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4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志还做不到,但是他至少能让自己安静下来,在似睡非睡的状态下保存好精力,以应付随时有可能到来的战斗。未完待续……)
    s

第九十四章 混血儿
    为了照顾那名长期坐办公室的情报官员,直升机降落到了丛林里的一处开阔地上。。)
    当然,这里极为偏僻,离墨西哥边境大概有一百公里,而到危地马拉城则有差不多一百五十公里,最近的村镇在差不多二十公里之外,而附近十公里范围内的村庄,在三年前就被政府军彻底拔除了。
    正是因为偏僻,所以**游击队才藏在这里。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附近就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危地马拉政府军才没有围剿在这里活动的游击队。
    说白了,游击队只要不离开这片无人区,就不会受政府军关注。
    直升机飞走后,五人组成的小分队离开了开阔地,在唐宏光的率领下进入丛林,而刁德勋负责在前面开路。
    唐宏光没有给两位新手安排太重的任务,只是让他们保护好谢润生。
    天亮的时候,李承志与罗秀生都改变了对谢润生那先入为主的看法,即这位情报官员绝对不是长期坐办公室的那种官僚。要知道,在天亮之前,他们在丛林里行进了十多公里,谢润生没有拉下半步。
    当然,走了一夜,五个人都需要稍事休息,而且得吃点东西补充消耗掉的体力。
    “我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是军人,不过不是陆战队,是空降兵。”谢润生早就发现,李承志与罗秀生一路上都在暗中议论他,因此在停下来吃东西的时候,谢润生采取了主动。“当时,我跟你们一样年轻,参加了攻打圣迭戈与古巴的作战行动,还在古巴获得了优异战斗勋章。可惜的是,因为在古巴作战受伤,没有能够赶上攻打美国东海岸地区的作战行动。而且是在养伤的时候迎来了大战结束的那一天。”
    这下,李承志与罗秀生再也不会小看谢润生了。
    要知道,在大战期间,空降兵所表现出来的强悍战斗力远在陆战队之上,是三军中最强悍的步兵。
    “战争结束后,我还当了五年的教官,然后才加入了军事情报局。”
    “这么说。你应该是军官,那你为什么放弃军队里的大好前程。去了军事情报局呢?”
    谢润生笑了笑,没有回答罗秀生的问题。
    罗秀生还想追问,李承志踢了他一下,让他闭上了嘴。谢润生不肯回答,显然有难以说出口的原因。
    在短暂休息之后,小分队继续上路。
    这次,唐宏光亲自到前方开路。而刁德勋则留在后面断后,李承志与罗秀生依然负责保护谢润生。
    罗秀生故意加快了步伐,还让李承志跟了上去。
    因为刁德勋在队伍的最后面,所以谢润生没有跟得太紧,跟两为狙击手拉开了大约十米的距离。
    “你注意到没有?”
    “注意到什么?”
    罗秀生咧了下嘴,说道:“那个情报官员,看起来不大像中国人,肯定是混血儿,说不定这就是他离开部队的原因。”
    李承志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摇了摇头。“你想得太多了。”
    “不是我想得多。你也应该听说过。在大战结束之后,军队搞了一次清洗,很多有外国血统的军人都被强制退役,特别是军官。这些人中,就有一部分被军事情报局吸纳,成了情报官员。”
    “不管怎么说,他跟我们一样,也是中国人。是我们的同胞,对吧?”
    罗秀生点了点头,没有反驳李承志的观点。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把具有外国血统的公民看成是中国人,至少不会把他们当成是血浓于水的同胞。
    事实上。中华民主共和国建立以来,外来移民就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别忘了,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创建者,主要就是依据海外的侨民,冯承乾、吴铁生、刘伯恩、刘亚光等第一批领导者,无一例外的都是海外侨民,而冯承乾甚至是在海外出生与成长的华裔。
    显然,这直接决定了,中国政府在对待海外移民的时候比较宽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接纳了一百五十万移民,主要是德意志人、意大利人、犹太人、斯拉夫人与黑人。来自德意志的,大部分是到中国寻求更好机会的工程师、科学家与企业家。意大利人则主要来自西西里岛,而且大部分都是贫民,即为了逃避家族仇杀而不得不背井离乡。犹太人主要来自法国,即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认为那些掌握着大量社会财富,牟取战争暴利的犹太人是法国战败的罪魁祸首,抛起了反犹浪潮,结果上百万犹太人不得不逃离法国,有二十多万来到中国,并且在中国定居生活。斯拉夫人则主要来自巴尔干半岛地区,特别是塞尔维亚地区,也以战争难民为主,很多斯拉夫人在逃到中国时,几乎是衣不避体。黑人主要来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移交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法国殖民地,而且大部分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才获得了人身自由的奴隶,而他们来到中国,无非是想混口饭吃。
    可以说,这是自唐代之后,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
    只不过,这个“最”很快就被刷新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中华民主共和国迎来了建国之后的第二个移民浪潮,而且一直持续到大战结束。
    在一九三七年到一九五零年之间,中国增加了差不多五百万移民。
    当然,大部分移民都是在战争期间来到中国的。
    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来自俄罗斯的战争难民,特别是从远东地区与西伯利亚地区涌入中国的难民。
    此外,来自其他战败国的移民也不少。
    比如,法国在战败之后,中国就收容了大约七十万遭受迫害的犹太人,甚至专门为这些犹太人开辟了保留区。
    又比如,日本在战败之后,至少有一百五十万人通过各种方式移民中国。
    有趣的是,在日本移民中,大部分都是女性,而且最主要的移民方式就是嫁给中**人当老婆,以此获得中国国籍。
    大量涌入的移民,即带来了好处,也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
    虽然在大战结束之后,中国政府加强了对移民的管制,而且提高了移民标准,还出台政策限制移民的基本权力,比如所有移民必须在中国定居与工作七年,才能获得在中国永久定居的资格,而在此之后还要继续工作七年,即有十四年的完整纳税记录之后,才有资格成为中国公民,也就是获得选举权。但是这些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移民造成的问题,甚至没有使移民到来的速度降低。
    一九六零年,中国政府的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移民与移民后裔,在中国人口总量中所占比例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一点四,如果把移民与移民后裔看成一个民族,那么其规模仅次于汉族与壮族。
    显然,在一些保守的中国人看来,移民已经对中国的民族结构构成了威胁。
    要知道,在中华民主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汉族在人口总量中所占比重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七,而到一九六零年的时候,已经将到了百分之九十一。虽然汉族依然是主体民族,而且很多少数民族很难与汉族划清界线,在官方承认的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绝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语言与文字,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与汉族是没有差别的。但是众多的海外移民,已经对汉族的主体地位构成了威胁。
    当然,在一九六零年,这中担忧显然是杞人忧天。
    要知道,即便再过一个世纪,汉族也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在人口总量中所占比例依然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问题是,外来移民确实在争夺原本属于本土居民的劳动机会。
    来自欧洲的移民在高技术领域拥有很大的发言权,犹太人则在金融、贸易等领域获得了充足的发展空间,而黑人更愿意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对薪酬的要求更低,让很多本土劳动者丢掉了饭碗。
    显然,这不可避免的引发了排外情绪。
    在一九五二年,国民议会就通过了《移民法》,大幅度提高了移民门槛,并且对移民的政治权利做了严格限制。
    当然,既然有排外,也就有与之对立的社会力量。
    这一点,在国民议会内体现得极为明确。
    一九五四年,国民议会通过了《移民法》第一修正案,对该法案中几条不合理的条款做了修改,承认了外来移民在中国获得劳动机会的合法性,并且首次明确了保护外来移民劳动权力、劳动所得的必要性。
    从根本上讲,中国需要移民,而不是排挤移民。
    原因很简单,中国的人口数量不算多。
    一九六零年,中国的人口总量为四点七亿,而以中国的国土面积,以及迅猛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即便人口增加百分之五十,也未必充足。要知道,中国在大战之后,收回了被沙俄侵吞的领土,平定了外蒙古地区的叛乱,还获得了琉球群岛、马里亚纳群岛、所罗门群岛与新喀里多尼亚等多处地区的委任统治权,国土面积超过一千一百万平方公里,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更重要的是,移民确确实实的为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九十五章 情报天才
    最为人所知,也是最无法被排外者否认的就是,移民在大战期间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别忘了,在大战期间,中国海军陆战队成立了一支以德意志移民为主的特种部队,专门执行一些中国本土军人所无法执行的任务,比如被派往敌后执行侦察、破坏、颠覆与策反等等行动。
    战后,中**队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
    在整个大战期间,大约有三十五万移民参军,而且大多在前线作战部队服役,总共有一万七千六百四十三名移民军人阵亡,还有三千二百七十七人失踪,其阵亡与失踪比是中**队平均值的四倍与七倍。
    以比例为准,移民军人做出了比本土军人更大的牺牲。
    从某种意义上讲,移民把自己当成中国人、用生命与鲜血去捍卫自己的祖国,而中国社会却不大乐意接受这些新来者。
    这种情况,在战后体现得更加明显。
    原因很简单,中德正式决裂,并且由对抗升级为冷战,使得整个中国社会对移民,特别是来自欧洲的移民抱有敌对情绪。
    受此影响,中**队对待移民军人的态度也有所转变。
    在一九五六年之前,中**队还没有太严重的排外情绪。当时在役的将领中,有三名上将、七名中将、十六名少将与二十四名准将是移民、或者是移民后裔。一九五六年之后,这一情况发生了转变。
    这就是。中**队在这一年进行了全军整顿,主要就是让移民军人退役。
    导致这一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了核试验,打破了中国的核垄断,具备了与中国全面对抗的能力。直接原因,则是一份来自总参谋部,而且没有多大依据的调查报告,即总参谋部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研制出原子弹,与一名窃取了核技术、并且出卖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移民有关。
    事实上,这件事与移民军人完全没有关系。
    这就是。窃取核技术的是一名移民科学家,而且是一名德意志的科学家,而且他窃取核技术的主要动机是为了钱。而不是为了他父亲的祖国。在接受审讯的时候,这名出生在中国的德意志科学家就表示,他根本不知道从他手里买走那些资料的人是谁,也没有想过一定要卖给德意志第二帝国。
    问题是,这起事件,让中**方改变了对待移民的态度。
    结果就是,成千上万的移民军人不得不提前退役,少数通过了政治审核的也只能退居二线部队,或者是被派去当教官。
    直到一九六一年,中**方对待移民军人的立场才有所松动。
    当然。这也与外部局势有关系。
    这就是,在席卷全球的民族独立运动中,那些有幸留下来服役的移民军人,在中**队的干预行动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比如在推动喀麦隆独立的干预行动中,主要负责人就是一名有着德意志血统的海军少将。
    对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这些事都不是秘密。
    事实上,罗秀生猜得很准。
    谢润生确实是一名混血儿,他的母亲是一位来自意大利的德意志人,而他的父亲是一名外交官。他的父母是在意大利认识的,初次见面之后就坠入了爱河,而他父亲不顾家庭与上司的反对。在罗马娶了他的母亲。随后,他的父亲被调回国内,而他的母亲也跟随来到了中国,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外来移民。
    只是,谢润生并不是很了解他的母亲。
    原因就是,在他十岁那一年,他的母亲在产下他最小的弟弟之后,因大出血而死,而他根本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在他的记忆中,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母亲从小就教所有孩子说德语与意大利语。
    谢润生是众多孩子之中,语言天赋最好的一个。在母亲去世之前,他已经精通德语与意大利语,还掌握了拉丁语与英语。
    只是,谢润生没有成为外交官,而且他的父亲也不希望他成为外交官。
    要知道,他的父亲在回国之后,只在外交部工作了两年,随后就主动辞职,去一家大企业当了总裁助理,专门负责替总裁翻译文件资料。他的父亲选择离开外交部,除了因为娶了一个意大利籍的德意志老婆之外,还与需要养育七个子女有很大的关系,毕竟在外交部工作的收入根本算不上丰厚。
    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谢润生很有可能成为一名翻译作家。
    当然,如果他考上了某所大学,而且学的是经济学,那么他还有可能在某个大型跨过公司里谋得一个好工作。
    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谢润生的命运。
    战争爆发的时候,谢润生像当时所有的热血青年一样,在第一天就去了征兵站,填写了服役申请书。
    当然,他是瞒着父亲去申请服役的。
    被顺利录用之后,谢润生因为其语言天赋,被陆军空降兵选中,而且在新兵训练结束之前就被送到军校培训。
    事实上,这个时候,谢润生的母系血缘,反而成了一大优势。
    要知道,在大战期间,特别是在大战初期,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是“铁兄弟”,关系简直是亲密无间。
    谢润生有德意志血脉,自然倍受重视。
    当然,他不是唯一有德意志血脉的中**人。
    也就是说,他能受到重视,但是不可能鹤立鸡群,也就必须从头做起,用行动去赢得属于自己的荣誉。
    直到一九四三年,谢润生才从军校毕业,以少尉军官的身份被分派到空降部队当参谋。
    当然,关键还是他的语言天赋。
    要知道,在他成为少尉的时候,已经精通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葡萄牙语与法语,还能说俄语与日语,甚至能听懂一些简单的阿拉伯语。可以说,他是语言能力最强的空降兵。
    在担任参谋期间,他参加了好几场战斗,不过都没有能够获得上战场杀敌的机会。
    大部分时候,他都是在大后方,负责处理与空降兵作战有关的情报,或者是跟盟**队进行沟通。
    这一经历,为他后来加入军事情报局打下了基础。
    说白了,在成为情报人员之前,他就在做与情报有关的工作了。
    因为深得上司器重,而在中**队里,军官想要获得晋升,必须上战场,至少得有到一线部队服役的经历,不然就很难得到提拔,所以在大战末期,谢润生获得了去前线作战的机会,并且参加了攻打圣迭戈与古巴的作战行动,还在古巴受了重伤,并且以此获得了一枚勋章。
    只是,随着大战结束,谢润生的好运也就到头了。
    因为在最后的一年多里,他一直在养伤,所以到大战结束的时候,他依然是上尉。虽然在战后,他获得了一次晋升机会,成为了空降兵少校,但是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晋升,随后就被调到军校担任教官,而且是语言教官。
    在谢润生看来,这是对他的侮辱。
    他是军人,而不是学校里的外语老师,而且军校里对外语并不是很重视,所有外语都属于选修课程。
    说白了,在军校当外语教官根本没有前途,至少在当时如此。
    只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谢润生也没有更好的选择。除非他主动申请退役,不然他就不可能获得更好的机会。
    直到一九六一年,中**队对待移民军人的态度有所转变,谢润生才获得了机会。
    这就是,加入军事情报局,成为情报人员。
    当然,军事情报局隶属于总参谋部,准确的说是隶属于国防部,因此谢润生能够保留其军人身份。
    说白了,军事情报局的情报人员都是军人。
    在军事情报局,谢润生的语言才能得到了全面发挥,而且很快就受到上司器重。
    只是,很多事情依然没有改变。
    为了成为军事情报局的情报官员,谢润生在三年内接受了十多次政治考核,而且在三年考核期间,他每个星期都要上报活动行程,甚至连在什么时候解大便、花了多少时间解大便都要向上司汇报。
    即便政治审核是必要的,可是也能让任何人感到不爽。
    在通过了严厉得有点过分的政治考核之后,谢润生才真正受到重视,而且很快就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才能。
    当然,正式成为情报官员,也不过是三年前的事情,准确的说还不到三年。
    在这两年多里,谢润生晋升了两次。在一九六六年十月,他在获得上校军衔的同一天正式出任军事情报局拉美分局局长。当然,以他的才能、特别是语言才能,足够让他担任欧洲分局局长。当然,欧洲分局是军事情报局最重要的一个分局,而担任欧洲分局局长的肯定是最优秀的情报官员。相对而言,拉美分局就差了许多。谢润生也知道,这是上司给他的一个锻炼机会。只要他在拉美分局干出成绩,那么调到欧洲分局去担任局长就不是难事,因为他不缺担任欧洲分局局长的任何一个必要条件。
    能否干出成绩,得看这次行动的结果!(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九十六章 突来的战斗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