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植-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百六十四章徐母的转变

将徐庶之母请来的过程十分顺利,而司马孚究竟用什么方法,曹植也没有多问。另外,蒋济那边也得到程昱的答复。程昱知道曹植想将徐庶从刘备那里挖来之后,也是十分积极,几乎将徐庶的前半生经历都告诉了蒋济,等他转告曹植。

一个月后,徐庶的老母终于来到了寿春城。原本进城之时,她的脸色还十分和气的,只不过当见到司马孚将她带到太守府的时候,脸色就变了。

来到大厅,见到主位上坐着的曹植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曹植的年少,露出几分惊讶,但还是肃容道:“不知大人将老身从颍川请来,所为何事?”

曹植闻言,轻笑道:“在下曹植,想来徐老夫人亦听过植之名。之所以将老夫人请来,实乃因为令嗣徐元直,乃天下奇才,吾希望老夫人能将元直先生唤来,为朝廷效力。”

徐母闻言,却是问道:“吾儿今何在?”

曹植答道:“荆州新野。”

徐母继续问道:“相助何人?”

听到这个问题,曹植轻皱眉头,但还是如实答道:“刘玄德。”

徐母冷冷一笑道:“不知这刘玄德何许人也?”

徐母的冷笑并没有瞒过曹植,见到这一下曹植便知道刘备在徐母心中地位颇高。原本准备那套贬低刘备的说辞立即弃之不用,转而道:“非是刘玄德无能,实在是新野小县,难以施展元直先生之才。若先生来我淮南,必能大展拳脚,惠及更多百姓。”

曹植这话,倒是让徐母错愕了一下,但她并非普通夫人,闻言之后立即驳道:“在哪里都是为百姓效劳,在新野与在淮南,并无二致。况且刘皇叔也是当世明主,我儿跟着他,亦能一展所长。”

曹植没想到,这个徐老夫人这么难缠,沉吟了好一阵才叹了口气道:“老夫人,植也实话实说吧,刘玄德乃是我曹家大敌,元直先生相助实在让植心难安。故此,才希望老夫人劝元直先生,弃刘玄德。”

徐母闻言,冷笑道:“终于肯说出你的目的了?吾久闻刘玄德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屈身下士,恭己待人,仁声素著,世之黄童、白叟、牧子、樵夫皆知其名,乃当世之英雄也。吾儿辅之,得其主矣。汝父名虽辅汉,实为汉贼,欲使吾儿背明投暗,岂不自耻乎!”

曹植听得,一时无语,这徐母倒也言辞犀利,一段话将自己父子都骂了进去。良久之后,曹植才苦笑道:“老夫人就当真觉得,我曹家乃汉贼呼?”

徐母傲然道:“这世人皆知之事。今日只因是你这孩子站在老身面前,若是汝父,吾必刺杀之!”

曹植再次无言,眼前这个徐老夫人跟徐庶,果不愧是母子,脾性也如此相近,刚烈得很。当初徐庶便是为友一怒而杀人,今日他母亲却是敢当着自己面前直言要杀曹操。

轻叹了口气,曹植说道:“老夫人所言,植不敢苟同。朝代更迭,乃天下大势。后汉诸帝,宠信小人而远贤臣,致使外戚宦官轮番主政,百姓受难。大汉之天下,多少人无米下锅,多少人卖儿卖女,这样的天下当真就是好的?而老夫人骂吾父为汉贼,然吾父却是可让百姓安居,让百姓温饱。老夫人居住于颍川,对于生活之变化,最是清楚。数年前还饿殍遍地,如今可还见此象?再观淮南,两年前还是一片残垣败瓦,百姓食不果腹、衣不掩体,如今老夫人再到淮南给地问问那些百姓,生活如何?此等所为,若老夫人还称吾父子为汉贼,认之又何妨,吾却是对得起天下万民,对得起天地良心!”

听到这一席话,徐母却是哑然无语。

曹植见得气势已经抢回,立即说道:“反观刘玄德,名为汉家宗亲,然并无证据。中山靖王荒吟无道,生子一百二十余,其后多不胜数。再者,中山靖王一系宗卷散失,当初天子亦只凭刘玄德能背出宗卷,而归为宗亲,究竟事实可是如此,并无证据。至于刘玄德之贤名,植不敢恭维。刘玄德亦曾管治淮南,其为人如何,淮南百姓最是清楚。老夫人只需到城外找些百姓打探,是非曲直,一目了然!”

闻得此言,徐母默言。良久之后才说道:“天知道那些人可是你安排的?”

曹植听到,哈哈一笑道:“淮南百姓数以十万计,吾虽为太守,然总不能堵悠悠众口吧。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道理植还是懂的。”

这次徐母终于没有反驳了,点头道:“好,那老身就去问上一问,若真如汝所言,老身便修书一封与吾儿,着他来淮南。”

曹植微笑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过老夫人切不可轻生。”说到这里的时候,曹植露出饱含深意的笑容。

徐母脸色变了数变,最后却是凝声道:“放心,老身还要揭穿你的谎言!”

接下来,曹植便让士卒带徐母下去。当她走后,一直在旁边候着的司马孚却是苦笑道:“没想到,这个徐老夫人如此厉害。”

曹植无所谓道:“那又如何,我曹子建所行之事对得起天地良心,让她去问又如何。”

司马孚轻轻点了点头,而后问道:“四公子,那我们接下来当如何?”

曹植微笑道:“派人看着她,别让她自尽便可以了。后面的不用管,若本公子所料不差,不消半个月她便会来找本公子的了。”

“诺!”

且说这边,徐母被安排住进了一所普通的木屋。这让她有些惊讶,若正常来说,曹植要她劝徐庶来,必然是会厚待,没想到竟然只住这么一间木屋。徐母见到,还是忍不住惊讶地问“保护”她的士卒道:“就只有这木屋?”

士卒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而后说道:“每个来淮南定居的人,都可以按规定分得田地。夫人乃女子,本来只能分五亩瘦田,不过太守大人已经尽他所能,照顾夫人。田地加到八亩,另外还配有屋子一间,一应用品里面俱齐备。”

徐母听得,有些惊讶道:“尽他所能?曹太守不是管治整个淮南吗?难道多拨一亩田也不能?”

士卒看向徐母的目光却是有些变了,只觉得眼前这个女人贪心。但她毕竟是曹植吩咐要重点保护的人,也只能压住不满,用平淡的语气解释道:“不能的,淮南有淮南的规矩,就连太守大人也不可逾越,这也是太守大人定下的,大家都必须遵守。”

听到士卒之言,徐母微微动容。她并非什么都不懂的夫人,其也是世家出身。不过世家的婚事,大都由家族安排,她性子刚烈,对此极为不满,最后却是私自出走离开了家族。后来遇上了贫寒出身的徐庶之父,却是嫁与了他,诞下了徐庶。不过由于家境不好,徐庶之父没几年就死了,徐庶可以说是徐母拉扯大的。

而徐母在家族之时,曾读过书,于是便手把手地教徐庶识字。然徐庶少时不太好学,反而好武,对此徐母也没太好的办法,只能听之任之。幸好后来徐庶醒觉,杀人之后游走天下,拜入司马徽门下学习。由于早年徐母给他打下不错的基础,学起来也快,最后总算学有所成。

如此奇女子,自不会贪富足的生活与一亩半亩田地,她之所以问,只是觉得不解而已。听完士卒的话,徐母的好奇心已经勾起,于是说道:“我想周围走走。”

士卒听得,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曹植安排徐母住在寿春城外的一个小村子中,这个小村子也算是比较老的了,是曹植来当太守之前便已经存在。曹植安排徐母住此,还是颇有深意的。

徐母这么一个陌生人,身后又带着几名太守府的士卒,若换到其他地方,百姓们应该是争相走避才对的。毕竟百姓们对于当兵的都没好感,大多数人更是将士兵和贼匪划上等号,有时候士兵甚至比贼匪更狠。

只不过在这里,却是例外。百姓们见到徐母身后的士卒,非但没有走避,更是热情地打着招呼。即便不认识,也脸带善意地点了点头。这一幕,让徐母感到惊讶无比。而一直对他很冷淡的士卒,却是透着腼腆的神色。徐母精于人情世故,一眼便看出他们表现得极为自然,绝不是刻意为之的。

当几人走进村市的时候,徐母所见到的就更让他惊讶了。一般的村市能有家小酒馆,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但这座村市,除了酒馆之外,还有面馆、小型的食杂店等各类店铺。另外,小商贩更是遍布整个村市,就连卖肉的都有。这甚至让徐母觉得,这里根本不像大汉。

当走过其中一间猪肉店的时候,一名手持尖刀的大汉却是随手将一大块猪肉切了下来,用草绳穿着飞快地跑过来递给其中一名士卒笑道:“军爷,小人是新来这里的,感谢军爷们的帮忙,这是小人的心意,且拿回去下酒!”

徐母见到,原本的好感顿时消散,冷笑道:“果然还是一路货色。”

只不过他料想中士卒强抢的一幕并没有出现,那士卒推迟道:“不可,太守大人有规定,我等不可收取百姓的东西。”

那大汉挠了挠头道:“呃……这个没啥子关系吧,若太守大人问起,就说俺送的,俺愿意跟军爷你去太守大人面前说。”

士卒听得,还是摆手道:“不可不可……”

还未等他说完,那大汉已经将手中的草绳塞到士卒手中道:“拿着,就这么定了。”说完就要转身离开。

士卒见到大急,连忙问同伴道:“可有钱?我今天出来匆忙,可没有带。”

他旁边的那名士卒从腰间摸出十几个铜板递给他道:“拿着。”

士卒接过之后道了声谢,随后快步走到肉档前将铜板放下道:“老板收钱。”说完却是快速跑了回来。

见到这一幕,徐母有些惊讶道:“竟然给钱而不是抢百姓的东西?”

这时徐母却是听见那士卒小声抱怨道:“新来的就最是麻烦了,经常要花这些冤枉钱,唉……”

他的同伴听得,拍了拍他肩膀道:“不想花,可以拿回太守府换钱。”

那士卒闻言摇头道:“算了,总不能每次都让太守大人吃亏。我们受太守大人之恩,些许小事就别劳烦他了。”

他的同伴却是点头道:“说得也是。”

徐母听完之后,脸色变幻了几下。当见到路边一个小摊档,有个老人在卖一些竹篾的时候,却是走上前去挑选。

那老人见到徐母身后有士卒跟着,知道是太守府的人,当即热情道:“夫人是太守大人的家属吧?随便选,只要夫人看中的,老汉只收本金,多的一分也不要。”

徐母有些不解道:“为何?”

那老头笑道:“如若没有太守大人,老汉如今恐怕已经饿死了。太守大人对老汉有恩,夫人既是太守大人的家属,老汉岂敢多收。如若不是太守大人有规定,不可随便送东西,老汉就都全送给夫人了。”

见话匣子已经打开,徐母连忙问道:“太守大人当真如此好?”

那老头点头道:“当然了,老汉活了一辈子,从没见过如此好官呢。若是太守大人能当天子,嗨,那就真可以天下太平咯!”

这老头话音刚落,后面的士卒却是立即道:“老人家,你这话可不能乱说!”

老头闻言连连点头道:“这个老汉晓得,不过老汉说的也是事实嘛。”对于这话,士卒们倒是没有反驳。

徐母却是转而问道:“听说太守大人来之前,刘皇叔曾经在此管治,他也是名声在外,难道管治不好吗?”

老头听得,脸色一变,沉声骂道:“别提那个家伙,什么皇叔,什么爱民如子,名过其实。当初他在淮南,我们没少遭他难。吃不饱都算了,还经常征兵打仗。老汉的儿子便是那时候被他征去的,现在也不知怎么了。”说到这里,老头却是露出哀伤的神色。

徐母看得出,这个老头说的都是实话,见到他哀伤连忙好言劝慰。心中却是忍不住道:“难道这曹子建所言都是真的?”ro

正文 第四百六十五章 徐庶到来

半个月后,走遍寿春城附近村子的徐母,终于再次来到太守府。只不过”与之前一次相比,徐母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进得大厅之后,先是恭敬地向曹植行了一礼,而后却是直接说道:“太守大人”

老身之前有所误会,以致出言不逊,老身向太守大人道歉。”

听到徐母的话,曹植心中大喜,知道招徐庶来已经成了大半。但表面上却是客气道:“老夫人言重了,所谓不知者不罪。”

徐母轻轻点头”很是干脆道:“对太守大人的品格与所作所为”老身很是敬服。吾儿若能在太守大人手下任职,亦是他之幸。他此时只怕已被那个刘玄德所惑,老身这就修书一封”让他回来。”

听到这话,曹植再也掩藏不住内心所想”大喜道:“多谢老夫人!”

徐母摆了摆手道:“老身也是为了吾儿着想。”说完却是问道:“请问太守大人可有笔墨?”

曹植连忙让小吏取来笔墨”徐母坐到一边很快便写了起来。未几,书信写好,徐母却是呈给曹植道:“太守大人学识渊博,且看这些写如何?”

曹植接过书信看了一会,眉头便皱了起来。徐母见状问道:“可是有所不妥?”

曹植说道:“老夫人无需言明刘玄德为人如何,此事吾相信元直先生心中自有数。老夫人不妨言及身患重病”挂念元直先生,希望他回来侍奉左右。”

徐母皱了皱眉头,最后还是点头道:“太守大人说怎么写便怎么写吧。”说完到旁边又写了一封。这次曹植看过之后”确认没有问题,便派人将书信送去荆州徐庶那里。

眼见送信的人走了,曹植才微笑着问道:“老夫人在寿春可住得惯?”

徐母点头道:“尚可。不过老身年纪大了,那几亩田却是用不着。听闻太守府有织机出售,老身向用那几亩田换架织机。”

闻得此言曹植轻拍脑袋道:“却是吾疏忽了,那几亩田地吾也不收会”至于织机明日自会送到老夫人家中。”

徐母听得,却是皱眉道:“怎可让太守大人破费?”这段日子徐母也熟悉了淮南的规矩,有些事就连曹植这个太守也不能逾越,就好像送一架织机。换了其他地方”那是一句话的事,然而在淮南却必须曹植自掏腰包买了。

曹植微笑道:“无妨,吾亦有自己的产业。”

徐母并没有推辞,轻轻点了点头便说道:“如此老身就不打搅太守大人先行告辞了。”

曹植点头说道:“元直先生若来,吾自会派人通知老夫人。”见得徐母点头,曹植凝声道:“来人,送徐老夫人回去。”

徐母态度的转变,却是在曹植的意料中。毕竟事实真相如何真正体会便知道。如若徐母是在徐州问那些百姓,对刘备的评价自不会那么差。可惜这里是淮南,刘备管治的那段时期可谓捡了烂摊子,百姓对他评价差再正常不过。

再与曹植管治的这两年相比,百姓们自然对刘备大加贬斥了,故此曹植才放心让徐母去问。现在目的已经达成”只需静候徐庶到来便可以了。心情愉悦的曹植再次投入到政务之中。

且说这边,送信的士卒到了新野之后才被告知,刘备一行已经去了上庸。无奈之下,士卒只能船溯汉水而上”又花了八天时间才抵达上庸。

这时,刘备来到上庸已经有几天。然而情况并未如他开始所想那么美好上庸的世家以申家为首,与刘备暗暗对抗。刘备混了这么久,自然清楚世家的麻烦,特别是对付这些地头蛇更不容易。必须用有效的手段,才能压服。

故而此时的刘备是头痛不已。

眼见政令下达并不顺利,刘备却是揉了揉额头道:“来人,速去将军师请来。”

未几徐庶便带着满脸的忧愁,赶到来太守府。见到徐庶的样子刘备顿感奇怪,他跟徐庶相识也有一段时间,从没见过他露出如此愁眉苦脸的样子。忍不住问道:“先生可是有何烦恼,不妨告诉备,或许备能帮助先生。”

徐庶轻叹1口气,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递给刘备道:“主公”吾本名徐庶,字元直,乃颗川人士。

只因少时曾杀人,故而才改名换姓。现家母身患重病,急召吾回家。吾必须回去,恐不能再助主公了!”说到这里”徐庶有些无奈地叹1口气。

刘备听得,愣了一下,随即眨了眨眼睛”泪水便哗啦哗啦地涌将出来,大声淘哭道:“大业未成”难道先生就此弃备而去?”

徐庶轻叹1口气,没有再说话。

那边刘备哭了有半刻钟,见得徐庶只在那里叹气而没有回心转意,便上前操着徐庶的手道:“子母乃天性之亲”既然是夫人急召,元直也勿以备为念。备只乞再聚一宵,来日当为元直饯行。”

徐庶轻轻点了点头,拱手道:“多谢主公一直对吾信任,吾在此立誓,断不会为曹孟德献一谋!”听到徐庶的话,刘备心中却是暗喜。

接下来,刘备并没有放徐庶回去,而是跟他一起纵论天下大事,回忆当初一起奋斗之事。徐庶聪慧之人,哪里不明白刘备这是为了留他,纵论理想,回忆一起奋斗的友情,徐庶感慨万分。奈何母亲病重,徐庶却是不得不回,谈了一个晚上,刘备见着徐庶不停长嗟短叹,但还是无果,也只能停下来。

用过早膳,刘备和众人却是亲自送徐庶出城。而出城之后,刘备并没有立即返回,而是送了一程又一程。当送到上庸城五十里外之时”徐庶才说道:“皇叔不必再送了。”

听着徐庶连称呼都已经改变,刘备神情黯然道:“先生既去,刘备亦将远遁山林矣。”

徐庶知道刘备话里的意思”轻叹道:“吾所以与皇叔共图王霸之业者,所恃者唯此方寸耳。如今因老母之故,方寸已乱,纵然在此无益于事。皇叔应别求高贤辅佐,共图大业,何必灰心?”

刘备闻言叹道:“天下寄贤,无有出先生右。”

徐庶摇头道:“某樗栎庸材何敢当此重誉。”说到这里,徐庶顿了一顿,拱手:“不劳皇叔远送!”说完跳上马上。

刘备见到,立即上前执着徐庶之手,泪如泉涌道:“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

徐庶摇头轻叹1口气这才缓缓松开了刘备握着的手,纵马离去。

刘备身形一直没有动,直到徐庶的身影消失之后,关羽才上前提醒道:“大哥,先生已去。”

刘备点了点头道:“且容为兄再望一阵。”众人听得都在旁边候着,不再多言。

正望间,忽然见到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兴〗奋地自语:“元直复回,莫非无去意乎?”于是立即迎上,大声问道:“先生此回,可是要留下?”

徐庶来到刘备跟前,勒停马匹道:“皇叔某因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