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甲车和坦克。面对着丛林之中突然涌出的大群孟加拉人,在河面之上饱受火力夹击,又经过了一夜与恒河的波涛、甲板上的火焰搏杀。大多数印度陆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的士兵早已筋疲力尽。加上被打乱的建制,以及完全陌生的环境。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无情的吞没了他们最后的一点的斗志。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便向着这群几乎和平民没有两样的民兵们放下了武器,举手投降。

“如果是在正常的战场条件下,一个现代标准的机械化步兵师足以击溃百万民兵。但是这一切必须遵循一个最为基本的先决条件—那就是正常的战场条件之下。在当时的条件之下,印度陆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虽然仍保有2/3以上的战斗力,但是各部队却被恒河的河网分割在各个沙洲和河湾之中。所谓:惊弓之鸟,不堪弦响。只要及时派出足够的部队,进行搜杀。这些残兵便不过是一群狼狈的俘虏。”在达卡的城防指挥中心之内,尽管当孟加拉陆军参谋长默伊恩中将的听到自己的副官汇报任令羽麾下的“安萨尔”民兵成功的俘获了5000多名印度陆军士兵时,几乎诧异的不能相信。但是在经过了反复的分析之后,他却不得不最终佩服这位来自中国的同行。

经过了恒河之役,“安萨尔”民兵组织困窘的武器储备状况终于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尽管哈德尔还是没有穿上正规的军服,但是好歹领到了属于自己的武器。虽然那是一把来自印度的INSAS自动步枪。不过并非所有的战斗都是那么轻松的。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安萨尔”民兵组织在任令羽的指挥之下,开始移师布里刚戈大桥地区。在那里孟加拉陆军第1步兵师围困住了近3000名印度入侵者,他们是从纳拉扬甘杰登陆的印度陆军正规部队和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残部混编的顽敌。

尽管在围攻这支已经陷入绝地的敌军的过程中,以陆军第1步兵师为主的孟加拉正规军损失惨重。但是似乎并没有任何人怀疑,孟加拉陆军可以也应该打赢这场艰苦的歼灭战,而任令羽却是一个例外。就在孟加拉陆军攻势如潮之际,任令羽却突然下令孟加拉陆军的所有正规部队撤出了布里刚戈大桥外围的战场。取而代之的是几乎毫无实战经验的“安萨尔”民兵组织。

“我们不过是被用来消耗印度人子弹的炮灰吧!”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情,哈德尔背上那支本不属于自己的自动步枪跟随着部队进入了前线。但是等待他的却不是前仆后续的攻坚战,他的敌人更多的是潮湿、疏松的孟加拉大地。按照任令羽的计划,“安萨尔”民兵组织开始在布里刚戈大桥两端的印度军队防御阵地外围大肆挖掘战壕。这是一项不间歇的土木作业。哈德尔和他的战友每天迎着印度空军几乎不间歇的轰炸,将壕沟向着印度军队的阵地一米一米的推进着。

面对着两端防线之上逐渐逼近的战壕,无论是印度陆军之中资深的两栖作战专家—阿尔琼上校还是曾经纵横雪域的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指挥官—丹真宗智全都束手无策,尽管他们还没有与这些转防的敌军展开过一次正面的攻防战,但是当这些战壕推进到自己防线的最前沿时,即便是一群新兵都可以凭借数量的优势将自己麾下的这些百战精锐赶尽杀绝。“如果还有一支可以一战的装甲力量,哪怕只有一辆便能轻松的瓦解这种落伍的战术。”尽管印度海军航空兵和空军仍不遗余力的向他们提供的火力掩护。但是显然轰炸并不能摧毁这些蜿蜒向前的坑道。一直保持着乐观态度的阿尔琼上校也曾一度绝望起来。

不过随着攻入孟加拉国土的印度陆军在外部战线不顾一切的猛攻,孟加拉陆军开始在各条战线之上节节败退。特别是横贯孟加拉国土的贾木纳河,孟加拉陆军曾寄希望于可以这条“天堑”为屏障阻挡住印度陆军的铁蹄,但是任令羽却力谏孟加拉女总理—卡莉达。齐亚,再次提出了要求孟加拉陆军放弃战前便预定在贾木纳河右岸进行战略决战的计划,将包括2个步兵师、数万民兵部队组成的主力兵团撤回达卡。

显然这并不是一个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建议,特别是在印度威胁将对任何进攻本土的入侵者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很多孟加拉陆军的军官开始怀疑任令羽是秉承了北京的意愿,有意将孟加拉拱手送给印度。以换取亚洲核战争阴云之下“恐怖的和平”。他们以辞职为威胁,坚持在贾木纳河阻击印度陆军的进军。

“在没有制空权和火力优势的情况之下,没有任何河流可以阻挡住现代化陆军的强渡。我知道孟加拉陆军宁愿敌人踏着自己的尸体前进,也不愿意背对着敌人逃走。但是我不得不告诉大家,每一个士兵都是军队的财富。我们没有权力挥霍他们的鲜血。”面对着几乎寸步不让的友军,任令羽仍不能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他只能以“待有所为”安抚这些对自己充满了不信任的孟加拉将军。如果不是卡莉达。齐亚总理的支持,或许一场血腥的屠杀便会在贾木纳河右岸展开。

撤出贾木纳河右岸的孟加拉陆军交叉掩护着,向首都达卡的方向撤退。当然在他们的身后,任令羽留下了最好的殿后部队—地雷。尽管顺利的突破了贾木纳河一线,但是印度陆军却不得不在满是雷场的河岸上小心的推进着。

“这就是你所谓的待有所为吗?十万大军龟缩在这狭小的首都地带作困兽之斗吗?”

到3月20日,印度陆军的地面部队已从东、北、西三面进抵达卡,空军和海军也对孟加拉实行了空中和海上封锁,几乎切断了孟加拉首都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同时,印度官方也加强了对孟加拉军队的心理攻势。印度陆军的战地广播电台开始反复地播放了新德里给孟加拉人的劝降信,并开始在孟加拉陆军的防区内空投了印有劝降信的传单。为加强心理攻势,印空军还加大了对孟加拉陆军防御地区的空中打击力度,在达卡城周围20公的战场之上所有交通要道之上几乎都陷入了空前的争夺。但是显然达卡的守军已经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绝境之中。

第六十章:四战之地(二)中

不过尽管距离发动本次“孟加拉战役”的最终目标—攻占达卡仅一步之遥,但是作为印度陆军此刻战区的最高指挥官—乔京德尔却深知要迈出这历史性的一步并不容易。

目前按照预定计划陆续抵达达卡外围的印度陆军已经超过了6个师—印度陆军第3集团军的第8山地步兵师、第4集团军的第2山地步兵师、第5山地步兵师、第33集团军的第27、第2山地步兵师以第1集团军的第31装甲师。这6个师的总兵力超过12万人,已经对达卡的守军相成了压倒性的优势。但是连日以来的对达卡所发起的一次次攻击却都已失败而告终。

“印度陆军难道已经失去了攻坚的能力了吗?”面对着各部队在进入达卡外围之后举步为艰的进展情况。乔京德尔曾一度失去了理智,要求各集团军枪决一批作战不力的下层军官。但是转念一想,乔京德尔却也不得不承认,打出目前的战局来也不能一味的责备一线的官兵。毕竟印度陆军目前参与攻城部队之中8成以上都是以高原地带作战为背景组建的“整编山地步兵师”。

由于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中印度陆军的表现令新德里失尽的颜面,所以此后印度陆军一直都怀有一种深深的“山地作战情节”—似乎在印度人的理念之中,完全忽略了中国方面的种种不利因素,片面的强调自己的战败是因为没有专业的“山地战部队”。

因此1962年之后,印度陆军就开始按照作战的要求和战区的划分将其编制内的步兵师一律由原来单一的步兵师划分成了平原步兵师和山地步兵师两种完全不同的编制。

到20世纪80年代末,印度陆军编制之内的山地步兵师已达到了10个,占印度陆军总兵力的近1/3。这些山地步兵师突出的强调了在高原山区对敌方步兵单位的杀伤火力,以及高原地形下的机动性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山地步兵师之内还编制有骡马一千多匹,以保证军队在简易公路乃至没有公路的条件下,仍能顺利实施战斗行动。而在此后的发展之中,印度陆军又通过对各山地步兵师配备直升机大队的方法,来提高机动和后勤保障能力。

应该说在印度独立以来的并不漫长的历史上,山地步兵师一直发展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无论是与巴基斯坦陆军在冰川之上的正面对抗,还是清剿活跃于克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游击队。印度山地步兵师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战术素养。而在中印马六甲冲突爆发之前,印度—美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联合组织的代号为“Yudh

Abhyas(印度当地语言:准备战争)”的演习之中。美国陆军的官兵更对印度山地步兵师的表演交口称赞—认为印度陆军拥有一支世界上最能吃苦、装备精良的山地作战部队。这一剂强劲的迷魂药一时间令印度陆军自上而下都轻飘飘起来。开始盲目的相信这些山地部队的战斗力起来。

实际上任何部队都会有它固有的优势和弱点,而往往越是针对性强的兵种,其在特定环境之下优势越为明显,而同时一旦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战场,这些针对特定环境进行编组和训练的步兵们就往往会显得越不容易适应。同时弱点也更为明显。在印—美联合组织的“准备战争”演习之中,美国陆军派出的是部署在阿拉斯加高寒地区的美国陆军第25步兵师,这些部队虽然有充沛的寒带作战经验。但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环境显然与阿拉斯加不同,尽管选择了海拔较低的乔巴提亚作为训练基地,但近2000米的海拔,已经令美国陆军的士兵稀薄的空气面前败下阵来,仅仅轻微的运动量便可以令一个强壮的美国陆军上士不堪重负,一个礼拜的训练使得美军士兵的体能和心理经受了几近极限的考验。而印度士兵由于已经适应当地环境而显得举重若轻。这一几乎不值得吹捧的事件,到了印度官方的宣传机器口中,成了印度陆军山地步兵师力挫来访的美国“三角洲”、“游骑兵”和“海豹”多支特种部队的辉煌战绩了。

而一度被吹的神乎其神的印度陆军山地部队一旦进入了平原地带便显得极度不适应。在高原之上长期强化的通讯技术、小分队纵深渗透和火力运用,以及使用激光指引空军对敌进行精确轰炸的技术,在阵地战和攻坚战中几乎毫无用处。而缺乏重型武器以及运输工具的弱点,却令印度陆军在孟加拉的军事行动显得无比的混乱。

如果他们的对手不是来自中国的任令羽指挥之下的孟加拉军队,那么或许印度陆军还可以勉强使用这些山地步兵师在贾木纳河流域打一场精彩的迂回歼灭战。毕竟这条位于孟加拉中部的河流距离印度各山地师的出击阵地并不遥远。但是在关键时刻,任令羽的大步调后撤,却彻底打破了印度陆军的计划,面对迅速收缩的孟加拉陆军,可怜的印度陆军山地部队恐怕只能用疲于奔命来形容。一时间在每一条通往达卡的公道之上几乎都可以看到赶着骡马运送弹药的印度陆军山地步兵的身影。

“说是已经完成了合围之势,但实际上却是无力攻击!”在位于在北京的总参指挥中心内,连日来一直都对战局忧心忡忡的胡维风中将此刻显然也对乔京德尔所面对的困境素手无策。“计算机评判系统已经根据了连日来的实战数据修正了各方的部队数值。刚刚我们模拟了一次不计伤亡的总攻,结果是印度陆军仅突破外围的防线,就需要伤亡5万以上,达卡战局仍将陷入巷战之中。”面对着担任蓝军最高指挥官的老上级—胡维风中将,济南军区第54集团军军长宋仕波少将有些为难的汇报了蓝军最近的困局。

“不拿下达卡,孟加拉的战局就永无休止。如果继续这样胶滞下去,一旦中国陆军越过喜马拉雅山脉,等待印度陆军的将是一场更大规模的灾难。如果我是乔京德尔,此刻也惟有冒险一试了吧。”思索了良久之后,胡维风中将最终下达了这个早已准备了多时的命令,尽管这是一次成功几率不超过30%的豪赌,但是胡维风中将相信无论成功或是失败这次冒险最终都将写进人类军事史。

“虽然疯狂,但这毕竟死中求活的唯一机会。好一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啊!”在总参指挥中心的另一间推演室内,扮演着任令羽的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作战部副部长戚度大校此刻显然早已猜到了他的对手的棋路。不过即便如此,即便是一向可以“料敌之先”的戚度此刻也无法预言在达卡使用这种战术最终的凶吉,因为即便共和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比辉煌的胜利,但是那也不过是一次兵行险着的尝试而已。

“他们……终于来了!”蹲在茂密的芒果树间,年轻的哈德尔望着远方的天空,喃喃自语道,此刻他的身体开始无法控制的颤抖起来,那不仅仅是由于空气中传来的一波又一波的强劲气流。在他的对面黑压压的印度军用直升机群正宛如蝗虫一般扑来。显然这就是乔京德尔最终的决定—动用武装直升机群开展最后的攻坚。

直升机运用于战争领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1944年4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缅边界上,盟军部队第一次使用了YR…4型直升机成功地执行了丛林之中的救援任务。到了50年代,美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首开了H-19型直升机安装火箭发射器进行过对地攻击能力的战例。苏伊士运河冲突期间,英、法两国军队在干涉中东战争中开辟了军用直升机进行机降突袭,直接增援登陆部队的模式作战。60年代,美军在越南战场上先后投入数千架直升机,不仅用作主要补给和营救工具,而且用于遂行机降和火力支援,从而肯定了直升机在空中机动的战术中的作用。

而正是在越南战争之中,直升机群的广泛使用,使直升机战术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产生了两种典型的空中机动作战样式:“铁锤”(直升机突击部队)与“铁砧”(装甲部队)的配合战术以及“蛙跳”(多点机降)战术。这两种作战样式后来在直升机参加的历次战争中频繁使用。越南战争使直升机战术发展到了空中机动的新阶段。

在一段时间之内,大规模集中使用军用直升机群,发挥“一树之高”的优势,凭借着猛烈的火力、卓越的机动性能摧枯拉朽般的席卷敌方的纵深一度成为各国军事家们展望和争论的焦点。但是随着各国低空防御系统的完善和各种轻便的单兵防空武器的出现。加上现代战斗机普遍具有的俯视、俯射能力,使得原本安全的低空成为了致命区域。从90年代开始军用武装直升机的安全上缺陷开始逐渐凸现出来。不过真正限制军用武装直升机大量使用的瓶颈却是距离,现有的直升机在满载或者悬吊装备的时候,往返航程的距离都不能超过200千米以上,如果实行迂回进攻,那这个航程将更为缩短。

所以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陆军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101空中突击师也仅仅是把两个空中突击营的兵力“蛙跳”到150公里以外的沙漠中,构筑“眼镜蛇”前进作战基地而已。而仅仅是这个2个营的兵力就几乎耗尽101空中突击师的所有直升机空运能力。

但就在全世界似乎都对大规模使用武装直升机形成战役突击这个问题上失去了信心之际,一个奇迹却意外的在2005年上演了。在解除越南北部叛军—“越人阵”武装的过程中,中国陆军成功的集中了1000架军用直升机,组成4个战役集群,从距离越南首都河内400公里的南宁、柳州、桂林等地的军用机场出发出其不意的直捣河内。而那次战役的指挥官正是此刻守备着达卡的任令羽。不过今天他必须从一个进攻者的身份转化为防御者。

第六十章:四战之地(二)下

3架隶属于印度陆军第659侦察/联络中队的“猎豹”型多用途轻型直升机掠过孟加拉首都市郊的战场,在他们轻巧的机身两侧所携带的68毫米火箭吊舱正闪烁着毁灭的光华。不远处的孟加拉陆军仓促防线组织的防线上,几挺临时被架设在重型民用车辆之上的56式四联14。5高射机枪身顽强的抵抗着。这显然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对抗。虽然这种以过时的防空武器和民用车辆的组合,曾在达卡外围的防御战中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常打的缺少装甲车辆的印度陆军山地部队动弹不得。但是在集群的武装直升机面前,他们的火力和装甲显然都不足以捍卫自己和祖国的天空。

接二连三的“民用防空战车”被飞舞的火箭弹正面击中,或被剧烈爆炸掀反在地。达卡的大门似乎已经被印度陆军航空兵的突击所洞开了。但是就在这3架“猎豹”型多用途轻型直升张扬的飞过满是尸体和残骸的防线,向达卡市中心的方向飞去之际。一排突如其来的弹幕却如一只火焰的巨爪一般突然揪住、捏断的队列之中最后一架“猎豹”型多用途轻型直升机的机尾。

浓烈的黑烟、熊熊燃烧的火焰、螺旋状急速下坠的直升机的侧方。在一辆军用卡车侧反的地盘之下,一个孟加拉陆军的中尉正操控着几乎摔散了架的高射机枪,将准星套向下一个目标。尽管粘稠的血液已经浸透了他头顶的军帽,顺着他的前额模糊了他的视线和脸颊。但是人们还是可以清楚的读到他此刻嘴角的笑容。而在他的身后更多的印度陆军航空兵的俄制米—35型武装直升机那宛如黄蜂般的身影正逐渐清晰起来。

“我坚信孟加拉终将在这样浩劫之后浴火重生,因为我们有象中国这样强大而有责任心的盟友。”孟加拉政府的权力中心—总理府内,望着初升的朝阳,孟加拉的最高领导人—女总理卡莉达。齐亚今天换上了南亚次大陆女子只有出席葬礼时才会穿上的黑色纱丽,此刻的她显然已经不在确信自己和脚下的这座城市是否还能看见明天的太阳,但是她依然相信中国政府不用背弃任何盟友,即便今天达卡不免沦陷。但是中国依然会战胜印度,帮助孟加拉复国,因为此刻的敌人已经是末路最后的疯狂了。

“不!总理阁下,孟加拉之所以可以存在下去,是因为他拥有一群不可征服的人民。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在这里见证这一段恢弘的历史诗篇。”站在卡莉达。齐亚总理的身后,今天的任令羽也和以往不同,他换上了平时并不多穿的中国陆军作战服,崭新的钢盔上红色五星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