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丛林战争-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高地不可久留,不愿被我军活活困死,便从高地上冲下来向东南方向逃走,目标可能是奔向七溪。因为这些法军,离开了大路就找不到去向,在密林里乱闯乱钻,他像勒巴日进入谷社山一样,他也钻进了一片荒林,鸿蒙未3r的热带雨林像一面巨网,钻进去就很难出来,如果没有开路的长刀巨斧,在荆丛藤蔓里就寸步难行。萨克东的处境比勒巴日还糟,因为那片林莽里布满了泥沼。瘴气重重,在似雾非雾的湿气中,就像进了鬼域魔界,里面山丘很少,在受到我军攻击时,他们无险可守。勒巴日还苦撑苦斗了四天,这个萨克东坚持了一天就放下了武器,‘不作无意义的抵抗’这是萨克东比勒巴日唯一的高明之处。……
“这两个强劲兵团一旦被歼,边界战役就接近了尾声,法军吓破了胆,10月10日这一天他们逃出了七溪。13日撤出那岑,接着又撤出了同登和谅山。撤退之迅速世所罕见,唯恐再重蹈萨克东和勒巴日的命运!……”
“真是兵败如山倒啊!”
“这个胜利几乎出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我们的团参谋长说,‘这简直像一场梦,就是做梦也想不到会得到这样大的战果!’这个胜利的重大意义怎样评价都不算高,我们打出了经验,打出了勇气,打出了信心,震动了西贡、巴黎和全世界。……卡邦杰在震骇之余,急忙收缩战线,撤出了刚刚占领的太原,在西北边境撤出了重要战略要点老街和巴沙,越北边境的法军防御体系全线崩溃,就像抽掉了梁柱的房屋轰隆隆一声倒塌了!……”
黎东辉沉思了一会儿说:
“战果辉煌,我军上下一片欢腾。孙洪林却神态专注地盯视着地图说,‘战果的确很大,可是,在我看来还应该更大!’我笑笑说,‘你真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咱们这一口吃掉了法军8000,收复了5个市和13座县、镇,你还想撑破肚皮?’他说,‘如果我们不是只顾高兴,立即挥师南下,就可以吃下七溪的敌人,胜局之中有失着,跑了一条大鱼。……’我说,‘那你还不把部队拖死!’孙洪林苦笑了一下说,‘当然,能打到这个样子也已经很不错了!’我忽发奇想地问他,‘如果你是卡邦杰,你怎样来指挥法军逃避被歼灭的命运?’……”
“这的确是个有趣的问题,”我说,“思辨,是智慧的表现。“
“孙洪林说,‘这个问题绝不能只谈一方,这是互为矛和盾的问题,在战争这个竞技场上,常胜将军是很少的,偶然性往往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用‘假如和如果’来设想战争,就会气象万千,卡邦杰是否处置得当还要看我方的对策是否得当,假如我们这次战役首先攻打高平,结果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假如我们放弃伏击,拉部队去救太原,结果又是一个样子,假如我们看到萨克东驰援勒巴日而自己伤亡过大撤出战斗,结果又是一个样子,假如我们消灭了萨克东和勒巴日之后,发扬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急袭已成惊弓之鸟的七溪,结果又是另外一个样子。……’我说,‘假如卡邦杰预想到今天的结果,他坚不出援那会怎么样?’孙洪林立即反驳说,‘那么,高平就被我们困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种双方的较量用假设是没有意义的!’……”
“这一点我倒有不同的看法,对胜负已成定局的历史,像围棋象棋一样,进行复盘研究和挂盘讲解,比现场直观还要有趣的多。”
“那是当然,”黎东辉表示同意,“我们今天不正是在复盘研究吗?”他又审视了一会儿地图,继续说:
“1950年的10月27日到30日,前线指挥部在南山举行了营以上干部总结会议,越南党、政、军的领导人胡主席、长征、范文同、武元甲都讲了话。陈赓将军的长篇讲话精采极了,他深刻地阐述了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的思想,系统地介绍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当然,在你面前,是用不到我来重复的,长征同志说得很好,他说,‘这次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和胡主席作风相配合的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适用于中国,也完全适用于越南和抗法战争。……’我深深地感到,这次边界战役胜利,非同小可,它使我们提高了军事素养,也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良好的开端对任何事情都是重要的!”我附和说,“那么以后呢?”
“我们进行了两个月的休整,按中国同志的说法是‘打一仗进一步’,我们团的战斗力的确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是干部素质的提高。接下来是平原地区的四次战役,还有奠边府之战。……孙洪林支队长的回忆里写的很详细,”他拍拍茶几上的打印稿,“我就不详细说了,有些补充的地方,我在上面作了说明,你可以带给他。……苏军医告诉我,你要我谈谈‘胡志明小道’的情况,我可以把我所知道的情况告诉你,可能不全面,我的儿子文英如果能按时回北方来休整,他会谈更多的情况,他是上尉连长,一直在丛林里作战,是个不错的连长,他一直想,在战胜美国侵略者之后,到中国军事院校去深造。……”
黎东辉讲到此处,他的清瘦的脸上漾起一丝自豪的感情。
(二)胡志明小道之谜
吃晚饭的时候,阿娟还没有回来,黎东辉夫妇似乎也不放在心上,我非常小心地进行试探,提出晚饭是不是要等阿娟回来再吃,黎东辉说,“不必等她,她们女民兵分队的活动很多,有时到工地慰问中国同志,为他们演出,洗衣服,送水,还给高机连送子弹。……有时,她们民兵小组住在一起,夜里都不回来。……”
我的心又“咯噎”一震,难道她又去跟乔文亚相会?在我们刚刚吃完的时候,阿娟回来了,她向我淡淡的一笑,脸上带着欲言又止的痛苦表情,竟然没有与我答话。只是向她母亲说,“我今天好累,不想吃饭,我要早睡了!”
我判断不出她遇上了什么事情,在母亲劝说她多少吃一点再睡时,她也答应了,我感到她的声调里充满着失望和凄凉。
在这个20几户人家的村落里,只有黎东辉的竹楼安有电灯,施工部队的舟桥营就住在山后,那里的柴油发电机为他供电。这一切,当然都是孙洪林的安排。一
晚饭后,我们没有立即进入正题,阮氏贞出于礼仪,在我们闲谈时也来问问我的父母、妻子、孩子的情况,还问了我山东家乡的情况。当我谈到渤海大平原上盐碱地上长满红荆和蒿草,以及北方的大风大雪时,这位从未见过冰雪的越南女子不断表示出惊诧之状。她很难想象平地铺上一米厚的大雪是什么样子。
我们这种说说笑笑,阿娟肯定能听得见,她却不过来凑热闹,使我担心她的骤然低沉下来的心情。当我们谈到中国山东的种种情况时,她心中会翻腾起什么样的波澜呢?
谈话信马由缰,黎东辉向我谈起了越南的社会民俗:
他说越族(也叫京族、安南族)大的宗姓是阮、范、黎、陈、吴,特别向我介绍了阮姓成为越族中第一大姓的原因,他说:
在13世纪陈氏篡权推翻了李朝,建立了陈朝,陈氏怕李氏反抗,借祭祖之机坑杀了李氏亲族,强迫全国姓李的人一律改为姓阮;19世纪初阮氏统一了国家,阮朝历代皇帝常以姓氏作为赏赐,再加原有的阮姓,自然就成为第一大姓。……
后来又讲到了越南各民族的称呼、礼节和婚姻,阮氏贞告辞之后,黎东辉就转换话题,谈起了胡志明小道的来由:
“在印度支那战争期间,胡志明小道是支撑整个战争的要冲,对侵越美军乃至国际上的许多军事专家,都是一个无法用正常观念解释的‘战场之谜’,美军把它称之为‘大动脉’。实际上,‘胡志明小道’应该叫做炸不断打不烂的运输线。
“因为这条运输线既不是河流也不是大道,而是一条大山脉,是横跨越南、老挝两国纵贯南北全境的长山山脉!这条小路牵连到三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你没有到过老挝吧?从地图上你也看得出来,那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大部领土为热带森林覆盖着。它也像越南一样,从1949年老挝爱国战线领导的寮国战斗部队就同法国殖民军进行战斗,1955年老挝人民党成立,1960年成立了以富马亲王为首的联合政府。为了填补法国撤走后的真空,美国插手老挝,从经济上、军事上扶植老挝极右势力夺取政权,发动全面内战,美国也像最初插手越南一样,不想直接卷入,妄想依靠扶持起来的右派集团打一场‘用当地人打当地人’的特种战争。……老挝内战烽火四起,那时,中国援助老挝革命力量的物资也就沿着这条山脉输送过去。……”
黎东辉从他的资料箱里拿出了一本越南袖珍地图,把越、老边界的高山指给我看。
“为了切断这条运输线,美国不断出动战斗轰炸机轰炸……这里,你看,这里是12号和9号横向公路,12号公路是从老挝通过穆嘉关山口进入越南中部,所以这里是美国轰炸的重点,用B—52重型轰炸机进行地毯式轰炸的地域也大都在这一带,9号公路是通过老挝的班东进入越南中部广治省的辽保,这里也是美国的重点轰炸区。……我带部队进入南方,就是从辽保一带潜入的,从辽保向东深入,就是美军海军陆战队的重要基地溪山。……我们把部队化整为零,的确像输血一样一滴一滴通过无数条小道潜入到南方各个战区。因为那里有越南南方的解放阵线接应,当地群众也热切地欢迎我们,所以很容易落地生根,耳聪目明,非常有效地同美帝和伪军进行周旋,这里我再一次向你提到抗法时的中国顾问团,提到支队长孙洪林,他们在越南的几年里,不但同我们并肩作战,更为长远的意义是把中国历来的革命经验传授给我们。……”
黎东辉讲到此处,深情地望了我一眼,颇为激动地又回述起过去:
“当然,越南的具体环境和中国不同,现在的美帝和当年的法军也不一样,我们的确也创造了自己的经验,特别是热带丛林战争,但毛泽东同志军事思想的那些基本的战略战术原则,却带有久远的普遍的意义。……
“我和孙洪林共事长达5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给我讲了难以计数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例,军政大学提高了他的理论水平,他把这些战例讲得非常深刻,他从抗日战争讲到解放战争,大大开阔了我的胸襟和视野。……三年的南京军事学院,使我进一步领略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对中国的历次革命战争也有了更深刻的研究。我在越南人民军里时常引用这些战例和理论,……”黎东辉苍白的脸上流露出难以名状的神情,“我被某些人指责为亲华分子,在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之后,许多问题的看法想法自然不同,你可以从最近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件中看得出来,……再加上我是华裔,处境就可想而知。……”他深深地叹了口气,“不说这些了。咱们再回到胡志明小道上来吧!”
我点头表示赞成,甚至觉得关于他自己的委屈已经说得过多了,记住支队长的告诫,绝不再去探究,因为一个党、一支军队思想不可能完全一致,甚至斗争非常激烈,从中国自身的历次路线斗争,我完全能理解。
黎东辉翻弄着摆在茶几上的资料,好像重新调整他的情绪和思路,而后缓缓地说:
“现在,美国的有识之士也已经认识到他们在越南不可能取胜,但有些人仍然认为只要切断胡志明小道,对北方施以狂轰滥炸,我们的战争就不能坚持下去。可是,他们的那些鹰派军事家们不懂得什么叫人民战争。我们背后有中、苏两个大国的支援,仅仅为了保证胡志明小道畅通无阻,我们组织了一支30多万群众组成的劳动大军,美国空军固然威力很大,面对这30万护路修路民众就显得软弱无力了!
“美国人用尽了它的空中优势,我这里有一份资料,”黎东辉翻弄了几分钟,找到了一份敌情通报之类的文件,他说,“自从美国决定轰炸北越的‘雷鸣行动’以来,逐渐升级仍然无法达到目的:1965年,他们空军飞行轰炸55000架次,投弹33000吨;到1966年,跃增为150000架次,投弹130000吨;1967年,增加到230000架次,投弹250000万吨。……这是个约数,既可以看出轰炸的穷凶极恶,也可以看出它的无可奈何。……”
“所以外国许多军事专家已经看出越南战争对美国来说,是个无底洞!”
“我们得承认,美国的轰炸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和巨大的困难,公路、桥梁、林间小道时常被美机炸毁,许多行进中的车辆有时被炸毁在中途,我们的人民不管男女老幼一齐上阵,把道路修复,把毁坏的卡车推到路边,让后面的车辆通过。……
“这是一场非常艰苦的斗争,胡志明小道肯定能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在美国来说,越南战争是他产生噩梦的摇篮,胡志明小道则是他们无法想象的神秘之域。
“在战争初期,胡志明小道的确是一条羊肠小道,开始,给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各部队的根据地和游击区运送军需物资,只能靠肩扛人背自行车椎,后来经过扩充开辟,可以通牛车、板车、双人抬。运输量有限。在1965年以前,中国援助南方的物资主要是靠海上运送。
“那时,盛产大米的越南南方,解放阵线的指战员们吃的却是中国的大米。中国用商船冒着风险从海上运到南方,不能停靠码头,就将塑料密封的米袋抛进大海,让汹涌的海潮推向海滩,那时,我们潜入南方的部队和当地革命群众,早就守候在海滩,把一袋一袋大米放上载重自行车或是担架,在大雨滂沦之夜或是大雾迷天的拂晓,运往深山丛林。许多游击队用的武器弹药和种种军需物资也用这种方法从海上运送。……
“当然,这个秘密是不能维持很久的,美军和南越伪军加强了海上封锁,中国的援助物资损失日益严重,中国政府付出重大的代价又开辟了另一条秘密运输线,就是经南中国海绕路运达柬埔寨磅逊湾的西哈努克城,再从那里几经周折转送到南方阵线的根据地和游击区。……”
“这些情况,我在国内是无从知道的。”
“所以我今天特意向你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为越南革命所付出的代价,我们心里是很清楚的,”黎东辉猛吸了几口烟,似乎抑制一下心头漾起的激动之情。然后情深意笃地望了我一眼,继续说:
“越南南方的革命武装力量发展非常迅猛,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需求量激增,海上运输又日益困难,开拓和扩大胡志明小道的运输量成了必然的趋势。
“自从1965年10月,中国支援我们的后勤部队进入北方之后,我们就腾出手来把大批作战部队输送到南方,加强南方的武装斗争,并且组织数十万民工会扩展胡志明小道和执行支援南方的运输任务。我们的口号是:保卫北方、解放南方、统一祖国。这个口号代表了绝大多数越南人民的心愿,它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西方的军事家对于胡志明小道总有一种神秘感,他们从军事理论和军事经验推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们不大相信人的因素,更不理解民众的力量。他们的军事家研究克劳塞维茨,研究安东·亨利·约米尼,研究拿破仑和苏沃洛夫,可是对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却知之甚少。对于人民战争——我们越南叫民众战争,却等于无知,所以他们无法解开胡志明小道之谜。在南京军事学院时,我就深深感到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
“所以,你不必到胡志明小道上去,我只要一说,你就完全理解,毛泽东一句话就说到家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还有,‘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我们30万民众大军,保持了这条纵贯越、老全境的千里运输线。恐怕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
“这些日子,我看了你让苏军医翻译的一个美军上尉的战地手记,……他还自诩为专门研究过特种战争呢,我看,他们对游击战争还没有入门,或者说是一窍不通!……”
“这本手记是文英去年回来休整时带回来的,他们连在昆嵩到波来古的14号公路上,伏击了美军的一个车队,缴获了一个美军上尉的背囊,……”
“这么说,这个上尉已经死了?”
“还很难说,那辆军车是用遥控地雷炸掉的。……你对他的战地手记有什么印象?”
“还有三分之一没有译完,但是,我已经看出这位自命不凡的西点军校高材生,对切断胡志明小道已经丧失了信心。……可惜这本手记没有落在威斯特莫兰将军手里。……”
“你以为威斯特莫兰对切断胡志明小道还抱有幻想吗?我看,他对胡志明小道采取的一切措施,只是无可奈何而已!……”
三声防空枪响打断了我们的谈话。我们刚刚走下竹楼进入坑道,两架鬼怪式战斗轰炸机穿过淡淡的云层低空掠过竹萝村的上空,震耳欲聋的怪啸声充塞了所有空间;两架雷公式战斗轰炸机紧随其后,支队指挥部和卫生队方向传来隆隆的爆炸声,防空壕壁上的砂石哗哗震落。高射炮和高射机枪狂烈地开火。
黎东辉判断,敌机轰炸的重点可能是舟桥营。安沛机场和罗官桥方向也在轰响,沉重的爆炸声好像从地下传到防空壕里来。
(三)大战略
晚饭之后,在微弱的灯光下,继续中断了的“胡志明小道”之谈,一时间找不到从何处切入,结果,黎东辉来了个从头说起。这对一个访问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一开头,就切入了十分深刻甚至不宜涉及的许多重大决策问题,使我无法遵守孙洪林的约法三章——三不谈。作为一个军人、一个作家,这种深入的交谈是万分难得的。
黎东辉翻找到一份越文史料,他说:
“从世界角度从宏观上来说,越南战争的升级和扩大是不可避免的。在西方的评论界和战略家们来看,越南战争的激化,是从‘河内政策的转变”开始的,这个观点可以研究。对越南来说,由于南越吴庭艳反动政权的黑暗统治和对南方革命群众的残酷镇压,越南劳动党的南方抗战领导人,倾向放弃温和路线,开展武装斗争。……”
“当时南方的革命领导人是哪几位?”
“主要是黎笋、阮志清、范雄和黎德寿,当时他们强调,南方革命不能背离暴力革命的普遍规律。……”
我立即想到国内天天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