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必然出现一种局面,文官更忠于国君,因为国君可以给他们更大的权力,而武官则更忠于自己的家族,因为只有家族兴盛,才能获取更多的资源,有了更多的资源,才能去博取更多的战功,然后反过来巩固家族的权势和地位。
换句话说,武官更加在乎各自家族的利益诉求!
而武官家族利益诉求的最高体现就是——分封。
其实,楚国的那些勋戚贵胄们早就在私底下嚷嚷着分封了,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已经不年轻了,眼看着没几年好活了,若再不分封也许就赶不上了,只是项庄威望太高,又以先王大仇未报为借口给压着,否则,他们早就群起邀封了。
所以,当王后魏悦有个侄子前来投奔的消息传开之后,就像一枚石子投入水池,顷刻间荡起了层层涟漪,短短不到两天时间,请求分封故魏王豹嫡孙为魏王,并重立魏国的奏章就像雪片般飞进了楚王宫,并堆满了项庄的案头。(未完待续)
楚汉争鼎
第476章 合纵连横(四)
一阵爽朗的笑声从项庄的书房里传了出来,守在外面的虎贲卫透过敞开的窗户往里面看去,正好可以看到楚王跟军师百里贤相对而坐,言谈甚欢。'~'
百里贤随手翻阅着奏章,说道:“两天就这么多,还都是请封魏王的?”
“谁说不是?看来有些人是真着急了,他们是想通过请封魏王来提醒寡人哪。”项庄微笑摇头,又说道,“不过,寡人也的确应该认真考虑封赏功臣的事了,眼看着许多老臣年纪也大了,总不能让他们带着遗憾去见先王吧?”
百里贤欣然道:“大王所虑极是,如今刘邦、韩信皆死,齐、汉皆遭重创,我大楚雄吞天下之大势已成形,也的确应该封赏有功之臣了,若是有功不赏,有爵也不封,于军心、士气不利哪。”
项庄道:“子良,今天寡人找你来,就是想跟你议议封赏之事。”
百里贤闻言一窒,略有些不自然道:“大王,封赏之事似乎应该召集令尹、太尉以及鄞乡侯、舒乡侯、黟乡侯、娄乡侯等重臣共议,臣人微言轻,恐怕……”
项庄摆手制止百里贤,心下却不无感慨,说起来百里氏也算是尊荣之极了,百里伊水贵为王妃,百里贤身为军师,极受项庄的器重,百里茂也是军中有数的功勋大将,可在秭陵城内诸多勋戚豪门里,百里家却是最低调的。
像恒家、季家、高家以及庞家等豪门,时不时的就会闹出豪奴子弟欺男霸女之风波,太尉以及令尹府上的豪奴子弟就更是不得了,常常仗着宗族身份为非作歹,秭陵县令虽然是个强项县令,却也常常跑到项庄跟前来诉苦。
但是,项庄还真没听说过百里家的负面消息。
不过,最让项庄感到欣慰的是,百里家始终保持着跟赢贞的距离,由于项术的缘故。百里家与赢贞的关系极为特殊,赢贞也屡屡示好百里家,意图引为奥援。不过百里贤并没有接过赢贞伸过来的橄榄枝,反而刻意地疏远了关系。
对于赢贞在背地里搞的那些小动作,项庄可谓洞若观火,他也知道赢贞是个有野心的女人。更知道她想要复兴大秦帝国的意图,不过项庄并不在意,区区一个后妃,手中没兵又没权,儿子又不是太子。能成什么气侯?
但是对于百里贤的态度,项庄却非常欣赏!
很显然,百里贤是个极谨慎、又非常懂得进退的智者,正因为百里贤的谨慎和睿智,项庄才更加的信任他,大事小情也都愿意找他商量,譬如这次封赏有功之臣,项庄想找个人议议。心里想到的头一个大臣便是百里贤。
项庄道:“子良。你不必有所顾忌,有什么就说什么。”
“好吧,那臣便抖胆说几句。”百里贤见实在推诿不过去,只得整理了一下措辞,然后说道,“大王。桓楚、季布、虞子期、钟离昧、周殷几位将军资历虽老,战功却有限。封侯足矣,高初、庞钰这两位。只封侯怕是不够了,不过,最难封的还是上将军。”
项庄默默点头,百里贤这番话又说到他心坎里了,桓、季、虞、周等老将在军中早已没了根基,容易处理。
高初、庞钰原本就已经是彻侯了,两人战功卓著,仅仅只增加食邑那是难以服众的,就算两人嘴上不说,心里却肯定不服气,不过为难的是,二十级秦爵中彻侯已经是最高阶,再往上就得封王了,项庄却是万万不愿封王的。
作为一个穿越者,项庄深知异姓封王的危险。
甚至连宗族子弟封王也不行,汉初七王之乱、晋初八王之~~…更新首发~~乱,可不就是同姓王作乱?项庄早就已经打定主意,绝不封王!
当然,这次封魏王是个例外,这是为了配合毕书唱一出大戏。'~'
然而,高初、庞钰还不是最难封的,最难封的还是毕书,论战功,先在泗水战场击灭韩信,又在沔水战场打败刘邦的毕书可谓无人能及,就是高初、庞钰也无法与其相提并论,单是这两场大战的功劳,恐怕就足够封王了。
但是,当真能给毕书封王吗?当然不能!
不说项庄不愿意封王,楚国的诸多勋戚武将恐怕也不服气,因为毕书的资历实在是太浅了。
封侯不够,封王不能,该怎么封?
百里贤心里非常清楚项庄的为难,当下小声提议道:“大王,为什么不在彻侯与诸侯王之间再增加一级爵位呢?”
“再加一级爵位?”项庄心头一动,“国公?”
##########
与戈胜同村的青皮在上次泗水之战中受了重伤,高初念及旧日情份,便给他安排了一个闲差,不过青皮却不是个安份守己的主,很快便成了乌木崖大统领屈不才的心腹干将,又在半年前被派来邯郸主持大局。
赵府的家奴打着灯笼,从后门将青皮引入了后院。
如今青皮的公开身份是来自淮南的富商,专事经营丝绸、棉布生意,暗地里也会夹带经营盐、粮等生意,在邯郸城内拥有四处铺面,在城外还有两处庄园。
刚穿过中门,青皮便看到赵午早已经候在了书房门外,当下赶紧拱手作揖道:“哎呀,上将军太客气了,太客气了。”
赵午微笑道:“青公乃是贵客,理当如此。”
两人寒喧罢,赵午便将青皮迎入了书房内。
两人分宾主落座,赵午便直接屏退了侍立左右以及门外的护院家奴。
青皮便从怀里取出一封密信递给赵午道:“上将军,这是秭陵刚刚发来的密信。”
赵午赶紧跪坐起身,然后以双手从青皮手中接过了密信,匆匆看完密信,赵午眉宇间霎时露出了狂喜之色,原来赵午早就暗中跟楚国搭上了线,楚王已在信中许诺,只要赵午调动赵军配合乌木崖击杀汉相白墨,便封他为常山王。
当着青皮的面将密信烧了,赵午然后才说道:“青公,事情怕是不好办,今日廷议,白宣那厮竟然处处与老夫唱反调,贯高、张景这两个家伙又耍滑头,赵王也就没有同意对白墨下杀手,所以,行刺之事恐怕还得另想办法。”
“白宣竟如此嚣张?”青皮闻言霎时蹙紧了眉头。
青皮很清楚,白墨身为汉国丞相,此次出使赵国必然会有精兵猛将随行保护,单凭乌木崖的人,要想刺杀于他可谓难如登天,所以青皮才想到了收买赵午,然后调动赵国大军去伏击白墨,不过现在看来事情并不顺利。
赵午叹了口气,有些无奈地说道:“几个月前,老夫未奉赵王诏令及时从临淄退兵,就已惹来赵王不快了,贯高这老匹夫更与老夫有积怨,现在连张景的态度都变得暧昧莫名,所以白宣才敢肆无忌惮地挑战老夫权威。”
青皮目露凶光,沉声道:“那便除掉白宣!”
赵午闻言大喜,慨然道:“若能除掉白宣,贯高、张景实不足虑,老夫就能将赵王玩弄于股掌之间。”说此一顿,赵午又不无担心地道,“不过白宣武艺高强,出入又有十八骁将寸步不离左右,要想除掉他只怕也难。”
“刺杀白宣总不会比刺杀白墨更难吧?”青皮狞声道,“上将军,我们已经是别无选择了,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白墨活着进入赵国!否则在下无法向楚王交待,上将军你只怕也当不成常山王了,赵家的复兴也就无从谈起了。”
赵姓是故赵王族,赵午也是王族远支,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恢复故赵。
此次之所以选择与楚国合作,赵午就是想借助楚国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下对青皮说道:“青公放心,老夫定当全力配合!”
“好。”青皮道,“事急,今晚便动手。”
“今晚便动手?”赵午道,“会不会太仓促了?”
青皮道:“此事宜早不宜迟,迟则生变,上将军这便召集人手罢。”
“也罢。”赵午拍案起身,又抬头喝道:“赵仲何在?!”
一道健硕的身影应声出现,昂然道:“主公有何吩咐?”
赵午上前拍了拍赵仲的肩膀,问道:“赵仲,老夫待你如何?”
“主公待小人恩重如山!”赵仲肃然道,“为了主公事,无论是上刀山还是下油锅,小人都绝不会皱一下眉头。”
“好!”赵午道,“常言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晚就看你的了!”
“主公放心。”赵仲冲赵午揖了一揖,又扭头大喝道,“赵家死士何在?”
赵府后院霎时响起了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不到片刻功夫,五十余名赵家死士便已经聚集到了院子里,幽暗的夜空下,只见一个个全都健壮犹如牛犊,形容冷肃似铁,赵午不无得意地向青皮道:“青公,我赵家死士如何?”
青皮的目光从五十死士腰畔的长剑上掠过,蹙眉道:“装备太差,就凭这点人手、这样的装备,要想攻破白府可谓痴人说梦,这样吧,在下这便回去让人送五十具手弩过来!”(未完待续)
楚汉争鼎
第477章 合纵连横(五)
赵国次将军白宣的府邸已经成了修罗血狱!
半夜子时刚过,百余名包头蒙脸的刺客突然间闯入了赵府,他们手持能够连续发射的短弩,二十步内简直锐不可挡,赵府的家兵、家将虽拼死抵挡,却还是抵挡不住,还不到两刻钟,刺客就将白府的主院团团围困了起来。
青皮受伤之后原本就不良于行,猝不及防下更是疏于防范,等他回过神来时,赵仲冷森森的剑锋早已经抵达了他的颈侧,当下青皮有些不敢相信地道:“上将军,你这是干吗?难道你不想当常山王了?不想恢复赵家的荣光了?”
“常山王?”赵午哂然道“本将军要当赵王!”
青皮道:“只要你能诚心与我大楚合作,取赵王而代之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必了!”赵午一摆手,冷然道“并不是只有你楚国能助本将军登上赵王大位,何况你楚国国势如此强盛,本将军若真与你们合作,最终能不能当成常山王,还是未知数,你还真把本将军当成三岁小儿不成?”
“赵午!”青皮大怒道“你敢背信弃义,那就等着迎接大楚国的怒火吧!”
“你这是威胁本将军么?”赵午冷然道“实话告诉你吧,赵国即将响应白墨丞相的提议,与汉、齐、韩连横盟誓,以联兵抗楚。”
青皮闻言凛然道:“原来,你早就跟白墨勾结到一起了?”
赵午嘿嘿冷笑道:“嘿嘿,本将军又怎么会在一颗树上吊树?既然白墨丞相开出的条件更加诱人,而且与汉、齐结盟也更符合赵国的利益,本将军又为什么不跟他合作呢?不过还是得感谢青公,若不是你,本将军还真杀不了白宣。”
“小人!”青皮大怒“你这个背信弃义的小人。”
赵午一挥手,赵仲便毫不犹豫地一剑剌开了青皮的脖子,激血飞溅,青皮瘦弱的身躯便向着前面直挺挺地往前倒了下来。
##########
壶关峡谷内,周冠夫大笑道:“原来丞相早把一切都算计好了。”
白墨眯着眼,若有所思地道:“不过赵午的野心太大,能力却平庸,实在不是个理想的合作对象哪。”
周冠夫闻言一愣,问道:“丞相这话什么意思?”
白墨笑着摆摆手,说道:“到了邯郸你便知晓了。”
##########
秭陵楚王宫,封赏功臣的大朝议正式拉开了帷幄。
无论是桓楚、季布、周殷、钟离昧、虞子期这样的两朝老将,还是高初、庞钰还有蒙殛这样的功勋大将,全都是喜气洋洋、神情振奋,这也是人之常情,他们拎着脑袋跟项庄打天下,图的是什么,不就是博个王侯封妻荫子么?
不过,在为自己请封之前,还得摆摆姿态。
令尹项他第一个出班奏道:“大王,臣请封公子错为魏王!”
太尉项佗第二个出班奏道:“大王,臣恳请大王恢复故魏!”
恒楚、季布、周殷、虞子期等老将也纷纷出班:“臣等附议!”
看到满朝文武纷纷表态,支持故魏复国并要立自己为魏王,站~~…更新首发~~在项庄右下首的年轻人不禁满脸潮红,就在几天之前,他不过是乌江边上一个依靠偷鸡摸狗度日的小混混,可是转眼之间,他却马上要做魏王了,这他娘的不是做梦吧?
坐在项庄左首(先秦时以右为尊)的魏悦却大为惶恐。
魏悦虽然贵为楚国王后,可今天却是她头一次参与大朝,对于魏错这个凭空冒出来的侄子,魏悦内心是相当怀疑的,而且她也不赞成封魏错为魏王,哪怕他真是魏豹的嫡孙,如果非要分封魏王,魏悦倒更嘱意自己的嫡次子——项权。
项庄嘴角却绽起了一丝淡淡的笑意,回头问魏悦:“王后,你的意见呢?”
魏悦有心要反对,可是一看项庄的神态她就什么都清楚了,当下无奈地道:“但凭大王做主便是,臣妾无有不允。”
项庄微微扬手,大殿上的喧哗声霎时便嘎然而止。
“既然诸位爱卿同声力谏,寡人也不好反对。”项庄的目光从魏错激动的脸上扫过,又道“也罢,那便以颖川、砀、陈、东、南阳五郡复立魏国,由公子错继承王位,寡人再提议以高初为魏国上将军,百里贤为魏相,魏王以为如何?”
项庄这最后一句话,却是在询问魏错了,魏错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在旁边大臣的提醒下才猛然醒悟,赶紧向项庄躬身答道:“小人,呃不,小王全凭楚王做主。”
“好,那便这么定了。”项庄微微一笑,又道“来人,给魏王添设席位。”
早有宫中侍者抬上来一张矮榻摆在项庄王榻的右下首,刚刚被项庄分封为魏王的魏错便迫不及待地盘腿坐了上去。
项庄再次伸手压下朝廷上的喧哗声,又道:“好,现在再议议诸侯爱卿的封赏。”说罢项庄又冲项他肃手道“令尹,有请功勋薄。”
项他回头一招手,早有十几个小吏抱着几十摞薄册疾步上了大殿,这些薄册上却密密麻麻地记载了高初、庞钰、蒙殛等文官武将的功勋,根据项庄推行的奖励士农工商的法令,在士农工商方面做出成绩,也是等同于战功可以赐爵的。
然后两个大嗓门的小吏开始轮番唱功,无非是斩首几十级,夺金鼓旌旗几面,发掘士子若干人等等等等,然后是令尹府给出建议,群臣复议,项庄最后拍板、定下爵位,有资格金殿受封的当然不会是普通的功勋,至少也是关东侯(同关内侯)了。
项庄一口气封了百来个关东侯,朝堂上便只剩下二十来个文武重臣了。
这二十来个文武重臣才是大头,项庄第三次扬手压下朝堂上的喧哗,说道:“剩下这二十六位爱卿或者战功卓著,或者劳苦功高,非列侯不足以表功,甚至连列侯也犹有不足,寡人决定,在列侯之上再增爵三级:县公、郡公以及国公。”
楚汉争鼎
第478章 合纵连横(六)
封赏其实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关键是众口难调啊。
百来个关东侯的封赏相对简单些,仅仅只用了半天时间就结束了,但涉及到毕书、项他、项佗、高初、庞钰、桓楚、季布、周殷、虞子期、钟离昧、晋襄、呼延等文武重臣的封赏就比较麻烦了,期间甚至出现了激烈的争吵。
人心都是贪婪的,谁都想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项庄冷眼旁观,任由大臣们在大殿上激烈争吵也不加制止,事实上,各派系大臣之间存在裂痕甚至积怨是有好处的,底下大臣意见有分歧,国君就能站在超然的立场加以调停,掌控朝局就会相对容易些,这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
当然,以项庄现在的威望,完全没必要耍弄帝王心术。
不过,项庄不能不替自己的子孙考虑,他在时,当然可以从容掌控朝局,可万一哪天他死了,太子项政继位后,却未必就能够像他这般轻松掌控朝局了,那个时候,利用各派系之间的纷争加以制衡就相当有必要了。
激烈的争吵整整持续了五天才终于有了结果。
毕书受封吴国公,食禄八千石;
高初受封魏国公,食禄六千石;
庞钰受封蜀国公,食禄六千石;
蒙殛受封秦国公,食禄四千石;
其余大臣皆封列侯,食禄两千石至六百石不等。
此外,不少大臣因着魏国的特例,上书奏请修改奖励条令,恢复公侯食邑的旧制,所谓食邑就是封国,如果恢复封国的旧制,数以十计的郡、县、乡、亭就会成为国中之国,此举却遭到了项庄的断然拒绝,这让不少人大为失望。
##########
三天后,楚王项庄在秭陵封赏群臣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华夏。'~'几乎是同一天,毕书也昼夜兼程赶到临淄城外,并向齐王韩阖递交了国书。
齐王韩阖当即召集国相娄敬、军师赵炎前往王宫议事。
“国相。军师,项庄终于封赏群臣了。”韩阖将秭陵发来的飞鸽传书递给了娄敬,娄敬看完后又递给了军师。
“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赵炎放下密信,说道。“项庄也该封赏了。”
娄敬道:“封赏是意料中的事情,倒是没有想到项庄竟会出让五郡恢复魏国。”
“依寡人看,此事不简单。”韩阖来回踱着步,若有所思道,“至少可以说明一点。项庄其实跟项羽一样,也只想当个伯王,而没想过要像秦始皇一样,一统天下当个皇帝!”
娄敬蹙眉道:“大王,项庄分封魏王的确让人意外,不过仅仅因为这个原因便说他只是另一个霸王项羽,怕是有些武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