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前208年,刘邦38岁,儿子刘盈刚刚5岁,刘邦揭竿而起,举兵反秦。汉王五年冬天,刘邦战胜项羽,在定陶即皇帝位,定都洛阳,随后迁都长安。刘邦即皇帝位后,册立吕雉为皇后,长子刘盈册为皇太子,女儿封为鲁元公主。
英雄与美人
英雄刘邦怎能离开美人。刘邦在吕雉之外,有过许多的女人,但刘邦在这众多的臣妾中,最宠爱的还是戚夫人。
戚氏是定陶的一位远近闻名的美人。她的皮肤白皙,像雪白无瑕的白玉一样,清纯温润。她的眼睛圆圆的,十分柔美迷人。她的体态丰满,气质高雅。最为难得的是,她的歌喉优美,腰如柳枝,舞姿轻盈美妙,如流风,如飞雪,令人陶醉。
起兵征战的刘邦在汉元年时进驻定陶。这位胸怀大志的义军首领平生最好女色,听近侍奏报,说这一带有一位如花似玉的仙子,刘邦怎能不动心?刘邦的近侍找到了戚氏,送去厚重的聘礼,便顺理成章的占有了这位令刘邦心醉的美人。从此以后,刘邦离不开她。行军打仗,南征北战,都要戚氏陪伴左右,既寻欢作乐,又照料生活,解除寂寞。无论多么艰苦的战事,无论面对多么困窘的环境,无论多么疲乏劳累,只要一回到家中,躺在戚夫人温香软玉似的怀中,刘邦便会安然睡去,一切烦恼劳累烟消云散。
怜香惜玉的刘邦是以美色为前提的。当年吕公慧眼识人,将心爱的女儿吕雉下嫁刘邦,吕雉没有嫌弃,一心侍候他,为他生儿育女,还劳累的下田耕作,以养家糊口,任刘邦在外交游闲逛。刘邦一直十分感激吕公,感念发妻吕雉。然而,随着刘邦的事业一天天兴旺,发妻吕雉日渐青春逝去,人老珠黄。刘邦对发妻虽然依旧存一份感激,但那也只是存在心中。有无数的美女缠绕在身边,能想象出好色的刘邦自不会遵守夫妇相守之道、视美女如无睹、一心一意宠着吕雉。果真如此的话,那就不是刘邦了。刘邦得到了戚夫人,便忘情恩爱,纵欲求欢,既挥师夺取江山,又日夜享乐美色,他哪里还会记挂着当年资助他兴兵起事的吕雉?
戚夫人获得刘邦的宠爱,日夜沉醉其中。过不多久,戚夫人便发现自己已经怀孕,十分高兴,心想自己怀上了刘邦的骨血,刘邦这样疼爱自己,日后还会弃自己于不顾吗?戚夫人在一种满足和自得的心境中精心保养着腹中的孩子,幻想着这是一个俊伟的儿子,他降世以后,自己和刘邦便会一切顺心如意。
十月怀胎,终于分娩。戚夫人在痛苦的撕裂和挣扎后最终挺了下来,而且生了一个壮壮实实的儿子。戚夫人满面春风。高祖刘邦看到自己和爱妃生下的这个像自己一样的儿子,当然喜不自胜,对戚夫人更加爱幸。儿子取名叫如意。如意七岁的时候,被封为代王,十岁被封为赵王。代王如意长得越来越像高祖刘邦。刘邦对戚夫人爱得无以复加,同时因儿子如意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像自己,更将这母子二人视如珍宝,倍加爱怜。
太子之争
戚夫人是个有心计的女人,她知道眼前的幸福是享用不尽的,但日后呢?一旦刘邦离世,太子刘盈即位,厉害的吕后能放过自己?戚夫人便借着刘邦的宠爱,时常啼哭,要刘邦改立如意为太子。
刘邦早有此意。但储君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命运,大臣们不能不参与决策,更不会坐视不管。朝臣们对改立太子一致反对,认为刘盈立太子已经八年,名位早就确定,而且为人仁厚,宽怀待人,如果无罪坐废,而以个人的私宠另立如意,则必将大失人心,动摇根本。大臣反对的奏章纷呈沓来。刘邦宠爱戚夫人,无意改变废立的决心。太子的废立便在刘邦、戚夫人、如意和吕后、刘盈、朝臣之间相持,呈对峙状态。
危急时刻,御史周昌挺身而出,力争保留刘盈太子的地位。周昌有些口吃,但在拥护太子的热潮中,在诸臣里面数他最卖力。刘邦怒气冲冲,故意当庭质问他,为什么不能改立太子?周昌结结巴巴,但还是完整表达出了他坚决反对改立太子。周昌口吃结巴,十分滑稽,一番严肃的争辩被这可笑的气氛冲淡,怒气冲冲的刘邦不禁笑了起来。这场争论不欢而散。躲在厢房偷惠帝刘盈听的吕后捏了一把汗,事后召来周昌,拜谢说:〃如果不是你的力争,太子几乎被废去了,感谢先生的直言。〃
改立太子的决心刘邦很坚定,加上宠妃戚夫人的眼泪,刘邦的这个决心似乎不可动摇。仅靠大臣能力挽狂澜吗?吕后不敢相信。吕后惶惶终日。这时,有谋士献计,说留侯张良擅长计谋,这件事何不去请教他?吕后茅塞顿开,当即密遣她的哥哥建成侯吕释之到留侯府请教张良。
倾向于保持太子地位的张良想出了一条妙计:皇上打天下时,有四位高士为躲避战乱隐居商山。这四人德高望重,名闻遐迩,时人称为商山四皓。皇上得天下后,曾郑重请他们下山,他们嫌皇上爱骂儒生,没有答应,不愿意出山做皇上的臣子。如果太子能谦卑礼敬,恭请四人出山,到太子府中作太子宾客,一旦皇上知道,他不能请到的商山四皓愿意追随太子,必然有助于太子的声望,皇上也就会放弃废除太子。
太子自是言听计从,修书一封,情真意切,派谋士带厚礼前去商山,叩请四皓。四皓深为感动,欣然接受,到太子府中作起了太子宾客。吕后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宫闱秘史 第一部分 汉……香艳与荒诞之间(10)
吕后的手腕
刘邦即皇帝位的第十年,代相陈豨造反,刘邦统兵讨伐,平息了叛乱。吕后在京师长安随后设计逮捕了淮阴侯韩信,并未加审讯,极其果断地将韩信杀于未央宫。统兵百万、富于谋略和机变的韩信临死时怎么也不相信自己英名一世,竟葬送于一个妇人之手,实在是天意使然!不甘心的韩信最终还是在吕后的冷笑中命归西天。
陈豨、韩信覆灭后,另一创建大汉的大功臣督于山东定陶的彭越惶惶终日。彭越的大将扈辄劝彭越干脆起兵造反。彭越犹豫不决。刘邦得讯,立即派兵围剿,活捉了彭越,将降他为庶人,充军四川。充军途中,彭越刚好遇上了从长安东来的吕雉皇后。彭越伤心落泪地请求吕皇后,虽然不敢奢望求皇上赦免无罪,但请吕后代为求情,望不要发配遥远荒僻的四川,看能否改旨发配老家山东昌邑。吕后听完以后,一口答应。彭越喜出望外,感激涕零。吕后便自作主张,带着配犯彭越一起回到洛阳。
吕后见到了刘邦,对刘邦说:〃在路上遇见了彭越,就把他带回来了。〃刘邦觉得奇怪,但也没有责怪的意思,而是急于想听自己这位政治手腕高明、果断勇略的妻子有什么高见。吕后告诉刘邦,彭越劳苦功高,为创建大汉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以他的才能和功绩在全国极富号召力。如果将他充军到遥远的四川,那么必定鞭长莫及,无法控制他,而四方心怀怨恨和怀有野心的人便必定追附,一同谋反。四川是天府之地,富甲一方,一旦彭越在那里形成势力,起而造反,岂不是自遗祸患吗?
刘邦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幸亏精明过人的妻子想到了这些,带回了彭越。刘邦感激地望着吕后,问她该如何处理,是不是改旨将彭越发配山东昌邑,以好就近控制?吕后摇头。吕后恨死了山东人,哪怕是封地山东的王侯也会令她十分讨厌。吕后见刘邦问计于自己,便做了一个姿式,就是干干脆脆,将彭越杀掉,以绝后患。刘邦明白了以后,这才由衷佩服,反而觉得自己远不如这个女人,这个女人是如此的不动声色,杀人不眨眼睛,而自己倒反而有点妇人之仁。刘邦同意以后,吕后便吩咐随从,让人立即告发彭越再度谋反。彭越被糊里糊涂地推出斩首,彭越三族也珠杀干净。
母以子贵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造反。正在生病的刘邦想让太子刘盈领兵平叛。刘盈从来没有打过仗,一直生长在歌舞升平的皇宫,如何能对付久经沙场,曾是项羽手下勇将的英布?
仁厚的太子无法担此重任,又不能完全推让,否则盛怒之下的刘邦会借机会废了太子。面对这种困境,已是太子宾客的四皓之一东园公献计,召吕后的哥哥吕释之,让吕释之去见吕后,由吕后婉转说动刘邦,说太子独自带兵,领导的都是刘邦当年手下的老将,对付的又是老谋深算的英布,众将恐怕难以心服,又何能一举平叛?英布得知后会更加猖狂,大举西进。皇上虽然有病在身,但是否随军筹划护持,诸将自会听令。皇上要受点苦,为了妻儿和社稷,皇上就苦一点吧。
东园公这一用计的本旨是太子独自领兵成功了不会增加秩位,失败了恐怕会动摇太子之位,因此,不如善为处置,不必冒险。吕后听了吕释之的说法,觉得很有道理,就借一个机会说动刘邦。身上有病的刘邦心里当然不乐意,想不到这般年纪了又有病在身还指望不上早已成年的太子,实在太也说不过去了!刘邦愤然地说:〃哼,什么太子,知道这小子没什么用,不能担当重任,还得老子亲自挂帅!〃
刘邦命太子留守长安,亲自领兵征讨英布。第二年,英布叛乱被彻底平复,刘邦回到长安。余怒未消的刘邦又重提废除太子。朝廷大臣依旧坚决反对,但显然没有什么用。恰遇朝廷举行大规模的庆功宴会。踌躇满志的刘邦和群臣欢宴共饮,庆贺胜利。刘邦不经意地发现,在太子刘盈身后,怎么跟着四个须发全白的老人?刘邦召来太子一行,发现四位老人精神矍铄,须眉皓白,宽衣博带,一望可知是四位饱学之士。刘邦询问四人是谁。四皓自报姓名。刘邦大惊,这不是自己请不来的那四位商山四皓吗?刘邦惊问:〃我以前请你们,你们躲避我,如今怎么却追随我的儿子?〃
商山四皓四皓恭敬地回答说:〃皇上征伐四海,令天下臣服,四海归心。但是,皇上一直轻慢儒生,动不动就骂人,我等义不受辱,当然只能逃避皇上。太子恭敬仁孝,宽以待人,礼贤儒生,遐迩闻名,天下豪杰之士都愿意为太子所用,所以,我等自愿追随太子。〃
大宴结束以后,四皓簇拥着太子从容不迫地离去。刘邦看见威望极高的商山四皓陪同太子离去,对戚夫人无奈地说:〃我一直想废了太子,但是,如今太子有这四个高士辅佐,名望日隆,羽翼已成,恐怕更难动摇了!我百年以后,吕后就是你的主人!〃太子刘盈就这样保住了太子的地位,从而决定了日后的结局,吕后的地位也得到了巩固。
安置美人
戚夫人伤心落泪,悲痛不已。戚夫人享受着刘邦的温情恩爱,同时又十分恐惧地想象着未来。刘邦的身体已经一日不似一日,刘邦去世以后,太子刘盈即位,吕后当权,那时该怎么办?吕后的狠辣朝野尽知,她会怎样对待自己?
戚夫人虽然伤心,但觉得自己一次也没有冲撞吕后,吕后不至于到时候太绝情。刘邦宠爱自己,那不是自己的过失,刘邦要喜欢谁,那是谁也强迫不了的。要说改立太子,也是出于害怕才这样考虑的,而且是刘邦的主意,最后不也是没再提起?太子刘盈不还是依旧是太子?吕后想必会手下留情。
戚夫人心里没有谱,站在殿中,只顾低头垂泪。怜香惜玉的刘邦看着这一幕,不免触动了他那颗当年豪气冲天如今却十分脆弱的英雄心。英雄爱惜美人,可如今,英雄老矣,不仅不能保护心爱的美人,还连自己都朝不保夕,不知道哪一天离世!刘邦抚摸着戚夫人。戚夫人颤栗着,像只受伤的小狗。等平静了一点,刘邦轻柔地说:〃小美人,起来吧,咱们先前都是楚人,来,跳一支楚舞,我来陪你唱支楚歌。〃
戚夫人听着这些,泪水又涌出了眼眶。戚夫人站了起来,任凭泪水在秀美的脸上流淌。戚夫人能歌善舞,尤其是楚舞,跳得惊天地、泣鬼神。戚夫人屏声静气,展开宽大的衣袖,扭动腰肢,跳起了迷人的楚舞。脸上挂着泪水、鬓发斑白的刘邦一边欣赏着楚舞,一边踏着节拍,唱出了一首抒发心中积怨的楚歌。
刘邦浑厚苍凉的歌声在殿堂中萦回。歌声消失了,舞影也停歇,戚夫人像一片秋叶一样的瘫软了下去,哭得像个泪人似的,泣不成声。刘邦抱起了戚夫人,走向内室。从这以后,刘邦再也没有提起废立太子之事。
戚夫人的悲伤当然令刘邦寝食难安。刘邦从一介平民到君临天下,自然知道他死以后戚夫人将面临的是何等的险局。吕后的心狠手辣刘邦是深知的,太子刘盈太过仁弱,戚夫人和爱子如意如何是吕后的对手?
刘邦器重的心腹大臣赵尧几次都见皇上刘邦愁眉不展,闷闷不乐,便猜到了一二,知道了时日不多的皇上正在为什么忧愁。这一天,赵尧见了愁容满面的刘邦,便轻声说:〃陛下,你天天这样焦思忧虑,是不是为戚夫人和赵王如意?担心她们不见容于皇后,恐怕将来不能保全?〃
刘邦抬头看看赵尧,心情沉重地点点头。赵尧真是善解人意,能看透皇上的忧苦。刘邦叹口气,问大臣赵尧:〃是呀,正是担心这个,你足智多谋,有没有一个好办法?〃胸有成竹的赵尧稍停一下,这才进奏:〃回皇上,有一个办法,不知道是否妥当。〃刘邦听说有办法,便让赵尧快讲。赵尧这才说:〃陛下何不挑选一个精明强干、德高望重的大臣伺奉赵王,做赵王的丞相?这个大臣既要为人耿直,不屈权贵,又要不言自威,令皇后、太子和大臣有几分敬畏。有这么一个大臣辅佐赵王,大概能起些作用。〃
刘邦听了这番话,虽然觉得这个计策好是好,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可从目前的情况看,也只有这个计策较为妥当,还行得通。刘邦想一想后,再问赵尧:〃谁最合适?〃赵尧回答:〃小臣思谋再三,只有御史大夫、汾阴侯周昌最合适。〃刘邦细细考量,御史大夫周昌确实是德高望重,精明能干,正直无私,还令皇后有几分感激,太子和大臣对他也有几分敬畏,虽然有点结巴,但只有他最合适,是最佳人选。刘邦随即密召周昌,郑重地将赵王如意托付给他,让他好生照料。周昌肩负着皇上托付的重任到赵王封国就职。
宫闱秘史 第一部分 汉……香艳与荒诞之间(11)
吕后的报复
公元195年春天,刘邦离开了人世,终年71岁。这一年,刘盈16岁,即皇帝位,为汉惠帝。刘盈即位,尊母亲吕雉为太后,因刘盈年纪还小,天性仁弱,朝中大事便由吕后裁决。吕后就顺理成章地掌握了朝廷和宫中大权。吕后稳固了权力以后,就开始发泄积愤,为所欲为,第一个开刀的便是戚夫人。
其实,早在刘邦咽气以前,精于政治谋略的吕后便已开始行动,并悄悄地控制了整个皇宫。刘邦一咽气,吕后就封锁后宫,召集心腹,秘密调动兵力,从容布局。整整四天,吕后秘不发丧。
吕后心狠手辣,控制朝政的欲望异常强烈。刘邦去世了,吕后想借此机会杀掉手握重权又忠心于刘氏江山的刘邦旧将。郦商、审食其等几位心腹坚决反对,认为此时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反而不好。郦商、审食其反复劝说,晓以利害,恨恨不已的吕后这才作罢,暂时收回杀气,料理故丈夫未寒的尸骨。
吕后派心腹侍从将戚夫人囚禁起来,移往深巷冷宫看管。戚夫人一头秀雅迷人的黑发曾经令刘邦魂牵梦绕、令吕后自愧不如。如今,吕后第一道命令便是将这头秀发剃掉,剃成一头青皮。目瞪口呆的戚夫人大喊大叫,但最后还得满身伤痕的接受这个事实。吕后看着光头的戚夫人,一丝冷笑浮现在吕后的嘴角。戚夫人一脸怒容,双眼红红的瞪着吕后。吕后冷冷地吩咐:〃把手脚铐起来,衣服扒光,换上囚犯的赭衣,每天在院中舂米。〃
戚夫人的衣服剥光了,换上了一身脏不可言的赭衣。过惯了荣华富贵生活的戚夫人哪里有这个准备?可是,现实就是如此,戚夫人不得不面对这残酷的现实。戚夫人接受了这一切,头发光了,还会再长起来;手脚铐上了,等吕后消了气,还会去掉;这脏乱的破旧赭衣,过不多久会脱掉,再穿上心爱的丝衣。至于这残汤剩饭的日常饮食,戚夫人尽管感到恶心,可在几天的饥饿以后,终于顽强地下咽,强迫自己吃下去,一定好好地活下去,盼着自己的儿子赵王来救自己。
苦役般的舂米生活是异常艰辛的。悲伤、痛苦、愤恨、寂寞交替地袭击着戚夫人,引出了戚夫人不断线的眼泪。戚夫人从日出盼到日落,又从日落盼到日出,无数个日夜,都在痛苦和期盼中度过。可是,盼什么呢?儿子赵王性命都难保,还能救自己吗?然而,戚夫人又能如何?儿子是她活下来的唯一希望,自己除了盼着儿子,又能盼什么?
囚禁在押的戚夫人用悲歌来排遣郁闷,那份伤心的苦痛可想而知。戚夫人唱过以后,觉得心中的积郁释放了一些,轻松了许多。负责监管的侍女听着戚夫人悲歌,心里由衷的欣赏。可是,这些侍女都是忠于吕后的,她们的使命是每天汇报戚夫人的言行和状况。
吕后听到了戚夫人悲歌的详细情况,心中为之一动。这骚娘们竟还存着一丝希望,盼儿子救她?好,叫她儿子到京师来,好好侍候这臭娘们!让你亲眼看看你的儿子,看他如何救你!吕后立即下旨,派心腹前往赵王封地传旨,召赵王如意入宫。
使臣奉吕后密旨到了赵王封地,转达圣意。赵王丞相周昌出面,婉辞谢绝。一连三个使臣都被周昌一一挡回。吕后当然不甘心,但太子刘盈能保住太子之位,并因此能入主大位,都是因为大臣的极力维护,尤其是得力于周昌。有周昌在赵府挡驾,谁能搬得动赵王如意?但吕后是过人聪明的,这点事怎么能难得住她?她略施小计,来个釜底抽薪便解决了问题。
周昌不是挡驾吗?下道圣旨,召周昌进京,周昌还敢抗旨?周昌挡驾不让赵王赴京,对使者说得很明白:〃听说皇太后怨恨戚夫人,现在召赵王到长安,赵王去长安,恐怕他母子性命难保。当年高祖派我到赵地,做赵王的丞相,就是让我保护和辅佐赵王,我不能让赵王到长安赴死。赵王目今染病卧床,请你务必转告太后,小臣不能奉诏。〃
吕后先派使者召周昌入京,周昌只好奉旨上路,临行前嘱咐赵王,不要轻离封地。可是,周昌刚刚上路,第二个使臣便到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