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功盖三分国-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目前来说,张任很可能不会被动摇,但只要埋下了一颗种子,加上与赵子龙的师兄弟情谊,来日刘皇叔取川蜀时,张任总不会再做无谓的牺牲吧?

    诸葛亮为刘备绸缪的,自然不仅仅只有一个张任。

    荆襄七郡,还有汝南等地,其实也有很多在野,或者不得志的人才的。

    譬如说,在襄阳城担任典吏的李严(这个时候似乎叫李平吧?),在长沙担任城门官儿的魏延,准备投奔川蜀的法正,在黄祖麾下蹉跎的甘宁,以及冀州关家庄二公子关平,和兖州某个山头落草为寇的裴元绍与周仓。

    这几位,前世时,早晚大多数人都会划拉到了刘皇叔的碗里来。

    但是如今,诸葛亮以及提前出山,有些事情以及发生了偏移,这几位还会不会主动来投?

    诸葛亮不敢保证。

    于是,诸葛亮出使荆州之前,就曾恳请刘备写下招揽的书信。

    如今,这些书信已经借助糜家的商队,向四方传递着。

    至于说,到时候能有几人前来投奔,就只能看他们各自的造化了。

    襄阳城,城南平民区,李府。

    “这就是李严的府邸?”

    诸葛亮有点不敢相信,看向带路的那名伙计。

    伙计是糜家商铺的。

    诸葛亮只知道李严在襄阳城担任典吏,却不知道李严家住哪里,未免引起刘荆州的好奇,他也不敢明目张胆的通过官方查找李严,就只能拜托糜家的商铺了。

    总算,糜家在襄阳城的商铺,也算是地头蛇,三五天的功夫,就找到了李严的家庭住址。

    于是,日暮时分,诸葛亮就前来拜会了。

    这几天,出使荆州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诸葛亮待在襄阳城,主要就是为了李严。

    前世记忆,李严,南阳寒门士子,原本在荆州担任典吏,兢兢业业一二十年,好不容易在建安十三年的时候,升任了秭归县县令。

    建安十三年,大家都知道那一年,发生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其一就是刘表病逝,其二就是曹操趁势南下荆襄,其三就是刘皇叔的新野大撤退。

    李严的运道不好,好不容易转正,进入官僚阶层的时候,却碰上了曹操南下荆襄。

    其实,李严如果想做贰臣,直接投降曹操,说不得一个县令还是跑不掉的。

    但是,李严恰恰是大汉脑残粉,念碎碎的就想做汉臣。

    于是,荆州被曹操夺取时,李严转道投奔了西川。

    再后来,刘皇叔夺取西川的时候,李严顺理成章的就成了刘皇叔的汉臣。

    然后,白帝城托孤,李严同样是托孤重臣。

    只可惜,少主刘禅好哄,李严的官越做越大,后来心也野了,与原主诸葛亮争权也就罢了,居然还拥兵自重,最终被贬为平民,病死于梓潼县。

    这都是原主前世,关于李严的记忆。

    记忆虽只有零星的点滴,但结合后世的史料,诸葛亮想不了解李严都难!

    因为李严的才能,因为李严是汉室脑残粉,诸葛亮如今却想提前为主公招募李严。

    至于说,李严会不会走上前世的那条不归路,诸葛亮却不是很在乎。

    原主诸葛亮或许想大权独揽,但今生的诸葛亮,却依旧不是原主,想的也不是大权独揽。只要能辅佐刘皇叔成就大业,李严到时候争权也没什么的。

    李严府邸外。

    看着有些破败的院落,诸葛亮心中,原主对李严的那点执念,瞬间烟消云散。

    毕竟,这时的李严,还只是区区一名典吏,在官僚阶层中,是不入流的。

    李严这时的奋斗理想,只怕就是一心想要转正,对于未来是否会成为托孤重臣,是否会拥兵自重,力压只怕也是没谱的。

    更何况,今生因为他诸葛亮的提前出山,许多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偏移。

    李严或许还会争权夺利,诸葛亮却不会给他拥兵自重的机会的!

第141章 游说李严(下)() 
诸葛亮并没有多等,李严就大开府门,几乎是疾跑着出来迎接。

    “孔明大驾光临,令寒舍蓬荜生辉,先生请进!”

    李严的态度很是恭谨,语气也很友善。

    这时的李严,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典吏,而诸葛孔明,即便家道中落,那也是世家大户,在荆襄的人脉关系,不是他李严能够比拟的,也不是他能够得罪的。

    更何况,荆襄七郡,如今可正流传着,关于诸葛孔明和庞士元的传说呢!

    诸葛亮打量着李严,与原主的记忆中明显有着不同。

    记忆中的李严,归顺刘皇叔时,那是十五六年之后,那时的李严已经年过四旬。如今的这个李严,确实青年版的,或许二十五六岁,或许三十来岁。

    一身干净整洁的衣衫,颌下还蓄着两寸短须。

    “在下冒昧打扰,正方兄不要见怪才好!”诸葛亮拱手笑道。

    李严一边引路,一边笑道:“诸葛孔明,如今已是天下闻名,在下仰慕已久,早就想拜会先生,只是缘悭一面。今日能见到先生,李严已经三生有幸了!”

    语气,依旧很恭谨,态度也是出奇的好

    进入正堂,李严与诸葛亮分宾主左右落座。

    这个时代的座位,还是很有意思的。

    一般情况下,身份地位高的主人家,会直接坐在正中间的主位上。主人家的身份地位如果比客人低的话,就只能在左右两边的席案各自座下,这时的主人家,是不能坐中间的主位的,否则就是不恭。

    譬如,诸葛亮拜见刘荆州时,刘表就是坐在中间主位上,然后诸葛亮坐在左手边的客位。

    如今,李严的身份地位,确实不如他诸葛亮。

    所以,李严只能与诸葛亮分左右落座。

    “先生驾临寒舍,不知有何指教?”老仆上茶之后,李严直接拱手问道。

    李严是有着自知之明的。

    诸葛孔明与他李严素不相识,今日却突然造访,肯定是有事情的。

    至于是什么事情,李严却猜不到。

    喝了一口茶,诸葛亮位微微皱眉。

    如今,炒茶之法已经在荆襄流传开来,市面上售卖的也多是炒茶。

    但李严家的这茶,却似乎死去年的陈茶。

    当然,这不是李严的招待不周,而是以李严家境,只怕也拿不出好茶来。

    放下茶杯,诸葛亮打量着李严,然后答非所问道:“在下已经出山,辅佐刘皇叔,这件事情,不知道正方兄可否知道?”

    李严颔首。

    这件事情,李严确实知道。

    如今,荆襄士人界谁不知道,诸葛孔明已经出山?

    只是,大家都很惋惜,诸葛孔明出山辅佐的对象,居然是一穷二白的刘备!

    要知道,以诸葛孔明的才华,以诸葛孔明在荆襄的人脉关系,他若是在荆襄出仕的话,最低也是一县县令。很多人还觉得,刘荆州只怕会直接任命诸葛孔明担任郡守的吧?

    李严在襄阳城担任典吏,三教九流,什么人都会打交道,这个消息自然也知道。

    不过,李严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却与荆襄的主流看法不同。

    “人家诸葛孔明是何等才智?”

    “他既然选择了刘备,想来刘备也有过人之处的吧?”

    这就是李严的想法。

    当然,荆州的前景晦暗,这却是李严目前看不见的。

    他只是觉得,诸葛孔明乃是高人,高人行事必然与众不同的!

    “许多人都觉得,我诸葛孔明辅佐刘皇叔,乃是明珠暗投。”诸葛亮继续道。

    李严还是点头。这确实是荆襄士人界的普遍看法。

    诸葛亮却嘲笑道:“鼠目寸光,夏虫怎可语冰?”

    “殊不知,刘荆州如今垂垂老矣,长公子却不是人主的料,蔡氏也不可能让他继任荆襄;而少公子却还在冲龄。一旦刘荆州身故,谁为荆襄之主?”

    “况且,北方决战在即,一旦大战落下帷幕,北方必然诞生出实力最强的霸主。”

    “届时,北方强敌虎视眈眈,荆襄必然内忧外患,非人力可以回天的。”

    “正方兄试想,荆襄的前景何在?”

    “刘荆州虽是我内姨父,但我诸葛孔明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掺和进荆襄这个泥潭?”

    诸葛亮只区区几句话,李严却倏然而惊。

    荆襄的前景,确实是他李严没有想到。

    如今的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在典吏的位置上,做出一番成绩来,然后好转正。

    但是,如今诸葛孔明这么一说,李严却是满心的苦涩。

    即便他李严转正又如何?

    荆襄前景晦暗,他李严即便做了县令,做了郡守,又能做多久?

    荆襄,迟早为他人所并的!

    李严并不怀疑诸葛孔明的这番分析。

    他李严又不是傻子,此前只是没有想过荆襄的前景罢了。如今,只要稍微用点心,被人点醒之后,李严就知道,荆襄前景晦暗,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苦涩过后,福灵心至,李严目光炯炯的看着诸葛亮。

    从来没有往来的诸葛孔明,今日突然前来拜访,难道仅仅就只是给他李严描述一番荆州的前景?

    果然,只听诸葛孔明接着说道:“如今汉室仅存的三位诸侯中,却以刘皇叔不忘根本。刘皇叔立志中兴汉室,却唯独缺少根基。”

    “目前,刘皇叔已经夺取了半壁汉中,根基不差,唯独缺少贤才。”

    “荆襄多的是人才,刘荆州却没能重用,以至于像正方兄这等贤才,却还蹉跎于典吏。”

    “在下今日前来,就是为我家主公做说客。”

    “正方兄大才,在荆襄只能蹉跎。而在我家主公麾下,却正好能一展正方兄所长。”

    “如何抉择,还请正方兄仔细思量。”

    说罢,诸葛亮忍着苦涩的味蕾,灌了一口茶水。

    另一边,李严确实目光炯炯。

    怎么抉择?

    对李严来说却并不是问题。

    荆襄前景晦暗,他李严继续待在荆襄,出路何在?

    既然,刘皇叔同样是宗室诸侯,如今又是这个卡亲自做说客,他李严投奔刘皇叔又如何?

    当然,李严心中也有点小算盘,诸葛孔明这等高人,都出山辅助刘皇叔,他李严跟在后面,总能有口汤喝的吧?

第142章 归家() 
出使荆州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

    刘荆州允诺,可以支援刘皇叔二十万石粮草。

    只可惜,刘表却没有支援兵马的打算。

    毕竟,荆州富硕,二十万石粮草只是九牛一毛;但兵马却是刘表的根基,他自然不可能将嫡系兵马支援出去,而蔡瑁和黄祖等人,也肯定不会前去汉中支援的。

    于是,刘荆州便许可,刘皇叔可以在荆襄招募兵卒,招募流民,以及购买粮草等事。

    反正,这些年涌入荆襄的流民甚多,分流一些给刘皇叔,也算是减轻了荆州的人口压力。

    出使任务完成后,诸葛亮却还在襄阳城滞留了几天,主要就是为了招揽李严。

    好在,李严果然有上进心,被说动之后,表示不日就会带着家眷前往上庸。顺便,李严还打算说服一些在荆襄一直不得志的人才,与之一起投奔刘皇叔。

    这也算是意外收获了。

    说动了李严之后,诸葛亮在荆襄的事情算是了结。

    至于还蹉跎于江夏的甘宁,以及在长沙守城门的魏延?

    如今他诸葛军师事务繁忙,总不可能千里迢迢的跑过去游说吧?

    就是李严,还是因为他正在襄阳,诸葛亮才亲自施展三寸不烂之舌的呢!

    将招募流民,招募士卒,以及接收和购买粮草的工作,一股脑儿都丢给了糜竺,诸葛亮一身清爽了回了隆中。反正,糜竺需要长期留在襄阳,这些事情一并交给糜竺,也算是人尽其才。

    上古时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诸葛亮不是大禹,也做不到三过家门而不入。

    何况他结婚还不到一年,正是年青小夫妻你侬我侬的时候。

    隆中八月是秋香。

    田野间,稻穗已经黄了大半,再有半个月的时间,差不多就可以开始收割了。

    卧龙岗下,诸葛家的那三十顷稻田,长势喜人,沉甸甸的谷粒压弯了稻穗。

    因为农家肥的使用,这三十顷稻田的丰收、增产已经板上钉钉。至于最终能够增产多少,却还要等秋收之后,过完称才能知晓。

    不过,据佃户中种了几十年田的老农估计,今年诸葛家的稻子增长五成是有保障的。

    稻穗较长的稻种,已经优选出来了,等明年开春种下优良稻种,亩产翻倍都不是问题。

    主要是,这个时代的亩产,实在让后世的农民伯伯们绝望的。

    算上沔阳、夫人的那八十倾嫁妆,今年秋收,诸葛家预计可以收获粮食七千多石。刨除应缴纳的赋税,刨除佃户们的自留粮食,等诸葛家粮食入库的时候,少说也有三千石的。

    诸葛家的仓库正空着,这三千石粮食正好可以填仓。

    是的,今年的粮食,诸葛亮并不准备售卖。

    这年头,粮食的产量太低,搞不好又会遇上灾荒之年,地主家都没有余粮的话,你让老百姓怎么活?那些依附于地主家的佃户又该怎么活?

    所以,这个时代的地主家,其实都贮藏着很多粮食的。

    譬如,去岁诸葛亮穿越+重生的时候,家里的仓库中个,可就有着近千石粮食的。

    地主家的粮食要售卖的话,都是收获了新粮,然后再将陈粮卖掉的。

    总之,不管哪家的地主,家里仓库中必须保证有粮食的。

    这不仅是一家老小的保障,也是依附他们的佃户们的保障。

    真要是遇上大的灾荒之年,这些粮食还能救济许多人的。

    六月份时,诸葛亮将卧龙岗和沔阳两地的仓库都搬空了,三千多石粮食都支援了刘皇叔的革命事业,这其实有点破釜沉舟的。且不论刘皇叔的事业能否功成,万一今岁颗粒无收,来年又是灾荒呢?

    他们诸葛家多少还有些钱财,度日没问题。

    但依附于他们家的那些佃户,只怕真的就会饿死的。

    要知道,仅卧龙岗下,诸葛家的佃户就有三十多户呢,沔阳也有着六七十户。

    佃户种地主家的田地,地主收租,在这个时代是天经地义的,是地主的权利,也是佃户们的义务。但同时,地主也有义务保证,自家的佃户不能饿死,不能冻死。

    这也是地主必须尽到的义务。

    这个时代的地主阶层,良心其实还并没有下垂。

    后世的那种黄世仁、周扒皮,在这个时代是无法生存的,大家的唾沫都能淹死他!

    好在,今岁总算丰收,有了这三千石粮食打底,诸葛亮就可以完全不用操心家中的事情了。

    至于说,继续支援刘皇叔粮草?

    这却没有必要的。

    如今,他诸葛亮是刘备的臣子。当初刘皇叔落魄的时候,他诸葛亮可以破家给刘皇叔雪中送炭;现在,刘皇叔已经有了根基,粮草有荆襄的支援,他就没有必要再去锦上添花了。

    诸葛亮回家,最高兴的莫过于吕大萝莉。

    黄月英虽然也很高兴,却表达得很含蓄,只是依门而立,笑吟吟的看着归家的夫君;吕绮玲却是高兴得差点欢呼起来。也不知道少女是怀念一起修炼的日子呢,还是想念某人?

    总之,少女的心思,很多时候都是难懂的。

    “夫君这次回来,可以住多少时日?”

    将诸葛亮迎进家门后,黄月英就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

    少年夫妻,感情和睦,刚刚成婚却分离一个多月,要说黄月英不想念诸葛亮,肯定是假的。

    更何况,这个时代的女性,成婚后的第一件事,都是想着为夫家诞下子嗣。

    成婚已经有半年多了,夫君在家的时候,除了特殊的日子,他们夫妻二人几乎夜夜笙歌,只是到了如今,她黄月英的肚子居然愣是没有动静,这可愁怀少女呢!

    现在,夫君终于又回来了,黄月英巴不得这次就怀上呢!

    其实,少女(少妇?)根本就不知道,这是诸葛亮有意为之的。

    修士炼精化气,首先可以炼化的,就是自个儿体内多余的能量。所以,只要诸葛亮不愿意,即便与黄月英伦敦几万次,她也不可能怀孕的。

    这不是诸葛亮冷落妻子,而是不想她这么早就生孩子。

    黄月英现在毕竟只有十七八岁,虽然可以哼哼哈哈,生孩子却对她的身体不好的。等她到了二十多岁的时候,诸葛亮才会考虑生孩子的事情的。

    诸葛亮不知道少女心中所想,却也想与他相聚一段时日。

    毕竟少年慕艾,食髓知味,开荤之后,却又一个多月的禁欲生活,诸葛亮憋得也很辛苦的。

    “或许可以待十来天吧?”诸葛亮不确定道。

    他自然很想与妻子相聚一段时间的。

    只是诸葛亮也知道,秋收之前,他必须赶回西城县的。

第143章 亲兵() 
十来天的时间?

    黄月英心中计划着,这段时间到底够不够备孕的。

    旁边,吕绮玲却失望道:“怎么只待这么短的时间呢?”

    少女很想与诸葛亮多聚聚的,其一可以借助诸葛亮的七星灯,少女的武道修炼也能进步神速,二者却是少女心中朦胧的感情在作祟。

    诸葛亮诧异的看了大萝莉一眼,回道:“军情万急,秋收之后,就是与张鲁大战之时。我身为刘皇叔的谋主军师,如今顺道回家十多天,已经是万幸了。”

    大战将起?

    四位少女闻言,心中各有所想。

    黄月英和大丫、小丫想的,就是担心诸葛亮的安危。

    而吕绮玲却感觉眼前一亮。

    “先生这回走的时候,带上小妹,行么?”吕绮玲拉着诸葛亮的衣袖,恳求着。

    少女很想再去战场上看看,即便不能亲自上战场,少女也很想去看看的。虎父无犬女,少女自小跟着父亲吕布长大,久在军中,闻战边有一股热血沸腾的感觉。

    当然,更重要的是,若能随军,她吕绮玲岂不是就能经常跟在孔明身边?

    对于吕绮玲和夫君的互动,黄月英并不感觉吃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