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我忽然如坠冰窖,陷入某种恐惧之中,对越战胜利突然失去了信心,某种悲哀在心头泛滥起来,而我,这个特种战争的研究者和推崇者,六年以来,殚精竭虑、刻意钻研、亲历丛林,甘冒生死、梦寐以求的仅仅是一个即将烟消云散的幻影?不,是幻影也倒好了,一觉醒来,仅仅是一派惆怅一派空虚,而现在,越战的失败却是实实在在,它给我,给我的国家带来的是巨大的损伤和耻辱!
这一惊悸直感非同小可,它很可能使我背叛了自己,由主战的高峰跌落进求和的泥坑里,这种消沉心境和我在机场迎接新兵的慷慨激昂的演说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克里斯,这个多次进入丛林的铁血军人所表现出的极度反感,是理所当然的了!
我躺在病床上,手握着《时代》周刊,否定了自己,我向威斯特莫兰的报告的基调,将是阴暗的灰色的!
我的心境被护士小姐看出来了,“怎么?哪里不舒服吗?”但她的目光却落在床头的信纸上,以为她说的那个酷劲很大的康妮背叛了我。
“我想下床出去走走!……”我实在无心和她调侃。不过,她的美丽聪慧和快活总是使我欢欣,“请我的未婚妻扶我前行!”
“不行,今天绝对不行,五天之后大概可以,我看,你不会染上战争恐惧症吧?”
“可不,我恐惧得让你给我壮胆!如果我的别动队里有你这样一位天使,那些丛林里的魔鬼妖怪就会消失无踪!”
“我说的可不是战场上的恐惧,”她目示康妮来信,“大概挨骂了吧?”
“可不,一顿炮轰,把我炸了个粉身碎骨!”这句话倒有点真情,本想再开几句玩笑。结果查房的医生来了。……
医生作了例行检查,预言我将恢复得很快。
下午二时,值班护士给我送来了一张电话记录,倒真把我吓了一跳:
森。今天上午10时到达西贡,听说你让望远镜给碰了?绝妙的奇遇;
12时,同威斯特莫兰将军共进午餐,四天后将随他的专机到达昆嵩,而后
去克莱。将军告诉我,你已经是上尉先生了,脸上挂青伤,胸前挂勋章,
据说你将得到银星一枚。庆幸的是你的青伤不在脸上,我是报社编辑部派
来的临时记者,专探内部消息(这一点真是沾了你的光),你从丛林回来,
正好提供真正的“内部”实情,希望我们到达时,你能坐起来跟我们谈话!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特派记者 ; ;康妮
我拿着纸条愣怔了好久:“专探内部消息”,我向她谈些什么呢?丛林之行,算什么内部消息呢?巴恩斯的文章启发了我:“当你想出来时,先想想是怎么进去的!”
我重又翻开《时代》周刊,巴恩斯的对美国如何陷入越南,详述了自己的论点,他的资料从何而来我不知道,却也符合康妮所要求的“内部”消息:
美国陷进越战泥潭是被迫的。它是被落水之人慢慢拖下水的!第一脚
踏进的泥坑不是越南而是老挝。美国应该从中找到陷入困境的根源,我不
想低估智囊团的智慧,只是他们自身有一种难以走出的误区。
拿破仑当然是聪明的,可是,他在1812年远征俄罗斯惨败而归,他的
误区在哪儿呢?
1945年3月,日军推倒印支法国殖民当局之后,老挝就出现了独立运动,
成立了首相佩差拉亲王为首其弟梭发那·富马亲王和苏发努冯亲王为副的
老挝独立党。日本投降后,佩差拉立即宣布老挝独立,在万象成立了由他
任主席的临时政府。此时,苏发努冯亲王却在越南中圻与越盟建立了合作
关系,回万象担任国防部长和武装部队总司令;1946年3月,法国殖民军卷
土重来,占领了老挝首府万象。临时政府流亡泰国,苏发努冯却指挥武装
力量在国内进行反法游击战争。在佩差拉因年迈退出政治舞台后,富马和
苏发努冯因政治和权力冲突,发生了分裂;富马没有武装支持,便与老挝
国王政府倒向了法国,缔结了《法老协定》,以承认法国实际控制老挝,
换取名义上的独立。苏发努冯则建立反法统一阵线,建立了老挝爱国战线
党,这个党的武装力量就是寮国战斗部队,也叫巴特寮。它和越盟紧密结
合,实际上是受印支共产党的领导。
印支共产党在1951年改为越南劳动党,它的两个分支则分别组成老挝
人民革命党和高棉人民革命党。越南劳动党有监督老、柬“兄弟党”活动
的权力,还规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三党在“越柬老联邦”内合并为一
个党。……这种分化组合势必冲突迭起后患难料。
1954年5月,法军失败的惨剧不可逆转地在奠边府降下帷幕,根据日内
瓦关于印支问题的协议,将越南划为南北两方,北纬17度线成为临时军事
分界线,而非国际边界。美国政府决心在越南南方建立一个独立的反共的
国家。在有远见的美国人看来,日内瓦协议是一场灾难,绝不应该承认北
越政权的合法性,法国人应该继续战斗下去,由美国来支援!这样就可以
避免今天北越向南方渗透。……
但是,另外一部分美国人,则认为分割越南却是最佳方案:奠边府惨
败之后,法国殖民军已经崩溃,不可能继续战斗。倒不如支援南越反共国
家向北推进,消灭北越政权,建立一个完整的反共的越南,而后再把老、
柬纳入反共的印支联邦,遏制共产主义的大业就可完成。多米诺骨牌就不
再倾塌!这就是美国卷入印支战争的理论基础。
当时杜勒斯的观点占了上风,他认为法国在奠边府的惨败,是美国的
福音,“美国可以不带殖民污点进入越南了!”……' 。。'
现在,我再回到老挝危机上来,美国的政策首先导致了老挝的内战,
发生了老、越边境的冲突。苏发努冯的寮国战斗部队在北越援助下将老挝
政府军逐出了桑怒和丰沙里省,老挝的培·萨纳尼空政权发发可危,美国
不能不首先卷入老挝战争,宣布向老挝输送更多的军备和顾问,正像后来
的南越政权不断政变一样,富米·诺萨万在美国情报局的支持下推翻了萨
纳尼空。
1959年4月越共决定输送军事人员和军事物资进入南方,第559运输团
作为先锋开辟运输通道,举世闻名的“胡志明小道”从此诞生!
请读者诸君打开印支地图,你在北越的南部军事分界线以北的广平省,
就会看到巍峨迄通的长山山脉,在老挝甘蒙省有海拔2286米的甘蒙高原,
那里有通往越南的门户——穆嘉山山口穆嘉关。12号公路从中通过,越共
的战略物资和军事人员就从这里进入老挝然后在老挝一方的万山丛中绕过
17度军事分界线进入南方。这条越来越大的运输系统,从穆嘉山山口出发
沿着老挝、柬埔寨的东部边境像条大动脉一样伸向南方,直到西贡的西部
省——西宁。这条运输大动脉在沿线像毛细血管一样伸展出许多分枝,插
入南越的北部、中部、南部各游击根据地,就像一条铁路上的密密麻麻的
大站和小站,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山口,像辽保山口、达隆山口、邦喝
山口,还有柏农附近的驼峰山口。……
笔者进行过视察。认定这是一条卡不断炸不烂的运输线。……美国的
决策误区在于他想打出个韩战局面,我看不能!北韩也有中、苏支援,但
能打出个38线来,越南则不能!因为韩国三面皆海,没有一条“胡志明小
道”可供运输。仁川一登陆,就把北韩和中国的部队拦腰卡断,充分发挥
美国的军事优势,而且那里没有热带丛林,越共则不同,他要进攻随处都
可出击,他要逃匿,可以立即退入老、柬境内。……
这样,老挝便成了越战的战略走廊!老挝的危机也就成了南越危机的
先声。老挝政府和军队的腐败,也就成了南越政府和军队腐败的缩影。……
巴恩斯,这个狗崽子是谁?是美国人、法国人、英国人还是加拿大人?说得还真有点道理呢。这个家伙竟然还提到驼峰山口,他去过吗?他已经断言,越战绝对打不出韩战的局面来,这个结论太严酷了,更严酷的是他说得有理而不是胡说八道,我在这里反复地想了好久。显然,这个巴恩斯到过老挝,而我却对老挝一无所知。……
肯尼迪总统并不想代替老挝政府军打仗,可是政府军却是扶不起来的
病入膏育的残疾人。美国驻万象大使温思普罗·布朗愤慨地对诺萨万说:
“你的参谋长连率领一个排去买份报纸都办不到!”这就迫使美国亲自出
兵,可是美国出兵老挝,很可能引起北越参战,而且他们身后还有中国和
苏联。……肯尼迪任内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已经预见到这一点,认为美国要
出6万军队才行,否则,就不能取胜。
当时美国兵源严重不足,肯尼迪尝试政治解决,由支持老挝内战转向
和平解决,实现停火而后建立由富马亲王领导下的三方联合政府,以实现
加强右派、拉拢中派、削弱左派的目标。
但是,棋局不由美国一家走,红色中国绝不会允许在他的南部边境出
现不利于自己的局面;他敢于在建国之初出兵韩国就是明证,而且虎视眈
眈正在与美国夺世界霸权的苏联岂能坐视?他们和美国正好针锋相对,在
老挝,他们的目标是加强左派、拉拢中派、削弱乃至瓦解右派。苏联通过
空运向寮国战斗部队提供武器,他们的副外长普希金直接告诉美国官员:
“这是二次大战以来苏联最紧急的军事供应行动。”这就是说:美国佬当
心一点,我近你远,看谁排过谁!
美国因为地理关系在二战中曾占了便宜,现在却因地理关系,有点远
水难救近火。肯尼迪总统不能不变换策略:武力解决不行,转向政治解决,
政治解决不行,便转向以武力威胁来谋求政治解决。
这种武力与政治相结合的办法能奏效吗?美国一方面要求老挝成立一
个真正中立的政府,一方面令第七舰队驶向暹逻湾。在冲绳的美国海军陆
战队处于戒备状态,一支500人的战斗部队在隆隆的直升机声中,降落在离
万象只有几十公里的泰国乌隆镇。肯尼迪三管齐下,在政治、军事行动的
同时,进行了频繁的外交活动,一方面警告苏联不要低估了美国阻止“侵
略”的决心,一方面敦促印度总理尼赫鲁支持老挝停火,对苏联施加影响。
但是,这一切活动也只能取得一些外部效果,至于老挝内部,极端赢
弱的政府军却无法与寮国战斗部队相匹敌,在1960年底的激烈战斗中,寮
国战斗部队(巴特寮)的解放区迅速扩大,他们占有了战略要地查尔平原
和中寮下寮的重要地段,由此保障了老挝境内“胡志明小道”的畅通。
美国政府内重又出现了军事干涉的呼声。肯尼迪拒绝了出兵的建议,
理由是军事上有很大困难,也得不到美国公众舆论的支持。但是局势强迫
美国出兵。因为它必须向拭目以待的世界表明:代表世界未来的不是共产
主义而是美国!
美国由于屡遭失败,踌躇满志宣称负有拯救自由之历史使命的肯尼迪,
必须维护美国的政治声望和权威,一种急于扭转局面的心理刺激他采取强
硬政策。因而美国也就不可逆转地陷入泥潭。……
这并不是说美国没有顾虑。在某些方面还是清醒的,却又陷入二律背
反中,肯尼迪曾经认识到:南越的吴庭艳政权素质低下,美国出兵不但难
以扭转局势,反而会损害美国的威望,一旦卷入,就会导致规模越来越大
地持久地陷在越南。……
清醒并不都是有用的:饮鸩止渴。那是因为于渴至极,不喝就要干死。
智囊们也是清醒的,他们认为:越南战争只能由越南人来打才能打赢;
如果成为白种人的战争,那么美国就会像法国在50年代初那样惨败。肯尼
迪决定不派遣战斗部队。备忘录讲得挺透:如果西贡政府奋发努力,就用
不到美国出兵;否则,美国出兵也是徒劳。
可是,由于局势严重,为了督促西贡部队奋战,就只能增加军事顾问
的数量,不作战只督战,美军在南越的人员由肯尼迪就职时的875人,到肯
尼迪遇刺身亡时就增加到16000人。近20倍。这些支援部队在遭到攻击时不
能不予以回击,这就等于参加了战斗。一只脚踏进了门槛,离身子进去也
就不远了。
咱们暂且看看美国是怎么挤进越南之门的吧!
1961年4月,寮国战斗部队猛烈进攻,逼近万象,老挝危急。肯尼迪主
持国家安全委员会,并指示太平洋美军总司令费尔特,要他做好轰炸北越
和中国境内目标的准备。出兵老挝已经提上日程。有人主张“有限于涉”。
三军参谋长却认为出兵14万以上才能保证胜利,并且要配备战术核武器。
4月29日,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和三军参谋
长等高级官员开会,多数人主张出兵老挝。而麦克纳马拉却认为坚守老挝
一隅不如坚守泰国和南越。这个意见得到了肯尼迪的赞同。当天,即致电
太平洋美军司令费尔特,准备将5000美军派往南越和泰国,以显示干涉老
挝的威势!
肯尼迪作出这种抉择后,忽然发现了它的崭新而又深远的意义——印
支地区是他“反叛乱”的试验场;是按美国方式解决第三世界问题探路石,
是显示美国实力的表演台!从此,他就骑上了老虎背,战争焦点也就从老
挝转向了越南。
为了使南越政府全力投入战争,白宫决定换马,策动南越的将军们发
动政变,吴庭艳总统躺在血泊里之后,西贡的将军们就开始了轮盘赌,美
国的钱袋不知押到哪一位将军身上!一天投入100万美元,却不知交给谁更
合适。开头是三头执政选择了杨文明,以后在许多次政变里,一个自封为
强力人物——阮庆将军取代了三头执政,美国人就压根不知道他是谁!南
越军政府的目标不是推行反共战争,而是互相厮咬争权夺利要美国的钱。
南越,由于政治腐败,自身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美国选了压死马来当活
马骑,不是驰骋前进,而是让死马拖死。越战,注定要美国人亲自出马打,
说句刻薄的话,美国还没有进入时就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
说到越南的历史渊源和未来的展望,不能不研究一下与此负有责任的
两届总统——约翰·肯尼迪和林登·约翰逊。
肯尼迪出身于特权阶级,他的家族势力和个人的魅力被普遍认为是美
国的一代精英,但是,他不过是一个文化精英主义者,受东部学术圈子的
影响。其实,他并不比他的副总统约翰逊坚强,关于他的种种神话使人们
对他的期望很高,其实,他越到后来越是缺乏主见,犹豫不决的原因,一
部分是来源于害怕他的决断与神话不符。
”林登·约翰逊却是德克萨斯州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农场主的后裔,他
高大、强韧、粗扩,不屈不挠,精力充沛。由于他们的出身、素养和性格
的差别,他们当了总统后的奋斗目标截然不同:
肯尼迪一心成为世界的摩西,他要分开红海恶浪,以反叛乱来遏制共
产主义的扩张从而拯救自由世界,成为世界之霸主;而约翰逊则希望成为
国内的救星,推行改革,填平黑人与白人之间的鸿沟,把美国变成“伟大
社会”。
他们两人的梦想,由于陷入越战泥潭,肯定都化成泡影。
我把《时代》杂志向床头桌上猛力一丢,好像要把这个巴恩斯摔个粉身碎骨,他把我们在越军人的一切血火战斗和非人的磨难全部否定了!好像我们作了一件蠢事、坏事和丧心病狂的事!可是,那本《时代》却“啪哒”一声又顽强地翻开那一页,板着苍白的脸问我:
“从丛林里回来的安德森,你的出路在哪里?”
这时,露茜娜又飘然而至,她又给我一张电话记录:
森:临时变动,明天下午到达克莱。康妮。
我的脑袋立即膨胀起来,嗡嗡直响,心里是一团乱麻。显然,威斯特莫兰出于行动保密的需要突然到达了,我能向他说些什么呢?全都是这个巴恩斯,他把我的思想搅乱了。使我的一些固有的观念发生了动摇,我要重新估量和认识驼峰山口的行动了!
(三)菜园理论
——安德森《战地手记》之二十四
这天上午,我注定不能静心思考,不愉快的事情把即将见到康妮的兴奋冲淡了。第一,直升机在勺子湖一带找到了杰克逊军士长,他的小分队还有四人活着,却都受了伤;为了急救,他们在昆嵩基地降落。第二,麦克米伦和他的同伴下落不明;第三,我在思考向威斯特莫兰报告些什么时,撞到脑海里的第一个念头竟然是猪湾战争,这是不祥之兆。那是1961年,美国的一代精英肯尼迪总统年轻气盛,虎视鹰瞵,睥睨全球,伊然以世界霸主自命,绝不允许在自己门前站起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他相信中央情报局的报告准确无误,一个小小古巴的少校卡斯特罗自然是不堪一击,结果,猪湾一战,失之轻率的美军却撞在花岗岩上,头破血流大败而归。……这是比韩战失利更为丢脸的事。再想到老挝事态的演进,显示了美国的软弱无力。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具有无可比拟的威慑力量。再加上花不完的金元,连一个弹丸小国也奈何不得,这里面一定有美国人猜不透的道理。
南越的政府军(共和军)50万,还得我们美国人进入丛林,用武装到牙齿的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去对付那些面黄肌瘦的儿童妇女和老头,他们赤着脚,一顶斗笠,一身破衫,一支枪,一枚炸弹,一个饭团,就可以从容地跟我们较量。一名90磅体重的妇女可以肩负180磅重的物资支援战斗!这种精神在使你愤恨的同时,也敬佩她们,这种精神也许比原子弹更具有威慑力量,我又想不明白,她们和南越的政府军同样是越南人!共产党给她们打的什么兴奋剂?让她们吃的什么迷魂药?实实在在的世界第一强国(这是由领土、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军事力量、人民素质等等综合国力所证明了的),怎么在这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在原始状态下的弹丸小国面前成了“纸老虎”?
饮食房给我送来了午餐,除了吃腻了的火腿、香肠、馅饼之外,竟然有一道鲜美的青菜蘑菇汤。……这是一种碧绿如翡翠的空心菜,越南的菜农在基地外的山坡上烧山种出来的,他们因此发了财。在进入丛林前,我曾和铁丝网外的菜农谈过话,这绿色的田园使我联想到故乡的田庄。这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