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虽然《孙子兵法—用间第十三》在开头部分所阐述的只是军事间谍在情报工作之上的巨大作用,但是在现代化战争之中,一支出色的间谍队伍所能承当的当然远远不止在于情报的刺探和收集。

“我们要孟加拉人自己为我们打开通往达卡的大门!”在印度—孟加拉战区的指挥中心内,刚刚从新德里赶来的印度国防情报局所属特别安全局局长—马利克少将自信的向乔京德尔保证道。而与此同时,在濒临孟加拉湾的北侧、印度东部的最大港口—加尔各答内,数十艘破旧的印度渔船正缓缓的驶离港口,这些渔船之上所装载的已经不是出海的渔民,而是此刻正在驶向恒河入海口的印度陆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所需要的油料和弹药。

第五十三章:达卡攻防(五)中

一夜鏖战之后的黎明总是会让身处疆场之上的战士感慨万千,随着东方欲白,海天之间淡淡的氤氲雾气逐渐的地散去,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在波涛之上依旧陡立的水面舰艇瞬间被披上了宛如金色的铠甲般的光泽,海面之上也泛起一片灿烂的光芒。

“想不到印度海军之中竟然还有如此老辣的潜艇指挥官。”不过此刻在孟加拉湾之上,对于刚刚从“上海”号核动力航母之上乘坐中国海军航空兵的舰载直升机起飞,飞翔在海面之上的中国人民国防军海军大校—徐杰显然再也没有闲情雅志去欣赏这美丽的自然风光。昨夜的中印两国海、空军之间的激烈较量,表面上虽然中国海军颇占上风。但是在最后关头,“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突然遇袭却为这场海空大战画上一个糟糕的句点。

接到“江苏”号核动力航母被敌方鱼雷命中的消息是2008年3月19日凌晨的4点45分。当时“上海”号航母的舰桥之上,大家的注意力依旧集中在印度空军的战斗机群一波又一波的强大攻势之上,但是在前线的“江苏”号核动力航母战斗群中的多艘战舰却相继向“上海”号发出紧急的通讯信号:其拱卫的“江苏”号航母遭遇了来自水下的致命一击。

接到这一消息,徐杰大校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作为“江苏”号航母曾经的舰长。徐杰对于“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可以说有着父亲对儿子般的深厚感情。虽然在下达“上海”号进行离位维修的命令之前,徐杰大校曾对“江苏”号能否独自承受印度海、空军巨大的压力有过担心。但是最终出于对“江苏”号航母自身性能和所属各级官兵的信任。徐杰大校仍决定冒险一试。但是此刻事实已经证明,他的选择并不正确。甚至可能已经毁灭了自己曾经最为深爱的军舰。

根据从第一线临时接任战斗群指挥任务的俄制“光荣”级导弹巡洋舰“宁夏”号上传来的消息,当时“江苏”号都刚刚回收完2架实行拦截作战的歼—10H型舰载战斗机。在战机着舰过程中,整个战斗群行驶在顺风的东南方向上。当所有战机完成着舰之后,舰队正开始转向,以便重新回到航线上继续向孟加拉国航行,并再度放飞下一个攻击批次的战斗机群。但就在“江苏”号开始这一转向时,突然在“江苏”号航母近侧的数艘052B型“广州”级反潜导弹驱逐舰和054型“温州”级导弹护卫舰的舰艏方向闪现出了反潜火箭深弹短促齐射的火光,随后接连有两声巨大的爆炸声从“江苏”号航母的后侧数公里处传来。

由于“宁夏”号导弹巡洋舰当时位于“江苏”号航母的距离超过11公里,担任着外侧的防空任务。虽然在黎明前的后夜之中,无论是利用望远镜还是其他观测设备此刻都无法确切的知道“江苏”号航母具体发生了什么,一片混乱之中也没有任何无线电报及其他信号来说明所发生这一切的情况下,但是所有人仍能按常识判断出“江苏”航母此刻很可能遭遇到了印度海军潜艇的尾流鱼雷的攻击。

作为一支曾经一直以克制或击沉敌方航母战斗群为战略目标的海军,中国海军的大多数舰艇指挥官都清楚的知道对于数万吨的航空母舰来说尾流自导鱼雷是最为可怕的对手。一般的攻击鱼雷是通过声纳接收舰船的回波来完成自动跟踪、攻击目标的。这样的攻击往往可以用水声对抗来摆脱,而尾流自导鱼雷却是根据舰船航行时尾部推进器搅动的水流,来紧紧的锁定目标。

当潜艇发现敌水面舰艇之后,首先由指挥仪根据目标运动的各种参数计算出预定尾流捕捉点,确定尾流探测器的开启时机,而后以大攻击夹角发射尾流自导鱼雷。当鱼雷到达预定尾流捕捉点之前约1.5~2千米处,鱼雷上的尾流探测装置开始工作。只要鱼雷能穿过舰船尾流,尾流探测器便会测出尾流的存在,此时舰船航行的尾迹已被鱼雷盯住。

尾流自导属非声自导,不受水文条件的影响,可在贴近水面高速航行,对于攻击水面舰艇有较强的威力。同时由于尾流难以伪造产生,干扰尾流自导鱼雷比较困难。因此尾流自导鱼雷抗干扰能力强。尾流自导鱼雷航速高、噪声大、隐蔽性差。但由于鱼雷是从舰船尾部进行跟踪,处于声纳盲区之内,并且尾流消失需要时间,因此水面舰船对尾流自导鱼雷实施对抗和规避很难奏效。

当然这个世界之上没有永远无坚不催的攻击之矛,除了利用反鱼雷火箭式深水炸弹对来袭的65型尾流鱼雷实施硬性杀伤之外。从一直以来苦于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身上学习到了另一套行之有效的防鱼雷战术。美国海军为了防御尾流鱼雷,采用了在舰艇后面拖带防雷拖舱的方案。

这种担任着李代桃僵认为的拖舱,其内放置着用高强度纤维制成的多顶拖网,其强度足以捕捉重型的尾流鱼雷,当然为了摧毁鱼雷这一危险的爆炸物,在拖网上之上往往还加装用于引爆鱼雷战斗部的炸药。除了一触即发的强力炸药之外,拖舱的尾鳍之上还装有换能器,可按主动或被动方式探测鱼雷。舱内有各种传感器,可通过操纵舵控制拖舱的深度和位置,来阻挡鱼雷。虽然经过了美国海军的多项拖曳遥测和各种试验之后,美国海军宣称这一新型的发明完全有能力抵御俄制65型尾流鱼雷。

但是在中国海军的研制类似产品的过程之中,中国军工却意外的发现美国同行对这种新型反尾流鱼雷拖舱的种种宣传充斥着夸大其词。问题并不出现在拖舱的本身之上,而在于以俄制65型鱼雷为代表的尾流自导鱼雷所使用的蛇行攻击模式。

65型尾流自导鱼雷往往根据事先设定的程序穿过尾流后,会自动向目标航行的方向转弯,并以30°的夹角再次穿出尾流,自动转弯反复围绕尾流作蛇形运动,直至与目标形成攻击交点,将舰船击中。如果鱼雷在围绕尾流作蛇形运动时,从舰船前方通过而没有命中目标,它将继续进行环形搜索,在原地来回穿梭,直至重新捕捉到尾流为止。如果鱼雷始终没有测出尾流而从目标前方通过,它走完了预定的行程之后,将掉头朝原航向返回,直到发现尾流,再作蛇形运动,向舰船发起攻击。这样的大范围的蛇行攻击模式,往往可以轻易的绕过由航母释放和拖带的小型防雷拖舱。

虽然存在着种种的问题,不过在此刻这个危机时刻也能聊胜于无。“江苏”号航母一边不断提高航速以躲避着宛如剧毒无比的海蛇一般不断逼近的威胁,一边释放出2个中国海军自行研制的“玄龟”小型拖带防雷拖舱,期望用这些小型的吊舱引开那致命的攻击。但是在激烈的实战之中,“玄龟”小型拖带防雷拖舱系统显然还无法应对俄制65型重型鱼雷的威胁。高速蛇行的尾流鱼雷丝毫没有受到防雷拖舱的影响,继续向“江苏”号航母的尾部扑去。

“虽然我无法在此刻争得你们所有人的同意,但是我想我们的牺牲最终终将铭记在中国人民海军的发展史之上,也许作为这艘导弹护卫舰的舰长,我作出了我军旅生涯中作为错误的一个决定。因为这个决定将可能会最终断送我的战舰—临海号。”以上这段文字最终被公著于世时,竟是在20年之后。2028年数名来自中国的潜水爱好者自发的来到了已经远离战火和硝烟的孟加拉湾,在布满了参战各国海军战舰残骸的海底,寻找着那些以血写就的历史中那激动人心的只言片语。

他们潜水勘探的起点便是于2008年3月19日凌晨沉没的中国海军054型“马鞍山”级导弹护卫舰—“临海”号。作为中国人民海军用于替代老式的“江卫”级的多用途型导弹护卫舰,054型“马鞍山”级被中国海军寄于了厚望。中国海军希望这种新型的护卫舰可以伴随中国海军的核动力航母在远洋部署,并拥有强大的防空和反潜作战能力。在“江苏”号航母战斗群中,有2艘来自中国海军东海舰队的054型“马鞍山”级导弹护卫舰担任“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内侧警戒。而其中的一艘正是舷号为527的“临海”号。

在印度海军“绑架”的俄罗斯海军“阿库拉”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K…152“海豹”号潜入“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内侧反潜圈之前,“临海”号在当天的作战之中一直都表现的相当勇敢。在舰长谢志坚中校的指挥下,“临海”号不仅连续发射了4枚“长缨…1”型远程反潜导弹在90公里之外击沉了2艘印度海军的常规潜艇,更利用舰载的红旗…7型防空导弹系统击落了印度空军对“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发射的多枚AM—39“飞鱼”型反舰导弹。

但就在一切都显得无比顺利的时候,突然从“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后方出现的4枚俄制65型重型鱼雷却打破了“临海”号上原有的平静。作为中国海军的多用途型导弹护卫舰,054型“马鞍山”级导弹护卫舰突出的是对空和反舰能力。在反潜武器配备上,054型“马鞍山”级导弹护卫舰“临海”号实际上也相当的不俗。不仅配备了2具3管324毫米鱼…7反潜鱼雷发射管用于近程反潜,远程的反潜攻击则完全可以依靠“长缨…1”型远程反潜导弹来实现。但是此刻这些先进的武器系统在此刻对于“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噩梦却束手无策。

“对付尾流自导鱼雷的唯一有效的办法只能是……。”1987年当一位美国将军被问及航母如何对付这种尾流鱼雷时,提出在己方航母后面拖带一条护卫舰以引爆鱼雷的方案。此刻在054型“马鞍山”级导弹护卫舰“临海”号之上,舰长谢志坚中校的脑海里闪过了一个空前疯狂但却又无比理性的想法。“全速转舵,靠上去跟在‘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后面!”谢志坚中校以他人生中最为高亢的声音向着舰桥上所有的同僚们庄严的宣布道。

当清楚的听到自己舰长所发布的命令,所有人的脸上所呈现的并不是错愕或者是惶恐,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从容和慷慨。“那是中国人自己的航母,他将代表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中国海军可以损失一艘护卫舰,但是绝不能让我们的航母如此轻易的被你们击沉。”采用组合柴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CODAD)配置的054型“马鞍山”级导弹护卫舰“临海”号全速开进,以27节的高航速插入了“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后方。以自己同样脆弱的舰尾挡在两枚全速袭来的俄制65型尾流鱼雷的面前。

“我们并非全无办法。”“临海”号在谢志坚中校的指挥下,突然全速转入倒车状态,与大型的航母不同,轻型的护卫舰可以灵巧的利用前进和倒车使战舰尾迹发生紊乱。但是这种一度很实用的办法此刻却无法有效的骗过身后的猎手。随着两条高速翻动着的白色浪迹逐渐逼近,“临海”号的浩劫最终降临了。第一枚65型尾流鱼雷正面击中了战舰。这枚鱼雷准确地追踪到了“临海”号的螺旋桨,随着一声刺耳的巨响,“临海”号灵巧的螺旋桨和舵瞬间被炸的支离破碎,战舰尾部被猛烈的气浪托出水面,汹涌的海水不住的灌入战舰可怕的伤口之中。

战舰尾部的薄薄的船舷甲板被炸得稀烂,直升机甲板在烈炎和浓烟之中变形扭曲,在战舰不时传来的强烈颤动中,两台法国制造的SEMT

Pielstick柴油发动机和两台中国自行生产的陕西柴油发动机发出了最后几声干吼,终于无助的停了下来。

“还有一枚,来吧!来吧!”舍身堵枪眼的“临海”号的舰长谢志坚中校此刻无比期待的等待着紧接而来的第二波攻击。但是一切却陷入了可怕的平静之中。“临海”号挡住了印度海军的第一击,但是另一枚65型尾流鱼雷却绕过了已经失去了动力的“临海”号,继续追逐着“江苏”号核动力航母而去。在短暂的数分钟之中,同样的劫难在“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尾部再度爆发了出来,与击中“临海”号的那一声剧烈的爆炸相比,“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尾部传来的爆炸声显得的沉闷很多。巨大的战舰在海面上剧烈的颤抖着停顿了下来。在了两三分钟之后,巨舰上闪亮的灯光突然开始黯淡了下来。受到重创以及因汽油管道破裂引发了内部的大火,航母甲板上的烟已越来越浓,瘫痪的舰体已经出现了自由漂游的迹象,证明战舰可能已经失去了动力。

第五十三章:达卡攻防(五)下

当徐杰大校所乘作的舰载直升机越过重重的云雾,“江苏”号核动力航母那熟悉的轮廓再度映显在徐杰大校的眼前,在这一刹那已经无数次经历过战场上的得失成败和生离死别的这位中国人民海军的百战名将,第一次激动的流下了眼泪。在徐杰大校漫长的军旅生涯之中,据他所说这是为数不多的三次落泪之一。“度尽劫波兄弟在!”看到宛如一条受了伤的巨鲸一般漂浮在海面之上的“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徐杰大校感叹的念道。

早在“江苏”号核动力航母铺设第一块龙骨的开工仪式之上,当时仍只是一位海军上尉的徐杰大校便在上海的江南造船厂的长兴岛基地见到了这艘尚在襁褓之中的艨艟巨舰。龙骨是传统船只船底中心线上的脊梁,是整船框架的基础。从技术上讲,采用模块化技术建造的现代航母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龙骨。但是按照传统的惯例,中国海军仍然为了一艘开创中国海军未来的新希望举行了隆重的龙骨铺设仪式。

被誉为“中国第一厂”—江南造船厂就走过140年的春秋了。江南厂的发展历程,几乎浓缩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沉浮轨迹。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江南造船集团已发展为造船界的知名品牌;而江南厂也在国际上打响了中国造船工业的品牌。据说这座船厂最古老的文物是一件纸张发黄,其上的小楷字依然清晰的记录着一代洋务巨匠李鸿章的夙愿—“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在这个曾被称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摇篮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车床;自行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惠吉”号和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研制出中国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铁……。但是中国军事工业的奋起直追,却无法改变清皇朝的腐朽没落的命运,更无法改变中国近代备受屈辱的历史。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了11月上海沦陷,江南造船所为日本陆军侵占,改名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利用中国产业工人数代人的积累,日军占领时期,利用江南造船所共建造各类船舶100多艘,特别在战争后期还疯狂建造了300多艘用于特工攻击型的“神风艇”,并进行了大量的船艇修理。由此,江南造船厂陷入了苦难的深渊,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让始终未能恢复以往的生气。连年战乱的践踏,尤其是1949年5月国民党军队撤退前的大破坏,使江南厂满目疮痍,破败不堪。

所有的3座船坞闸门上半部及抽水间、内燃机厂、第二发电厂等被炸毁;1~8号仓库全部焚毁;机器厂、外钳厂、车床厂、电气厂等大部分被破坏。所幸的是船厂的职工在中共地下党的组织发动下,开展了“反疏散、反搬运、反破坏”的护厂斗争,减轻了国民党军队破坏工厂所造成的损失,取得斗争胜利,保住了工厂的骨干和基础。

1949年5月陈毅元帅签署上海市军管会第一号命令,正式宣布接管江南造船所,从此古来的江南造船厂又重新回到中国人民的手中,开始了辉煌的新生。自强不息的江南人;冲破重重困难;以自身的实力与自信,持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历史: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自行研制的国产万吨巨轮“东风”号、我国第一代航天测量船“远望1”、“远望2”号和首艘大型远洋调查船“向阳红10”号。

而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江南造船(集团)公司不得不离开自己百年的居巢—开始第二次的腾飞—搬迁到吴淞口外的长兴岛之上。长兴岛隶属于上海宝山区,它三面临江,一面临海,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全岛面积76。32平方公里,被誉为绿色的翡翠,镶嵌在万里长江的入海口上。这里水深坡陡、视野开阔,是造船厂的理想所在。

在2004年7月江泽民同志为江南造船厂所题的“江南长兴”四个大字之下,占用岸线长达3。75公里,腹地深度达1。5公里的4个大型船坞、9个舾装码头、2个材料码头,包括船台和大型厂房在内的中船长兴造船基地的一期工程近5000名建设者的辛勤劳动之下,顺利的完工。这里不仅将形成450万吨以上的年造船能力。更将成为中国的“纽波特纽斯船厂”—中国唯一、世界第二位的大型核动力航母制造厂。

由无锡船研中心、701、708等所联合设计的“江苏”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图纸最终被顺利的通过。当时更为庞大的“直辖市”级核动力航空母舰还在设计和酝酿之中。所以“江苏”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实际上综合了当时中国最新的造船技术、成熟的核动力装置、增强的防护措施和完善的飞行甲板。

从龙骨至飞行甲板间,有一双层舰底和八层甲板,由纵横舱壁分隔成20个水密舱,形成2200个隔间的整体式箱型结构,具有高度的抗沉性。为了减少横摇、纵摇与偏航,在舰体外装2对主动式减摇鳍、一对稳定舵并在舰体内一组快速调整的压载系统,形成一个计算机控制的稳定系统,大大提高了航行的稳定性,使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