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月河.帝王系列(全本txt)-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我们不谈这些了,还是进行今天的功课吧?”
  翁同和说完,开始讲授新课。
  光绪毕竟还是个孩子,尽管翁师傅再三教导他回宫不可提及丁宝桢的事,他心中仍藏不住话,过了几天,终于忍不住向慈禧太后提及了此事。
  这天,光绪在宫中玩耍,有几个宫女悄悄说起阿鲁特皇后的惨死,其中一名宫女说道: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光绪一听好人活不长,坏人却长寿十分不解,翁师傅没有给他讲过这个道理,想问一下,翁师傅又不在。他想起皇阿爸也经常给他讲一些道理,可能皇阿爸知道这个道理,便跑去问皇阿爸。
  一到储秀宫,见两宫皇太后正在说话,也不便插话。两宫太后一见光绪来了,也都十分高兴,一致喊他到身边说话,询问了一些功课,光绪都能回答得很好,慈安太后特别夸奖了一番。
  突然,光绪插话问道:“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这是什么意思?”
  慈禧和慈安都是一愣,问道:“这是谁教给你的?”
  “儿臣刚才听几名宫女说的。”
  慈禧一听,骂道:“这些狗奴才都该死,整日议论这。讲那,真是胆大包天,不惩治一下还得了。如此下去,还不把皇上给教坏了。姐姐,不能让皇上与这些奴才太过亲近,否则,对皇上的成长不好!”
  慈安一听,不置可否,也不好直说什么,只好对光绪说:
  “皇上,你现在还小,应好好读书,书读多了,人长大了,自然也就能分辨出好人。坏人了。”
  “这分辨好人。坏人的道理翁师傅早就教过了,我懂。不过——”
  光绪想起翁师傅不让他问的话,但他不知道能不能问,话到嘴头又咽了下去。
  “皇上,不过什么,有话就说,这里没有外人,都是皇阿爸。”慈禧知道光绪想说些什么不敢说的话,便开导说。
  “皇阿爸,丁宝桢是不是好人?”光绪终于忍不住说了出来。
  “你从哪里听到的丁宝桢这个名字?”慈禧追问。
  “以前上朝时不是有许多人议论过他吗?”
  “你说翁师傅教过你怎样分辨好人坏人,那你说丁宝桢是什么人?”慈安笑着说。
  “丁宝桢是好人。”
  光绪一出口,大出两宫皇太后的意料。
  “谁告诉你丁宝桢是好人?是不是你的翁师傅?”
  光绪见皇阿爸追问起来,想起翁师傅的话,后悔在皇阿爸面前提到此事,忙撤谎道:
  “是听宫中太监说的。”
  “哪个太监?”慈禧紧问不放。
  “儿臣想不起来了。”光绪故意装出一种想不起来的样子。
  “好好想,告诉皇阿爸。”慈禧改变了刚才问话的态度,开导说。”
  光绪摇摇头。
  慈禧思索一下,还想再问下去,慈安太后忙插话说:
  “也许他是无意问听太监们议论一下,就这样记住了,刚才听到几名宫女议论的话语才又想起丁宝桢的事。他还是个孩子,不必对他这么凶。”
  慈安说着,把光绪拉在自己身边。
  慈禧见状,不知为何,一种莫名其妙的怒火从心底升起,她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冲着慈安大声说:
  “姐姐,我们姐妹不能这样宠惯他,否则,长太后如何驾御得了他,到那时想管教也晚了。”
  慈安一见慈禧一脸凶相,并对自己用这样不客气的态度讲话,似乎所有的错都错在她身上,这火是对自己来的。慈安也满脸不高兴他说:
  “你做过母亲没有?怎能对孩子用这种态度,要用心爱抚他、教育他,不是要你到狱中管制犯人!”
  慈神速一听慈安的话是如此生硬,并含着一丝讽刺和苦,特别是那句“你做过母亲没有”更刺到慈禧痛处,她恼怒他说:
  “哼!我没做过母亲,同治帝是谁生的,你呢?做过母亲?一辈子也没尝过怀胎的滋味!”
  “同治是我养大的,是我将他抚养成人!”
  “哼!抢人家的儿子自己抚养,也有资格在这里炫耀吗?”
  “你——你当我什么不知道,你有资格说同治是你的儿子吗?虎毒不食子,你却——”
  慈安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但她还是忍不住说道:
  “同治我就不说,阿鲁特皇后是你儿媳,尚怀着皇上的骨血,你都将她逼死,你有资格说同治是你儿子吗?”
  慈禧自以为做事十分巧妙,万万想不到慈安对自己的所做所为了如指掌,十分震惊,也十分害怕,可能她所知道的远不止这些,想至此,脸颊微微有点发烧,但慈禧还是强词夺理他说:
  “你敢血口喷人,我要看看你东太后到底有多厉害,兰姑娘愿奉陪到底!”
  “我血口喷人,好!我就让你明白谁在血口喷人!”
  慈安怒气冲冲他说着,拉着光绪就向外走。
  “把皇上给我留下!”慈禧冲着走到门口的慈安大喊,“光绪,我看你听不听皇阿爸的话,给我留在这里!”
  一个硬拉,一个大喊威逼,光绪也不知如何是好,一个慈如生母,一个严如生父。从感情上说,光绪还是倾向慈安皇太后的,慈安总是用一颗母亲般的心关心光绪,体贴他,安慰他。而慈禧在光绪面前总以尊长的面孔出现,强调绝对的权威,因此,总以威严对待光绪,而作为一个孩子往往难以接受慈禧的这种做法,也许真如慈安所说,她不会做母亲。
  光绪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站在门口,一只手在慈安手里,一条腿在门槛内。他抬头看看正用慈母般的目光注视他的慈安太后,又怯生生地回头看一眼正用冷俊面孔瞪着他的慈禧太后,实在左右为难。
  慈安见状,不想难为孩子,忙松开光绪的手说:
  “好,让他留在这里,但不要拿孩子撒气!”
  说完,带着几名宫女气哼哼地走了。
  慈禧走上前一把拉起倒在地哭泣的光绪,重重地拍打几下身上的尘上说:
  “不要哭,都是那臭娘们宠坏了你!今后凡事不听我的,我废了你!”
  光绪只是一个劲地哭。
  过了一会儿,慈禧稍稍消了气,这才觉得自己有点过分。她蹲下身,用手绢轻轻擦去光绪脸上的泪水,心疼他说:
  “皇上,你皇阿爸对你要求严还不是为了你好,希望你长大能当个有所作为的好皇帝,想不到皇阿爸的良苦用心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反而招来非议。皇上,别人不了解,你可否明白皇阿爸对你的‘望子成龙’之心,理解皇阿爸的心吗?”
  光绪渐渐止住哭泣,用力地点点头。
  “皇上,你是听你皇阿爸的还是听慈安太后的?”
  光绪张了张嘴,他不想说什么,但最后还是说了,“皇阿爸,我听你的,儿臣终生不会忘记皇阿爸的教诲。”
  无论光绪是出自内心讲的,还是违心说出这些话来安慰这位严厉的皇阿爸,慈禧听了还是满意的了,她希望得到的就是这种结果,用威压服他。
  慈禧轻轻抚摸一下光绪的头,温和他说:
  “皇上,你回宫休息吧,你皇阿爸也累了,要休息了。”
  慈禧喊两名太监领光绪下去后,望着光绪走出的背影,慈禧叹口气。接着,她脸孔一扳,冲着外面生气地喊:
  “小李子!”
  “喳!小的在,老佛爷有何吩咐?”
  “这老半天你躲到哪个龟孙羔子老鼠窟去了?”
  “老佛爷骂得是,奴才就在门外,奴才听见老佛爷和东边的争吵,但奴才役有资格上前插话,小的心早就和老佛爷贴在一起,恨不得将那慈安太后——”
  “小声点,我们好好商讨商讨。”
  “老佛爷,你可要留心东边的,最近我发现她和六王爷过往甚密,如果他们联起手来,这内外相勾结,会架空你的。我看还是从早计议为妙。”
  “要你们这些饭桶是干什么吃的,难道还要本宫亲自到东边去查看吗?”
  “奴才知罪,奴才今后一定多加留心,多派人打探。”
  “留心有个狗屁用,我要的是证据,是她和那奕欣做那苟且之事的证据!”
  “据小的们侦探,他们只是过往甚密,至于做那苟且之事尚没有?”
  “哼”难道每次做那事的时候都要先通知一下外人吗?有没有还不是靠你们的狗嘴?”
  “奴才明白,要是抓住证据更好,没有证据就让宫人放出口风来,说东太后和奕欣如何如何?”
  “嗯,算你还不是一块腐朽的木头!”慈禧点点头,过了会儿又说道:“东边的娘们儿也不是个蠢蛋,对我们这边也是处处留心,事事打探,否则怎么许多我们自认为十分秘密的事儿,她都了如指掌。你要对这宫里的一些人多个心眼,要是哪个狗崽子出卖了我们,就扒了他的皮!”
  “老佛爷放心,这事就交给奴才做吧!”李莲英一拍胸脯保证说,“对于皇上,奴才应该如何呢?”
  慈禧眼一翻,不满他说道:“皇上尚幼,不可过于造次,应尊重、关心、爱护为上,但要求严一点是应该的。”
  “奴才怎敢小瞧圣上,奴才的意思是皇上和东边的关系如何处置?”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限制他与东边的相处。不仅如此,还要处处留心他对东边的态度,应尽量在皇上面前讲东边的坏话,在东边那里讲皇上的不是,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才对。”
  慈禧还要说下去,那边有太监来报,说醇亲王奕譞求见,问太后见是不见?慈禧一听奕譞来了,脑子一合计,我正有事要找他呢,来的正是时候,便对传门太监说:
  “请醇王爷入宫叙话!”
  “喳!”
  不多久,奕譞进来了,叩拜完毕,慈禧温和地问道:
  “醇王爷,这大热的天匆匆赶来想必有事?”
  “回太后,臣在家无事,随便翻看一些外国书册,看那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如此强大,到处耀武扬威,强占他国领土,全靠的是他们有一支浩大威武的舰队。我大清国人口众多,土地辽阔,又如此富有,要是有一支舰队该多好,这也就不再受那洋人的欺辱了,可以把他们拒之海外,不至于常常把他们的船舰开到我大清的领土上威胁我们签订这条约、那条约。”
  “哦,醇王爷提到建立水师的事多年前就有人建议过,难道王爷不记得了?”
  “这——一”奕譞脸一红,不知如何回答。
  奕譞怎能不记得呢?那是在热河政变后,同治帝即登大宝之时,出任大清朝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佬李泰国回英国度假,以曾国藩等朝廷中的实权派人物请他帮助为清政府购买兵船,并请他代雇一些水手和官兵帮助操练。哪知道这李泰国自作主张,花了一百多万两银子买了七只小军舰,还招募了六百多余外国官兵,并聘请英国皇家海军上校阿思本为舰队司令。当李泰国所带的这支舰队来到大清朝时,曾国藩、曾国奎、李鸿章等人转而反对,慈禧太后更是坚决反对,勒令阿思本把舰队开回英国卖掉。但这卖舰之款还不够遣散的费用,清朝只好又拿出三四十万两银子作补贴。这次初建水师的尝试就彻底失败了。
  奕譞听慈禧太后提及这件往事,正不知如何是好,只见慈禧笑了笑说:
  “当然,那是多年前的事了,今天醇王爷提出重建水师的事可不同往年了,那时国力尚弱。今非昔比,这回又是醇王爷提出的,我当然大力支持。但这事也不是本宫一人当家,还要交给众朝臣议定才行。不过,醇王爷可以把这事的有关事项整理一下报上来,让本官过目一下,心中有个底,再作下一步打算。一旦大臣们议定此事可以进行,将来这水师的事务就由醇王爷负责了。”
  奕譞一听慈禧虽然话说得如此含蓄,但等于一口答应了他的请求。口头上让朝中大臣协商,奕譞何尝不明白这朝中的事只要她慈禧答应,就等于定了,于是急忙叩头称谢:
  “臣谢太后接纳在下建议!”
  “哈哈,醇王爷太客气了,都是自家人还谢什么,况且你的建议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难得醇王爷在休闲时还能想着朝中大事,处处为朝廷着想。”
  接着,慈禧又叹口气说道:“当初醇王爷提出辞官之时,本宫也是极力挽留,新皇初登大宝,正是用人之际,醇王爷却害怕有人说闲话提出辞却,本宫当时实是不忍。但由于慈安太后答许了,又让朝中大臣议定,也赞同了,本宫想挽留也无力了,只好忍痛默许。今天皇上即位也多年了,那些嚼舌头的人也早就没话了,我早想找醇王爷商量商量,想让你官复原职,但不知醇王爷是否还有这份心境?”
  慈禧知道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欣越走越近如果她不拉住奕侄,可能势力将走向单薄。为此,她有心卖个人情把奕譞拉上自己的战车,以此形成西宫的势力,对抗慈安。
  醇亲王奕譞一听慈禧这话,这是他做梦也想做的事,只是不敢说出口罢了。想不到慈禧自己先提出了,自然内心十分高兴,但嘴上仍装出十分谦虚的样子说:
  “感谢太后对微臣的信任,只是微臣怕无能再担当起太后委托的重任。”
  “醇王爷太谦虚了,醇王爷的能力本宫还能不清楚吗?小小的职务根本不值得王爷去做呢?这事就这么定了,至于担任何要职,等筹建水师的事商定完毕再说吧。”
  “谢太后!”
  “醇王爷,还有一事,本宫还要请教你呢?”
  “何事?太后尽管吩咐!”奕譞一楞,不知慈禧所问的是什么。
  “也没什么,就是有关皇上教育的事。”
  “难道翁同和不合格?”
  “翁同和的学识没什么,只是皇上还小,有一些不应教给他的东西,让皇上学了反而接受不了,会给皇上造成精神压力,皇上一时不辨是非,难免说出一些话不合其身份,让人感到有失大统之义。长此以往,有损君威。”
  奕譞听了点点头,“太后见教的是,明天我见到翁同和与他详谈这事,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皇上年幼,对朝政参与太早是否会影响学业?”
  奕譞也略有所悟他说:“皇上年幼,还是以读书为重,对朝中诸事尽量少让他知道,待将来能明晰事理后再知晓也不迟,不知太后有何认为?”
  “醇王爷说得在理,我也是这样认为。”
  “有太后在宫中时常教导督促,皇上进步十分迅速。如果翁同和有什么指导欠佳之处,太后及早批评为好,这是为大清的百年大计着想呀!”
  “唉,这宫中人员杂多,虽有本宫细致教导,也难免人多心杂,特别是个别太监、宫女欺着皇上年幼,在皇上面前说些不三不四之话,诱使皇上学坏真是大有人在,真让本宫气恼。”
  “这些宫女、太监也太大胆了,太后对皇上还是严一点好。古语道: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这话不该微臣所说,但为了太后,也为了皇上,更为了咱大清朝几百年祖宗自下的基业着想,臣也就这么放肆他说了。”
  “为了不让宫女、太监把皇上带坏了,我和慈安太后商量,尽量让皇上与这些奴才们少接触一些,却不料慈安太后极力反对,为此,本宫和她大吵一番。唉,本宫的良苦用心有谁理解?”
  慈禧说着,用手拭一下从眼角挤出的两滴泪水。奕譞见状,忙劝慰说:
  “太后为了大清朝操碎了心,个别人不能理解,那是她自己不问朝事,嫉妒太后的才能。太后处处以国事为重,对于个别人的诽谤之言可以不理,朝中诸大臣内心是雪亮的,哪个不拍手称颂太后的功绩呢?”
  “醇王爷过奖了,能为我大清朝多做点事是本宫日夜所思所想,有人能够理解就好了,称颂是不敢想的。醇王爷今后也应如此,不必太在意别人怎么说,我行我素,问心无愧就是了,走自己的路,让那些好嚼舌头的人说去吧!”
  “臣感谢太后的提醒,一定铭记在心。”
  慈禧又和奕譞讲了一会儿话,奕譞才高高兴兴地告辞回府。
  光绪从储秀宫里出来,准备回宫休息,此时他想起了慈安太后临走时对他那慈母般的注视,特别是平时慈安太后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无论何时,慈安太后总是用一颗母亲般的心疼爱他、关心他,这让他感动,让他时时刻刻想和她在一起。慈安太后不象慈禧太后对他那么严,但在光绪的心目中,慈安太后对他的教育也是极为严格的,她是把严溶解在慈爱之中,用爱来体现严。对于光绪,尽管他是皇上,但很小的时候他就离开母亲入官,幼小的心灵里在得到极尊的同时,也有失去母爱的痛苦。而作为皇上,尽管年龄小,但他是普天之主,人们对他总是敬而远之,他缺少友谊缺少爱,也因此更需要关怀与爱。正是这样,慈安太后及时给了他一点点心灵的安慰,所以光绪从感情上更倾向于慈安。刚才,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的争吵,他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但他感觉到那是为了自己,当慈安太后拉着他走时,他是心甘情愿的,但迫于慈禧太后他皇阿爸的压力,他留下了,可这是不情愿的。现在,逃出皇阿爸的目光后,他就急急忙忙向钟粹宫走去。
  钟粹宫。
  慈安太后正在独自伤神,忽听宫女来报,说皇上来了,她急忙让他进来。光绪快步跑到慈安太后跟前,正准备跪下请安,慈安一把把他拉起来,搂在怀中。光绪也乖乖地倒在慈安胸前。慈安把脸贴在光绪额头上,不知说什么好,只觉内心一阵酸涩,泪水顺着光绪的面额滴下。光绪懂事地为慈安抹去眼角的泪水,柔柔他说:
  “圣母皇太后别伤心,都是子臣不好,惹你和皇阿爸吵架了。你打子臣吧?”
  “皇上千万别这么说,母后别无所求,只想让你早日长大独立执掌政权,母后退隐后宫安享天年,对于那权势地位母后早已腻烦了。”
  “母后,子臣知道你心地善良,对子臣如同亲生,待子臣长太后一定给母后建造一座寝宫,好让母后安享天年。”
  “母后不求享乐,只盼皇上早日成材,振兴我大清朝的国力,也好告慰先祖在天之灵。”
  “母后教导的是,子臣记住了,子臣一定不辜负母后的圣望!”
  慈安搂着光绪正在说着话,那边宫女来报,说李莲英来找皇上,慈禧太后让皇上速回储秀宫,有事让他回去。
  光绪一听,心中咯噔一下,他知道皇阿爸曾多次告诫自己,除了向东圣太后请安之外,一般不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