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国藩拱拱手道:“难得吴太守这般热情!本部堂这里谢过了。只因江西事急,本部堂不敢在途中耽搁。待本部堂典试归来,再到府上

打扰如何?”

吴廷栋却哪里肯听,口里说着:“下官只好得罪了!”便把曾国藩硬推进自己的轿里,喝一声“回衙”,便手扶着轿杆直奔知府衙门而

去。

李保、刘横只好带着马车跟在后面。

曾国藩在轿里大叫:“吴太守快不要如此,学差扰官如何得了!——传扬出去,有碍太守的清名啊!”

吴廷栋扶着轿杆哈哈大笑道:“下官自家掏腰包请大人吃顿饭,难道这也需要向皇上请旨吗?”

饭后,吴廷栋把曾国藩请进自己的书房。

吴廷栋道:“下官得蒙大人向皇上举荐才被重新起用,下官终生难忘,请大人坐好,受下官一拜。”

说毕,吴廷栋双膝跪倒,重新施行大礼。

曾国藩一把扶住吴廷栋,道:“本部堂是为国家荐才,太守万莫挂在心怀。只要太守好好替百姓办事、替国家分忧,本部堂就算举荐千

次万次,亦不为过。”

两人谈至夜半,谈兴竟丝毫不减。

要歇的时候,吴廷栋从书房里拿过来一函图书,递给曾国藩道:“大人,您看看这几卷书和现行印制的书有何区别?”

曾国藩接书在手,见是《几何原本》四字,就先沉思了一下,道:“本部堂先猜猜,这好像是明末徐光启整理夷人利玛窦的一部书,好

像是关于算学的。不知是也不是?——本部堂在京师工部曾见过,翻了翻,不甚懂。”

吴廷栋一拍手道:“大人真不愧‘博览群书’四字。——但这套书,却又不是徐光启整理的。大人还是先看看,再发议论。”

曾国藩将书翻开,却蓦地睁圆了双眼,道:“这版雕得这般好!——却是那家书馆的功夫?——这倒真让本部堂开眼了!”

吴廷栋笑道:“大人不妨再猜猜,这套书就算印它三千套,得费多少时日?”

曾国藩沉吟着说道:“这么细致的雕版,依本部堂想来,没有四个月是断难完成的。再印三千套,也须二到三个月。这样算来,七个月

当算是快的。怎么样?”

吴廷栋道:“下官把这套书让大人来看,是因为这套书的印刷,好不快得惊人!

——只用了一个月!”

曾国藩一听这话,反倒笑了:“吴太守啊,你这回可被人骗了!——这印书刻版原本就是读书人的事,读书人的事还想瞒过读书人吗?

这家书馆用的刻字匠就算个个三头六臂,难道连觉都不睡吗?——说破天本部堂也不信!”

吴廷栋道:“不要说大人不信,连下官也不信呢!——大人哪,您道这套书出自何人之手?——就是海内被传得沸沸扬扬的上海‘墨海

书馆’!”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第五部分(29)

曾国藩一听这话先是一愣,接着反问:“本部堂在京师也有所闻,馆主好像是个英吉利人。——传闻都说该书馆是用牛来印制,可是真

的?”

吴廷栋道:“果然不虚!——下官开缺回籍,路过上海的时候,特意去参观了一下这‘墨海书馆’。它完全采用的是夷法铅字印书,不

仅制版快而印制也快。几架铁制印书车床,长一丈数尺,宽三尺,旁置有齿重轮二个,以两人司理印事,用一牛拖转机轴,好不奇巧!下官

一见之下,还吟诗一首呢!”

见曾国藩默默地听讲,吴廷栋接着道:“车翻墨海转轮圆,百种奇编宇内传。忙杀老牛深未解,不耕禾陇耕书田!——大人可不要笑我

。”

曾国藩笑着叹一句:“太守这诗好不贴切!”

随后,又把那《几何原本》一本本地翻开,反复验看,不由自言自语道:“夷人虽长得半生不熟,可制器却蛮淫巧啊!——真是天公造

人,有其短,必有其长!



吴廷栋这时道:“大人啊,您老是朝廷重臣,说话有分量,夷人的这些长处,我大清不能再轻视了。——下官就是因为给部院上了个这

样的条陈,而被革职的呀?”

曾国藩没有言语,只是慢慢地翻书。

吴廷栋道:“《几何原本》这套书和徐光启的《几何原本》正好是一整套。徐光启的是上部,这套是下部。下官一共从上海购了十几部

,这套就送给大人吧。大人如果到上海,可去‘墨海书馆’看一看,下官一个朋友在那里译书,他叫李善兰。”

曾国藩笑着道:“本部堂总算开了眼界。这套书,本部堂就收下。待本部堂回京后,也让皇上看一看。吴太守啊,难得你这么心细!”

吴廷栋道:“大人哪,古人曰:百闻不如一见。下官记得,这套书送给部院时,部院曾申饬下官是崇外媚夷。还说夷人用牛印书,是亵

渎对贤。大人哪!您老评评理,这不是胡乱评说吗?”

曾国藩笑了笑,没有言语。

曾国藩当晚宿在知府衙门。

第二天,吴廷栋带着属官二十余人,直把曾国藩一行送到城外方依依惜别。

上了官道,曾国藩忽然把李保叫到轿前道:“李保啊,本部堂近几日一直心惊肉跳。咋日歇下后,又梦见了老太太,可不是奇!”

李保道:“大人,您老是思念老太太心切,日有所思才夜有所梦。——卑职有时也是这样,您老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曾国藩道:“告诉刘横,沿途警醒些。本部堂这次到江西主持乡试,心总有些慌慌的,总像有什么不好的消息在前头等着似的。——以

前却从不曾这样。敢则真是‘长出犄角反怕狼’了吗?”

刘横这时也走过来道:“大人是让广西的长毛给闹怕了。”

一行人说说笑笑,时快时慢。有道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今日穿州,明日过县。倒也平安无事。

一个月后,一行人便顺利进入安徽境内。

在安徽太和县境内,紧挨着官道有家小池驿站,是过往官差的必到之地。因为这是朝廷设的官驿,所有办差的过往大小官员到了此驿都

要往回发个牒文,言明是几日几时到的小池,以便朝廷对出外办差的官员有个掌握;朝廷如有廷寄,也大都递传到这里,供往来官员瞧看。

一看是官驿,曾国藩让轿夫把轿车停在门首,让刘横及戈什哈看好行李,便带上李保,迈步走进驿站。他要在这里给礼部发回个牒文,

给朝廷报个平安。

驿官一见是个红顶子的官员走进来,便急忙跑过来见礼,口称:“下官接轿来迟望大人恕罪,不知大人到何处要办何差?”

曾国藩道:“礼部侍郎曾国藩到江西主持乡试,特来驿站给皇上拜折!”驿官站起身道:“原来是曾大人。——请小官厅坐!”说着,

便前边引路。

曾国藩不及言语,正在这时,外面却匆匆忙忙跑进一个全身素白的人来,不禁把李保吓了老大一跳,驿官也急忙立住脚。

那人径直来到曾国藩的面前翻身跪到,口称:“南家老三见过大少爷!”

“怎么?”曾国藩一愣,急忙扶起那人,一看果然是南家三哥。

曾国藩急问:“三哥,你怎么来到这里?——如何又这身打扮?”南家三哥一听这话,再次翻身跪倒,哽咽了许久才道:“大少爷,老

太太老了!”

“啊!”曾国藩大叫一声,两眼一闭,噔噔噔往后便倒。

李保伸手一把扶往,南家三哥也过来帮忙;两个人好不容易才把曾国藩扶进小官厅。

驿官急忙倒了一碗热茶过来,李保撬开曾国藩的牙关往里灌,却哪里灌得进!

南家三哥已然吓得没了主张,只管在曾国藩的耳边拖着哭腔连连呼喊:“大少爷,您可不能就这么去呀,老太太的丧还等着您老去发呢

!”

李保也连连大叫:“大人哪,您老可醒过来吧!”

两个人呼唤了好一阵,曾国藩的脸上才有些血色;又停了一会儿,才听喉间咯地一声,口里也开始有了呼气的声音。

驿官这时又倒了一杯热茶过来,李保接在手里,口里说一句:“大人喝口茶吧!

”便把茶杯递到曾国藩的唇边。

曾国藩张开嘴,慢慢地吸一口,这才睁开双眼,那泪便开始流个不停。

哭了半晌,曾国藩才止住眼泪,问南家三哥:“老太太是几时老的?”

南家三哥道:“是农历六月十二,我到家的第二天老的。我当天晚上就往京里赶。赶到京里,周升说大少爷已经走了。——我就抄近路

来这里旁边的客栈候着,总算没有扑空。”

曾国藩当时便在驿站向皇上拜发了“丁母忧回籍守孝请另简员典试江西”的折子。

当晚,一行人便宿在驿站旁边的客栈里。

这一夜,曾国藩彻夜未眠。

第二天早饭后,曾国藩把李保、刘横及同来的三名戈什哈叫到面前,道:“本部堂丁忧回籍,已向皇上拜发了专折。本部堂明日便同三

哥回湖南,几位也只好回京复命了。李保、刘横啊,烦你二位到了京师给周升捎个口信,让他把房子退给东翁,他带上家中的坛坛罐罐来湖

南会我吧!咱们只有三年后再会面了。——二千两程仪及吏部咨文等也烦几位一并捎回。——把东西都装到一辆马车上吧,给本部堂留下一

车一轿即可,你们几个只能坐一辆马车回京复命了。”

李保等五人一起跪倒,哭作一团。哭毕,便忙着往一辆马车上装东西。

曾国藩这里又让南家三哥拿过包袱,从中取出一百两银子交给李保道:“这是一百两银子,权做几位回京的盘费吧,多了,本部堂也拿

不出。”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第五部分(30)

五个人却抵死不肯收,曾国藩是坚决不许,撕扯了一会儿,才勉强收下。

大清官制,无论官员在办何差,一旦丧父或丧母,官员必须离职归籍守孝三年,如若隐匿不报,按违制论。此即丁忧或丁艰。

临别,李保忽然对曾国藩道:“大人哪,按我大清官制,这二千两程仪是不用交回的,大人何必——”

曾国藩道:“本部堂身任五部侍郎,岂能不知大清官制!——可如今不同于以往啊,朝廷现在是到处都要用钱。本部堂到户部领取程仪

时才知道,国库存银只有五十万两了。——朝廷现在的一两银子,顶过去的千两用啊!”

李保、刘横等五人只好洒泪而去。

李保五人走后,曾国藩这里脱下官服、官帽,让南家三哥做一处包了,小心放进马车里。然后便换上刚刚置办的孝服、孝帽,扎裹得全

身素白。

临上轿前,曾国藩对南家三哥道:“三哥呀,从此以后我已不是官身了,你只可呼我名或称我大少爷,再不要叫什么大人了,以免闹出

笑话。你听清了吗?”

南家三哥道:“大少爷呀,丁忧也只是三年的时间便可起复,您老不还是二品侍郎吗?”

曾国藩自言自语道:“现在的三年不同于以往的三年,谁知道这三年里会发生什么呢?”

曾国藩坐进轿车里,南家三哥坐到马车上。

两辆车很快便上了官道。

轿夫坐在轿前,知道轿里奔丧的侍郎大人心急如火,当下也顾不得心疼马了,只是扬鞭紧催,口里也开始大着声地吆喝,恨不能让那马

驾起云来飞腾。

马车加速,马把官道踏得尘土飞扬,惊得路两旁觅食的鸟儿突啦啦飞起。

七月的安徽,正是风云莫测的季节。

曾国藩主仆从客栈出来时,天上还晴得一朵云也无,哪知走出客栈不到一个时辰,一大团乌云便从天的四周渐渐升起,眼望着向头顶聚

拢过来,压得人闷闷的,很有些喘不过气。

随着天气的变化,天色也霎时跟着暗下来,耳边开始有风声作响。

曾国藩不经意地往外望了望,心头忽地掠过一丝不祥之兆:这将要来到的,是狂风还是暴雨呢?

——偏偏,两辆马车此时正奔驰在前不见村后不靠栈的漫漫官道上……

●嘉庆十六年(公元一八一一年),曾国藩出生,乳名宽一。

●道光十三年(公元一八三三年),曾国藩二十三岁,迎娶欧阳氏。老泰山为衡州名流欧阳凝祉。同年,入县学。

●道光十四年(公元一八三四年),参加湖南乡试,中举人。

●道光十八年(公元一八三八年),进京会试,中进士,更名国藩。同年,入翰林院。

●道光二十年(公元一八四○年),期满引见,实授七品翰林院检讨。

●道光二十三年初(公元一八四三年),贬为候补检讨。六个月后,升授五品翰林院侍讲。此后,搬出会馆,开门立府。同年,钦命四川乡试主考官。入蜀途中,在河南开封得《冰鉴》一书,在洛阳首次入狱。由蜀回京,因向皇上进献药丸而二次入狱,旋出狱。

●道光二十四年(公元一八四四年),移寓前门内碾儿胡同。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一八四五年),升授正五品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同年又升授从四品翰林院侍讲学士。门庭祚盛。家小入京。

●道光二十六年初(公元一八四六),因查保定李纯刚一案而第三次入狱。是年出狱后,钦命协建文庙,不久被贬为翰林院检讨。三个月后,因揭发主管贪污行径有功而升授正四品詹事府少詹事。年底,得祖母王太恭人之讣,赴湘乡奔丧。年底京察,破格升授正三品太常寺卿。

●道光二十七年初(公元一八四七年),参劣员湘乡知县张也。钦命赴湖南办案,回京后,升署广东巡抚,旋免 ,改授二品内阁学士署礼部侍郎。

●道光二十八年(公元一八四八年),赴山东赈灾。回京后,赴大兴考核县学,旋被贬为正四品都察院六科掌印给事中。年底,依老例主持对户部银库进行核查。核查毕,升授礼部右侍郎。祖父星冈公病逝。得《挺经》一书。

●道光三十年(公元一八五○年),道光帝皇帝驾崩,咸丰帝即位。监察御史曲子亮因参奏广西巡抚郑祖琛而获罪入狱,曾国藩因出班替曲子亮辩护而入狱,旋官复原职,署兵部侍郎。不久,又署刑部侍郎,牵头主审琦善。旋署工部侍郎。

●咸丰元年(公元一八五一年),赴山西查捐。回京,钦命顺天府乡试大主考。同年,重审王正夫案。署吏部侍郎。

●咸丰二年(公元一八五二年),钦命江西乡试主考官。行至安徽境内的小池驿,闻母亲病逝,遂上折改道返湘丁母忧。

●科举院试——由各省的学政(别称提督学院)主持的考试。已经府试录取的童生可参加院试。录取者既为生员,入府、州、县学,习惯称秀才。

乡试——三年一科,在一省或几省举行,由皇上钦命主考官、副主考,录取者即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即集中举人考试之意,三年一科,在京城举行,共分三场。三场会部通过者还要进行殿试。殿试由皇上亲自主持。共分三甲,

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一榜——考中举人者。

二榜——考中举人后再取中进士者。

●官署翰林院——掌编修国史、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等事。最高长官为掌院学士(从二品),属官有侍读学士(从四品)、侍讲学士(从四品)、侍读(从五品)、侍讲(从五品)、修撰(从六品)、编修(正七品)、检讨(从七品)等。

都察院——是监察、弹劾及建议机关。最高长官为左都御史(从一品),属官有左副都御史(正三品,例由在京部、院大臣兼)、六科掌印给事中(正四品)、御史(从五品)等。右都御史(从一品)例由地方总督兼,右副都御史(正三品)例由地方巡抚兼。

大理寺——为最高法庭性质。最高长官为大理寺卿(正三品),属官有大理寺少卿(正四品)、大理寺左右寺丞(正六品)、大理寺左右评事(正七品)等。

太仆寺——掌马政。最高长官为太仆寺卿(从三品),属官有太仆寺少卿(正四品)、太仆寺员外郎(从五品)、太仆寺主事(正六品)、太仆寺主簿(正七品)等。

太常寺——掌宗庙祭祀事务。最高长官为太常寺卿(正三品),属官有太常寺少卿(正四品)、太常寺员外郎(从五品)、太常寺满汉寺丞(正六品)、太常寺协律郎(正八品)等。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第五部分(31)

詹事府——是文学侍从、词臣迁转之阶。原归翰林院,后单设。最高长官为詹事府詹事(正三品),属官有詹事府少詹事(正四品)、詹事府左右春坊庶子(正五品)、詹事府左右春坊中允(正六品)、詹事府左右春坊赞善(从六品)、詹事府主簿(从七品)等。

宗人府——是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最高长官称宗人府令(正一品),由宗室王公大臣兼领,属官有宗人府丞(正三品)、宗人府理事(正五品)、宗人府副理事(从五品)、宗人府经历(正六品)等。

吏 部——掌全国文官品秩、铨叙、考课、黜陟和封授。最高长官为尚书(从一品)、左右侍郎(正二品),属官有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主事(正六品)等。

户 部——掌财赋户籍等事。最高长官与属官设置同上。

礼 部——掌礼仪、祭祀、贡举、教育。最高长官与属官设置同上。

工 部——掌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最高长官与属官设置同上。

兵 部——掌全国武官黜陟、兵籍、军械、关禁、驿站等。最高长官与属官设置同上。

刑 部——掌全国刑狱。最高长官与属官设置同上。

●官名殿阁大学士——为正一品,相当于宋朝的丞相,由皇帝指定分管的部、院。

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地位低于殿阁大学士高于各部院尚书。

总 督——掌一省或几省军民要政,为正二品。兼殿阁大学士者为正一品,兼协办大学士或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书者为从一品。总督侧重于军政。

巡 抚——掌一省的军、民、吏、刑各项,为从二品,地位略低于总督。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或礼部侍郎者为正二品。巡抚侧重于民政。

布政使——督、抚属官,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

按察使——督、抚属官,管一省刑名。

●官员的称呼大学士——中堂。

总 督——制军、大帅、制台、制宪或督宪。

巡 抚——中丞、抚军、抚台、抚院或部院。

提 督——军门或提台。

总 兵——军门、总镇或镇台。

副 将——协镇或协台。

吏部尚书——天官。

礼部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