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典 1-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屯,归罪于已,推恩于民。
  【唐张说集】
  《握乾符颂》:圣人握符之大宝也,圣人握符之大政也,圣人握符之大祥也,圣人握符之大历也。
  【韩昌黎集】
  圣人抱诚明之正性,根中庸之正德。《颜子不贰过论》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原人》圣人之道不传世。《读荀》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圣益圣,圣人之所以为圣。同上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伯夷颂》圣人之举事举为,无不与人共之者也。《进士策问》且古圣人言通者,百行众艺备于身。《通解》《贺雨表》:圣人之德与天地通,诚发于中,事应于外。
  【柳宗元集】
  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时令论》天地泰而圣人出,雷雨解而品物荣。《贺践祚表》
  【李文公集】
  《复性书》:上成者,圣人之性也。寂然不动,广大清明,照乎天地,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刘子】
  《明谦》:道盈体冲,圣人之谦也,《易》称谦尊而弥光。
  【刘公是先生弟子记】
  圣人行而当理,非求当也,自当也;言而中律,非求中也,自中也。圣人辩必能穷万物而不言,智必能兼万事而不为。不言者有所止之,不为者有所因之。
  【冷斋夜话】
  朱世英言:昔从文公定林数夕,闻所未闻,尝曰:子曾读《游侠传》否?移此心学无上菩提,孰能御哉?又曰:成周三代之际,圣人多生吾儒中,两汉以下,圣人多生佛中,此不易之论也。又曰:吾止以雪峰一句语作宰相。世英曰:愿闻雪峰之语。公曰:这老子尝为众生,自是什么?
  【程氏遗书】
  圣人即天地也。天地中何物不有,天地岂尝有心柬别善恶。一切函容覆载,但处之有道耳。若善者亲之,不善者远之,则物不与者多矣,安得为天地?故圣人之志,止欲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朱子语录】
  圣人之于天地,犹子之于父母。《佛经》云: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圣人亦是为这一大事出来。这个道理虽人所固有,若非圣人,如何得如此光明盛大?你不晓得,我说在这里教你晓得;你不会做底,我做下样子在此与你做。只是要持守这个道理,教他常立在世间,上拄天,下拄地,常如此端正。才一日无人维持,便倾倒了。少间脚拄天,头拄地,颠倒错乱,便都坏了。所以说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天只生得你,付得你这道理,你做与不做却在你。做得好也由你,做得不好也由你,所以又为之立君师以作成之。既抚养你,又教导你,便无一夫不遂其性。如尧舜之时,真个是宠绥四方,只是世间不好底人不定叠底事,才遇尧舜都安帖平定了。所以谓之克相上帝,盖助上帝之不及也。自秦汉以来,讲学不明,世之人君,固有因其才智做得功业,然无人知明德新民之事。君道间有得其一二,而师道则绝无矣。卓又问《易》:圣人参天地而两之。云云。先生云:前日正与学者言佛经云:我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圣人亦是为一大事出现于世。上至天,下至地,中间是人,塞于两间者,无非此理。须是圣人出来,左提右挈,原始要终,无非欲人之有以全此理,而不失其本然之性也。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只是为此道理,所以作个君师以辅相裁成左右民,使各全其秉彝之良,而不失其本然之善而已。故圣人以其先得诸身者与民共之,只是为这一个道理。如老佛窥见这个道理。庄子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大宗师篇》释氏所谓: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他也窥见这个道理,只是他说得惊天动地。圣人之学,则其作用处与他全不同。圣人之学,则至虚而实实,至无而实有,有此物则有此理。佛氏只见得如此便休了,所以不同。又问辅相裁成,若以学者言之,日用处也有这样处否?曰:有之。如饥则食,渴则饮,寒则裘,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作为耒耜网罟之类,皆辅相左右民事。卓易木条亻间录同
  【朱子语续录】
  圣人万善皆备,有一毫之失,此不足为圣人。常人终日为不善,偶有一毫之善,此善心生也。圣人要求备,故大舜无一毫厘不是,此所以为圣人。不然又安足谓之舜哉?
  【侯氏静一泛言】
  “开天圣人说”:三皇大圣人相继出于天地开辟之顷,天不言,三圣代天而言;天不为,三圣代天而为。此所以谓之天子,而为开天万世之祖也。又“圣人名教说”:圣人名教从天文地理之道而来。天文地理人道,因圣人名教之垂世可征也。观六经诸子遗书可知,非天地不能成圣人之始,非圣人不能成天道之终。有功于天地之间,有功于百世之下,切关乎人道,切补于国家、天下治术,与天地相终始,圣人之名教也。
  【诸儒鸣道集】
  伊川曰:圣人当人不问时,与木石同也。屏山曰:圣人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与木石同,圣人真死矣。吁!伊川曰:汤武未知是圣人不是圣人,若文王则分明是大圣人。屏山曰:予甚不喜,程子谓孟轲有圭角,颜子未到无过之地,今也大不幸又闻此言,吁!可怪也夫。伊川曰:孟子未敢便道是圣人,如说夷惠云皆古圣人,必错了一两字。如说大人则藐之,便不是也。屏山曰:程子之畏大人者而侮圣人之言可乎?拟有一日之长,不可见其短,程子所见果长于古圣人否?明道曰: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圣人,人也,不得无忧。屏山曰:陋哉斯言!鼓万物者,圣人之灵府也。忧患岂能入哉!姑射之神人,尘垢糠,陶铸尧舜,岭南之观察使自有廊幕在,程子岂知有此理哉?
  【扪虱新语】
  孟子所序三圣,世多泥于文而不知其意。王荆公曰:伊尹之学,士多进而寡退,故伯夷出而矫之;伯夷之后,士多退而寡进,故柳下惠出而矫之。三人者,皆因时之偏而救之,非天下之中道也,故不免有弊。至孔子之时,三圣之弊极于天下矣。故孔子出,而后圣人之道大全,而无一偏之患。苏子由独以为不然,曰:孔子尝言此三人矣。或谓之仁人,或谓之贤人,未闻以圣人而许之者。其叙逸民,则曰“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夫人而不能无可无不可,尚足以为圣人乎?且三代之风,今世不得见矣。春秋之际,士方以功利为急,孰谓其多退而寡进而有伯夷之弊,此皆妄意圣人耳。予谓此说,足以正荆公之失而未尽孟子之意。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此假义设辞也。盖孟子谓任与清与和,此三者士君子为行之大概也。士君子之行未至于圣人,则必有所偏,偏则此三者必居其一矣。夫以天下庸庸之人,多因乎流俗而不能自立也。士君子于此三者,苟得其一,则亦可以自见于世。故假此三人者以显其义,然而不免有所偏,非全德也。故复假孔子以终其说曰:孔子,圣之时者也。以为士君子必如孔子,然后谓之全德,否则独行一介之士而已,此孟子愿学之意也。又安有矫弊之说?彼孟子又岂以三子为足与孔子并而称圣乎?予故曰:此孟子假义设辞,明矣。孟子尝以伯夷、柳下惠为圣人,王荆公复以孟子为圣人。虽要推尊孟子,然不必如此立论也。予观文中子设教,自比孔子,而李翱至以其书比之太公家教,则又似贬抑太过,要之皆非至论耶。
  【采真集】
  圣人静而为圣则归其明,动而为王则用其光。
  【乐府诗集】
  《圣人出》:圣人出,阴阳和,美人出,游九河。佳人来,马非离哉!何驾六飞龙。四时和,君之臣,明护不道美人哉!宜天子,免甘星。筮乐甫始;美人子,含四海。
  【元刘文贞公集】
  《圣人出》:二五合神灵,兆民一天性。乃有纯粹精,众人独曰圣。道德备身心,刚常弘教命。规矩则方圆,仁义定中正。
  【国朝周巽泉性情集】
  《圣人出》:羲轩位皇极,如日行中天。圣圣继作则,坟典斯流传。乾坤大一统,图书垂万年。高冈来彩凤,清庙鸣朱弦。尼父振遐躅,人文日丕宣。
  【刘基覆瓿集】
  《圣人出》:圣人出,临万方。若白日,登扶弃。阴灵韬精星灭芒,群氛辟易归大荒。暧寒谷熙春阳,枯根发茁畅幽藏。潜鱼跃波谷鸟翔,花明草暖青天长。青天长,圣人寿,北斗轩转调气候。北辰中居环列宿,八风应律九歌奏,圆方交格神灵辏。圣人出,阳道开,亿万年,歌康哉!
  【群书足用】
  “圣人”《事对》:
  清明记
  睿知记
  诚明韩
  渊懿杨
  尽伦荀
  备道荀
  冠群伦杨
  育万物记
  《体题》:睿哲聪明、睿聪上智《赋偶》哉。粹精乘首出之乾,辅相仰交通之泰。行高于世,为万世之法则,道备于身,具一身之准绳。时龙方御于乘乾,治象适符于开泰;睿哲高古,清明在躬;以自然辅物,未始害物,以无为化民,未尝强民;鸿图亲缵于一人,凤历有开于千载。智出世表,职司化钧;正古今标准于万世,任天下纲常于一身;乾君适应于御天,震子肇新于王器;足以临也,大而化之;聪以作谋,明以作哲;中于不勉,得于不思;前乎千古独此为冠,后乎百世惟吾是师;大以能化,广而乃神。理皆同得此实先得,性本生知非由学知;处君师之任,必尽君师之责。中天地而立,当成天地之能。动作有文进退有度,从容中道周旋中规;百王礼乐孰主孰宰,一代纲常曷经曷纶;中正以观,聪明有临;五百岁而兴,至此适应,数千年而来,未之有伦;兼三才之妙,实任成能之责,中两间而立,独司赞化之权;教设于观,化流以乾;掌握道管,躬待化权。赋隔会应亨嘉,孰不附攀于龙凤;类从上下,自形飞跃于鱼渊。
  【兼金合璧】
  《赋偶》能大而化,自生而知;物来能名也,明合日月,事至不惑也,识前著龟。聪悟生禀,诚明性全;酬酢万变而默藏诸用,经纬四方而莫知其然;列九等之上,无愧班固,在二者之中,可卑乐正。德变黎民,唐帝显钦明之善;教形阙里,宣尼都仁知之称。文王之德之纯,因心而会,周人之才之美,岂学而知;聪明渊懿冠群伦,笃宝辉光新其德。《事对》:聪明《书·尧典》:聪明文思,注言:圣德远著。又《命》: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又《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智,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广渊《书·微子之命》:乃祖成汤,克齐圣广渊。睿智《易·系辞》:古之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杀者。睿情《选·江文通杂体诗》:礼登伫睿情,乐阕延皇眄。注:天子之情。睿哲《书·舜典》:睿哲文明,温恭允塞。疏通《史》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达天德《礼·中庸》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实睿实聪《前叙传》:孝昭帝,实睿实聪。作谋作哲《书·洪范》五事:恭作肃,从作人,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法天立教《书·说命中》注:圣人所以法天而立教。配天地《大戴记》:孔子曰:所谓圣人配乎天地,参乎日月。赋偶运化于上,克明者君;鉴利害以前计,烛安危而逆知,明照四海,贵为一人。睿略深蕴,英谋夙资。日月其鉴,而无所不照,著龟其识,而无所不通。临朝大煌煌之美,有德全显显之宜。智自天锡,德能日升。智无不知也,不自为其智,神无不见也,不自为其神。睿德全赋,聪谋悉知。胸中之算虽曰自得,天下之事每虞不知。光履帝位,深潜睿思;不以至聪而强所未悟,不以独见而略所不知。
  瑞物降生圣人
  【王子年拾遗记】
  孔子生之夜,有二苍龙自天而下,而二神女擎香露于空中以沐浴徵在。天帝下奏钧天之乐,有五老列于庭,则五星之精也。先是麟吐玉光于阙里,人家云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故二龙绕室,五星降庭,徵在以绣绂击麟角,及夫子将终,麟解绂而泣。
  邻国有圣人
  【晏子】
  《外篇》《不合经术六》:仲尼相鲁,景公患之,晏子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晏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君不如阴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强谏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内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居暮年,孔子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
  叔孙生圣人
  【西汉书】
  《叔孙通传》:高帝既并天下,悉去秦仪法为简易,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刃击柱。上患之,通知上益厌之,说上曰:“臣愿召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会十月,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拜通为奉常,赐金五百斤。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弟悉以为郎,通出宦,以五百金赐诸生。诸生乃喜曰:“叔孙生圣人,知当世务。”
  中土多圣人
  【淮南鸿烈解】
  清水音小,浊水音大;音,声湍水人轻,迟水人重。湍,急流得水也中土多圣人,皆象其气,皆应其类。
  观天地见圣人
  【杨子】
  《修身篇》:或问:众人曰富贵,而贤者曰义,圣人曰神。观乎贤人则见众人,观乎圣人则见贤人,观乎天地则见圣人。
  【程氏外书】
  杨子曰:“观乎天地则见圣人。”伊川曰:“不然。观乎圣人,则见天地。”
  意圣人
  【南史】
  陈沈不害通经术,善属文,家无卷轴,每制文,操笔立成。曾无寻检。周弘正曰:“沈生可谓意圣人。”
  肉眼不识圣人
  【资治通鉴】
  唐肃宗至德元载辛卯,乾进攻潼关,克之。哥舒翰至关西驿,揭榜收散卒,欲复守潼关。番将火拔归仁等,以百余骑围驿。入谓翰曰:“贼至矣,请公上马。”翰上马出驿,归仁率众叩头曰:“公以二十万众,一战弃之,何面目复见天子?且公不见高仙芝封常清乎?请公东行。”翰不可,欲下马,归仁以毛絷其足于马腹,及诸将不从者皆执之以东,会贼将田乾真已至,遂降之,俱送洛阳。安禄山问翰曰:“汝常轻我,今定何如?”翰伏地对曰:“臣肉眼不识圣人,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常山,李祗在东平,鲁炅在南阳,陛下留臣使以尺书招之,不日皆下矣。”禄山大喜,以翰为司空同平章事。谓火拔归仁曰:“汝叛主,不忠不义。”执而斩之翰以书招诸将,皆复书责之。禄山知不效,乃囚诸苑中。
  勿惊圣人
  【资治通鉴】
  唐肃宗上元二年,史思明在鹿桥驿,令腹心曹将军将兵宿卫,朝义宿于逆旅。其部将骆悦蔡文景说朝义曰:“悦等与王死无日矣。自古有废立,请召曹将军谋之。”朝义首不应。悦等曰:“王苟不许,悦等今归李氏,王亦不全矣。”朝义泣曰:“诸君善为之,勿惊圣人。”注:当时臣子谓其君父为圣人悦等乃令许叔冀之子李常召曹将军,至则以其谋告之。曹将军知诸将尽怨,恐祸及已,不敢违。是夕,悦等以朝义部兵三百,被甲诣驿。宿卫兵怪之,畏曹将军不敢动。悦等引兵至思明寝所,备思明如厕,问左右,未及对,已杀数人。左右指示之,思明闻有变,垣至厩中,自鞴马乘之,悦人周子俊射之,中臂坠马,遂擒之。思明问乱为谁?悦曰:“奉怀王命。”思明曰:“我朝来语失,宜其及此,然杀我太早,何不待我克长安,今事不成矣。”悦等送思明于柳泉驿,囚之。还报朝义曰:“事成矣。”朝义曰:“不惊圣人乎?”悦曰:“无。”著
  黄者圣人
  【唐书】
  《李泌传》:泌至灵武,肃宗欲授以官,泌固辞,愿以客从入议国事,出陪舆辇。众指曰:“著黄衣者圣人,著白者山人也。”帝闻之,恩赐以金紫,拜行军司马。
  三教圣人
  【曾忄造类说】
  唐德宗诞日,内殿三教讲论,诸人谈毕,僧鉴虚曰:“臣请奏事,玄元皇帝,我唐天下文宣王,古今之圣人;释伽如来,西方之圣人,皇帝陛下,南赡部洲之圣人。”
  愿天生圣人
  【资治通鉴】
  《后唐明宗纪》:长兴四年十一月戊戌,帝殂。帝性不猜忌,与物无竞,登极之年,已六十,每夕于宫中焚香祝天曰:“某胡人,因乱为众所推,愿天早生圣人,为生民主。”在位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之五代,粗为小康
  赵圣人
  【太平广记】
  伪蜀赵温圭,占人灾祥无不中,蜀谓之赵圣人。武将王晖,使蜀有功,后为贵臣挤抑,王御之。一日入朝见赵,赵乃屏告曰:“君面有杀气,怀刃欲阴谋,但君将来当为三郡守一节制,不宜害人取祸。”王掷匕首于地曰:“今日不期逢君,为我开释。”王果迁秦州节度,赵言果验云。
  真圣人
  【宋史】
  《李沆传》:沆与王文正公旦同在中书,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见此,此参政他日之忧也。”沆没后,真宗遂封岱祠汾,大修宫观,讲坠典,靡有暇日。旦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已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当时遂谓之圣相。
  【吕氏童蒙训】
  范文正公与郑国文忠富公弼同在政府,富公尝叹曰:“范六丈真圣人,与吾浅见不同。”
  【鲁忄造类说】
  《鲁宗道》:明肃垂帘,将有志于天下之事。而朝臣默默无敢一言,宗道独抗直不挠。后尝拱手瞻礼而谓曰:“武后真圣人。”对曰:“有唐之罪人耳,陛下乃圣人也。”后曰:“何也?”曰:“武后几危唐社稷,岂非罪人乎?”后默然久之,僭右之心不复萌矣。仁宗幼冲,后将与同日诣慈孝神御,欲以大安辇先法驾,宰相不能对。宗道独曰:“妇人有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翌日后辇遂居其后。
  西方圣人
  【坦斋通编】
  列子述孔子曰:西方有圣人。佞佛者以为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