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典 1-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谡,起也。
  知人若神
  【庄子】
  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生死存亡寿夭若神。列子见之,以告壶子,壶子曰:“试与来,以予示之”。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出谓曰:“子之先生死矣”。列子以告,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地文”。明日又与见,出谓曰:“子之先生瘳矣”。列子入以告。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天壤”。又明日与见,出谓曰:“子之先生不斋,吾无得而相焉。试斋,且复相之”。列子入以告,壶子曰:“吾向示之以大冲莫胜”。明日又与见,立未定而走。
  尊严若神
  【西汉书】
  《成帝纪》:班固赞曰,成帝善修容仪,临朝渊默。尊严若神,可谓穆穆天子之容矣。
  变化若神
  【淮南鸿烈解】
  《原道训》: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其动无形,变化若神。其行无迹,常后而先。
  【魏伯阳参同契】
  三物相含受,变化状若神。注云:金水与土偕行,则三物互相含受,混而为一矣。混而为一则缚住青山万顷云,携出碧潭一轮月,而变化之状若神矣。
  【北史】
  《齐本纪》:神武性深密高岸,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
  化驰若神
  【淮南鸿烈解】
  《原道训》:舜耕历山期年,而田者争处硗确,以封壤肥饶相让。钓于河渎期年,渔者争处湍濑,以曲隈深潭相与。当此之时,口不设言,手不指麾,执玄德于心,而化驰若神。
  【汉书】
  《伍被传》:被谓淮南王曰:今陛下临制天下,而齐一海内,然口虽未言,而其声疾若震雷;然令虽未出,而化驰若神。心有所怀,而其威已动于千里之外矣。
  覆按若神
  【后汉书】
  刘陶举孝廉,除顺阳长。县多奸猾,陶到官,宣募吏民有气力勇猛能以死易生者,不拘亡命奸贼。于是剽轻刺客之徒过晏等十余人,皆来应募。陶责其先过,要以后效,使各结所厚少年,得数百人,皆严兵待命,于是覆案奸宄,所发若神。后陶以病免,吏民思而歌之曰:邑然不乐,思我刘君。何时复来,安此下民。
  明悟若神
  【续后汉书】
  《王戎传》:戎从弟衍有盛才,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
  敬之若神
  【南史】
  《宋谢密传》:密性严正,婢仆之前,不妄言笑。由是尊卑大小,敬之若神。
  巧思若神
  【隋书】
  《艺术传》:耿询,丹阳人。创意造浑天仪,柱国王世积知而奏之。高祖配询为官奴,给使太史局。后赐蜀王秀,徙往益州,秀甚信之。及秀废当诛,何稠言于高祖曰:耿询之巧思若有神,臣诚为朝廷惜之。上于是乃特原其罪。
  惊喜若神
  【新唐书】
  《颜真卿传》:真卿论宰相元载,上疏有曰:天宝后,李林甫得君。群臣不先咨宰相辄奏事者,托以他故中伤之,犹不敢明约百司,使先关白,时阉人袁思艺,因宣诏至中书,天子动静必告林甫。林甫得以先意奏请。帝惊喜若神,故权宠日甚。
  事之若神
  【辛文房唐才子传】
  高骈弃人间事,绝女色属意神仙。鄱阳商侩吕用之会妖术役鬼神,及狂人诸葛殷、张守一之徒几十余辈,相引而进。多为谬悠长年飞化之说。羽衣鹤氅,诡辩风生,骈事之若神焉。
  出入若神
  【唐书】
  《李光颜传》:光颜从大将高崇文平剑南,数搴旗陷阵,出入若神。遂益知名,进兼御史大夫。
  画妙通神
  【晋书】
  颜恺之善丹青,曾以一厨画暂寄桓玄,皆其妙迹所珍秘者,其后玄开取之,诳云不开。恺之不疑,直云画妙通神,变化飞去,犹人之登仙也。
  【炙毂子】
  开元中,李思训画大同殿壁,明皇喻之曰:卿所画,夜闻水声,真通神佳手也。
  钱通神
  【韵府群玉】
  张延赏闻度支有一冤狱,公判度支,期平反之。案上有帖云:奉钱伍万贯,乞不问其狱。公怒,收吏案之。次日盥洗处,又一帖云:奉钱拾万贯。公曰:钱至拾万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祸及,不得不止。
  道术通神
  【宋史】
  《蔡卞传》:卞求去,以天章阁学士知河南。妖人张怀素败,卞素与之游。谓其道术通神,尝识孔子汉高祖。至称为大士,坐降职。
  【夷坚志】
  江州天庆观道士杨德一,戒行端节,持法精专。尝昼梦到一大宫室,挂朱书巨牌曰:“报应所”,寂无一人守门,遂入,见东廊揭榜云:江州太守来日诣本观烧香,被猖神迷染。次一牌云:德化知县以明日晚遭邪祟,可付杨德一治之。及悟自以姓字通于神明为喜。是夕江州守,德化宰皆同此梦,明日守以朝拜拈香归府,即得蹶疾,其家人既闻所梦,立遣马央卒邀杨师至,则守己闷,杨书符三道。次第使灌服,随手而苏,方出仪门,县宰之使亦至,挟车奔行。望见县宰,罔罔如狂痴,与一符吞之亦愈。杨归观复梦抵昨处,又挂一牌云:知州知县两祟皆伏辜。杨叹道术之感格,始为其徒言之。予谓郡守县令,职有民社,乃因谒观宇而受侮。神能预疏其故,明以告得一,何不祛斥邪祟,顾令肆虐,岂冥冥之中,固欲世间知所敬奉,委曲以示人耶?殆不可测度也。
  玉管通神
  【曾高斋漫录】
  李宾玉利用番阳人。躬行君子人也。又善相,尝云郭林宗作“玉管通神”。有四句云:贵贱视其眉目,知慧察其皮毛。苦乐观其手足,贫富观其颐颊。
  服漆通神
  【温革琐碎录】
  浮漆不沾者,服之令人通神。
  画马通神
  【曾类说】
  有人牵马访马医,称患脚。马医曰:大似韩干所画。后以语干,干曰:是真吾所设色者。至今视所画即有一马缺一足,如是画通神矣。马医所获钱乃成泥也。
  孝悌通神
  【唐王右丞集】
  《紫芝木爪赞》: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天为之降和,地为之嘉植。发书占之,推理可得。
  舜孝通神
  【宋苏东坡集】
  《上皇帝贺冬至表》:尧仁冠古,舜孝通神。
  性定通神
  【龙文经】
  性定可以通吾之神。
  炼性通神
  【刘子】
  茧之不缲,则素丝自蠹于筐笼;人之不学,则才智腐于心胸;海蚌未剖,则明珠不显;昆竹未断,则凤音不彰;性情未炼,则神光不发。
  汉箭有神
  【汉书】
  《耿恭传》:恭为戊己校尉,屯金墉城。北单于来攻恭。恭以毒药傅矢曰:汉家箭神,其中创者必有异。虏中疮皆沸,乃大惊曰:汉兵真神也,乃解。
  君章有神
  【太平广记】
  梁安成王在镇,以罗含故宅借录事刘朗之。尝见丈夫衣冠甚伟而立,朗之惊问,忽然失之,未及还,朗之见黜,时人谓君章有神,君章,含字也。
  樗蒲有神
  【晋书】
  《载记》:慕容宝,垂之子也。初,宝在长安,与韩黄李根等,因宴樗蒲。宝危坐整容,誓之曰:世云樗蒲有神,岂虚也哉!若富贵可期,频得三卢。于是三掷成卢。宝拜而受赐,故云五木之祥。
  落笔有神
  【摭遗新说】
  唐王勃,年十三游江右,忽遇神人。告以阎公在洪都为滕王阁作记,子有清才,何不为之。且以清风助其舟,水陆七百里,未晓抵岸。及文成,阎公阅之,曰:子落笔似有神助。令遍示群英,皆面若土铁,贴然心服,乃召勃出位,语左右曰:令帝子声流千古,吾之名闻后世,使洪都风月江山无价,皆子之力也。
  铁鞭有神
  【五代史】
  安重荣,晋时为成德军节度。有异志,为大铁鞭以献。诳其民曰:鞭有神,指人辄死。
  下笔有神
  【苏易简笔谱】
  隋朝蔡生以善画闻,画兴福寺壁,谓人曰:吾平生所画多矣。独今日下笔,若有鬼神翼而成者。
  督捕有神
  【金史】
  《王扩传》:泰和伐宋,山东盗贼起,被安抚使张万公牒提控督捕。扩行章丘道中,遇一男子,举止不常。捕讯,果历城大盗也,众以为有神。
  化若有神
  【潼川志】
  云:窦兢,字思谨,扶风人。为县令,赞曰:化若有神。
  真中有神
  【度人经】
  真中有神。长生大君。又《度人玉晨大道经》曰:身中之真,泥丸尊神。辅卿弼仙,三元帝君。守护玉阙,调养生元。
  百节有神
  【黄庭经】
  至道不烦决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
  所存者神
  【孟子】
  《尽心章》: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注:君子,圣人之通称也。所过者化,身所经历之处,即人无不化。所存者神,心所存主处,便神妙不测。如孔子之立斯立,道斯行,绥斯来,动斯和,莫知其所以然而然也。
  用之者神
  【抱朴子内篇】
  《畅玄卷》:用之者神,忘之者器。此思玄道之要言也。
  气盛化神
  【礼记】
  《乐记》:气盛而化神。疏云:志意蕴积在中,故气盛。内志既盛,则外感动于物,故变化神通也。
  教善化神
  【宋华镇云溪居士集】
  《上淮东闾提刑书》:齐之以礼,和之以乐,教之以善,化之以神,而有不率者,未能去刑。
  虚极化神
  【元李道纯中和集】
  虚极化神,神变生气。
  至精至神
  【淮南鸿烈解】
  《精神训》:魂魄处其宅,而精神守其根。死生无变于己,故曰至神。
  【采真集】
  至精不二,虽与物接,而其一不杂。则在有而不蔽于有;至神不测,虽与性俱,而其应无方,则在无而不溺于无。
  【朱子语录】
  太极,只是极至,更无去处了,至高至妙,至精至神,更没去处。
  名爵示至神
  【宋史】
  《陈舜俞传》:舜俞知山阴县,诏候代还试馆职。舜俞辞曰:名器爵禄,砥砺多士。宜示以至神。乌可邀期如付剂契?徼中书帖上之。
  精义入神
  【易】
  《系辞》: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邵子观物外篇】
  神以致用也,不精义则不能入神。不能入神则不能致用也。
  【张子正蒙】
  精义入神,豫之至也。又精义入神,事豫吾内。求利吾外也,利用安身,素利吾外,致养吾内也。又事豫则立,必有教以先之,尽教之善,必精义以研之,精义入神,然后立斯立,动斯和矣。
  【敬斋泛说】
  精义入神,以致用,则自内而推之外者也。利用安身以崇德,则自外而施之内者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则天人物我混同无间,无内可推,无外可施,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者也。
  【云笈七签】
  义必精,然后可以入神。
  精艺入神
  【尚意譬喻论策】
  《精艺入神章》:精于庖者,其刀入神。精于射者,其矢入神。苟入神矣,其致用于庖与射者何有?精于技者独若是,而况精于义理而入神者乎?
  画思入神
  【斯唐书】
  《文艺列传》:王维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宪薛诸王,待若师友。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
  【倚觉寮杂记】
  《笔谈云》:王维画入神,不拘四时。如雪中芭蕉。故惠洪云:雪中芭蕉失寒暑。皆以芭蕉非雪中物,岭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若,红芭蕉方开花,知前辈虽画史亦不苟。洪作诗时未到岭外,存中亦未知也。
  小篆入神
  【宋祁笔录】
  李斯书传国宝,小篆入神。
  造妙入神
  【宋李澹轩集】
  《跋东坡表忠观碑字》:老坡所书小字表忠观碑,绝不类异时所见。岂非造妙之神。将无所施而不可耶?
  超理入神
  【云笈七签】
  《真系论》:曰:超理入神,混合于气。无为而不为者,我真家之道也。
  存神
  【张子正蒙】
  无我。然后得正己之尽,存神,然后妙应物之感。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过则溺于空,沦于静。既不能存夫神,又不能知夫化矣。
  【沈明远寓简】
  神气交养,气定神全,此存神之至要也。
  【胡五峰知言】
  宁亲莫大于存神。
  【程若庸性理字训】
  心之所主,不疾而速,是曰存神。
  【云笈七签】
  《修真连珠》曰:神者,主也。主人安静,神即居之。主人躁动,神即去之。神之无人,难以自固。形之无人,难以自驻。若是形神相亲,则表里俱济。又《白玉蟾》曰:存者,有也。人能存我之神,闭目见自己之目,收心见自己之心,谓之存神。
  过化存神
  【孟子】
  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元王恽秋涧集】
  《进呈世祖皇帝实录表》:始平大理,再驾长江,过化存神,有征无战。
  履道存神
  【涧泉日记】
  明心何似冥心,明道何似履道,明神何似存神,物交则心驰,事夺则道远,气杂则神散。昼夜者,寒暑也。阴阳者,天地也。吉凶者,治乱也。理也,德也,命也。外之者,人也。内之者,士君子也。知而弗忘者,学者也。
  凝神
  【孔子世家补】
  鲁哀公六年,孔子适楚,出于林中。见偻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道耶?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搞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金丹大要】
  昔日遇师真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
  先学凝神
  【随目纪述】
  天造中,世缘中,我无物,事无穷。愚智异,苦乐同。学人深于妙道者,先学凝神入空寂,次学融神出空寂,二法纯熟,其道成矣。
  静以凝神
  【宋袁洁斋集】
  《袁学录墓志》:正以利己,谦以待人。勤以绩学,静以凝神。
  栖心凝神
  【悟真篇】
  修炼之士,惜精保气。栖心凝神,立基温养。
  鼓舞尽神
  【易】
  《系辞》: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注曰:变通鼓舞,以事而言。
  【张子正蒙】
  天下之动,神鼓之也。辞不鼓舞,则不足以尽神。
  即物尽神
  【关尹子】
  《一宇篇》:无一物非神,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尽神。
  乐以颐神
  【罗泌路史发挥】
  《九锡备物霸者之盛礼篇》:锡也者,赐也。上公九命,数已崇极,勋业更茂,蔑以加矣。是故,制之褒锡以宠绥之,车马以代其劳,衣服以章其德,乐器以颐其神。
  妙世颐神
  【晋二俊集】
  《陆云登遐颂》:遗物执一,妙世顺神,思我玄流,浩若无津。
  垂拱颐神
  【唐颜鲁公集】
  《贺上皇表》:伏愿陛下,垂拱颐神,以睹廓清之庆。
  养神
  【庄子】
  《刻意篇》: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夫有干越之剑者,押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夫。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曾类说】
  夫欲养神,先须养气,养气先须养脑,养脑先须养精,养精先须养血,养血先须养唾,养唾先须养水凹。九还七返者,大而论之一年,小而论之一日。北斗一日一夜一周天,天降地腾,从寅至申为七返,却到坤为九还。
  含精养神
  【魏伯阳参同契】
  含精养神,通德三元。三元,上中下之三田也。含精之久,力到功深,则精神内藏,和气充周于一身,而百骸万窍无不贯通,自然如天河之流转。
  忘气养神
  【采真集】
  《宋齐丘化书》: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
  俭视养神
  【采真集】
  香溪先生云,俭于听,可以养虚。俭于视,可以养神。
  葆气养神
  【涧泉日记】
  葆气者寿,养神者无往而不自明。神气相宣而万化举。
  啬气养神
  【宋苏颖滨集】
  《再祭张宫保文》:啬气养神,以终其身。中忘我以发照,外忘物而远尘。至于委化之日,泊然天真。
  保形以养神
  【云笈七签】
  《修真经告》曰:有者因无而生,形者须神而立。故有无为之宫。形乃神之府,莫不全宅以安主,保形以养神。
  恬和养神
  【云笈七签】
  《修真品》曰: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也。又参同契曰:含精养神,道德三元。
  真道养神
  【老君宝绿】
  老君谓尹喜曰:伪道养形,真道养神。神真道通,能亡能存。神能飞形,亦能移山。形为灰土,其可识焉。耳目声色,为子留愆。鼻口所喜,香味是冤。身为恼本,痛痒寒温。意为形累,愁毒忧烦。弗疾去,则志气日耗。寿命不延,其来久矣。子当先损诸欲,莫令意逸。闲居静处,精思斋室。丹书万卷,一如守一。常以虚为身,以无为心,无身之身,无心之心,可谓守神。守神玄通,是谓道同。其犹高山大泽,非欲虫鱼鸟兽。而虫鱼鸟兽归之,人能虚无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矣。
  摩火养神
  【关尹子】
  摩火以养神,神之所以不穷也。
  吸风养神
  【关尹子】
  吸风以养神,精之所以不穷也。
  忘机养神
  【会真记】
  绝念忘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