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典 1-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尉并句容知县所申,告示赤山湖都团任操等,一依逐官所定,依旧以盘石上水及六寸四分,湖心水深四尺永为则。例及移新湫,却于古来去处安顿。仍勾集承润人户,开掘古湫。上下阔四尺,以来仍旧通放湖水。所有打量出人户胡真等四十四户侵耕湖面田土。即仰指挥依旧拨充湖面。如于内有已收系苗税田土,亦与销破。兼仰于古来旧湫处,置立大石柱一条,将湖心盘石水则刻于柱上,永为定则。及将今来行去使帖内指挥,亦于石柱上镌记号,仍便出榜本处,晓示食利人户。如团首任操等不依今来逐官定下水则,开放湖水,及有侧近人户准前辄敢作弊偷放湖水,侵耕湖池,即仰经县陈论。仰本县收接文状,勾追根勘行遣。更仰本县常切觉察,逐季举行。仍具已施行事状甲府,不得迟延。陶代堰一条,三县交界。其堰约有七十余丈,上下系土场,每边十亩。以来逐年取土修作,系是余李土盖吴巷一团专管,却与免赤山湖百冈堰逐年修作。所有蔡湖三所,共合浇灌当县田苗。其江宁、溧水县界人户,即不系承润之数。其蔡湖岸埂北畔,有绝水堰一条,在吴绾田头又新沟亦有绝水堰一条,在吴寿隆田头又星池亦有绝水堰一条。在吴寿隆田头,所有周于湖亦系三县交界,亦不系江宁溧水两县承润。其湖庙前有绝水堰二条,湖南亦有绝水堰一条,始庄东又有黄堰一条,福祚修作。政和二年七月空日,团首方安顺具。政和三年七月空日,权县事曹宣德任内,据杨隆状本县湖条内,有陶代堰一道,绝水堰六道,不系上元县湖条拘管。乞勒方安顺添入施行。寻勒方安顺,供具在前,已添入上元县。录到湖条记须至行遣。绍兴九年三月二十一日,准建康府帖照勘。句容县西南三十里,赤山下有绛岩湖,俗称赤山湖。周回一百二十里,上元县丹阳乡地远相接。其湖东以南连及东北,并枕山罔。自北以西,系湖埂岸,分东西两湫口放水。旧有斗门,下通秦淮河。自河以南,连带湖上,尽属句容县临泉、福祚、上容、崇德、通德五乡。秦淮河西系属上元县丹阳、清化两乡。已上南北两岸七乡四十二土旱人户,全藉湖水浇灌田土。古来于秦淮河下口十三里,栏河置百冈堰。父老相传,句容上元两县水利人户推排堰长二人看守,及置团首二人掌管湖水,逐时兴葺岸埂,固护湖水,轮转交替。如遇天旱年岁,要水灌溉田苗,两县团首商议。未放水前,堰长先经县陈状,集水利人,并工修作百罔堰坝断水头。再经县过状,方始放水涌入百罔堰,次弟散水入湖下七乡四十二土旱,浇灌田苗,水足依旧闭塞湫口。其湖上戴经、新塘、有丰三土旱,虽是福祚乡水利人户为,是湖上田土,边近赤山湖岸,古来只是于近湖埂岸自置函口,车水灌田。旧例,放赤山湖水下秦淮三日后,三土旱人户众状申县,方得放水,不得专擅开函取水。以此却与湖下四十二土旱水利人户用工作堰,放水事不相干涉。
  【元一统志】:赤山湖在句容县西南三十里,周二十里,下通秦淮。《南史·沈传》:明帝筑赤山塘,所费减材,官所量数十万,即此湖也。唐大历十三年,令王昕置此湖,周百里立二斗门,溉田万顷。
  【郡县志】:在常德府龙阳县北九十里。
  赤沙湖
  【太平寰宇记】:在岳州华容县南六十里。
  【武陵图经】:一在武陵县,见龙阳。
  【唐刘文房诗】《赤沙湖》:茫茫葭外,一望一沾衣。秋水连天阔,涔阳何处归。沙鸥积暮雪,川日动寒晖。楚客来相问,孤舟泊钓矶。
  【宋范石湖大全集】《连日风作洞庭不可渡出赤山湖》:金沙堆前风未平,赤沙湖边波不惊。客行但逐安稳去,三十六湾涨痕生。沧洲寒食春亦到,荻芽深碧蒌芽青。汨罗水饱动荆渚,岳麓雨来昏洞庭。大荒无依飞鸟绝,天地惟有孤舟行。慷慨悲歌续楚些,仿佛幽瑟迎湘灵。黄昏惨淡木义极浦,虽有渔舍无人声。冬湖落此暂住,春潦怒长随佣耕。吾生一叶寄万木,况复摇落浮沧溟。渔蛮尚自有常处,羁宦方汝尤飘零。
  赤土湖
  【饶州府志】:一在余干县,一在鄱阳县。
  赤畈湖
  【饶州府志】:在余干县。赤板湖
  【古沔志】:在沔阳县西南三十五里。
  赤鼻湖
  【太平寰宇记】:在岳州桥江县,半入朗州龙阳县界,湖中有赤鼻山,因以为名。
  赤帝湖
  【元一统志】:在华容县。《郡县志》:有赤帝城,三面临水,即梁遣胡僧所据城。
  赤亭湖
  【郡县志】:在岳州华容县南八十里。梁大宝二年,湘东王绎使王僧辩等击侯景,擒其将任约于赤亭,即此也。旁有故城,亦名赤亭城。
  【元和郡县志】:云:有赤亭城,三面临水,极为阻隘,即梁胡僧所据之城。
  赤石湖
  【宋吴金鸡集】《过赤石湖有感,寄献荆公》:重湖远映日无光,两浆行舟类堵墙。向此拖工犹恐惧,更堪风驭出苍惶。虽知行止悬于命,长离忧虞亦可伤。白首何时裕儋石,徒容丈室问空王。
  黄墩湖
  【新安志】:在歙县西南四十五里,阔二十余丈,长三百步,众水所潴。湖旧有蛟。湖侧居人程灵诜者,好勇善射,夜梦白衣道士告曰:“吾数为吕湖蛟所困,明日当复来。君能见助,当有厚报。灵诜问何以为识,道士曰:“束白练者我也。”许之。旦日,率里中少年鼓操于湖上。顷之,波涌,大声如雷,有二牛相奔触,其一肩白者甚困。灵诜射黑牛,中之,俄而阴晦廓然,湖水皆变。明日有蛟死于吉阳滩下,吕湖由是渐塞,后名其滩曰蛟滩。以上蛟及此蛟滩,本字并辰下虫。未几,灵诜偶出,有道人过其母乞食。食已,令母随行。至山上,以白石识地曰:“葬此可以骤贵。”灵诜还,母语之,因葬其父于此。已而灵诜官仪同,封侯。宅其湖东二里。南有大卑者,可数十围,号千年木。乡人立祠其下。墓在湖西北黄牢山下,云黄墩地。广衍黄巢之乱,中原衣冠避地者,相与保与此。及事定,留居新安,或稍散之傍郡。令人即灵诜墓处为坛,水旱祷者八十余社。灵诜事见《祥符经》,与欧阳公所书张龙公事相类,姑载之。自余鳄滩灶井及祈门蛟潭之属,尤怪诞无补者,皆不取。黄石湖
  【寿昌乘】:在武昌府郡东六十八里,周九十五里。《舆地志》云:西塞有黄石,故名。《水经》云:江之右岸得黄石山,水迳其北注对黄公九矶,所谓九圻者也。
  黄土湖
  【临川志】:在抚州府临川县。
  黄冈湖
  【武昌府志】:在嘉鱼县西南八十五里。
  黄湾湖
  【上虞县前志】:在县西南四十里。
  黄陂湖
  【合肥郡志】:去县东一十里,相连沙湖。
  黄潭湖
  【绍兴府志】:在诸暨县北五十里。
  黄山湖
  【金陵新志】:在溧阳州西南三十七里黄山下,周五里。
  【余姚志】:一在余姚县北三十五里,周二十八里,溉田一百顷,有土门。
  黄颡湖
  【武昌府志】:在嘉鱼县东七里,通新堤下潭。黄
  蓬湖
  【沔阳州志】:在州南一百八十里。
  黄客湖
  【澧阳志】:在澧州安乡县东。
  黄鹞湖
  【武陵图经志】:在武陵县永寿村,一名鹰湖,常有鹰鸟捕鱼其中。
  黄寺湖
  【惟扬志】:在江都县彭城乡。
  黄赤湖
  【赤城志】:在天台县东南二十里,修广皆数丈。水四时如沸,夏饮毛骨凛凛,冬饮则如汤。故老云,皇中尝有龙出没云。
  黄八湖
  【浓阳志】:在澧州李渠村。
  黄浑湖
  【抚州府志】:在临川县。
  黄道湖
  【长沙府志】:在长沙县。
  黄演湖
  【郡国志】:云:在金华府东阳县。
  黄名湖
  【饶州府志】:在鄱阳县。
  白马湖
  【武陵图经志】:在武陵县青陵村,广三十九里,深数丈。解者谓湖形类马而水色白。按:颜真卿书横山庙汉碑,谓神居武陵,其地有湖。每出则神兽前道,形如白马,名当始此。一曰白马陂。《方舆记》又称纯纪陂或纯陂。《通典》产菱芡、菰蒲、翠荇、白苹、紫、乌鲫。旧志及陂书晋安帝时,生千叶芙蓉,桓温徒种他所辄枯。《室连草绿》及《方舆记》承平时,郡人春必游之,秋为采菱之嬉。刘禹锡尝赋《采菱行》。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采鸳翔。皿汤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争工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长鬟弱袂动参差,钗影钏文浮荡漾。笑语哇咬顾晚晖,蓼花绿岸扣舷归。归来共到市桥步,野蔓系船萍满衣。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携觞荐芰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湖旁有采菱涧,宋柳特进拱辰作归老桥处也。湖旧有堰,溉田利与郑白菱。记隋刺史乔难、唐李皆增筑。宋朝守孙存道修之,今废。李悦斋皇有诗:白马湖光绿染衣,兰舟溶漾采紫飞。闲愁不到秋风后,听唱蛮歌月下归。
  【绍兴府志】:一在萧山县西一十四里,周二十五里。溉田有余顷。一名石姥湖。绍兴中,民沈琮以湖田三千亩献入宁寺观。有旨两浙漕臣验视,不可田,议遂寝。一在上虞县西北夏盖湖之南。《水经》云:白马潭,深无底,创湖之始,塘岸数崩。居民以白马祭之,方成世传。又谓汉县令周鹏举后为雁门太守,志务幽间,思上虞景物,乘白驹泛舟,全家隐匿于此,故名。且置湖门二所,及横塘一沟,泄水灌溉官民田土。一在余姚,或名渔浦湖,惟此湖无别名。
  【余姚志】:在县西北六十里,一名渔浦湖,汉周鹏举游而不出,时人以为地仙,湖名由此。
  【张名拙轩藁】《上齐仓使论白马湖土札子》:某窃详白马湖,系上虞余姚两县溉田植利。湖之南边别有一湖,名曰夏盖。淳熙中,创置北岸斗门二所,尚存支流,盖白马地势稍高,夏盖地势就下,支流相接,步亩最多。夏盖又管三十六所水沟,正隶两县民田,非夏盖之水,不足以沾濡。夏盖非白马之湖,不足以旁及,是以两县人户,水利所争,必并白马言之。渔浦湖,即白马异名也。上虞陂湖,昔之为田者一十四所,管米四千余斛,夏盖乃居其半。今若再许人户承佃,则是抱纳之家,不被水利;重围之田,未免起催。纵不起催,计田若干,年椿管修筑海塘坍损去处,顾亦可行。既是修塘,久例可照,若从此请租入反添,无补事功,徒为民害。止因顽民冒法,相其浮土,插以柳枝,少俟沃茂,映带左右,因而成田,更相仿效,利归于已,税不输官。交论互陈,至今未已。向使湖可成田,不当既成而复废。储米修塘,不当在今而方举。朝省昼降使台,榜示宪司公据,皆所以立国家根本之道,为民间经久之计也。贰卿陈公谓府师夕郎傅公曰:曩岁越竟大旱,嵊县诸暨赤地数百里,独上虞大熟,余姚次之,又以其余及旁邑。观此,则夏盖白马两湖潴水验矣。前人创置手门,规模甚远。斗门两边,岸石尚固。精加修治,闸板启闭。水势弥漫,日渐月渍,自虽耕垦,或过旱,只依古规,两县人户先后灌溉。其闸门扃锁,乞照本县西溪湖例,仍严立罪赏。俾顽民知所畏避,不敢再犯。庶几湖不成田,人无争势,两县蒙惠岂浅浅哉?某负丞数月,推究弊端,辄陈一得之愚,仰玷高明之听,傥辱来择,见之施行,不胜幸甚,伏候台旨。先是余姚县人户状,乞上件湖土充海堤仓。
  【元一统志】:一在象山县东南十里。初,县之塘,山有王气,凿之,有白马飞入湖中,因名。
  【宝应志】:一在宝应县北一十五里,西通三角村,东北会于运河,至黄莆。
  【张侃诗】《自白马湖穿夏盖湖至后郭塘岸》:连日天晴云送雨,群山环绕翠相聚。湖心波起小玉山,映带不多添媚妩。十年江湖寄此身,每到佳处喜生津。岂知筑堤限海水,底事毁泐筑更频。若知此理更休说,只缘今日人心别。
  【元萨天锡石林诗集】《过白马湖》:春水满湖芦荻青,鲤鱼吹浪水风腥。舟行未见初更月,一点渔灯照远汀。
  白鹿湖
  【凤阳府图志】:在宿迁县。旧传昔有白鹿出没其中,故名。或云白鹭飞集,讹写白鹿湖云。去县治西南一十里,南北长一十五里,东西阔五里。上通小河,转流入黄河。
  白螺湖
  【沔阳志】:湖在州之南一百三十里。
  白鹭湖
  【沔阳志】:在玉沙县东十五里。
  白鼋湖
  【沔阳志】:在玉沙县,晏殊《类要》云。
  白龟湖
  【郡县志】:在沔阳州玉沙县东北八里。
  白露湖
  【郡县志】:在沔阳州玉沙县东北九里。
  白社湖
  【建康志】:在城东南二十五里,周回十里,溉田一十顷。
  白都湖
  【建康志】:在城南七十里,周回八里,溉田二十五顷,西连白都山。
  白土湖
  【岳阳志】:在青草湖东,二湖上流接武昌之水,又合司马武洲两岸诸谷水而成湖,春夏水涨则接连。
  白沙湖
  【舆地纪胜】:湖在兴化县南一十里。《南兖州记》云:湖岸有白沙,故名。
  【宋李俊民鹤鸣文集】《白沙湖》:闻道沙堤水陷时,茫茫无处觅完堤。当时禹迹依然在,以壑为邻笑白圭。
  白泉湖
  【四明续志】:在宁波府昌国州东北八十里,旧名万金湖。周广三十里,潴水灌田,源泉汤涌,值旱则桔槔凑集。旧志又名富都湖。
  白石湖
  【乐清县志】:白石湖一名合湖,在乐清县西乡。自白石诸山涧壑中沿流分为东西两溪,源颇深广,出五六里,合而为湖。广三十余丈,名合湖。故谢灵运《为民行田白石径诗》有云:“千顷带远堤,万里连长汀。虽非郑白渠,每岁望康京。”水行五里,至湖头桥入运河。
  白泥湖
  【郡县志】:在常德府龙阳县南二十里。有鼓一枚,旱岁土击之,辄应。
  白泽湖
  【新昌志】:在高安县东门外,昔许旌阳濯衣于此。其水清澈,不受淤浊,旱亦不涸。
  白岸湖
  【青田志】:在处州府青田县西南四十里,县学产业。
  白塘湖
  【长沙府志】:在湘阴县。白水湖
  【饶州府志】:在鄱阳县。
  【严州志】:去桐庐县二十五里,上下两湖。大旱涌出白水。灌溉周围田亩,居民赖焉。
  【武陵图经志】:一在桃源县黄村,一在桃源县乌头村,一在九江府。
  白荡湖
  【安庆府志】:在桐城县,民池与竹子湖相连之水。自东北出张家寨,接无为界,南通长河,大羔脍赛,东由源子港而入于江。
  白塔湖
  【绍兴府志】:在诸暨县北五十里。
  白竹湖
  【桂林志】:在府西南三十里官道之西,阔百余亩,冬夏不涸。
  白莲湖
  【凤阳府图经志】:在灵璧县。一在澧州松渚村。
  白茆湖
  【海门县志】:在郡伯镇西南角。昔置斗门一所,遇运河涸,则引湖水以注焉。
  白米湖
  【建康志】:在上元县东,与句容下塘村相接,地产白米溪涧。
  白香湖
  【郡县志】:湖在武冈军武冈县。
  白子湖
  【武陵图经志】:在武陵县永寿村,俗呼曰白湖。
  【澧阳志】:在澧州安乡县西。
  白练湖
  【瑞州府志】:在高安县治后。
  白蚬湖
  【舆地纪胜】:在华亭县西北七十里。
  白肠湖
  【饶州府志】:在鄱阳县。
  白洋湖
  【宁波府志】:在慈溪县鸣鹤乡。唐景龙中,余姚县令张辟强修筑。
  【饶州府志】:在鄱阳县。
  白阳湖
  【郡县志】:武昌府江夏县。在城东十里,其北通江,谓之白阳湖。
  玄武湖
  【建康志】:亦名蒋陵湖、秣陵湖、后湖,在城北二里,周回四十里。东西有沟,流入秦淮。深七尺,灌田一百顷。案:《建康实录》:吴宝鼎二年,开城北渠,引后湖水,流入新宫,巡绕殿堂。《丹阳记》:吴孙皓宝鼎年间,丹阳县宣骞之母,年八十,浴于后湖,化为鼋。后湖又名练湖。徐爰《释问》曰:本桑泊,晋元帝创为北湖,以肄舟师。大兴三年,始创北湖,筑长堤以壅北山之水。东自覆舟山,西至宣武城六里余。宋元嘉中,有黑龙见,因改玄武湖,立三神山于湖中,春秋祠之。石迈《古迹编》曰:元嘉二十三年筑北堤,立真武湖于乐游苑之北,湖中亭台四所。孝武大明中,大阅水军于湖,因号昆明池,而俗亦呼为饮马塘。又于湖侧作大窦,通水入华林园天渊池,引殿内诸沟经太极殿,由东西掖门下注城南堑,故台中诸沟水常萦回不息。建平王景素举兵,萧道成出屯玄武湖。梁徐嗣徽等引齐兵至玄武湖。侯景举兵,引玄武湖水以灌台城。郑文宝《南唐迩事》云:金陵北有湖,周回数十里。幕府鸡笼二山环其西,钟阜蒋山诸峰耸其左,名山大川,掩映如画,六朝旧迹,多出其间。每岁茭藕网罟之利,不下数十百千。一日,诸阁老待漏朝堂,语及林泉之事。坐间冯谧举元宗赐贺监三百里镜湖,信为盛事。又曰:“余非敢望此,但赐得后湖,亦畅平生也。”徐铉怡声而对曰:“主上尊贤下士,常若不及,岂惜一后湖?所乏者知章尔。”冯大有惭色。天禧四年,改曰放生池。其后稍废为田,开十字河,立四斗门,以泄湖水。跨河为桥,以通往来,岁久埋塞。今城北十三里唯有一池,而它皆废为田。龙川陈亮所谓建邺带后湖为险者,今不可以言险矣。为形势虑者,盍图之。熙宁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王安石奏:臣蒙恩特判江宁军府,于去年十一月十一日到任管当职事。当时集官吏军民宣布圣化,启迪皇风,终成一载。所幸四郊无垒,天下同文,然臣切见金陵山广地窄,人烟繁茂,为富者田连阡陌,为贫者无置锥之地。其北阁外有湖二百余顷,古迹号为玄武之名,前代以为游习之地,今则空贮波涛,守之无用。臣欲于内权开十字河源,泄去余水,泱沥微波,使贫困饥人尽得螺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