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使英军更加肆无忌惮地大行恐吓威逼等手段,逼他瞒着道光帝,私与英军侵略者签订了《穿鼻草约》,并私许割让香港,开放广州,赔

偿烟价六百万银元,给大清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尽管这私订条约一事终被广东巡抚怡良揭发暴露,琦善被革职拿问,但香港被英人

拿去还是成了事实。就是这么一个丧权辱国的东西,革职两年后,因向穆彰阿送了十万两白银,竟然又被道光帝起用,并且很快委以驻藏大

臣、四川总督等重任。道光帝二十八年,琦善更是春风得意,不仅恢复了世袭侯爵,还调任陕甘总督、署青海办事大臣,把他全身媚外的本

领施展了个淋漓尽致——真是夷人要地皮给地皮,要银元给银元,把青海、新疆、宁夏、西藏,弄得个乌七八糟。偏偏这时候,道光帝病魔

缠身,有时连看折子的气力都没有,国事全部依赖穆彰阿来办理。于是琦善又因为“番事”

办得得力而升授协办大学士,堂而皇之地登堂入阁拜相了。偏偏琦善这人有个特点,在洋人面前他是一点精气神全无,而对百姓,他不

仅狠,而且是恨;百姓因为偷了洋人的猫三狗四或是拔了一棵大葱,他不仅杀这百姓本人,还务必要灭那人的九族。当地百姓在他心目中是

一丝地位也没有的,这就激起了新疆萨拉回回的叛乱。琦善起始很是不把这些回回当作一回事,只让辖下的将军、提督们带了一二千人去征

剿。往来征剿了几次,哪知萨拉“回匪”不仅没有剿灭,反而越剿越多,连带得整个新疆都动摇了。他这才怕起来,亲自点了五千人马,也

不报告皇上,径自去追剿了。哪知第一仗就被“叛匪”们打了个屁滚尿流,所幸人员伤亡不大。琦善这才知道,萨拉回回不仅悍勇,而且很

会打仗;但琦善是不甘心背个吃败仗名声的,两手空空地回去也不好看,就一声令下,杀起无辜的回回来。

连着洗了三四个村庄,人也杀了上千,牛羊也掠了一些,这才回营声称凯旋。一连几天,又是摆庆功酒,又是给皇上开具长长的保举单

,很是热闹。新疆的回回气不过,就联名告到青海将军萨迎阿那里。萨迎阿是归琦善节制的,他如何敢惹琦中堂呢?就一封折子,夹着万人

联名状,用八百里快骑送进了京城。咸丰帝一见萨迎阿的折子,仿佛一下子掉进冰窟里,全身都打起颤来。——广西已闹得人仰马翻,新疆

不能再出乱子了。就立时下旨,着萨迎阿严查密访,如属实,立马报京。萨迎阿不敢耽搁,连夜行动,很快就将此事查实:琦中堂凯旋是假,乱杀无辜是真。——于是飞马报京。咸丰帝接折大怒,下旨将琦善革职,所遗陕甘总督一缺,由萨迎阿暂署,着萨迎阿差人将琦善押解进

京,候审问罪。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第四部分(30)

咸丰帝决定通过会审琦善,把已经陷入低谷的朝纲重新振作起来。

当是时,咸丰帝对王、大臣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个跛子皇上,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但曾国藩还是通过咸丰帝对待琦善的态度,看出了大清重新崛起的希望。

晚饭后,曾国藩写完《过隙影》便早早进卧房歇息。

他要养足精神,明天好观看大清国没爵位的刑部尚书是怎么审有爵位的协办大学士的。

这一晚他睡得特别沉也特别香,皮肤也没有一丝的刺痒。

一早,曾国藩的轿子直奔刑部大堂而来,刑部大堂外边果然加了无数的军兵、戈什哈把守。

曾国藩步入大堂,见只有大理寺卿倭仁坐着喝茶,别的大臣尚没有来。

两个人见过礼归座,曾国藩小声问倭仁:“大人如何来得这般早?”

倭仁忿忿道:“昨日下朝,穆中堂特嘱我等务必早来刑部,中堂有话下官焉敢含糊。——可这几位中堂却一个都不肯早来,搞得我只喝

了一碗燕窝粥。这不是耍人吗?”

曾国藩刚要接口,却见恒春步履蹒跚地踱了进来。

曾、倭二人急忙离座见礼。

恒春是满洲正白旗人,两榜出身,历任天津知府、陕西布政使、察哈尔都统。刑部尚书陈孚恩擅审大臣被咸丰帝勒令去职归籍,恒春于

是由都统任上改授刑部尚书。

这是恒春到刑部尚书任上审理的第一个大案子,所以显得踌躇满志,很有一显身手的意思。

曾国藩知道恒春是个于大清律例不甚明白的人,也是个一贯不把汉官放在眼里的满员。恒春和大学士祁藻处得比较近,和杜受田、文庆

、倭仁也不错。

不久,各部院尚书、侍郎陆续来到,刑部大堂两侧坐的满满的。人们互相交流着对广西“匪事”的看法,但对即将审理的琦善“番案”

,却闭口不谈。

琦善非比寻常,既有爵位在身,又曾经位列将相,一言不慎,便给自己惹来祸事;大清的官员办事的能力不强,明哲保身的本领却个个

不弱。

穆彰阿最后一个才走进大堂,众大臣们一齐站起来问安。

穆彰阿表情肃穆地挥了挥手,便在监审席当中坐下,冲恒春点点头,意思是开始吧。

恒春做作地挺了挺腰身,又干咳了一声,这才说一句:“传琦善到堂。”

刑部值事官押着琦善摇摇摆摆地走进来。

琦善时年已六十岁,留着长胡须,胖胖大大,一双鱼泡眼睛,骨碌碌转。

琦善先向穆彰阿深施一礼道:“琦善见过老中堂。”

穆彰阿点点头,没言语。

琦善便面向恒春,作了个平行礼道:“老夫见过大司寇。”

恒春却大喝一声:“琦善,你如何见了本官还不跪下。——你藐视公堂吗?”

琦善却眯起眼睛把那故作威严的恒春看了又看,道:“大司寇,老夫已向你请过安了,可你不仅不让老夫坐下,反倒让老夫跪下?你敢

是糊涂了不成!”

恒春道:“琦善,你是革职的官员,你难道忘了吗?”

琦善大笑道:“老夫知道已被革职,但你别忘了,老夫还没被革掉一等侯爵!你恒春才仅是个刑部尚书,多大的能耐,敢和老夫这样讲

话!”

恒春一愣,半天做声不得,大堂静得鸦雀无声。

琦善这时却一指恒春道:“恒春,你藐视国法吗?快搬张凳子来让本爵坐!”

恒春的头上冒出一层细麻麻的汗珠,他边掏出汗巾边冲外面气急败坏地喊一声:“来人,快给琦善侯爷搬张凳子过来!”

外面答应一声,飞快地给琦善搬了张凳子过来。

琦善两腿一劈,大模大样地便坐下去。

肃顺偷偷望一眼恒春,见恒春只顾擦汗,已窘迫得不行,而穆彰阿的脸上已明显露出得意之色。杜受田、文庆只是木木地坐着,事不关

己的样子。花沙纳和穆彰阿一样面呈喜色。

曾国藩气得在下面牙关紧咬,他真想冲着恒春大吼一声:恒春,你窝囊!你这种胆小如鼠之人,如何配当大司寇!

琦善坐得不耐烦,忽然问:“恒春,老夫问你,你把老夫请到刑部大堂来就是来陪你坐着?”

恒春一下子清醒过来。

他清了清嗓子,小声对花沙纳道:“总宪大人,您老来问吧。”

花沙纳摇摇头道:“大司寇,这是刑部大堂,你是主我为次,皇上怪罪下来,我可吃罪不起。”

恒春无奈,只好壮起胆子道:“侯爷,萨迎阿参你滥杀无辜,征剿萨拉不力,治理地方无方,西藏乱民叛乱全因你一个激起,可是真的

?”

琦善站起身,理直气壮道:“老夫受皇上指派,坐镇陕甘两年。保得外夷不侵、百姓平安!新疆、西藏乱民叛乱;全因萨迎阿不理军事,

一味在府中饮酒行乐,他现在反诬老夫一身不是,老夫如何得服?——皇上听了他的鼓惑,就信以为真。老夫要同那萨迎阿老匹夫到皇上面前

对质!”

恒春道:“侯爷,萨迎阿正在陕甘总督衙门护印,剿匪也正酣,他如何得脱!”

琦善道:“这个我不管!老夫几代精忠报国,尽管也有处置失当惹皇上生气的时候,可哪回不是很快就起用了。——恒春,老夫说的可

对?”

恒春道:“侯爷说的不差,可谓句句是实!——可是侯爷,皇上今天交办的事怎么了结?——恒春也知你劳苦功高,但总得对上面有个交

代不是?”

琦善道:“这是你大司寇的事,老夫管不着,老夫只要和萨迎阿对簿公堂!”

恒春小声问穆彰阿:“中堂大人,琦善说的也有些道理——”

穆彰阿想了想道:“依老夫看来,也不能全听萨迎阿一面之词。就算琦善滥杀无辜,他萨迎阿如何不阻止?”

恒春沉思了一下,大声道:“退堂,请琦侯爷暂在刑部大牢安歇,待本官禀告皇上,再作处理。”

琦善大摇大摆地跟着刑部值事官走出刑部大堂,对听审官员理也不理,如入无人之境。

琦善走出后,穆彰阿咳了一声道:“各位大人听得都很明白,琦善这件事,只能由皇上亲自处置了。”说毕,冲百官点了点头,当先走

出去。

曾国藩哭笑不得,这哪叫三法司会审,分明是三法司受审!皇上要体现的是司法的公正,可偏偏暴露出大清律例的种种弊端。

大清的爵位分公、侯、伯、子、男。公、侯、伯均为超品,子为正一品,男为正二品。除非皇上,其他大臣根本无权审理公、侯。尽管

爵位没有实际职务,只是官员身上的加衔,但自大清开国以来还没有哪个敢轻视爵位。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第四部分(31)

以往有爵位的官位犯了法,皇上须先下旨革掉该员的爵位,然后再革职。但这次不知是咸丰帝忽略了老例,还是有意这么做,琦善虽被

革职,偏偏爵位尚在。

恒春这个一品的尚书,来审琦善这个超品的侯爷,如何能不出怪露丑呢?恒春的尴尬,自在情理之中。

第二天早朝,没待皇上问话,恒春就当先把一个折子递上去。

咸丰帝展开折子看了一遍,忽然问跪着候旨的恒春:“恒春哪,照你说来,琦善还是不服气。——不过,你让朕撤换主审大员,朕可不

能答应,你是刑部尚书啊!”

恒春低头回答:“回皇上话,奴才近日头昏脑涨,实在不堪繁剧呀!”

咸丰帝把头往上抬了抬,忽然道:“穆彰阿呀,琦善这件事你看怎么办好啊?”

穆彰阿出班奏道:“回皇上话,奴才昨日监审,看琦善的样子,好像的确有些冤情。奴才以为,不召回萨迎阿,事情不能水落石出,请

皇上明察。”

“嗯——”咸丰帝沉吟了许久,说一句,“你们两个先退下吧——”把两眼扫向众大臣们:“你们都是怎么看的呀,只能召回萨迎阿了

?”见两班沉默不语,又加问一句:“你们怎么不讲话呀?”

曾国藩见王、大臣们都把头低下故作耳聋状,只好出班奏道:“启禀皇上,微臣以为千万不可召萨迎阿回朝!”

咸丰帝一愣,反问:“曾国藩哪,你说说,怎么不可以召萨迎阿回朝啊?”

曾国藩大声道:“皇上圣明,新疆事急,臣想那萨迎阿剿匪正酣,如此时被召回,不止前功尽弃,势必要酿成新疆大乱!广西的乱子已

闹得够大了,新疆、宁夏、甘肃等偏远地区是不能再出乱子了!请皇上明察。”

咸丰帝点了点头,接着反问:“可琦善不认罪服法呀?萨迎阿已奉朕的旨意查明琦善确曾滥杀无辜,可琦善却一口咬定萨迎阿是栽赃陷

害!”

曾国藩答道:“禀皇上,依微臣想来,押琦善进京的兵丁必然知道内情,问他们和召回萨迎阿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皇上明察。”

咸丰帝摆摆手:“你下去吧。杜师傅啊,你认为呢?”

杜受田出班奏道:“回皇上话,老臣以四书五经为主课,于刑律不甚精通,老臣不敢妄言。请皇上明察。”

几名大学士都开始捂嘴笑,杜受田答非所问。

穆彰阿一步抢出来奏道:“禀皇上,奴才深知,杜大人学贯古今!奴才向皇上举荐,琦善一案,非大德大才之人不能主审,杜大人做主

审官最合适不过!请皇上恩准。”

杜受田急忙抬高音量,大叫:“皇上圣明,老臣昨夜思虑了许久,老臣以为琦善有爵位在身,由刑部主审不合情理,该由吏部主审。”

吏部和户部是大学士穆彰阿的管理范围。

咸丰帝愣了半晌,问杜受田:“杜师傅,琦善已被革职你不知道吗?”

杜受田不敢言语。

穆彰阿这时却道:“启禀皇上,杜大人饱读诗书,却讲出如此不伦不类的浑话。

——奴才恳求皇上,将满嘴胡言乱语的杜受田开缺回籍,永不叙用!”

咸丰帝却不耐烦地拦住话头道:“好了,你们都下去吧,朕再斟酎斟酎。”

众大臣跪安,依次鱼贯退出。内阁学士肃顺却被当值太监召进御书房。

曾国藩回到礼部办事房不久,咸丰帝圣谕便下到礼部:“着曾国藩即日起兼署刑部右侍郎,望该侍郎忠诚为国,一心为公。钦此。”

曾国藩此时的职衔与署衔有:实授礼部右侍郎,署兵部侍郎,署工部侍郎,署刑部侍郎。

午后,曾国藩依老例到勤政殿具折谢恩,得蒙召见。

咸丰帝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大殿里一瘸一拐地走来走去,几名当值的太监规规矩矩地在四周站着。

曾国藩谢恩毕。

咸丰帝叹一口气道:“曾国藩哪,朕让你兼署刑部侍郎,是想让你主审琦善。你说的有些道理,萨迎阿这个时节怎么能离开新疆呢?—

—曾国藩啊,明天就重新审琦善吧!”

曾国藩低头答道:“回皇上话,微臣不敢接旨!”

“怎么——”咸丰帝立住脚不动。

曾国藩道:“皇上圣明,琦善虽被革职,但爵位尚在。恒大人官居一品,琦善尚不把他放在眼里,微臣一介侍郎,如何审得了侯爷!”

咸丰帝怒道:“朕下特旨审他,如何就审不了他!他还敢造反不成?”

曾国藩道:“皇上圣明,按我大清官制,公、侯犯法,只能由皇上钦判——或革职,或流放,或杀头,请皇上明察。”

咸丰帝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刑部能管得民,就能管得官,就能管得公、侯!——曾国藩哪,你是先皇比较倚重的老臣,朕交

办的事,你就办。”

曾国藩边磕头边道:“禀皇上,臣不敢抗旨不遵。但臣以为,皇上对琦善,完全可以依老例。如证据确凿,或革职、或充军,下道谕旨

就行了,何必非要三法司会审不可呢?”

咸丰帝想了想道:“琦善祖辈有功于大清,琦善也是本朝的老臣。像他这种年纪又有爵位的人,早该回京享清福了!可琦善仍然替朕镇

守着边关。——像这样的享大位有大功的人,只凭朕的一旨决断,不是太草率了吗?——你领旨谢恩吧。



曾国藩大声道:“谢皇上!——微臣还有话说。”

咸丰帝道:“你讲吧。”

曾国藩道:“皇上让微臣审琦善,臣遵旨,但须请皇上格外开恩。明日微臣在刑部大堂主审琦善,请皇上赏恩,臣请借皇冠一用。只要

皇冠供奉在大堂,就等于圣上在侧为微臣壮胆。请皇上明察。”

咸丰帝沉吟了一下道:“朕明日早朝过后,即着人将皇冠送到刑部大堂。——你跪安吧。”

曾国藩退出大殿,径直来到刑部。依老例,他要向恒春请安,要和刑部的侍郎以下官员见面。

恒春此时偏偏没在刑部,到军机处去找穆彰阿办私事去了。

曾国藩和刑部的官员见了礼,当值的官员热情地领着曾国藩到各办事房转了转。

在刑部侍郎办事房,曾国藩品了口当值郎中李文安端上来的茶水,忽然道:“李大人,琦善现押在刑部大牢,不知押解他的解差在哪里

?”

李文安恭恭敬敬答道:“回大人话,押解琦善的解差共是十二名,现在兵部京师驿站歇息;拿到刑部回文,他们才能回转复命。”

曾国藩“嗯”了一声,沉思了一会儿道:“烦李大人开张火票去兵部驿站,传那十二名解差来刑部一趟,本部堂有几句话要问他们。”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第四部分(32)

李文安道:“下官这就去办,请大人稍候。”

过了两刻光景,李文安带着十二名解差依次走进来。

众解差一见曾国藩的红顶戴,就一齐行礼问安。

李文安这时道:“大人但请问话,下官先行告退。”便退出去,到自己的郎中办事房去喝茶。

曾国藩笑着道:“本部堂传几位来,是想问几句话,望实话实说,不得有半点隐瞒!——琦善是如何革职的?萨军门是如何奉旨查办的?

请几位复述一遍。”

一个道:“琦善本是去围剿萨拉回匪,却险些被萨拉围剿,于是就拿其他部落的回回出气,一下子就杀了上千人!回回们如何咽得下这

口冤气?就写了联名状子,告到将军府。——可萨将军本是受琦善节制的,如何敢管这事儿?只好用八百里快骑传递进京。”

曾国藩静静地问:“你们几位原在总督衙门供差还是在将军府供差?”

有六名解差道:“我们几个是督标军中的人,他们几个是将军帐前的人。——琦善剿萨拉因准备不足确是吃了败仗,而杀无辜的回回确

是打了胜仗,还从各回回部落掠获了上万只羊、几百头牛,全军吃了三天的羊肉和牛肉也是真的。”

另外六人道:“萨将军接护陕甘总督关防那天,怕琦善回京翻供,就从督标营和将军营各拨了六名解差,说是关键时候也可做个活见证

。”

曾国藩在心里赞叹一句:好个心细的萨迎阿!

沉思了片刻,曾国藩道:“明日公审琦善,要劳几位当堂出证。——你们督标营来的几位怕他吗?”

六个人一齐道:“一个革职的总督怕他个!”

曾国藩道:“琦善虽被革职爵位尚在,他可是一等侯爵啊!比总督的品级都大呀!”

一个高个子笑道:“咱一个兵丁供大人们差遣的人,有什么可怕的呢?——何况咱是给皇上当的差,又不是谁的家奴。”

曾国藩站起身道:“好,各位先回驿站歇息,明日需要各位的时候,自会传唤你们。”

解差们走后,曾国藩把解差们的证言整理了一下,便让李文安拿到兵部驿站找十二名解差挨个画了押。

李文安回来后,曾国藩把画过押的证言袖起来,这才乘轿回府。

是夜月明星稀,朔风骤起,气温陡然下降,为历年来最低;太仆寺的皇家马场,一夜冻伤差官四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