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晋枭雄:阎锡山传-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血腥的镇压吓倒。共产党高举革命旗帜,先后组织“八一”南昌起义,9月9日秋收起义,10月11日广州起义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队伍作为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加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拼搏之中,与蒋介石反动势力展开了殊死战斗。

10月1日,阎锡山正式誓师讨奉,派出四路大军:右路军攻取石家庄,而后沿京汉路两侧进击,左路军沿京绥路两侧进击,还有一路则向北京的南北两侧展开袭击,前敌警卫团则由五台县进入河北,袭击奉军侧翼,与正面部队相策应。这是山西军队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部署,阎锡山亲临石家庄前线督战。

初期,进展迅速,捷报频传。左右路军都攻城掠地,大跨步推进,傅作义部于10月13日占领了重镇涿州。

这时,奉军组织了强硬的反攻。左路军遭遇两面夹攻,全线动摇,被迫向娘子关撤退;右路军遭到重创,损失惨重,退至大同,又退守雁门关。左、右两路形势逆转,大部队后撤,傅作义部进占的涿州便成为一座四面被围的孤城。奉军得势之后,调集号称30万大军,由张学良等统率,分两路向娘子关、雁门关发起猛烈进攻。晋军凭借易守难攻的地势,利用山西兵工厂制造的爆炸威力强大的短火器,顶住了奉军的一轮又一轮攻击,使奉军的猛攻无法奏效。奉军在山西境内无法取胜,便在河北全力攻击被围的涿州城。奉军一开始看不起防守涿州的傅作义,然而一再增兵,轮番攻击,却总是拿不下来。此事让张作霖甚为恼怒,令张学良亲自指挥,集中精锐兵力攻城。奉军炮弹倾泻如雨,涿州城墙倒塌,四面被撕开了口子,但麻袋堆积而成的新防线立即挡在了奉军面前,奉军始终无法突破晋军的防线。奉军改用挖地道的方法,企图从地下炸毁晋军的防守工事,傅作义识破了他们的计谋,便用在内侧挖坑埋瓮的方法,察听出挖地道的方位,针锋相对予以破坏。晋军在涿州城内挖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壕,处处是掩体,步步有防守,建起了强大有效的防御工事,使奉军徒唤奈何。晋军在涿州城内防守了三个月之久,弹尽粮绝,士兵以老鼠、麻雀为食,身体浮肿,极为惨痛。傅作义电请阎锡山派兵支援,阎锡山复电说:“尽军人最后之天职。”不肯派兵前往。傅作义无法,只好与奉军作了有条件的妥协,结束了涿州攻防战,部队被奉军改编,自己被张学良软禁在保定。但这一战却打出了晋绥军的威名,使傅作义成为人们赞誉和崇敬的守城名将。

正当阎锡山誓师讨奉的时候,蒋介石和汪精卫闹了一场“分流”又“合流”的勾心斗角把戏。蒋介石于1927年8月假意下野,跑到日本躲了些日子,于1927年11月10日从日本回到上海。原来不少国民党人看到蒋介石走后无人能够解决国民党内部的分裂混乱局面,纷纷电请蒋介石回国复职,出面收拾混乱的残局。蒋介石在这次访问日本时办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征得宋太夫人同意他与宋美龄的婚事,二是得到了日本方面对北伐的理解和支持。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争取英美日各国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当时在中国如果没有外国政治和经济的援助,是不可能掌握政权的。蒋介石一旦离开苏联的援助,就必须寻找新的援助国,蒋介石把眼光转向英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孙中山先生力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政策,国民党和苏联的关系太深,而且没有苏联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也不可能进行。有资料显示,苏联对国民党政府提供了高达数百万美元(当时价格)的军事援助。当时的中国极其贫穷,各个军阀并没有多少钱购买军火,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军火商,决不会象苏联那样提供无偿的军事装备,所以苏联的援助使北伐军的装备大大高于各个军阀的部队。比如大军阀之一张宗昌的部队,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枪,连军服也长年不更新,士兵们一个个蓬头垢面,还有很多人连鞋都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只是平和地表示与共产党分手,未必能消除英美日等国对国民党反共之诚意的疑虑。所以蒋介石一不作二不休,用共产党人的鲜血来换取西方列强的信任。果然西方各国对蒋介石的坚决反共大加赞赏,开始在政治上支持蒋介石,这也是蒋介石后来能够在国民党的多次内斗中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蒋介石离去的这一段时间,北伐军迟迟不进,使阎锡山和冯玉祥部都在奉军的攻击面前感到吃力,阎、冯二人都期望蒋介石能尽快复职,便联名请蒋介石回国,主持“北伐”战事。阎还另给蒋致电,表示“公留党在,公去党危,个人之去留事小,党国之存亡事大”,拥戴之情,跃然于纸。蒋介石利用这个机会,从日本回到上海,并派人到山西与阎锡山联络,直言不讳地告诉阎:北伐军之所以前进缓慢,让奉军得以逞强,主要原因是军令不一。应该建议政府委派一人负北伐的军事总责,才能统筹兼顾,行动迅速。阎锡山心领神会,于是在12月11日,与冯玉祥联名致电南京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愿意拥戴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统帅,愿意接受统帅的指挥。同时,又联名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表示“所望我兄东山再起,主持军政”,“弟等当负弩前驱,愿听指挥”。 有了这一番铺垫,蒋介石理直气壮地返回南京,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打出“继续北伐”的旗帜。不过此时的北伐,已经与原来的北伐有了天地之差。“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原来支持各路军阀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都转而支持蒋介石。蒋以北伐之名,主持改编军队,成立了四个集团军:第一集团军由蒋兼任总司令;第二集团军由冯玉祥任总司令;第三集团军由阎锡山任总司令;第四集团军由李宗仁任总司令。1928年3月,各集团军出兵讨奉。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沿京绥线及京汉线以西地区前进,直攻京、津。

有了各路大军的相互配合,晋绥军北上、东进都很顺利。一路上攻下石家庄、保定、张家口等重镇,形成左、右两路对北京夹攻之势。奉系军阀原本就是日本人一手扶植起来的,随着其势力的不断扩大,与日本势力在东北的扩张发生尖锐的矛盾。加上英美势力向东北的渗透,奉日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张作霖没有满足日本修建铁路和自由出借东北土地等要求,反而引进英美资金,修建铁路和港口,这就引起日本的极大不满。在各路大军围攻下,张作霖见大势已去,于6月4日乘火车返回东北时,被日本人埋设的炸药炸死在皇姑屯。奉军失去统帅,陷入自身难顾的混乱状态,京、津已经失去了防守。6月8日,阎锡山的队伍顺利开进北京。阎锡山占据北京的行动,先前已经得到了蒋介石的默许和支持。蒋当时认为阎锡山没有“倒戈”的劣迹,把京、津交给他比较放心。因此,蒋亲自出马,先是在河南与冯玉祥会晤商量,又到河北石家庄与阎锡山见面。此时,冯玉祥的部队已经有九个集团军之多,仅嫡系就有40万,在为蒋介石打天下的“北伐”中出力甚大。因为自己在西北一隅,没有个出海口,购买军火极为不便,因此,早有染指天津的打算。蒋介石采取“以阎制冯”的策略,使他很不满意。碍于正在进行的讨奉大局,他只好忍气吞声表示同意。冯与蒋的矛盾在这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阎锡山进占北京的同时,就派亲信南桂馨偷偷跑到天津,与日本驻天津的军队秘密勾结,取得了日本人的支持;又通过与当时驻扎在天津附近的直鲁军张宗昌部谈判,给了张宗昌不少好处,也取得了张的同意。于是,6月12日,在日军的支持下,晋绥军又顺利接收了天津。蒋介石到达北京后,决定将北京改为北平,委任阎锡山兼任平津卫戍总司令。

这次用兵,取得如此重大的成果,阎锡山真是十分高兴。联合讨奉,他成为最大的赢家。晋、绥、冀、察四省和平、津地区,都成了他的天下。由山西一省,到晋、绥两省,如今再到四省二市,尤其是占据北平,在政治上更有着重要意义。阎的势力急剧膨胀,野心也随之膨胀起来。

联冯反蒋 入主“四九”小朝廷

根据这一“三段论”民主化设想,蒋介石在统一中国后,于1928年6月15日代表国民政府宣布“军政阶段”正式结束,10月3日发表了进入“训政阶段”的宣言,宣布组建一个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组成的国民政府,这就是孙中山设想的“五权分立”政治体系。开始由“军政”时代进入了“训政”时代。但这个统一,是十分不稳定的统一,虚假的统一。国民政府实际上只控制了几个省。冯玉祥称雄于北方,是有名的西北王,控制了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以及宁夏等省。阎锡山则从山西省的大本营中向河北、察哈尔、绥远等省发号施令,在南方,李宗仁控制着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中国实际上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在北洋军阀被打垮之后进入了新一轮诸侯割据。只不过是旧军阀被新军阀取代而已。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所谓“北伐成功”,是在各路军阀的帮助下,让阎锡山的势力得以扩大。阎锡山是北伐成功的最大受益者。

中国又进入一轮新的分合之争的漩涡。共同的攻击目标消亡之后,曾暂时联合的各派力量又各自打起了小九九。

蒋介石谋算着要扩充以自己为首的“中央”的实力,削弱各地方派的实力,就假借祭奠孙中山总理亡灵的名义,把各路实力派头目请到北京,讨论所谓“善后事宜”。接着,又邀请各集团军总司令到南京开编遣筹备会议和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蒋介石的目标是要“削藩”,因而引起各实力派头目的激烈反对。在此关头,阎锡山心里清楚,他预计到蒋、冯、李之间在政治削藩和军队编遣问题上注定会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就以“父病侍疾”为由,没到南京参加会议。部下以为这么重要的会议不去出席,是否会吃亏?阎胸有成竹地说:“到南京开会,若顺着冯、李,必取怨于蒋;若顺着蒋,又必取怨于冯、李。让他们闹吧,等双方都需要咱时,再去。”自己躲在北京和五台冷眼旁观,只派了一名亲信到南京探听风向。由于阎的缺席,军事编遣会议不得不延期举行。

到了1928年双十节,蒋介石又生出了新的点子,给各地方实力派首领加官进爵,想趁机把他们调离自己的领地,而后再实行裁兵。于是,任命冯玉祥为军政部长,阎锡山为内政部长,李宗仁为军事参议院院长。同时规定,在中央政府任职之后,应当长期住在南京。

对这种调虎离山的计谋,阎锡山一笑置之。他当即保荐自己的亲信部下赵戴文担任内务部次长,代行部长职权并长驻南京。

蒋介石决定在南京召开军事编遣会议,各集团军首领参加。上次会议,阎锡山躲避未出席;中央任职,他也巧妙地避开。很明显,他既不想让蒋介石束缚手脚,又不想与蒋介石发生正面冲突,而乐于观望冯、李等人与蒋争执,坐收渔人之利。但这次编遣会事关手中军权的去留,山西军队的命运,他不能不去南京出席。如何去,很是动了一番脑筋。坐火车从山西到南京,中间要经过其他集团军的防守区域,他认为很不安全。于是选了一条从天津乘船绕道上海,再往南京的路线。从天津出发时,包了一艘载重二千吨的新华轮。而这艘船返回上海时,意外触礁沉没。因此,十分谨慎小心的阎锡山在从南京返回天津时,曾为如何上路而大伤脑筋。最后想了个办法,是同时包用两艘船,一艘自乘,一艘随行,万一发生事故,可以马上救援。

军队编遣,涉及到各地方势力的生存,矛盾尖锐,冲突激烈自是必然。蒋介石为避免各家都把矛头对准自己,采取了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挑拨离间,“以派制派”的策略。他先是让冯玉祥提出一个方案,冯的方案使一、二集团军明显比三、四集团军占上风,提出后立即遭到激烈反对。蒋又派何应钦拉拢阎锡山,授意由阎出面提出“在四个集团军之外,另加一个中央区”的方案。阎锡山的这个方案,既照顾了蒋介石的“中央”的利益,又使四个集团军形式上比较平衡,经过长时间的争吵之后,多数人倾向于阎锡山的方案。开会期间,蒋介石多次请阎锡山吃饭,而且常常是俩人密谈,话语间透露出对冯玉祥的不满来,善观风头的阎锡山自然心知肚明。他对蒋介石毕恭毕敬,表现得异常恭顺和小心。

会议决定成立全国编遣委员会,并制定了《国军编遣委员会进行程序大纲》,规定全国军队一切权力收归中央,各集团军无权自行调动和任免军官。这样一来,各地方实力派军权丧失,完全成为一个空架子。于是,各派首领如梦初醒,哪还有心思争吵下去,转而相互勾结起来,共同抵制编遣会议。见各地方实力派团结一致,蒋介石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同意暂不编遣,恼悻悻地宣布休会。

编遣会议激化了各派势力与蒋的“中央”势力的矛盾,成为引起新的一场军阀混战的导火索。同时,也使蒋介石看清了软的一手不能解决问题,下决心武力统一。由于在编遣会上,李宗仁反对最为激烈,言辞尖锐,直指蒋介石,蒋便首先将矛头指向相对弱势且内部不团结、不统一的桂系,以桂系随意免去湖南省主席之职为借口,集中兵力,进行讨伐。

1929年2月,蒋桂战争首先爆发。

桂系在发动反蒋前夕,曾分别派出代表到山西和河南,约阎、冯共同起事。冯玉祥对蒋介石早有一肚子不满,爽快答应一定出兵。阎锡山则采用老办法,哼哈应付,准备见机行事。战事一起,阎锡山盘算桂系胜利无望,便立即通电表示拥蒋。冯玉祥见状,也只得按兵不动。桂系孤军迎战,内部倒戈事件频发,外部又没有呼应配合,在蒋系的强大攻势面前迅速崩溃,到6月,几乎就全军覆没,李宗仁等首领人物都逃亡在外,蒋桂战争以桂系彻底失败告终。

对桂系战争的胜利,大大坚定了蒋介石采取强力消灭异己,解决地方实力派的信心,把下一个打击目标对准了冯玉祥。蒋介石先是散布冯勾结苏俄的许多谣言,于1929年5月7日,发出讨冯总动员令,声称“欲消弥内乱,非铲除军阀不可,欲铲除军阀,非根本扑灭封建地盘思想不可”,并用重金收买了冯的两位心腹大将。5月22、23日,韩复榘和石友三先后迅速通电脱离冯玉祥,拥戴蒋介石。战事未开而后院起火,冯玉祥受到沉重打击,一时无法举措。阎锡山从太原给冯玉祥发了封电报,劝冯出洋避避风头,同时表示自己愿意陪同出国。冯玉祥接到这个电报,见阎锡山在此困难关头肯于拉一把,因而对阎锡山颇为感激,随即于5月27日发表下野通电。他声称放弃军权,愿意出国考察,使蒋介石失去了对西北军使用武力的借口。

冯玉祥曾经与阎锡山联络过,请他起兵共同倒蒋。阎也十分清楚地看出,随着权势的增长,蒋介石决不会容忍地方实力派的存在,倒蒋同样是他的希望。但阎比其他人更有城府的地方,就在于他不轻易言战,不仓皇表态,而且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也更善于韬光养晦。从南京参加编遣会回到山西后,他立即将第三集团军司令部的牌子更换成“第三集团军结束办事处”,自己离开军队,回到五台河边村“闲居”。以这样的行动,向蒋介石表示:我阎锡山拥护中央,听候编遣,没有二心。以此换取蒋的好感,避免成为攻击目标。他一面应付编遣,一面与其他地方势力联络周旋,更重要的,他利用这个宝贵的时机,再次大力进行扩军。将晋绥军的步兵由原来的8个军扩充到10个,另外编成4个保安纵队,骑兵和炮兵也大大加强,使兵力增加到了20万人。

阎锡山在大力扩军,不断增强自己实力的同时,也不断地分析着形势,寻找自己可以利用的机会。他明白,面对蒋介石对冯玉祥步步紧逼的算计,如果一直沉默着“中立”下去,冯玉祥被灭,自己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成为蒋介石可轻易解决的下一个目标。支持冯玉祥出国,是一注不露声色的巧妙筹码。在冯玉祥那里,会感到是与他站在一起,是对他的支持;在蒋介石那里,会感受到是冯、阎二人联手作乱;在阎自己这里,则是可以见机行事,左右逢源,进退有利的把戏:如果蒋介石还继续压他,他就真的联合冯玉祥反抗,如果蒋介石改变对他的态度,他就把冯玉祥作为礼物献出去。挟冯自重,身价自是大增。而为了击败冯玉祥,蒋介石一面竭力收买冯玉祥的部将,一面离间阎冯的关系。蒋介石致电阎锡山,委任其为北路军总司令,要求阎锡山帮助他进攻西北军,迫使冯玉祥出洋。阎锡山抓住这个时机,开始玩弄抬高身价的把戏。冯玉祥下野的通电发布后,阎锡山就公开表示:如果冯玉祥离国出洋,自己将与冯结伴而行。在给冯玉祥的电报中说:“我们将携手共同周游世界。”并邀请冯玉祥到山西面谈。冯玉祥于1929年6月21日,携妻女到了山西。阎锡山热情接待,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并特地安排住在太原附近的名胜晋祠。除了派出专人陪同冯大帅游览散心之外,自己也隔三差五便亲自探望,送上一份份厚礼。同时还煞有介事地派人赴天津预定船票,认真准备出国的服装用具,并且给中央发电,要求撤销有关革除冯玉祥职务、开除党籍、下令查办的处分,表现出与冯同心不二的坚定姿态。这副慷慨激昂,患难与共的架势,使冯玉祥十分感动。

阎的这场表演,让蒋介石十分着急。他当然不能允许这两股势力联合起来对付自己,因此,亲自赶到北平,派孔祥熙等人执亲笔信请阎赴北平商谈处理西北善后事宜。还由中央常委和五院长分别致函,劝阎锡山不要出洋。为此,6月28日的《国民日报》还专门发了社论,称西北大事待阎商办,阎应以党国为重,不宜外出云云。阎锡山是否能否出洋,一时居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阎锡山看到自己的身价高涨,就将冯玉祥当作有效筹码,拉下脸来与蒋介石讨价还价。况且,北平是在晋绥军的控制之下,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