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植-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丕这时也松1口气,呵呵笑道:“善!”

曹丕这边的计较,曹植自然不清楚了。编完《二十孝》之后,曹植也闲了下来。一家人在司空府过了一个难得齐聚的年,曹植便和赵云,蔡琰等起行,返回淮南去了。

而比较意外的是,曹植起行的那天,曹操竟然来送行。只不过看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跟蔡琰谈话,曹植便知道自己老爹对蔡琰还不死心。

对此,曹植只能表示无奈。其实想想也知道,以蔡琰的身份以及名气,以及她那高洁的性格,怎么可能屈身侍奉曹操。她的性格就是士人性格”宁可死,也要尊严。这种女人,以曹操现在的权位以及身份,注定一生都得不到。

她不可能像部氏一样”不要名分侍奉曹操。也不可能以侍妾的身份成为曹操的女人。至于成为司空府的夫人,那就更不可能。蔡琰不是那些心如蛇蝎的女人,她不会拆散别人的家庭。况且作为才女,总有她的傲气,不会给机会自己留下污点。

故此,曹操跟蔡琰注定是无缘。

送别总是有尽头的”送了半个时辰有多,曹植等人终于上了马车,离开了许昌。

马车之上,曹植见到蔡琰脸上透着闷闷不乐,于是小声问道:“姐姐”可是父亲他……”,说到这里,曹植收住了嘴。

蔡琰轻轻叹1口气道:“司空大人当年就曾向爹爹求亲,不过早已事过境迁,大家都过着不同的生活。”听到蔡琰的话,曹植道歉道:“是植不好,这次确实不应该带姐姐来许昌的。”

蔡琰轻摇臻首道:“此事与子建无关。

就算这次不来,司空大人也总有发现的一天”到时候只怕更会连累子建。如今也好,借此机会说个清楚明白,也好绝了司空大人的念头。”顿了一顿蔡琰有些不好意思道:“再者,要道歉的应该是姐姐才对,若非姐姐,子建那编撰类书的大计,亦不会受到阻挠。”,

曹植闻言,摆手笑道:“无妨,此次父亲虽然没有答允让姐姐负责。不过父亲并非那种公私不分的人,此事对后世千秋有莫夹好处,父亲即便不让姐姐负责”亦会另外找人。而且,就算没有了父亲相助,并不等于姐姐不能再编书,再过几年,以淮南的财力”足够支持此事!”,

蔡琰听着,还是带着歉意道:“却是姐姐给子建带来麻烦了。”

曹植哈哈一笑道:“既然是植的姐姐,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

现在已经开春,官道上的积雪开始逐渐融化。曹植一行也不着急,反倒是像郊游一般缓缓往寿春而去。

那边赵云也挑了三千名精壮士卒,这些都是豫州人,而且善于骑射。这三千人,可算是日后曹植麾下骑兵的班底。只不过现在还没有战马,曹植暂时只让他们进行步兵的训练。

花了一个月时间,曹植一行终于渡过了淮水。这时,曹植一行就已经见到百姓们正在有忙碌地进行插秧。

忙虽然是忙,但并不乱。除此之外,当曹植回到寿春城的时候,发现比离开的时候又繁荣了几分。百姓们除了在传统的“市”,中进行买卖之外。以前只是让百姓居住的“坊”,里面,也遍布各类小贩。

此时寿春商业之兴旺,即便许昌也比不上,绝对是天下第一!

由此亦可见,刘晔、韩浩等人在自己离开之后比你并没有闲着。回到太守府,积压的事情也不算多,没几天曹植便全部处理完了。

现在的淮南,农、工、商三方面前已经上了轨道。而且由于前期宣传得当,加上管理方面条理很是清晰,淮南发展势头虽猛,但并不显得乱。

这方面曹植是深有感触,发展虽然重要,然而在发展之前必须制定完善的计划小。没有大局观,只是乱打乱撞发展,吃亏比收获更多。所谓摸着石头过河,那只是没有全盘发展计划的人抛出的借口而已。

一旦这样做,前期或许能取得不错的成绩。然而当发展进入中期之后,因为前期的乱,就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一一解决梳理,那么发展将陷入瓶颈。而由于已经有所发展,这时再对产生的问题进行重新梳理,难度将比初期更大。

这就好比同时起两座高楼,其中一座只是随便打了个地基,然后就快速往上盖。当盖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会发现地基不稳,再盖上去楼就会倒塌。这种时候,便只能回过头来重新加固地基。然而问题在于,已经建了一定的楼层,再加固地基难度绝对要比开始的时候打地基难。诚然可以一边加固,一边继续盖,但问题是,这样的高楼,当真安全吗?或许更像是空中楼阁,触之即溃!

相反,如若在建楼之前先打好根基。这样做虽然刚开始速度会慢,但胜在稳妥。当根基打好,高楼慢慢往上盖,那就没有倒塌的危险。再者,因为基础打好的关系,后面可以省却不少查缺补漏,速度上还会快上一些。

这便是根基的重要性,曹植穿越之前那今年代,毫无疑问是完全不注重根基,只顾着拼命往上建楼。这种弊端,曹植穿越之前已经看得清楚明白,故此轮到他主政淮南的时候,宁可多砸钱,先赔本,也要将根基打好。

而这时代要发展,也确实没有后世那么麻烦。后世虽然多了很多方便人的工具,但是这些工具同时也带来更多的麻烦。相反,这时代虽然落后,但亦有落后的好处,需要处理的矛盾比较少。

别以为淮南区区两年就发展得这么快,根基会不稳。事实上换了任何一个州郡,如果像曹植那样狠砸钱财进去,也能发展得这么快。

这也是为何,古代往往休养生息十年,就能恢复不少元气。

当然,现在的淮南发展虽然不错,但其实还处于赔本状态。若要回本,起码要等两、三年。这也是为何,曹植跟曹操说要五年时间的原因了。

淮南进入正轨,曹植平日也不算太忙。将积压的公务处理好之后,曹植就准备去找甄宓。没有料到外面有亲卫进来禀报道:“四公子,徐庶先生求见!”,

听到这话,曹植大喜。徐庶此来,肯定是已经有决断了。虽然他一直对收徐庶的心颇有信心,但当听见徐庶前来还是忍不住心中喜意。

定了定神之后凝声说道:“快请!”当那士卒走了几步之后,曹植忽然叫住道:“且慢,还是本公子亲自去迎接!”,

那士卒听到,连忙停住。而这时,曹植已经急急从主位上走下来,往正门方向处大步而去。当走到那士卒身边时,却是小声道:“汝立即去备茶。”对曹植的礼贤下士,士卒极为敬佩,大声应道:“诺!”,

正文 第四百七十四章 选址合肥,建设新城

建安七年,整今天下还是比较平稳,没有什么战事爆发。当然,

最大的事就算袁绍病逝,以及随后的二袁分家。

不过踏入建安八年,形势有了很大的转变。

就在曹操这边积极进行春耕,休养生息的时候,河北二袁忽然爆发战争。这次抢先出手的乃是并州袁谭。而开战的理由也简单,就是要报去年袁尚撕毁条款,派兵袭击之仇。

说起来,论兵力其实袁谭比袁尚更强,毕竟冀州的部队,基本上都在官渡、仓亭两战给打没了。而并州,保存的力量更多。只不过,冀州富庶,只要有时间给袁尚休养生息,那么袁尚的实力将很快可以超越袁谭。

就二袁内部争锋而言,袁谭利用袁尚最弱得时候,先行出兵对付他,这种战略是无比正确的。因为时间拖得越久,对袁谭越是不利,抢先出手反而机会更大。

只是,整今天下可不止二袁这两个诸侯,特别是南面还有虎视眈眈的曹操。袁家兄弟相争,最得利的自然不会是他们了。

对于袁家兄弟突然开战,曹操立即做出应对。不过他那应对不是挥师北上,而是撤回大军。

屯兵濮阳的部队撤掉大半,返回许昌。不仅如此,屯驻青州平原郡的部队、幽州的部队以及并州雁门的部队也相继撤掉一部分兵力。

只留下必要的守备力量扼守险要,其他的不是调动到别处便是被拉去屯田。

曹操的撤兵让二袁更加安心开打,由于从并州出壶关之后,不日便到邪城。袁尚不想被兵临城下,故而亲率大军到壶关迎敌。

现在的壶关是掌握在袁谭手中的,袁尚本想立即攻关。不过逢纪知道壶关难攻,于是劝袁尚先准备。不知为何,声势浩大的袁谭也没有出击反而停驻在壶关不动。

如此一来,二袁的部队便在壶关陷入了对峙状态,暂时谁也没有出手的打算。

河北战火燃起,南方也不安分。曹植在寿春呆了半个月不够便收到探子消息,江东别策亲率大军,打着为父报仇的名号,大举进攻江夏!

消息一出,淮南这边也变得紧张起来了。无论是江东还是江夏,都是跟淮南接壤的地方,这里情况稍有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大局。

曹植不敢怠慢,立即将一众文武都召集来商议。

寿春,原本的太守府牌匾,此时已经换成了刺史府。不过变得仅仅是名而已,其他一切照旧。当然现在的刺史府中又多了一名大才,正是已经决定为曹植效力的徐庶!

曹植神色凝重地端坐在主位之上,说道:“江东大军进攻江夏,不知诸位有何看法?”

刘晔掌握情报,听到曹植开声之后,当先说道:“这次江东出动大小战船多达三百艘,另外大军五万有余对江夏可谓志在必得。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江东军中有部分是去年降服的山越人。”

听到这个,众人脸色一凝,曹植也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山越人,广泛活动在徐州、江东一带,就连曹植治下的淮南亦有不少。这些山越人乃是古越族和汉族杂处的后代,因生活在深山中,故而称之为山越。

山越人对汉人成见颇深,因要面对汉庭不时的征讨,故而人人自小

习武民风彪悍。正是山越人的彪悍,使得山越人成为南方最好的兵员来源。名扬天下的徐州丹阳兵,大部分都是由山越人组成。

由于陶谦对山越的政策得当没有用强,也使得徐州丹阳兵甘心效忠于陶谦。只不过随着陶谦的去世丹阳兵也式微。然而现在,曹植却是知道陈登再次采取怀柔政策对山越,吸引了不少山越人迁出深山。毕竟,在深山生活,肯定不如平地生活得好,经常会饿死。

而山越除却在徐州有之外,江东地区就更加多了。历史上的东吴,对待山越的政策便是强迁,以及血腥镇尼这使得山越与东吴之间经常爆发战争,像太史慈、周泰等东吴将领都征讨过山越。

而孙氏统治江东数十年,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山越的〖镇〗压。历史上直到东吴立国之后十余年,孙权派诸葛恪挂帅征讨山越,那一战将剩下的十余万山越人全部逼迁出深山。同时将其中四万精壮充军,山越基本上不存。

不过历史发展到现在,却是有些不同。别策没有死,而他被刺杀之后,心性亦变了很多,没有以前嗜杀。对待山越,也采取与历史上削权所不同的态度,改用怀柔政策。

由于从交州找来新式稻种的关系,使得江东粮食产量大增。这也使得孙策有足够的财力吸引山越人迁出来。

历史上山越与东吴的冲突,严重拖住了东吴的发展。特别是赤壁之战后,东吴明明有大好机会拓展疆土,然而却因为要分出不少兵力防备山越,导致不能集中力量北上。当曹操缓过气来之后,机会也就失去了。以至于后来数十年,孙氏都只能往西发展,而不能向北。

然而现在却是不同了,削策的怀柔政策虽然暂时没有吸引多少山越人出来。但山越也没有跟削氏为难,只是在深山生活。历史上山越因为粮食不足而经常出山抢粮,如今因为江东粮食比较丰足的原因,竟学曹植,利用粮食跟山越进行商贸往来。这就进一步化解了孙氏与山越之间的矛盾。

这么一来,就使得孙策可以腾出大部分兵力,进攻江夏了。而显然,这次削策也是下了重本,除了亲征之外,谋士周瑜,大将太史慈、

周泰以及老将黄盖、韩当等等都没有落下,可谓志在必得!

正是曹植见到孙策出动的阵容豪华,才如此慎重。点了点头凝声道:“孙伯符劳师动众,以黄祖之才,江夏未必能守住。若江东成功拓土,那么对我等而言绝对是一个威胁。”

曹植这话,已经间接说出了他对这次江东与荆州之战的结果判断。

众人对此,都没有太大的意见。毕竟黄祖有多少斤两他们这两年间与黄祖或多或少都有些往来。心中自有估量。

反观孙策,一年间横扫江东。加上对山越的处理手法让人看出他的成熟,如此智勇双全之将,更是棘手。

一旦江夏被孙策夺下,那么淮南这边所受的压力就会更大。

赵云身为武将,明白情况之后立即说道:“四公子所言甚是,而且我淮南刚刚才恢复,若经历战事百姓亦会受苦。再者,寿春城墙破败,云以为修复寿春城墙”刻不容缓!”

听到赵云这话,刘晔、韩浩、司马孚、蒋济四人齐声拱手道:“子龙将军言之有理,修复寿春城墙刻不容缓。不然的话,若江东大军至,我军难挡!”

众人意见虽然一致”但曹植却是缓缓摇头道:“吾不准备修复寿春城墙,最起码这几年内不会。”

“什么?”众人听得大惊。赵云急道:“四公子,若不修复寿春城墙,一旦江东大军压境,只怕难以抵挡,到时候……”

这时,曹植却是摆了摆手道:“诸位稍安勿躁”且听本公子道明原因。”

赵云这才住嘴,与众人一同用疑惑之色望向曹植。

曹植微笑道:“本公子以为,寿春并不是作为淮南治所的最佳地方!”

听到这话,众人俱是一愣,而几名谋士眼中却是露出思索的神色。

良久,刘晔却是试探着说道:“四公子的意思”莫非准备新建一城,作为治所?”

曹植轻轻点头道:“然也,而且本公子心中也有了打算!”

蒋济闻言,皱了皱眉头道:“不知四公子准备选择何处?寿春曾是楚国都城,加之位于淮水南岸,扼守北方南下的门户,极为要紧。若是丢弃…只未等蒋济说完,曹植却是摆手道:“子通误会本公子意思了。寿春确实非常重要”然现在北方大部分已属朝廷管辖,余下二袁只不过是冢中枯骨。寿春最重要之处乃是扼守南下要冲”如今北方既定,寿春的作用就减弱了。相反,南方未定,孙策、刘表表面上虽支持朝廷,事实上拥兵自重,这之间必有一战。如此一来,淮南的作用就转变,不是袁术之时作为扼守南下要冲的作用,而是阻止南方诸侯北上的第一道防线。寿春南面一片坦途,根本不能起到太好的防御作用。故而本公子以为,当在淮南择地扩建一城,以扼南方北上之咽喉。如此一来,此城当与寿春作用持平,南北同守淮南!”

众人听完全部默然,最后都不自觉地点了点头。事实上曹植这分析非常有理,寿春在抵挡北方大军南下时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然而对付南方的大军,作用却是极低。现在北方几乎平定,若还以寿春作为防守要点,显然战略上有错误。

定了定神,司马孚问道:“那四公子准备选何处扩建新城?”

曹植微微一笑,长身而起走到挂在旁边的地图前,一手点着淮南中心的位置大声道:“合肥!”

听到曹植提到合肥,所有人瞳孔先是一缩,而刘晔和蒋济两个淮南人,立即就露出了然的神色。

合肥,这个地方此时还不起眼,无论是先秦时期,还是秦汉两代,合肥都仅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县城,得不到世人的关注。

而历史上合肥扬名,还是十多年之后的事。而令合肥扬名的,自然就是张辽以八百勇士大破孙权军的逍遥津一战。

这一战毕竟让张辽威震天下,更让曹操以及孙权,都意识到合肥这个地方的重要。由此,合肥开始得到重视并急速发展。到了魏国立国之后,合肥便已经从一个普通小县,一跃而成为扬州治所,取代了寿春。

不过,合肥并不是历代都作为淮南地区治所而存在的。基本上是看国家战略情况而定的,若要防守北方,那么淮南地区的治所便会设在寿春或者寿春附近的地方(因淮河变化而历代有少许不同)。若要防守南方,那么治所多会设在合肥。

整个淮南这么大,为何防守南面进攻合肥就是绝对的要冲呢?

这是因为,合肥附近有施水和淝水两条大河,而西南不远处便是巢湖。谁都知道,南方擅长的乃是水战,南方的水军可以通过河道从长江驶入巢湖,而后在巢湖驻扎。当要季汛期的时候,原本并不连通的施水和淝水就会相连。如此一来,南方的水军便可以在巢湖逆施水而上,开进淝水,随后挺进淮河。

水军对南方部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凭借着水军,南方的部队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大军可以放胆源源北上,而没有粮草的压力。加上,水军又可以配合大军作战,对攻占整个淮南极为方便。

而刚巧,施水和淝水在夏季贯通的那一段,便在合肥附近。如此一来,合肥就变成了北军能否守住南方水军进入淮河水系的致命关键点!

可以说,谁占领了合肥,就等于占领了淮南。这里与寿春,可以说是防御南方和北方的两大重镇。

而现在,这个防御南方的战略要冲,还未被开发出来!

刘晔和蒋济相视一眼,同时点了点头,蒋济便点头道:“合肥的确是防御南方的最佳地点。扩建合肥之议,济以为该立即执行。”

蒋济是肯定,刘晔就更加干脆了,凝声道:“四公子,扩建合肥所需的石材可在淝水沿岸采集。而夏季汛期之时,石材可以运到离合肥最近的地方,再转由陆路运抵。由于淝水和施水连通的时日不多,晔以为应该趁着这段时间,将尽量多的石材运到合肥。这么一来,可节省不少运力。”

有了刘晔牵头,其他人也赞成此举并纷纷献建城之策。

曹操边听边点头,当众人都说完之后,曹植领首道:“诸位暂时放下手上的政务几天,随本公子到合肥一观,如何?”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道:“善!”

正文 第四百七十五章 跨河建城,宏伟规划

合肥,位于九江郡的西南,然放眼整个淮南,合肥则是位于其中心。曹植一行从寿春出发,赶往合肥也就两天功夫。

合肥虽然还是一个小县,但不是完全没有人知道它的重要性。司马迁就曾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合肥受南北潮,皮草、炮、

木输会也。”而合肥此城的命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