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新农村-第2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年轻人脑子转的快,他们只要一想就能知道怎么回事,第二次再提起这事,他们能想的比自己还周到!

    村里那个来自各行各业的庞大的顾问团可不是光拿钱不干事的吃闲饭的,人家随便找几个专家教授咨询一下,就能别自己考虑的更全面,更好。

    接下来,王勇把自己能想到了,听到的,看过的,都好好的掰碎了说给老书记听,后来干脆找出笔和本子,一边说一边写,然后交给老书记背熟了好去显摆。

    “哼!等着吧,等着我胜利的消息!看那帮小兔崽子这回还有啥好说的。”

    “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敌巢穴,待俺杀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

    看着兴奋的老爷子跟个小孩子一般,连蹦带跳的小跑着离开的背景,王勇摇摇头,直到再也看不到老书记的身影才转身回屋。(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七章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是华夏政府为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过剩经济发展能力,转移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用以发展当地的经济,社会,巩固国防的一项政策。

    零零年正式确立,政务院设立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由总理亲自担任组长,副总理担任副组长。在之后的人大得到通过之后,与该年三月份正式开始实行运作。一开始重点就是政策倾斜,搞好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咱们村子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那不是咱们村子人的作风。现在村子发展陷入瓶颈,缺乏动力,这大家都知道,可你们有谁仔细思考过解决办法吗?”

    老书记站在主席台上,双手撑着桌子,两眼四下扫量着地下这些人,眼中不屑的目光极为明显。

    可那又能怎么样?是他们自己不争气啊?这个发展乏力的事情,早就显现出来了,可到现在,没人找到什么好办法。虽然村里也组织村民合伙去国外包农场,牧场,买地什么的,可是毕竟受益跟村里那是根本没有可比性的。

    有时候遇到天灾**的,可能忙了一整年还得倒贴钱!国外人也不傻,不是活雷锋,赚钱的生意,自然不会轻易转手。

    而最终被村民们够得的那部分,都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在他们手里亏损亏损还是亏损,亏得自己都顶不住了这才卖给了挥舞着钞票,一副人傻钱多样子的华夏人。

    如今在澳洲,华人的地位已经随着越来越多的王家庄人组团过来消费而大大提高了,甚至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两国关系。

    在最近的一次两国外长会议上,澳大利亚就宣布将向华夏公民颁发十年期多次往返旅游护照,这还是其首次颁布这类政策。

    随着大批被带动起来的华夏富豪们纷纷来澳大利亚投资经商,甚至是定居,澳大利亚的华人地位也是越来越高。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都需要用钱来说话,谁手里有足够的钱,谁就能掌握最大的话语权。

    单单王海一人拥有的澳洲国债,就差不多占了这次刚发行的三年期五十亿元的十分之一还要多了。

    “是不是有人不服气?”老书记虎视眈眈的看着底下极个别的窃窃私语的那几个,瞪大了眼睛看着他们。

    “你别不服气,跟你说,你在国外发展的再好,那也是在人家底盘上,交税都是给人家的,国内你的祖国能落到什么好处?”

    “这次西部大开发,不仅是一次我们村走出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次走出去,可以把我们村里的各种优良品种推广出去,同时也把我们王家庄推广出去。”

    说起来,因为央视新闻的两次报道,王家庄的名气还是有的,只是离着那种国内著名景点还是差一点。

    “我们要将我们村打造成一个国内新的农村游的旅游优质景区,让那些城里人都心甘情愿的掏钱来我们村里采摘,游玩,吃喝玩乐。”

    对于这一点,一直都是老书记的心病。在他在任的时候,这个政策就已经制定出来了。可惜,当时他根本志不在此。

    有无数的工作等着再审阅,签字,开会讨论,对于这种走走看看,吃吃喝喝的赚钱方式,老书记是从心眼里看不起的。

    可是,等他退下来之后,带团或者跟团去跑了国内外好几个著名景区之后,这个观念立刻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着那庞大的人流,以及为这股人数堪称巨大的人流提供各种服务场所那人流如织的情形,再稍微一打听,老书记悟了!

    原来旅游这个就是走走看看的玩意儿,里面大有可为啊!可不仅仅是门票收入,周围的各种配套,那才是赚大钱的地方。

    看看人家的旅馆,酒店,饭店的热闹场景就知道了,你不提前预定,根本就没地方住,根本就没座位吃饭。

    当然,那都是相对于景区内有名的酒店和饭店来说的,真要过去玩,吃饭住店还是不发愁的。

    看看遍布景区周围几十公里之内的各种小旅馆,小饭店就知道了。那次,老书记就特意选了一家很不起眼的小饭店去吃了一回儿。

    直到回来之后好久,还都对那家饭店的当地特意菜肴津津乐道,说是那才是吃当地特色菜的好地方。至于大酒店,都是改良的货色,到哪里都能吃得到,根本没啥意思。既然是出去玩,当然要吃当地最有特色的了!

    “旅游行业,那可是被誉为无烟工业,是第三产业中最具有特殊性的一项服务密集型产业,可以极大的提升当地的就业率,带动大家共同富裕。”

    这话老书记说的很重,通过几次实践,他是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旅游对于当地发展的巨大贡献。

    以前在港城还不怎么觉得,可是走出去看了之后,看了人家那些旅游名城,紧紧靠着旅游和相关产业就能让整个城市的农业,商业,甚至工业分享到巨大的旅游红利。

    因为来游玩的人多了,可不仅仅吃饭住店,很多富裕起来,并且越来越富裕的人,少不得要带上一些当地的特色商品,当地美食回去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

    并且他们觉得这地方很好,还会主动的在亲朋好友们面前推销,让他们有机会也到这里玩一玩,看一看。

    国内现在热门的几个旅游城市无不是如此,相比之下,如今王家庄虽然每天也有来自天南海北的人过来参观游玩,但是大多数都是政府部门的人,普通老百姓还是不多了。

    “咱们生态种植园的计划,必须马上提上日程。将来,这就是我们这里的一张名片,一张吸引游客过来的王牌,杀手锏!”

    说道这里,老书记停顿了一下,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又继续说道:“人家为什么来我们这里,除了看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之外,我们还应该有更独特的吸引他们过来,并且多留几天的独特之处。”

    如今乡村游已经从川蜀那边开始盛行起来,很多城里人都越来越喜欢这个调调。到农村过个周末,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已经是个新时尚了!

    趁着周末,带老婆孩子去乡村住一晚,玩两天,过过农村人的生活,对于一些一直生活在城里的人来说,极为有诱惑力。

    而且,远离都市的喧嚣,到乡下来亲近一下大自然,还能让孩子多增长一些见闻。所以,目前乡村游的发展,是极具潜力和市场前景的。

    “咱们返回头再说西部大开发,这不仅是响应中央号召,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早日脱贫,而且也是我们村子能够走出去,发展壮大的关键的一步。”

    似乎感觉总是自己发言,很没有成就感,老书记忽然眉头一皱,指着刘耀武点名让他发言。

    “你,你来说说,我说的怎么样?有啥不同意见没有?”

    刘耀武被老书记一点名,脸先红了,有点不好意思的站起来,木木呐呐的,支支吾吾的就是不吭声。

    他说什么?他要是敢说我刚才走神了,根本没听到你讲了些什么,老书记能当场就罢免了他这个书记。

    如今,村里也不是没人对老书记有想法。认为老书记也就是在村里能横横,在外面什么也不是。可是,这话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连最亲近的人都不敢说。

    在这里,你得罪谁都没问题,哪怕是王海王勇父子,一样没啥大问题,人家还不屑于跟你一般见识。可是老书记不行,在王家庄这一亩三分地上,就是镇长,县长说话都没他好使!

    王家庄的老少爷们就信服他,要改变这一情况,估计得等老一辈人逐渐老去,新一代青年成长起来之后吧!毕竟是当了几年村官的人,也见过很多大世面的,刘耀武一着急,脑子里便冒出了一个点子。

    “咳咳,那个我觉得对于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我们还需要再次重视一下。这不仅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政策,是体现我们国家优越性的一个方面……”

    “你快打住吧,没让你喊口号!坐下吧你!”

    刘耀武如释重负,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内心狂喜的坐回去,眼神如同老书记一般扫视了一圈。

    他是放心了,可是其他人的心却提了起来。让他们干干上传下达的事情还可以,分析这些国家大事,指定村子的发展规划,他们能弄懂那些顾问给他们写出来的章程就不错了。

    要他们谈谈对于西部大开发的认识,对于发展旅游业的看法,恐怕也就能喊个好,夸一声很好了。

    毕竟都是那个年代过来的,小学毕业都是有知识的了,往前再推十年,在座的好几个大老爷们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呢!

    看着在座的这些村两委班子,除了几个负责记录,端茶倒水的是年轻人之外,一个个的最年轻的也是四十岁往上,孩子都要结婚的人了。

    算起来,村两委真正能管事的人里,也就老马这个儿媳妇是个年轻人了!可惜,这样的年轻人太少了!

    要是再多两个,也不至于让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得为村里的事操心啊?要不是人家带队去外地考察了,今天这个会都不用我费唾沫了!

    嗯,王志那小子从非洲回来了,听说变化很大,找机会去看看,要是可以,算他一个吧!

第五百三十八章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话说王志这家伙,在王家庄也算是一朵要多离奇就有多离奇的奇葩了!

    和他差不多年纪的人,如果没有考上大学,哪个不是有了自己的一滩事业。要不是帮着家里操持家里的活,要不就是找个地方去上班,稳稳当当的拿工资。

    更厉害的,人家自己创出了一番事业,比如陈桂杰,人家现在都是享誉国内的公认的婚纱影楼和婚庆行业的领导者。

    论起来,他也就比王志大了不八岁而已。可是你看看人家那生意做的火的,每天都有无数的慕名而来的人前来学艺求经。

    再看看王志,他的条件可比陈桂杰好太多了!

    不说王海这个首富的二叔,就说他自己家,他爸妈每年靠着做挂面,在当初村子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就是村里隐藏的富裕户。

    只是那两口子相当懂得低调的含义,每每都是跟人诉苦,做挂面怎么不容易,从来不说他们赚了多少钱。

    之后,村子开始发展,他们虽然不是第一批跟着王海建大棚的人家,可也不晚,第二批就厚着脸皮找到王海,签了购销合同,加入了农业合作社。

    这几年,家底越发的厚实了,要不然王志玩摄影弄来的那么多高档装备,那可都不便宜,几万块的镜头他都有好几个。

    后来,看到王志总是这么“玩物丧志”,不堪大用。王海这个当叔叔的,和他哥他嫂子商量之后,一发狠,直接把他插进了华夏援非医疗团,打算让他去那里受受教育。

    非洲那地方,大多都是战乱频发,贫困人口几乎遍地都是。饿死人这种在如今的华夏已经是耸人听闻的事情,可是在战乱的而非洲,几乎天天发生。

    初到那里的王志,就展现了他让人极为意外的韧性和乐观。

    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哭着喊着要回国,也没有任何的消极情绪,反而积极热情的帮着干着干那。工作之余,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摄影爱好,每天闲下来的回收,他总是背着自己的相机,到处走走看看。

    因为这个问题,他好几次被负责医疗团安保的部队领导点名批评。要是他真的在外面除了问题,那是需要他承担主要责任的。

    可王志到了这里,没有了爸妈,二叔喋喋不休的唠叨,没有了那个小财神弟弟时不时的整蛊,快活的都不想回国了。

    身后有着二叔撑腰,他那会哪还把一个小小的少校的话放在心里啊?说了无数次,连医疗团的领导都找他谈了几次话。无非就是让他注意安全,为了吓唬他,干脆找了当地大使馆的同志,好好给他普及了一下非洲当地的混论情况。

    干旱,贫困,饥饿,战乱,屠杀,传染病,在大多数人眼里,这里就如同地狱一般的存在。可是对于王志来说,他却在这里找到了久违的激情,他的镜头总会会留下一些闪烁这人性光辉的亮点。

    无论是夕阳下,快乐嬉戏的儿童,还是一边做饭,一边含笑望着孩子的母亲,亦或是道边一颗弹痕累累,但依旧挺拔茁壮的大树,无不显示出非洲人民另一种不为人知的一面。

    没有粮食,草原上的很多野菜野果,在和华夏的千千万万妇女妈妈们一样的非洲妇女的巧手下,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形态和味道。

    他们并没有因为贫困,饥饿,战乱就丧失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每每到了节日,一个个盛装打扮,围着篝火,跳起别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显得分外的热情而神秘。

    第一期援非人员到期回国的时候,为了能待在这里,好享受自由的生活,王志这小子竟然想到了偷偷藏起来好能继续留下来。

    结果,被安保部队的军犬追咬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最后乖乖的登上了回国的班机。

    回到国内,这回,无论是王志还是王海怎么说,领导都是硬着性子,就是不同意这个惹是生非的小子再去非洲。

    而王海听到侄子在非洲的“光辉事迹”之后,也不再帮他说话了。开玩笑,那可是亲侄子啊!万一正在非洲出了事,他怎么向哥哥嫂子交代啊?

    失去了二叔这个大依靠,王志无奈之下,只能遗憾的看着人家第二批援非人员陆续登机,看着他们飞上蓝天,奔向那他心中的“自由之地”。

    闷闷不乐的回到家里,独自整理着自己在非洲拍摄下的上万张照片,偶尔也会在刚刚兴起的论坛上和网友说一说自己的非洲见闻。

    高兴了,还会上传几张照片,让当下对鱼非洲极度缺乏了解的人们大开眼界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非洲。

    很快,他拍摄的不同于人们印象中的非洲的一些相片,就引起了好几家杂志,报纸等媒体的注意。

    在他的照片中,非洲不再是那个满目疮痍,遍地战火的非洲,而是一个美丽,神秘,热情的非洲。

    一望无际的沙漠里的绿洲,草木繁盛的草原上的野生动物,还有虽然恐惧战争,忍受饥饿,但是依然努力活着的非洲人民。

    结果就是,短短几天时间内,王志的大名已经在某个圈子里变得大名鼎鼎。摄影师的大帽子,毫不犹豫的带到头上,也让王志变得更加小人得志了。

    “看看,你们总说我是玩物丧志,可你现在看看这个?还有这个,这个!”

    王志指着一堆来信和好几个证件,汇款单,趾高气昂的抬头四十五度看天,很是不屑一顾的面对父母夸耀着。

    都是一些杂志社,报社的来信,甚至还有一家据说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杂志的主编的来信,说是他的几张照片被选用了。

    王志老娘随手翻了翻那本全是英文,一个汉字都没有的彩色图画杂志,很是有点不屑一顾。

    什么玩意啊?连点稿费都不给,人家省里的大报用一张我儿子的照片都给邮了五百块呢!还有名呢?抠门死了!

    随手把杂志又扔回去,一阵微风拂过,如果有人认识英文,一定会看出这本封面是一个非洲小男孩的杂志,名字就叫做《地理》。

    这本和华夏的某本教科书一样的杂志,可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旅游地理杂志,几乎每个职业摄影师都以自己的作品被他们选用为荣。

    而且人家可不是没寄来稿费,而是被王志私下瞒下了。那个数目绝对不小,正好看中了一款最新的高清相机,这笔稿费加上,应该是足够了。

    王志突然就火了!火的让村里人不敢相信的地步。

    就几天功夫,村里就不断有外地人专程过来找王志王老师,据说是要请他做个什么专访,好家伙,报纸电视的来了好几家。

    王志他爸妈这会儿可是扬眉吐气了,一改往日低调抠门的作风,对于来串门的邻居,那是好烟好茶的招待着,一点也不心疼了。

    要是以前,两口子能心疼的一个星期都睡不着觉。这得花多少钱啊?这得够我们一家子吃多少个月的!

    王志的改变,很多人看在眼里,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却不能不见了面都得恭维两句,这小子厉害啊!当初看走眼了,议论的最凶的那些人,如今却是最乐于津津乐道地告诉那些记者们,关于王志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我和王志不得不说的故事,已经被演绎成了n多个版本,以至于连王志自己都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不过还好的是,他也只是得意了一段时间而已。因为是真心的喜欢摄影,他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摄影上面。

    乐呵了两天之后,他就烦不胜烦的推掉了所有的采访,拒绝了所有的仰慕者的来访,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每天研究相机和自己拍出来的相片。

    他可以躲过记者的围追堵截,因为没有他的允许,就是央视的记者来了,也进不了村子。哪怕进了村子,他们也不敢乱来。

    可是,有一个人却偷偷盯上了,王志的悠闲日子,过了没几天,就被这个人的突然来访给打破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九章王志的新工作() 
“有人在家没?”

    一个苍老,但是中气十足的声音把全神贯注的在暗室里看底片的王志给惊醒,皱了皱眉头,就准备不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