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月份,李代总统和他的部长们废除了已失去价值的金圆券,使用一种以银元为后盾的新纸币。现在到了职员和士兵要求得到比不值一文的钞票更有价值的硬币的时候了。3个半月来,政府搜遍了中央银行在台湾的存款,支付了价值12亿多美元的金市、银市及外汇。
10月15日,广州被攻破,蒋介石中断了这笔“生存资金”
的提供。
11月,李宗仁飞往重庆,而阎锡山则逃到了台湾。几天后,厦门也失守了,共产党完全控制了中国的海岸线。
然而,毛泽东并没有沉醉于这些胜利中,他在北方也取得了胜利进展。1949年9月21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及其他反对国民党的党派在北平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从那时起取消了“北平”这个名字,因为“北平”是1928年国民党命名的,被认为是堕落的象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个伟大的城市恢复了原名北京。
10月1日,毛泽东宣告新的共和国成立,那天和他一起庆况这个伟大胜利的人不仅有他的战友,还有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和一些内战期间改变了其立场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程潜及“基督教徒将军”冯玉祥的遗孀,还有一些来自上海和新加坡的名人。
这样,重庆又成了“中华民国”的“首都”。8月24日,蒋介石来到重庆,担任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主席。他的追随者于9月3日举行反共游行。
蒋介石把退守台湾作为最后一步棋,同时也在其他地方寻找其他的退路。位于四川省和西藏之间的西康,是片进不去的山区,这个地方对蒋介石是最有吸引力的,但他很快发现,关键时刻这个地方的武装力量不一定会站在他的一边。
蒋介石在与印度支那接壤的云南省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他于9月底回到广州。与李宗仁及他的广西同僚白崇禧讨论了多次。
10月4日,当蒋介石想起毛泽东在北京宣布的令其不快的消息时,他飞回了台湾。2日,苏联就承认了毛泽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3日,仍在广州的国民政府与莫斯科断交。现在,蒋介石失去了一切权力,他所能做的只是表现他的反抗情绪。事实上,在以后直至他去世的近26年里,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1949年10月10日,蒋介石在台湾发表了“双十通告”,指责苏联“侵略中国”,声称他要和共产党“斗争到底”。为了不在台北坐视重庆被攻破,他于11月4日又飞回了摇摇欲坠的重庆。
使蒋介石大为不悦的是,他发现李宗仁前天已离开重庆到他的广西老据点南宁去了。
李宗仁再也没有打下去的心情了。他肠胃一直有毛病,疼痛难忍,使他受了不少折磨,于是,他对人们说要去作手术。
蒋介石要他回来,他不予理睬。
他去找踌躇不决的云南省主席卢汉,命令他释放约1000名共产党及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这些人都是这位省主席于9用10日逮捕的。
11月19日,白崇禧飞到南宁。李代总统告诉白崇禧说,他想公开声讨委员长,然后再到美国看病。经过一场激烈的争论之后,白崇禧劝李宗仁不要发表反蒋宣言,但没有劝他不要去美国。
于是,李宗仁致函蒋介石,说他很抱歉不能回重庆,他很疲乏,需要全面检查一下,很有可能去美国动手术。他又说,他同时要探听一下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态度。
在这种危急形势下,他一定会早点回来,担负起他的责任。他委托阎锡山院长替他处理国家大事。11月20日,李宗仁去了香港,并踏上了去美国的路途。
第二天,以蒋介石为主席的“中央非常委员会”要求李宗仁或马上回到这个暂时的“首都”,或辞去代总统职务。
蒋介石派了一个4人代表团到香港向李宗仁保证,如果他回来了,他在“国民政府”的权威一点不受影响,并建议他带回一名医生及必需的医疗设施。
这4位代表一无所获地回来了,根本没有李宗仁的影子。
于是,蒋介石周围的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一方是以陈立夫为代表,坚持要求蒋介石复职,另一方是以蒋经国为代表,坚决不让蒋介石复职。
蒋介石听从了儿子的劝说,事实上或许他已下定了决心。
蒋经国说,复职就是为李宗仁提供方便。李宗仁在美国谋求资金和支持这一事上的任何失败,都将会归责于蒋介石所扮演的这个角色。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会不顾蒋介石父子的想法,又把代表团派往香港,坚决要求李宗仁马上返回,即使有病也不得停留,“如果李宗仁病得厉害,回不来,那就得考虑蒋介石复职之事了。”
李宗仁踌躇不决,后来他说要以“代总统”的身份去华盛顿寻求美国的经济援助。无论他能否得到,一个月之内他就返回中国,李宗仁于1949年12月5日离开香港,但却再也没有回来。
将介石冒着危险,从重庆飞到成都,而此时共产党的3万军队已进入了成都。他还能往哪里去呢?昆明可能差不多,但是蒋介石不信任云南省主席卢汉。
12月7日,他派了他信任的朋友张群去昆明,询问卢汉云南行署是否能搬到他的省会。卢汉没有进行合作,但却说委员长应该来看看他。
蒋介石意识到这是个陷井,又派张群去昆明商谈具体事宜。但是,共产党先到了一步,蒋介石的密使一到就被捕了。
蒋介石还不知道,两个四川军首领都是民主同盟的领导,他们已转向了共产党那边,其中包括张澜。他们把共产党的密使和西南其他军事首领联系起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云南的卢汉和西康的刘文辉。共产党已向他们解释清楚,允许他们拥有自己的地盘,他们的军队也可得到完整的保留。
后来,卢汉被任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委副主任,刘文辉则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任职。
这么多将领倒戈,蒋介石试图把四川、西康、云南、贵州等西南各省搞成最后据点的计划成了泡影、张群在昆明被捕3天后,国民党窃听到一封电报,说卢汉想投靠毛泽东,计划逮捕蒋介石。
但是,他们得到这个情报时,蒋介石已乘飞机飞往台北了。
在重庆国民党“行政院”召开紧急会议,由阎锡山主持,决定把“首都”迁往台北。
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彻底结束。
蒋介石传……第廿二章 避难之地
第廿二章 避难之地
在日月潭他漫不经心地撒下渔网,结果捕捉了一条长达五英尺的大鱼。老渔夫见状便说他已经20年没见过这样大的鱼了。蒋介石心想,这是一个好兆头。
蒋介石被彻底打败后,决定停下来反思一下。
于是他在位于台湾中部山区的日月潭找了一个安静的隐居之地。由于日月潭是人工所造,所以风景十分秀丽。与他同去的还有儿子蒋经国。刚到此地,蒋便接到一封电报,得知了国民党在大陆彻底灭亡的消息。
他沉默良久,然后对儿子说:“我们到山里走一走吧。”好长一段时间两人都默不作声,最后蒋介石建议到湖边去捕鱼。
于是,蒋经国从一位渔夫那里雇来一条船,蒋介石便一人出去了。他漫不经心地撤下渔网,结果捕捉了一条长达五英尺的大鱼。老渔夫见状便说他已经20年没见过这样大的鱼了。蒋介石心想,这是一个好兆头。
很显然,蒋介石在等待时来运转,他需要好征兆。事实上也是如此,在他们老家浙江、安徽北部、四川、广西、云南、陕西南部和西藏边疆等地还有零星的残余部队在抵抗。
另外,在台湾、“反攻大陆”的“基地”——海南岛、长江口的舟山群岛、厦门对面的金门岛、东山岛以及台湾西部的澎湖列岛等都有“自由中国”的存在。当时,蒋介石还有各种部队约80万人,750辆至1000辆坦克装甲车,还有一支拥有300至600架飞机的空军力量。如果只算第一线的飞机,只有300架,如果加上所有的飞机则为600架,另外,还有70艘军舰。
蒋介石认为所有这一切还不足以“反攻大陆”,但是,如果幸运的话,则足以与共军对抗,并通过空袭和经济封锁来摧毁共产党的统治。
在蒋得意忘形、充满无限自信的日子里,他拒绝了暂时放弃东北,集中力量保住关内的建议。结果他不但失去了东北,而且也加速了他失去大陆的步伐。他把战线拉得很长,兵力分散,企图保住一切。可他不明白对于一个长期的军事反攻来说,有时候战略退却也是必要的。在国民党仍控制着的岛屿中,只有台湾才是一个死里逃生的地方。广东近海的海南岛是他舍不得放弃的一块肥肉。他可以利用那里的铁矿、富有潜力的海军设施以及靠近大陆的地理位置上的优势,那将是一个反攻大陆的理想基地(如果他们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的活,事情可能是这样,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
警备司令薛岳将军(外号“小老虎”)拥有一支4万人的训练有素的常规部队,但是,他们在内线常常遭到与国民党警备军数量相当的共产党军队的狙击,在1950年2月和4月之间,大陆共军曾十次进攻海南岛,但均未成功。4月16日共军集中兵力占领了海南岛,国民党军队很快撤退到南部海岸。于是,蒋介石命令薛岳将军将其部队撤退到台湾。
在随后的一个月里,一支更大规模的拥有15万人的军队,乘坐16艘自由号轮船和一些小船也从长江的舟山群岛撤离了。
另外还放弃了通往广州的万山岛和福建海岸的东山岛。国民党的撤军结束了蒋对上海和广州的封锁。
从此以后,蒋介石便完全失去了反攻大陆的基地。除了福建海岸的金门岛和马祖岛以及澎湖列岛以外,“自由中国”逐渐地退缩到台湾岛上,台湾岛面积不足苏格兰的一半,耕地面积下列三分之一,当时的人口为1000万或1100万,其中包括100至200万来自大陆的难民。
在这种前途渺茫的形势下,蒋介石有两个最基本的目标,即保持政治地位和维护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
然而,从蒋来台湾的那一天起直到他去世,他的众所周知的目标是“反攻大陆”。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这一目标在常常听说它的人们心中渐渐地失去了信任。这个目标开始时是勃勃的野心,后来变成了渺茫的希望,以后又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神话,最后则变成了一种纯粹的信仰。
尽管如此,它在维护国民党对在台中国人的统治中起了重大作用。1949年底蒋介石逃到台湾后,他为自己确立了两个主要任务,即保卫家园,让外国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是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这里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即台湾无权控制毛泽东政府统治下的千百万人的生活和命运。
通过残酷的安全措施和锐意改革,蒋实现了他的第一个目标,通过一系列不大可能的事实,他使美国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否认共产党政府,从而实现了他的第二个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事实是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
蒋介石在台湾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局势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推行土地改革计划。
陈诚一上任,蒋就指导他进行这场改革。事实上,早在1949年2月4日陈诚就任省主席后一个月,他就开始实行“减少地租”的制度。这是非常必要的。按传统的做法,佃农要把所产粮食的50%作为租金交给地主。在有些地方,地租甚至高达70%,况且不管天气和收成好坏,地租要照交不误,在实行土地改革制度期间,国民党政府得到了中美农村建设联合委员会的技术资助。
1951年5月25日,立法院把地租的最高限度规定为37。5%。
其目的是为了响应孙中山的“土地归人民所有”的号召。
5月30日,行政院颁布了《公用土地出卖条例》,迫使地主将其土地卖给国家,然后国家再把土地卖给佃农,十年内分期付款,佃农可以将每年粮食总收入的25%交给国家作为抵押。
条例准许地主拥有不超过两公顷的水浇地或四公顷的旱地。补偿可用现金,也可用土地债券或公有企业的股票形式来结算。
因此、许多地主都变成了工业资本家,到1953年为止,土地改革计划已经执行完毕,将近80%的耕地都归其耕种者所有。
毫无疑问,陈诚的土地改革计划是一个主要的稳定因素,它给台湾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繁荣。
然而,迫在眉睫的安全问题只好通过严厉的管理措施加以处理。在蒋介石逃往台湾期间,中共已在国民党人员内部扶植了许多代理人,有些还是高级官员,例如,参谋部副部长WU吴新(音译)shin将军和他的妻子。国民党仅在1950年的头6个月里,就处理了300多起间谍案。其中包括一个拥有1000多人的地下组织。同年5月,蒋介石答应赦免所有背叛共产党跑到台湾的人。其中有400多人获得赦免。但是,那些被捕的并且没有条件获得赦免的共产党人通常都被处决了。
此外,蒋介石还改组了国民党。
在1950年7月22日召开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蒋介石宣称:
我们必须把台湾作为我们反攻大陆的基地,作为亚洲自由民族斗争的先锋队,以友为世界和平而战的英勇斗士。为实现此目的,我们要彻底改组我们的党,以便重新组织我们的革命机器和重新振奋我们的革命精神。从消极的方面讲,我们要坚持消除宗派之问以及党内的个人之间的冲突。我们再也不能容忍那些导致我们大陆灭亡的个人主义行为和思想的存在,如果不坚决制止,那也将导致我们在台湾的灭亡。
蒋介石说:我们要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理整顿党的组织和机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检查委员会被取消了,在此基础上蒋又成立了两个小型机构:执行行政权力的中央改革委员会和一个由党的元老组成的顾问委员会。
那些投奔共产党的国民党知名人士,如傅作义和宋庆龄等已被除名,许多没有投奔毛泽东但又拒绝来台湾的中间派也被国民党除名。
军队也进行了清理。陈诚遵照蒋介石的指示解雇了上万名军事官员,181个军、师和更小的军事单位被解散了,事实上这些单位都是徒有虚名的,它们不过是充实军官钱袋的花名册而已。
下一步是货币改革。上海陷落以后,蒋介石政府就推行了新的台币制度,以黄金和外汇为值牌,台市与美元的比值为5:
1。
' 。。'
没过多久,蒋介石便再次宣称他对所管辖的领土和人民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因为这时他不仅是国民党的总司令和总裁,而且重新当上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
1950年2月21日,蒋召开紧急会议,向还在美国的李宗仁发出了最后通碟,要他在三天内到台北,或辞去代总统的职务,李的答复是含糊其辞的。立法院于24日请求蒋恢复总统职位。他没有拒绝。于是,3月1日蒋又当上了大总统。当上大总统后他办的第一件事是接受阎锡山的辞职。阎本人觉得自己年老体衰,无力继续担任行政院院长。3月8日,蒋介石推举陈诚将军为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
在蒋介石就任大总统的当天,毛泽东的总司令朱德在北京接见了台湾解放同盟会的成员。
朱德告诉他们:“废除蒋介石在台湾的统治已成为全国的当务之急。”他补充道,他们正集结重兵以对台湾发动进攻。在那个你死我活的时刻,共产党似乎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对台湾发动进攻。然而,蒋介石及其政权却因朝鲜战争而得救。
蒋介石得以生存的关键因素是美国的态度。
共产党在大陆的胜利使得美国人和美国政府对蒋介石及其政府极为失望。尽管毛泽东政府也犯了一些错误,美国人还是有意承认他的政府,就象1950年1月英国人所做的那样。然而,早在1949年7月1日毛泽东就在他的一次讲话中定下了基调。毛宣布,中国将站在苏联一边。后来,一些训练有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进入了美国大使雷顿·司徒雷登博士的官邸。当时他正有病在床。1950年1月13日,共产党军队又占领了美国驻北京的领事馆。他们逮捕了美国驻沈阳的总领事安古斯·瓦尔德,并以间谍罪将其监禁四周。1月14日美国国务院命令召回驻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和青岛的135名领事人员及其家属。
从政治上来讲,华盛顿这时不可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但是,美国后来并没有恢复对国民党统治的支持。
事实上,在1950年1月5日,杜鲁门总统就明确指出了他对中国的政策是“不干涉”政策。他宣称美国将不介入中国的内战,也不会向驻守在台湾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和顾问”。
受中国问题游说议员领导人之一威廉·F·诺兰德参议员的鼓励,并且鉴于中国大陆的情况,国务卿艾奇逊于1月24日宣布了一项向台湾提供经济援助的计划。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入侵南朝鲜的战争便成了这一计划的转折点。根据雅尔塔国际协议,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分为南北两个朝鲜,北朝鲜由苏联接管,南朝鲜由美国接管。美国对在南朝鲜训练一支强大的保安部队感到满意。苏联也有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令人望而生畏的北朝鲜部队,其中包括在东北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并的一些军队,他们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
美国对华政策的改变——正如蒋介石预料的那样——其结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
斯大林已命令北朝鲜军队突破三八线,他设想美国不会对此作出反应。
他的这一假设似乎有充分的理由,因为国务卿艾奇逊在1月份的一次讲话中,特别说明美国已将朝鲜排除在太平洋地区安全带之外了。美国远东陆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却认为,南朝鲜和台湾在太平洋安全体系中仍起着重要作用,北朝鲜的入侵使杜鲁门总统和国务卿艾奇逊从消极状态中猛醒过来。
苏联人的错误判断使杜鲁门在联合国组织内部得以采取行动。苏联代表团一直对联合国安理会进行联合抵制。如果苏联代表参加会议,他们就会否认一切关于武装干涉的决议。6月25日安理会举行会议,以9比0(苏联缺席,南斯拉夫弃权)通过了一项要求北朝鲜从南朝鲜撤军的决议。同时,安理会号召所有的联合国成员国:“对联合国执行该项决议随时给予帮助,并制止向北朝鲜政府提供援助”。
27日,杜鲁门总统宣布他已命令美国空军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