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人这才穿好夜行衣,用黑布把脸蒙上,只留下一双眼睛,很快结束停当,等到定更时,一溜黑影窜到城下,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其中一人掏出飞爪,用劲一甩,飞爪稳稳地抓在了城垛上,一点儿声息都没有。随后,那个矮小却异常精悍之人先抓住绳索,噌、噌、噌,三下就窜到了城垛口。这人先把脑袋慢慢向上伸,迅速地四下看了一下,城墙上的守卫情况,上面很静,看不到有人把守。 
  这人才迅速一跃,轻轻地上了城头。回头向下看了看,城下漆黑一片。他用手轻轻地摇了三下绳子。 
  很快,那三个人也上了城墙。矮个子把飞爪收起来,揣在怀里,然后,矮个子打量了一下城上,向同伙一挥手,先自飞快地向东沿着便道飞速冲下城头,没入黑夜里,其余人也丝毫不敢怠慢,紧紧跟了下去。 
  这一行四人飞快地在城中的大街小巷中穿行着,时而跃房窜脊,时而走街串巷,尽栋没有灯火的地方行走,有几次险些和巡逻的卫队撞在一起。但他们都巧妙地避开了。 
  约摸走了一个时辰,他们来到了宫墙下面。 
  他们转着城墙飞快地走着。 
  很快,绕到了东北角上。这边的宫墙较别处矮了不少。 
  矮子迅速一纵身跃上了宫墙,蹲在城墙上,随手从怀中掏出几颗石子,轻轻地投了下去,只听一声脆响,打在了石头上,此后再没什么声音。于是,他向墙外学了声猫叫。 
  下面三人听到猫叫声,也相继轻轻地跳上了围墙,接着都跃入院中。 
  原来,这地方是宫中杂役之人所住的地方,没有什么侍卫巡查,那矮个子曾进京几次,暗中潜入皇宫打探过的,无怪乎他们如此熟悉。 
  跳到地下后,他们向西疾走。从乐寿堂和养性殿之间穿过,绕过一道长廊,经玄穹宝殿、景阳宫、钟释宫而到了御花园中。 
  他们虽在黑暗中行走,却十分迅速,转弯抹角竟无丝毫迟疑,遇到侍卫和更夫巡查,便在屋角或树后躲一躲。 
  穿过御花园,一直往南,经过坤宁宫、承乾宫、交泰殿、乾清殿,来到了养心殿外,随后又绕到养心殿后面。 
  他们先后飞身跃上了宫墙,紧紧贴着屋顶的瓦爬了下来,一点动静都没有,加上天又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别说从远处,就是近在咫尺也很难发现。 
  这时天已过三更,正是人们熟睡的时候。整座殿黑乎乎的一片。同时,静得也很有点令人悚然。 
  那矮个儿在房顶上爬了一会儿,然后用脚勾住屋檐,来了个倒挂金钩,轻轻地把头贴近了窗户,然后把一个指头去嘴里伸了一下,轻轻地捅破了窗纸,睁眼靠近小孔儿往里看。 
  但里面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见。 
  就在这时,那矮个儿突然一惊,禁不住小声“啊”了一声,“扑嗵”一声重重掉在地上,他赶紧从地上一骨碌站了起来,用手往左肩上一摸,粘糊糊的。 
  他心知不好,却已晚了。 
  就见窗户猛地打开,一个人“突”地窜了出来,手中持着明晃晃的宝剑,照矮个儿就直刺过来。 
  就在这一刹那间,满院一片大亮,灯笼火把到处都是,墙上,房顶上,院子里,殿堂内,都是亮如白昼。 
  爬在房顶上的那三个人,一听到“扑嗵”的一声时,就情知不妙,欲待飞身跃下逃跑,也已来不及了。到处都是手持刀、枪、剑的御前护卫,紧紧地包围了他们。 
  他们四个人今晚要想活着出去,势比登天还难! 
  原来,自从吴三桂兵变一起,康熙就对整个京城加强了戒备,但由于前方战争维艰,大部军兵全都派往了前线,整个京城也不过几千人马。这些人马日夜不停地巡逻,保卫,难免有打盹儿的一刻,这伙刺客也就利用了这个难得的机缘才得以深入腹心。 
  其实,起决定作用的是,他们对宫廷的环境,房屋布置,以及皇帝的起居都相当了解。 
  就在他们一路顺风地直到养心殿外时,御前护卫都还没觉察到,这主要是因为这伙人机警过人,太熟悉地形的缘故。 
  当时,宫廷里的护卫,大部分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特别重要的宫中守卫,一个太皇太后的住所,一个是皇帝的寝宫——养心殿。其余地方的守卫就松得多了。 
  就说这养心殿吧。殿外看上去似乎毫无戒备,但围墙以内就非同寻常了。宫墙上全部是细线,这些细线的尽头都挂着小铃铛,一直延伸到侍卫的房中,以及殿内,一旦这细线受到轻微的震动,铃铛就会骤响起来,但室外的人却无从听见。 
  更为神奇的是,一旦这儿的铃铛响起,周围宫殿中的护卫也会知晓,并迅速从宫墙外把整座宫殿全部包围起来! 
  这么严密的警卫系统,再加上护卫中高手如云,不管刺客有天大的本事,要想活着逃出去,那真是难上加难! 
  今晚也是如此。 
  今晚守在康熙身边的侍卫是一品护卫魏东亭,此人武艺超群,在众护卫中是顶尖的高手。那四个飞跃上墙的一瞬,他就警觉了,凭着他超常的敏锐的感觉,对房顶上发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 
  就在他伺机冲出时,猛地感觉到窗户上有人,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快劲,冲着窗外就是一剑,然后破窗而出。 
  因为这警报系统是一体的,就在魏东亭这一刺一冲的眨眼间,整个宫中的侍卫就都做出了相应的反应。 
  大内高手迅速缩小包围圈,把他们四人紧紧围在核心。 
  魏东亭早已和那个矮个儿战在一起。二人都是闪、展、腾、挪,动作干净利索,其余三人眼看走不了,也和众侍卫拼杀在一起。 
  这四个刺客手段也真了不得。 
  以魏东亭为首的众侍卫一直把他们逼到院中,四面围定,悍斗在一起。 
  刺客虽悍勇无比,怎奈人少势孤,心理上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因为他们根本没料到局面会是这样。 
  时间一长,四个人就明显地显出了败迹,动作都相继慢了下来。 
  众护卫却越战越勇,尽管不时有人伤之,但围的人却是越聚越多。 
  四个人早已浑身是血,身上都是多处受伤,但他们仍不愿甘休。 
  这时,魏东亭看出了对方已难以支撑多久,于是,大喊一声: 
  “抓活的!” 
  这一喊,众侍卫的攻势就慢了下来,都怕失手伤了他们。 
  四个人趁这一间歇,互相对视了一下,随机探手入怀,掏了一件东西塞进了嘴里。然后挥剑拼命向外冲去。 
  但那是徒然! 
  几乎就在同时,四个人先后相继倒在地上,有的被砍下了一条胳膊,有的被劈了一条腿,有的胸脯中剑,有的被刺中了肩膀和屁股。 
  众侍卫迅速把他们捆绑了起来。 
  这时,康熙在众护卫的簇拥下,早站在了檐下,看到刺客被擒,禁不住微微一笑。 
  魏东亭令侍卫们把四人五花大绑地扔在了康熙面前的台阶。 
  康熙命令把他们脸上的黑布扯下来,魏东亭等高手看了半天却不认识。 
  就在这一瞬间,四个脸上忽然扭曲变形,难看得很,身上也一阵阵抽搐,很快,四人双眼一闭.脑袋一歪“扑嗵”、“扑嗵”一连四声,四人倒地不动了。 
  魏东亭上前一一看过,都已死了。 
  众人一看,也都傻眼了。 
  康熙也是一愣,随即一笑,道: 
  “看来,这四人来刺杀朕,是受什么人指使的。但他们提前已做好了要死的准备,这真是死无对证!妙!妙!妙!魏东亭,这事就到这儿吧,把他们找个地方埋了,另外,派人再好好搜查一下宫中,看是否还有别的刺客,你陪朕往太皇太后那儿看看”。 
  吴三桂的这次谋划,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失败了。 
  刺杀岳乐的那批人,结局也一样。 
  吴三桂听到两处失败的消息,顿感前途暗淡。 
  但他心里却仍存着侥幸。 
                  
衡山谶语
  衡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它因地势险要,地理位置优越,而成为历来的军事重镇。衡州位于广东、广西、贵州之间,是沟通三省的要道,是进入广东、广西、贵州的咽喉之地,同时,也成为扼守三省的天然屏障,是南下、北上的门户。 
  衡州城由于它的重要性,城墙经历代的加筑,修建是非常坚固,外套条石,内填青块和石灰,显得浑厚,凝重,宛如一名刀枪不入的铁将军。这座州城不但城墙高厚,而且依山而立,四面青山耸立,绿水环绕,景色忧美。城的前面,是四通八达的官道。衡州城周围美丽的风光,自然美景,吸引了大批的文人墨客,游人行道;同时它的关隘地位,使之附近又驻扎很多军队。通向四方的道路又为商贾提供了经商的机会。所以,衡州城商人云集,店铺林立,一片繁华景像。 
  然而,自从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开始,吴三桂大军进击湖南以来,衡州的局面就此衰落、凋敝了下来。 
  首先是来这里游览观光的人大大减少了。紧接着南来北往的商贩也都因少主顾而迁移他方。同时,弥漫的血腥气息和烽火硝烟,使得北方的商人骑队、驮队不敢涉足此地。只剩下附近的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四省的零星商贩们胆战心惊地留下来,做点用以维持生计的小生意,开个小茶馆,抑或开个小饭店,以供北往南去的人们打打尖,喝点水,在这休息片刻。 
  吴三桂为了多敛聚些财物,屡次下令在衡州所属的府、行恢复通商往来。无商不富,不富就没有钱,没有钱也就没充军的粮饷。吴三桂看着这种景像,心痛又着急。吴三桂的着急、命令都没有用,这里依然是不住地衰败下去,到了凋零之至的地步。时而来到这里的为数很少的几个人,大都怀着凭吊的心理,来观赏一下衡州古城的衰败,寻找那种“彼黍离离,行路糜糜”的感觉和心情。 
  没有了人,没有了商业,必然会给这座城市带来沉默和萧条的结果。没有了人口的流动,商业的催发,这座城市也就没有了生气。 
  衡州最好不过的一点是:没有打过攻防战!没有像萍乡、醴陵那样被血和火洗劫,一切都被摧毁。萧条虽然是很萧条,但旧日的面貌还依然存在着。衡州依旧矗立在那里,尽管是有些无精打采。 
  现在,衡州又喧闹起来。 
  但是,不是行人和商贾,他们全是兵。 
  吴三桂从长沙,从岳麓山退守到了这里。吴三桂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 
  大周王吴三桂的王宫就设在衡州知府官城和衙门里。只不过经过了一番的改造和修整。这里算得上是衡州最好的建筑了,但是依然很窄小,窄小得令人气闷。 
  虽说以前衡州多大商贾,但是他们只是把这里作为敛财聚宝的地方。在这里捞取大笔大笔的财富,可是他们没一个把这个地方当作老死之地。他们的头脑都很清醒,这样的地方,不适合永久的住下去。因此,他们都把家,把富丽堂皇的庄园安放在一处比较稳妥的地方,安放在一个既可以退,又可以进,适合保存生命和财宝的地方。这里是工场、作坊和店铺,不是家! 
  因此,朝廷的衙门和知府的官邸成为衡州最好的建筑物,“气气派派”地挺立在那里。如今的吴三桂也顾不得那许多,反正是临时的,于是便将就地住下了。 
  吴三桂由岳麓山退守到衡山,不仅是要在此指挥打仗,控制湖南的战局;同时,他也要完成心中的一个秘密。 
  湖南战场的失利,是吴三桂戎马生涯之中的第一次失败,而且是几十年来败得最为惨痛的一次。吴三桂的军事洞察能力极强,对战场上的诸如毛发般微小的变化都有极其敏感的直觉,当其他将领还没有能够看出来的时候,吴三桂却是已经了然于心了。这是他几十年的战斗生活的磨砺所赐予他的最大,也是最好的东西。吴三桂完全可以凭借着它步步荣升,官运亨通,它在分秒必争,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的狭小空间给了吴三桂一个能够游刃有余,能够充分想像的余地,吴三桂拥有了它。 
  现在,它又在暗示吴三桂。 
  在衡山军帐中的吴三桂已经看到了,感到了它的存在,而且是那样明显。吴三桂看到了清朝军兵那铺天盖地而来的逼人气势,蒙古的良马和骁勇善战的骑兵源源开到了湖南,各地的绿营旗兵源源开到了湖南,反王反将已经扫平之地的军马也源源开到湖南,甚至于留守盛京的一万精兵也全数开来……粮食,辎重,红衣大炮,旗甲衣物,也都纷纷运来,康熙是绝不会让吴三桂松一口气了。岳乐也绝不会让他吴三桂松一口气了。 
  难道我吴三桂就这样完了? 
  不,他不相信,在以前,假如面对这样的趋势或许吴三桂还有可能可以和康熙,和岳乐一搏,这时候,吴三桂作出了完全不同以前的判断。 
  因为,吴三桂太相信那个隐藏在心底的力量了。这个力量是在吴三桂的心底从来没有和人说起过的大梦,“大梦”,使他认为自己不会就此而终,这个梦,就是少年时代那位著名的阴阳家看了他的相貌,测了他家的祖坟以后的“贵不可言”的神秘惊叹了! 
  “贵不可言”是中国古代占卜,阴阳,测字,拆字,星相大师们的特殊的专用语言,贵不可言对某人来说,就意味着他的人生历程之中有极大的富贵,大得以致无法说出。同时,贵不可言还包含着不能说的富贵。什么富贵大得说不出来或者不能直接说呢?在那时就是天子之贵,帝王之贵!在封建帝王专制的社会,谁敢说:“你有天子之贵,帝王之相?那可是会招来杀身之祸或者灭门之灾的! 
  “贵不可言”——听了让人心跳! 
  对吴三桂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功业在战争之中一天比一天宏伟,他曾是三大藩王之首,成为手遮半天、雄霸一方的平西王爷,成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这样的荣耀是无人可比的,也能说是“贵不可言”了。但是吴三桂知道,那绝不是“贵不可言”的全部涵意,即使是包括了他的建国称王,做了大周王,也不是“贵不可言”的全部的真正涵意。称王只能是偏居一方,而不可能有正宗的祖宗牌位。 
  吴三桂阅读了很多书籍,他研究了古往今来的战争。战场上杀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是为的什么?还不是为了争皇帝这个位置?就是康熙和我吴三桂拼死拼活,所为何来?不还是为了当皇帝?凭什么皇帝偏你做得,我就做不得? 
  吴三桂越想越气,越想越明白。自从秦始皇立下了皇帝的名号,这个宝座与它所凝聚的包罗天地人间万像的权力荣誉财富奢侈,便成为一个炫目的光环,谁都想得到它!为了得到它而不惜欺世盗名,不惜巨额资财,不惜倾国倾城的女人,老百姓。 
  然而,正是因为皇帝天子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所以有很多 
  很多人想得到这个称号,这个地位。但是,掌天下的皇帝的位置只有一个,能够得到它的人毕竟是茫茫苍苍,生寰人海中的一个人,而这个人必须有上天的冥冥指导,通过某种或战或承袭的方式磨砺其心志后被派到皇帝的位子上。皇帝是冥冥不可知的造物主派下来的,是由造物主一手策划的,所以上天给了他机会,给了他登上那个宝座的命运,让他承担统治四海的重任,让他享受五湖的贡奉! 
  吴三桂来到衡州,并把军营大帐设在衡山之上,就是为了便利能和上天对几句话,就是为了向上天祈求那个神秘的征兆,以完成自己心中深藏了几十年而依然蓬勃兴旺,生机长存的梦。 
  衡山是座神秘的山,它幽谷渺渺,叠障翠峦,白云飘飘。 
  衡山是一座神秘的山,更因其中隐居着神秘的人物,他们今这座山充满了神奇,充满了仙境般不可理喻的神秘生气。衡山是三山五岳之一,无论从其哪一方面来说,它都不能占据优势,而这种深含不外显的神秘色彩却是其他名山所无法企及的。正是如此,衡山才兴盛起来,在弯弯蜒蜒,曲折向上的山路上,走着来自大江南北,各州各县的怀着极大虔城的信男信女,他们将用自己的香火,点燃自己的希望,他们将用自己的血汗熔铸来世的金身。 
  冉冉的香火,把衡山烧得越来越神秘。 
  吴三桂知道,这座神秘的衡山中正隐僻着一位世外高人——一位神秘的道士。关于这个道士的传说和衡山的传说一样的神秘。据说他是刘伯温的后代,有通天测地之能,有不食人间烟火之性,来无影去无踪,因此绝少有人能看到他。道士身无定所,飘乎于天上,人间,他把自己的身躯溶入了天地、江湖、林峰,因此就绝无人知晓道士的居住之地。 
  吴三桂熟悉刘伯温,也熟悉刘伯温的各种奇妙的传说。对此,吴三桂深信不疑。由此,他又推演出刘伯温的后裔肯定也是一位高人,和他的先祖一样! 
  令人惊讶的是,像这位道士这样的人物,吴三桂居然让他的手下找到了他的踪迹。当吴三桂的这帮精明的神探们向他报告时,吴三桂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吴三桂做梦也没有想到当初让手下探寻的高人,居然是刘伯温这位他最崇拜的人的后代,而且这个后代的传说,并不亚于他的祖先刘伯温!吴三桂兴高采烈地重赏了自己的手下。他心中慨叹道:“我吴三桂还是有命啊!” 
  吴三桂当即决定,今夜就前去拜访,请求他给自己指点迷津。他不能错过眼前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月已经升起来了,大如金色圆盘挂在树梢上。月清风高,在通向深深山坳的羊肠小路上,走着一个人,人影被月光长长的投射到地上,投射在蔓长的杂草上,秃秃兀兀的,山风吹起他的衣袂,迎着风摇摆。 
  他就是夜访高人的吴三桂。 
  吴三桂坚决地辞退了好意相随的亲信护卫,身穿便服,一人来访。天机是不可泄露的,多一人就多了一份干扰! 
  吴三桂来到祝融峰的一块平台山地。这就是他此行目的地。他举目观望,一座似庙非庙,似观非观,似祠堂又像瓦屋的房子座落在上面。从窗户口映出的灯光在山中显得分外明亮。 
  高人住得算不得偏僻,而问题是没有人知道他的底细。这是隐居的真意所在,隐居不在于地域的偏僻,而在于人不知其为何人。 
  吴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