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时空锻造师-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一十章 被参() 
时不时的敲打敲打这些人也是件儿好事,现如今佑敬言对工厂的运营什么的可是一点儿手的没插,万一他们谁不长眼,为了点儿小银子做出件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到那时连累的还不是他佑敬言。

    这就是佑敬言独一无二驾驭人心的方法了,既给了其自由无限发挥的空间,又时不时告诉你,你别想着干什么过分的事儿,到时候我保不了你可不怪我。

    这样的模式完全就是大哥和小弟之间的关系嘛!

    佑敬言敲打了这些大老板一通之后,即刻便起身前往应天。

    这次,去应天的路上佑敬言照样一刻也不敢耽误,即使前方是洪水猛兽,他也得义无反顾的勇往直前,谁让他是时空锻造师。

    我去!时空锻造师有什么好,他来这个时空这么多年了,那些想象中该享受的东西可是一点儿也没有。

    好不容朱元璋发发散心给他盖了个大宅子,没住几天就被发配到这么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来了,好不容易在那里快干出成绩了,可惜等待着他的还不知道又是什么呢?

    佑敬言大概是混得最差的一个穿越者了。

    带着五个多余的衙役,现如今终于发觉出来好处了。

    即使他们行进在了无人烟的蛮荒之地都能吃到现成的野味,以至于佑敬言他们走了几天除了在沿途的驿站喂马和睡觉外,没在那里吃过一顿饭。

    虽然同有一身本领,李冰出生行伍能做的恐怕只有服从命令办好每件事儿打好每场仗,而这些衙役不同,他们出身土匪,整日为了吃食奔波,所以掌握的自然就是这样野外狩猎什么的。

    至于佑敬言,他估计把他扔到着犄角旮旯里没几天就饿死了。

    佑敬言到了应天城之外,首先便回了自己的那个家。

    这次回去的时候,人气好像少了不少,不过打扫的倒还挺井然有序的。

    “大人,您回来了?”刘鸣快跑着迎接出来。

    这小子短短几个月的磨练便又成熟了不少。

    “这怎么如此冷清?”佑敬言好奇的问道,他倒也没其他意思。

    “大人…”刘鸣摸着自己的半拉脑袋,吞吞吐吐的不知如何解释了。

    “说吧,这事儿还有什么不好说的。”佑敬言与他身边的这些人相处起来随和的很。

    “大人,我把那些佣人给辞退了,男女各留了五人。”

    “为什么?”

    “那么多人开支太大了,您又没在家这么多人有时一整天都找不到一点儿事做,所以…不过大人,我还多给了他们三个月的银钱作为他们回乡的安置费。”

    “哦,辞就辞了吧。”佑敬言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反正当初这些人都是胡惟庸塞到他这里来的。

    佑敬言他一天没在这里住过还要他付他们的银子,想想也确实让人心里有些不舒服。

    “大人,还有一件事儿,我觉得还是应该和您汇报一下。”刘鸣道:“前些日子偶遇小的的一个老乡,他谈起了这样一件事儿。”

    “他说:他说早年间曾一起与他一起逃荒的一个饥民突然富裕起来了,当他问及原因的时候,那个饥民是这样表述的,他说,曾经一个官宦老爷给他们巨响让他们去给一个押运粮草的军队添点麻烦,本来他开始的时候也不敢接这个事儿,后来那个官宦老爷向他们再三保证无事的情况之下,他才接了。”

    “后来他召集了几个饥民还真去捣乱了,那个押运粮草的长官还就真的没把他们怎么着。”

    刘鸣缓缓叙述着。其实听到这里佑敬言还真就有点感觉了,那次押运粮草的一幕他至今还历历在目。

    那伙流民能那么硬气的朝着他要粮食,后来被他绑到树上之后还能不翼而飞,其中的环节佑敬言早就想明白了!

    后来那个饥民头子竟在应天的朝堂之上当场与佑敬言对峙,一些人的强有力支持,佑敬言也能不久不离十的猜出其中的关节了。

    现在就连一向把百姓看作是水的朱元璋也没有风声,那么十之八九朱元璋已然是已经明了真相了。

    “他还说,后来还被拉去对峙,见到了当今的圣上,他还说刚一见到他那个嚣张的粮草押运官就尿了裤子…”

    不用刘鸣继续往下说,佑敬言就已经知晓此饥民就是彼此饥民。

    没想到这个饥民竟然如此不知好歹,佑敬言不想与他计较,他却如此败坏佑敬言的清名。

    “刘鸣,把那个爆发了的饥民给我找到,记住隐蔽一些。”佑敬言不怒反笑着道。

    佑敬言绝对有能力让这个饥民把他吃进去的都给吐出来。

    刘鸣被佑敬言这话说得一愣一愣的,但是就抓住了一个字眼,隐蔽一点儿找到那个饥民。

    由于佑敬言到达应天的时间是朝会即将要开始的时候,所以他只是沐浴更衣之后便直接去参加了这个可以说是声讨他的朝会。

    按理说,一个小小的县令是没有资格参加高官云集的朝会的,但谁让他是二品大员呢?

    一众大臣对于佑敬言的突然到来惊得那眼珠都快要掉下来了。

    为什么?因为他们今天已经联合好了,都准备参佑敬言一本。

    可是谁能想到,这个当事人竟然好巧不巧的就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一系列一成不变的流程走完走后,看着大臣们如此踌躇的表情,佑敬言竟然主动开口道:“列位大人如若有参敬言的本尽管上奏,敬言也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

    “对,敬言说得对,列为爱卿有事儿尽管说,朕给你们做主。”朱元璋表态道。

    佑敬言要不是经历了早朝的这一幕,还不知道自己竟然会让全朝的这么多腐儒畏惧呢!

    幸好朱元璋不是昏君,佑敬言也不是那些飞扬跋扈的权臣。

    要不然大明王朝非得败在他们手里。

    “臣有奏,佑大人在柳林建的那什么工厂,臣虽没有亲眼所见,但据老臣所了解的情况,佑大人的那个工厂完全是有悖于朝廷之制,自汉武重用儒典以来,抑商就是国家的重中之重。现如今,佑大人却提高了商人的地位,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没想到,第一个上本参佑敬言的那个人会是佑敬言心怀敬仰的宋濂。

    好在佑敬言眼光还比较不错,这个老顽固之乎者也的说了一大堆,最后还能替佑敬言说句好话。

第一百一十一章 绝地反击() 
“佑大人还年轻不了解国家运行的流程也是可以原谅的。”

    宋濂能如此替佑敬言说句好话,佑敬言已然是非常感激了。

    “臣附议,宋大人所言臣也赞同。”这次出声的是胡惟庸了,这人向来都是见风使舵的,以前觉得佑敬言是朱元璋眼前的红人,不惜一切代价往佑敬言身边凑。

    后来随着李玲儿钟情于佑敬言,那个朝堂第一权柄大人物李善长对佑敬言心怀不满后,胡惟庸也不再一门心思往他身边凑了。

    最后由于李善长指婚其爱女于李文忠,李玲儿自杀,李善长彻底与佑敬言闹掰,胡惟庸也彻底疏远了佑敬言。

    谁都知道与李善长与佑敬言,选谁站队是明智之举。

    只听胡惟庸不急不缓的奏道:“听闻佑大人所建之所谓的工厂规模宏大,所需人口甚多,那么如此以来势必会使得无人耕种,那我千千万万人口的口粮要从何而来?”

    胡惟庸话音刚落,就立马有人接声了。

    除了所谓的重农抑商亘古不变的制度方面反驳佑敬言外,还有就是胡惟庸的这个观点什么人都去工厂工作了,那么地谁来种。

    佑敬言至始至终都不发一言,痞笑着盯着每个向他开炮的人,那悠然自得的神态好像这些群臣的讨论和他没有一点儿关系似的。

    “佑爱卿啊,大伙儿都说了这么多了,你有什么想说的也说说吧!”朱元璋开口了。只是对佑敬言的的称呼也变了,也摆明了自己秉公处理这件事儿的态度。

    “皇上,还是先等众位大臣全部发完言之后臣在解释吧。”佑敬言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朱元璋的态度及其的恭敬,要不是身上那挥之不去的痞气,很容易让人误解成为一个年少有为的翩翩公子。

    “好,众卿家还有什么要说的?”朱元璋还真就依了佑敬言。

    这就说明直到此时朱元璋还是相信佑敬言的份儿多。

    底下那群老奸巨猾的大臣跟了朱元璋这么多年哪能看不出来朱元璋的心思呢?一时之间,有些墙头草立马就放弃了对佑敬言的声讨。

    不过,李善长尽管明白朱元璋的用意,但却不得不继续参佑敬言的本,谁让他是左丞相呢?佑敬言这个有违朝廷纲常的举动,他这个左丞相就不得不出声了。

    再说了,这次千载难逢有望扳倒佑敬言的机会,他岂会放过?

    “臣有奏,佑大人开办工厂确实不妥。”李善长道:“我泱泱中华,自尧舜肇始农业就是我全国最主要的经济命脉,民以食为天,粮食决定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农民种地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了。”

    “正如佑大人所说,现如今佑大人办了工厂,百姓谁还有心思去种地。如此一来,商业必降动摇国之根本。”

    李善下巧茹弹簧的一张利嘴说得就连佑敬言都有一股拍手叫好的冲动。

    “李爱卿说得却有几分道理。”朱元璋也赞赏着道,那意思就是同意了李善长说得这些了。

    “佑爱卿,你现在可以说了吧。”朱元璋很想知道佑敬言能用一番什么样的言论来打动他。

    佑敬言早就料到这些群臣会用什么样的理由来指责他了,也早就想好千百条应对之法了。

    他之所以等所有人说完,那完全是因为他懒,不想一个一个与他们解释,这样既费脑又费嘴的,累!

    “可以了。”佑敬言还真就接下了朱元璋的话了:“宋大人,胡大人以及李大人他们所言极是,敬言非常赞同。”

    佑敬言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惊呆了,这些人实在搞不明白佑敬言此言是什么意思,不过还没等他们脑袋转过弯来后,只听得佑敬言有开口了。

    “请问各位大人想过元亡的原因是什么?”佑敬言抛出这个问题之后,其中不乏一些狗腿子对朱元璋歌功颂德对元帝贬斥一番,不过还是有人说出了佑敬言想要的那个答案。

    “土地兼并!”

    “对,土地兼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自秦皇统一六国之后,无论哪一次的朝代更迭都离不开土地兼并这一客观因素的存在。”

    “佑大人,让你解释工厂的事儿,你怎么谈起土地兼并来了?”

    “我说这位大人,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敬言一下就抛出原因你确定你听得懂?”佑敬言痞痞一笑道。

    反正朱元璋已经把场子交给他了,再说,人朱元璋都没发言,你算老几就来抢白,佑敬言对于这样的人当然不会有好脸了。

    此人被佑敬言如此一咽,在看朱元璋也没有什么责怪佑敬言的举动才闭了嘴。

    “历朝历代很多君主都有把土地分与农民的政策,但为什么到了最后,农民却连一垄地都没有了?”

    佑敬言在抛出这个问题之后,常常的舒了一口气,他差点就说出,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地里劳作了一辈子在死之后连个容身之地都没有。

    懂点儿历史的都知道,朱元璋的双亲死之后可不就是没有土地安葬吗?这话一吃不是映射人朱元璋是什么,这话说出口估计,死无葬身之地的恐怕就得是他佑敬言了。

    “为什么?”有人问了。

    佑敬言投给他一个痞痞地笑容之后才解释道:“因为农民都是靠天吃饭的,一旦老天爷不高兴降点儿什么灾荒,农民就没办法了啊,他们想活命的话就不得不抵押土地与那些地主从而换取那么一点一点口粮,没有了土地的他们只能沦为了佃农。”

    “经过十几年的演变,社会矛盾就显现出来了,但那时也必将是各地起义不断,如果再遇上个昏君,那不亡国还等什么呢?”

    这些问题,那些个自愉学富五车的大臣们也都想过,只是没有再深入研究罢了。倒是把朱元璋听得一愣一愣的。

    “敬言,这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吗?”朱元璋一着急倒是又把对佑敬言的称呼给改了过来了。

    佑敬言这种浅显易懂的大白话还是听起来比较让人舒服一点儿。

    “皇上,这就是臣建那些工厂的原因了。”佑敬言饶了这么长时间终于吐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这些工厂的建立,一可以使得农民不单纯的依附土地,二来这些工厂也能使得少涌现出一些地主。这样土地兼并的问题就可以大大的改观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谈打架() 
“即使再遇上荒年农民也不至于再流离失所了。”佑敬言话音刚刚落下,朝堂上下立马响起一片嗤笑之声。

    “佑大人所言也未免太可笑了点儿吧,如若土地欠收,那么他们的口粮从哪而来,这么浅显得问题,恐怕三岁孩童都知道,有大人还想不明白,未免也太可笑了点儿吧?”

    好不容易凑准机会,立马就向佑敬言开炮了,他们也不想想,佑敬言是何许人也,他会给他们这个机会吗?

    “我说这位大人,你怎么没有涵养啊?”佑敬言痞痞一笑道:“怎么老是在敬言没有说完之后就来抢话?”

    佑敬言也不理会这个人的脸色有多么的精彩,又继续道:“敬言刚刚所言的这些,只是在说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至于粮食的储藏、灾荒年百姓的温饱着似乎与今天的议题没有关系?”

    “敬言,你继续说。”朱元璋冷冷的看了那个不识眼色的官员之后,才又对佑敬言道了一句。

    “那些工厂的活计老弱妇孺基本上也都能干了,这就基本上可以解决掉劳动力闲置的事儿。”佑敬言道:“这解决了一个家庭之中一个精壮劳力的负担。”

    “那个劳动力是什么意思?”朱元璋问道。

    佑敬言又在劳动力的问题上大肆解决了一下,说到这里了,一并连生产力生产关系等名词也一并解释了一遍,直到把自己说得口干舌燥才罢休。

    “这样的话总归也是有违祖宗礼法的。”宋濂还揪着什么祖宗礼法的不放手。

    以前觉得那些舌战群儒的儒士骨子里都透着一股子的豪迈,佑敬言那是打心底里佩服,现在轮到他自己的时候,他怎么感觉如此烦人呢?

    要不是佑敬言还尊敬宋濂的话,早就不知道放出什么话了。

    因为是宋濂的质疑,佑敬言也只能耐着性子解释道:“宋大人,祖宗创造历法也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的,现在既有新的制度可以更好的为了江山社稷服务,那为什么不能为此而改变礼法呢?”

    “吾为上邦,祖宗礼法不可违。”宋濂抱着祖宗礼法不放手。

    佑敬言还真就不信他敲不动这个老顽固的花岗岩脑袋。

    “社会不会永远不会是亘古不变,如若一味的守着祖宗礼法那秦皇统一六国岂不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佑敬言斗这几个老顽固还是绰绰有余的。

    “再举个例子,汉武鄙弃高祖创汉以来的黄老之术重用儒典那岂不是违了祖宗礼法,但后世之中的历朝历代不都是用儒学治天下的。”

    “历史永远不会是一尘不变的,他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因而历史发生到今天,您以为您在守着祖宗礼法,其实祖宗礼法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化了。”

    佑敬言说得虽然语句不够优美,但好歹是让宋濂这个老顽固找不到反驳他的理由了。

    “众位爱卿还有什么话说?”朱元璋见群臣纷纷在窃窃私语讨论着。许久之后才出声问道。

    其实对于朱元璋来说,祖宗礼法什么的他不关心,他要的只是能够百姓安康,后世在提起他之时能用个圣君再有就是他朱家王朝能够江山永固。

    李善长一见工厂的事儿成了定局也不再反驳了:“既然佑大人所言工厂之事儿有如此大的功效,那臣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是这税收管理朝廷该如何收取?”

    朱元璋把询问的眼神投给了佑敬言。

    “这些都由李相定夺。”佑敬言痞痞一笑道:“由于这个工厂刚刚成立,李相您可以派人去查账,然后再确定税收几何?”

    佑敬言又不想在这里称王称霸的,再说了工厂的盈利与他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所以佑敬言对于税收什么的也就一点儿不参与了。

    他若是管得太多难免会让朱元璋对他有所防备。

    “什么我派人去,要派人去那也得是皇上。”李善长已经混成人精一样的人物了,哪能被佑敬言给带到沟里去呢?

    “口误,口误。”佑敬言痞里痞气的一笑道。

    他这个样子李善长也不好与他计较了。

    “皇上,您立马就可以派人去调查关于工厂的点点滴滴,如若敬言所说与实情不符,那敬言甘愿受罚。”佑敬言又向朱元璋表态道。

    伴君如伴虎,尤其是伴朱元璋这样的君着实得小心一些。

    朱元璋道:“既然列为没有意见了,那么这事儿就暂且放一放,朕对敬言的人品还是相信的。”

    朱元璋这样一表态,那么多大臣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就比如宋濂气鼓鼓的一脸的不满,最后还是得闭声。

    “那今天正好说说柳林县百姓与你的衙役打架斗殴你怎么处理了?”朱元璋道。

    他出声草根,对于衙役“殴打”百姓这件事儿来说极为的在乎,当然也十分痛恨官官相护,因此才特意把这件事儿再次拿到朝堂之上讨论。

    佑敬言写给朱元璋那道关于狗子娘为杨虎求情的奏折估计还没有到了朱元璋的手里。

    佑敬言当着众多朝臣的面又把这件事儿的前因后果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当然也把狗子娘为杨虎求情的事儿也一并道给了朱元璋。

    “各位爱卿怎么看?”一有问题首先问各位大臣这是每个皇帝一贯的作风。

    这个问题就有分歧了,有人说既然当事人已经求情了,那象征性的批评一下就可以了,还有人说,此事件影响及其的恶劣,不严惩不足以振纲纪更不足以平民愤。

    一时之间吵吵嚷嚷议论纷纷,整个朝堂之上就像菜市场一般好不热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