德同样采取平衡模糊战略。
如果帝国一直坚固的维持英法中的同盟阵营。帝国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遭遇更多的风险,过于紧密的维持中美法同盟,也会遭遇日苏英的牵制。
这些选择都不符合帝国的最高利益。
在推动模糊战略的同时,顾维钧继续采取远交近攻、联西压东的策略。对日本实施战略和外交上的遏制,迫使英法美苏德都不能过于明目张胆的同日本保持合作,不能对日本给予明显的援助,帝国同时建立亚盟、上海国际贸易协会组织,凭借亚洲领导者的身份牵制英苏国。联合法国牵制英国,联合巴西、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牵制美国,再利用苏德互相牵制。
今天的世界之所以一团混乱,各个阵营都相互敌视,谁都无法联合成一个整体,这些局面本身就是顾维钧总理的功劳,堪称是居功至伟。
正因为他用联纵制衡的外交手段将世界折腾的混乱不堪,中国才能在极少的牵制和压力中快速崛起,即便今天的帝国在经济总量、军事实力。甚至海军规模都超越英美,英美也极难有办法对中国实施牵制和遏制。
牵一发而动其身,这种危险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