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功盖三分国-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着少女的小手,诸葛亮让她坐在身边,免得少女紧张。

    少女心中又松了口气,毕竟是洞房花烛夜,少女怎能不紧张?

    这时,夫君不急着洞房,少女也就不怎么紧张了。

    “夫人可知,这合卺酒的来历么?”诸葛亮问道。

    少女虽然博学,却并不知道合卺酒的来历,只是在婚前,被几个老妈子恶补了一番洞房花烛夜的尝试,这才知道洞房之时,夫妻双方还需要喝合卺酒。

    少女摇头,并不说话,诸葛亮却笑道:“合卺酒,起始于周代早期。”

    “当时,先民多是野地里苟合,祭拜天地之后,便取匏饮水。匏劈开之后,夫妻各执一半,,装水饮之。匏乃苦不能食之物,用匏饮水,象征着夫妻同安共苦。”

    卺,就是瓢的意思。

    合卺酒,意思就是用同一个瓢饮酒。

    夫妻各拿一瓢,其中装满酒水。喝下一半之后,丈夫手中的半瓢酒交给妻子,妻子手中的半瓢酒交给丈夫,然后,二人又同时饮下这半瓢酒,这就是合卺酒的正确姿势。

    当然,这得是小瓢,大瓢的话,谁能喝下一瓢酒?

    到了宋代之后,合卺酒就发展成为交杯酒,直接用杯子代替了瓢。

    再传到后世,就连交杯酒都被某些人玩崩坏了。

    少女听到这么说,不由得看向桌子。

    桌子上,两个巴掌大的小瓢,正在那里静悄悄的躺着。

    少女这时不紧张了,却对两只小瓢甚为好奇。少女伸手将两只小瓢拿起来,尝试着将它们合在一起,稍微调整数次,两只小瓢果然就合在一起。

    因为要喝合卺酒,这两只小瓢,取的自然是同一个匏上的。

    诸葛亮拿过酒壶,向两只小瓢中倒入葡萄酒。

    少女虽然也喝酒,却喝不惯诸葛酒。

    如是,诸葛亮早就准备一坛子葡萄酒。从西域传入中原的葡萄酒,价格比他的诸葛酒还贵。不过,为了妻子,再贵的葡萄酒,诸葛亮也得买。

    少女这时既不紧张,也不羞涩了,拿起一瓢酒葡萄酒,与诸葛亮对饮。

    合卺酒喝完,放下小瓢,少女似乎想起了谋道程序,匆匆忙忙的从枕头下,拿出一把小红剪刀,先是在自己的脑袋上剪下一缕头发,然后又将剪刀伸向夫君的脑袋。

    诸葛亮却并没有轻动,这道程序他也是知道的。

    很快,少女从诸葛亮头上也剪下一缕头发。

    拿着两缕头发,少女像编绳子一样,将它们系在一起,然后珍而重之的收藏起来。

    夫妻结发,这同样是婚姻中的一道重要仪式。

    这个仪式,只有新人首次结婚,方能够夫妻结发;二婚是没有这道仪式的。人们常说的夫妻结发,指的是原配夫妻。娶妾、续弦,是不能结发的。

    珍而重之的,将夫妻二人系在一起的头发藏好,少女不由得松了口气。

    这时,坐在床边,少女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不过,相比刚才,少女终究不再紧张了。

    “夫人,该歇息了!”

    诸葛亮起身,也到床边座下,握着少女的手,说道。

    三世为人,两次大婚,诸葛亮自然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轻车熟路而已。

    少女两鬓绯红,也没有挣扎,蚊子般的低声“嗯”了一声。

    稍倾,新床的蚊帐放下,床上传来索索的脱衣声。

    良久,一声谛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68章 青梅熟了() 
开春之后,大地很快就郁郁葱葱的,繁花似锦。

    田野中,山林上,不仅有憋了一个冬天的小动物们的身影,也有百姓们勤劳的身影,扶老携幼,呼儿唤女,或采摘野菜、野果,或整理田地,或忙于春种

    庄稼人,总有忙不完的农活。

    卧龙岗下,一片麦浪。

    诸葛家的三十顷麦田,都早已抽穗。或许再有二十多天,这些麦子就可以收割了。

    因为地域的原因,麦子成熟的时节,也有早有晚。

    譬如在长沙、江夏一带,麦子都是四月中旬就可以收割的;而在关中地区,麦子却要到端午节之后,才能收割。襄阳城左近,麦子成熟的时节都在四月底。

    诸葛家的麦子长势良好,在麦子抽穗之后,那些佃户都笑裂了嘴。

    庄稼人看过麦穗之后,都敢肯定,诸葛家的这片麦田,增产五成是没有问题的。

    这不,佃户中几位六十多岁的老农,整日里都在麦田中转悠,生怕某些野物糟蹋了麦田。

    佃户中的青壮,这段时间都在挖粪坑。

    去岁秋冬挖的三个粪坑,勉强够三十顷麦田使用的。

    但是,等麦子收割之后,三十顷麦田出产的麦秆,可不是小数字。

    麦秆放入粪坑,再加入动物粪便,还有水,发酵一段时间,就是最好的农家肥。

    诸葛家的麦田,正是因为农家肥,才长势如此良好。所以,现在都不需要诸葛亮督促,佃户们就自发的开始挖粪坑,准备在收割之后,将麦秆都埋入粪窖沤肥。

    至于烧饭需要的柴火?

    这漫山遍野的都是柴火,只看你有没有力气上山去砍伐了。

    同样在挖粪窖的,自然不止区区一个卧龙岗。

    隆中,襄阳城左近,乃至整个荆襄,大户们基本知道了农家肥的威力。

    谁叫诸葛家的麦田长势在那儿摆着呢?

    诸葛亮婚礼那天,到场的宾客虽然不多,但诸葛家麦田长势良好的事情,还是迅速传遍了整个荆襄。然后,就不断有人前来隆中,观看诸葛家的麦田,顺便也考察诸葛家挖的那几个大粪窖。

    农家肥没有什么秘密,也无法保密,诸葛亮索性将农家肥的常识,都传授了出去。

    农家肥能使粮食增产,哪怕增产只有三五成,放眼整个荆襄,放眼整个天下,这就不是小数字了。同样是活人无数的功德,同样会受到气运所衷,诸葛亮顺势导之。

    身为修士,诸葛亮从来不会嫌弃气运太多的!

    阳光正好,鸟语花香。

    诸葛亮带着夫人,漫步在麦田中,身后还跟着几位老农。

    在一株异常的麦穗边站定,诸葛亮指着麦穗叮嘱道:“这样的麦穗,每块麦田中都有,收割的时候注意一下,将它们单独挑出来,留着来年做麦种。”

    几位老农笑道:“孔明放心,主家交代的事情,咱们可从来不曾出过差错的。”

    “到时候,咱们几个老头子,专门负责收割这样的麦穗。”

    诸葛亮所指的麦穗,比其它麦穗长半寸左右,穗上的麦粒自然也多一些。普通的麦穗只有三十六七粒麦子,这种长麦穗上的麦粒,多在五十粒以上。

    这几位老农都是种庄稼的老手,庄稼中出现异常长势的麦穗、稻穗,他们是常见的。只不过,以前都是在地里刨食,哪里有心思去想这些麦穗和稻穗还有什么用。

    现在,诸葛亮只是提了一嘴,要将这些长势优异的麦穗收集在一起,留待来年做种子。老农们不是傻子,若整片麦田都是这样优异的麦穗,今年的麦子产量再增产五成都不是问题。

    所以,他们隐隐约约觉得,这或许又是诸葛亮的利民之举。

    虽然说,到时候功劳都是诸葛孔明的。

    但最终受惠的,不还是他们这些在田地里刨食的庄稼人么?

    所以,诸葛亮交代的事情,这几位老农欢天喜地的就应下了。

    再者说,诸葛亮还是他们的主家,主家交代的农活儿,佃户也得必须完成,不是么?

    麦穗长势异常的,自然也不止是长得好的,也有越长越挫的麦穗。

    这等长得很挫的麦穗,自然就不在诸葛亮和老农们的讨论中。

    几位老农,欢天喜地的搜寻麦穗去了,三十顷麦田这么大,可不敢遗漏了。

    诸葛亮带着小妻子,继续漫步在麦田中。

    春暖花开之后,又遇着风和日丽,在这麦浪滚滚,鸟语花香的田地中,夫妻二人慢慢散步,很是温馨。诸葛亮很享受这种感觉,黄月英也很惬意。

    少女变成了少妇,如今又成了诸葛家的当家主母,却更依恋夫妻间的感情。

    特别是,诸葛亮总是会变着戏法,弄些美食给她品尝,少女很喜欢这种温馨。

    这时,几个顽童从山岗上冲下来,顺着田沟在麦田中撒野,惹得照看麦田的老农笑呵呵的呵斥着。顽童的嬉笑声,老农的呵斥声,此时此刻,感觉也很悦耳。

    顽笑中,几个顽童似乎才发现了诸葛亮夫妇,笑嘻嘻的凑到跟前。

    “孔明先生,我请你吃梅子!”

    “夫人,你尝尝我的梅子,可好吃了!”

    顽童们叽叽喳喳的,伸出小手,掌中都是一两颗青梅。

    这些顽童都是佃户家的孩子,平日里多受诸葛家恩惠。婚后,黄月英掌家,制作奶糖时,总有多的,除了拿到襄阳贩卖,还有些品相不好的,就都送给了这些孩子们。

    品相不好的奶糖,那也是糖,是奢侈品。

    所以,卧龙岗下的这群孩童,也很感念这对小夫妇的。平日里,在山中采了一束映山红,或者一些野果,他们也会巴巴的送到岗上的草堂去。

    黄月英拿出一方手绢,从每个孩子手中拿了一颗青梅,放在手绢中包好,这才笑道:“好了,你们的心意,姐姐都收下了;太阳下山之前,都到草堂去等着,有惊喜哦!”

    青梅酸酸涩涩的,能令人口中生津,少女也是喜欢吃的。不过,现在却不能立马就吃,孩子们送的这些青梅,可都是沾着泥巴的,待会儿回去洗洗才能吃的。

    听到天黑之前有惊喜,顽童们都很高兴,一阵感谢之后,又都跑开玩耍去了。

    回道卧龙岗上时,黄月英却献宝似的,打开手绢,笑道:“要不咱们尝尝吧?”

    看着黄月英手中的青梅,诸葛亮这时却是思绪纷飞:

    青梅,终于熟了!

第69章 天下英雄() 
青梅确实熟了!

    四月本就是梅雨时节。

    何为梅雨?

    就是青梅成熟的季节,也是雨季泛滥的开始。

    诸葛亮在隆中思绪纷飞时,远在许昌的曹操,却煮了一坛青梅酒。

    青梅煮酒,品酒者却只有两人:司空曹操,皇叔刘备。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曹操的这句话,宛如一道惊雷,恰好这时一道雷霆天降,惊吓得刘备筷子都拿不住。

    刘备是真的被惊吓住了。

    犹记得,沛城的那个夜晚,一个年青的方外之人说过:“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曹操此时的这句话,何其相似?

    更让刘备有点害怕的是,曹操是不是发现了些什么?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听着是多么英雄气概?

    然而,这句话同时也是杀机凛然。

    整个天下,特么就只有你刘备能与俺曹操匹敌,你是跪着唱征服呢,还是死不投降?

    亭子中,虽然没有埋下刀斧手,但刘备瞬间就想到了结果。

    惊雷过后,滂沱大雨及时而来。

    好在,荀彧这时恰好赶过来,送来两个消息,算是给刘备解围了。

    相对那两个消息,曹操觉得,刘备这个“敌手”,可以延后一步再处理。毕竟,刘备如今坐困许昌,想什么时候揉捏他,还不是看他曹老板的心情?

    刘备惊魂未定回到客馆,却如坐针毡。

    他心中有鬼,才会被曹操的这句话给吓着。

    去岁中秋之后,他被迫跟随曹操道许昌“当官”,第一次大朝会,他就被当今天子追认为皇叔,并敕封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这完全就在刘备的意料之外,几乎将他架在火上烤。

    奸臣曹操才只是一个司空,而“俘虏”刘备却成了当今皇叔,你让曹操他们怎么想?

    少年皇帝的意思,刘备完全明白,这无外乎就是将他刘备引作外援,好让曹操投鼠忌器。

    但是,你天子想要外援,总得考虑一下外援的处境不是。

    他刘备如今既无兵马,也没有属地,只是一个空架子刘皇叔,曹操会忌惮么?

    这不是给曹操准备好借口,灭他刘备的么?

    好在,曹操视乎真的不认为,他刘备有什么值得忌惮的。

    提心吊胆数月,刘皇叔终于舒了口气。

    好景不长,在元旦大朝会之后,刘备又被天子搞得提心吊胆的。

    元旦大朝会之后,便是祭祖。

    刘备身为当今皇叔,自然有资格参加皇室祭祖。

    然而,就在先祖的灵堂,少年天子居然血书了一份密诏,联络朝内外的“有志之士”,或兴兵讨伐曹操,或秘密刺杀曹操的。当着列祖列宗的灵位,刘皇叔不得不在密诏上签名。

    在刘备看来,天子这就是在作死的道路上狂奔。

    许昌,刘备也待了数月,站在他的角度来看,曹操虽然独霸朝纲,独断专行,却到底没有僭越,对天子也执礼甚恭,更是不曾短了宫中用度。曹操或许有篡汉之心,这时却倒底不明显。

    但天子的这些异动,一旦被曹操发觉,你以为曹操会逆来顺受?

    到时候吃亏的,还是少年天子!

    顺带的,他们这些在血书上签名的“忠臣”,必然会被波及。

    因为密诏的事儿,刘皇叔又是提醒吊胆数月。在这许昌城中,更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甚至都不惜种韭菜来韬光养晦,最好整个许昌的人都忘了他刘皇叔的存在才好。

    但是,今日,曹操青梅煮酒,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觉得,这许昌城,他不能再待下去了;否则,迟早被少年天子的想当然给连累。

    稍倾,关羽、张飞、赵云在城中酒肆喝完酒归来,看着如坐针毡的大哥,关羽诧异道:“大哥,怎么了,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天子密诏的事,刘备并未跟关张赵说。

    就连贴身收藏的那一份密诏副本,关张赵也不知道。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到时候必然就是天下皆知。

    小心驶得万年船,刘备可不想丧生在许昌的这滩浑水中。

    不过,如今局面,生死兄弟当面,刘备觉得不必再隐瞒了。

    “天子授予我一道密诏!”刘备苦笑道。

    尚未说完,就被张飞打断:“那感情好哇!”

    “当初在沛城,有个叫诸葛孔明的小白脸儿不是说过么,大哥进了许昌,首先要获得天子敕封,然后就是天子密诏。有这两样,大哥天下都可去得。”

    “如今,大哥被天子敕封为当今皇叔,又有了密诏,正好印证了那个小白脸所说!”

    张飞还要哈哈大笑,却被关羽呵斥道:“三弟,禁声,以防隔墙有耳!”

    接着,关羽又看向自家大哥,好奇道:“这天子密诏,可是有何不妥?”

    刘备苦笑:“号召天下诸侯勤王,你说妥不妥?”

    “何况,今日,曹操青梅煮酒,只有我与他二人,品评天下英雄。曹操却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你们听听,这话如何让我安心?”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哈哈哈,我大哥自然是天下英雄,那曹操么?”

    张飞闻言,眉飞色舞。曹操虽是奸雄,却说这天下英雄只有二人,一个是他曹操,再一个就是大哥刘备,这岂能不让做兄弟的欢喜鼓舞?

    “翼德,这可不是什么好话!”赵云喝道。

    张飞愣住,关羽也看向赵子龙。

    赵云苦笑道:“曹操对主公已经起了戒心,或者说杀心!”

    “云长,翼德,你二人且试想,当天下只剩下你与曹操堪当敌手,是不是会杀之而后快?”

    闻言,关羽和张飞倏然而惊。

    武者或许还会有“天下英雄无敌手”的寂寞,但曹操身为诸侯,身为枭雄,他可没有这等想法。在曹操而言,与他匹敌的敌手,要么跪着给他唱征服,要么就早早上路的好。

    “曹操既然对大哥起了杀心,这如何是好?”张飞有点惶恐问道。

    如果在城外,即便面对曹操十万大军,张飞也是不怵的。如今在这许昌城中,他张飞即便再猛,那也是虎落平阳,千八百甲士就能围杀之。

    沉吟良久,刘备断然道:“为今之计,唯有先逃出这许昌城再说!”

    刘备是早就不想在这许昌城待了。

    天子太过作妖,他刘备是当今皇叔,时刻都能感受到,脖子就在刀刃边儿上。

    还是逃出许昌,方为上上之选!

    不过,想要逃出许昌,又何其难也?

    他刘备,还有关张赵三人,根本就无法出城,硬闯就更是别谈。只怕他们还没有闯到城门口,就会被人给堵住,还有城墙上的那些强弓劲弩,也不是摆着好玩儿的。

    烦恼间,刘备想到,青梅煮酒时,荀彧说的那两个消息

    “这或许能利用一下!”

    瞬间,刘备就想到逃出许昌的办法。

第70章 大朝会,时机() 
许昌,皇宫,嘉德殿,大朝会正在进行。

    汉制,三日一朝。重大节日或者岁末,也是有大朝会的;例如正旦大朝会,或者元旦大朝会。当然,遇上重大突发事件,大朝会必然也要召开。

    今日的大朝会,就是遇上了重大突发事件。

    第一件事,公孙瓒死了。

    嗯,准确的说,公孙瓒死不死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孙瓒雄霸幽州,如今却被袁绍所灭,至此,袁绍已经君临青幽并冀四州,成了当今天下实力最强的诸侯。

    再有一件事,就是探子密报,袁术准备投奔袁绍。

    袁术投奔袁绍,从字面来讲,应该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但是,袁术本就是篡逆伪帝,手中又有传国玉玺;而袁绍已经成了天下最强的诸侯,若他二人同流合污,这许昌皇宫的天子还有意义么?

    届时,不仅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了空谈,只怕天下也立马分崩离析。

    这不符合朝廷的利益,也不符合曹操集团的利益。

    所以,召开大朝会,商讨如何解决这件事情,就是必须的。

    说实话,这两件事情,曹操其实可以关起门来,与自己麾下的文成武将商讨就成的,但他却还是在大朝会上商讨;这其实已经是对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